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电图考试题

肌电图考试题

肌电图考试题
肌电图考试题

2014年5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试

肌电图研究生考试试卷考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总分合计人____________

A 脑出血

B 臂丛神经损伤

C 重症肌无力

D 面神经炎

2 下面对肌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指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的电活动

B 记录肌肉安静状态下的电活动和不同程度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

C 记录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生理活动

D 检查无痛苦,易于接受

3 关于H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H反射是脊髓单突触反射

B 相当于膝腱反射的电生理反射

C 用电生理方法刺激胫神经,引起脊髓单突触反射,从而导致它所支配的腓肠肌收缩

D 由Hoffmann而得名

4 骶神经根病变H反射的变化(A)

A H波幅度下降、消失,潜伏期延长

B H波幅度增加、消失,潜伏期延长

C H波幅度下降、消失,潜伏期缩短

D H波幅度增加、消失,潜伏期缩短

5 上运动神经元疾病时,H波的变化(A)

A H波与M波波幅比增加,H波阈值降低

B H波与M波波幅比降低,H波阈值降低

C H波与M波波幅比降低,H波阈值变长

D H波与M波波幅比增加,H波阈值变长

6 肌电图检查不正确的描述(D)

A 检查肌肉静息电位

B 检测插入点位和自发电位

C 检查时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

D 地线是否完整并不重要

7 神经传导速度公式正确的是(C)

A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B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0/两点间潜伏期差(ms)

C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D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0/两点间潜伏期差(ms)

8 广义的肌电图不包括(A)

A EEG

B NCV

C RNS

D EMG

9 狭义的肌电图指(D)

A EEG

B TCD

C ECG

D EMG

10 关于神经-肌肉接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运动神经轴突末梢与骨骼肌之间形成的功能性联系部位

B 轴突末梢含有许多囊泡

C Ach为主要的递质

D 终极点位有“全或无”的特征

11 下列不属于肌肉疾病的是(A)

A 重症肌无力

B 多发性肌炎

C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 线粒体肌病

12 下列属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是(A)

A 重症肌无力

B 周期性瘫痪

C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 线粒体肌病

13 多发性肌炎的肌电图表现不正确的是(D)

A 自发性纤颤

B 正锐波

C 多相波增多

D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4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肌电图有典型的肌源性受损表现

B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C 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D 神经传导速度时快时慢

15关于强制性肌营养不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 典型的肌强制放电有诊断意义

B 肌电图扬声器有俯冲轰炸机声音

C 无遗传性

D 缺乏根治措施

16 神经传导速度不包括(C)

A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B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C H波

1 广义的肌电图包括:(ABCDE)

A 常规EMG

B 神经传导速度

C 重复神经电刺激

D 运动队单位计数

E 单纤维肌电图

2 EMG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的意义正确的是:(ABCD)

A 严重的肌萎缩

B 肌肉纤维化

C 脂肪组织浸润

D 肌纤维兴奋性降低

E 神经变性

3 H反射测定适应症是:(ABCD)

A 适用于骶神经根疾病

B 上运动神经元疾病

C 神经根段传导的研究

D 脊髓内传导的研究

E 脑血管疾病

4 EMG插入电位增多或时限延长的意义正确的是(AB)

A 神经源性损害

B 肌源性损害

C 严重的肌萎缩

D 肌肉纤维化

E 脂肪组织浸润

5 EMG异常自发电位包括:(ABCDE)

A 纤颤电位

B 正锐波

C 束颤电位

D 复合重复电位

E 肌颤搐

6 异常EMG可见到:(ABCDE)

A 插入电位改变

B 异常自发电位

C 肌强直放电

D 异常MUAPs

E 大力收缩募集电位的异常改变

7 EMG的临床应用范围是:(ABCDE)

A 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B 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C 对早期运动神经元病提供诊断的客观依据

D 对深部肌肉萎缩提供客观依据

E 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有助于对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定位

8 异常NCV及临床意义(ABCD)

