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氏ROSA软件使用说明

陶氏ROSA软件使用说明

陶氏ROSA软件使用说明
陶氏ROSA软件使用说明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东篱”与“南山” 探究式诗歌赏析教学实录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析教学实录教案人 教版 教学目标: 赏析陶渊明的著名诗句,并以此为例,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 讨论式,在老师引导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探究式,深入探讨古诗内蕴,理解意象的丰富性。 一、问题的提出 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不与腐朽的东晋统治者同流合污,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了一个正直文人的高风亮节;他弃官而不弃世,归隐田园而不归隐山野,走出了一条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隐士道路;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梁代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有对联一幅:“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这幅对联,不仅高度概括了其一生经历,而且将陶公的艺术成就画龙点睛地凸显而出。朱自清也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诗在我国诗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写得最好的是哪一组名句? 生:(异口同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好在哪里呢?一会儿分组发言。要求语言尽可能简练。 二、探究过程 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热爱田园的志趣。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山野、悠然自得的神态。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物我两忘、融入自然的心境。 师:那么再问一句,在这两句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 生:(互相交流之后,在一次异口同声)“见”字。 师:为什么呢?据我所知,有的版本作“望”字,哪一个更好? 生:“见”比“望”自然,写出了诗人不经意中看见南山的情景,而“望”还要有意识地去看,失之有意。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魏晋:陶渊明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译文 未再踏上这片地,岁月层层已堆积。 早晨傍晚看山川,事事没变如往昔。 微雨洗尘林木爽,疾风吹鸟更高飞。 顾念山川万物茂,风雨适时不相违。 我今不知是为何,勤苦从事这差役? 身体好似受拘束,怀抱志向不可移。 日日梦想回田园,哪能如此久分离? 最终仍将归故里,霜中松柏自挺立。 注释 乙巳岁: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参军。建威将军为刘敬宣,时任江州刺史。 践:踏,经由。斯境:这个地方。 好已积:即“已好积”。好:甚。已积:已经很久。积:多。 悉:都。如昔:如同昔日。 飙(biāo):疾风,暴风。矫:举起。这里指高飞。云翮(hé):云中的鸟儿。翮:鸟的翅膀,这里代指鸟。 眷(juàn):眷顾,顾念。品物:指万类庶物。 义风:适宜的风,犹“和风”。未隔:无所阻隔。谓风雨适时,万物并茂,无所阻隔。 伊:语助词,无意义。何为:为何,为什么。 勉励:这里有勤苦努力的意思。兹役:这种差事。 一形:一身,诗人自指。形:身体。制:限制,约束。 素襟(jīn):平素的志向。襟:胸襟。易:改变。 日:每天。 离析:分开。 归舟:逯本作“壑舟”。壑(hè)舟:深谷激流中的小舟,喻流逝不停的时间。 谅哉:确实如此的意思。谅:诚。哉:句中语气助词。宜:应该做。霜柏:霜中的松柏。比喻坚贞的品行、节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四十一岁。义熙元年(405年)三月,刘敬宣上表晋安帝自请辞职。陶渊明大概就是为刘敬宣上表辞职之事奉命出使京都,出使途中经钱溪(今安徽省贵池县梅根港)时,写下这首诗。 赏析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开头他就说不到此地已是很久了,说明他很久以前曾到过钱溪。关于他到钱溪的时间,江西宜丰陶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条:“乙巳三月,公使都,经钱溪,复邦族……”说明他以前曾来钱溪,与这里的陶氏宗族有过应酬的事。不过这条记载是否可靠,与此诗关系不大,反正他过去来过此地就是了。关键是,旧地重游,他却说出“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这样的句子。这见出他多么喜爱这个地方,似乎看不够;当他将眼前所见与往日的印象进行对照时,又会感到多么亲切。因为前年岁暮桓玄篡位,去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现在战争基本结束。两三年的短暂时间里,世间发生这样剧烈的变化,而自然界的山川景物却“事事悉如昔”。话说得很平淡,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已经寄寓其中了。“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这是他看山川时的一个突出印象,写得清新、细致。“微雨”、“清飙”,透出春天美好的气息,高林经微雨一洗润,会越发青绿可爱,空中鸟的翅膀在清风的举托下,会盘旋得更加自如。这两句历来被看作是陶诗中触景生情,寓情于景,而达到情景交融境地的写景佳句。潘德舆说它“体物之妙,畴非化工兼画工都”?因此,诸如“从胸中自然流出”,“不烦绳削而自合”,“直写胸中天”等赞语也相次而出,不言陶诗有雕琢事。其实,“有时析之以炼字炼章,斯陶之手眼出矣”(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用这观点来赏析这两句诗,倒是非常恰切的。陶诗有许多写雨写风写园林写飞鸟的句子,但在陶渊明的笔下,无不赋有“为仁”的思想,因而在美的想象中便出现一个天机和畅,万物得所的境界,这些自然景色同当时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能对现实社会起到批判作用。可以这样说:陶诗中这些兴象,是诗人艺术的化身,在一些天机和畅、静气流溢的描绘中,仿佛隐隐约约有一个陶渊明在,这两句也是如此。陶渊明是暮春三月经过钱溪的,这里的微雨,即“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的“微雨”;也即后来杜甫所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好雨”。这种雨能起到滋润万物的作用。故句中的“洗”,不仅含有“洗净”的内含,而且兼有“润物细无声”,“夜雨瞒人去润花”的“润”的内含。这个“洗”字用得非常精当,实即后来诗评家所谓的“诗眼”。飙,一般解作暴风。在陶渊明的笔下的“飙”,却没有凶猛的气势,而有和畅的内涵,如《和郭主簿二首》中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自南来,回飙开我襟”的“回飙”就是,“清飙”与此同义。矫,也不宜解作“勇猛”,而 有舒展自如的意思,如“矫若游龙”,并不取勇猛义。“云翮”,这里虽指飞鸟,但实有影射自己的意思。如《杂诗》的“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即同此意。故这句的意思是:“空中的鸟儿,也将因受到清爽的春风的鼓翼,而飞翔得更为舒展。”作者抓住在眼前呈现的天机和畅的自然景色,尤其把风、雨、林、鸟组合在一起,予以集中表现,就更能体现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故此两句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方面讲,都是不容忽视的两句。历来对“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两句有不同的解释和体会。有的把“品物”解作“景物”,“义风”解作“适宜的风”,认为这两句是说:“想到这些依然存在,和风没有同他们相隔”。有的把“品物”作“人品事物”讲;“义风”,解作“正义风尚”,认为两句是说:“喜爱此地人品事物还存在,正义风尚没有改变”。有的则认为“品物”,同于《易经·乾卦》中所说的“品物流形”。“品,众庶也”,见《说文·品部》。《说文解字注笺》补充说:“庶物谓之品物,引申之义也”。关于“流形”,与文天祥《正气歌》“杂然赋流形”同义。所以“品物”,有现在所谓的“生物”的含义。关于“义风”,

