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家笔下的质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课本第三课的授课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写,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素描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对美术语言的专业表达比较欠缺。要采用多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感认识,增强绘画技能。他们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借用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中质感的表现,能够理解并形象地描绘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进行主题创作。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讴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质感特征,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物体特有的质感。

四、教学方法:

微课讲解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对比观察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眼罩、石头、陶瓷罐、毛皮、木头、毛绒玩具等

学具:各种毛绒制品、水果、树叶、羽毛、树皮、石头、玻璃杯等

六、教学过程:

模块一:了解质感

1.活动一:触摸感受

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组织猜物游戏,其他同学观察。

①石头②陶瓷罐③皮毛④木头

提问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能一摸就猜出物体是什么?

生:物体表面给人的感觉不同

师总结:因为物体表面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这种感觉也可以称为物体的质感。质感是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活动二:欣赏辨别

PPT课件呈现高清图片:

石头、树皮、钢铁、

玻璃、皮毛、羽毛、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质感,和带来的不同感受,体验质感的个性与共性。

师总结: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物体有着不同的质感,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大千世界物体的质感丰富多彩,画家们用他们敏锐的双眼也捕捉到了这一切,并用画笔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杰出的作品。

导入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物体质感,以及不同质感带来的不同感受。)

3. 活动三:名画赏析

①出示油画《父亲》,老人皮肤的质感是怎样的?试着猜猜老人经历了什么?学生猜想,说出自己看法。

师总结:可能是经历的几十年的默默耕作,皮肤日渐干枯,反映出农民们的艰辛,以及坚强的品格。

②出示《根》,这幅作品中刻画了什么形象,你联想到了什么?生答:黄土高原。黄土山体呈现褶皱般的结构,像大树的根。画家是如何表现质感的?他们想表现什么主题?生答。

师总结:就像那位老人一样,我们的黄土高原也是经历了千百年的冲刷,才累积成现在这个样子,而这千百年来,我们人类也一步一步的孕育出了自己的文明。我们的文明正是建立在这片黄土之上,教

育着我们要牢记文化之根,这就是画家想表达的情感。

③出示油画《任弼时》,画家画了哪些质感强烈的物体?生答:旧军装茅草屋、石头地、大树、野草等。

师问:这些物体在质感上有什么共同点?生答:粗糙、纹理繁多。

师问:通过质感的塑造想表达画家什么样的情感?生答。

师小结:在艰苦的战争中,仍然保持着理想的革命者的形象。

教师归纳总结:这两幅作品都采用了写实的技法,在绘画表现中质感是通过描绘光影变化及物体表面的纹理等手段获得的,包括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等因素。这些作品都是油画,画布和油腻颜料本身就能产生特殊的肌理,所以油画在写实表现时具有优势。

师问:画家为什么如此强调质感的表现?生答。

师小结: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细节真实描绘,更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了画家笔下的三幅油画作品让独特的质感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在教师层层设置问题的引领之下进行师生互动赏析作品,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质感表现和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突破本课的难点)

模块二:描绘质感

1.播放微课“质感的描绘”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微课,把空洞的技法讲授形象的展示出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活动四:归纳并尝试练习

学生根据微课归纳出描绘质感的方法:①形状②线条

①教师出示布包、皮包。

学生对比出形状布包软圆,皮包椭圆形。进而总结出布包用弧线,皮包用长直线描画轮廓。

②教师出示皮包、毛绒玩具。

学生对比出内部质感皮包光滑,玩具毛茸茸的。进而总结出皮包用紧密细腻线条,毛绒玩具用稀疏小线条。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微课,把空洞的技法讲授形象的展示出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活动五:学生作业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静物,分组进行观察绘画,用形状表现与线条表现的方法,完成一幅完整的描绘物体质感的作品。

(设计意图:乘热打铁,讲新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初步感受用画笔描绘质感。) 4.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

5.课堂升华

教师结语升华课堂:扩展到描绘生活中的什么其他物体,学会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处美好,用画笔描绘出你眼中独一无二的世界!

