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腾冲常见的中草药

腾冲常见的中草药

腾冲常见的中草药
腾冲常见的中草药

云南保山腾冲常见的中药材

1.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

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花冠红色。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干燥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不开裂,长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浓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荫蔽潮湿的林中地带,以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主要分布地。人工栽培以云南为主。我国云南是草果的主要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草果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是一种调味香料,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其干燥的果实被用作中餐调味料和中草药。

1.1植物形态

1.2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食疗价值

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微炒、捣碎用。性味辛温。能燥湿散寒。温燥之性胜于草豆蔻。用于脾胃寒虚,脘腹胀痛,呕吐或腹泻。常与草豆蔻同用。可以用来制作卤水用。

草果的香辛成粉主要为挥发油中的反-S-烯醛(Trans-s-undecenal)。除此之外还含有香叶醇(Geraniol)和草果酮(Tsaokone)。

草果补充信息:草果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草果仁、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草果食疗作用:草果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芳烈燥散具有燥湿温中,辟秽截疟的功效

主治胸膈痞满,脘腹冷痛,恶心呕吐,泄泻下痢,食积不消,霍乱,瘟疫,瘴疟,还能解酒毒,去口臭。

烹调用途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

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宜忌: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应忌食草果。

草果赤豆炖青鸭的制作材料:

主料:鸭1500克药食帖士

辅料:草果15克,赤小豆250克

调料:盐10克,大葱

2.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

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2.1植物形态

2.2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银杏果有名白果,营养丰富,含粗脂肪2.16%,淀粉62.4%,蔗糖5.2%,还原糖1.1%,核蛋白0.26%,矿物质3%,粗纤维1.2%。以及维生素C 66.8~129.2mg/100g、维生素E 6.17~8.05mg/100g、核黄素、胡萝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另外含有17种氨基酸、白果醇(10-廿九烷醇)、白果酮、廿八醇、B-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等。微量元素有Fe、Cu、Mn、Zn及常量元素Ca、Mg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食用银杏果可以抑菌杀菌,祛疾止咳,抗涝抑虫,止带浊和降低血清胆固醇。另外,银杏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丽容颜。银杏叶中的黄酮甙与黄酮醇都是自由基的清道夫,能保护真皮层细胞,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被氧化产生皱纹。银杏是具有抗活性基因能力的草药之一,银杏在保护脂质(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免受自由基伤害方面很有效。

但也含有小毒物质:氢氰酸、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所以食用时应注意白果的食用方式。如果煮熟食用,可以使白果酸和白果二酸分解,氢氰酸沸点低易挥发而去除,因此熟白果的毒性较小。

为了预防银杏中毒,熟食、少食是其根本方法。医药界认为,生白果应控制在一天10粒左右,过量食用会引起腹痛、发烧、呕吐、抽搐等症状。有些人喜欢用银杏叶片泡水喝,这有一定的危险,银杏叶中含有有毒成份,服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较长,会危害心脏健康。

园林价值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药用价值

银杏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

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

功效主治:

1、银杏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对中老年人轻微活动后体力不支、心跳加快、胸口疼痛、头昏眼花等有显著改善作用。银杏叶中含有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等,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痉挛、血清胆固醇过高等病症都有一定效果。

2、银杏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改善血液流变性,增进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畅,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和脑梗塞。对动脉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亦有一定疗效。

3、银杏叶制剂与降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药。

4、银杏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5、银杏能明显减轻经期腹痛及腰酸背痛等症状。

6、祛疾止咳:白果味甘苦涩,具有敛肺气、定喘咳的功效,对于肺病咳嗽、老人虚弱体质的哮喘及各种哮喘痰多者,均有辅助食疗作用。[3]

7、抗涝抑虫:白果外种皮中所含的白果酸及白果酚等,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白果用油浸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生菜油浸演的新鲜果实,对改善肺结核病所致的发热、盗汗、咳嗽咯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肺结核。[3]

8、抑菌杀菌:白果中含有的白果酸、白果酚,经实验证明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白果水浸剂对各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止痒疗癣。[3]

9、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

10、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11、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

