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书局版初二历史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0)

中华书局版初二历史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0)

中华书局版初二历史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0)
中华书局版初二历史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0)

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1)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4)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5)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学习重点】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的变化。

【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自主先学】一、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变化:(按下列顺序及提示标划教材)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________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三十六计,______为上计。”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21教育网

3、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 ”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基本方针。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______________。(P66第三段八项主张的内容、意义,划在书上)。

5、(补充)200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并颁布《反国家分裂法》。(补充)国家颁布《反国家分裂法》的意义:(1)使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法律保障。(2)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3)必将有力遏制“台独”势力的活动。

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按下列顺序及提示标划教材)

1、从1979年开始————走向缓和。(P65小字第一段);

2、1987年,台湾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38年隔绝,历史性的变化。

3、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___”,1991年大陆成立“_________”,两岸授权——政治对话。(P66第二段,前5行)。

4、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被称为

“___________”。

5、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被称为“__________”。标志着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7、2000年3月以来___________------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补充整理):怎样评价“台独”行为?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的唾弃,必然失败。

三、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按下列顺序及提示标划教材)

1、原因:(1)二十多年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方针的指引下;(2)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1)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

(2)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3)海峡两岸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补充阅读】

1、中国近代史上,台湾有哪两次分离和一次回归?

(1)分离:第一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第二次:1949年国民党兵败逃往台湾。

(2)回归: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帝国主义侵略所致,是外交问题;第二次分离是国内矛盾所致,是内政问题。

2、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

(1)为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营造了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当前两岸关系中阻碍(不利)祖国统一的因素:

(1)我国大陆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2)台独势力的作梗,台独分子不断破坏;(3)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干涉;(4)社会体制问题等。

4、从台湾问题(两岸关系)得到的启示:(1)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中共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3)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台独分子的分裂图谋永远不会得逞。(4)我国要树立为国家民族统一而努力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5、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1)形成原因不同;(2)解决途径不同;(3)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这是最大的不同)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2005年4月底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亲切会见连战,并与之会谈。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双方在会谈新闻公报中认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材料二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乘专机从陕北的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当晚,蒋介石在自己的别墅──林园,设宴招待毛泽东一行。当毛泽东一行到达林园时,蒋介石带领随从前来迎接,满脸笑容地和毛泽东握手、寒暄。这是1927年国共反目成仇后,国共领袖再次握手。当时的舆论把“蒋毛会”称作“历史性的一刻”。──于泽远《60年前的握手》

(1)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在重庆进行了历史性的握手。当时,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分别是谁?国共双方签署的会谈正式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九二共识”和材料三所说的“1927年国共反目成仇”分别指什么?

(3)你认为连战访问大陆有何积极意义?

(4)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

(5)海峡两岸骨肉情深。请你设计一条呼唤台湾“回家”的宣传标语。

【巩固练习】

()1.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2.在江泽民提出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明确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 B.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C.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邓小平在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一国两制B.和平谈判 C.对等协商 D.一个中国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产生地是在非洲,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 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3.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 2.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三、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左右,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一、半坡氏族村落 1.半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我国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距今约有6000余年。 2.半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石制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居住半穴居式的房屋,会制造彩陶。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 1.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有1万年。 2.河姆渡人属于母系氏族,使用磨制石器和木骨制的耒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三、大汶口氏族村落 1.大汶口氏族村落遗址,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距今约有5000至4000年。 2.大汶口人属于父系氏族,使用磨制石镰、石锄等,制作陶器有黑陶、白陶,制造玉器工业精美。 3.大汶口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论海峡两岸统一 的条件

