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身内力计算书..

桩身内力计算书..

桩身内力计算书..
桩身内力计算书..

1 抗滑桩推力及桩身内力计算书

3.1、已知资料

3.1.1抗滑桩设于滑坡前缘的抗滑部分:如图8-12所示。

设桩处的滑坡推力E 1=418.13kN/m ,滑体厚度h 1=6.5m; 桩前土体厚度h 2=4m ,剩余抗

滑力Ep=200kN/m 。E 1和E p 均按矩形分布。该处滑面近水平,故不考虑滑坡推力的垂直分力。由于桩前土体较薄,故仍按悬臂桩计算。 3.1.2滑体特征

滑体表层为黄土覆盖,下为风化严重类似砂土状的砂砾岩夹页岩。滑床为风化严重的砂砾岩夹页岩,当作比较好的土层考虑。各层指标如下: 滑体:容重γ1=19.2kN/m 3, 内摩擦角φ1=35°,c=5.4kPa ;

滑床:容重γ2=20.5kN/m 3,内摩擦角φ2= 53°,c=100kPa 。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选用m=125000kN/m 4。

3.1.3抗滑桩采用200级钢筋混凝土 断面为矩形: d= 2.0m, B=1.8m

2

max

h

2 桩间距:L= 5m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w =2.7×107kN/m 2; 混凝土的容重: γw = 25kN/m 3; 桩截面积:F=d ·B= 2×1.8=3.6m 2; 桩截面模量: 22311

1.82 1.266

W

Bd m =

=??= 桩截面惯性矩: 33411 1.82 1.212

12

I Bd m ==??=

相对刚度系数: EI=0.8E w I=0.8×2.7×107×1.2=2.592×107kN ·m 2 桩的计算宽度:B p = B+1=1.8+1=2.8m

3.1.4桩的变形系数α

1

15(

)0.2667H P m B m E I

α-?==

=? (4.9) 设桩埋入滑面以下的长度 h= 6m ,则

αh = 0. 2667×6=1.60<2.5 应按刚性桩计算

3.2、桩侧应力(土抗力)和桩身内力计算 3. 1外力

每根桩上的滑坡推力E T =E 1×L=418.13×5=2090.65kN , 其分布力: 2090.65

321.64/6.5

T

q kN m =

= 每根桩前的剩余抗滑力'p p E E L=2005=1000KN =??, 其分布力1000

250/4

p

q kN m =

=

外力移于滑面处:

3 '0T p Q E E 2090.6510001090.65KN =-=-=,

120p 6.54

2090.6510006794.6120004794.612222

T h h M E E kN m '=?

-?=?-?=-=?, 3006125000750000/C hm kN m ==?=

3. 2桩侧应力和桩身内力计算 滑动面以上桩侧应力和桩身内力计算: 可用一般力学方法,y ′由桩顶向下计算。 (1)桩侧应力σy

'2

321.64y 0~2.5m, 114.87KN /2.8

T y p q m B σ'==

== '

2

321.64250

y 2.5~6.5m, 25.59KN /2.8

T p

y p

q q m B σ--'==

=

=

(2)列表计算剪力Q y 和弯矩M y

表1

4

3.3 滑面下桩侧应力和桩身内力计算 按角变位法计算:

先按不考虑桩底应力重分布时,计算y 0、Φ和桩底应力σ。

由公式(7 -25)和(7 -26)得: 3000002

003

2(43)62((32)

2.81250006(44794.6131090.656)61090.657500002 1.2 2 2.81250006(34794.6121090.656)

4.255p p B mh M Q h Q C dW

y B mh M Q h m

++=+????+??+????=?????+??=0044012(32)12(34794.6121090.656)18 2.81250006187500002 1.2 0.000678()p M Q h B mh C dW φ+?+???==+??+???=弧度 由公式(7 -23)得:

max min 0112601

75000020.000678

2 3.62

350508.73

N C d F σφ=

±=±???=± 即:2max 350508.73858.73 /kN m σ=+=

2min 350508.73158.73/kN m σ=-=-

由于桩底出现拉应力,应考虑桩底应力重分布。此例按第一种情况考虑,由公式(7 -32)至(7 -34)求Φ‘、y 0’和t :