A 主要异常所见有传导速度减慢

B 异常所见有波幅降低

C 传导速度减慢反映髓鞘损害

D 波幅降低反映轴索损害

E 轻微髓鞘脱失可继发轴索损害

9 NCV的临床应用(ABCDE)

A 用于各种原因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B 用于各种原因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C 结合EMG帮助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和肌源性损害

D F波通常提示周围神经近端病变

E F波异常对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10 重复电刺激的临床意义(ABCDE)

A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状态

B 诊断和鉴别诊断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病变

C 对重症肌无力和Lamber-Eaton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D 重症肌无力表现为低频或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E Lamber-Eaton综合征表现为低频刺激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11 脑诱发电位包括:(ABCDE)

A SEP

B VEP

C BAEP

D MEP

E ERP

12 BAEP的临床应用(ABCDE)

A 客观评价听力

B 桥脑小脑肿瘤

C 多发性硬化

D 脑死亡判断

E 手术监护

13婴儿做BAEP检查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BC)

A 熟睡

B 检查前清洁头部皮肤

C 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D 清醒期检查

E 必须空腹

14 BAEP各波形的起源正确的是(ABE)

A Ⅰ波起源于听神经

B Ⅱ波起源于耳蜗核

C Ⅲ起源于下橄榄核

D Ⅳ起源于上橄榄核

E Ⅴ起源于下丘脑的中央核团区

15临床使用肌电图检查的疾病包括下列(BCDE)

A 脑出血

B 面神经炎

C 重症肌无力

D 格林-巴利

E 臂丛神经损伤

16 重症肌无力进行肌电图检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

A 重复神经电刺激具有确诊价值

B 在停用新斯的明17小时后进行

C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状态

D 重症肌无力表现为低频或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E 无需停用新斯的明即可进行

17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肌电图表现(ABCD)

A 动作电位波幅正常或下降

B 早期H反射延迟或消失

C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D 远端潜伏期延长

E 早期F无异常变化

18 面神经麻痹肌电图改变正确的说法(ABCDE)

A 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鉴别面神经是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失神经支配有帮助

B 兴奋阈值测定一般在病后7天内检查

C 兴奋阈值在正常范围或健侧与患侧之间兴奋阈值差在3~5mA之间预后良好

D 发病3周内患侧CMAP波幅下降为健侧的30%以上,可能在2月内恢复

E 发病3周内患侧CMAP波幅下降为健侧的10%以下,恢复较差,需6月到1年

19 EMG检查的临床意义和适应症(ABCDE)

A 发现临床下运动神经元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B 用于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的鉴别诊断

C 病变的节段定位

D 主要用于前角细胞以下病变的诊断

E 对糖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变可及早发现异常

20 电诊断检测的适应证(ABCDE)

