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计算最高车速

画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计算最高车速

画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计算最高车速
画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计算最高车速

'画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计算最高车速

Picture1.Cls

'自定义坐标系

xleft = -15: yup = 18000: xright = 140: ylow = -4000

Picture1.Scale (xleft, yup)-(xright, ylow)

'画坐标线

Picture1.Line (0, 0)-(xright - 10, 0)

Picture1.Line (0, 0)-(0, yup - 2000)

'坐标点值

For k = 0 To yup - 1600 Step 2000

Picture1.Line (0, k)-(2, k)

Picture1.CurrentX = -16: Picture1.CurrentY = k

Picture1.Print k

Next k

Picture1.CurrentX = -15: Picture1.CurrentY = yup - 1000

Picture1.Print "Ft,Fz(N)"

For h = 0 To xright - 12 Step 10

Picture1.Line (h, 0)-(h, 400)

If h <> 0 Then

Picture1.CurrentX = h - 5: Picture1.CurrentY = -500

Picture1.Print h

End If

Next h

Picture1.CurrentX = 110: Picture1.CurrentY = -1500

Picture1.Print "ua(km/h)"

Picture1.CurrentX = 25: Picture1.CurrentY = -2000

Picture1.Print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画驱动力曲线

du = 0.1 '速度增加的步长

For i = 1 To 5 ‘选择第2台变速器具有5个挡位的!!!

U0 = 0.377 * r * Nmin / ig(i) / I0

UT = 0.377 * r * Nmax / ig(i) / I0

'del = 1 + (Iw1 + Iw2 + Iff * ig(i) ^ 2 * i0 ^ 2 * et) / (ma * r ^ 2)

For u = U0 To UT Step du

n = ig(i) * I0 * u / 0.377 / r

Ft = Ttq(n) * ig(i) * I0 * Et / r

If u = U0 Then Picture1.PSet (u, Ft), vbBlue Else Picture1.Line -(u, Ft), vbBlue Next u

Next i

'画阻力曲线

For u = 0 To 120 Step du

Ff = Ma * g * f

Fw = CD * A * u ^ 2 / 21.15

fz = Ff + Fw

If u = 0 Then Picture1.PSet (u, fz) Else Picture1.Line -(u, fz), vbRed Next u

'求最高车速

U0 = 0.377 * r * Nmin / ig(ds) / I0

UT = 0.377 * r * Nmax / ig(ds) / I0

For u = U0 To UT Step 0.001

n = ig(ds) * I0 * u / 0.377 / r

Ft = Ttq(n) * ig(ds) * I0 * Et / r

Ff = Ma * g * f

Fw = CD * A * u ^ 2 / 21.15

fz = Ff + Fw

If Ft <= fz Then uMax = u: GoTo 50:

If u >= UT Then uMax = u: GoTo 50:

Next u

50:

Picture1.CurrentX = xright - 120: Picture1.CurrentY = yup - 2000

Picture1.Print "最高车速umax="; CInt(uMax * 100) / 100; "km/h"

用matlab绘制汽车驱动力 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m=3880; g=9.8; nmin=600;nmax=4000; G=m*g; ig=[5.56 2.769 1.644 1.00 0.793]; nT=0.85; r=0.367; f=0.013; CDA=2.77; i0=5.83; L=3.2; a=1.947; hg=0.9; If=0.218;Iw1=1.798;Iw2=3.598; n=600:10:4000; 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 000).^4; Ft1=Tq*ig(1)*i0*nT/r; Ft2=Tq*ig(2)*i0*nT/r; Ft3=Tq*ig(3)*i0*nT/r; Ft4=Tq*ig(4)*i0*nT/r; Ft5=Tq*ig(5)*i0*nT/r; ua1=0.377*r*n/ig(1)/i0; ua2=0.377*r*n/ig(2)/i0; ua3=0.377*r*n/ig(3)/i0; ua4=0.377*r*n/ig(4)/i0; ua5=0.377*r*n/ig(5)/i0; ua=0:5:120; Ff=G*f; Fw=CDA*ua.^2/21.15; Fz=Ff+Fw; plot(ua1,Ft1,ua2,Ft2,ua3,Ft3,ua4,Ft4,ua5,Ft5,ua,Fz); title('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xlabel('ua(km*h^-1)'); ylabel('Ft/N'); gtext('Ft1'),gtext('Ft2'),gtext('Ft3'),gtext('Ft4'),gtext('Ft5'),gtext('Ff+F w');