4

p 3200

0B mh 3M 2Q h 3t d t 0N 26C B

++-=(-)

43

2

34794.6121090.6563 2.81250006t 2t 0126026750000 1.8

?+????+?-=??(-)

32t 18.8t 560+-=

试算得t=1.65m ,t 2=2.72㎡ 4.49+51.18-56=-0.37(可以)

5 '202N 21260

0.000686C Bt 750000 1.8 2.72

φ?=

==??(弧度)

2'

00022

p Q C Bt 21090.65750000 1.8 2.7226y h 0.2524 4.252m B mh N 3 2.8125000612603

????=+=+=+=??? 桩底应力由公式(7 -35)得

'2max 0t C 1.650.000686750000848.93/kN m σφ=??=??=(包含计算误差)

1)桩侧应力σy 由公式(7 -27)知

'''''2

y 0022my (y y)my y-m y 125000 4.2520.000686y-1250000.000686y 364.61y 85.75y σφφφ=-==???=-

列表2计算:

y σ 表2

6

2)强度条件校核: 滑体土换算为滑床土的高度

'122219.2h h 4 3.75m 20.5

γγ=

=?= '111219.2h h 6.5 6.09m 20.5

γγ=

=?= []'22h

23

24(h h )420.5(6+3.75)tan tan 533cos 3cos53

γσφφ+??==

22h 3

829.75

1.33588.78KN/m 386.22KN/m 30.602σ?=

?==?> (可以)

[]'212h

24(h h )420.5(6 6.09)tan tan53cos cos53

γσφφ+??+==

228212.09

1.332190.26KN/m h 899.34KN/m 0.602

σ?=

?=>= (可以)

3)剪力Q y

7 由公式(7-28) 得

()'2001

326y p Q Q B m y y y φ=--

2311

1090.65 2.81250000.000686 4.255y 2.81250000.000686y 23

=-????+???

231090.65510.81y 80.03y =-+ 列表3计算。

y Q 表3

Q= 0点的位置,可由表中数值内插求得:

Q 0y 1.71m ==

8 4)弯矩M y 由公式(7-29)得 ()'3'0001

212

y p M M Q y B m y y y φ=+--

34

11

4794.61+1090.65y- 2.81250000.000686 4.255y 2.81250000.000686y 612

=????+???

344794.611090.65y 170.27y 20.01y =+-+

列表4计算。

y M 表4

最大弯矩点即Q

y

=0的位置,

Q0

y 1.71m

=

=,最大弯矩已如表4所列。

max

M5979.33KN m

=?

5)滑面和桩顶位移

''

00

x y0.000686 4.2550.00292m 2.92mm

φ

==?==

''

01

x y h)0.000686(4.255+6.5)0.00738m7.38mm φ

=+=?==

Q

y

图 M

y

图1刚性桩的Q

y

、M

y

9

10

第三章 刚性抗滑桩的配筋设计

3.1 设计参数依据

《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 (TJ10-74)和(TJ10-85) 杨文渊《土木工程设计手册》 交通出版社 1985

砼参数:根据TB10025-200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10.3.1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C20,故本设计采用C20混凝土。 钢筋参数:采用HRB335热轧钢筋

3.2 桩截面配筋率μ的取值和截面高度h 的确定 配筋率μ的取值

搅滑桩是一种特殊的“梁”,其结构设计要求桩在破坏时,具有“塑性破坏”特征,即受拉钢筋首先到达屈服,然后砼受压破坏。

要使桩的破坏属于“塑性破坏”或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 桩截面配筋率μ应满足:

min max)(,μμμ∈ (1)平衡梁的概念与max μ的计算

梁在破坏时,钢筋的屈服与砼的受压破坏同时发生,此时梁称为平衡配筋梁 ①相应的配筋率μ称为平衡配筋率max ()μ

μ若增大,则钢筋应力尚未达屈服,砼却发生受压破坏,称之超筋梁

11 相应于超筋梁,把具有“塑性破坏”特征的梁称为适筋梁

可知,平衡梁是???超筋梁

适筋梁的界限情况,平衡配筋率又称为界限配筋率,即max μ

②《砼结构设计规范》(TJ10-85),根据正截面强度计算方法和平衡梁的破坏特性,提出max μ计算公式:

max μ=

b wa

a

R R ξ? :::b wa a

R R ξ??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砼的弯曲抗压强度钢材屈服强度

式中00

0.8

(1)