A 确定神经、肌肉、运动或感觉神经元以及NMJ功能正常与否

B 对异常功能的区域进行定位

C 确定异常功能的类型

D 确定异常的分布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尽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 ,但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至今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未显现出来。 临床工作十多年以来,从接触到使用肌电图以后,感觉她和TCD一样,其临床意义真的很神奇:一、神经科有助诊作用的疾病范围较大——(1)、单神经受累如:正中、尺、桡、腓神经等;(2)、周围神经病变如G-B-S、面瘫、糖尿病神经损害、酒中毒、药物神经损害等;(3)、神经肌肉接头病如MG、L-E-S等;(4)、脊髓病变如MND、脊灰炎等;(5)、遗传及变性、肌肉疾病如DMD、C-M-T 病、MS、肌病等等。 二、骨科某些疾病的确诊需要肌电图的鼎力支持,如单神经嵌压、骨折神经断裂与否、颈腰椎病变范围等。 三、皮肤科及免疫风湿科的某些疾病如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的助诊、治疗效果与预后评判,更需要肌电图的帮助。 四、诱发电位对眼科、耳鼻喉科应用价值不可或缺。 五、儿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一部分疾病也少不了肌电图的检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是神经科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我发现园中好像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整理的肌电图应用的总结,请大家指正。 肌电图检查 病人准备:①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确定检查的肌肉及步骤和项目。②根据病情检查需要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③向病人讲清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检查程序:肌电图检查无固定的程序,依各个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异。做肌电图之前应认真采集病史,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出临床诊断的初步意见及希望肌电图解决的问题。肌电检查者尚需熟悉神经肌肉解剖生理,能确定各肌内的部位、并了解其神经支配。在检查前根据其病史和体征,制定一个初步检查计划。一般地说,希望肌电检查时能确定哪块肌肉有异常电位,此肌肉属于哪条神经支配?异常肌电图的性质如何?为此,必须在选定的肌肉上,至少做如下几项观察: ①插人电位; ②自发电位; 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自发活动一定要在所有各检查点上寻找,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确定所看到的电位是否为自发的。在记录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时,为了测定电位的平均时限,要求肌肉作很轻微的收缩,以免引起各个运动单位的干扰,为了确认一个运动单位,最好连续记录三次。不宜在荧光屏上判断运动单位,因为荧光屏上一些微小的变化难于辨认,容易作出错误判断。在检查最大用力收缩时,正确估计病人的肌力是否正常或减低。这项检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检者的合作程度,如受检者未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则不能获得干扰相。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矩形)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M波),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段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定量检查神经功能的方法。神经冲动按一定方向传导,感觉神经将兴奋冲动传向中枢,即向心传导;而运动神经纤维则将兴奋传向远端肌肉,即离心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1. 电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4级《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放电条件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性能有利() A温度在20~40℃之间放电、间歇放电; B深度放电、高温放电; C连续放电、放电倍率较大放电; D低温放电、30%左右的额定容量放电。 2.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A?h?kg-1或A?h?L-1)指的是电池的() A额定容量;B比容量;C放电倍率;D比能量。 3.对于可溶正极锂电池(如Li/SOCl2),其中可溶指的是() A Li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B正极(SOCl2)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C无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D有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4.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量供给连续,燃烧和氧化剂由外部提供 B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或零污染排放; C高度可靠,操作简单; D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建设周期短。 5.有一个电池上的标号是LR6,它的含义是:() A碱性锌锰圆柱形5号电池;B碱性锌锰圆柱形7号电池; C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5号电池;D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1号电池。 6.碱性Ni/Cd电池密封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A负极的有效容量是正极的1.3-2.0倍; B正极的有效用量是负极的1.3-2.0倍; C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负极使之还原消除; D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正极使之还原消除。 7.开路电压OCV是指:() A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极两级的电势差; B是指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C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D是指电池放电电池终止时的电压值。

肌电图到底是个啥检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11203462.html, 肌电图到底是个啥检查 作者:乔凯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22期 大多数人对心电图、脑电图都有所了解,其实临床上还有一种名为“肌电图”的检查。那么,肌电图主要查什么,检查过程中又有哪些讲究呢? 肌电图主要查什么? 既然是“电图”,那肯定是记录电活动的检查,就像心电图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脑电图记录大脑的电活动一样,肌电图是记录神经、肌肉电活动的检查。 临床上,肌电图检查需要使用特殊的电极(包括贴在皮肤表面的电极和扎入肌肉的針电极),记录肌肉和神经主动或诱发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对这些电信号的分析,判断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神经根、外周神经、神经肌肉连接处和肌肉)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具体部位。此外,肌电图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如用于检查神经肌肉接头处功能的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用于评价肌膜兴奋性变化的运动试验等,临床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肌电图检查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肌电图的检查时间因人、因病而异,短的十几分钟,长的需要1个多小时,一般会先进 行无创的神经传导检查,再进行有创的肌肉检查。 检查神经时,需要给予电刺激来“激活”神经,使其产生一个可以被表面电极记录到的电反应,患者会有“触电”样感觉。 在完成神经检查后就要检查肌肉的电活动。检查肌肉时需要将一种特殊的电极针插入患者待检的肌肉中,针插入后,医生会先让患者完全放松肌肉,从而观察有没有异常的自发活动,然后让患者轻轻地收缩被检肌来看肌肉自主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有无异常,患者在此过程中会略感酸痛。 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无力、手脚麻木(包括感觉减退、针刺和蚂蚁爬的感觉等)、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状,且医生考虑这些症状可能是由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引起,而不是由中枢神经引起时,会建议患者做肌电图检查。 虽然肌电图是一项低风险检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如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做针电极检查,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安装外部起搏器导线的患者不应