美容价值:

1、美白方面:银杏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雀斑,润泽肌肤,美丽容颜。银杏叶中所含有的黄酮成分可以阻碍色素在真皮层的形成与沉着,达到美白肌肤与防治色素斑块的作用。除了黄酮之外,银杏叶中的锌、锰、钼等微量元素,亦能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黑色素生长。

2、除皱方面:银杏叶中的黄酮甙与黄酮醇都是自由基的清道夫,能保护真皮层细胞,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细胞被氧化产生皱纹。

3、清除自由基:银杏是具有抗活性基因能力的草药之一,银杏在保护脂质(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免受自由基伤害方面很有效。在保护细胞(特别是脑细胞)的过程中,银杏扮演着多重角色。首先,它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对细胞的氧气和葡萄糖的输送;其次,在自由基威胁细胞时,银杏可以保护细胞免受伤害,并将自由基清除出体外。

3.茯苓(学名:P oria cocos(Schw.)Wolf):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3.1植物形态

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3、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3.2药品简介:

入药部位:真菌的干燥菌核。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相关配伍: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直指方》)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炮制方法: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1]

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4.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cm,宽4~5mm,花期3~6月。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

4.1植物形态

4.2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功效:味甘,性微寒。

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

药理作用:

A. 生津作用:铁皮石斛具有生津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腺体分泌和脏器运动。

B. 降血糖作用:铁皮石斛对可降低链脲霉素诱发糖尿血糖值。

C. 增强机体免疫力:铁皮石斛颗粒(TPSH)可促进荷瘤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NK细胞的活性,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动物的血清溶血素值,提示TPSH无论是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或是特异性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食用方法

入茶:取新鲜的铁皮石斛20~30克,洗净去衣切薄片或切段拍裂,配红枣几颗或些许枸杞,加清水若干(根据自己饮水量),以武火将水煮沸,再以文火煮30分钟以上即可饮用。或直接沸水冲饮。食毕,将铁皮石斛取出食用。

入膳:取新鲜的铁皮石斛30-50克,以清水洗净切片或切段拍裂,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可煲鸡、鸭、骨等。煲制时间略长于平时些许即可。

入酒:取新鲜的铁皮石斛500克,以清水冲洗冲洗干净,配枸杞、西洋参、白酒1000

克,浸泡2个月后早晚适量服用

打汁:洗净用打汁机按10:1加水打汁食用,加蜂蜜品味更佳,酒前酒后饮有醒酒护肝,减轻头痛作用,效果明显。

5.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5.1植物形态

5.2药品简介: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

炮制方法:

A 、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B、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C、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出油,研细粉。

D、三七片: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相关配伍:

A、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B、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

用法用量: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相关论述:

A、《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B、《本草求真》: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又名山漆。时珍曰。或云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

C、《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

6.重楼:

重楼,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其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6.1植物形态

6.2药品简介:

入药部位: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本品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300px,直径1.0-112.5px。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气微,味微苦、麻。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禁忌:A、体虚,无实火热毒,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

B、《本草汇言》: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

C、《本经逢原》:元气虚者禁用。

相关配伍:

A、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B、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7.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又名赤箭、离母、鬼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芋。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以冬麻为好),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入药,以云南昭通产者为优。富含天麻素,香荚兰素,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癫痫,抗悸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息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性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7.1植物形态

7.2药品简介: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炮制方法:

A、天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七成透,捞出,稍晾,再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B、炒天麻:先用文火将锅烧热,随即将片倒入,炒至微黄色为度。

C、煨天麻:将天麻片平铺于喷过水的表芯纸上,置锅内,用文火烧至纸色焦黄,不断将药片翻动至两面老黄色为度。

D、《纲目》:若治肝经风虚,惟洗净,以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

性味:甘;辛;平;无毒。

归经:肝经;脾经;肾经;胆经;心经;膀胱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

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g。

7.3功效作用:

A.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B.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C.防治心血管疾病: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D.降血压: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7.4食用价值:

民间常用天麻蒸鸡蛋、煮鸡蛋、煮猪脑、蒸羊脑、蒸猪肉、炖鸡、烧鸭等,其特点是:食用方便,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既满足了人们品尝天麻的口福,又可强身健体,抵御风寒,还可以治疗头晕目眩、偏正头疼、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近几年的研究开发,以天麻为主料加工制作的肉类、禽类、鱼类火锅、沙锅已成为宾馆、酒店、药膳餐馆必备的佳肴。

8.龙胆草(学名:Amomum tsaoko):

龙胆草,中药名。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植物龙胆在中国大陆、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区。中国有龙胆属240多种,多产于西南高山地区,北京周边、祁连山区只有少数几种。耐寒,喜光,耐半阴,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株高30-1500px,茎直立,上部不分枝。单叶对生,无柄,基部叶小,中上部叶卵形至披针形,叶基圆而联合报于茎节上。花单生茎顶,广漏斗形,深蓝色,花期8-9月。

8.1植物形态

8.2药品简介: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苦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用于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相关配伍:

1、《本草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

2、《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3、《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4、《本草正义》:“龙胆草,大苦大寒,与芩连同功,但《本经》称其味涩,则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故独以治骨热著;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而霉疮之毒,疳痃之疡,皆属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泻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

5、《本草图经》:“古方治疸多用之。”

6、《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

9.金银花(学名::Lonicera japonica):

金银花,又名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

开的花。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本种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具有大形的叶状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华南忍冬,但那个种的苞片狭细而非叶状,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与本种明显不同。这个种的形态变异非常大,无论在枝、叶的毛被、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长度、毛被和唇瓣与筒部的长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看来较多地同生态环境相联系,并未显示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9.1植物形态

9.2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金银花藤煲水后对小孩湿疹等皮肤瘙痒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畜禽的多种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忍冬藤)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用连翘,板蓝根煎金银花汤可以治疗腮腺炎;金银花茶可以祛暑明目;连翘金银花凉汤可治疗外感发热咳嗽。同时将金银花、菊花、桔梗和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侯凉,当饮料饮用,可治疗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已生产的金银花制剂有“银翘解毒片”、“银黄片”、“银黄注射液”等。“金银花露”是金银花用蒸馏法提取的芳香性挥发油及水溶性溜出物,为清火解毒的良品,可治小儿胎毒、疮疖、发热口喝等症;暑季用以代茶,能治温热痧痘、血痢等。茎藤称“忍冬藤”,也供药用。金银花的有效成份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这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植物的种类,而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生态、地理条件以及物候期的影响。

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

经济价值

忍冬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金银花”一名始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忍冬”项下提及,因近代文献沿用已久,现已公认为该药材的正名,并收入《中国药典》。此外,尚有“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双宝花”等药材名称。

中国作为商品出售的金银花原植物总数不下17种(包括亚种和变种),而以本种分布最广,销售量也最大。商品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品种,以河南的“南银花”或“密银花”和山东的“东银花”或“济银花”产量最高,品质也最佳,供销全国并出口。野生品种来自华东、华中和西南各省区,总称“山银花”或“上银花”,一般自产自销,亦有少量外调。因药材供不应求,不少地区正积极开展引种栽培,金银花的产区日见扩大。

以药养花、经济效益显著:在金银花行间套药材的种植模式可以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甘草,其经济效益和以上的分析基本相同。同时通过对甘草的施肥、浇水管理,金银花从中得到了充足养分而旺盛生长。第一年可采收金银花20kg,市价35元/kg,亩收入700元。第二年采收金银花60kg,亩收入2000元,再加上套种甘草的收入,效益相当可观。第三年金银花进入了丰产期,亩产干花150~200kg,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同

时其行内形成了一定的隐蔽度,为喜湿、耐荫的半夏生长提供了天然生存条件,所以半夏长势良好,效益可想而知,可谓是一举多得。

金银花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用途,给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国家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研究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金银花茶,产品俏销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用金银花提取的医用原料“绿原酸”每公斤售价高达1000元以上,在国内外市场仍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金银花也可以不经加工,烘晒成干品后直接出口创汇,中国每年出口金银花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10.杏香兔儿风

