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

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

略研究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从 1990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 ,我国已建有上

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

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 15个保税区。

十多年来 , 全国 15 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功能有

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基础。截至 2001 年末 , 已有 13180 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 , 投资总额超过170亿

美元 , 这些投资来自世界 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

际化奠定了基础。事实上 ,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各大保税区国

际物流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具规模富有活力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 , 其 GDI工业总

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 14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

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 ( 港区一体化 ) 、政策环境、产业规

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 , 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 , 大

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 -

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家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

外高桥保税区 ,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 , 仅2001

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 601 亿元。目前 ,外高桥

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

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 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

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 , 依托外高桥港区 ,以发展海运物流

为主 , 扩建方圆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 ,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

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

区 ,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 , 依托浦东国际机

场 , 发展空运物流。现在 ,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

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线 9 条、支线 20余条与外高桥连接 , 全球排

名前 20 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 ,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

600 家。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 , 这与国际

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 ,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

利。天津港保税区自 1994 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确定了

“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 , 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

导向 ,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 , 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

发展方针。近年来 , 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

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 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

丰田、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

事物流运作。形成了以 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另外 , 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 , 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

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 ,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

车、农用膜、润滑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

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

, 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 , 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 ,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 , 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目前为止 , 广州保税区已规划 2 平方公里的范围 , 划分为两个区域 :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 , 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 , 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

;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 , 范围大约是 1 立方公里 ,

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代理服务机构 , 其中特设特种冷冻、恒温仓 34 万平方米

;码头一座 , 年吞吐量 100 万吨;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中外物流企业。

其中包括进口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华南进口纸张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料件及产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国际空运货物物流中心、钢材及有色金属集散中心、

金银首饰加工专用料件物流中心、国际货运代理等项目;努力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南国际物流中心 ,

成为广州及广东省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保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 , 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 ,

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 ,

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二、内外兼修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 , 我们也应该看到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阻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 影响国际物流功能在我国保税区的充分发挥。

从保税区来看 , 内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量小 ,

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 ,

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

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

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 ,

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 :“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 ,

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 , 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 ,

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 ,

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

其次 , 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 ,

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 但从总体上看 ,

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区

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

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三 , 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

入保税区的过程中 ,

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

地的物流网络很好地相互对接

,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第四 , 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 ,

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

好地形成。

同时 , 从保税区外部来看 , 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 ,

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 这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

流业的发展。

二是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

个行业部门 ,

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 , 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 ,

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 , 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

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是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

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

其次是海关通关效率不高。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 , 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 ,

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 , 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 ,

形成了“口岸瓶颈”。

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 , 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 , 影响了工作效率。

四是保税区与港口没有进行一体化联动。我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 ,

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可目前由于保税区和港口是两个独立的部门 ,

虽然目前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较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 , 但综合效益还是不如一体化的效率高。

三、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

1.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

国际多式联运系统是指在国际运输中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

舒适等特性 , 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综合物流运输系统 ,

即由一个承运人负责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与集成 ,

以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门到门”运输。这种综合运输方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大运输能力 ,

还能促进运输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国际多式联运 , 不仅是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方向 ,

也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保税区具备了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条件 ,

这也正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因此 , 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 ,

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比如 , 天津港保税区要可以建立以天津港口为龙头的海陆、海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础上 ,

积极推进和完善空港物流区的运作 ,

从而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深圳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

, 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 , 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

, 海陆对接 , 建设小陆桥通道 ,

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保税区要与区域的总体发展衔接配套 ,

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 , 要创造“九通一平一围”的配套条件 ,

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 ,

为多式联运企业进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

2. 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 , 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

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 , 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说来 ,

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 :

(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 , 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

;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

(2) 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 , 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

;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

(3) 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 , 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

;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

(4) 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 , 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 , 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

(5) 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 , 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

;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 ( 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

间 );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

( 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 ) 。

(6) 保税区国际物流金融体系 , 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 ( 网络银行 );资金市场 (