《台湾政治人物》 期末考查试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论海峡两岸统一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经历了60年的努力,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不仅始终坚持了“—个中国”的原则,而且在具体思路和方法上越来越灵活、务实,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途径和方法上更突出“和平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和平发展是最终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手段和路径,也是两岸关系最现实的选择,它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基准,而是以对等、尊重、互利、“和而不同“的新境界来认知和推进和平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突破。由生了重大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美国自1949年以来,第一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为解决台湾问题,在方针策略上调整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于中国共产党的率先倡导,主动提出新政策新主张,同时,台湾当局领导人积极顺应时势,加之两岸同胞的不懈努力,终于促使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987年lO月14日,中国国民党做出了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决定,从此,结束了两岸同胞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是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向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一致的。在台湾这个国内问题的解决上,中国政府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旨在促进地区的稳定,进而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就是要避免因两岸关系的恶化甚至发生战争而延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之所以能够提出并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主要在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出现了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种条件。“一个中国”得到了国际认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台湾同胞要求和平都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但由于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和大陆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台独”和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平统一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武力解决。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在尝试着实现两岸的统一,共产党方面希望解放台湾,国民党方面则希望光复大陆。而实现的手段当然都是武力。国民党方面虽然一直坚持“三民主义统一华夏”的宗旨,但随着大陆国势日隆,也明白“光复大陆”是只能说不能做的事情。别说反攻大陆,能够坚持在台湾自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共产党至今没有完成解放台湾的历史使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美国的介入。1950 年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大陆政府借助苏联的帮助,不给国民党喘息的机会,发起渡海战役,武力解放台湾是完全有可能的。 1978 年以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到目前为止大陆的 GDP 总量已经由 30 年前的世界第 10 位上升到第 2 位,海峡两岸经济实力对比也由 30 年前的 13:1 上升到 20:1。可以讲,单纯从国力来讲,大陆完全有实力解放台湾,区别仅仅在于付出多大代价。有军事学家预计,解放台湾至少要损耗大陆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力,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损耗大量的财力是肯定的。如果台湾真正要宣布独立,大陆政府和人民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 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 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 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 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 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 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 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 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 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 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 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 样一种集体。 7.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见 后面表格)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 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1 万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 今约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 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 于通风防潮,饲养猪、狗、水牛等,属于母 系氏族。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饲养猪、狗等,属于母系氏族。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 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 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 文始祖”。炎帝的贡献:(1)改进农具,教 人耕田,(2)发明制陶技术(3)发明医药, 号称神农氏。黄帝的贡献:(1)修盖房屋 (2)种植谷物(3)挖井造车、船、兵器等 (4)发明文字、历法、音乐等。 11.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 盟首领。 1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 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 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3.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 —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14.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 朝。 15.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 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7.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 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1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 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1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 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1.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葵丘会盟。 22.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 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3.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 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 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5.我国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现 象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铁农具、牛耕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26.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 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战国后期在咸阳修建郑国渠。 27.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29.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 1

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

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展望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加深,但是还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除人员交流限制,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失去互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台湾当局认同两岸终极统一,从“九二共识”开始进行商谈。在WTO的规范下,自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经发会”共识出发,所以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两岸关系问题,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铺设道路。 关键词 台湾、海峡两岸、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正文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简介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又制定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干涉中国内政,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的进攻型武器。强化美台军事交往与合作,鼓励台湾分裂势力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挠两岸和平统一。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决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阻挠、破坏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但两岸直航与“三通”仍未实现,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台海潜伏着危机。 二、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台湾政党中,以国民党、亲民党及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主张维持现状和统一、认同包含台湾的中国;而以民进党及台联党为代表的泛绿阵营,则主张台湾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登上世界的舞台。因此,台湾的执政党属于泛蓝阵营还是泛绿阵营,对于两岸关系的

七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期末质量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 A 、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 、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太宗鼓励魏征直言皇帝过错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基本肯定她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B 、她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 C 、她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D 、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相同点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④都出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唐朝时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 对外交通非常便利 B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 采取鼓励交往的政策 D 胸怀博大,疆域广阔 6、邮政部门曾发行一套邮票,将唐诗微缩在3枚小邮票上,全新塑造了邮票图书的概念,你认为在此邮票上不会出现的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7、书法是一门有着超时代意义的精深高妙的特殊艺术。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筋力丰满,气派雍容,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之一,其作者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赵孟頫 D 、黄庭坚 8、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你认为错误的一幅是( ) 西夏 A B C D 10、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复习方法和步骤:(三步走,一路问) 1.结合提纲和笔记看书,并在书上打记知识要点。 2.结合试卷看书,补充知识和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与技巧。 3.做课外习题,查缺补漏。 4.如有不懂的问题,来问老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位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5、元谋和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6、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7、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8、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9、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 10、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11、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1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4、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1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6、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7 1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钟鼎文。 19、商周是青铜器鼎盛时期。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20、“三星堆”文化(又叫“巴蜀文化”)遗址(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2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9-18课)中华书局版