0.0033b a

a

x

R h E ξ==+

0::a x E ?????砼受压高度钢材弹模

max μ=

000.5509.6

0.0176 1.76300

?==

(2)少筋梁的概念和最少配筋率min μ的计算:

如图,为祖不同配盘率梁的

~s U

M

M σ曲线:

12 可是:随配筋率μ减少,M / u M 增大,梁的极限弯矩u M 减少。一旦μ减少到使cr M 与u M 重合时,裂缝出现钢筋应力即达屈服。

此时配筋率称为最少配筋率min μ(它是少筋梁与适筋梁的界限) 若μ

根据cr M =u M ,可得min μ=0﹒45×h/h 0×

t

a R R ::t a R R ?????砼抗拉强度钢材屈服强度

min μ=0﹒45002000 1.1

0.1831800300

?

?= min μ=0.2%×h/h 0=00002000

0.20.2221800

?

= 故取min μ=0.222%

注意:其取值与多因素有关,《规范》是据砼等级查表得, 例

35min 4060min 0.15%~0.2%

C C C μμ==以下,,

综合比较取min μ=0.222% (3)经济配筋率及μ的选取

从结构的受力特征看,截面尺寸的选取,只要min max)(,μμμ∈ 即可。

对于原筋矩形截面的构件 1.2.???板的经济配筋率 0.4~0.8%

梁的经济配筋率 0.6~1.5%

2. 桩截面高度h 的确定

13 ??

?0max 截面宽度b 最大弯矩M 已知下,合理选择h

μ???成为砼设计的关键。 对矩形截面梁:

h =1:;:g w R R K ?????主筋抗拉强度

砼抗弯强度安全系数

(1)h 的取值范围:

{min 01101max 02202c

c

h h h h h h h h μμ→?=+???→?=+?? c h =主筋形的位置

h 取(2h ,1h )则桩属于适筋梁(桩)

(2)h 的参考取值:033

044

0.6%,1.5%,h h h h μμ=→??=→?

从1h 、2h 、3h 、4h 选优 h 1=4.764 、h 2=1.952、h 3=2.991、h 4=2.058 (3)抗剪强度对h 的控制 h 的选择尚应满足抗剪强度。

桩的抗剪能力由[][]H K Q Q ????

??????

砼抗剪力箍筋抗剪力组成,

即[]Q =[]H Q +[]K Q =0.070a R b h ??+

[][]

kh g k R n a h s α????

14 ::::a kh k R a s α??

??

?????砼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常数n:箍筋数设计中允许选择的单根箍筋的最大截面积允许选择的箍筋布置的最小截面积

最终要求h 满足:[]2max Q K Q ≥ (2K :设计安全系数)

3.3 桩主断面主筋配筋设计和割筋设计 依据max M 进行截面受拉区钢筋数量计算及布置

另因其它断面M ﹤max M ,且变化幅度大,为节省材料需进行割筋设计。 主筋配筋设计

主筋断面和配筋率()

121max 012W

g w R R K M b h R μ=-??

主筋总面积:lim s x A →∞

=10b h μ??

主筋数量:n=

s

s

A a s a =可选主筋的单根截面积(d=28mm ,s a =615.3mm 2) 综合荷载系数K=1.3,KM max =1.3×5979.33=7773.13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就算公式计算配筋率

αs=6

max 22

107773.13100.1391.09.618001800

c kM f bh α?==???

110.15ξ===

15

10.9252

s γ+=

==

6

2max 07773.131015561.823000.9251800

s y s kM A mm f h γ?===??

n=

s s

A a =

15561.82

25.326615.3n ==取 226615.315997.8s A mm =?=

1min 015997.80.004940.494=0.22218001800

s A bh μμ=

===?%>%可以 设置两排钢筋,取M=

max

3886.5652

kM = αs ’=6

max 22

107773.13100.069522 1.09.618001800

c kM f bh α?==????

