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应用文的方式和语言

教学内容: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应用文的语言。

教学目的: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的涵义及种类,明确有关方式、方法与要求,能写出明显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文章;了解语言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明确应用文

书运用语言的要求和如何下苦功夫学习语言,能写出语言较准确恰当的文章。教学重点:1.记叙的方式、常见的论证方法。

2.应用文运用语言的要求。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是将思维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则是由表达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文字的手段。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

对于应用文章来说,叙述、说明、议论是基本的表达方式。工作报告、简报、通报、消息等,侧重采用议论的形式;而行政法规、规章、合同、公告和通告等,侧重采用说明的形式;新闻写作和部分评论、杂文、报告类文体,有时也要用到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因此,本章将把重点放在前三种表达方式的介绍上,对后两种只作一般性介绍。

一、叙述

1、定义

什么是叙述?

把人物的活动、经历,或者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事物的变化过程表述出来的表

达方式就叫叙述。它是各类应用文写作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的特点在于其“过程性”。

在应用文各文体的写作中,叙述的作用有三种:第一,介绍人物的事迹;第二,交代事情和事物的前应后果,陈述事件、事物的发展过程;第三,为议论和说明提供事实、依据。

2、要素

叙述要交代清楚六个什么,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原因,什么结果。这六个什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叙述六要素。

3、人称

叙述的人称是指作者的立足点和身份。

(1)第一人称

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用“我”、“我们”的口吻叙述人物和事件,这是第一人称叙述。它能给人以真切感。

(2)第三人称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他”、“他们”的口吻叙述人物和事件,叫做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非常自由、灵便,意到笔随。

有时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在写作中也使用,目的在于缩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对叙述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你”、“你们”往往是代表读者或文中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存在“你”在叙述“你”的事迹,换句话说,既然“你”是叙述者,那么“你”叙述“你”的事迹时必然称“我”,否则,“你”的事迹就成别人的了。因此,第二人称不过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变形。叙述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无第二人称叙述。

一般来说,叙述时只能使用一种人称,不能随意更换,以免造成人称混淆、叙述不清,但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也可以将第一、第三人称交替使用,但必须用过渡文字交代清楚。

4、类型

根据叙述的详略情况,可以将叙述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两类。概括叙述又叫略述、简述,像国家发布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类新闻就常用此法。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它常见于要交代清楚细节或具体情况时。在应用文章写作中,作者常常是将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结合起来使用的,好的应用文章在需使用叙述时都是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

5、方式

在众多方式中,最常用的是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

(1)顺叙

按照客观事物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就叫顺叙。这种方法有利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有头有尾,易于组织材料,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但如果不注意剪裁,平均用墨,会有“记流水账之嫌”。

(2)倒叙

倒叙,俗称“倒插笔”,一般先写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实际是顺序的变形用法,即把结局或突出片断提到开头之前,其余的叙述依然是从头叙起,直至叙完,与开头衔接、呼应。倒叙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使结构富于变化,提高阅读者的兴趣。但运用时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曲折、复杂、时空跨度大的事件方可使用,同时应交代清楚倒叙部分的起讫点,注意过渡和照应。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中断叙述主线而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叙可对人、物、景物作追忆、说明和解释,能使行文缓急相济、疏密有致。但应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不能节外生枝;要保证主要事件的地位,切忌喧宾夺主;要注意主要事

件与插叙部分的衔接,力戒断线或乱线。

(4)补叙

就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作某些补充叙述。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插叙,一般不发展原来的情节,只起丰富、补充的作用。它能破解悬念化直为曲,变平浅为神奇,使行文跌宕多姿,产生扣人心悬的魅力。

(5)平叙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这种方法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通常是先叙述一件,再叙述另一件,所以又叫分叙。使用这种方式,要把几个平列事件的起讫点交代清楚,不要把头绪搞乱。

6、要求

(1)交代明白

(2)线索清楚

(3)详略得当

(4)波澜起伏

二、说明

1、定义

什么是说明?说明是以简洁的语言解说事物(实体事物),解释事理(抽象事理),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成因、性质、种类、功能,或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作用明白解说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在记叙文、议论文中也被广泛运用。说明的特点在于其“解说性”。

2、特点

与其他表现方法相比,说明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说明主要是用解说的方法指明事物的基本特征

(2)说明的语言要简洁

说明要求文字简练,不需要多余的描写,也不需要掺杂带有主观色彩的抒情和进行推理判断式的议论,只需平实而简洁地说明事物、事理就行了。

(3)说明的目的在于使人们通过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使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解说事物和说明事理时,要注意全面地介绍事物、事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本质特征的介绍,不能只停留在事物、事理的表面现象的介绍上。

(4)对事物、事理进行说明介绍时,要注意层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把问题讲清楚

事物、事理都有其外或在内的层次顺序,我们应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方位,或按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地介绍清楚,不能颠倒顺序,更不能杂乱无章。

3、作用

(1)解释概念

文章中常常运用注释的方法,对概念作解释,通过注释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化。

(2)介绍人物

介绍人物包括介绍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特征、经历、地位、相互联系,使人们对于这个人物的情况有了一个概括的基本了解,这在写广播稿或人物详介时常用。

(3)介绍事物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使用方法等,常用于产品说明书和广告等文体。

(4)介绍历史状况

它侧重于介绍事物或事理在历史发展中的状况及其作用,我们在写作论文、调查报告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