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资料来源:北京总院胃肠诊疗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918175253.html,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可表现在情绪方面、躯体方面和消化系统方面,以下是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

1、躯体方面

头痛,头昏,头晕,头憋胀,头发紧,头麻木,头发蒙发沉,头偶尔就像带个帽子或紧箍咒一样,脖子发沉发紧酸困僵硬,眼睛憋胀,发干发涩,酸困,视力模糊,手心脚心发热,脸发红发热,周身皮肤有灼热感,但查体温一般。爱感冒,出大汗等等。

2、消化系统方面

没有食欲,没有饥饿感,吃什么都没有味,胃胀,胃内有气不往下走反往上顶,打嗝,打个嗝就好受一点,口干口苦,反酸,烧心。

3、情绪方面

症状烦躁焦虑,情绪不好,爱发脾气爱着急,敏感多疑,紧张,有恐惧感,委屈感,没有愉快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想见人,不想说话,就愿意一个人呆着,浑身没劲,无精神什么也不愿意做。

4、失眠

入睡困难,醒的早,梦多,并且恶梦多,睡不实在,一有动静就醒,睡觉不解乏,感觉睡一晚上比干一天活还要累。睡眠是朦朦胧胧,似睡非睡。

资料来源:北京总院胃肠诊疗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918175253.html,

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睦新教授介绍,不少人在受到一些刺激后都会表现出肠胃不适的症状:有些人进入寒冷的环境,受到冷气刺激后会经常出现腹部不适,多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症状可以缓解;有些人受到情绪刺激,紧张、生气后会出现以上症状,如考试的学生一进考场就想去卫生间;还有人在进食不久就感到腹部不适有便意。其他伴随表现如头痛、非心源性胸痛、背痛、心慌、乏力、性功能障碍等也可见到。这种情况就属于功能性肠病,在医学上又称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无论是腹泻型还是便秘型,患者的大便化验多无异常,其他检查如结肠镜、钡灌肠造影也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随着近几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IB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特别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一项调查表明,IBS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为1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约占总人口的20%~30%.该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发病数量是男性的两倍。治疗中医四大药方对症服药治疗。 魏睦新介绍,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除了西医的常规治疗外,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常用四大方法如下: 1.疏肝理气法 适应证:肝脾不和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腹痛后就想大便,便后疼痛一时减轻。苔多薄白,脉弦。 辨识要点:功能性胃肠病症状+体质壮实或为女性伴有情志症状。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以痛泻药方为主 炒白术30g、白芍20g、陈皮10g、防风8g、木香8g、当归12g、元胡10g、川楝子10g、百合15g、钩藤25g、合欢花12g、生龙牡各20g、甘草6g。 2.辛开苦降法 适应证:湿浊(热)痞阻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痞满,或有烧灼样痛,泛酸嘈杂,厌食嗳气,有腹胀腹泻,口干口苦或口中粘腻,舌红,苔腻或黄腻,脉弦滑。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胃脘痞满+苔腻。 处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10g、干姜10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5g、陈皮6g、厚朴10g、枳壳10g、甘草3g、木香10g。

胃肠道功能紊乱不能吃哪几种食物

胃肠道功能紊乱不能吃哪几种食物 不规律的饮食其实会给人们的肠胃带来比较大的负担并且也会让人们的身体随之出现不好的变化,但是其实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饮食不规律以及不良情绪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那么胃肠道功能紊乱要注意什么呢?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会因为工作上的烦恼、困难,还有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了饮食不规律,从而引起了胃肠道的一系列疾病,比如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前提下,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那么,胃肠道功能紊乱不能吃什么食物呢? 一、胃肠道功能紊乱不可以吃的食物 1、不吃油炸类和腌制类的食物,如炸鸡、薯条、泡 菜、酸菜等。 2、不吃汽水可乐类,烧烤类食品,方便面类速食食 品,虽然这些食物很美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