'110.072ξ===

'0.964s γ=

==

6

'

2max 07773.13107466.12223000.9641800

s y s kM A mm f h γ?===???

n ’='s s

A a =

7466.12

12.1313615.3n ==取 '213615.37998.9s A mm =?=

''1

min 07998.9

0.002470.247=0.22218001800

s A bh μμ====?%>%可以

主筋割筋设计

构造要求:一般φ28~φ36,每根束之间距10~15cm,排距15~20cm,保护层厚度12~20cm 均可。

以主断面为基础,减少其他断面的主筋。

选材后绘出材料包络图。

布筋范围:180-2×15=150cm,束筋间中-中距离:20+2d=20+6=26cm

一排的钢筋束数:150÷26=5.76取5故有5个间隔6束钢筋

根据上面的配筋计算(两排钢筋)可知,第一排钢筋配13根,采用两根或者三根一束一束,第1束三根,2~6束均为两根;第二排也配13根,第1束三根,2~6束均为两根。

16

17 3.4 桩的抗剪能力与箍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 )规定,当柱子各边纵向受力钢筋多于3根时,应放置附加钢筋;考虑到抗滑桩为地下结构,桩身一般在十几米以上,工人必须在坑内上下作业,不宜设置过多的箍筋肢数,因此,规定不宜采用多于4肢的封闭箍筋,并允许每箍筋在一行上所箍的受拉筋不受限制。 本设计采用4肢箍,HPB235钢筋,φ10直径。 桩的抗剪能力由[]H Q 和[]K Q 两部分组成

若[]2H Q K Q ≥,按理论不需箍筋。但应按《规范》中规定的最大布置间距max S 布置箍筋,同时满足min max

K

k k n a b S μμ?=≥?

若[]2H

Q K Q ,则应计算设计箍筋:

原理 在桩截面h 选取中???K

箍筋肢数,n

箍筋截面积a ,已确定n 取4,a K =78.5mm 2)

[]

[]

200.07K a n a K Q R b h b S ?-???

主要有=12500400=12100mm ??-?si 箍筋的间距S=300mm

布置的区域h ,进而绘出桩的抗剪能力包络图

刚性抗滑桩一般存在两种受筋???受拉区主筋

抗剪箍筋

箍筋配筋率计算:

00.70.7 1.1180018002494.8t f bh KN =???=

1478.50.0581800300

sv sv sv A nA bs bs ρ?=

===?% φ12~φ14cm 可2~4肢,间距灵活布置

3.5 此外尚有?

?

?

受压区和断面两侧的架立筋各种拉筋

一般按构造布置,多与主筋同型号,间距50cm左右第四节抗滑桩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绘制

抗滑桩工程的施工图包括: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滑坡计算断面图

()桩力结构图

()桩基抗护壁图

()桩位布置纵断面图

()工程布置总平面图

内力分布图()还有结构设计中学需的材料包络图

围岩应力分布图

18

19

4.1 滑坡(桩力计算)断面图

桩力计算与结构设计

示出抗滑桩桩位,岩土分层及滑带位置 图框、图标及绘图比例

图框:选择图幅尺寸,有各种固定标准尺寸(加宽或加长应按1

8

的整倍数进行)

图标:各异

应画出图例外框和岩芯分界线。

断面地表线(line ),读入基点(0,高程0H ),新点(,i x ,0i i y H H --) 钻孔和探坑绘制(ZKB )

岩土分层线、水位线(虚线)和刷方线(中粗线)绘制(Line 模块)

滑面绘制:可能有多层滑面。(调用LINE 或ARC 函极)

滑坡桩力单元中重量、刷方量和饱水面积计算(调用Area 函极)

550

0P P I I =???

≠??令绘桩力轮廓图和尺寸标准

20 4.2 桩力结构图绘制 ⑴桩力结构图 ⑵桩力断面图 ⑶箍筋示意图 ⑷材料明细表 ⑸汉字说明

此外,注总,图框,图标

㈠桩力立面图:指沿桩截面高度h 方向,桩整体配筋结构图。

(,,,???

?→??

→??

??

????????

