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第一章制度

一.基本概念:

1.社会主义本质: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邓小平则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所有制结构: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类型的所有制形式的构成、状况以及各种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全民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4.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再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

5.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历史

二.辨析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即归属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所有者具体经营和组织利用生产资料的方式。

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再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质量和数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占主导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补充,与按劳分配并存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简答题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及如何把握

⑴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它是由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形式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上优势,这种优势既要量的优势,又要注重量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及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⑵应从以下几点把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一,要更新观念,不能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仅仅理解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高越好,或者理解为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越多越好。我们应当用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重新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

第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控制和影响上。从战略上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整体调整,既要保持它的一定数量,更要注重整体布局的优化和实力上质的提高。这种战略调整,还必须同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进行。

第三,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国有经济应当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要注重在整体分布上的优化和经济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质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三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发挥,不只是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作用来实现的,更要通过大力发展由国家控股和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来实现,使国有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差别。

第四,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发展的进退问题。无论是“退”还是“进”,都是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需要。只要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国有企业数量即使减少一些,比重即使适当调减一些,也不会影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会影响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效率与公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⑴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⑶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特征

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体和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

③一切“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全民所有制主导作用如何体现?

①全民所有制经济拥有国家的主要经济资源,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

②全民所有制经济与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拥有现代化的机器大工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

③全民所有制经济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物质产品和劳物,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政府提供了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家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力量,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5.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客观必然条件及其具体形式

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既包括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如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即以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也包括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⑴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客观必然条件: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需要思想解放

②公有制实现形式是由公有制内部生产力状况所决定

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需要

④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所得出的正确实践

⑵具体形式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形式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以及股份合作制等

②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经多样化,出现了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改变了过去国有国营、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单一实现形式

6.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特征

⑴客观必然性: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产生的经济前提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物质基础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的社会劳动特点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由于这种分工所引起的劳动差别

⑵特征

①由于按劳分配采取商品货币形式,价格机制必然对分配结果产生影响

②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只能在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内部实现

③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

7.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⑴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

⑵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为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它行业和领域

⑶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⑷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⑸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

第二章体制

一.基本概念:

1.商品经济:社会经济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商品化构成的完整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生产力的载体

2.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运行形式,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适应的

3.市场体系: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主要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部分组成

4.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内在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调节利益和动机结构、组织结构

5.市场机制:市场运行过程中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6.价格机制:是指市场商品价格形成和变动及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作用和作用方式。它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规律作用发生作用的基本形式

7.价格体系: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和经营的不同商品和劳务价格极其相互之间的比价和差价的总合,价格体系的运动是价格机制内在构成的重要方面。

8.供求体制:是指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而引起市场价格相应升降变动的机制

9.竞争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之间为了谋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对有利的市场地位(生产条件和产品实现条件)展开的争夺,并最终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10.市场秩序:集中体现为多个利益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市场交易活动时所必须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

11.市场规则:体现市场管理者职能的国家机构运用法律、法规、条例、公约等形式制定并推行的一套有关市场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市场运行秩序化和制度化

12.商品比价: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不同种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工业品比价、农产品比价和工农业产品比价。

13.商品差价:是指同种商品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时间及质量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别价格。

二.辨析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的经济体制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国家主要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选择。

2.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运行过程中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关系,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市场调节是按市场价格波动调节各个微观经济单位产需衔接过程,并自发的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实现形式。

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市场机制对于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自发的调节。市场调节借助于市场机制对资源流向发生调节作用。

3.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联系:

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阶段是的产物

⑵存在基础相同:社会分工的存在及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是市场经济也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基础。

⑶二者所反映的基本内容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运动规律都是价值规律,所影响和覆盖的范围都是全社会

区别:

⑴商品经济是人们通过商品的价值形式互相交换自己劳动的经济形式,它侧重于人类劳动交换采取的形式,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产品经济。

⑵市场经济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4.狭义市场和广义市场

市场是指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又称有形市场。

广义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合,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5.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现货交易是指交易成立后立即或在极短的期限内实现交割的一种买卖,当面成交、银货两讫,不适合大批量交易。

期货交易是指交易成立时约定一定日期再进行交割,适合大宗买卖,如有价证券、外汇等交易。

6.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依据货币借贷和融通期限的长短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短期资金市场,即融通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资金的借贷和融通,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商业票据、票据贴现、短期债券的金融工具的融通。主要功能:⑴调剂银行之间资金余缺,使资金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⑵调剂银行和企业、政府以及个人等资金使用单位的短期资金余缺。