是也要克制,这些食物不仅没有营养还会伤及肠 胃。 3、不要吃精制的糖类、咖啡因,减少盐的摄取量, 少吃花生和扁豆、大豆,里面含有一种抑制类酵 素。 胃肠道功能紊乱不能吃什么食物呢? 4、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这类纤维较多,会引 起腹部胀气的食物也不要吃 5、寒凉、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如苦瓜、绿豆、西 瓜、香蕉、冰淇淋、冷饮都不能吃。 二、胃肠道功能紊乱可以吃的食物 1、可以吃一些软糯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南 瓜。 2、可以吃一些养胃的粥,如健脾养胃粥、糯米麦粥、 羊肉粥、山药百合大枣粥

胃肠道功能紊乱不能吃什么食物呢? 3、可以在平时的饮食中增添富含蛋白质的鱼、鸡、 瘦肉、腰,的新鲜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茄子、 红枣等。 4、也要注意酸碱平衡,胃酸过多时可以吃馒头,烤 馒头或面包、豆浆来中和胃酸。胃酸分泌减少时 也可以食用带酸味的水果,可以吃新鲜的山楂, 来刺激胃酸的分泌,帮助消化。 三、胃肠功能紊乱的日常护理 1、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生活时间要有规律。胃肠道功能紊乱不能吃什么食物呢?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根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的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必须包括下列2项: (1)3个月内至少每月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粘涩不爽。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芩、黄连、金钱草、半夏、茯苓、生白术、陈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二)特色疗法 根据情况选择以下1~2种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敷脐治疗 (1)肝郁气滞证:香附、青皮、木香。 (2)脾胃湿热证:黄连、豆蔻、厚朴。 (3)脾虚湿阻证:砂仁、公丁香、白术。 操作方法:研末醋调,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1.5cm左右的糊状药饼,敷于肚脐(神阙穴)上,再覆以纱布敷料,8小时后去除,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脾虚湿阻证可先施艾灸,再用药敷脐。 艾灸方法:先在肚脐周围铺上约0.5cm厚的脱脂棉层,取药粉末适量,填充肚脐,上放置一直径约3cm、厚度约1mm姜片,再取艾绒适量,做成直径约2cm 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点燃,行隔姜灸。时间约30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清理肚脐,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对醋皮肤过敏者可尝试采用水调治疗。 (2)腹部皮肤损害或皮肤易过敏者慎用此法。 (3)敷贴时间不宜延长,防止过敏或感染。 (4)敷脐隔姜灸时注意肚脐周围厚敷脱脂棉,谨防烫伤。 2.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横、足三里、中脘、内关、关元、气海。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双侧太冲、膻中。

精神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影响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精神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影响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摘要: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其多种临床症状有一定特异性且有重叠现象,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精神因素是其重要病因,情志不遂可通过肝、心直接或间接影响脾胃功能。目前,精神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公认的精神因素可能相关机制有脑肠轴功能紊乱、肥大细胞活化、肠道菌群失调等。本文从上述机制分别进行阐述,并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干预进展。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精神因素;情志;脑肠轴;中药;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33 中图分类号:R2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1-0128-06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nd TCM Intervention DUAN Yuan-zhi,TANG Xu-dong,WANG Feng-yun,YIN Xiao-lan,TIAN Ya-xin (Xiyua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s a group of clinical syndrome of non-organic disease. Its various clinical symptoms have a certain specificity and overlap phenomenon,and th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TCM believes thatphychological factorsare an important cause. Emotion failurecan effect spleen and stomach functionthrough liver and heart directly or indirectly.At present,the ph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re getting attentiongradually.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phychological factorsmay be related to brain axis dysfunction,mast cell activation,intestinal flora and so on.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e above-mentioned mechanism and reviewed the detailed TCM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psychological facors;emotion;brain gut axis;TCM;review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慢性、复发性的胃肠功能障碍,临床上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无器质性病变且缺乏实验室检查依据[1-2]。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3],FGIDs包括的疾病种类繁多,涵盖了功能性食管疾病、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肠道疾病、功能性腹痛等多类疾病。一般伴有反酸、嘈杂、烧心、早饱、胃痛胃胀、便秘或腹泻等表现,各种疾病症状有各自特异性同时症状间重叠现象也多见,重叠机制不明。 该病患病率高,国外流行病学显示,欧美国家FGIDs患病率达21%~41%,德国13.1%人群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D)或肠易激综合征(IBS)[4-5]。但目前国内尚无FGIDs的总体患病率的准确数据,依据近年门诊情况来看中国人群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531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209)通讯作者:唐旭东,E-mail:txdly@https://www.doczj.com/doc/918175253.html, 针对重叠现象,国外有研究显示,在反流性食管炎(NERD)患者中45.8%有FD的症状;而胃食管返流(GERD)患者中8.1~17%与FD症状重叠[7]。由于其症状的迁延难愈和复发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诊治疗效不明显,诊治费用较高,给社会造成了经济负担,因此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因素在FGIDs中扮演的角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_如何治疗