短期资金拆借 );资本市场 ( 中长期资金信贷 );外汇市场 ( 调剂外汇余缺 );保险市场。

(7)保税区国际物流配送信息 , 包括 : 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

;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

(8) 保税区国际物流服务反馈信息。

3、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 , 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量。

这是因为航运集团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系统中使集装箱运输突破了传统的“港到港”概念 ,

进入了“门到门”多式联运网络。不仅经营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务 ,

而且大量渗透到陆上运输、港口装卸、仓储、代理、装拆箱等与运输相

关的产业 ,

掌握着全球物流网络中的 60% 货代业务 , 物流从资金密集型向信息密

集型过渡 ,

从传统的运输业务向国际多式联运发展。因此 ,

吸引国际航运集团和综合物流的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保税区国际现代物流

园区是营建国际物流网络的中心环节。

物流园区是近几年来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 ,

它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 ,

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

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 ,

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 , 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 发

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

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之一。

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

因此需要保税区贯彻“不在所有、重在所流”的经济思想 , 在“统一

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

, 实施定向招商 , 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功能的要求 , 有计划有重点有

步骤地引进基础物流、

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物流技术等多功能行业性的企业落户物流园区 ,

并与海关共同研究物流园区提速通关的必要条件和监管新模式 ,

与国际航运集团和国际大港研究亚太地区的货源、箱源、箱流 , 为优化产业功能体系 ,

推进国际现代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吸引航运集团、建设物流网络。

4. 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

,

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

, 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 , 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 , 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 ,

故称“第三方物流”。

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 :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 EDI 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

EFT 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第三方物流服务实质上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高效的供应链设计 ,

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 , 库存的可见性及其与生产的良好协调 , 从而降低库存水平 ,

提高运输效率 ,

并改善订单实现率及企业其它的一些关键的业务功能。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是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

, 能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使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

保税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 , 吸引了众多国际化大公司前来落户 ,

这就给保税区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带来许多契机 , 同时 , 随着保税区业务的不断发展 ,

保税区内的第三方物流业务也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趋势。

一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网络更趋向于全球化。

目前 , 在保税区注册的大多是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 ,这就要求与之协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有强大的全球网络 , 有能力对区内企业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

;从海外供应商到区内企业 , 从区内企业到国内或海外的经销商和消费者 ,

从而实现贯穿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可见性、订单可实现性和物流与生产的良好协调性。

二是第三方面物流的模式要更加多样化。

随着保税区业务的发展 , 区内的贸易模式也趋于多样化 :

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保税区的一般贸易 ,

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从单一的仓储运输发展成为分拨中心、集散中心 , 以及材料供应商库存管理等

, 同时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还具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 如简单加工、包装及订单执行等。

三是第三方物流要从单一客户服务向多客户集约化管理转变。

由于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公司的生产流程外包 , 许多海外供应商在区内注册实体以便给区内企业供货

, 同时第二方物流服务商也在寻求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操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的途径 , 因此 ,

多客户集约化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保税区内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措施。

5. 发挥保税区管委会作用 , 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

埃森哲公司最早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概念 (4PL) 的概念

:“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

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 ,

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首先 , 第四方物流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

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

一个前所未有的、使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统一的技术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运作 ,

只有通过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

其次 , 第四方物流通过其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的能力来增加价值。

4PL

充分利用了一批服务提供商的能力 , 包括 3PL

、信息技术供应商、合同物流供应商、呼叫中心、电信增殖服务商等等 , 再加上客户的能力和 4PL

自身的能力。

总之 , 4PL

通过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今天的公司所面临的广泛

而又复杂的需求。

国际物流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 , 在一个大的国际物流

结点 ( 如海港 )

往往集中了各种国际物流企业。保税区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不仅要控制

和管理特定的物流 ,

而且要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 ,

并通过电子商务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保税区管委会还需实现以下整合 :

一是以物流分拨配送为核心 , 实现对各种运输方式和货物的动态跟踪服务;

二是对跨地区、跨国家的物流网点进行有效服务;