资本市场是融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市场,主要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包括公司债券和股票等金融工具的融通。主要功能是劳动力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合。

三.简答题

1.商品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⑴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是:

①前提条件:社会分工

②决定条件:私有制

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着广泛的社会分工,这就为社会主义存在商品

经济奠定了一般前提

②从所有制结构来讲,我国目前存在公有制和私有制两大类型的。公有制内部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私有制又可分为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这些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单位,体现着各自的经济利益,不能无偿提供给对方,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彼此取得对方的产品,必须实现等价交换

③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不存在不同所有者,但是,在现阶段,全民所有制的特点,是经营全和所有权相分离,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重新塑造的国有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独立的经济责任、权利和利益,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之间不能相互补偿,调拨产品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产品

2.市场调节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⑴长处:

①推动科学技术和管理经营技术的进步,促进效率提高

②引导按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③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增进商品经营生产能力

⑵短处:

①自发性

②事后性

③不能社会分配收入的公正性

④对于解决“外部不经济”(如环境污染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⑤对经营垄断的产品和行业的调节作用有较大局限

3.计划调节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⑴长处:

①有利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自觉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②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大建设,防止资金分散,影响建设进度,同时也可防止,大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③有利于合理地调节社会分配,保持社会公正

⑵短处:在宏观经济层次上,具有明显的长处;但它对微观层次的经济活动,则存在调节效率微弱或束缚经济活力的弱点

①计划调节从社会需求调节,要求实现整体经济利益,这使计划调节的功能在直接调节微观经营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的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②经济计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很难及时反映社会需求变化,对及时调节微观经济单位的个量资源配置是力所不及的,而且还会压抑企业的活力

4.市场经济有哪些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⑴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自主性:尤其体现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平等性:交换时等价交换;生产时进出自由

③竞争性:反垄断

④开放性: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⑤分化性

⑥间接性:计划经济下,国家直接管理企业;市场经济下,国家通过市场管理企业

⑦法制性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①制度特征: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

B)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限度的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

②运行特征:

A)市场机制是资源性手段

B)计划调节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并通过市场调节发挥作用

C)按劳分配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二层次实现,丰富了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极大的抑制了两极分化,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实现共同富裕

5.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什么?

⑴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政企职责不分

⑵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独立的经济利益和应付的经济责任,缺乏活力

⑶按照行政部门和地区系统管理经济,造成条块分割

⑷单纯依靠指令性计划,组织和调节经济活动,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没有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

⑸在分配上统收、统支,平均主义严重,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⑹对外经济关系上,基本上是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是什么?特殊性在哪?

⑴基本框架: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③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社会公平

⑤建立多层次的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经济运行有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⑵特殊性: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都平等的进入市场,国有企业通过竞争,发挥主导作用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把人们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各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运行呈现较多的计划性和自觉性

7.如何理解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相互调节

⑴①价格机制:是指市场商品价格形成和变动及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作用和作用形式

②供求体制: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而引起,市场价格相应升降的机制

⑵相互调节关系

①供求影响和调节价格

②价格影响和调节供求

③从动态上看,市场上的供求平衡是偶然的;不平衡则是经常的,价格总是调节市场供求平

衡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机制

8.市场体系的构成

⑴市场的客体结构(交易对象结构)---最重要的

消费品市场

商品市场共同构成市场体系的基础

市场体系(有形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无形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⑵市场的主体结构(交易者结构)

①按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不同,分为个人及其家庭、企业、政府三个层次

②按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交换中介者、市场调节者

A)生产者:市场供给

B)消费者:市场需求

C)交换中介者:市场双方联系人

D)市场调节者:市场组织协调、管理监督

⑶市场的空间结构:以各层次地区市场为脉络,以全国市场为骨架,以国际市场为大环境的纵横交错的网络

⑷市场的时间结构:按市场主体交换客体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分为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信用交易市场

①现货交易市场:交易成立后,立即或在极短的期限内,实现交割的一种买卖;

特点:当面成交、银货两讫、不适合大批量交易

②期货交易市场:交易成立时,约定一定日期再进行交易

特点:适用于大宗商品、有价证券、外汇等交易

③信用交易市场:利用信用手段实现取货与付款在时间上分离进行的一种买卖

种类:

A)先付款,后取货----卖方信用

B)先取货,后付款----买方信用

9.市场体系的特征

①整体性

A)市场体系是一个结构完整、层次合理的统一体

B)市场体系是市场要素共同作用的统一体

C)市场体系是一个要求实现整体功能,优化目标有机统一体

②开放性

A)市场体系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内外全方面开放的

B)市场体系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C)市场体系不是完全自发的,分散型开放系统,而是由宏观调控指导的

③竞争性

A)竞争作用于市场价值的形成

B)竞争作用于市场价格的运行

④规范性:

A)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化

B)保持供给和需求的有序性和二者的平衡

C)各种、各类市场协调、配套运行

D)建立、健全市场管理体系

⑤调整性

10.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各有什么特点

⑴消费品市场是交换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生活需要以及社会消费需要的消费品的商品市场,其特点有:

①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所有成员

②多样性和多变性

③市场交易量不一定大,但交易次数可能很多

④与其它市场紧密相关,作为最终产品市场,其发展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⑤消费者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广告宣传的影响

⑵生产资料市场是指交换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商品的市场,其特点有:

①从需求方面看,具有批量大、弹性小、商品关联性强的特点

②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品种变化小,生产周期长、供应渠道相对稳定的特定

③从市场机制方面看,具有对生产资料供求调节作用和力度相对弱化的特点

④从市场运行看,具有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调控参数影响较大的特点

11.金融市场可以做什么样的类型划分?它有哪些作用?

⑴金融市场是指从事货币资金收集、发放、转换等活动,是买卖各种信用、证券,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

①依据货币借贷和融通期限的长短,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②依据金融工具的不同性质,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③依据市场参与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④依据资金交易方式的不同,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⑵作用

①积聚社会资金,用于社会建设

②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③可以促进银行讲求经营效率,促进金融业的相互竞争

④提供、整理、分析、传递经济信息,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条件

⑤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12.当前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⑴主要问题:

①不完整性:生产要素市场不发达

A)劳动力市场没有真正形成,人才市场也仅刚刚起步

B)知识产权市场没有真正建立

C)股票市场尚未在全国真正形成

D)民间金融市场缺乏

②滞后性

A)整个市场体系与市场发展要求不够适应,存在滞后现象

B)市场体系中某些市场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③封闭性:地区间行政割据,人为的进行市场封锁,搞地方市场保护主义

④垄断性:

A)行政分割下的市场垄断

B)资源分配不合理形成的资源垄断

C)资金供给中的金融垄断

D)人才单位所有制形成的人才垄断

⑵完善途径:

①重新塑造市场主体

②大力发展各类要素市场

③必须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④发展各种交易方式

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三章企业

一.基本概念:

1.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求,以赢利为目标,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个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能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制度

3.产权:人与人之间,由于稀缺物品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人权与产权不可分;第二产权是个体间的关系

4.有限责任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企业以出资人出资构成的法人财产为限,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进行清算,不牵涉企业以外的其他个人和法人的财产;二,出资人以其投入企业资产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有限责任,企业一旦破产和解散,企业债权人对债务的追索对象,只能是企业的法人财产,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不需以个人其他财产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

5.公司治理结构:狭义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

6.企业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货币开支,它是产品价值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为自己劳动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辨析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承包制经营和租赁制经营

⑴承包制经营是指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承包经营者和职工集体之间的责任权利关系,使企业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经营方式。

①形式:“两包一挂”或“双保一挂”,即一保上缴国家利税,二保完成技术改造任务;一挂就是工资总额和实现利税挂钩

②特点: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

⑵租赁制经营是指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性质下,国家将企业资产在一定期限内有条件、有偿的出租给承租者,从而让渡经营权的一种经营方式。

①形式:个人租赁经营,合伙租赁经营,全员或集体租赁经营,企业租赁经营

②适用范围:小型国有企业

2.有限责任制度和无限责任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企业以出资人出资构成的法人财产为限,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进行清算,不牵涉企业以外的其他个人和法人的财产;二,出资人以其投入企业资产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有限责任,企业一旦破产和解散,企业债权人对债务的追索对象,只能是企业的法人财产,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不需以个人其他财产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

3.国有企业资金和集体企业资金

区别:国有企业资金,所有权归国家,企业行使资金占用权、支配权、受益权;集体企业资金,所有权及所有权内各项权益都归集体所有

联系: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

三.简答题

1.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关系

企业按财产组织形式,分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⑴业主制企业

业主制企业是指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完全由业主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