七、教学评价

本科结构从整体上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中表现的跃跃欲试。微课的使用不仅为学生的绘画做出指导,学生在视频中看老师演示分析、绘画的过程,更是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新知不再陌生。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处理问题,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增强的学生的满足感。在整堂课中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美育与德育完美结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八、教学拓展

学生收集请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收集更多表现质感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雕塑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接触更多优秀美术作品,将课堂知识不断延伸,让学生不断接触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达到知生活、爱生活的目的。)

第三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 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 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

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 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 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 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反思:

画家笔下的色彩说课稿

《画家笔下的色彩》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第三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 一、是说教材。 本课是色彩课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联想色彩,感受色彩,对色彩的情感进一步的认识和运用。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涉及到的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即了解色彩的情感表现方法;二是能力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三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审美的眼睛。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教学的难点是运用学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法上要求学生善于结合生活联想感受,勤于思考,勇于展示自我。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完视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得出结论:黑色让人压抑,死气沉沉。彩色生机勃勃。本环节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下自然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从多种感官上来体验色彩。 (二)设疑激趣,引导探究、讲授新课: 第一个环节: 一、色彩体验 师:课件展示,给出色彩范例(不同色彩图片) 生:讨论、分析的感觉及寓意 师:对学生总结的色彩现象加以分析,小结。 生:模拟练习(以红色、绿色为例),自主讨论分析总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来感受色彩,初步感知色彩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联想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第二个环节是: 二、色彩联想: 师:1、出示四幅图片(酸、甜、苦、辣),设问,你会联想到什么。(让学生通过味觉感官来感受色彩)2、出示2红蓝2间房,设问,寒冷的冬天,你选择那间房躲避风雨?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2 湘美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表现手法。 3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上周尝试了质感的表达,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活动2【讲授】新授

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2.作品欣赏: 《高原人》 摄影 赵志强 《雪山下的篝火》 水彩 傅啓中 《钢水.汗水》 油画广廷渤 3.分组讨论: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我们的 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4.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活动3【练习】提出要求 1.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2.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a.器物类 b.透明物体 C..瓜果、蔬菜类

d.衬布 3.下面我会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 a.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无明显 光泽的物体。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 陶器、陈旧铁器这种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这类制品的特点:这类物品形体转折清晰,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层次清楚,固有色明显,其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主要受光源色和大环境色的反射影像,而较少受周围小局部物体的折射、反射影响。 瓷器、金属性制品这种表面光洁有较强光泽的物体的特点:这类物体表面光洁,折射强,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形和色,都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形成反射成像。高光明亮清晰,明显带有光源的色彩倾向。不同的面反射不同的物象,暗部反光明确,受环境色影响很大。 b.透明物体:如:玻璃、透明塑料、水等透明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减弱其背后的物象的色彩对比和素描对比,越透明无色的物体越能直接地反映出其背景的色彩特征。有色透明体的颜色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物象的色彩倾向。 c.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表面结实有光泽的蔬菜瓜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冬瓜、茄子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强,有明显的高光和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大,色彩关系复杂。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蔬菜瓜果。如:土豆、地瓜、刺黄瓜、梨、杏、毛桃、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也没有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小。 d.衬布:展示衬布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衬布的质感特点。 一种是棉麻类衬布: 吸光性强,没有明显的光泽, 形体起伏明确、固有色较明显。 一种是绸缎丝质类衬布: 光泽强而很容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使明暗关系复杂交错而显得闪烁生辉,光彩亮丽。 活动4【练习】当堂训练

初中美术教案-画家笔下的色彩

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 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 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 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 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 代表作、课本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一、组织教学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 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 (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 钟 )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提问: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2 分钟 )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 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

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 趣。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 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提问:这些颜 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分钟 )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 )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 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 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 ( 红、橙、黄、绿、蓝、紫 ) 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 《猴子吹号》。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3 分钟 )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 ( 红运 ) 、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2课时

七年级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 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 (一)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一:牛仔 —— 皮毛 —— 丝绸 观察比较二:玻璃 —— 岩石 —— 不锈钢 (二)交流感受 物体肌理、质感感受 牛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粗犷、奔放 皮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高贵 丝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 玻璃—— 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 岩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 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冰冷、现代(三)基本概念 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 二、发展阶段 (一)《根》 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二)《钢水·汗水》 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描写出来,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 的细节描写,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三)《高原人》 思考:由老人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 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四)思考 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说课稿、反思

《画家笔下的色彩》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从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来表现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不同色彩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和情感体验。 (2)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色彩情感特性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说课时安排: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特性并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我将以第二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色彩的产生及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堂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应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体验色彩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色彩的神奇和魅力。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四、说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解说):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认知色彩情感 首先,我先播放下面这段视频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稿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毛沟中学彭清江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的课将从五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辅助设计。 对教材的准确定位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我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主要分为三点: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材定位 本课是“造型﹑表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了解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涉及到的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质感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以下三个方面: 1、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是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3、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学情分析: 1、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希望在得到老