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如何治疗? 资料来源:广州胃肠医院许多人对胃肠道功能紊乱这一词还不熟悉,那么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如何治疗最科学?它是指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疗法: 1、心理治疗对2/3病人有效。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如果患者怀疑或忧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医生进行针对性检查,解除疑虑稳定了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2、支持疗法除非患者全身情况很差,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神经性厌食者伴严重营养不良、鼻胃管进食又引起腹泻的患者,需静脉输入营养。高纤维素食物可缓解IBS病人的症状。 3、药物治疗短期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有用,在痉挛性腹痛的IBS患者,抗胆碱能药物双环维林、钙拮抗剂等。 4、中医治疗可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以止吐,对轻症患者有效。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

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药物治疗都会对人体有副作用。水苏糖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制品,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无毒无副作用。并且他能直接作用于肠道,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繁殖,调节微生态平衡,能有效消除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探索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

探索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结局评价方法 目的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健康状况量表、报告结局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报告结局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患者接受中华医药方法进行治疗之后,与治疗之前相比,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健康状况量表和报告结局量表的中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效果安全显著,使用报告结局量表,可以更加清晰明确的反映和评价这种治疗效果,具有可信度和可推广性。 标签:中医药;功能性胃肠病;疗效评价 To explore perfect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outcome assess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MO Ya-bing (Guangxi yi spectrum detection technology co,LTD,Guangxi Xining 530007,China) 功能性胃病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是缺乏器质性改变的胃肠功能性疾病[1]。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但是临床中使用解剖、生化、组织学解释等常规方法无法直接显示或者是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或者是治疗情况,这可能会给治疗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解决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十分重要,文中对报告结局量表评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解决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3±7.2)岁;功能性消化不良6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9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接受中医药治疗,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患者进行病情分型,以便开展中医辨证治疗。如果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则其药物基本组方为:合欢、当归、陈皮、木香、元胡、防风、甘草、百合、白术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胃肠道是全身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但既往对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比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 . 言 实验研究,以探讨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胃肠道是维持人体营养、生存的重要器官之一,亦是对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严重颅脑损伤等反应比较强烈的部位.近年来有人称肠道为“机体应激时的器官之一”[2].胃肠道又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在胃和上端小肠内,厌氧菌和需氧菌数量达<107.L-1,随着

胃肠道越向下行,细菌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加,远端小肠含菌数量达106~1011.L-1,而结肠粪便内细菌数可高达108~1011.g-1[3].肠粘膜屏障功能这是肠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其分解产物经肠壁逸至机体内.现已认识到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肠内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MOF ③ . 1991年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在芝加哥集会联合讨论了有关感染与MODS及MOF等有关问题,但是,在这次讨论会上,对肠功能障碍(gut dysfunction)的概念及防治缺乏明确的叙述,至今对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标准尚无共识.我们的实验研究和在临床救治中体会到,为了表示脏器病变的受损程度

不同,称进行性的MODS将发展为MOF较为合适,MODS及MOF 实际上是在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二个术语,其差别仅在于损害的程度不同而已[5].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诊断要点:①进行性腹部胀气,肠呜音减弱,不能耐受饮料和食物超过5d;②胃肠蠕动消失;③肠鸣音近于消失,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有高度腹胀者;④应激性溃疡, 断深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再通过大量临床病例的验证,使原有的诊断要点,不断的得到充实、完善. 2 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因素及其机制