杏香兔耳(儿)风,多年生草本,没有抽花时茎高3~5寸,抽出花茎时高约1~2尺。须根多而细长。茎有棕色的毛。叶5~10片生在茎的下部,大小不均匀,大的叶片有3寸长,小的叶片长仅5分左右,表面绿色,背面紫色,两面有棕色长毛。头状花序排成总状,花白色,有杏仁香气。9~10月开花。药用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虚劳咳血,湿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等的治疗。

10.1植物形态

10.2药用价值:

性味:甘,寒。

归经:《纲目拾遗》:“入肺经。”

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虚劳咳血,湿热黄疸,水肿,痈疽肿毒,瘰疬。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血分,止吐血,治肺痈。”

②《纲目拾遗》:“治虚劳吐血。” “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劳伤,肺痈,肺痿,黄疸,心疼,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③《泉州本草》:“清热泻肺火,凉血止血。治肺痈,肠痈,肺虚骨蒸痨热,痈疽肿毒。”

④《湖南药物志》:“消炎解毒,止血生肌。”

⑤《贵州草药》:“散寒解表,利水除湿,解毒软坚,镇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捣烂塞鼻。

11.乌梅(学名:Prunus mume(Sieb.)Sieb.etZuce):

乌梅,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1.1植物形态

11.2药品简介:

入药部位: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主治: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相关配伍:

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

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炮制:

采集加工: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炮制方法:A、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B、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炒至皮肉鼓起。本品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九种常见中草药

九种常见中草药,活血化瘀补气抗衰 中医药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随着现在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对于中药人们也都有所了解认识,人们在煲汤时也都会放一些中草药来防病治病。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有保健作用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补气抗衰。 黄芪——补气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当归粉——补血活血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 人参——抗氧化,抗衰老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甙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甙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三七——防治心血管疾病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穿心莲——利湿消肿 心莲味苦,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宜于降火去燥。可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金银花——清热解毒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 中药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与病魔做斗争的实践经验慢慢 积累起来的,它利用我们常见的植物、动物为基础,对治疗和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好处,是纯天然的中草药,长期服用对人体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能从根本上起到药到病除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 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国内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枸杞还

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其实我们平常的食物很多都是种草药,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效,我们身体出现了一些病症可以根据以上介绍的几种中草药,自己注意平时多食用这些东西,慢慢调养身体就能恢复。但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千万不能自己胡乱用药,影响治疗效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01.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 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 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 细棱。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 种、屏风、风肉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 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 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 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 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 物纲、菊科。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 花期,分批采摘。采回后阴干或用 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 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 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 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 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

103. 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 绕草质藤本?。秋、冬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 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 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属十字花科越年生 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荠属,一种常见杂草、 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 性味:甘,寒,无毒 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 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

中药药性及常用中成药

第一章中药的药性理论 一、中药的性能:大概有五个方面,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二、四气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主要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的的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四气是药学理论重要的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一般来讲寒和凉它是一个性质,温和热又是一个性质。 (一)寒凉药 寒凉药主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热化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这些作用。它主要是针对热的病证治疗的。从寒和凉来说,寒的作用比凉要强,寒比凉的清热作用要强。 (二)温热药 温和热它是一类性质,热的作用比温的作用药的性质要强,温热药的作用主要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元,回阳救逆等作用。温热药主要是针对寒性的病证来治疗。 三、无味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对于药物的五味来说,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它不仅是指口尝的味道,更主要是它能代表它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代表它的治疗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五味当中,有酸、苦、甘、辛、咸,但是实际上,还有两种味道,淡味和涩味。涩味中医认为它跟酸的味道它的作用是相似的。 (一)辛 【作用】:能行,能散。 【解释】:能散就是指有发散,发散解表的作用;能行,就是能够行气,能够行血。 【代表药物】:麻黄、陈皮、郁金。 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化湿药多具有辛味。 (二)甘 【作用】:能补,能和,能缓。 【解释】:补就是滋补;和就是和中,调和药性;缓,就是缓急止痛。 【代表药物】:甘草。 比如说,补益药多属于甘味药。还有一些制止疼痛的药物也是甘味药。 (三)酸 【作用】:能收,能涩。 【解释】: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代表药物】:五味子、乌梅。 比如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药,这些药物多具有酸味,或者是涩味。 (四)苦 【作用】:能泻,能燥,能坚。 【解释】:泻包括清热泻火,通泻大便,降气平喘等。燥就是燥湿的作用。坚,就是说泻火存阴,泻火来保津。 【代表药物】:大黄、黄柏、杏仁。 一般来讲像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都具有苦的味道。 (五)咸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几种常见的中草药图片 一.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 二..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 水煎服 三.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中药分类口诀与功效分类歌 1:解表药 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2: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苏生姜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3: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葛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4: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5:清热泻火药