师在课堂上的肯定与表扬,那么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我的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通过鼓励与表扬来更好的凝聚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知识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已经对线条有了初步的学习,在此我就采用体验中丰富已有的知识,在欣赏、交流与尝试中学习新知,从而为体现手绘线条的艺术表达奠定了知识基础。 3、认识能力。七年级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好的接受能力,但是抽象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在此我会通过学生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学生较好的接受能力来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感受手绘线条的创造与表达。 三、教法学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我的教学方法则是源至于我的教学理念,我以新课标当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的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重视他们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根据我这样的教学理念,那么我将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结合教材与学情具体分析设计如下,他们分别如下:体验法、欣赏法和讨论法,而与之相结合的是尝试、感受、自主探究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方法。 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多么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会落实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部分:引入新课、传授新知、实践体验、拓展延伸、以及最后小结作业。先来看引入新课。 教学资源:百度图片、羽毛、布料、毛线 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 (一)观察比较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反思 3月16日,xx区美术教研活动上,有幸获得了一次执教公开课的机会,06年参加工作以来也参加了多次各种形式的讲课比赛,但是公开课这还是第一次。公开课虽不像比赛充满竞争与紧张,但比起比赛课更让人心里不能平静。因为,此次公开课不仅仅是教师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师生互动、思维碰撞课堂的一次“秀”,更是在全区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面前的一次公开亮相。因此,我更加重视了此次活动,用了比比赛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了课堂。回顾已结束的此次公开课,有太多需要总结反思的地方,阐述如下: 教学环节方面:《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课属于一节典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的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本节课我通过感受质感、欣赏之感、表现质感、探究体验、创作练习、拓展升华环节,设计了充实的课堂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质感的认识,以更好的表现质感。其中,整节课设计的三次学习活动较为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是表现质感环节的方法探究,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五角星,初步体验并了解质感的表现技法。二是探究体验环节的学习活动二,仿照《冠军的诞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一幅表现主题的创意方案,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三是创作实践环节的学习活动三,选择油画《任弼时》作品中的其中一种质感进行表现。三个学习活动,也是作业纸设计的三个主要内容,把整堂课有机的串联起来,结构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不足之处】是:一是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感受质感环节,由于语言的啰嗦,听觉、触觉体验质感的实验活动中课堂情况预设不足,导致课堂感受质感环节的感受体验活动时间拖沓,导致后面一再压缩时间极大影响了创作实践的效果。二是个别环节之间不连贯,缺乏有效的串联,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身的些许紧张,课件不能熟记于心,课堂教学语言应变组织能力不强等造成。 双边活动设计方面:本节课我注重了双边活动的设计,但总体实施效果一般,有得有失。好的方面:一是导入环节设计了学生参与为主的感受体验活动。通过听觉、触觉感受物体的材质与质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积极、体验认真,对质感的感受的语言表述较为准确。二是教师示范环节,师生互动广泛,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回答问题举手人数多,师生交流切题深入,达到了预期设计效果。不足方面:除了以上仅有的两点,其余环节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主题,学生较被动,整堂课学生主动能动性为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原因为:课堂设计内容量大,自己讲授过程中偏重了为完成教学环节而总是赶着推进,未给与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还不够细致,教师的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小组交流合作的科学使用等还需进一步的细化设计。 其它不足方面:一是教学语言还需进一步锤炼。在语言的节奏上过于平淡还需富有一定的激情,教学评价还需更加的严谨准确,引导陈述语言还需更富有启发性、带动性。二是板书设计还要更加的合理、美观、有针对性。三是课堂形式上要敢于开拓创新,敢于