管道阻力损失计算

管道的阻力计算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称为摩擦阻力或沿程阻力;另一种是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通常直管中以摩擦阻力为主,而弯管以局部阻力阻力为主(图6-1-1)。 图6-1-1 直管与弯管 (一)摩擦阻力 1.圆形管道摩擦阻力的计算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横断面形状不变的管道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6-1-1) 对于圆形风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可改为: (6-1-2) 圆形风管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又称比摩阻)为: (6-1-3) 以上各式中 λ——摩擦阻力系数;

v——风秘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s; ρ——空气的密度,kg/m3; l——风管长度,m; Rs——风管的水力半径,m; f——管道中充满流体部分的横断面积,m2; P——湿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即为风管的周长,m; D——圆形风管直径,m。 摩擦阻力系数λ与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状态和风管管壁的粗糙度有关。在通风和空调系统中,薄钢板风管的空气流动状态大多数属于紊流光滑区到粗糙区之间的过渡区。通常,高速风管的流动状态也处于过渡区。只有流速很高、表面粗糙的砖、混凝土风管流动状态才属于粗糙区。计算过渡区摩擦阻力系数的公式很多,下面列出的公式适用范围较大,在目前得到较广泛的采用: (6-1-4) 式中K——风管内壁粗糙度,mm; D——风管直径,mm。 进行通风管道的设计时,为了避免烦琐的计算,可根据公式(6-1-3)和(6-1-4)制成各种形式的计算表或线解图,供计算管道阻力时使用。只要已知流量、管径、流速、阻力四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利用线解图求得其余的两个参数。线解图是按过渡区的λ值,在压力B0=101.3kPa、温度t0=20℃、宽气密度ρ0=1.204kg/m3、运动粘度 v0=15.06×10-6m2/s、管壁粗糙度K=0.15mm、圆形风管等条件下得出的。当实际使用条件下上述条件不相符时,应进行修正。 (1)密度和粘度的修正 (6-1-5) 式中Rm——实际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Rmo——图上查出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ρ——实际的空气密度,kg/m3; v——实际的空气运动粘度,m2/s。

用matlab绘制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m=3880; g=9.8; nmin=600;nmax=4000; G=m*g; ig=[5.56 2.769 1.644 1.00 0.793]; nT=0.85; r=0.367; f=0.013; CDA=2.77; i0=5.83; L=3.2; a=1.947; hg=0.9; If=0.218;Iw1=1.798;Iw2=3.598; n=600:10:4000; 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 *(n/1000).^4; Ft1=Tq*ig(1)*i0*nT/r; Ft2=Tq*ig(2)*i0*nT/r; Ft3=Tq*ig(3)*i0*nT/r; Ft4=Tq*ig(4)*i0*nT/r; Ft5=Tq*ig(5)*i0*nT/r; ua1=0.377*r*n/ig(1)/i0; ua2=0.377*r*n/ig(2)/i0; ua3=0.377*r*n/ig(3)/i0; ua4=0.377*r*n/ig(4)/i0; ua5=0.377*r*n/ig(5)/i0; ua=0:5:120; Ff=G*f; Fw=CDA*ua.^2/21.15; Fz=Ff+Fw; plot(ua1,Ft1,ua2,Ft2,ua3,Ft3,ua4,Ft4,ua5,Ft5,ua,Fz); title('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xlabel('ua(km*h^-1)'); ylabel('Ft/N'); gtext('Ft1'),gtext('Ft2'),gtext('Ft3'),gtext('Ft4'),gtext('Ft5'),gtext( 'Ff+Fw');

水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空调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根据舒适性空调冷热媒参数,应对冷热源装置、末端设备、循环水泵功率等进行考虑,因此,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应大于等于5℃。 一、沿程阻力(摩擦阻力) 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力而产生的阻力,阻力的大小与路程长度成正比的叫做沿程阻力,即 (1-1) 若直管段长度l=1m时, 则 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m; ——管道直径,m; R——单位长度直管段的摩擦阻力(比摩阻),Pa/m; ——水的密度,kg/m3; ——水的流速,m/s。 对于紊流过渡区域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可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当水温为20℃时,冷水管道的摩擦阻力计算表可以从《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查询。根据管径、流速,查出管道动压、流量、比摩阻等参数。 计算管道沿程阻力时,室内冷、热负荷是计算管道管径大小的基本依据,对于PAU机组管道管径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其提供的仅为新风负荷,室内负荷是由风机盘管承担。所以这种空调末端承担负荷应计算精确,以避免负荷叠加。同时应清楚了解水管系统的方式,如同程式,异程式。不同的接管方式对沿程阻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计算工程中,比摩阻宜控制在100-300Pa/m,通常不应超过400Pa/m。 二、局部阻力 (一)局部阻力及其系数

在管内水的流动过程中,当遇到各种配件如阀门、弯头等时,由于涡流而导致能量损失,这部分损失习惯上称为局部阻力()。

(2-1)式中——管道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 ——水流速度,m/s。 常用管道的配件可以通过相应的表格进行查询。根据管道管径的不同以及管道上的阀门、弯头、过滤器、除污器、水泵入口等能出现局部阻力的类别进行查询,得到不同的局部阻力系数,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局部阻力。 对于三通而言,不同的混合方向及方式,会出现不同的阻力系数,且数值相差比较大。因此,查询三通阻力系数时,应根据已有的混合方式进行查询,进而得到更准确的局部阻力系数。 在实际计算水管局部阻力时,应先确定管道上的管件种类、数目,尤其是水管接进机组、水泵、末端。可参见设备安装详图,其中会画出相应的管道配件。 (二)当量长度 利用相同管径直管段的长度表示局部阻力,这样称为局部阻力当量长度(m): 式中——管道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 根据各种阀门、弯头、三通以及特殊配件(突扩、突缩、胀管、凸出管等)的工程直径,可以查出相应的当量长度。 三、设备压力损失 空调系统中含有很多制冷、制热设备,如冷凝器、蒸发器、冷却水塔、冷热盘管等等。这些设备自身都有一定的压力损失。在水系统的水力计算中,除了管道部分的阻力之外,还有设备的压力损失。将这两部分加起来,才是整个系统的水力损失。 但是因为设备的生产厂家、型号、运行条件及工况的不同,压力损失相差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是由设备厂家提供该设备的压力损失。若缺乏该方面的资料,可以按照经验值进行估算。估算值见表3-1。