特征:

①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部不具备法人的法律地位,企业不是民事主体,业主个人才是民事主体

②业主制企业财产与业主个人财产密不可分,企业收入归业主个人所有,但企业负债也须由业主承担无限责任,如果企业资不抵债,业主要以其所有财产承担连带责任

③业主制企业完全由业主亲自经营,亲自控制

优点:

①业主完全控制自己的企业,有完全的自主权

②财产约束硬化,业主有完全的责任心,减少了合伙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搭便车”的现象

③企业易于创立和解散,易于保密,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有独特的优势

缺点:

①企业不具备法人地位,业主要以其所有财产对企业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②业主个人财力和信用能力有限,企业规模受限

③企业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企业寿命取决于业主的寿命

⑵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兴办,由合伙人联合经营和控制的企业,合伙制企业常采用书面协议,即合伙经营的形式确立收益分享和亏损责任。

特征:

①自然人企业,不具备法人地位,合伙人才是民事主体;合伙人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由合伙人共同经营和控制

②对内共同经营和控制

③对外互相代理

优点:

①扩大了资金能力和信用能力,有利于经营规模扩大

②分散了经营风险

缺点:

①容易产生“搭便车”的现象

②如果一个合伙人离开或死亡,合伙制就会瓦解

③企业信息的保密程度不及业主制企业

⑶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是随着大规模协作和资本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

2.企业的特征

⑴企业是一个历史范畴:企业制度的演变具体表现为生产组织制度和财产组织制度的变迁

⑵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

⑶企业是一个生产要素集合体:企业性质的二重性

①作为生产力组织,是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具有一般的共同生产力属性

②各生产要素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或产权结构安排具有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特殊属性

⑷企业是一个经济细胞

⑸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⑹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和“文化人”

3.从财产组织角度叙述企业制度的演变

(1)从财产组织角度,企业制度的变迁可看做是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的变迁

(2)古典企业:即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主要流行于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生产时期,但延续的时间很长,至到今天,这种企业制度仍然存在

(3)现代企业:即公司制企业,则是机器大工业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现已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最为普遍,并居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4.企业活力及表现

从根本上说使企业全体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表现为: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力、职工群众有凝聚力

5.试述企业的经营机制

⑴企业经营机制:指企业作为一个经济有机体,为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和求得生存与发展而具有的内在功能和运行方式

⑵动力或激励机制(积极性)

①通过激发企业内部的利益动机而形成的企业经济运行所需的机制

②全民所有制企业动力机制的运作与完善:需要处理好两个层次的经济利益关系

A)企业资产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及生产者

B)企业经营者与生产者

⑶约束机制(主动性)

①指企业主动调整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使之适应各种约束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以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制

②约束机制的两个方面

A)企业内部行为的约束,包括:预算、审计、财务、责任、纪律

B)企业外部行为的约束,包括:市场、合同、法律

⑷运营或循环机制:

①指要保持经济运行,由投入到产出,并不断循环进行整个过程的良性状态,使企业的供、产、销顺畅进行和运转

②完善企业运转机制的途径:

A)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企业决策体制

B)增强企业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信息等调蓄能力(适量)

C)提高企业对外部市场、信用条件和金融状况等变化的应变能力

6.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⑴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能反映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经济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

⑵主要内容:

①法人制度②产权制度③有限责任制度④公司治理结构⑤代理问题

⑶建立途径:

①理顺产权关系

②建立企业法人制度

③实行政企职责分开

④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⑤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

⑥设计合理的激励性报酬制度

⑦还应为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7.简述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公司治理结构

⑴公司治理结构:狭义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收益如何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

⑵组成: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

①股东大会: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②董事会:公司决策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

③监事会:公司监督机构

④高级经理人员:公司的执行机构,受雇于董事会

⑶两个关系

①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信任托管关系

②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

8.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⑴产生的原因:

四个矛盾:利益不一致、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

⑵现代企业的代理问题

①代理人追求过度的在职消费、浪费和挥霍公款

②代理人采取私立账户、转移资产、造假账、违反规定报销等手段,挪用公司资金,贪污公司财产

③代理人工作不努力、决策不负责,盲目冒险投机经营,行为短期化

④代理人为了提高社会地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扩张

9.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⑴意义:

①意味着生产单位产品耗费的物化劳动(c)和活劳动(v)的减少和整个社会使用价值量的增加

②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成本降低意味着纯收入(m)的增加,即国家税利、企业留利的增加

③从产品分配看,产品平均成本降低的条件下,有利于产品价格的改善,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⑵途径

①内部因素:

A)企业内部因素:生产技术装备程度和工艺流程、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

B)国民经济因素:生产力布局、生产地点离原料燃料产地及消费地点的远近、职工教育

②途径:从构成中找

A)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根本的途径)

B)降低物化劳动消耗

C)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节约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成本支出

第四章国民收入

一.基本概念

1.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部分的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合,有实物形式、价值形式两种表现形式

2.国民收入:是指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社会产品,有实物形式、价值形式两种表现形式

3.社会总产值:是指已再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已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总合

3.国民生产总值:西方国家使用,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的总合,包括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所有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劳务

4.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使用额*100%

二.辨析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⑴矛盾性: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额是一定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存在此多彼少,互为消长的关系

①积累过多:由于积累基金的主要部分适用于基本建设,势必影响当前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后影响生产的发展

②消费过多:消费基金是用来满足人们当前消费的需要,会削弱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妨碍将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⑵统一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本质上讲都是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二者都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积累存进消费:社会主义积累主要用于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而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②消费促进积累:社会主义消费主要用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极大的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⑶实质上是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在国民收入分配上的反映

三.简答题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途径

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国民收入

①以税金和利润形式上缴给国家财政,由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统筹安排使用

②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用于职工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费用

③以企业留利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生产发展、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

⑵集体所有制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部分,形成国家纯收入

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给主管部门或集资单位,形成集体收入

③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④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在企业,由企业自行支配

⑶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企业

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纯收入

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提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公共基本设施建设和农民集体福利

③以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用于行政管理开支

④余下的部分为承包户的收入

⑷非公有制企业

①个体所有制企业

A)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纯收入

B)剩余部分形成个体生产者的个人收入

②私营企业

A)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纯收入

B)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员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C)形成企业主收入

③“三资”企业

A)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国外投资者,作为他们的资本收入

B)以税金、工资和企业基金形式,形成国家收入、职工个人收入和企业留成基金

2.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渠道和必要性

⑴渠道

①国家预算

②价格杠杆

③服务费用

⑵必要性

①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②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

③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

④满足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⑤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⑥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最终分解

扩大再生产基金

积累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

国民收入

国家行政管理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国防基金

消费基金文教卫生基金

社会保证基金

生产部门劳动者报酬基金:物质生产部门

个人消费基金

非生产部门劳动者报酬基金:非物质生产部门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⑴从我国国情出发,必须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在发展和生产、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安排好消费,保证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然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和国力的可能,安排和确定积累的规模。坚决防止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坚持国民收入生产额

和国民收入分配额的平衡

⑵坚持统筹兼顾、不偏不倚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积累率

⑶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

①积累与消费的实现,要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来保证

②积累用来搞基本建设和增加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其实物形态主要是生产资料,必须和社会提供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的数量相适应;积累过多,生产资料不足,积累过少,生产资料积压

③消费主要用于个人消费,其实物形态主要是消费品,必须和社会提供的消费资料数量相适应;过多,引起消费品物价上涨,过少,引起消费品积压

⑷必须安排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积累基金内部要处理好生产性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社会后备或保险基金之间的关系。

消费基金内部要处理好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之间的关系

5.国民收入的功能,如何提高

⑴功能:补偿功能,积累功能,保障功能,调控功能

⑵提高:

①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量的增加

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决定因素)

③生产资料耗费的节约

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量的增加和生产资料耗费的节约受一定的因素限制,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限制,所以是决定因素。

第五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基本概念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量上的变化或增加,即指在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增加

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求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3.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演进,不仅包括这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量方面的增长,而且包括经济量方面的变化

4.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

5.主导产业: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有若干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

6.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着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二.辨析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经济发展出了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以外,还包括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其他种种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进展

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因为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⑶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的充分必条件

三.简答题

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如何影响

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其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不仅包含产品还有劳务。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积累率,二是积累效果。在国民收入总量和积累效果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完全取决于积累率的高低。积累率越高,积累额越大,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将越快;反之,则越慢。在国民收入和积累率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积累效果。积累效果越好,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中速度、比例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经济效益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是选择经济增长速度和安排调整比例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经济增长速度和比例关系必须体现和服从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是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没有一定的速度就谈不上经济的增长;而比例关系作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现途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