肌电图专业神经内科第一季度三基三严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神经内科2013年第一季度三基三严考试题 (肌电图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计45分) 1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于____________/mm 3,或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为____________,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决定检查,建议先检查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 2 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应避免进行肌电图检查,除非己经提前纠正__________________异常。 3体内植人了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时,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要远离植人设备__________cm 以上,必须接好地线,并且刺激电流的时限不应超过___________ms 。 4肋间神经或Erb 点针电极刺激、颈棘旁肌、隔肌、前锯肌等肌电图检查时,要注意判断检查的利弊,慎重选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发生________________。 5对于疑诊Creutzfeldt-Jakob 病的患者,应使用一次性电极 ,检查结束后所有与________________接触过的物品均要妥善处理。 6对于HIV 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针电极检查时,建议使用________________电极,对于非一次性电极要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检查人员在检查时以及处理电极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防护。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5分,共计25分) 1肌电图检查时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地线是否完整并不重要 。【 】 2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由专业人员定时检查设备的漏电情况,当出现触摸设备外壳有电击样感觉或电源线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 3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 ,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应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露电流。【 】 4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不要再将其他与电源线连接的设备与患者相连或接触,除非经过专业人员检查确保安全。测定过程中不应让患者接触肌电图设备外壳或面板。【 】 5对于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原则上不应进行 NCS ,但在实际工作中必要时也可以考虑。【 】 三、问答题(30分) 1 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 姓名: 得分:

应用电化学复习试题2007126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答:(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电池容量(比能量,比功率),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C )或安时(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 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电压

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种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放电电流:电池容量和放电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放电倍率增大,则放电电流增大,电容容量减小。 放电深度:指电池放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二次电池DOD为额定容量的20%~40%。放电形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 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20~40oC之间放电时,性能较好。低温放电,电池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的降低和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电压和电池放电容量降低;高温放电,虽然可以加速电极反应的速度和电解液的扩散速度,降低了极化,但温度太高,可能导致一些组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性,有时足以造成容量的损耗。 4、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是: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氯化铵型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反应和成流反应,说明正负极的集电器。 答:氯化铵型锌锰电池: 电池表达式:(-) Zn│NH4Cl+ZnCl2│MnO2 , C (+) 负极反应:Zn -2e→Zn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 电池反应: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 水溶液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

肌电图

肌电图(EMG)基础 附属医院神经科电生理 第一部分概况 一、概述 (一)EMG的概念 EMG是研究肌肉静息电位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科学。狭义EMG:指同心圆针极肌电图,既常规肌电图。 广义EMG: 1、神经传导速(NCV: MNCV、SNCV) 2、重频电刺激(RNA) 3、反射(瞬目反射\皮肤交感反SSR) 4、单纤维肌电图(FEMG) 5、巨肌电图、 6、运动单位计数。 7、扫描肌电图 (二)国外动态 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 优点:无创无痛没有感染的危险。 缺点:是不能记录单个MUAP 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研究(2)人体工程(3)康复研究(4)运动医学 2、多导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为活检提供依据。 3、疲劳研究 (三)EMG在临床上的应用 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技术等检测不能取代的临床手段。(四)EMG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病变 二、EMG的检测的临床意义 1、常规EMG:反映部分运动单位的大小形态等变化。鉴别神经源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 运动单位的概念:指由一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纤维,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 MU的大小:N和M的比例是不同的Eg : 眼肌1:3 腓肠肌1:1934 它与肌肉的活动精细程度有关 2、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的测定 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功能诊断和鉴别髓鞘或轴索的损害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经功能 与EMG结合具有定位诊断价值 3、RNS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鉴别诊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病变 是诊断肌无力(MG)、副肿瘤综合征(LES)的特异性手段 4、FEMG 主要了解神经肌肉接头(NMJ)的传导功能 可鉴别神经源或肌源性损害 了解运动单位(MUAP)内纤维的分布。记录范围的直径为此300微米。 了解神经再生情况。 5、各种反射 瞬目反射:三叉神经——面神经通道 皮肤交感反射(SSR) 第二部分常规EMG EMG检查原则、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1、熟悉解剖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2、掌握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3、了解禁忌症: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3000 、乙肝,HIV阳性用一次性针电极。