第2讲 1-3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1-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第2讲 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绘制,汽车加速度曲线的绘制,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的绘制,汽车的加速时间曲线的绘制,汽车爬坡度曲线的绘制,汽车动力特性图的绘制。 主要内容: §1-3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1-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教学重点: 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及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动力因数,动力特性图及利用动力特性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教学难点: 动力特性图及利用动力特性图分析汽车的动力性 教学过程: §1—3 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一、汽车行驶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1、驱动条件—首先得有劲 δm du dt = F t – (F f + F W + F i ) ≥ 0 F t ≥F f +F W +F i 2、附着条件—有劲还得使得上 用F φ表示轮胎切向反力的极限,在硬路面上它与驱动轮所受的法向反力成正比:(φ为附着系数) (1)驱动轮的附着力: 前轮驱动汽车: F φ1 = F Z1φ 后轮驱动汽车: F φ2 = F Z2φ 全轮驱动汽车: F φ1 = F Z1φ F φ2 = F Z2φ (2)汽车的附着力: 前轮驱动汽车: F φ = F Z1φ 后轮驱动汽车: F φ = F Z2φ 全轮驱动汽车: F φ = F Z φ = F Z1φ+F Z1φ 对前驱动轮 F x1 ≤ F Z1φ 前驱动轮的附着率: C φ1 = F X1F Z1 则要求 C φ1 ≤φ

对后驱动轮F x2 ≤ F Z2 φ 后驱动轮的附着率: C φ2 =F X2 F Z2 则要求C φ2 ≤φ ∴F t≤F Z2(f+φ)∵f<<φ∴F t≤F Z2φ 一般形式F t ≤F Z φφ 3、驱动与附着条件: F f+F W+F i≤F t≤F Zφφ 二、汽车的附着力:F φ 1、汽车附着力——在车轮与路面没有相对滑动的情况下,路面对车轮提供的切向 反力的极限值。 Fφ=F Zφφ Fφ取决于: ①在硬路面上——可以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主要取决于路面与轮胎的性质; ②在软路面上——取决于土壤的剪切强度和车轮与土壤的结合强度 2、Fφ的影响因素: ⑴载重量: 增加驱动轮的法向反力X2,有利于驱动。 例:越野车由货车的F Z2↗(F Z2+F Z1),使Fφ↗ ⑵轮胎结构: 深大花纹——在松软路面上,使土壤与车轮的结合强度提高; 松软路上放气P↘——胎面接地面积大,嵌入土壤的花纹数多,抓地能力强,且沉陷量小,土壤阻力小; ⑶附着系数:φ 取决于路面种类与状况、轮胎结构(花纹、材料等)及u a等因素。 三、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行驶时重量再分配 1、根据受力图列方程: 将作用在汽车上的各力对前、后轮接地面中心取矩,则得: F Z1 = G L(bcosα- h g sinα)– 1 L(mh g du dt+∑T j)- F ZW1- 1 L∑T f F Z2 = G L(acosα+ h g sinα)+ 1 L(mh g du dt+∑T j)- F ZW2+ 1 L∑T f 式中,∑T j = T jW1+T jW2 ,∑T f = T f1+T f2 忽略旋转质量的惯性阻力偶矩和滚动阻力偶矩: F Z1 = F ZS1–mh g L du dt- F ZW1 F Z2 = F ZS2 + mh g L du dt- F ZW2 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前轮驱动:F X1 = F f2 + F W + F i + m du dt 后轮驱动:F X2 = F f1 + F W + F i + m du dt

财务盈亏平衡分析原理

Excel在投资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8.1 盈亏平衡分析(1)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就是根据量本利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从而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既不亏又不盈或营业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盈亏平衡分析又可分为静态盈亏平衡分析和动态盈亏平衡分析。 8.1.1 静态盈亏平衡分析 静态盈亏平衡分析是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情况下,对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进行分析。当某年的营业利润为零时,可以得到该年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为(这里假设只有一种产品): 式中,Q t为第t年的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又称保本销售量);F t为第t年的固定成本,这里假设非付现固定成本只有折旧,即F t= D t + F c,D t为第t年的折旧;F c为付现固定成本;p 为产品单价;v为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并假设各年的付现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和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 当产销量低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投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反之,当产销量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时,项目就有了盈利。当企业在盈亏平衡点附近经营,即销售量接近于Q t时,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很大,或经营上的安全程度很低,销售量微小的下降都可能使企业发生亏损。 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比较简单。根据给定的各年的付现固定成本、折旧、产品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即可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各年的静态保本销售量。