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6: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内唐松草,胡黄秦皮也能成。 7: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8:温热病用药 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9:主治咽肿痛药 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10:清热痢药 热毒泻痢白头翁,秦皮鸭胆马齿苋。

11:热毒疮疡药 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12:清热凉血药 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13:清退虚热药 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内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14:泻下药 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15:攻下药 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16:润下药 润下火麻郁李仁,杏桃核桃柏子仁;决明蜂蜜瓜蒌仁,当归苏子和桑椹;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78. 环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79.炒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 80.冬葵子: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种子。 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葵菜、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 鸡屎藤漏芦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 四: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草乌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 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 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 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 八:理气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 九: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42种常见中草药却不知它的功效

42种常见中草药,却不知它的功效! 1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2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可疏散肝热。3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4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5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6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7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8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9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10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11棕榈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

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12灰灰菜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13夏枯草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但滇中一带蔬菜多,无人食。14 车前草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15铁蒿蒿类多,有药用,也有食用,也有药食两用,药店多用青蒿及黄蒿。铁蒿可清虚热,与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难时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饥,有食用保健价值,可惜无人研究开发。16金银花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17蒲公英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18鸭跖草1、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2、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3、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4、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贴患处。19垂盆草靠水的田间地头有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20灯笼草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21苍耳子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22马兰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

部分中草药简介1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用法:煎汤服,12—30克。外用适量。 紫玉盘 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 以根、叶入药。 苦、甘,微温。功能健胃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彩图

74.赤芍: 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 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 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 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 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 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 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 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 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 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 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 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 者慎服。

皮肤病常用中草药介绍

大飞扬草介绍—内外用 【药用部位】 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 辛酸,寒。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入肺、肝二经。【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疗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忌用。 【用药配伍】 配金银花,清热解毒;配夏枯草,清热解毒;配苍术,燥脾湿;配当归,清热解毒;配王不留行,行气活血;配木通,宣通血脉。 【相关选方】 ①治赤白痢疾:大飞扬草五至八钱。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用开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鲜大飞扬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服,日服两次。 ③治疔疮:大飞扬草鲜叶一握,加食盐、乌糖各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肺痈:鲜大飞扬全草一握,捣烂,绞汁半盏,开水冲服。 ⑤治乳痈:大飞扬全草二两和豆腐四两炖服;另取鲜草一握,加食盐少许,捣烂加热水外敷。 ⑥治小儿烂头疮,黄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飞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涤。 ⑦治小儿疳积:大飞扬草一两,猪肝四两。炖服。 (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带状疱疹: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五分调匀,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脚癣:鲜飞扬草三两,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云南) 千里光的作用—内外用 【药用部位】千里光的全草。 【性味归经】 苦,寒。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毒。?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风燥湿。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