胃肠功能紊乱是什么症状

胃肠神经紊乱是一种由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即支配胃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胃的功能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常由各种精神因素的作用所致,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失眠、某种思想矛盾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意外不幸等等。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许多胃病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在有胃炎的同时,伴有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只要治疗好了胃肠的功能紊乱,其它胃病的症状就会自然康复,胃病患者如果感觉腹胀,而且睡眠、精神状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断患有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需要说明的是胃肠神经紊乱是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不出,容易被很多医生和患者忽视,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医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医生不知道从这方面用药,而耽误了病人,导致久治不愈!那么由于功能紊乱的存在,胃肠道内也会存在过量的气体,属于肠胃功能紊乱症的一种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症的典型疾病 1、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包括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不净感、便急、排便费力以及腹胀)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生与情绪波动等

心理因素明显相关。多数此病患者情绪紧张,把轻微的病症看得十分严重,怀疑或担忧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并反复寻求内科医生诊治。 2、癔球症 患者总是觉得喉部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并伴有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 3、神经性厌食 一般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要表现,某些病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患者多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心理障碍,特别关注个人形体美观,多为保持体态而对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厌恶心理。由于长期异常控制饮食,体重可减轻到原来的40%~60%,甚至达到严重营养不良、身体衰竭的程度。患者常伴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但无器质性病变。 4、心理性呕吐 亦称神经性呕吐。患者往往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但并无明显恶心,呕吐量也不多,且食欲和食量并不受影响。即便刚刚呕吐完,也可以立刻开始进食,因此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心理性呕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等。此外,呕

脾胃病科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脾胃病科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属于中医“腹痛病”的范畴。 2.西医诊断 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 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1)持续或近乎持续的腹痛; (2)疼痛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尔有关; (3)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 (4)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 (5)症状不满足其他能解释疼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腹痛时轻时重,痛引两胁,胀满窜痛,后重窘迫,

症状与情绪明显相关,得嗳气矢气则舒。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腹部胀满疼痛,胸闷不舒,口苦,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或色黄而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肝郁脾虚证:腹部或胁肋胀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食少纳呆,或便溏不爽,肠鸣失气。舌淡红,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4.中虚脏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饥饿劳累后加重,喜热恶冷,痛时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纳食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郁金、元胡等。 中成药:金佛止痛丸、四磨汤口服液、沉香舒气丸、木香顺气丸等。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止痛。 推荐方药:连朴饮加减。厚朴、川连、石菖蒲、法半夏、香豉(炒)、焦山栀、芦根、郁金、元胡等。

最新胃肠功能障碍

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 (2016年) 一、诊断 (一)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的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并依据其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中度:高度腹部胀气,肠鸣音近于消失;重度: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 ( 具备 2 项中 1 项者即可确诊) (二)证候诊断 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行业标准中的证候部分,拟定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标准: (1)腑实证:大便多日不通,矢气无或频转矢气,院腹痞满,按之则硬,腹痛拒按,发热口渴,心烦躁扰,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数 (2)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院腹胀满,腹部隐痛或不痛,苔黄或腻,脉多滑 (3)阴虚腑气不通证:大便干结!艰涩难下,多日一便,状如羊屎,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口渴,小便短黄,舌干少津,脉细 (4)寒积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脱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喜温恶寒,神疲倦怠,形寒肢冷,舌淡脉弱。二、治疗方案 (一)专科特色 轻度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及中药汤剂辨证使用; 中度胃肠功能障碍者:予以苁芦通便胶囊、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中药汤剂辨证使用; 重度胃肠功能障碍者:除了予以中药汤剂、苁芦通便胶囊、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外,加用承气汤类中药灌肠。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主证 (1)腑实证:大便多日不通,矢气无或频转矢气,院腹痞满,按之则硬,腹痛拒按,发热口渴,心烦躁扰,