“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析课堂纪实

“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析课堂 纪实 教学班级:邯郸市一中高二年级理科实验班 教学目标:赏析陶渊明的著名诗句,并以此为例,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方法:讨论式,在老师引导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探究式,深入探讨古诗内蕴,理解意象的丰富性。 一、问题的提出 师: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不与腐朽的东晋统治者同流合污,宁可穷困潦倒,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了一个正直文人的高风亮节;他弃官而不弃世,归隐田园而不归隐山野,走出了一条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隐士道路;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梁代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颇有见地地表明了陶渊明的人和诗。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有对联一幅:“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这幅对联,不仅高度概括了其一生经历,而且将陶公的艺术成就画龙点睛地凸显而出。朱自清也说过:“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由此可见,陶诗在我国诗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等,其中印象最深、写得最好的是哪一组

名句? 生:(异口同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好在哪里呢?一会儿分组发言。要求语言尽可能简练。 二、探究过程 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热爱田园的志趣。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隐居山野、悠然自得的神态。 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物我两忘、融入自然的心境。 师:那么再问一句,在这两句中,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 生:(互相交流之后,在一次异口同声)“见”字。 师:为什么呢?据我所知,有的版本作“望”字,哪一个更好?生:“见”比“望”自然,写出了诗人不经意中看见南山的情景,而“望”还要有意识地去看,失之有意。 生:“见”比“望”显得近,“望”有了较远的距离感。 生:“见”字可以使人想象出南山的青翠山色、花草树木,而“望”字只能让人想象出灰暗的轮廓。 生:“见”字使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则把诗人游离于自然之外。 生:“见”字写出了诗人远离官场,以田园为乐,悠然自得的心境。 师:历史上还有一位诗人,也远离了官场,但对于朝廷始终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_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

第10卷 第4期2008年12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 π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Vol 110 No 14 Dec .2008 收稿日期:2008209226 作者简介:马得禹(19752),男,甘肃靖远人,讲师。 陶渊明与岑参的仕宦经历、山水 田园诗风格比较 马得禹 (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诗文创作对唐宋两代文人的影响深远,尤其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影响更为显著。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岑参的山水田园诗也深受他的影响,尤其在岑参早期的生活与创作受其影响最大。陶渊明与岑参在家庭出身与仕宦经历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二人的仕宦经历都体现了仕与隐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都是通过山水田园诗表现出来的。对二人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岑参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不但深受陶诗之影响,而且在艺术表现上较陶诗更为成熟,二人的山水田园诗分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陶渊明;岑参;山水田园诗;仕与隐 中图分类号:I 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248(2008)0420094206 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大多与他们的仕宦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宦海沉浮的独特感受寄托于他们的诗文创作。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多的作家用诗文展现他们在仕途上的各种坎坷经历。钟嵘在《诗品》中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 宗”[1] 的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近代著名学者王国 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 千古”[2]。王国维认为,古代诗人中对后世产生最 大影响的是这四位诗人,陶渊明位居其二。当然王国维评价的标准侧重于人格,文学与人格的结合也非四人莫属。陶渊明的诗文在当时并未产生足够的影响,只有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才开始重点关注他。后来他的影响逐渐扩大,受其影响最深的是唐宋两代的诗人。他的影响不仅在于田园诗方面,更多的在于他的处世态度和人格魅力。在唐代诗人中,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受其影响较多,历来研究者 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被称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也深受他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研究者关注较少。通过阅读陶渊明与岑参的诗文创作,可以发现二人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陶渊明一生在思想和仕宦经历中充满了仕与隐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也体现在岑参的思想与仕途之中,因此二人在思想与仕宦经历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比较二人的诗文创作,可以明显看出岑参早年隐居时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受到陶诗的影响较深,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与岑参在仕与隐之矛盾中的相似性、陶诗对岑参创作的影响以及二人山水田园诗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一、陶渊明、岑参仕与隐 矛盾比较 陶渊明与岑参在家庭出身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相

全国各省季氏辈分收集

季氏家谱字辈派语汇编 浙江省 浙江太顺县雅阳镇季氏 茂怀肇良德大元国正兆文明帮家庆永昌维仁乃作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季宅村五修(1939)《灵泉季氏宗谱》 漠经常昭伟烈敏达 彰圣范毅刚起俊杰 浙江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季氏宗谱 承礼智闰存惠胜辉 佐廷大长奇世应必 □以学加日文昌盛 远达显宗仁孝积祥 浙江台州路桥石曲村季氏字辈 周宏世卜尧秉中天 圣朝宝善进士达贤 浙江台州黄岩季氏字辈 敬兴宗子洪成国如锡熙兆沫主恩 俊秀登祟韬略显治平□□□干元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横下街季氏 天曾高崇万千百进 宝庆演仁璇玑云衡 聪明俊杰恺悌淳良