常用中药分类精编版

常用中药分类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药分类查询 解表药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发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藁本、香薷、生姜、葱白、辛夷、芫荽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升麻、柴胡、蝉蜕、浮萍、西河柳、淡豆豉、水蜈蚣、天胡荽、蔓荆子、木贼草 清热药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鸭跖草、西瓜皮、荷叶、莲子心 清肝明目药: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千里光 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犀角、牛黄、牡丹皮、赤芍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玄参、茅根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山慈菇、漏芦、四季青、乌蔹莓、芙蓉花、芙蓉叶、白蔹、鱼腥草、野荞麦根、虎耳草、红藤、败酱草、鬼针草、地耳草、垂盆草、土茯苓、马兰根、射干、山豆根、马勃、橄榄、金果榄、白毛夏枯草、点地梅、一枝黄花、爵床、人中黄、人中白、淡秋石、白头翁、马齿苋、鸭胆子、橄核莲、小飞蓬、鸡眼草、叶下珠、绿豆、绿豆衣、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蛇莓、白花蛇舌草、凤尾草、猪殃殃、天葵子、藤梨根、猪胆汁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胡黄连、龙胆草、秦皮、苦参、白藓皮 清虚热药: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白薇、葎草 泻下药 以滑利大肠、通利大便、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西瓜霜、铁扁担、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红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千金子、巴豆、泽漆、狼毒、腹水草、鸢尾 祛风湿药 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用治风湿痹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络石藤、雷公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老鹳草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芳香化湿药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

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几种常见的中药配方

几种常见中药配方 1、黄连解毒散 【主要成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性状】黄褐色粉末;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三焦热盛,疮黄肿毒; 1、防治禽的新城疫、流行性感冒、法氏囊、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传染性喉气管炎、支气管炎、新母鸡病等,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闭目缩颈、肿头肿脸、冠髯发紫、拉黄白或黄绿色粪便、产蛋下降、蛋品质下降等。 2、治疗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口蹄疫、水泡病、非典型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3、畜禽多种细菌或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禽类)、鸭浆膜炎、肠炎、内脏出血、菌血症和败血症。 4、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免疫抑制性疾病,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报酬。 【用法用量】混饲:治疗每袋100g拌料25-30kg,预防量减半,全天量可集中1次投喂,连用3-5天。也可以用开水烫泡20-30分钟后,稀释至适量清水饮用,药渣拌料。 2、清瘟败毒散 【兽药名称】通用名:清瘟败毒散 【主要成分】玄参、连翘、地黄、水牛角、黄连、黄芪、栀子、牡丹皮等。

【性状】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甜。【功能主治】泻火解毒,凉血清热,清瘟祛邪。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维护猪群健康体系。增加畜禽采食量,提高蛋禽产蛋量,降低死亡率。 【适应症】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病毒性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性疾病。 1、本方能清热生津、清热解毒、保肝利胆、增强免疫、促进食欲。对无名高热征、温和性猪瘟、猪高热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1)能使高热病变异病毒造成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猪只免疫体系得到快速恢复。(2)无名高热、伪狂犬、细小病毒等病毒引起的精神沉郁,厌食或食欲废绝,皮肤发红,毛囊、腹下、四肢末梢等有出血点;耳朵发绀呈蓝紫色,结膜炎,眼睑肿胀;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气喘,呼吸困难;粪便燥结,腹泻下痢,小便赤黄量少;后躯瘫痪,站立困难,出现神经症状等,以及仔猪体质虚弱、呼吸困难、反复拉稀、腹泻不止、逐渐消瘦、脱水、走路摇摆等。(3)高热病引起的:母畜体温升高全身红紫、耳朵发蓝、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浑身发抖、四肢无力。早产或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后无乳等。 2、主要针对禽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法氏囊炎、鸭瘟、鸡痘等病毒引起的家禽精神沉郁、缩头垂萎、眼睑流泪,甩头流鼻、排黄、绿色粪便、嗉胀、口流黏液、食欲减少、产蛋下降、便血腹泻等症。对于大肠杆菌引起的输卵管炎、泄殖腔炎、腹膜炎、败血型大肠杆菌如

农村常见中草药(整理版)

农村常见中草药 二〇一四年九月 REVISED VERSION BYZHOU

目录 1.曼陀罗(大喇叭花、狗核桃) (1) 2.鬼针草(婆婆针) (1) 3.苦菜(天香菜) (2) 4.葵菜(冬宛菜) (2) 5.荨麻(蜇人草、咬人草) (3) 6.龙葵(野海椒) (3) 7.黄萢(黄桑葚) (4) 8.何首乌(隔山撬) (4) 9.乌萢 (5) 10.野薄荷 (5) 11.棕榈(棕树) (6) 12.灰灰菜(野灰菜) (6) 13.夏枯草(夏枯头) (7) 14.车前草(猪肚菜) (7) 15.铁蒿 (8) 16.金银花 (8) 17.蒲公英(地丁草、尿床草) (9) 18.鸭跖草(翠蝴蝶) (9) 19.垂盆草(狗牙齿) (10) 20.灯笼草(苦灯笼) (11) 21.苍耳子(粘头婆、黏巴子) (11)