三是实现对第三方物流的科学、有效及有价值地服务;

四是帮助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管理系统化、

信息网络化;

五是为物流企业提供交易场所 , 如建立航交所等。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

建立国际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交易平台 ,

发展第四方物流应该成为保税区管理部门发展国际物流的重点工作。

只有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 才能发挥保税区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作用 ,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带动辐射作用 , 才能整合社会资源 ,

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同时也是发挥政府职能 ,

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当然 ,

保税区管委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安排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型。

6. 全面实施环保物流管理

国际物流环保化趋势日益明显 , 环保物流将备受关注。环保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 ,

连接环保供给主体和环保需求主体 ,

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环保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环境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环保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

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

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

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 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 ,

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 ,

使达到传统物流末段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

一般称这种废旧物质的回流为逆向物流 (Reverse Logistics)

。为确保物流环保化 ,

政府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 ,

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 ,

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 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 , 鼓励铁路运输 ,

并构筑环保物流发展的框架。企业要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 , 要开展共同配送 , 减少污染 ,

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保税区物流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 ,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 , 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 ,

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

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消费者要积极倡导绿色需要、绿色消费 ,

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 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 ,

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7. 进一步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要率先在保税区内实行市场准入和贸易自由化原则 , 取消外贸特许制 , 放开外贸经营权 ,

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均可实行自营进出口;进一步放宽合资外贸公司的审批条件 ,

由审批制向外贸登记制过渡 , 并允许区内外资企业在保税区以外的地区设立非经营性办事机构 :

下放区内开展服务贸易的审批权限 , 营建舶来商品展示中心 ,

吸引国际跨国公司和综合商社进驻保税区 ,

推动区内国际租赁、国际航运、国际法律服务、国际商品展示等服务贸易的开展

;努力创造允许区内的所有外资银行经营本币业务 , 自由融资、自由兑换的离岸金融的试点 ,

适度放宽区内的外汇管制 ,

允许区内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自由兑换等方面的政策条件和运营环境。以促进生产与流通 ,

进出口贸易与转口贸易的两个结合 ,

努力营造“一线放开、两线管住、区内自由、促进繁荣”的发展环境。

8. 架构海关通关新框架 , 适应国际物流发展新需要

一是要清理完善法规 , 做到公开透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执法公开、透明已成必须。为此

, 对现行涉及加工贸易管理的 800 多个办法须进行清理、废止、修订、补充 ,

并对有效的法规以署长令公布。海关要主动地通过媒体或到企业和向社会宣传海关规定。或应企业、行业协会的邀请进行宣讲

, 以利企业了解发挥 , 遵照执行。

二是建立海关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 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

海关要经常听取企业的意见 , 了解世界物流的最新情况 , 以企业为导向 , 通过深化改革 ,

使海关监管有效 , 企业货物进出方便 , 真正达到海关与企业双赢。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海关监管适应市场经济运作要求 , 监管的办法要适应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的要求 ,

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三是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由对单单相符的管理办法转变到单货相符的实际监管上来;

由对每票货物的监管转变到以企业为单元的监管上来;由海关一家管理转变到相关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上来

,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监管实现对企业进出口货物的有效监管。

四是实现风险管理基础上的信任放行。风险分析是现代海关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整理、互相印证 , 确定对重点企业、重点商品的管理 ,

突出重点 , 有的放矢 , 防止海关监管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 纠正监管工作的随意性 ,

保证物流尽可能地不打断或少打断。

五是实现分类管理。在收集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基础上 , 按照企业的分类标准 ,

对企业实现分类管理。要加大企业的法律责任 , 采用担保等办法 ,

化解海关监管风险。要按照国内商品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 对进出口商品实现分类管理 ,

以确定高风险监管商品。这种办法的实施将使海关的监管重点更突出、更具针对性。实现海关与企业计算机联网管理。

9. 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服务包括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 , 包括产、供、销各个环节物流活动的重新整合 ,