着重抓好三方面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增长,争取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着力调整和改造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三是切实把经济增长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上来

3.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⑴重要性

①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③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④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要求

⑤有助于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⑵可能性

①我国已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国力,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经济已基本摆脱短缺经济的局面

③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商品价格已经基本放开

④拥有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

⑤我国逐步开始进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阶段

4.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⑴主要内容

①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变到主要立足于现有基础,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上

②从主要依靠大量资金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③从主要依靠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降低消耗,减少浪费,使同样的物力、人力消耗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④从主要依靠经济规模扩张,转变到主要依靠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规模经营、合理布局生产力,提高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区域分工效益

⑤从主要追求产值速度和产品数量,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⑵基本途径

①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④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⑤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

5.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⑴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次产业所占份额是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次产业所占份额首先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第三次产业所占份额一直增长

⑵在工业结构内部,重工业比重不断提高,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最后逐步趋于稳定

⑶在工业化过程中,呈现“高加工度化”的趋势

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的生产要素结构也逐步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到资金密集型,再带技术密集型的演变趋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

⑸在所有产业的各种行业中,传统行业逐渐被新兴行业所取代,新兴行业逐渐成为重要行业

⑹产业结构化

6.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路

⑴产业结构

政治经济学期末常考论述题

1.经济规律、作用、特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特点: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2.商品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是市场经济。 联系:(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因此,从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区别:(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完备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完备的市场主体、健全的市场功能为条件的。(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反映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能本质地表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属于比较具体现象状态的层次。 3.商品的含义,特点,商品的二重性(古典政经的观点),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交换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1.商品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二因素: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聚在商品内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即价格,没价值可以有价格,即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一种商品之所以能与另一种商品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具有价值,而它的价值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它必须在交换中,借助于交换价值表现自己的存在。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既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书P32价值量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书P3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价值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书P129 4.劳动的含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社会属性。 5.价值规律的含义,表现形式,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一家质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2) 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3) 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中的个别劳动耗费和社会劳动的使用都具有制约作用:(1)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上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三,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书P42 货币,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金属状态下,纸币状态下)。产生: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书P45 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书P45 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_简答题

重点问题: 1.2/1、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2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和物的关系,而是要从人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财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权利得以实现。 2、2/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33-34 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它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 3.3/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4-5 1)先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及其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利益主体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的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

《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

《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 《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简答题(每题5分)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2、简述垄断价格出现后,并不意味着垄断可以废除价值规律? 3、应该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意义? 4、社会主义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论述题(每题10分) 1、试论述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影响? 2、试论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 99年4月 简答题 1、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2、简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4、简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论述题 1、试论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 2、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内容? 99年10月 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3、应该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的含义? 4、简述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客观必

然性? 论述题 1、试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实质。 2、为什么说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 4月 简答题 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2、银行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消费有什么重要作用? 5、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论述题 1、论述优化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与原则方向。 2、什么是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说资本的循环既是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月 简答题 1、简述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原因及认识经济规律客观性的意义。 2、简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 3、简述资产阶级国家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方式。 4、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结构说明我国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5、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我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论述题

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资料整理

政治经济学(社)复习资料 一.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2.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二.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及其多种实现形式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次,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必然要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性质。再次,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着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2.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三.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即归属谁所有;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生产资料所有者具体经营和组织利用生产资料的方式。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四.所有制结构的概念,多种所有制结构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与作用 1.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及其具体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数量比例。 2.a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存在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b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和约束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经济资源,促进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有利于引进国外资金、设备、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就业和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五.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六.先阶段按劳分配的特征 1.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奖金等,然后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 2.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而只能在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内部实现。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 七.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收入分配的分配方式。 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大全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资本主义部分) 一、导论 1、重要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应用? 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 二、商品和货币 1、重要概念: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格、市场机制。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怎样?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8、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9、如何理解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三、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四、资本积累过程 1、重要概念: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 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 余价值率。 2、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形式? 3、什么是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5、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特点? 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闭卷考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谷军 第一套题 一、名词解释 1、股份公司: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 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自由转让的公司。 2、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 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3、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 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4、经济法制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5、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 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二、简答题: 1、影响中国产权结构调整的因素? 答:影响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需求、技术进步、制度安排和资源供给。 其中,社会需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导向;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制度安排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保障;资源供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 2、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主导作用? 答: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般体现在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来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 2)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 3、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答:1)所谓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2)制度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宪法秩序;二是制度安排;三是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3)制度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影响经济增长的:一是产权,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实现外部效应的更大程度的“内部化”提供行动的动力。二是国家,国家通过界定产权,及时获得一切关于破坏产权行为的信息,并对破坏产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等来保护产权主体在交易活动中应享有的利益。三是意识形态。 4、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答: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又称为最终目标,它是通过一定的价值判断及主导思想而提出的规范性概念。基本目标大体可分三类:一是效率、增长、稳定;二是经济福利;三是分配公正。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我国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二是物价稳定;三是充分就业;四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五是国际收支平衡。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政治经济学(7社会主义部分)