《画家笔下的质感》

《画家笔下嘚质感》 尊敬嘚各位老师: 今天我嘚课将从五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辅助设计。 对教材嘚准确定位是上好一堂课嘚基础。那么我首先来看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主要分为三点: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定位 本课是“造型﹑表现”嘚第一课时,是在学生了解关注材质嘚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嘚内在关系;培养学生嘚爱国主义情感。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涉及到嘚内容,所以本课嘚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质感嘚兴趣是一个关键。 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以下三个方面: 1、是知识与技能维度嘚目标: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嘚制作方法。 2、是过程与方法维度嘚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嘚提高。 3、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嘚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嘚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嘚内在关系;培养学生嘚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感受不同材质嘚肌理和质感嘚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嘚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嘚作用。 难点:体验肌理、质感嘚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嘚内在关系。 二、学情分析: 1、心理特点。七年级嘚学生有着强烈嘚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希望在得到老师在课堂上嘚肯定与表扬,那么我就抓住学生嘚心理特点,丰富我嘚课堂满足学生嘚求知欲望,从而通过鼓励与表扬来更好嘚凝聚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嘚学习效率。 2、知识基础。七年级嘚学生在小学嘚美术课堂中已经对线条有了初步嘚学习,在此我就采用体验中丰富已有嘚知识,在欣赏、交流与尝试中学习新知,从而为体现手绘线条嘚艺术表达奠定了知识基础。 3、认识能力。七年级嘚学生有丰富嘚想象力和极好嘚接受能力,但是抽象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在此我会通过学生嘚具体感受,激发他们嘚想象力,结合学生较好嘚接受能力来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嘚问题,从而更好嘚感受手绘线条嘚创造与表达。 三、教法学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我嘚教学方法则是源至于我嘚教学理念,我以新课标当中“以人为本”嘚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嘚其中,强调学生嘚自主探究学习,重视他们过程中嘚体验和感受,积极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启发学生嘚创造性思维。 那么根据我这样嘚教学理念,那么我将本节课嘚教法与学法,结合教材与学情具体分析设计如下,他们分别如下:体验法、欣赏法和讨论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案设计 图片导入—初步创作—引导探究—新知传授—再次创作—评价总结

《画家笔下的色彩》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色彩的产生及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堂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应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画集笔下的色彩》效果分析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 2、注重情感体验以及教法、学法的指导。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4、图文并茂,清晰明了,具有艺术性、启发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第一节色彩课,是在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联想色彩、感受色彩,对色彩的情感进一步的认识和运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涉及到的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画家笔下的色彩》评测练习 1.对色彩的感知学习 2.色彩的应用:用喜欢的颜色勾画向日葵轮廓 3.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习 4.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 5.用喜欢的色彩和笔触继续完成向日葵作业 《画家笔下的色彩》课后反思

目标达成上的遗憾色彩与情感的联系,笔触与情感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然后具体分析讲解梵高《向日葵》从色彩、笔触上的变化传达出的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最后又通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如此设计的本意是想从学生的看、听、品入手,通过讲解、感知、探究、对比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预设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这个难点讲的比较少,未能分析透彻,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对学情的不了解,加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还欠缺方法,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同学们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画家笔下的色彩》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感知色彩,感受画家笔下的线条与色

画家笔下的质感

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能理解并描述物体质感给予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尝试用线条笔触表现物体的质感。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名作欣赏感受质感与主题的关系,通过分析探究梵高速写、教学范作等活动学习线条表现质感的方法,通过观察写生尝试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表达某种特定情感。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关注生活中的景物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线条笔触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 难点:能否通过质感的表现表达某种情 第 1 页

第一部分-----导入阶段 游戏导入感受质感 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他们已经 放在了每个组的桌子上,但还有两件藏在了这个袋子 里,到底是什么,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摸一摸说一下感 受,大家来猜一猜:光滑的瓷器、纹理粗糙的莲蓬。 生活中每件物体都有它独特的美,而这种或光滑或 粗糙的感觉就是质感,质感就是触觉或视觉对某种物质 特质的感觉。包括: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 在我们的身边质感无处不在,清晨的露珠嫩绿的小 草、古老朴实的石屋、细腻蓬松的皮毛、光滑柔软的丝 绸、晶莹纯净的玻璃,生活带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质感 之美。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感受质感、用画笔表现质感 ——画家笔下的质感 围绕“感受质感”这一核心,先从生活中 的物品入手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 动直观体验物体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自然而然 的引出质感的定义。 通过欣赏生活中质感鲜明的物体的图片,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质感美的体 验。 第二部分-----新授阶段 第 2 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稿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本课是“造型·表现”的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质感的关注,学会用简练的美术技法去表现一定的质感。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材质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只存在在于感性的认知。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中的美的意识。用简单的方法去表现材料的质感。 说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了解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与主题表现的关系,尝试其简单的方法去表现质感; 2.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通过图片欣赏,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起环保意识,形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质感的差异;主要介绍素描静物与趣味素描中质感的表现;体验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的难点是怎样用质感表现有效的情感主题。 说教法学法 采用自我探究、联想、分析、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法上要求学生善于结合生活联想感受,勤于思考,勇于展示自我。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网络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业和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比较出自己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差距,看到自身的不足,引起反思,学生就会对老师讲解的内容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和自己的看,达到分析、比较、认识物体质感特点的目的。这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找规律,主动分析认识物体的质感特点。 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比较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物与图片展示法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说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组织教学,清点人数,注意安全。