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平准确、及时的服务 ,

包括从供应商到消费方的门到门的全程服务;物流具有上述服务能力 ,就必须引进国际化的物流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优胜

劣汰的竞争机制、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要重视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

, 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 , 既懂 IT 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 ,

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等四类人才 ,

因为上述四类人才的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管理学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其它管理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研究_ 其它管理论文- 毕业论文作者:未知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00:25 从1990 年5 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个保税区到现在,我国已建有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富田、沙头角和盐田港、大连、广州、张家港、海口、厦门象屿、福州、宁波、青岛、汕头、珠海等15 个保税区。十多年来,全国15 个保税区的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物流基础。 截至2001 年末,已有13180 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登记注册,投资总额超过170 亿美元,这些投资来自世界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资本的国际化为物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事实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各大保税区国际物流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初具规模富有活力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I 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 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港区一体化)、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 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 家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仅2001 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601 亿元。 目前,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 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现在,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线9 条、支线20 余条与外高桥连接,全球排名前20 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600 家。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天津港保税区自1994 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

保税区与自贸区区别

保税区与自贸区区别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由贸易区意义重大,包括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 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FT-Agreement),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区”(FT-Area)。?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的中日韩自贸区,即是广义自贸区。? 另一种是狭义的自贸区,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将其定义如下:“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上海自贸区,即是狭义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指一个或多个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保税区(BondedArea;thelow-tax;tariff-freezone;tax-protectedzone)亦称保税仓库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物流园区(logistics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所谓“一线”,是指自由贸易区与国境外的通道口,“一线放开”是指境外的货物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进入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的货物也可以自由地、不受海关监管地自由运出境外;所谓“二线”,则是指自由贸易区与海关境内的通道口,“二线管住”,是指货物从自由贸易区进入国内非自由贸易区、或货物从国内非自由贸易区进入自由贸易区时,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征收相应的税收。

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8569153.html, 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李武歌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1期 摘要:经历20年的发展,我国保税区已经形成以沿海和沿边为基础、逐渐向内陆西部延伸的局面。但当前我国保税区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保税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研究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利于我国保税区高效,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保税区;保税区立法;保税区监管职能 一、我国保税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见的对外进行开放,在进一步的扩大沿海沿边地区,并有计划的推进中部地区、逐渐辐射边境地区开发保税区的过程中,正在一步步的实着现“向西部开放”的战略目标,借此来加强与亚欧大陆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联系。我国要实现以开放促发展、西部开放促进西部开发战略、兼顾与发达国家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从而加速拓展外部市场空间,因此我国亟需更多综合保税区来发挥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沿海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的陕、新、宁等,基本上各省都已经建立各自的综合保税区。截止到2013年1月,我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已达31个。包括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在内,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已经超过100个。2013年,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经营总收入447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工业总产值18235.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商品销售额和物流企业经营收入23812.5亿元和59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和9.7%。 二、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保障欠缺。保税区要想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法律是基础,只有在法律地位上给于保税区一个完整统一的定性,在法律层面上对我国的保税区功能、性质与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可是在我国,目前国家立法机构并没有对保税区的定性进行明文规定,由此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对保税区的性质认识不能统一,也容易给造成许多外国投资者误解,对于我国保税区的招商引资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是造成多头管理的基础,不利于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2.保税区行政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保税区在行政政策环境不完善这一点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多头管理,而是政出多门。首先,多头管理造成责权不明、权力分散,保税区管委會、海关、边检等数量众多的部门以各自的方式对保税区进行着分割的管理,导致谁也不服谁的局面。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标签: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规划(摘要) 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物流是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物流功能性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等。把这些环节的功能要素集合成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是现代物流的根本所在。 物流产业是指以物流活动为共同点的行业群体。现代物流产业的构成包括四个主要行业:一是物流基础行业。这个行业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以及运输线路的交汇与节点所构成的系统,是作为基础的一个“平台”。二是第三方物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三是物流信息系统行业。这个行业提供物流系统软硬件,提供系统管理,是计算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独特的组合。四是货主物流。货主物流是自营物流,有可能部分从事第三方物流的活动。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依托航空港与深水港建设,加快临空、临海产业带和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外高桥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地处长江与东南海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港区,临近浦东空港,拥有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先发效应优势,在建设外高桥地区物流产业基地中作用重大,地位突出。 一.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产业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优势 物流仓储是外高桥保税区的三大功能之一。几年来,外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同步发展,在外高桥地区形成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集散点,集装箱进出口快速集并、中转、分检、分送基地,从而在保税区内初步形成了海运与空运结合、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结合、区内物流与区外物流结合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结合的物流产业。从物流量上看,作为上海的国际贸易基地,2001年外高桥保税区进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外高桥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00万TEU。从物流企业数量上看,截至到今年9月,区内物流仓储型企业己达到518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物流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并实现了网上通关。