肌电图题库

一、填空题 1.插人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时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生的成簇的、伴有清脆声音、持续时间_________ms左右的电位,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人电位即消失。 2.终板区的电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前者波幅为10~50μV,时限为1~2ms;后者波幅为100~200μV,时限为3~4ms 3.大多数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超过4相。超过者称为__________,正常肌肉多相波约占_____%,但胫骨前肌可达35%。 4.__________________电位,大多数为干扰相,即健康人在大力收缩时有足够的运动单位募集在一起,难以分辨出基线的MUAP相互重叠的现象。正常波幅通常为_________mV。 5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如果血小板低于____________/mm3,或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为____________,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决定检查,建议先检查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 6. 血友病或其他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应避免进行肌电图检查,除非己经提前纠正__________________异常。 7.体内植人了心律转复设备或除颤器时,应咨询心脏专科医生,刺激器要远离植人设备__________cm以上,必须接好地线,并且刺激电流的时限不应超过-___________ms。 8.肋间神经或Erb点针电极刺激、颈棘旁肌、隔肌、前锯肌等肌电图检查时,要注意判断检查的利弊,慎重选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发生________________。9对于疑诊Creutzfeldt-Jakob病的患者,应使用一次性电极,检查结束后所有与________________接触过的物品均要妥善处理。 10对于HIV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针电极检查时,建议使用________________电极,对于非一次性电极要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检查人员在检查时以及处理电极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防护。 11当电极插人完全松弛状态下的肌肉内,电极下的肌纤维无动作电位出现,荧光屏上表现为一条直线,称___________。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 ,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 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rnst 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elmho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种

3.肌电图操作规范

生效日期:2012年05月25日版本号:1.1 修改日期:2012年05月20日页码:1/2 一、目的 规范肌电图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肌电图检查。 三、规定 (一)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诊断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量和疲劳的指导。 (二)适应证 1.肌源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2.神经源性疾病:运动元疾病、周围神经伤病等。 (三)禁忌证 1.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血友病及血小板<3万/L者; 2.乙型肝炎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3.爱滋病患者或HIV(+)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4.CJD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四)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使用肌电图仪,肌肉的电活动常采用同轴单芯针电极作为电极,插入到骨骼肌,经对称分差放大器放大,在显示器上观察到肌电的图形;并有相应的扬声器、录音、打印设备;刺激器多采用输出恒压或恒流;机器还具备延迟线、平均器(均加器)、贮存、锁定装置。近年来,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可自动记录和分析肌电情况,进行平均电压计算与显示、频谱分析、神经传导速度计算,以及存储、打印,使之更为精确、方便。 2.检查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明确检查肌电的目的,以便确定需检查的肌肉以及检查的步骤和目的。 (2)向患者解释检查及正常反应,消除恐惧心理。 (3)完成针电极及检查部位的选择和消毒。 (五)方法 1.检查部位 (1)肌源性病变,出现肌肉萎缩,选择病变的肌肉进行检查。必要时行双侧同名肌对比检查。 (2)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寻找该神经根支配下的肌肉进行检查。 2.步骤 (1)在拟检查的相应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应用电化学简单题附答案