桩力结构线桩力轮廓线主筋绘制架立筋布置箍筋绘制)尺寸标注线(水平尺寸标注,竖向尺寸标注)

主筋标注方式材料型号标注架立筋标注方式箍筋标注方式

主筋(排数、割筋)

注架立筋,当架立筋与主筋型号同,辅架立筋只需将靠山侧两根主筋延长即可,型号差大则需与相应排主筋有DL 长的搭接长度

箍筋、属于受力筋,前已布置间距(立面图上为垂直主筋或架立筋的水平线) (箍筋标注块KBK )

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 础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计 算 书 系别:土木工程系 姓名:盛懋 目录 1 .设计资料 (3) 1.1 建筑物场地资料 (3)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 (3)

2.1 选择桩型 (3) 2.2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 (3) 3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4) 3.1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4) 4 .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4) 5 .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及群桩承载力和 (5) 5.1 四桩承台承载力计算 (5) 6 .桩顶作用验算 (6) 6.1 四桩承台验算 (6) 7 .桩基础沉降验算 (6) 7.1 桩基沉降验算 (6) 8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8.1 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9) 9 .承台设计 (10) 9.1 承台弯矩计算及配筋计算 (10) 9.2 承台冲切计算 (11) 9.3承台抗剪验算 (12) 9.4 承台局部受压验算 (12) 1. 工程地质资料及设计资料 1) 地质资料 某建筑物的地质剖面及土性指标表1-1所示。场地地层条件:粉质粘土土层取q sk=60kpa,q ck=430kpa;饱和软粘土层q sk=26kpa;硬塑粘土层q sk=80kpa,q pk=2500kpa;设上部结构传至桩基顶面的最大荷载设计值为:V=2050kn,M=300kn?m,H=60kn。选择钢筋混凝土打入桩基础。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已确定基础顶面高程为地表以下0.8m,承

台底面埋深1.8m 。桩长8.0m 。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表1-1 编号 名称 H m W % ? kn/m 3 ? ° S r e I p I L G s E s mpa f ak kpa a 1-2 mpa -1 1 杂填土 1.8 16.0 2 粉质粘土 2.0 26.5 19.0 20 0.9 0.8 12 0.6 2.7 8.5 190 3 饱和软粘土 4.4 42 18.3 16.5 1.0 1.1 18.5 0.98 2.71 110 0.96 4 硬塑粘土 >10 17.6 21.8 28 0.98 0.51 20.1 0.25 2.78 13 257 2)设计内容及要求 需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1)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 (3)群桩中基桩受力验算 (4)群桩承载力和 (5)基础中心点沉降验算(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1.5) (6)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2 .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1)、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第4层硬塑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为400mm ×400mm ,桩长为8米。桩顶嵌入承台50cm ,则桩端进持力层1.55米。承台底面埋深1.8m ,承台厚1m 。 2)、构造尺寸:桩长L =8m ,截面尺寸:400×4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 c f =14.3MPa 4φ16 y f =2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20、 c f =9.6MPa 、 t f =1.1MPa 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

高压旋喷桩设计参数

高压旋喷桩因施工地层适应性较强而作为基坑止水帷幕得到较多地应用。目前常规的旋喷桩施工分为单管旋喷桩、二重管旋喷桩和三重管旋喷桩。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三种旋喷桩主要的区别在于施工中喷嘴的数量和喷射介质不同,各种旋喷桩的喷射介质压力(水泥浆压力、水压力和气体压力)容易混淆甚至误用;(2)三种旋喷桩的其它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水灰比、提升速度、水泥用量等)也存在差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现行规范加以梳理和总结对比,防止混淆或误用。 Ⅰ、问题的提出 高压旋喷桩因施工地层适应性较强而作为基坑止水帷幕得到较多地应用。目前常规的旋喷桩施工分为单管旋喷桩、二重管旋喷桩和三重管旋喷桩。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三种旋喷桩主要的区别在于施工中喷嘴的数量和喷射介质不同,各种旋喷桩的喷射介质压力(水泥浆压力、水压力和气体压力)容易混淆甚至误用; (2)三种旋喷桩的其它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水灰比、提升速度、水泥用量等)也存在差异,应加以总结对比,防止混淆或误用。 Ⅱ、针对上述问题的文献查阅 (1)喷射介质压力: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明确:“单管法及双管法的高压水泥浆和三管法高压水的压力应大于20MPa,气流压力应大于0.7MPa”。 《深圳市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SJG05-2011)》中明确:“高压喷射注浆单管及二重管法的高压水泥浆液应大于20Mpa;三重管法高压水射流的压力应大于25Mpa,低压水泥浆液流量的压力宜大于1. 0Mpa,气流压力宜取0.7Mpa”。 《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中如下表所示: (2)浆液水灰比: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明确:“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按工程要求确定,水灰比宜取0.8~1.2”。 《深圳市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SJG05-2011)》中明确:“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可取 1.0-1.5,三重管法宜取1.0”。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边坡防护之抗滑桩类型、设计及计算 一、概述 抗滑桩是将桩插入滑面以下的稳固地层内,利用稳定地层岩土的锚固作用以平衡滑坡推力,从而稳定滑坡的一种结构物。除边坡加固及滑坡治理工程外,抗滑桩还可用于桥台、隧道等加固工程。 抗滑桩具有以下优点: (1) 抗滑能力强,支挡效果好; (2) 对滑体稳定性扰动小,施工安全; (3) 设桩位置灵活; (4) 能及时增加滑体抗滑力,确保滑体的稳定; (5) 预防滑坡可先做桩后开挖,防止滑坡发生; (6)桩坑可作为勘探井,验证滑面位置和滑动方向,以便调整设计,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 二、抗滑桩类型