自贸区和保税区

目录 目录 (1) 自由贸易区 (1) 定义 (1) 基本功能 (1) 优惠政策 (1) 保税区 (5) 定义 (5) 基本功能 (5) 优惠政策 (5)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联系和区别 (7)

自由贸易区 定义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国家指定的交易贸易区,比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内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基本功能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优惠政策 促进投资的两项政策是: (1)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时间内分期交纳所得税,简称为“非货币形资产投资政策”。 (2)对试验区的企业以股份或出租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经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所得税纳税的政策,也简称为“股权激励政策”。 促进贸易的政策具体包括: 1

(1)将在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 (2)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的空载在25吨以上的给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政策 (3)对设立在试验区内的生产企业加工的货物,根据企业的申请,试行对内销货物,按照对应的关税政策,简称为“选择性征税政策” (4)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的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的服务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以免税的政策除外 (5)完善起运港退税的政策 2

保税区发展现状_绩效和转型分析_以宁波保税区为例_俞顺洪

一、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 保税区具有自由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储等功能,能集聚国内外资源和连接国内外市场,是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从1990年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后,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12个保税区,14个保税港区,18个综合保税区,5个保税物流园区;①保税区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2011年全国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为 1,558.50亿美元和1,950.65亿美元。其中增速在40%以上的保税区达到4家,宁波保税区增幅达 到68.3%。2011年宁波保税区进出口中总值为 7,640,156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较为严重的 仓储转口贸易进出口2010年开始回升迅速,实现进出口额1,02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占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7%,比重较2009年提升2.3个百分点。宁波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447,551万美元,同比增长8%。②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由于自身的功能特点和政策优势,保税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2010年共新批企业4,569家,比2009年增 长12.8%;吸引投资额208.3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1.4%。投资主要集中在天津港和大连保税区,占全国保税区总量76.2%。③其中宁波保税区 2011年新注册企业545个,同比增长7%。投资 总额24,523万美元;同比增长150%。④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现。这表现在出口加工业、货物贸易和物流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保税区完成商品销售额15,325.2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060.33亿元,实现物流企业营业收入 3,731.61亿元。⑤其中,2010年宁波保税区完成电 子信息产业产值453.9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 31.3%,占全国保税区总量39.3%;2011年实现 物流企业营业收入576,951亿元。④各保税区形成的各种主导产业通过聚集经济和乘数效应,带动毗邻区域的其他产业发展,并且由于其技术外溢提升了本区域的劳动生产率。 由上可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保税区对于外贸的增长以及地区经济的拉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保税区拥有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①关税大幅下降。入世10年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降到了9.8%,并且还有很大下调空间。②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实施。③入世后,必须满足WTO 的国民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 ④出口加工区的迅速发展。 保税区发展现状、绩效和转型分析 ———以宁波保税区为例 笪俞顺洪 (浙江行政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眼摘要演入世后,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弱化、优势缩减,保税区面临发展方向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保税区发展的现状,结合宁波保税区发展的绩效和发展障碍分析,指出保税区的未来在于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其转型目标模式是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 眼关键词演保税区;自由贸易园区;绩效眼中图分类号演F752 [文献标识码]A 眼文章编号演1673-0461(2013)02-0051-06 收稿日期:2012-09-13网络出版网址: 网络出版时间: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海洋经济背景下的浙江自由贸易区建设》 (2011N079)。 作者简介:俞顺洪(1975-),男,浙江永康人,经济学博士,浙江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3年2月第35卷第2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Feb.2013Vol.35No.2 2013-01-22 10:4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918569153.html,/kcms/detail/13.1356.F.20130122.1046.201302.51_009.html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 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2008年8月31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出台政策和制度保证电动汽车更好和更快发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产业制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政策扶持阶段。该阶段不仅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自贸区、综保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分别是什么