1、何谓电毛细曲线?何谓零电荷电势?由lippman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得微分电容Cd,请给出Cd得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同时测出相应得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系得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就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σ/dΦ=0即q=0(表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得电极电势,用Φ 0表示。③由lippman公式:q=-(dσ/dΦ)μ 1 , μ 2 ,、、、μ i ;及Cd=dq/dΦ得Cd=-d2σ/d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得主要原因就是什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镀行业与电池工业得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就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得迟缓性改变了原有得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得“电化学极化”)。 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瞧,极化对电解就是不利得;超电势越大,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就是不利得,氢在阴极上析出就是不可避免得副反应,耗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得金属有了析出得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就是不极化电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需考虑什么? 答:①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与甘汞电极,Ag/Agcl电极,Hg/HgO/OH-电极。③考虑得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得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与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电荷而引起得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瞧成相间电势得绝对零点,该电势也就是在一定参比电极下测得得,所以不能用于计算绝对电极电位。 5、为什么卤素离子在汞电极上吸附依F﹤Cl﹤I 得顺序而增强,特性吸附在电毛细曲线与微分电容曲线上有何表现? 答:①卤素离子为表面活性物质,阴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势更正得电势范围,由于F-、cl- 、I-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可极化度增大,吸附能力增强,所以在汞电极上,I->cl->F-、②特性吸附在两种曲线上得左半支曲线不同,零电荷 电势负移。 6、何谓非稳态扩散?其初始条件与一个边界条件就是什么?另一边界条件由极化条件决定。答:①非稳态扩散:在电化学反应开始阶段,由于反应粒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液相传质不足,粒子被消耗,此时浓度极化处于发展阶段,称之为传质过程得非稳态阶段②初始条件:C i(x,0)=C i0 开始电极前扩散粒子完全均匀分布在液相中。边界条件:C i(∞,t)=C i0,无穷远处不出现浓度极化。③另一边界条件:极化条件 7、溶液中有哪几种传质方式,产生这些传质过程得原因就是什么? 答:对流、扩散、电迁移。①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浓度或温度差或者外部机械作用力下所引起;②扩散:由于某一组分存在浓度梯度,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③电迁移:在外电场作用下,液相中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8、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得特点就是什么,可以用什么定律来表示? 答:①稳态扩散:扩散粒子得浓度只与距离有关,与时间无关。用Fick第一定律表示,J表示扩散流量。②非稳态扩散:扩散粒子得浓度同时就是距离与时间得函数。用Fick第二定律 9、说明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 S与交换电流密度i0得物理意义,并比较两者得区别。 答:①k S:当电极电势为反应体系得标准平衡及反应粒子为单位浓度时,电极反应进行得速率(md/s)。i0:反应在平衡电势下得电流密度,即有i0=i a=i k②相同点: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应得可逆性越强。不同点:k S与浓度无关,i0与反应体系各种组分得浓度有关。 10、为什么有机物在电极上得可逆吸附总就是发生在一定得电位区间内? 答:越正得电势,有机物易被氧化;电势越负,易被还原,因此其可逆吸附发生在平衡电势附近值,即一定得电位区间内。 11、试说明锂离子电池得正极与负极材料就是何物质?为什么其溶剂要用非水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比一般得二次电池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正极:主要就是嵌锂化合物,包括三维层状得LiCoO 2 ,LiNiO 2 ,三维得TiO 2 。负极:主要就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碳纤维。②锂遇水反应生 成H 2 ,可能有爆炸得危险,所以要用非水有机溶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 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 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 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 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 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 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 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3、神经外伤的患者在受伤2周以后检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停 药18—24小时后检测;肌酶检测要在肌电图测定前进行。 4、整个过程可能会有麻木酸胀或些许疼痛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