当一个投资项目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对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整个企业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则需要考虑多品种产品的情况。在进行多品种盈亏平衡分析时,加权平均法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8-1】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A产品年销售量100000件,单价1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8.5元/件;B产品年销售量25000台,单价2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16元/台;C产品年销售量10000套,单价50元/套,单位变动成本25元/套;全厂固定成本300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建立分析表格如图8-1所示。 有关计算分析公式如下: 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 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销售比重=某产品销售收入÷全厂各产品销售收入合计 全厂综合边际贡献率=∑某产品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比重 全厂综合保本额=全厂固定成本÷全厂综合边际贡献率 某产品保本额=全厂综合保本额×该产品销售比重 某产品保本量=某产品保本额÷该产品单价

风道系统的阻力平衡自动计算解析

风道系统的阻力平衡自动计算 摘要:风道系统的阻力平衡直接影响着系统风量的实际分配值及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介绍的风道系统阻力平衡自动计算,不但可确保了设计的准确性,还可有效提高设计效率。 关键词:风道系统环路阻力平衡自动计算 一、引言 在空调、通风系统中,由于同一系统的风管是相互连接的一个整体,因而必然遵循各支路阻力平衡规律,当风管系统的结构形式、管道尺寸一经确定,在一定的风机作用下,各段的风量是按阻力平衡规律自动分配的。在设计计算时未经阻力平衡计算,会导致系统实际风量分配与设计不符。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节风阀来分配风量,但这样一来就又使非最不利环路的风压多余。所以在设计计算时考虑各环路的阻力平衡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不少设计人员在进行风道水力计算及阻力平衡过程中仅仅凭经验估算或查图手算,这样费时费力还达不到理想效果。笔者所设计的计算软件以EXCEL为工作平台,用VBA语言为开发工具,从而确保了程序的执行效率。 二、阻力自动平衡计算的基本步骤 风道系统阻力平衡自动计算的执行过程基本延用常规设计的计算步骤,主要如下:

①将各节点间的逻辑关系、管段的相关参数依次输入并保存,然后根据技术要求初步选定各管段的假定风速; ②根据假定风速自动计算管段当量水力直径及阻力损失; ③用节点逆寻法自动查找系统各环路的路径及阻力损失,并确定系统最不利环路; ④对非不利环路进行自动阻力平衡。 ⑤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 以上过程中只有工作量不大①、⑤需人工干预,而其他步骤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而不但确保其计算速度及准确性,而且还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手工调整。 三、设计要点 要实现风道系统的阻力平衡自动计算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核心要点上。

水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Summary of work performed during the quarter considered important and convering what was learned from these experiences, including as necessary examples of detailed analysis or the presentation of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training undertaken during the period. Engineering Supervisor Comments: 空调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根据舒适性空调冷热媒参数,应对冷热源装置、末端设备、循环水泵功率等进行考虑,因此,空 调冷水供回水温差应大于等于5℃。 一、沿程阻力(摩擦阻力) 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力而产生的阻力,阻力的大小与路程长度成正比的 叫做沿程阻力,即 (1-1) 若直管段长度l=1m 时, 则 式中 λ——摩擦阻力系数,m ; ——管道直径,m ; R ——单位长度直管段的摩擦阻力(比摩阻),Pa/m ; ——水的密度,kg/m 3 ; ——水的流速,m/s 。

Summary of work performed during the quarter considered important and convering what was learned from these experiences, including as necessary examples of detailed analysis or the presentation of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training undertaken during the period. Engineering Supervisor Comments: 对于紊流过渡区域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可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当水温为20℃时,冷水管道的摩 擦阻力计算表可以从《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查询。根据管径、流速,查出管道动压、流量、比 摩阻等参数。 计算管道沿程阻力时,室内冷、热负荷是计算管道管径大小的基本依据,对于PAU 机组管道管径 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其提供的仅为新风负荷,室内负荷是由风机盘管承担。所以这种空调末端承担负 荷应计算精确,以避免负荷叠加。同时应清楚了解水管系统的方式,如同程式,异程式。不同的接管 方式对沿程阻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计算工程中,比摩阻宜控制在100-300Pa/m ,通常不应超过 400Pa/m 。 二、局部阻力 (一)局部阻力及其系数 在管内水的流动过程中,当遇到各种配件如阀门、弯头等时,由于涡流而导致能量损失,这部分 损失习惯上称为局部阻力()。 (2-1) 式中 ——管道配件的局部阻力系数; ——水流速度,m/s 。 常用管道的配件可以通过相应的表格进行查询。根据管道管径的不同以及管道上的阀门、弯头、 过滤器、除污器、水泵入口等能出现局部阻力的类别进行查询,得到不同的局部阻力系数,再利用公 式计算出局部阻力。 对于三通而言,不同的混合方向及方式,会出现不同的阻力系数,且数值相差比较大。因此,查 询三通阻力系数时,应根据已有的混合方式进行查询,进而得到更准确的局部阻力系数。 在实际计算水管局部阻力时,应先确定管道上的管件种类、数目,尤其是水管接进机组、水泵、 末端。可参见设备安装详图,其中会画出相应的管道配件。 (二)当量长度 利用相同管径直管段的长度表示局部阻力,这样称为局部阻力当量长度(m):