忠贞孝敬慎谨端祥 勤俭宏毅谦厚恭庄 英贤韵美义显克昌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季宅乡季宅村季氏字辈 坎坤震巽益干兑艮离恒 萃复升观泰咸临豫鼎丰 浙江青田坑外季氏字辈 (阳行字辈) 国以忠良定家从孝敬兴 适逢熙明景永久庆看宁 有善为人乐科学致富长 文装开世界共创大华章 (阴行字辈第25世起) 春游祖德长慈惠衍蕃昌 冠裳承世美礼乐绍书香 远鸟晚归林天涯莫忘报 家村松竹翠历辈汗渍深 浙江乐清县左源山季氏字辈 福宗思仕广文启公之宁 朝廷邦哲(演千)崇庆衍家声 一乡助国典祯太统元真 化行从有道登翰宰群英 应昌承圣训交会萃贤臣 浙江庆元山徐季氏字辈 克承仁爱萃毓英美其景自增安守 丰裕振立朝廷作为元师光宗耀祖浙江庆元松源季氏字辈 承礼智闰存惠胜辉佐廷大长奇世应必 □以学加日文昌盛远达显宗仁孝积祥浙江龙泉北河季氏字辈

舜仲汝日永长有文礼广仁盛世继嘉增经通纬 达国颖荣华英毅耀祖杰武雄师启学必辉奇章浙江龙泉龙渊季氏字辈 子尙光明正大汝为忠孝贤良 资秉清纯健懿仪昭肃穆文章 履安保泰如尹体志承颜若香 伦纪克从学植家世彩凤征祥 浙江省龙泉市屏南镇何山头村 舜仲汝日永长有文礼广仁盛世继 嘉增经通纬达国颖荣华英毅耀祖 杰武雄师启学必辉奇章 浙江省龙泉市龙渊镇宫头村季氏字辈 文公良端佛元成国正长 和顺春廷茂明傅必胜先 朝光开学士永作世其祥 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排行字辈 小日贞自长仁义礼智信 老棠兰戊杨管郎东世士 承尙长有永 正大光明立志向上 以孝为先。 浙江省松阳县玉岩镇交塘村季氏字辈 远存能仁敬志仲德一时 发达万世承树善百福增 国家永隆庆士民显懋昌 浙江省松阳县枫坪乡粗砻村季氏字辈 国泰时长玉以邦光 允培敦笃承家克昌 浙江永康季氏字辈 干天安康泰进盛茂文明俊杰

解说词实例详解

解说词实例详解【 龙炎解说词篇-01 忽然觉得做片犹如给女孩子化妆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都是美女 但是我们可以研究一些方式方法去美化它 拍摄构图、解说词写作、剪辑手法、调色 每个环节讲究了,那么一个平淡的姑娘看起来就会相对漂亮 当然心里也跟着美起来那是莫大的欣慰。 关于解说词的写作之前也写过一些体会,现在就实际案例做以分析。 本意并非分享范本,而是交流写作的思路。 话不多说,入题。 这是我前年制作的片子《中国黟县》 概况:(用10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个县的整个旅游业) 1.黟县遍布古民居,其中以宏村、西递最为完整,此外还有若干个小村落 2.传说《桃花源记》原型就在此山水间,至今还有陶渊明的后裔居住。 3.历史上出过众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文人、商人、工匠等都名声显赫。 4.今天的黟县取得的成就(这在官方片里是必须的) 问题随之而来 1.如何开场 坚决废除老套的:“黟县在黄山脚下什么位置,占地多少.....”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观众带入一种情绪,且做简要说明呢? 2.众多的景点,零散分布,但又必须都要介绍。 如何取舍?如何自然串联使之有整体感? 3.从自然风光和表象的建筑美如何过渡到人文段落呢? 很常见的方式是出段落标题,然后介绍不同的内容。 通常他们会用古诗词作为一个小段落的引导,个人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因为片子太理性,12345如培训讲座,观看的情绪也会被中途打断。 从建筑到人文,从人文到现代旅游发展该如何自然过渡? 这种过渡尽量保持片子的文化格调以及观众的观看情绪的延续。 4.结尾如何简单有力,且有升华。(这也是ZF最爱听的,但马屁不能直拍,含蓄的拍有点难) 综合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尽量在说清楚的情况下说出点味道来,以下是原稿。 也希望各位朋友试着找出我们当时解决以上问题的语句和体会,以便做进一步的深度交流。如果真的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我们也将从交流中获得进步,会分享更多的关于写作的体会。 《中国黟县》解说词(版权归龙炎影视所有) 一.引导片段 这片土地有如世外桃园般的桑蚕丝竹,美舍田园。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仍旧保持着千百年来祖辈们遗留下来的淳朴民风和优良传统。 走进青石铺就的幽深古巷,我们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尘世见的繁华与喧嚣。 马头墙上的一株小草,抑或是屋檐下的一扇雕花木窗都不禁让人停下脚步,凝思许久。。。