3.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目的 规范肌电图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肌电图检查。 三、规定 (一)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诊断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量和疲劳的指导。 (二)适应证 1.肌源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2.神经源性疾病:运动元疾病、周围神经伤病等。 (三)禁忌证 1.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血友病及血小板<3万/L者; 2.乙型肝炎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3.爱滋病患者或HIV(+)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4.CJD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四)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使用肌电图仪,肌肉的电活动常采用同轴单芯针电极作为电极,插入到骨骼肌,经对称分差放大器放大,在显示器上观察到肌电的图形;并有相应的扬声器、录音、打印设备;刺激器多采用输出恒压或恒流;机器还具备延迟线、平均器(均加器)、贮存、锁定装置。近年来,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可自动记录和分析肌电情况,进行平均电压计算与显示、频谱分析、神经传导速度计算,以及存储、打印,使之更为精确、方便。 2.检查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明确检查肌电的目的,以便确定需检查的肌肉以及检查的步骤和目的。 (2)向患者解释检查及正常反应,消除恐惧心理。 (3)完成针电极及检查部位的选择和消毒。 (五)方法 1.检查部位 (1)肌源性病变,出现肌肉萎缩,选择病变的肌肉进行检查。必要时行双侧同名肌对比检查。 (2)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寻找该神经根支配下的肌肉进行检查。 2.步骤 (1)在拟检查的相应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2)将消毒的针电极插入肌肉,观察插针时、肌肉松弛时和肌肉作随意运动时的肌肉生物电活动。 (3)插针时,在肌电图示波屏出现一阵电位波动。

肌电图解读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主要见于周围神经疾患;脊髓前角细胞疾患时传导速度一般无改变,但如果伴有周围神经变性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有不同程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源性疾病时,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一般认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敏感,周围神经疾患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可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根压迫症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改变,这是因为每个神经内含有多个神经根,一个神经根的受损,并不影响神经传导。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下运动神经元疾患的肌电诊断 下运动神经元疾患的共同临床表现是:该单位支配的肌内发生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和无病理反射,由于病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其特征。因此,对患者进行细胞的肌电检查,是较易作出定位诊断的。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的肌电图 1. 放松时①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呈节段性分布;②束颤电位常见。 2. 随意收缩时①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显著增宽,常超过12.0ms;②运动单位电位电压显著增高,常出现巨大电位;③多相电位增加,且以群多相电位多见;④慢性病程可见巨大同步电位,同步实现阳性;⑤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呈单纯相或混合相。 3. 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4.反射肌电图病变的脊髓分节范围内反射都减弱或消失,而在没有病变的脊髓分节的反射均正常。 5. 异常肌电位的分布特点①脊髓灰质炎时多选择性损伤腰膨大,且不对称,多为单侧性; ②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时,多先选择损伤颈膨大,且多为对称性。 (二)神经根压迫症的肌电图 1. 放松时病变神经根所支配的躯干、肢体、椎旁肌可出现纤颤电位、正相电位,这是因为受压神经发生变性,肌肉失神经引起的。束颤电位以颈椎病较多见,但比纤颤电位出现的机会要少。 2.随意收缩时①多相电位增加,运动单位电位电压降低、时限延长。神经根后支支配的椎旁肌和骶棘肌出现多相电位增加,对诊断根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②最大用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但并不显著。 3. 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无显著改变,即使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时也是如此。

