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试卷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0.59 KB
- 文档页数:7
北大哲学考研考题北大哲学考研真题1:1. "认识论"和"本体论"分别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领域,请分别论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对待历史的理论观点,请分别论述这两种观点的基本理论内容和其对于历史解释的影响。
3. 现代哲学中,实证主义和批判理论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请简要介绍这两个流派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对于科学方法、社会批判的贡献。
4. 教育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的学科,请以教育目的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教育哲学观点对于教育目的的认识与解释。
5. 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学科,请以伦理学的道德判断为中心,论述伦理学各派的主要观点和区别,并以你个人的观点对某一派别进行评价。
北大哲学考研真题2:1. "理性"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请论述"理性"的含义和作用,以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2. "人的存在就是他的行为"是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观点,请结合某一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论述他是如何理解并阐释这一观点的。
3. "人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是一种常见的观点,请分析并论述人的自由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道德规范下所受到的限制和影响。
4. 法哲学是研究法律和道德关系的学科,请以法律和道德冲突为切入点,探讨法哲学对于法律和道德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与解释。
5. 现代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道德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问题,请以此为中心,从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角度来评述各派伦理学思想对于道德的解释和认识。
北大哲学考研题库
北大哲学考研题库涵盖了广泛的哲学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
以下是一些模拟题目,供考生复习参考:
# 一、中国哲学
1. 简述孔子的“仁”与“礼”思想,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论述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 二、西方哲学
1.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如何构建的?请简述其主要内容。
2.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实践理性”与“纯粹理性”有何区别?
3. 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什么?其对现代文化有何影响?
# 三、伦理学
1. 什么是功利主义?请简述其基本原则和应用。
2.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理论,并分析其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应用。
# 四、逻辑学
1. 什么是演绎推理?请举例说明其逻辑结构。
2.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何不同?请给出具体例子。
3. 论述悖论在逻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五、美学
1. 什么是审美经验?请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2. 论述康德的“纯粹审美判断”理论。
3. 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在审美观念上有何差异?
# 结语
哲学是探索人类存在意义、价值和知识的学科。
北大哲学考研题库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哲学的各个分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考生能够通过这些题目,不仅掌握哲学知识,更能在哲学的引导下,对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考试题1. 什么是中国哲学?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有哪些?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和联系?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哲学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二、试题答案1.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哲学思维和理论。
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谐;“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的治理应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论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和谐、平衡,对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较为包容和灵活。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分析、理性和实证,强调个体、竞争,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以及礼制等。
孔子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人伦关系的和谐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以及反思社会规范等。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5. 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借鉴。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外修养,倡导正直、勇敢、宽容、谦虚等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集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与当代多元文化相适应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三、总结通过对中国哲学试题的解答,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2年北大考研中哲试题
一、名词解释(6*5)
1、虚壹而静
2、崇本息末,(2007,2010)
3、人副天数,(1994,2001)
4、理一分殊,(2002,2005罗、朱的对比)
5、淮南格物,(2006,2010,2011)
二、简答(15*4)
1、老子的无为思想
2、韩非子的法家思想(2009韩非论法术的区别,2010原题)
3、郭象的独化论(2001名词解释,2010原题)
4、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2002简答王夫之对知行合一的批判,2003论述,2005阳明、船山知行观对比)
三、论述(30*2)
1、张载的气本论思想(2010简述张载的太虚即气)
2、朱熹的理气论
2012年北大考研西哲试题
一、简答(5*10)
1、爱利亚派
2、精神助产术(2000)
3、托马斯。
阿奎那(2010)
4、洞穴假象(2003种族假象,2001四假象,1998四假象)
5、实体(笛卡尔)
6、复杂观念(2007)。
北京大学哲学考研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一位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庄子答案:C2. “存在即合理”这一命题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黑格尔B. 马克思C. 尼采D. 笛卡尔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神创论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主张人应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通过顺应自然,人可以达到与宇宙万物合一的境界,实现精神上的逍遥。
2. 阐述康德的“先验”与“后验”的区别。
康德在认识论中区分了“先验”与“后验”。
先验知识是指不依赖于具体经验的知识,它是理性的先决条件,如数学和逻辑。
后验知识则是基于经验的知识,它需要通过感官经验来获取,如自然科学。
康德认为,所有知识都始于经验,但并非所有知识都来自经验。