2019-神位对联大全-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神位对联大全 篇一:祖先堂对联 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 宗祠,或称宗庙,又都可以称作“祠”或“祠堂”,是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古代凡有官爵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庙”、“太庙”或“宗庙”。“庙”,不论太庙、宗庙、还是家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即为清朝皇室的太庙。又如山西太原的“晋祠”,是供祀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作为祭祖或供祀前代贤哲的屋宇,“祠”与“庙”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我国著名的两大古庙,一是山东曲阜的孔子庙,一为山西解州的关帝庙。孔子庙又称“文庙”,是供祀孔夫子的地方;关帝庙或与岳庙并称“武庙”,是供祀关公及岳飞的地方。以此看来,“庙”不单是祭祖,还具有纪念前贤的性质。如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的发生地,有纪念辛亥首义死难烈士的“烈士祠”。 中国人的家庭认为,没有人祭祀的祖先,必定是家道衰亡或没了后代的人,可怜成了饿鬼。由于重视祖先,过去六堆的祭祀公嘗最发达,同一房的子孙,大家醵资买田,以先祖的名义为某某公祭公嘗。田以廉宜租谷放给族中较穷的子孙耕种。收息一方面作祭祖之用,一方面也作奖学、济贫等慈善事业。到了年底或年节更有“均息”,每一份会可分得数斤豚肉之息金,足以为年节家中祭祀之用。这种嘗会,各族都很普遍,一方面维系了同族的情谊,一方面济贫,另方面则作了奖学或慈善之事,极有互助合作,提拔后进,福国利民的精神。祠堂大厅(包括族人家宅大厅右角墙处),是恭奉祖先的地方。祖堂上最普遍的楹联是“祖德源流远;宗功世泽长。”上头的横额是“祖德 流芳”。正是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绝非譬朝露,一时幻象的人生。祖牌神案下头是后土神位,但也有不少家庭付之缺如。不过灶神是绝不缺少的。厨房里必定安奉灶君神位。其名联是下中“司命灶君神位”,右联为“有德能司火”(上联),左联为“无私可达天”(下联)。一个家庭大事,如迁入新居,喜庆事,子女之名登金榜,年节等都必定祭祖,敬天公和敬灶君。结婚时,新郎除敬拜自家祖先外,更要到母亲外家和祖母外家敬祖,祭祀后的牲礼,必定奉上一大臂,谓之“阿婆肉”。中国文化建基于人生修养,其基本则在家庭。由推己及人,然后贤人、圣人,最后则上通天德,中国人以道德修养来代替了繁文缛节的宗教仪制,而崇祖敬天正好是最合适的制度。

_绿野仙踪_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实_许隽超

《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实 ·141 · 清代长篇白话小说《绿野仙踪》近来益受学界瞩目,研究成果日丰,然困扰研究者近百年的难点,即作者李百川的生平家世问题,并无突破。其乡贯是南是北,山左山右,迄无定论。笔者近检光绪《蔚州志》(庆之金、杨笃纂修,光绪三年刻本),觅得李百川家世的重要线索,顺藤摸瓜,大有斩获,缀文以餍同好。前辈、时贤相关研究文字颇多,限于篇幅,不能备举。 光绪《蔚州志》卷一五《集传》中,载有李霖小传: 李霖,字说岩,尚书周望子也。幼孤,从父舜臣教育之。年十七补诸生,以父荫,肄业太学,授兵部主事,出知辽州。前牧王某卒于官,其孙贫不能自活,霖周之,为之婚娶,延誉于学使,得入辽籍,为弟子员。遭母忧归,服除,补高邮知州。州数被水,灾黎遍野,悉心抚恤,民颂之。未几以疾卒于官。霖少有志操,好学,尝慕魏敏果公(魏象枢)之为人,在官以廉介称,署所居曰自修,作《菜根吟》以见志。其卒也,年甫四十,囊无赢物,同官为赙赠治丧,咸叹息之。著有《南游诗钞》。李植《行状》。这不免使人联想到百回钞本《绿野仙踪》(侯忠义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卷首李百川《自序》中的一段话: 丙子(乾隆二十一年),余同祖弟说严授直隶辽州牧,专役相迓,至彼九越月,仅增益二十一回。戊寅(乾隆二十三年),舍弟丁母艰,余羞回故里,从此风尘南北,日与朱门作马牛。 李霖是直隶宣化府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其堂兄李百川当然也是蔚州人。按,康熙三十二年改蔚州卫置蔚县,属宣化府;乾隆二十二年,裁蔚县地,归并入蔚州。检乾隆《蔚县志》(王育 修,李舜臣纂,乾隆四年刻本) 及光绪《蔚州志》可知,李霖祖李旭升,仕至吏部左侍郎,加尚书衔致仕;父李周望,仕至礼部尚书。李旭升有周望、斯盛、光枚、舜臣四子,舜臣出嗣晖吉。李百川称李霖 为同祖弟,其父必为斯盛、光枚、舜臣中的一人。今检蔚州《李氏家谱》(李源纂修,乾隆四十年刻本,下简称《家谱》),将卷二《世系录》中相关文字 录如下: 旭升三子光枚,字汝良,号卜园,恩荫生。累官刑部贵州司员外郎,诰授奉政大夫。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二月十六日,卒于乾隆四年(1739)六月初一日,寿五十四岁,葬靳家庄新茔南屏公冢之右,事迹详《行状》、《墓志》。娶马氏,封宜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二十四日,卒于乾隆十年(1745)十一月二十三日,寿六十岁。子一,洪,后改名。女一,适太学生西宁李锡谷。 周望子霖,字说岩,号润庵。由荫生,历官江南高邮州知州,诰授奉直大夫。生于雍正二年(1724)六月初三日,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八月初二日,享年四十。葬靳家庄父茔下右第二冢,有诰命碑,事迹详《行述》。所著有《古诗正宗》、《在忧草》、《南游诗钞》,藏于家。娶康氏,赠宜人,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初二日,卒于乾隆三年(1738)八月初七日,享年十有七。继李氏,封宜人,生于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十六日(1722年1月3日)。子四,植、、松、棣,俱李出。 光枚子,原名洪,字百川,号星盘,太学生。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八月初九日。娶赵氏,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七月初八日,卒于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十一日,享年二十有九。子一,秀亭。女一,适廪生阎孝成。 子秀亭,字松山,号云阶,庠生。生于乾隆 四年(1739)五月初四日。娶董氏。子青选。观此,则《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的名讳、字号、功名、生年、配偶、子嗣等情况,皆已了然。需要说明的是,《世系录》中载李霖字说岩,李百川《自序》中作说严;后所引李毓瑛号愚谷,李百川《自序》中作余谷。字号的 《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实 许隽超