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滑坡类型及规模、地质条件、滑床岩土性质、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等因素具体选择适宜的桩型。 三、抗滑桩破坏形式 总体而言,抗滑桩破坏形式主要包括: (1)抗滑桩间距过大、滑体含水量高并呈流塑状,滑动土体从桩间挤出; (2) 抗滑桩抗剪能力不足,桩身在滑面处被剪断; (3) 抗滑桩抗弯能力不足,桩身在最大弯矩处被拉断; (4) 抗滑桩锚固深度及锚固力不足,桩被推倒; (5)抗滑桩桩前滑面以下岩土体软弱,抗力不足,产生较大塑性

变形,使桩体位移过大而超过允许范围; (6)抗滑桩超出滑面的高度不足或桩位选择不合理,桩虽有足够强度,但滑坡从桩顶以上剪出。 对于流塑性地层,滑体介质与抗滑桩的摩阻力低,土体易从桩间挤出。此时,可在桩间设置连接板或联系梁,或采用小间距、小截面的抗滑桩,因流塑体的自稳性差,当地下水丰富时,开挖截面过大的抗滑桩易造成坍塌,对处于滑移状态的边坡,还可能会加速边坡的滑移速度,甚至造成边坡失稳。 四、抗滑桩设计 01 基本要求 抗滑桩是一种被动抗滑结构,只有当边坡产生一定的变形后,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抗滑桩宜用于潜在滑面明确、对变形控制要求不高的土质边坡、土石混合边坡和碎裂状、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 抗滑桩宜布置在滑体下部且滑面较平缓的地段;当滑面长、滑坡推力大时,可与其它加固措施配合使用,或可沿滑动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多排抗滑桩宜按梅花型布置。此外,抗滑桩设计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通过桩的作用可将滑坡推力滑坡的剩余抗滑力传递到滑面以下 稳定地层中,使滑体边坡安全系数达到规定值。保证滑体不越过桩顶,不从桩间挤出。 ?桩身有足够的稳定性。桩的截面、间距及埋深适当,锚固段的横向应力在容许值内。 ?桩身有足够的强度。钢筋配置合理,能够满足截面内力要求。 ?保证安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02 设计流程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 计算参数 3.2 计算工况 3.3 计算剖面 3.4 计算方法 3.5 计算结果 3.6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3.50%,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 K96+080-K96+100 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B50/5029-2004);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 50007-2002);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GB 50330-2002); 4. 《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 GB 50086-2001); 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 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3.1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丫1=20.7kN/m3, ? 1=18.6 °,C=36kPa 饱和工况:Y=21.3kN/m3,?=15.5 ° 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24.00Mpa,饱和抗压强度17.30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2.724,空隙度8.25%,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范本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 算书

土 力 学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级学院: 指导老师: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栋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m ,宽9.6m ,其1-5轴的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所示。建筑场地位于临街地块部·位,地势平坦,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 ×5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图如图1所示。场地内地层层位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桩基计算指标详见工程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2.5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试按乙级条件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1轴荷载:5417;85.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2轴荷载:5411;160.m;53k k k F kN M kN V kN ===。 3轴荷载:5120;88.m;63k k k F kN M kN V kN ===。 4轴荷载:5300;198.m;82k k k F kN M KN V kN ===。 5轴荷载:5268;140.m;60k k k F kN M kN V kN ===。