第九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必背) 一、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皇帝。 二、秦始皇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1.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公之下设九卿。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 意义: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正式成立,从此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沿用了这个制度。 2.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在全国通行秦半两)、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在交通上,车同轨、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加强了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4.在思想文化方面:书同文(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文化出现断层现象。 5.在军事上,北击匈奴(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大军把匈奴赶到大青山以北)、修筑长城(万里长城,西起临兆,东至辽东。万里长城的修建有利于民族的和平,对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南征越族、修建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四至(东至大海、西至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至南海和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 第十课、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 一、秦朝的灭亡(必背) 1.秦朝只存在了14年,推翻秦朝统治的人是刘邦。 2.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陈涉吴广起义(必背)(大泽乡起义) 起义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 起义: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结果失败。

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以讲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发展及在此影响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种种表现为主要内容。由于第12课明确的解释了什么是“一国两制”,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 学情分析:学生对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住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中华书局版初二历史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0)

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1)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4)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5)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学习重点】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的变化。 【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自主先学】一、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变化:(按下列顺序及提示标划教材)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________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三十六计,______为上计。”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21教育网 3、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 ”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基本方针。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______________。(P66第三段八项主张的内容、意义,划在书上)。 5、(补充)200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并颁布《反国家分裂法》。(补充)国家颁布《反国家分裂法》的意义:(1)使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有了法律保障。(2)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3)必将有力遏制“台独”势力的活动。 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按下列顺序及提示标划教材) 1、从1979年开始————走向缓和。(P65小字第一段); 2、1987年,台湾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38年隔绝,历史性的变化。 3、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___”,1991年大陆成立“_________”,两岸授权——政治对话。(P66第二段,前5行)。 4、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被称为 “___________”。 5、1993年,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被称为“__________”。标志着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7、2000年3月以来___________------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补充整理):怎样评价“台独”行为?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的唾弃,必然失败。 三、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按下列顺序及提示标划教材) 1、原因:(1)二十多年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方针的指引下;(2)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1)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4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练习题第五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 A、制作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扁鹊 D、华佗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佛教的发源地是( ) A、日本 B、中国 C、天竺 D、朝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春秋》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是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不仅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发挥,两岸双方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更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其间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其间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冲突值得我们深思。 两岸关系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天,对于两岸双方来说,谋全局,就是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问题。如今,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大陆与台湾的差异,如: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关系的差异;等等。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独有的开放眼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合理的设想。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为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更为努力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更为努力地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 通过网络等媒介加强与台湾同龄人,尤其是我们学生群体的交流。尽力消除台湾人民对大陆的误解,在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向他们传递友好且多元的信息。这可能使对岸年轻人看到国内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虽然势头好转,但是“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台湾问题迟早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实现中华的统一。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提纲)经典资料 第1课隋朝的统一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3、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隋文帝的措施: A、★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B、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隋炀帝的措施:开凿大运河 A、★★★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隋朝大运河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中心在洛阳,从北到南分为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沟通的水系: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二、隋朝的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太宗的统治(“贞观之治”): 1、★626年,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承皇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表现(巩固政权措施): 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④、★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 相。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被称为“一面镜子”(“房谋杜断魏直谏”) 3、★★★历史意义: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 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吐蕃是今天我国藏族的祖先,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作用、影响历史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盛唐气象 一、★★★武则天的统治: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1、建立:690年,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2、政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开创了“武举”和“殿试”制度,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 3、历史意义:武则天的统治,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社会秩序进一步安定,为唐朝的繁盛准备了必要条件。人称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遗风)。 4、★★★历史地位: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开元之治): ①、措施:整顿吏治,裁剪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注重地方官吏考核,执法严格;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加强农田水利的管理;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百姓负担。 ②、历史意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影响:★★★“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907年,唐朝灭亡。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电子商务一班刘硕 2009133142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其他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