陶氏宗谱(邴祖至通甫前)20110827

陶氏宗谱(邴祖至通甫前)20110827 陶谷:902-970年,宋翰林承旨,字秀实,号希仁,邠州(唐改豳州为邠州,治即今陕西彬县。民国废州,以州治为郡县)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石敬瑭936-943年)。历北齐、隋、唐为名族。祖彦谦,历慈、绛、澧三州刺史,有诗名,自号鹿门先生。父涣,领夷州刺史,唐季之乱,为邠帅杨崇本所害(李茂贞之假子,冒姓李,名继徽。唐光化中898-900为邠州节度使。天复元年冬901太祖北伐驻旆于邠郊,崇本惧,出城请降。天祐三年906冬十月,崇本复领凤翔、邠、泾、秦、陇之师,会延州胡章 之众,合五六万,屯于美原,太祖命同州节度使刘俊及康怀英帅师拒之,崇本大败,乾化元年911冬,为其子彦鲁所毒而死)。时穀尚幼,随母柳氏育崇本家。后晋开运三年(946年),赐金紫。世宗即位(954年),迁户部侍郎。显德三年(956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穀后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开宝三年 (970年),卒,年六十八。赠右仆 射。陶邴.字邴,唐祚号绍先,府君,宋开宝元间(公元968年)戊辰科会试第六名,复名廷试又赐进士.始入麻城。至起居舍人。累官知府诰封谏议大夫.娶麻邑五腦 山栗林河毛玉真为妻,其妻亦诰封为夫人。陶邴宦籍麻城,卒后葬于麻邑北郭岭获儿山,名飞凤冲霄地,立有碑记。生三子长子万一,次子文皋,三子元昇。 广济图谱论:尝考江西谱载靖节公二十九世孙省一生子六其次子瑚字汝明生子二长和清字永庆次好叔居广济陶家塘,及观广济谱图,一世汝明娶余氏生子永庆并无汝 明讳瑚永庆讳和清之文,而汝明又止有一子,与江西谱所叙相矛盾矣。再济谱载永庆生子三长小五次小六次小七,小五生子三六,三六生一子,派名五三长号胜六,夫五 三为派,胜六独非派乎,既同其祖之五父之三,乃其年长之日又同其父之六,名字间固可如是之颠倒乎,古有父子同一字者若王羲之五子是也,然二名不偏讳礼也,二名 故曰济图特附会江西之宗而自背本其者,俱同其祖父之讳亦礼乎吾。

满族家谱歌

【满族家谱歌】 《金州镶红旗陈满洲伊尔根觉罗(赵氏)谱书》内所记的辈次是:永忠振德玉,吉广喜明声……。 《沈阳正白旗陈满洲伊尔根觉罗(赵氏)谱书》:恩鹤书达正,博济定荣延,盛隆多景福,万载宣永传,孝友国民化。清和家庭绵,世秦桂运寿,尧时仁义天,生平俊秀立,光耀居风连,大成金玉振、安肖希文宣,崇学昌明宝,溜华恒喜全,恭丰春克显,宗兴长绍先。 《正黄旗伊尔根觉罗氏(赵氏)家谱》: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文明。 《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内所记的辈次是:庆文连德广;国恩荣世绵;吉祥常富贵;福寿永双全。 《永陵喜他拉氏谱书》内的辈次是:宝德毓英魁;永成盛世书;隆文多富贵;福寿庆双余。 《宁古塔米氏家谱》中对族人排辈规定为:德明克复初,良知兆麟螽,忠孝国教本,勤俭家业成。 宁古塔《瓜尔佳氏谱书》所列辈字的排列顺序是: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允呈祥。 《陈满洲正红旗苏克苏浒部瓜尔佳氏谱书》规定从十四代起,各辈起名应按: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名呈祥。 《满洲正兰旗果尔勒斯高氏谱书》:臣德文庆广,清福占云升,增盛富兴有,祥瑞永俊恒。 《满洲镶蓝旗萨嘛喇氏(蔡氏)族谱》按字排辈为:景运兴克昌,贵荣继德芳,世永延福寿,奕崇庆其光。 《满洲正白旗凤城赫氏家谱》: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 《凤城满族叶赫佟氏(镶黄旗)宗谱》:文明承圣志,才德殿英贤,国本佩宏业,和祥保万年。 《鳳凰城正白旗滿洲完顔氏(王氏、汪氏)宗谱》:無例傳四世,分行永爲先,布因徒此續,桂乃緊相連,肆後二十字,瓜瓞樂綿綿,萬年崇德善,百世效賢良,忠正承恩廣,文明裕泰昌。 《滿洲正紅旗鳳凰城他拉(唐)氏族谱》:文武全桂榮,純德耀顯明,福慶忠盛延,長治啓國隆,吉祥永茂順,英連廣運成。 《鳳凰城滿洲正黃旗姜佳氏(姜氏)族谱》: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玺,庭宗續世榮昌。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鑲藍旗甯古塔薩喇拉氏(蔡氏)族谱》:景運興克昌,貴榮繼德芳。世永延福壽,奕崇慶其光。 《鑲白旗鳳凰城吴扎拉氏(吳氏)族谱》:荣贵继世广,福庆永鸿章。华国忠明治,维新裕保良。 《正白旗边门赫舍哩氏(赫氏、康氏)族谱》:德承吉林貴崇榮,英明景會樂輔清。忠良維國安全志,世守純真保泰平。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重教兴学:不有陶澍之提拔,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素材