图1 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 (预制桩基础)--12土木1班 工程概况 某市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长24.0米,柱距6米,宽9.6米,室内外地面高差0.45米。柱截面500×500mm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见表1。 表1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

注: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下2.5米处 目录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0 -工程概况....................................................................................................... - 1 - 1.设计资料.................................................................................................... - 4 - 2.选择桩型与桩端持力层、确定桩长和承台埋深...................................... - 4 - 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5 - 4.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 6 -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 7 - 6.桩基础沉降验算 ........................................................................................ - 8 - 6.1 求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 ........................................................... - 8 - 6.2 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 - 8 - 6.3 沉降计算........................................................................................... - 8 -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一、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着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m3,φ1=°,C1=36kPa 饱和工况:γ2=m3,φ2=°,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空隙度%,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表1 各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

抗滑桩设计计算书-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计算依据 3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计算参数 计算工况 计算剖面 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 稳定性评价 4 抗滑结构计算 5 工程量计算

一、工程概况 拟建段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安子平,设计路中线在现有公路右侧约100m,设计为大拐回头弯,设计路线起止里程为K96+030~K96+155,全长125m,设计路面净宽7.50m,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纵坡%,地面高程为720.846m~741.70m,设计起止路面高程为724.608m~729.148m,K96+080-K96+100为填方,最大填方为4.65m,最小填方为1.133m。 二、计算依据 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三、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 计算参数 3.1.1 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工况:γ1=m3,φ1=°,C1=36kPa 饱和工况:γ2=m3,φ2=°,C2=29kPa 3.1.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场地内均有分布,无法采取样品测试,采取弱风化泥做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弱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 Mpa,天然密度2.564g/cm3,比重,空隙度%,属软化岩石,软质岩石。

深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1)

深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学校:福建工程学院 层次:专升本 专业:土木工程____姓名:林飞____ 2016年09 月16 日

目录 一、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 二、单桩承载力确定 (1) 三、单桩受力验算 (4) 四、群桩承载力验算 (5) 五、承台设计 (6) 六桩的强度验算 (9)

一、 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F= 3000kN 、M = 600kN ·m 、H = 6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400mm ×4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c f =14.3 N/mm 2 、 4Φ16 y f =300 N/mm 2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 f =14.3 N/mm 2 、 t f =1.43 N/mm 2 二、单桩承载力确定 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配筋Φ16) ()() kN A f A f R S y p c 1.25298.8033004003.140.12=?+??=''+=? 2)、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 ①、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 I =0.60,入土深度为12.0m 由书105页表4-4知,当h 在9和16之间时,当L I =0.75时,1500=pk q kPa,当L I =0.5时,2100=pa q ,由线性内插法: 75 .06.01500 75.05.015002100--=--pk q 1860=pk q k P a ②、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 I = ,由表4-3,sik q =36~50kPa ,由线性内插法,取36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 I = ,由表4-3,sik q =50~66kPa ,由线性内插法可知,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

抗滑桩防护方案计算验算 抗滑桩原设计长度为15米,桩基埋入承台深度为4.5米,桩基另侧采用万能杆件支撑(见附后图)。由于承台基坑开挖较深,在承台施工时万能杆件横向支撑干扰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提出抗滑桩防护修改方案:1、取消万能杆件横向支撑;2、加大抗滑桩入土埋置深度,由4.5米增至9米,总桩长增至19米;3、在桩顶部设1.2m×0.8m系梁连接所有抗滑桩,加强桩顶部的整体稳定性。具体验算如下: 一、桩长及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开挖深度10米,桩下土层为新黄土和圆砾土,土的内摩擦角取35°,土的重度γ=18KN/m3,无地下水,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取1米为计算单元,计算桩入土深度及最大弯矩。 顶部车辆荷载P=10KN/m2。 1、桩的入土深度