第七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3学时 (这章内容本身很重要,但是讲课讲简单点, 讲最基本的,核算方法提一下就是了) (本书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谈论国民收入,而 非西方的观点) 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1、社会总产品及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的总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出不计入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表现为社会在当年生产出来的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包括三部分:①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②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③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M)(也叫社会必要价值)。

社会总产值= C+ V+ M (宏观是微观在统计学上的汇总,宏观出问题那么微观一定有问题,不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产生的微观原因,仅仅利用货币政策、财政财政两种宏观调控方法来影响总需求、总供给这两个统计总量,一定会出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以名义货币计量的总需求升高,但是一旦退出宽松政策,又会再一次出现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存在严重债务危机,还不起的地方债券由中央兜底,中央发行新债券来偿还,确保银行系统能够承受住违约风险,不至于引发经济危机、政党危机。这两年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非常草率) 2、国民收入的含义与功能 ①国民收入的含义 国民收入指社会总产值扣除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之后,剩下的部分。从实物形式看,国民收入是指超过补偿需要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和全部消费品。从价值形式看,国民收入是指社会总产值中,由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国民收入= C+ V+ M- C= V+ M ②国民收入的功能 ⑴补偿功能。V——劳动力再生产必要的费用的补偿。 ⑵积累功能。M——一部分用于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⑶保障功能。M——一部分用于非生产领域劳动者的需要,社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题目与答案合集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 简答: 第二章 1、什么是经济制度?什么是经济体制? 答:(1)经济制度是对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的概括。 (2)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自己适当添加一些内容) 第四章 1、决定人的经济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分配的归属。人们是按照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取一定利益的。 2、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①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③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3、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④私营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4、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答: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④联合劳动者内部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优势。②公有资本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公有制经济在全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存的多种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经济利益实现最优化的客观需求。①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②这是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

名词概念 1.虚拟企业: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经济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 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网络型虚拟企业、品牌型虚拟企业和联盟型虚拟企业。 2.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对商品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以 垄断价格为前提,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工人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3.企业制度:指企业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形式,是调节企业内部工人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 工人与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资本家之间关系的各种社会规则,是一个多层次的制度体系。它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其中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它表明了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产权制度的表现和实现形式。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特征:劳动力自由、资本所有权为中心、分配制度以剩余价值规律为基础。) 4.利益相关者:指在某一企业里享有一种或多种利益关系,并与企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众多的个体或群体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多元化社会和企业本身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看,对企业经营拥有法定的利益或权力要求的,一是内部相关者,包括股东和雇员;二是外部相关者,包括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成员和政府等。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在于,管理层在决策时要考虑股东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5.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构架,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制衡关系的泛 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约束机构。(其具体原则包括①保证公司利益相关者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得到尊重; ②利益相关者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机会得到补偿;③使利益相关者的赞誉有助于建立提高公司经营绩 效的机制;④利益相关者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中应当得到有关的信息。)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表现为政府代表国家占 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政府对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7.经济全球化:指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一体化过程。(成因有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市场经济的选择提供了资源配置机制。)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社会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第六、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名词解释: 1.公有制:指社会群体(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的所有制形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 种新型的所有制。 论述题: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②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③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总之,在我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厚,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中小资本,建立并壮大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它标志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基本上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①.政治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状况,决定只能实行按劳分 配; ③.直接原因:a.人们的觉悟: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 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b.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 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的根本标志; ②.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和劳务者的积极性,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5.试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要求的分配制度; ②.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收入分 配制度的进步;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