美术教案《画家笔下的质感》讲课教案

湘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启发学生的艺术感,通过对常用静物质感特点的归纳分析,让同学们深入认识客观事物的质感特点,掌握塑造物体质感的色彩规律和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规律,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三)德育渗透: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讴歌生活。 (四)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质感特征,掌握常用静物质感的表现方法。 (五)教学难点:水粉常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表现要领及物体的塑造方法。 二、设计评价 (一)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网络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业和优秀作品,让学生直观比较出自己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差距,看到自身的不足,引起反思,学生就会对老师讲解的

内容集中注意力,抓住这一刻立即导入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课程内容过程中配以实物照片和写生效果,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和自己的看,达到分析、比较、认识物体质感特点的目的。这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找规律,主动分析认识物体的质感特点。 (三)本节课采用比较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物与图片展示法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上周开始进行静物色彩写生,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作业点评:高平平、郭晓杭、张炎、于盼盼、周慧婷、姜婵等的作业。这个环节会讲到同学画面的表现方法,所以会问到一个问题。2分钟 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水粉画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1分钟) 答案:干画法、湿画法,薄画法、厚画法。

(初中美术教案)画家笔下的色彩.doc

画家笔下的色彩 初中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 •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 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分钟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2 分钟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红、橙、黄 b蓝、绿、紫

湘美版七上《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案3

湘美版七上《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分析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够参考艺术家的生活背景对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作出简单的评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尝试运用色彩作画,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教学难点: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教学准备:教材、相关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无色彩图片,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无色彩图片。提问:要是我们的世界变成这样,会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谈感受) 2、将无色彩图片转换成原色,形成对比 (教师小结:正是色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姿) 二、初步了解色彩传递情感的关系 通过图片联想,初步了解色彩能传递情感的功能。 三、初步练习 1、根据要求先画练习卡的左半边,表达自己的心情。 2、教师分类点评。 四、知识提升 A、色彩的冷暖 1、展示凡-高的自画像 师:你认识他吗?是哪个国家的?(学生回答) (教师对凡?高作简要介绍) 展示凡?高的《向日葵》 2、展示《向日葵》 师:你能看出其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吗?根据其中的色彩,你猜一猜他在画这张画时心情怎样?

(学生谈感受)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进行暖色的分析) 3、情境改变 师:凡?高在这种失落、郁闷的心情下,你觉得他会用什么样的色彩来画向日葵? (学生谈感受) 4、展示经过PS处理过的《向日葵》(进行冷色的分析) 5、学生讨论 6、教师小结 B、色彩的对比 1、展示民俗作品 师:主要运用了哪些颜色?(红黄蓝绿紫)感觉怎么样? (学生谈感受) 师:年画表现的是喜庆的气氛。 引入色环进行对比色的色彩分析 2、展示处理成同类色的年画 师:改变颜色后感觉怎么样? 引入色环进行分析,总结:将距离越大的、越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冲突强烈的感觉;将距离越小的、纯度越低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和谐、柔和的感觉。 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次练习 1、根据要求画练习卡的右半边,更准确的地表达自己的心情。 2、学生自述,教师评价。 六、课后实践 游戏“你好,色彩” 1、根据老师的要求,为家人(模特)搭配颜色合适的服装。下节课拍成照片展示。 2、你愿意如何搭配,学生阐述搭配思路。