重教兴学:不有陶澍之提拔,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陶澍(1778年-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县小淹镇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两淮盐政,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设义仓以救荒年,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著有《印心石屋文抄》、《陶文毅公全集》等。 陶澍是清朝第一个官至总督的湖南人,是清中晚期湖南致仕人才群体崛起的伯乐,有"晚清第一人才"之称。史学家萧一山认为:"不有陶澍之提拔,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 陶澍用人能尽其所长,平生举荐、提拔、赏识的大批人才,如魏源、林则徐、贺长龄、贺熙龄兄弟、左宗棠、胡林翼、龚自珍、梁章钜等,皆一代名宦和学者。 随着近年来湖湘文化研究的深入,陶澍作为"湖湘人才领军人物"和"清代中国经世致用第一人"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他的不朽功勋和清廉形象慢慢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壹:耕读相传家风清正 陶澍出生于安化河曲溪,世代为农,勤俭持家。陶澍的名字寄托了父亲望子成龙、"以泽苍生"的思想。 陶澍从小聪慧过人、志向远大。7岁随父读书,"自幼跬步弗离"。13岁代父为榨油坊作联:"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以罕见才华和惊人志向震动乡里。 23岁参加湖南乡试,取为第30名举人。25岁参加会试,一举高中,成为清代安化第一名进士。27岁陶澍离家北上,赴京任翰林院,自此踏上30余年的宦海生涯。 陶澍对子女教育甚严,女婿胡林翼少不更事,"书底不硬",陶澍请来名师蔡用锡专授经世致用之道。胡林翼自此发愤读书,"兵政机要,探讨尤力"。后来,胡林翼成为湘军主帅,威震朝野。 陶澍对儿子陶桄要求更严,多次告诫陶桄"立经世志,读致用书"。 贰:锐意改革励精图治 陶澍所处时代正值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逐渐萌芽之际、洋务运动呈风雨欲来之势。"少负经世志"的他从政伊始,便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改革派的行列,除弊兴利,造福一方百姓。 道光之前,清朝的地方漕粮送京以河运为主,官办专卖,各地官员"雁过拔毛",恶薮丛生。改革派多次倡议海运,皆因各种原因遭到保守派的坚决反对而无法施行。

古诗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翻译赏析

古诗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翻译赏析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前言】《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作于奉命使都途中,主要通过对途中景物的描绘,抒发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念。全诗结构整齐,两半匀称,界限分明,在构思上颇具特色。【注释】⑴乙巳岁: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参军。建威将军为刘敬宣,时任江州刺史。⑵践:踏,经由。斯境:这个地方。⑶好已积:即“已好积”。好:甚。已积:已经很久。积:多。⑷悉:都。如昔:如同昔日。⑸飙:疾风,暴风。矫:举起。这里指高飞。云翮:云中的鸟儿。翮:鸟的翅膀,这里代指鸟。⑹眷:眷顾,顾念。品物:指万类庶物。⑺义风:适宜的风,犹“和风”。未隔:无所阻隔。谓风雨适时,万物并茂,无所阻隔。⑻伊:语助词,无意义。何为:为何,为什么。⑼勉励:这里有勤苦努力的意思。兹役:这种差事。⑽一形:一身,诗人自指。形:身体。制:限制,约束。⑾素襟:平素的志向。襟:胸襟。易:改变。⑿日:每天。⒀离析:分开。⒁归舟:逯本作“壑舟”。壑

舟:深谷激流中的小舟,喻流逝不停的时间。⒂谅哉:确实如此的意思。谅:诚。哉:句中语气助词。宜:应该做。霜柏:霜中的松柏。比喻坚贞的品行、节操。【翻译】未再踏上这片地,岁月层层已堆积。早晨傍晚看山川,事事没变如往昔。微雨洗尘林木爽,疾风吹鸟更高飞。顾念山川万物茂,风雨适时不相违。我今不知是为何,勤苦从事这差役?身体好似受拘束,怀抱志向不可移。日日梦想回田园,哪能如此久分离?最终仍将归故里,霜中松柏自挺立。 【赏析】“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开头他就说不到此地已是很久了,说明他很久以前曾到过钱溪。关于他到钱溪的时间,江西宜丰陶氏族谱中有这样一条:“乙巳三月,公使都,经钱溪,复邦族……”说明他以前曾来钱溪,与这里的陶氏宗族有过应酬的事。不过这条记载是否可靠,与此诗关系不大,反正他过去来过此地就是了。关键是,旧地重游,他却说出“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这样的句子。这见出他多么喜爱这个地方,似乎看不够;当他将眼前所见与往日的印象进行对照时,又会感到多么亲切。因为前年岁暮桓玄篡位,去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现在战争基本结束。两三年的短暂时间里,世间发生这样剧烈的变化,而自然界的山川景物却“事事悉如昔”。话说得很平淡,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已经寄寓其中了。“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这是他看山川时的一个突出印象,写得清新、细致。“微雨”、“清飙”,透出春天美好的气息,高林经微雨一洗润,会越发青绿可爱,空中鸟的翅膀在清风的举托下,会盘旋得更加自如。这两句历来被看作是陶诗中触景

