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对比

发表时间:2018-08-17T12:31:24.79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作者:吴杰[导读] 探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长沙南雅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石膏固定和闭合复位,观察组为手术内固定和复位,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

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相比于手法复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手法复位治疗;应用效果

踝关节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骨科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与患者自身骨质密度和外界力量撞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症状为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患者的行动能力受到限制,生活质量变得极差,应给予重点关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有许多种,大体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如何选取治疗方案成为了关键所在[1]。本文为探讨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36.21±1.25)岁,病程在2-9d,平均病程为(4.02±0.24)d,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为(36.26±1.24)岁,病程在2-10d,平均病程为(4.04±0.23)d,文化程度:大专以下学历患者23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7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石膏固定和闭合复位,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引导患者保持平卧姿态,将患者脚踝外翻,对骨折位置的骨皮质实施分开处理,依据患者原有骨折之前的位置实施复位处理,然后应用石膏进行固定操作,避免滑脱,持续石膏固定8周及以上,然后才能拆除石膏,然后在医务人员的辅助下,引导患者实施运动恢复性锻炼。观察组为手术内固定和复位,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将患者的踝关节外侧、内侧均做一个切口,手术时,尽量避免对患者腓浅神经、关节囊造成损伤,将骨折部位复位后,应用钢板进行纠正,螺钉固定操作,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8周及以上时间后,取出钢板和螺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治疗效果情况。术后疼痛评分依据视觉模拟量表进行评价,0-1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术后疼痛感越剧烈,反之,表示术后疼痛感越轻。踝关节功能评分依据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价,0-10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强,反之,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弱。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①显效: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②有效: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肿胀、皮下淤血、疼痛等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