管路阻力计算和水泵选型

管路阻力计算和水泵选 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1 水系统管路阻力估算、管路及水泵选择 a) 确定管径 一般情况下,按5℃温差来确定水流量(或按主机参数表中的额定水流量),主管道 按主机最大能力的总和估算,分支管道按末端名义能力估算。根据能力查下面《能力比摩阻速查估算表》,选定管型。 b) 沿程阻力计算 根据公式 沿程阻力=比摩阻×管长,即H y =R ×L ,pa ,计算时应选取最不利管路来计算: 第一步:采用插值法计算具体的适用比摩阻,比如能力为,范围属于“6<Q ≤11”能力段,K r =,进行插值计算。 R=104+()×= pa/m 第二步:根据所需管长计算沿程阻力,假设管长L=28m ,则 H y = R ×L=×28= pa= kpa c) 局部阻力计算 作为估算,一般地,把局部阻力估算为沿程阻力的30-50%,当阀门、弯头、三通等管件较多的时候,取大值。实际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Hj=ξ*ρv 2/2,ξ---局部阻力系数,ρv 2/2---动压 ρv 2/2动压查表插值计算,ξ局部阻力系数参考下表取值:

ξ1332-47-161-2 1、截止阀、球阀、弯头与所连接的管径相关,表中的ξ系数范围值从DN50-DN15对应取值,管径越大取值越小; 2、过滤器、单向阀、水泵进出口的ξ系数参考“球阀”项。 d)水路总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 水路总阻力包括:所有管道的沿程阻力、阀门、弯头、三通等管件的局部阻力、室外主机的换热器阻力(损失)、室内末端阻力(损失),后面两项与不同的主机型号和末端相关。计算式为: H q =H y +H j +H z +H m +H f H z ——室外主机换热器阻力,一般取7m水柱 H m ——室内末端阻力 H f ——水系统余量,一般取5m水柱; 总阻力计算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总阻力选取流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提供不小于总阻力扬程的水泵来匹配水系统。选取水泵时要根据“流量——扬程曲线”来确定,但扬程和流量不能超出所需太大(一般不超过20%),避免导致出现水力失调和运行耗能较高。 水系统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与系统水流量和所采用的管径相关,流量、管径及所使用各种配件的多少决定总阻力,流量取决于主机能力(负荷)及送回水温差,流量确定的情况下,管径越大,总阻力越小,水泵的耗能越小,但管路初投资会增大。 PE-RT地暖管的规格(参考)(红色字的为推荐使用规格、计算基准) S5系列φ20×2 φ25×Φ32×Φ40×S4系列φ16×2 φ20×φ25×Φ32× 计算例 现有项目系统图如下:

MATLAB画驱动力-行驶阻力图,两个程序

m1=2000 m2=1800; m=3880; r0=0.367 gt=0.85; f=0.013; CDA=2.77; i0=5.83; If=0.218; Iw1=1.798; Iw2=3.598; Ig5=[5.56 2.769 1.644 1.00 0.793]; for i=1:3401; n(i)=i+599; Ttq(i)=-19.313+295.27*(n(i)/1000)-165.44*(n(i)/1000).^2+40.874*(n(i)/1000).^3-3.8445*(n(i)/100 0).^4; end for i=1:3401; for j=1:5; Ft(i,j)=Ttq(i)*i0*Ig5(j)*gt/r0; ua(i,j)=0.377*r0*n(i)./(Ig5(j)*i0); F(i,j)=f*m*9.8+CDA*ua(i,j).^2/21.15; end end plot(ua,Ft,ua,F) xlabel('ua/(km/h)'); ylabel('F/N'); title('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gtext('Ft1') gtext('Ft2'); gtext('Ft3'); gtext('Ft4'); gtext('Ft5'); gtext('Ff+Fw');

>> m=3880; >> g=9.8; >> G=m*g; >> ig=[5.56 2.769 1.644 1.00 0.793]; >> nT=0.85; >> r=0.367; >> f=0.013; >> CDA=2.77; >> i0=5.83; >> L=3.2; >> a=1.947; >> hg=0.9; >> If=0.218; Iw1=1.798; Iw2=3.598; nmin=600;nmax=4000; >> n=600:10:4000; >> 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 >> Ft1=Tq*ig(1)*i0*nT/r; >> Ft2=Tq*ig(2)*i0*nT/r; >> Ft3=Tq*ig(3)*i0*nT/r; >> Ft4=Tq*ig(4)*i0*nT/r; >> Ft5=Tq*ig(5)*i0*nT/r; >> ua1=0.377*r*n/ig(1)/i0; >> ua2=0.377*r*n/ig(2)/i0; >> ua3=0.377*r*n/ig(3)/i0; >> ua4=0.377*r*n/ig(4)/i0; >> ua5=0.377*r*n/ig(5)/i0; >> ua=0:5:120; >> Ff=G*f; >> Fw=CDA*ua.^2/21.15; >> Fz=Ff+Fw; >> plot(ua1,Ft1,ua2,Ft2,ua3,Ft3,ua4,Ft4,ua5,Ft5,ua,Fz); >> title('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 xlabel('ua(km*h^-1)'); >> ylabel('Ft/N'); >> gtext('Ft1'),gtext('Ft2'),gtext('Ft3'),gtext('Ft4'),gtext('Ft5'),gtext('Ff+Fw');