舌红苔黄少津,脉沉数 (2)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院腹胀满,腹部隐痛或不痛,苔黄或腻,脉多滑 (3)阴虚腑气不通证:大便干结!艰涩难下,多日一便,状如羊屎,口鼻、咽喉、皮肤干燥,口渴,小便短黄,舌干少津,脉细 (4)寒积腑气不通证:大便不通,脱腹胀满或疼痛不适,喜温恶寒,神疲倦怠,形寒肢冷,舌淡脉弱。 (三)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 在大剂量激素诱导期,由于患者表现出一派阳热症状,以养阴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在激素撤退阶段,针对患者表现为一派阳气不足的症状,采用温肾助阳益气为主;在激素维持量阶段,以补益肺气、滋肾填精为原则。 1、辨证论治 (1)阴虚火旺 主证:轻度浮肿,兴奋易激动,失眠盗汗、多毛、痤疮、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多见于肾综的激素首始治疗阶段。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 知母12g,黄柏5g,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淮山药20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等。 (2)脾肾气虚 主证:面色萎黄,全身浮肿,或水肿较轻或原有高度水肿,已经利尿,而浮肿减轻,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腰膝酸软,小便短少,舌淡胖或边有齿印,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无力。本型多见于激素的维持治疗阶段及用于常复发性肾综巩固治疗者。 治法:补脾益肾、利水化湿 方药:猪苓汤 桂枝5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甘草6g,柴胡10g,当归10g,黄芪20g等。 (3)阴阳两虚 主证:浮肿反复发作,小便不利,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治思路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治思路 标签: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辨证论治;中医疗法 因手术刺激、电解质紊乱、应用麻醉及镇痛药物等诸多因素,腹部手术后早期易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炎症性肠梗阻、肠源性感染等胃肠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而危及生命,远期可出现肠粘连,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有二次手术或反复手术的可能。因此,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对促进患者围手术期早日康复至关重要。现就相关辨治思路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食欲下降、腹部胀满、胀气、胃脘疼痛、腹痛、便秘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胁痛”、“胃院痛”、“腹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多为内因与外因相合而成。外因主要是手术金刃损伤,外感六淫,术后长期禁食、平卧制动,术中、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等;内因主要有气血阴阳亏虚、情志内伤等。 术后正气亏虚,卫表不固,腠理开合,外感六淫之邪滞留腹部,损伤人体三阴及少阳胆气,进一步则耗损人体精气,损伤脾胃。《素问·皮部论篇》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之中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又《灵枢·平人绝谷》云:“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则精神乃居。” 术后禁食和卧床影响脾胃功能的恢复,伤及人体后天之本。故《华佗神方·华佗治血脉诸病要诀》强调:“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术中、术后所用麻醉药物可归为毒药,其抑制脏腑功能,消耗正气,以致胃肠功能失调;七情内伤,致五脏之气郁而不疏则化火,七情之火既可耗气又可伤阴,而手术患者多因术前恐惧、焦虑情绪影响,术后康复缓慢,出现忧虑、悲观等不良心理因素,致肝气不舒,耗损精气,加之手术导致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正气亏虚,并继发痰饮、血瘀,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失调。《素问·疏五过论篇》云:“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2 治疗 综上所述,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多由虚、滞、逆、瘀引起。虚病偏于脾,宜补脾升脾为主;滞与逆涉及肝、胃,宜疏肝和胃;瘀病在血,故应活血祛瘀。脾胃运化是消化道运动所依赖的动力,故促进胃肠运动要从调理脾胃气机着手。因“健脾不在补而在运”,故脾胃得健,升清降浊之功能恢复,自然腑气得通,术