新余县地名志—珠珊公社概况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珠珊公社概况 珠珊公社位于县城南面3公里处。驻地潭口村。东与水西公社交界,南与良山公社接壤,西北与河下、沙土公社隔河相望,北靠袁河与县城分界。总面积59.32平方公里。下辖18个大队,187个生产队,95个自然村,6386户,303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3人,均属汉族。 沿用原珠珊乡驻地珠珊村得名。解放前属洋津区,下分塘下、鹏湖、潭口、洋津四个乡,18个保。解放初中洲、石洲、洲下,洞头五个乡属沙陂区。鹏湖、炉下、亭孜乡,属洋津区。合作化时成立14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珠珊公社。 地处袁河冲积平原,阡陌连片,地势较低。南端边缘丘陵绵延,北部袁河蜿蜒环抱。几条较大的山溪水,流贯本境西部和东部,主干袁惠渠横贯中部,流经东部的湾里,在此分叉成南北两条干渠。南干渠直奔向东。北干渠向北穿过袁河涵道。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袁河泥沙冲积,形成很多沙洲,适宜种植棉花,是重点棉区,皮棉总产7972担。耕地面积32557亩,其中水田17474亩,旱地15083亩。另有山林面积5万亩。粮食总产1761万斤。因田少人多,大部分劳动力投入副业生产。现有社办企业8个,职工236人,总产值985700元。汽车5辆,拖拉机64台,其中手扶拖拉机50台。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现有中学4所,小学18所,教职工265人,学生6840人,医院1所,病床23张,医务人员25人。队队有医疗站,卫生员47人。卫生面貌大大改观。 [潭口大队] 公社驻地。座落平地田畈中。西北袁河环绕,东部吉新公路纵贯。辖6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294户,1443人。耕地1329亩。解放前属洋津区潭口乡。解放初属洋津区珠珊乡。公社化时,由友爱高级社改称友爱大队,后为潭口大队。 潭口公社、大队驻地。介于袁河与吉新公路之间。294户,1444人。1930年曾建立乡苏维埃政权。[胡氏族谱]昌期于宋宝元年间自新昌县博访名师,见此山川秀丽,遂择而卜居。村建袁河水潭出口处,故名。胡慎尧,江西师院毕业,现任江西师院体育系主任。 周家紧靠潭口西偏北0.1公里处。93户,463人。[周氏族谱]右益于明泰定间由庐陵客游潭溪,览山水秀丽,遂筑室而居。 李家与潭口毗屋相连。东有吉新公路通过。33户,154人。[李氏族谱]秉衍于明天启年间由石洲老屋迁此。 [石洲大队] 位于公社驻地北4公里处。袁河南岸沙洲上,东部北干袁惠渠在此通过袁河涵道。辖22个生产队,8个自然村,550户,2162人。耕地2217亩。解放前属洋津区塘下乡第五保。解放初属沙陂区炉下乡。1955年属洋津区炉下乡。1957年成立珠珊高级社。1958年改为石洲大队。1969年属卫东大队。1972年仍属石洲大队。 廖家大队驻地。座落袁河沙洲平地上,河渠环绕。45户,259人。[刘氏族谱]清同治年间由屋分居。以原居廖姓得名。 上屋在廖家北偏西0.6公里田畈中央。131户,633人。[刘氏族谱]义宗于南宋高宗元年自长沙徙居喻邑石洲石滩口。因被洪水冲塌,兄弟五个各择地建居。老大、老二迁居上屋,老四、老五分居中屋、老屋。以河流方位得名。 中屋位于廖家北偏东0.5公里处,村东紧靠袁惠渠道。108户,516人。[刘氏族谱]义宗于南宋高宗元年从湖南长沙徙居石洲沙滩口。后洪水冲塌,遂迁上屋和老屋的中间建居而得名。 老屋位于廖家西偏北0.4公里处,西靠袁河。90户,496人。[李氏族谱]唐宣宗大中年间遭兵祸由袁洲徙居喻邑之渺滩定居。长子居原村,次子隔原村0.4公里处另建一村,故有新、老屋之分。 秧田紧靠廖家西偏北0.1公里田畈中。35户,169人。[刘氏族谱]义宗于南宋高宗元年从湖南长沙徙此。村建于好田(俗称秧田)中间而得名。 吴家位于廖家东0.4公里平地。西靠袁惠渠道。25户,168人。[西丘吴氏族谱]明正德年间自盘古徙居于此。 新屋位于廖家西南0.5公里,西濒袁河,南靠小江。58户,285人。[李氏族谱]唐宣宗大中年间,

四川蓬溪家谱收藏研究中心藏书书目

四川蓬溪家谱收藏研究中心藏书书目 序号谱名主编出版时间收藏时间捐献人 1 张氏凤谯支族谱牒张科1996、4 2009、5 张科 2 王氏族谱王登杰1999、12 2009、5 王登杰 3 胡氏族谱胡世良光绪丁未、2009、5 胡延权(复印) 4 杨氏族谱杨旭东2005、12 2009、 5 杨旭东(盐亭) 5 朱氏族谱朱应贤等2005、10 2009、5 朱应武 6 薛氏族谱薛恒良2004、2009、5 薛恒渊 7 西蜀杨氏宗谱杨贤普等2000、3 2009、5 杨柳岸 8 忠武王岳飞世谱岳朝培等2006、12 2009、5 岳朝培 9 温氏宗谱1876、2009、5 温良智(抄本) 10 温氏宗谱温良金1908、2009、5 温良智(抄本) 11 温氏家谱温火清2009、2009、5 温良智 12 何氏族谱何泽海2001、2009、5 何泽海 13 西蜀何氏宗谱何连云1998、2009、5 何连云 14 蒲氏族谱蒲文常1996、2009、5 蒲文常 15 漆氏家谱漆正权2007、2009、5 漆正权 16 陶氏族谱陶如平2004、12 2009、5 陶如平 17 衡氏族联宗谱衡克义2006、2009、5 衡克义 18 彭氏家谱彭绍瑞2003、2009、5 彭绍瑞 19 冯氏族谱(续)冯元成2006、2009、5 冯顺祥 20 敬氏联宗谱敬中玺2006、2009、5 敬中玺 21 钟氏家谱民国时期、2009、5 钟子宽 22 姚氏续谱姚显卿2004、2009、5 姚显卿 23 廖氏家谱廖挥伦2004、2009、5 廖凯荣 24 王氏族谱王国周道光年间2009、5 王登杰(复印)