22.马兰(泥鳅串) (12) 23.荠菜 (13) 24.小蓟(刺儿菜) (13) 25.水芹菜(野芹菜) (14) 26.天胡荽 (15) 27.酢浆草(酸咪草) (15) 28.卷耳 (16) 29.漆姑草 (17) 30.通泉草 (18) 31.波斯婆婆纳(肾子草、灯笼草) (19) 32.紫云英 (19) 33.红蓼 (20) 34.飞蓬 (21) 35.泽漆(五灯草) (22) 36.狗尾巴草 (22) 37.黄花菜 (23) 38.一串红(象牙红) (24) 39.小窃草 (25) 40.牵牛花 (25) 41.鸭舌草 (26) 42.凤眼兰(水葫芦) (27) 43.兰花参 (28)

44.柴胡 (28) 45.白芷 (29) 46.半夏 (30) 47.麦冬 (31) 48.玉竹 (31) 49.桑白皮 (32) 50.溪黄草 (32) 51.莲子 (33) 52.厚朴(川朴) (34) 53.板蓝根 (34) 54.栀子 (35) 55.藿香 (36) 56.五皮风(五皮草,蛇含) (37) 57.鱼腥草(折耳根) (37) 58.金钱草 (38) 59.地石榴(地瓜、过江龙) (38) 60.桑葚(桑萢儿) (40)

配方中中药材介绍

麻辣烫的做法及配方、麻辣烫配方之3,郫县豆瓣酱有25、38、65、80等多种价位 四川郫县豆瓣酱是麻辣烫配方、火锅配方中最重要的料子,用在汤卤中能 增加鲜味、香味和色泽,使汤汁有温醇辣味和浓稠红亮。其用料考究,精选上等 鲜红辣椒、一流青皮蚕豆等多种优质材质为原料,通过长期翻、晒、露等传统工 艺天然精酿发酵而成。具有瓣子酥脆、酱香浓郁、辣而不燥、粘稠适度、回味醇 厚悠长、鲜红油润、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菜中最常用的调味品,有“川菜灵魂” 之称。 我们做麻辣烫的在选购四川郫县豆瓣酱时,尽量买标注:“红油”字样的 四川郫县豆瓣酱,同时为了保证汤卤的口味、色泽和香味,一定要购买优质的,不要为了省钱,买便宜的,结果一锅汤就是不出味道,生意可想而知。包括我们川之味骨汤麻辣烫下面所讲述的任一种中药材,都要尽量选购优质上等的材料,我们川之味骨汤麻辣烫配方里面所配的30多种中药材,一锅汤里面每一种的用量从几克到几十克不等,用量并不大,都是有严格配比的,都是要用电子称称重的,成本并不会很高。因为这些就是你麻辣烫的汤底,就是根本,如果在这上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那你的味道肯定受影响,生意会更受影响,因为我们这是做吃的,味道是好是差,入口即知,还不像其他行业,比如卖衣服、卖鞋子等等,顾客要穿了一段时间才知道是好是坏。餐饮行业有句古语说的很好:“你不舍得给客人吃,客人也不会让你吃。”照我们川之味麻辣烫的理解就是:你不舍得放东西,不让顾客吃好的东西,那么顾客也就不会再来吃了,你当然也就没有饭吃了。 麻辣烫的做法及配方、麻辣烫配方之4,桂皮又名肉桂大约5元左右/斤 原产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桂皮作为一味佐料,为我国广大 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桂皮因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 可使肉类菜肴祛腥解腻,芳香可口,进而令人食欲大增。油性大,香味浓烈。 用牙咬一下干桂皮,味辛辣、回味略甜。在麻辣烫、火锅和卤菜中运用很普遍。此外,桂皮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一茶匙的桂皮中所含的抗氧化剂相当于五杯半的西兰花,而西兰花又是抗氧化剂含量最丰富的蔬菜之一。如此低成本高营养的调料,实在是厨房中的健康之宝。一般来说,中国人主要在卤肉时使用桂皮,而在国外,被磨成粉末状的肉桂被广泛应用于甜品和咖啡等饮料中。 在选购桂皮时,尽量挑厚的买,桂皮俗称“肉桂”,厚了才有“肉”。 麻辣烫的做法及配方、麻辣烫配方之5,草果大约13元左右/斤 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 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 一”。特别是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既清香可口,又驱避膻臭,因此,草果一直都是紧俏商品。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 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常用中药大全