盈亏平衡分析图的画法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需要核算某种产品的盈利情况,而计算产品盈利能力时,往往就涉及到盈亏平衡点点的问题,就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某种产品的产量或者销量达到什么规模,才能够保住成本,也就是常说的盈亏平衡点的问题,以前大家往往是通过手工计算,十分麻烦,也不直观,而且当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变化时,也不容易调整,实际上利用Excel的散点图就可以制作出非常直观精确的散点图,并且结合Excel的其他功能,可以实现动态调整,下面就以某公司甲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散点图制作为例,来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本文实例介绍表格可从https://www.doczj.com/doc/919627492.html,/cfan/200923/ykphd.rar下载到。(山东朱晓燕) 设计盈亏测算表 由于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均不同,而测算盈亏平衡点,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编辑一份盈亏测算表,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量、销售单价等因素,比如甲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1200千元,每吨产品的变动成本为12千元,平均销售单价为40千元/吨,通过以上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于盈亏的计算公式,即:销售收入=销量×销售单价、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盈亏平衡点销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销量×平均销售单价。 从以上公式可知,盈亏平衡点实际上就是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时的数值,在图表上就表现为两者的交叉点,因此要设计盈亏平衡点动态图,就必须确定总成本、销售收入以及盈亏平衡点坐标值,而依据以上公式,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这些数据。 启动Excel 2007,新建一个工作表,将其命名为“盈亏平衡点测算表”,在此表的B9:K9 区域内输入序号、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月销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成本、盈亏平衡点x轴值、盈亏平衡点y轴值等内容,然后在此表的第一行的C10中输入固定成本数值,D10中输入单位变动成本值,E10中输入月销量初始值为0,F10中输入销售单价,G10中输入计算销售输入的公式“=E10*F10” ,H10中输入计算变动成本的公式“=E10*D10”,I10中输入计算总成本的公式“=C10+H10” ,并将这三个公式复制对应的下面G11、H11、I11单元格中,J10中输入盈亏平衡点X轴第一个值0、K10中输入计算盈亏平衡点Y轴第一个值公式“=F11*J11”;在第二行的C11、D11、F11中输入上面的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以及销售单价值,E11中输入公司最大月销量值,如2000,J11中输入计算

风机管道阻力计算

管道的阻力计算 标签:管道阻力计算时间:2010-03-16 23:17:19 点击:23 回帖:0 上一篇:婴儿矫正平板足的必要性(图)下一篇:富士变频器一级代理|富士温控表 管道的阻力计算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称为摩擦阻力或沿程阻力;另一种是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通常直管中以摩擦阻力为主,而弯管以局部阻力阻力为主(图6-1-1)。 图6-1-1 直管与弯管 (一)摩擦阻力 1.圆形管道摩擦阻力的计算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横断面形状不变的管道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6-1-1) 对于圆形风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可改为: (6-1-2) 圆形风管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又称比摩阻)为: (6-1-3) 以上各式中 λ——摩擦阻力系数; v——风秘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s; ρ——空气的密度,kg/m3; l——风管长度,m; Rs——风管的水力半径,m; f——管道中充满流体部分的横断面积,m2; P——湿周,在通风、空调系统中即为风管的周长,m; D——圆形风管直径,m。 摩擦阻力系数λ与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状态和风管管壁的粗糙度有关。在通风和空调系统中,薄钢板风管的空气流动状态大多数属于紊流光滑区到粗糙区之间的过渡区。通常,高速风管的流动状态也处于过渡区。只有流速很高、表面粗糙的砖、混凝土风管流动状态才属于粗糙区。计算过渡区摩擦阻力系数的公式很多,下面列出的公式适用范围较大,在目前得到较广泛的采用:

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第四节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在实际的管路系统中,不但存在上一节所讲的在等截面直管中的沿程损失,而且也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其它管件,如弯管、流道突然扩大或缩小、阀门、三通等,当流体流过这些管道的局部区域时,流速大小和方向被迫急剧地发生改变,因而出现流体质点的撞击,产生旋涡、二次流以及流动的分离及再附壁现象。此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质点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动量交换,从而阻碍着流体的运动。这种在局部障碍物处产生的损失称为局部损失,其阻力称为局部阻力。因此一般的管路系统中,既有沿程损失,又有局部损失。 4.4.1 局部损失的产生的原因及计算 一、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 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复杂,因此很难概括全面。这里结合几种常见的管道来说明。 ()( ) 图4.9 局部损失的原因 对于突然扩张的管道,由于流体从小管道突然进入大管道如图 4.9 ()所示,而且由于流体惯性的作用,流体质点在突然扩张处不可能马上贴附于壁面,而是在拐角的尖点处离开了壁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旋涡。进一步随着流体流动截面面积的不断的扩张,直到 2 截面处流体充满了整个管截面。在拐角处由于流体微团相互之间的摩擦作用,使得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的转换成热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有微团被主流带走,同时也有微团补充到拐角区,这种流体微团的不断补充和带走,必然产生撞击、摩擦和质量交换,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能。另一方面,进入大管流体的流速必然重新分配,增加了流体的相对运动,并导致流体的进一步的摩擦和撞击。局部损失就发生在旋涡开始到消失的一段距离上。 图4.9()给出了弯曲管道的流动。由于管道弯曲,流线会发生弯曲,流体在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下,管壁外侧的压力高于内侧的压力。在管壁的外侧,压强先增加而后减小,同时内侧的压强先减小后增加,这样流体在管内形成螺旋状的交替流动。 综上所述,碰撞和旋涡是产生局部损失的主要原因。当然在 1-2之间也存在沿程损失,一般来说,局部损失比沿程损失要大得多。在测量局部损失的实验中,实际上也包括了沿程损失。 二、局部损失的计算 如前所述,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以表示