陶渊明系陶侃曾孙但非嫡系

陶渊明研究之四:陶渊明系陶侃曾孙但非嫡系 施长斌 陶渊明的身世,因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焉”而扑朔迷离。千余年来,对陶渊明的身世虽然一直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他是陶侃的曾孙;以陶渊明而自豪的“浔阳陶”、“五柳堂陶”,多以长沙公陶侃为祖,但陶侃支下与陶渊明的关系纷杂,以至于连鄱阳湖周边的宜丰、九江、星子等地,对陶渊明的父亲出现了陶回、陶敏、陶逸等多种说法。而据考证,陶渊明与陶侃是宗亲,但非嫡亲;陶渊明也可以说是陶侃曾孙,但非嫡系。 一、说陶渊明不是陶侃嫡系曾孙,有可靠的族谱记载脉络。 姑孰大地古称丹杨(阳),是陶姓望族居住地,也是“丹阳陶”之所在,汉陶谦、陶敦,晋陶回及陶侃的爷爷陶同都是“丹阳人”。 据《姑孰(思成堂)陶氏族谱》人物传记载:十七世元亮公是“一三公子,字渊明,入宋名潜····其次嗣复居横山。”十六世“一三公”是“茂公长子、侃公孙,名失考,官姿城太守···”而“元亮公”人物传记中却又说陶渊明“自以祖侃公,为晋室辅,耻复屈身后代”。查阅该谱世系图发现:陶回长子陶汪的两个儿子为“十三、十四”、陶回次子陶陋(渌)的儿子是“一五”,后面同辈人中还有“二八”、“八八”等序次的记录,也就是说陶回长孙、陶汪长子“十三”就是“一三”。由此看来,陶渊明的父亲本是陶回的嫡孙“一三”,陶渊明本应是陶回的曾孙,因故“自以祖侃公”,陶渊明归到了长沙公陶侃的支下。 《姑孰(思成堂)陶氏族谱》是一部可信度较高的族谱。首先,这是一个由宋代大学士李纲(1139年)、吏部尚书王岳(1176年)、太师刘杲(1176年)、状元文天祥(1256年),明代大中大夫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祝銮(1539年),清代翰林院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黄钺(1826年)等题写序跋的望族族谱。南宋文天祥在该谱《陶氏重修谱谍序》中写道:陶姓子孙“族繁,散徙各郡,九江、豫章、河南、长沙、闽、浙、徽歙、蓝山等处···迁徙甚多,难以悉举,唯姑孰横山一支,旧谱中有可据者录之”。民国五年该谱续修时,当地文人、清末优廪生江杏春在谱序中又说:姑孰陶氏“洪杨之乱后,诸陶谱皆失次,而思成堂之谱则又独完”。可见,《姑孰(思成堂)陶氏族谱》历经千年免遭战乱破坏而延续完好。其次,《姑孰(思成堂)陶氏族谱》以汉陶舍为一世祖,源远流长,谱系完整,不仅有陶谦、陶侃、陶回、陶渊明、陶弘景、陶安等历代陶姓名人的人物传记,还收录了陶侃、陶渊明、陶弘景、陶安等人与当地有关的部分诗文。第三,姑孰大地有陶谦、陶敦、陶基、陶璜等众多陶渊明的家族祖坟及大量族亲、后人,谱中还明确记载陶渊明“次嗣复居姑孰之横山”,姑孰横山(古衡山、古南岳)也是陶渊明的隐居地(另文)。 陶回与陶侃的关系也印证了族谱记载的可能性。从谱系中得知,陶侃系陶谦亲侄儿陶敦(陶谅之子)的五世孙,而陶回系陶谦堂侄陶基(陶讃之子)的五世孙,两人系同辈。从两人并肩作战,平定苏峻叛乱等史实(见《晋书》及地方府县志)来看,符合中国古代“家族兵”、“打仗亲兄弟”的常情。陶侃祖父陶同(陶敦孙)由丹阳迁居鄱阳,陶侃的父亲又从鄱阳迁居浔阳。而陶回因平叛有功被封为“康乐侯”,后来,陶回长子、陶渊明的爷爷陶汪又继嗣爵位。“康乐”也就是后来的江西宜丰,这便有了陶渊明“始家宜丰”的由来(另据史料记

陶渊明年谱

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365)一岁,出生在江州豫章郡康乐县义钧乡七里山安成正月,皇后王氏卒。二月,哀帝崩于西堂,年二十五,无嗣,弟琅琊王奕嗣位,是为废帝海西公。二月,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假节。(《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六月十五,陶渊明出生在七里山安成(今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新安村安成自然村。《江西通志》云,因晋时陶渊明之父任安成太守,此地即取此名以示纪念。),字元亮,入宋更名潜。曾祖陶侃,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陶茂,武昌太守。父陶敏,安成太守。母孟氏,长史孟嘉第四女。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丙寅(366)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十月,会稽王司马昱为丞相。(《晋书》卷八《海西公纪》) 晋海西公太和三年戊辰(368)四岁,居七里山安成 加大司马桓温殊礼,位诸侯王上。(《资治通鉴》卷一百一) 庶母生程氏妹,名翠莲。《祭程氏妹文》“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可知其妹小于渊明三岁。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369)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四月,大司马桓温伐燕;九月,温大败,死三万余人。(《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桓玄生。(《晋书》卷九十九《桓玄传》)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七岁,居七里山安成 五月,桓冲欲以扬州让谢安。诏以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是年,渊明随父任至安成(今江西安福县境内)。(清康熙癸已黄宽《重修安福县志序》:“……壬辰摄安成事,驱车至境,东望庐江奔淮。……而其南为渊明读书台,五柳之芳躅在焉。北瞻华封,西顾武功石城,其胜迹所留,千古如新。”故陶澍曰“或幼随父任读书于此耶”?)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壬申(372)八岁,居七里山安成 正月,降司马奕为海西县公。七月,简文帝卒,太子司马子曜即位。(《晋书.简文帝纪》、《孝武帝纪》) 是岁,三吴(吴郡、吴兴、义兴)大旱,人多饿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三)丧父。《祭从弟敬远文》:“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相及龆齿,并罹偏咎。”乃言同在八岁丧父。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十二岁,居七里山安成 春正月,改元。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六郡三诸军事,寻阳在六郡内。(《晋书.孝武帝纪》) 庶母卒。《祭程氏妹文》:“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即指程氏妹的生母卒于渊明十二岁之时。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己卯(379)十五岁,居七里山安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