中医能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吗

中医能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能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吗》的内容,具体内容:针灸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它能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理脏腑的功能。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胃肠道功能紊乱可以针灸吗胃肠功能紊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它能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理脏腑的功能。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胃肠道功能紊乱可以针灸吗 胃肠功能紊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之一,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不是过于消瘦就是过于肥胖,这跟胃肠功能紊乱的特点是离不开的。胃肠功能紊乱大多数是因为饮食不当引起,治愈虽然简单,但也很容易复发从 而胃肠功能紊乱反反复复总是无法彻底治愈,给广大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便。 1、胃肠功能紊乱常见的问题就是拉肚子。很多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一天要上厕所很多次,即使如此腹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利用镇痛药和止痛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许多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病史已经很久。 2、对于长期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由于通常都尝试过各类西药来治疗却没有痊愈,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中药对肠胃进行系统的调理和医治,并且使用一些辅助手法比如针灸。 3、利用针灸来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是可以尝试的一个方法,但值得提醒的

是,并不是每一个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都适合利用针灸进行治疗,因为中医针灸治疗有它适合的人群以及治疗的特点。 4、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但在利用这些治疗手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调节好自己的饮食健康,不然很容易复发。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办法 1、心理治疗:对2/3病人有效。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如果患者怀疑或忧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医生进行针对性检查,解除疑虑稳定了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2、支持疗法:除非患者全身情况很差,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神经性厌食者伴严重营养不良、鼻胃管进食又引起腹泻的患者,需静脉输入营养。高纤维素食物可缓解IBS病人的症状。 3、物治疗:短期给予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有用,在痉挛性腹痛的IBS患者,抗胆碱能药物双环维林(dicycomine10~ 20mg,3~4次/d)可减轻餐后腹痛和便意窘迫;钙拮抗剂得舒特50mg3次/d 可减少餐后锋电位活动的增加,薄荷油0.2ml饭前服用,可松弛平滑肌均对腹痛有一定缓解作用,洛哌丁胺(易蒙停2mg4次/d)对腹泻型IBS有效。 4、医治疗: 4-1、神经性呕吐:如除呕吐外无其他见证,可用小半夏获苓汤加减以止吐,对轻症患者有效。 4-2、吞气症: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6-16T15:37:08.6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作者:马勇良 [导读]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安达市利达医院 15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盒灸及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对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紊乱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功能,疗效优于西医。 关键词:盒灸;慢性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障碍;中医疗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on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12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s the box moxibus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omperidone Tablets.Results the symptom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regulat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Key words:box moxibustion;chronic heart failure;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TCM therapy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脏器受累的临床综合征,心衰发生后,胃肠道低灌注,胃肠私膜缺血缺氧,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发生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国内外有研究发现,对心衰胃肠道发生的改变进行干预与治疗,对改善心衰症状,阻止心衰进展具有良好效果[1]。本研究探讨了中医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胃肠功紊乱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5年4月于我院住院部就诊,符合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版),合并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部烧灼感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可纳入实验病例。入选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58.4±1 2.7)岁,心衰病程2~9年;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31例,平均年龄(59.6±11.9)岁,心衰病程2~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观察组加用盒灸中脘穴,2次/d,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20g,木香10g,薏苡仁20g,槟榔10g,丹参15g,川芎12g,炙甘草6g),500ml水煎100ml,分2次服用,1剂/d。对照组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10mg/次,3次/d。两组均以2w为1疗程,共行2个疗程治疗。 1.3观察指标记录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例数,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部烧灼感及腹痛等,计算改善率。 1.4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胃肠道症状体征完全改善;②有效:胃肠道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不适症状;③无效:胃肠道症状未见缓解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医治疗组对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祖国医学未提及"胃肠功能紊乱"的确切病名,但据其临床症候,可以归纳入中医学之"哕逆"、"胃脘痛"、"虚秘"和"泄泻"等范畴,其中医辨证治疗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慢性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其胃肠道系统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研究发现胃肠道系统在心衰早期已发生缺血缺氧表现[1]。中医在改善胃肠道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发生的病机是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胃肠,导致胃肠功能失调一系列症状。而现代研究证明:四君子汤具有调节胃肠蠕动作用,对不同机体状态的胃肠运动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3],促进胃蛋白酶合成,双向调节胃肠活动,促进胃泌素分泌,促进粘膜表面粘液糖蛋白合成分泌,增加粘膜细胞的再生能力,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力。 盒灸疗法又叫灸盒疗法,是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特制木盒之铁网上,罩着所灸部位,进一步增强疗效。而所选中脘穴是临床常用穴,位于上腹部剑突下与脐之间,在脐上4寸处[4],是治疗胃病要穴,如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吐、腹泄、便秘等症[5]。 本研究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用木香、槟榔、丹参、川芎等行气活血之品,同时盒灸中脘穴,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于佳葱,王岚峰.慢性心力衰竭中胃肠系统变化的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7):1721-1725. [2]周保国.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进展概况[J].内蒙中医药,2003,4:36-37. [3]潘程程,李岩.四君子汤及其活性物质对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5):3786-3790. [4]严振国.中医应用腧穴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9. [5]Huang QF,Analysis of clinical regularities in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stomach diseases in recent 10 years[J].J Acupunct Tuina Sci,2011,9(1):7-12.