中华书局版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舟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在二三百万年前的非洲产生的;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同 现代人基本相同,学会人工取火,已 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骨针),最早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1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 ,住半穴居式房子。 2、约一万年前长江流域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在山东大汶口,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原始 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 器,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 表。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 领。 2、涿鹿之战: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 3 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 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 黄帝的贡献: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 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 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4 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当选者一般都是德才兼备的人。

5、大禹治水改变了父亲堵塞治水的办法,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的办法,治理了黄河,被推举为首领。 6、大禹时期,部落内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一些国家机构的雏形也成立,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奴隶制国家,从此,我国古代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结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开始,我国也开始进入文明时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1、约公元前2070 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残暴不仁,商朝 国君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定都亳;后来盘庚迁都到殷,故商 3、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 周武王灭掉商朝,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周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4周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制规定,诸侯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再实行再分 。 5、西周后期爆发了“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暴君);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或钟鼎文。 3、青铜器(铜和锡的合金):夏、商、西周形成我国的青铜 4、与商、周同时期,成都平原出现了三星堆文化,代表作 品有: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

(发展战略)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状况与前景

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状况与前景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大陆方面也与台举行了多次会议和签订了多项新协议,事实说明了台湾同胞也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线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的法律保障。

2010 年元旦,胡锦涛又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重申,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加强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局面。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推动扩大两岸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岸同胞,更好维护台海和平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2009 年,两岸人员往来达到540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陆居民赴台交流、参访人数大幅增加,全年超过93 万人次,是2008 年的3.4 倍,大陆游客赴台尽管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仍实现了60 万人次的预定目标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呈现新景象。“2008妈祖之光”大型电视综艺晚会4日和6日分别在台湾台中县和台南市成功举行,共吸引了15万名台胞现场观看; 第三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17日在厦门海沧青礁慈济宫拉开序幕,包括2000多名台胞在内的7000多名海内外嘉宾共襄盛会;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三集)十六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为和平发展凝心聚力

微专题十六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为和平发展凝心聚力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3日,由两岸多家民间团体共同主办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3日在北京圆满落幕。闭幕式上,严安林、韦伯韬、谢大宁、陈斌华、许淑华等两岸与会代表分别发言,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青年五个小组的专题研讨情况进行了小结。在政治方面,与会两岸人士认为,要高度重视政治互信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必不可少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民进党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与会人士建议,两岸应共同珍惜、维护来之不易的“九二共识”,国共两党应巩固政治互信,两岸各界应携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排除干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在经济方面,与会两岸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景气低迷的环境下,两岸同样面临经济成长趋缓、产业转型升级等挑战,应加强合作,共谋经济成长之道。台湾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不能脱离大陆。两岸应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在产业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口和产业园区等领域寻求合作。还可发挥台企联等组织作用,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台资企业,实现互利共赢。与会人士还呼吁台湾当局减少对陆资的限制和疑虑,采取务实措施,促进陆资在台湾经济中发挥更积极作用。在文化、社会、青年方面,与会两岸人士认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两岸应共享其荣,共同肩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在影视产业领域,两岸应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再造两岸观众同听、同看、同享、同乐、同感动的环境和内容。与会人士高度肯定两岸民间交流的意义,认为在两岸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停摆的情况下,民间交流不能断、不能停,要进一步加强、扩大和深化。两岸应加强青年交流,扩大台湾青年的视野,强化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让更多的台湾青年认识了解大陆,并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学、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闭幕式上还发布了40多项2017年两岸交流项目信息,包括第三届两岸大学生创客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第二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第十六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丁酉年春季妈祖祭祀大典、第二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届we爱·两岸青年微电影大赛等。本次论坛由两岸20家民间团体共同主办,两岸各界人士200多人与会,为期一天半。【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通过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促进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两岸经济、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共同发展。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不断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适时宏观调控。近年来,国家支持和鼓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帮助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我国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要求。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两岸举办和平发展论坛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增添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得到了两岸同胞的普遍认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4.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论坛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青年5个小组进行专题研讨,开展交流对话。其中,“经济组”的新经济发展与两岸合,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广大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和实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论坛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要领域,汇集了两岸民意,凝聚了各界共识。通过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证明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公民应该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也是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表现。每个公民都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以巩固和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局面。 3.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国家统一作贡献。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拥护和宣传国家对台方针、政策,把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荣辱兴衰联系起来;勇于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