用EXCEL做盈亏平衡分析

企业管理也在行 Excel做量本利分析(图) 2001-12-27 17:20:41 赛迪网--中国电脑教育报 什么是量、本、利分析呢?就是运用数学计算和图像法研究产品销量、成本及售价的变化,对目标利润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作为财务分析的有效的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试用Excel对量、本、利关系做一解析。 盈亏平衡点的测定 盈亏平衡点指某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恰好等于总成本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该点,既无盈利,也无亏损。盈亏平衡点的测定,需要根据产品的有关数据资料,对量、本、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例1:某产品固定成本为12000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售价为210元,试确定盈亏平衡点的销量。 计算方法如下: 图1 如图1所示,在A2、B2、C2中分别键入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售价,在单元格D2中键入公式“=A2/(C2-B2)”,则D2中显示的数据即为所求,可知盈亏平衡点销量为109 单位。 盈亏平衡图作法如下: 1.取销售量为0、20、40……180,分别键入A5、A6……A14, B5中键入公式 “=12000+100*A5”、C5中键入公式“=210*A5”。将B5、C5中的公式分别复制到B6:B14、C6:C14,得到数据如图2所示。 2.选择A4:C14,单击“插入-图表…”(或单击工具栏[图表向导]按钮),显示“图表类型”对话框。

图2 3.选择“XY散点图”及其子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单击[下一步],显示“图表数据源”对话框。 4.选择“系列产生在列”,单击[完成],显示图表如图3所示。 图3 图中X轴为销量,Y轴为成本,两直线中较平缓的一条为总成本线,较陡峭的一条为总收入线,两直线交点为盈亏平衡点,该点X轴的坐标为109,即当销量为109单位时盈亏平衡。位于平衡点左侧两直线所夹区域为亏损区,平衡点右侧两直线所夹区域为盈利区。 目标利润下销量的测定 当产品的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售价已知时,如果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利润,可通过量、本、利分析确定相应的销量。 例2:上例产品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售价不变,试测定销量达到多少时可获目标利润5000元。

风管阻力计算

通风管道阻力计算 对于空调通风专业来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整个系统达到或接近设计及业主的要求。对于整套空调系统而言主要应该把握几个关键的参数:风量、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可见无论空调是否对新风做处理,我们送到房间的风量是一定要达到要求。否则别的就更不用考虑了。管道内风量主要是由风管内阻力影响的。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称为摩擦阻力或沿程阻力;另一种是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阻力。下边为标准工况且没有扰动的情况下的计算,如实际不是标准工况且有扰动需要进行修正。 一:摩擦阻力(沿程阻力)计算 摩擦阻力(沿程阻力)计算一:(公式推导法)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无论矩形还是圆形风管空气在横断面形状不变的管道内流动时的摩擦阻2力(沿程阻力) 按下式计算:ΔPm=λνρL/2D 以上各式中: ΔPm———摩擦阻力(沿程阻力),Pa。 λ————摩擦阻力系数【λ根据流体不同情况而改变不具有规律性,不可用纯公式计算, 只能靠实验得到许多不同状态的半经验公式: 其中最常用的公式为:,《K-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m(见表1-1);D-风管当量直径,mm(见一下介绍) ;Re雷诺数判断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数,(见表1-1);其实λ一般由莫台图所得,见图】

莫台曲线图 1 表1-1 一般通风管道中K 、Re 、λ的经验取值 为管道ν【其中=Q/F ,m3/SF ;Q 为管内风量m/s; ν————风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 2 2 /4圆形风管×;其中矩形风管断面积M F=ab;F=πD ,一般设计也直接选风速见表1-2】表1-2 一般通风系统中常用空气流速(m/s ) ρ————空气的密度,Kg/m3;【在压力B=101.3kPa 、温度t=20℃、一般情况下取ρ00 =1.205Kg/m3; 见表1-3】 表1-3 标准大气压、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阻力计算举例

通风除尘系统的阻力计算与阻力平衡 通风除尘系统的阻力平衡 集中风网中粉尘控制点比较多,在进行风网阻力计算时,往往选取其中的一条管路作为主路,而将其他与之并连的管路看作支路。 1.选取主路,并编管段号。 选取主路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路径最长,阻力最大;(2)风量最大。 图1中:主路:尘源设备A——管段①——管段②——管段③—除尘器——管段④——风机——管段⑤ 支路:支路1:尘源设备B——管段⑥;支路2:尘源设备C——管段⑦ 图1 通风除尘系统的阻力平衡 为了清楚地表示风网中每一段管道,常将管道进行编号,如图1所示。在编管段号