肌电图相关知识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一)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 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一条肌纤维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约3毫秒,但是针电极记录的运动单位电位时间较此为宽。这是因为运动单位是合成电位,神经纤维进入肌肉后脱去髓鞘并分支支配各条肌纤维,自分支点至各肌纤维的距离不同,兴奋传导的时间不同,因而各肌纤维兴奋开始的时间不一,这样造成该合成电位时间分散,时限延长。 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 (二)周围神经的正常电生理 下运动单位的任何部分都有电兴奋性但是神经部分与肌肉部分的电兴奋性不同。神经部分的兴奋可以向近心端与远心端双向扩布,而且在躯体运动与感觉纤维上是沿髓鞘的朗飞节跳跃式传导,速度为50~80m/s,而在无髓鞘的自主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只有每秒若干米。肌纤维的电兴奋性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远高于无神经肌肉接头处,因此肌肉的兴奋实际上都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向两端扩布,其传导速度也仅有每秒若干米。 (三)周围神经损害的病理和电生理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失用、轴索离断、神经离断三类。神经失用亦称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神经在解剖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仅为功能性改变。轴索离断是指髓鞘的完整性尚好但有轴索变性,其轴索变性的过程类同神经离断,只是由于髓鞘的完整,有引导与刺激轴索恢复功能存在,故预后良好。神经离断是指轴索与髓鞘同时离断,可以有神经内膜、束膜、外膜离断,一般手术中肉眼可见, 神经的再生在伤后数天开始,自近心段轴突发出许多原纤维,进入远端的施万细胞构成的室管,以每天0.5~5mm的速度再生,直至运动终板。此外也可以从损伤部位近心端的郎飞结发出侧芽再生、再生速度快慢取决于再生条件和治疗条件的好坏。 神经损伤后即有损伤部位的传导功能丧失,但是远端尚未变性部分仍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直到变性下延到该处时。故在神经损伤后极早期,包括肌电图在内的各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均难以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神经再生的早期由于轴索与髓鞘的功能均不正常,故兴奋性和传导性均很差运动传导速度较慢,运动单位电位振幅较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也可能受到正常的或其他再生的神经纤维侧芽支配,新的运动单位范围扩大,兴奋电位的振幅和时限增加,基至时限增加到出现卫星电位和轴突反射的现象。 二、肌电图的基本参数; 肌电图是变异极大的图形,基本图形如下,有以下基本参数。 1.相数 (1)相与峰:相(phase)是指波形偏离基线(零电位)再回到基线为一相。图2-7-1中的波为3相。峰或折(peak,turn)是指每次电位转向幅度超过20μV为一峰,不论其是否过零线。图2-7-1中波为4峰。 (2)多相运动单位的确认:正常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为1~3相,其中必有一相为负相。四相以上为多相,正常人可有20%以下的多相,其发生率因肌肉、年龄等而异。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在检查方法、定义和标准相同时也可以参照他人标准,以确定多相电位(polyphase potential)是否过多,是否属于异常。过多的多相电位为异常。 (3)多峰电位的确认:超过5峰的电位为多峰。多峰电位与多相电位的意义相同,均表示运动单位的时间分散。其原因有三:或是神经性异常后同一轴索的各分支的传导速度减慢,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第一章: 电极:工作电极WE,辅助电极CE,参比电极RE。 1.电化学体系的基本部分:①电极②隔膜③电解质溶液④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2.电极: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 3.工作电极基本要求:①电极本身发生反应不会影响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且能在较宽的电位内进行测定;②电极不与溶液的任何组分反应;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匀平滑且易于表面净化。 4.参比电极的性能:①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Nernst方程,②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③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5.双电层理论的BDM模型(简述) 内层:最靠近电极的一层(紧密层),由溶剂分子+特性吸附物质组成。 第一层:水分子层:φM 第二层:水化离子剩余电荷层; IHP(内Helmholtz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距离x1处); OHP(外Helmholtz层):最接近电极的溶剂化离子(非特性吸附离子)的中心位置(距离x2处); 分散层: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 6.电极反应种类 ⑴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⑵金属沉积反应: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⑷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⑸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气相中的气体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到电极表面,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⑹气体析出反应: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反应过程中,电解液中非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 ⑺腐蚀反应:金属的溶解反应,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 7.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电极反应机理) (阴极还原:Ox+n e→Red. 阳极氧化:Red→Ox +ne) (1)CE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通式:X←→Ox + ne ←→Red (2)EC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后发生化学反应通式:Ox + ne ←→Red ←→X (3)催化机理:EC机理中的一种,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属于“外壳层”催化。 通式:Ox + ne ←→Red E步骤Red + X ←→Ox + Y C步骤(4)ECE机理: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 8.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极化。 9.极化的类型:①浓差极化、②化学极化、③电化学极化

应用电化学部分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 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 ,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 面状态与沉积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rnst 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内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elmho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种由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构成的界面区的概念,便是“双电层”一词的起源。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杨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前 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 fe ren ce el ect 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 rns t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 /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 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 /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内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 elmho 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