中医中药常识介绍

中医中药常识及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简介】 中医外治疗法一般包括:针刺、艾灸、电针、放血疗法、耳穴、推拿、拔罐、中药穴位敷贴、中药雾化、埋线等: ★中药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的疗效。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症。因为药物穴位敷贴无疼痛无创伤,极小毒副作用,故易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所接受。 ★中药雾化 中药超声雾化是以超声雾化机为载体,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选药,配制成中药汁,通过超声波使中药汁发生震荡分裂,形成雾化分子,药雾不断均匀沿传输管喷出,作用限于眼部或咽部,起到疏风清热、疏通经络、解毒消肿、益气养阴的作用,适宜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咳嗽、结膜炎。 ★放血疗法 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适应于急性扭伤、痤疮、高热、多种皮肤病、带状疱疹等。 ★中医推拿 在舒筋、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方面有其固有的优势。对于四肢关节的伤筋、颈肩腰腿痛、胃脘痛、泄泻、胃下垂、中风、面瘫、呃逆、

失眠等有良效。小儿推拿方面适宜于腹泻、呕吐、腹痛、疳积、便秘、咳嗽、哮喘、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对疗效也有直接的影响,使用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反之不但会减弱药物的疗效,有时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多为内服、外用、注射等。 ★内服 直接服用:合剂、露剂、酒剂、口服液、糖浆等液体制剂一般可直接服用。 送服: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等固体剂型一般均需送服,包括开水送服和药引送服两种。 冲服:颗粒剂、煎膏剂、胶剂等一般用沸水冲开溶化后服用。另外茶剂用沸水浸泡取汁服用。 调服:散剂用乳汁或糖水调成糊状服用,多用于小儿及吞咽困难者;滴剂加入乳汁或糖水中服用也属于调服方法。 研服:将丸剂、片剂加水调成糊状服用,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对胃有刺激类药物、肠溶片不可用研服法服用。 含化:口含片等可含于口中缓缓溶解,使药物慢慢吸收进入血液或直达患病部位,多用于咽喉病。 ★外用 调敷患处:外用散剂、锭剂等可用清洁水、酒、醋、香油、蛋清等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常用中药按功效分类 一.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野菊花木贼 二、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寒水石密蒙花青葙子鸭趾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白鲜皮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土茯苓 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 白花蛇舌草熊胆地耳草金荞麦鸡屎藤漏芦 龙葵马勃马齿苋青果天葵子石见穿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三、泻下药 攻下药: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蚕沙海风藤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乌梢蛇寻骨风徐长卿 草乌 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络石藤雷公藤豨草穿山龙海桐皮老鹳草桑枝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川牛膝鹿衔草千年健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草果草豆蔻六: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赤小豆 冬瓜皮冬瓜子茯苓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萹蓄车前草通草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仗垂盆草鸡骨草溪黄草七:温里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大茴 八:理气药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八月札大腹皮甘松橘核橘络九香虫玫瑰花梅花青礞石枳壳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莱菔子鸡内金 十:驱虫药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十一: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化瘀止血药:茜草蒲黄降香三七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十二:活血化瘀药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 王不留行充蔚子月季花泽兰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蝎刘寄奴 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虻虫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姜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复花百前猫爪草法半夏京半夏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