时,管段的分界点为风网中的设备或以合流三通的总流断面为界。如在图1中,管段①和管段⑥经过三通而汇合,则三通的总流断面N —N 就是分界面,其余三通的分界面类同。 2.支路阻力与主路阻力的平衡 在图1所示的风网中,风网运行时,空气同时从设备A 、设备B 、设备C 进入风网,分别经过两个三通汇合后进入风管③中,并经风管③将含尘气流送到除尘器中进行净化,粉尘被分离后由除尘器底部的闭风器排出,而净化之后的气流则通过管道④、管段⑤排放到大气中。支路进行阻力平衡,就是要求支路1的总阻力与主路设备A ——管段①的总阻力相等;支路2的总阻力与主路设备A ——管段①——管段②的总阻力相等。 粉尘控制工程上,支路阻力与主路阻力按下式(5-16)计算后,计算结果不大于10%,即阻力平衡: %10%100≤?-与支路并联的主路阻力 与支路并联的主路阻力 支路阻力 (5-16) 否则,若计算结果大于10%,即阻力不平衡。 3.进行阻力平衡的方法: (1)对支路重新进行阻力计算。 (2)在支路上安装阀门的阻力平衡法。 当支路阻力小于主路阻力时,可在支路上安装阀门,即使阀门消耗一定数量的阻力来使支路阻力与主路阻力平衡。 (3)调节支路管径进行阻力平衡(即0.225次方法)。 225 .0??? ? ??=后前前后 H H D D (5-20)

管道阻力的基本计算方法

管道阻力计算 空气在风管的流动阻力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于空气本身的黏滞性以及空气与管壁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另一是空气流经管道中的管件时(如三通、弯头等),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局部涡流所引起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一、摩擦阻力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管道流动时,单位长度管道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ρ λ 242 v R R s m ?= (5—3) 式中 Rm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 /m ; υ——风管空气的平均流速,m /s ; ρ——空气的密度,kg /m 3 ; λ——摩擦阻力系数; Rs ——风管的水力半径,m 。 对圆形风管: 4D R s = (5—4) 式中 D ——风管直径,m 。 对矩形风管 )(2b a ab R s += (5—5) 式中 a ,b ——矩形风管的边长,m 。 因此,圆形风管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ρ λ 22 v D R m ?= (5—6) 摩擦阻力系数λ与空气在风管的流动状态和风管壁的粗糙度有关。计算摩擦阻力系数的公式很多,美国、日本、德国的一些暖通手册和我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中所采用的公式如下: ) Re 51 .27.3lg( 21 λλ +-=D K (5—7) 式中 K ——风管壁粗糙度,mm ; Re ——雷诺数。 υvd = Re (5—8) 式中 υ——风管空气流速,m /s ; d ——风管径,m ; ν——运动黏度,m 2 /s 。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烦琐的计算,可制成各种形式的计算表或线解图。图5—2是计算圆形钢板风管的线解图。它是在气体压力B =101.3kPa 、温度t=20℃、管壁粗糙度K =0.15mm 等条件下得出的。经核算,按此图查得的Rm 值与《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查得的λ/d 值算出的Rm 值基本一致,其误差已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只要已知风量、管径、流速、单位摩擦阻力4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利用该图求得其余两个参数,计算很方便。

(完整版)管道阻力的基本计算方法.doc

管道阻力计算 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阻力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于空气本身的黏滞性以及空气与管壁间的摩擦所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另一是空气流经管道中的管件时 (如三通、弯头等 ),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局部涡流所引起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一、摩擦阻力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空气在管道内流动时,单位长度管道的摩擦阻力按下式计算: v2 R m 4R s 2 (5— 3) 式中Rm——单位长度摩擦阻力,Pa/m; υ——风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m/ s; ρ——空气的密度,kg/ m3; λ——摩擦阻力系数; Rs——风管的水力半径,m。 对圆形风管: R s D 4 (5— 4) 式中D——风管直径, m。 对矩形风管 R s ab 2(a b) (5— 5) 式中a, b——矩形风管的边长, m。 因此,圆形风管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R m v2 D 2 (5— 6) 摩擦阻力系数λ与空气在风管内的流动状态和风管内壁的粗糙度有关。计算摩擦阻力系数的公式很多,美国、日本、德国的一些暖通手册和我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中所采用的公 式如下: 1 2 lg( K 2.51 ) 3.7D Re (5— 7) 式中K ——风管内壁粗糙度,mm; Re——雷诺数。 Re vd (5—8) 式中υ——风管内空气流速,m/ s; d——风管内径,m; ν——运动黏度,m2/ s。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烦琐的计算,可制成各种形式的计算表或线解图。图5— 2 是计算圆形钢板风管的线解图。它是在气体压力B=101. 3kPa、温度 t=20 ℃、管壁粗糙度K = 0.15mm 等条件下得出的。经核算,按此图查得的Rm 值与《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 查得的λ/ d 值算出的Rm 值基本一致,其误差已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只要已知风量、 管径、流速、单位摩擦阻力 4 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即可利用该图求得其余两个参数,计算 很方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