自贸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如何区分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传统的自贸区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自贸区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活动适用的关税、审批和管理政策灵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就是FTA类型。另一种自贸区是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 中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我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动,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设在境内关外的自贸区。 2013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图片来源:广西日报 保税区: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中国最早是没有保税区的,货物过关入境是需要缴税的,直至1990年,上海外高桥有了中国的第一个保税区。运入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外国货物可以在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自由进出,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就需交纳关税了。在自贸试验区出现之前,保税区就是境内最开放的地方。就地理位置而言,自贸试验区是现有保税区的合并;从政策上来讲,自贸试验区就是现有保税区的全方位升级,自贸试验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内”政策。 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与“保税港区”,虽一字之差,但内

论我国保税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我国保税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班级:物流3班 学号:116205050311 姓名:黄光取

摘要 保税区: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即保税区。这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我国保税区整体情况 (一)1990 年起,我国在东部沿海港口地区相继批准设立了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象屿、福州、广州、汕头、珠海以及深圳的福田、沙头角、盐田港等12个保税区。(二)设立之初,全国12个保税区被赋予相似的功能定位,即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其定位接近于国际贸工结合型的自由贸易区(三)将其主体功能和辅助功能进行分类,大体有四种类型:1以上海外高桥为代表的综合型保税区。该保税区是我国设立时间最早,规划面积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设施最完善、功能最成熟的保税区之一。2以天津港和大连为代表的贸易型保税区。3以深圳的沙头角为代表的工业型保税区。4物流型保税区。 二、我国保税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的保税区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当地就业和税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成绩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保税区是主要遵循静态比较优势原则设立的,即通过廉价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特殊的政策来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寻求资源禀赋差异决定的比较利益。但有迹象表明,在历经了这些年的建设后,由于当初是以“‘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方案设计和后来实践中自然资源禀赋和特殊政策逐步削弱等的原因,其发展出现了许多问

题,阻碍了保税区功能的积极发挥。 (1)自然禀赋优势逐渐、下降政策优势弱化、吸引力下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组织以后,对我国保税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包括:我国关税总水平大幅降低。入世后我国在享受WTO成员国取消对我国商品非关税壁垒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取消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的义务。我国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材料价格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区内企业非但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成本反而还要增加,以至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难以实现,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弊端凸显 1立法滞后,管理法规缺乏系统性,立法滞后的情况一方面使保税区的运作缺乏统一的法令,导致各行其是,不同区域甚至是不同地区的同一种区域的政策也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也容易给外商造成政策不稳定、不连续的印象,认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只是权宜之计,不利于吸引外商长期投资或战略性投资 2多头管理,部门政策缺乏协调性,变动频繁,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由于缺乏统一的立法,加之目前实行的多部门管理体制,造成各部门协调政策不一致。实际上反应出各部门对保税区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3)发展受到功能定位和功能性政策的限制 1功能紊乱,业务定位缺乏科学性,保税区最重要的是保税政策,一种是国际保税物流,即境外货物在保税区内进行中转、分拨、配送,货物并不出区进入境内;另一种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但是国内贸易和一般加工等与保税政策无关的业务占有相当的比,重从事与保税政策无关的内贸企业和一般贸易加工企业,在区内不但不能享受到保税政策所提供的便利,还往往由于海关监管流程的约束, 2手续繁杂,监管流程缺乏效率性,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的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