14 .06224.0696.64)(67.63 2 /77.284283 .1083.010837 .0)(49 .51271.010271.0181069 .3)2 45(271 .0)2 45(/191056 .0101856.018 10 3 2'223 '' '== ===-====??+???==+=+==-= =?+??=?+??==+==-==+?=+?=== = ∑∑∑l K E n l K E m r K K K m h m KN K P h K h l E h l r K K e K P K h e tg K tg K m KN h h h m P h P P a a P γγαγααααααααγμμγ? ? γγγ 由m ,n 值查图(布氏理论曲线)得:62.0=ω m x t m l x 89.82.171.662.083.10=+==?==μω 故挖孔桩总长为10+8.89=18.9m (按19m 施工) 2、桩的最大弯矩计算 ∑∑?=-=---+==-= m KN x K K x l E M m K K E x m P m P m 8.174607.28185.20276 )()(96.2' )(23 'max γαγαα 设桩中心距按1.5米布置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 *14.3222 '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h m m S Q V r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高压旋喷桩计算书要点

旋喷桩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计算 拟建xx路位于xx市**区东南部,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xx路沿线地貌形式为第四系海积冲洪积平原地貌,地面高程介于4.80~6.23m之间,地形整体起伏不大,地势较平坦开阔,路面设计标高4.507~5.002m,在K0+000-K0+283.662段其下大面积分布有厚度不等的淤泥质土层,钻孔揭示层厚2.10m~7.30m不等,为工程建设不良土层,如不处理,工后沉降大,本次设计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 该项目K0+000-K0+180段施工时由于两侧围墙及现状管线无法迁移,施工场地受限,在道路两侧无法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的范围内改用旋喷桩处理,本次设计旋喷桩桩长分别为9m、11m和12m,本次计算以9m桩长为例: ---------------------------------------------------------------------- 原始条件:

计算目标: 计算沉降、承载力和稳定 路堤设计高度: 1.120(m) 路堤设计顶宽: 30.000(m) 路堤边坡坡度: 1:0.000 工后沉降基准期结束时间: 240(月) 荷载施加级数: 2 序号起始时间 (月) 终止时间(月) 填土高度(m) 是否作稳定计算 1 0.000 6.000 0.000 是 2 6.000 12.000 1.120 是 路堤土层数: 2 超载个数: 0 层号层厚度(m) 重度(kN/m3) 内聚力(kPa) 内摩擦角(度) 1 0.620 23.000 40.000 30.000 2 0.500 18.000 30.000 30.000 地基土层数: 3 地下水埋深: 1.000(m) 钻孔数: 5 钻孔位置(m): 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层号孔01层厚孔02层厚孔03层厚孔04层厚孔05层厚重度饱和重度地 基承载力快剪C 快剪固结快剪竖向固结系水平固结系排水层 (m) (m) (m) (m) (m) (kN/m3) (kN/m3) (kPa) (kPa) (度) (度) 数(cm2/s) 数(cm2/s) 1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8.400 20.000 130.000 24.600 16.100 16.100 0.00150 0.00150 否 2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16.900 20.000 65.000 11.300 9.700 11.000 0.00150 0.00150 否 3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9.200 20.000 180.000 27.200 17.800 15.000 0.00150 0.00150 否 层号 e( 0) e( 50) e(100) e(200) e(300) e(400) e(500) e(600) e(800) 1 0.754 0.698 0.664 0.626 0.595 0.560 0.500 0.450 0.250 2 0.754 0.698 0.664 0.626 0.595 0.560 0.500 0.450 0.250 3 0.75 4 0.698 0.664 0.626 0.59 5 0.560 0.500 0.450 0.250 砂垫层 砂垫层厚度: 0.500(m) 砂垫层的重度: 21.000(kN/m3) 砂垫层的C: 0.000(kPa)

IC厌氧塔

产品描述: 一简介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 成。 二工作原理 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 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 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 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该设备有效容积200L,底面直径40cm,高200cm,净重150kg。其优点为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抗压强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广,适用于科研单位、工地现场中试模拟运行。 四订货须知 1、用户应注明设备的材质及防腐要求。 2、用户应提供详细的水质化验单以便于我公司计算反 应器各部件的尺寸。 3、若用户有详细的加工图纸,可按用户要求进行生产。 4、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天津国韵生物科技的限公司绍兴女儿儿酒有限公司山西 长冶金泽生化有限公司等 厌氧塔是本公司承接,效果很好~! 联系电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