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特别是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症状可因精神治疗如暗示疗法而暂时消退提示有本症的可能性 必须强调指出在诊断此症前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尤其是胃肠道的恶性病变以IBS 为例多数患者情绪紧张就医时述诉繁多滔滔不止有的将症状写在纸上唯恐遗漏医生首先应耐心听取和分析患者的陈述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常规化验包括血常规血沉粪常规粪隐血虫卵和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及结肠气钡双重造影除外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憩室炎痢疾等有持续腹痛伴体重减轻者应作全消化道钡餐摄片除外克隆病餐后持续上腹痛者作胆囊超声怀疑胰腺疾患时作腹部CT及淀粉酶测定怀疑乳糖酶缺乏症时应作乳糖耐量试验;小肠粘膜活检除外小肠粘膜疾病;结肠粘膜活检除外结肠炎初步诊断为此症后还须密切随访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确保诊断无误 神经性呕吐须与慢性胃病妊娠呕吐尿毒症等鉴别还应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神经性厌食须与胃癌早期妊娠反应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鉴别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但以肠道症状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 以下分述几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一)癔球症癔球症(globus hystericus)是主观上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环状软骨水平处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感很可能与咽肌或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祖国医学称为“梅核气”此症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患者在发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强迫观念经常作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实际上在进食时症状消失无咽下困难长期无体重减轻的表现检查不能发现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二)弥漫性食管痉挛是食管中下段同期强烈的非推进性持续收缩引起的弥漫性狭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的缓慢或突然发生的咽下困难和(或)胸骨后疼痛进食场合有其他事情干扰或饮食过冷或过热均易诱发症状症状多短暂持续数分钟到十分钟喝水或暖气常可缓解胸痛可放射至背肩胛区和上臂偶有心动过缓和血管迷走性晕厥有时难与心绞痛区别X线吞钡检查可见食管下2/3段蠕动减弱有强烈不协调的非推进性收缩食管腔呈串珠样螺旋状狭窄食管测压在吞咽后食管上中下段出现同期收缩重复收缩和高振幅非推进性收缩波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多正常可以弛缓治疗可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等以及硝酸甘油类内镜下用气体或流体静力扩张器对食管强力扩张可使食管蠕动恢复正常大多数病例不需要手术治疗 (三)神经性呕吐常发生在青年女性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慢性复发性呕吐常于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量不大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可伴有癔病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称为癔病性呕吐精神治疗对部分病人有效 (四)神经性嗳气(吞气症)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暖气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患者本人认为是胃肠充气所造成的腹部不适和饱胀事实上是由于不自觉地反复吞入大量空气才暖气不尽此症亦有癔病色彩多在别人面前发作 (五)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要表现而无器质性基础的病症西方青年女性中患病率为10%患者常因害怕发胖破坏体形而节制饮食甚至拒食在情绪上孤立回避亲属虽然体重减轻仍认为自己过胖避免饮食进行过度的体育活动通过服药抑制食欲甚至服利尿剂和泻药体重减轻甚至达恶病质程度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以及贫血水肿等据Mayo Clinic研究组报道神经性厌食病人有多种胃电生理和神经激素的异常如胃节律障碍的发生增加胃窦收缩受损固体食物的胃排空明显迟缓这些紊乱可能与患者餐前饱感早饱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