《画家笔下的色彩》说课稿

《画家笔下的色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美术第三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和分析,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 本课是色彩课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了解色彩基本知识,对色彩的情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运用。本课课本上只有一页内容,就是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教材处理难度比较大,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就是一个关键。 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有关知识,理解不同的色调和色彩搭配给人的感受。二是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色调与对比。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学难点是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采用欣赏、启发、归纳,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法上要求学生善于结合生活 联想感受,勤于思考,勇于展示自我。 导入。 以闻一多的诗《色彩》引入。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建立美术和文学间的彼此联系,从诗歌中复习色彩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下自然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设疑激趣,引导探究、讲授新课。 第一个环节:涂色小游戏。 从冬天、秋天、热情、宁静四个选项中选一个主题,小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到讲台前来,大胆用颜色表现。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入下一环节。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色彩的对比。 通过出示色相环、图片,让学生学习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通过分析名家作品感受色彩的冷暖、补色给人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把设问和图片展示进行有机组合。通过欣赏探讨,开阔视野,拓展想象,培养学生实际作品分 析能力,在图片资料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彩的无穷魅力,为下一步实践做好基础

湘教版_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_第3课_画家笔下的色彩_备课教案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 备课人:金锦达 课题3画家笔下的色彩授课时间第周课型造型·表现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 力目标 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 感受。 方法与过 程目标 学习从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 意义。 情感与态 度目标 体验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受。 本课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习、认知能力。 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之间彼此联系。 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 学具:教材、绘画工具等。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 的声音。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 雨。你外出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 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学习的课题。 板书课题:向日葵 媒体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7--19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 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 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蓝、绿、紫) 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15页作品《猴子吹号》。 媒体课件。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家笔下的质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课本第三课的授课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写,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素描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对美术语言的专业表达比较欠缺。要采用多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感认识,增强绘画技能。他们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借用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中质感的表现,能够理解并形象地描绘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进行主题创作。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讴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质感特征,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物体特有的质感。 四、教学方法: 微课讲解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对比观察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眼罩、石头、陶瓷罐、毛皮、木头、毛绒玩具等 学具:各种毛绒制品、水果、树叶、羽毛、树皮、石头、玻璃杯等 六、教学过程: 模块一:了解质感 1.活动一:触摸感受 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组织猜物游戏,其他同学观察。 ①石头②陶瓷罐③皮毛④木头 提问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能一摸就猜出物体是什么? 生:物体表面给人的感觉不同 师总结:因为物体表面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这种感觉也可以称为物体的质感。质感是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活动二:欣赏辨别

湘美版七下《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4

湘美版七下《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学情分析: 1、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对物体肌理与质感没有认识。 2、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美术技能,对绘画有一定的抵触。 3、学生通过学习能利用材料表现物体的质感。 通过动手制作,激发学生创作欲望,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主题进行创作。 教学思路: 1、体验物体的质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质感表现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尝试表现简单的物体质感效果。 2、认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进行主题创作。 教学方法:自我探究、小组对学分析、体验制作等。 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进行幻灯片展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作品欣赏: 《高原人》摄影_赵志强——高原老人面部皮肤的质感。 《雪山下的篝火》水彩_傅啓中——雪山、草地的质感。 《钢水_汗水》油画_广廷渤——汗水、钢水反光照射在皮肤上的质感。 分组讨论: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

几个类型: (1)、器物类; (2)、透明物体; (3)、瓜果、蔬菜类; (4)、衬布。 3、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 (1)、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物体。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陶器、陈旧铁器这种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这类制品的特点:这类物品形体转折清晰,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层次清楚,固有色明显,其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主要受光源色和大环境色的反射影像,而较少受周围小局部物体的折射、反射影响。 (2)、瓷器、金属性制品这种表面光洁有较强光泽的物体的特点:这类物体表面光洁,折射强,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形和色,都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形成反射成像。高光明亮清晰,明显带有光源的色彩倾向。不同的面反射不同的物象,暗部反光明确,受环境色影响很大。(3)、透明物体:如:玻璃、透明塑料、水等 透明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减弱其背后的物象的色彩对比和素描对比,越透明无色的物体越能直接地反映出其背景的色彩特征。有色透明体的颜色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物象的色彩倾向。(4)、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表面结实有光泽的蔬菜瓜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冬瓜、茄子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强,有明显的高光和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大,色彩关系复杂。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蔬菜瓜果。如:土豆、地瓜、刺黄瓜、梨、杏、毛桃、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也没有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小。 (5)、衬布:展示衬布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衬布的质感特点。一种是棉麻类衬布:吸光性强,没有明显的光泽,形体起伏明确、固有色较明显。一种是绸缎丝质类衬布:光泽强而很容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使明暗关系复杂交错而显得闪烁生辉,光彩亮丽。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学习活动:尝试用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描绘特定的形象和质感,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要求:单个物体质感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学生练习期间参考课本17页,学习用不同的线条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 三、教师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