三、论述题1. 论述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律、量变质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对立统一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这些对立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变质变律指出事物的变化是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的质变。
否定之否定律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否定旧事物,形成新事物,进而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
2. 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被异化为商品,他们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权。
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表现在人的精神和社会关系上。
现代社会中,异化现象依然存在,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精神需求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导致社会关系的疏离和个体的孤独感。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北大哲学系历年考研真题20005年中国哲学史一名词解释(5分x4)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8分x5)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35分x2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比较。
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一、关于名解1、老子和庄子每年考1或2个很偏的,在方克立的辞典中老子有70多个名解,庄子也有60多个,考到了不会不要管,猜一个作者。
估计没几个人会,那本书没得卖了。
庄子的注意一个“见独”:是体会到独一无二的道的一种人身修养境界。
是人在修养19天之后达到朝彻境界后的第二阶段。
见独之后才能达到超脱生死、不为外物所累的阶段的境界。
2、每年都会考几个史料学的名解,曾考过《礼记》、《肇论》等。
注意西铭(即订顽)3、只会考名解的哲学部分孔子、孟子、名家、先秦逻辑学、孙武、道教、贾谊、慧远、天台宗、范缜、柳宗元、刘禹锡、李觏、谭嗣同、严复、章炳麟4、2004年的新动向。
考陈来《宋明理学》中的重要论述概念和命题(包括大题)。
列举可能考的孔颜乐处、一故神两故化、太虚即气、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民胞物与、定性说、涵养须用敬、元会应世、心统性情、四句教、知行合一、一物两体、道则自然生万物(程颐)、物极必反(注意程颐的发挥)、百姓日用即道。
5、明清之际部分:反因、四几、能必副其所、习与性成、颜李学派、六府三事、知无体以物为体、气化即道、血气心知。
二、大题可考范围:1、老庄比较道论或论无;荀子、韩非子;2、玄学与早期佛学(3个考察方面:本体论即是有无之辩、方法论即是言意之辩、理论归宿即是名教与自然之争。
北大哲学考研试题1. "智力与道德的关系"在哲学中,智力和道德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智力指的是个体的智力水平,包括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而道德则指的是个体在行为和价值观念上的准则和规范。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一方面,智力可以影响道德。
在有足够的智力的情况下,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道德问题,从而做出更明智、合理的道德选择。
智力的提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公正、善良和道义等道德原则,从而更好地践行道德。
另一方面,道德也可以影响智力。
在道德的准则和规范下,个体往往会有更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通过遵循道德的标准,个体可以更好地调动智力资源,达到更高的智力水平。
同时,遵循道德可以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正直等,这些品质对于个体的智力和学术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智力和道德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智力和道德的双重培养下,个体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并在学术研究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2. "对自由意志的探讨"自由意志是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在选择和行为上的自主能力,即个体能够独立地做出选择和行动而不受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决定。
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存在着多种观点和争议。
一些哲学家认为自由意志是存在的,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来驱动行为。
他们认为,自由意志是人类作为理性和自主的生物的本质特征。
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自由意志是虚幻的,个体的选择和行为是由种种因果关系所决定的。
他们认为,个体的决定是受到遗传、环境、社会等因素的制约的。
然而,即使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对自由意志的探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自由意志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选择机制。
它涉及到人类的自主性、责任和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对自由意志的探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决策过程,进而对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对自由意志的探讨是哲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
《中国哲学史》考研北京大学哲学系讲义和考研真题解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编先秦时期的哲学绪论一、原始社会产生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萌芽1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
2唯心主义萌芽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产生了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和自身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魔鬼、神怪、灵魂不死等即是这种幻想观念的一部分。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心论的萌芽。
3唯物主义萌芽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
这可以说是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二、社会分工导致阶级分化1奴隶制社会的建立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开始出现分化。
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则遭到破坏,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形成了阶级的对立。
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我国奴隶制经过夏、商,到西周时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2奴隶制社会阶级矛盾我国奴隶制的经济特点是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和奴隶,通过井田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建立许多大小不等的诸侯国,以保卫整个奴隶制的经济制度。
到了周代,在政治上则是采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行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的等级制。
各级奴隶主享有种种经济、政治、法律上的特权。
奴隶社会中阶级矛盾激烈和尖锐。
3哲学为统治阶级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往往被打上阶级的烙印。
夏代的奴隶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声称自己的政权是得之于“天命”的。
到商代更抬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叫作“帝”或“上帝”,形成一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
北大中国哲学考研试题总汇(整理) 国哲学史试题(名词解释) 绝四、三表、四德、四几、玄同、奇正相生、人副天数、形神相即、凡象皆气、宙轮于宇(94) 六府三事(96) 天爵(96) 四法界(96) 德性之知(96) 俱分进化(96) 《礼记》(00) 谶纬(00) 崇本举末(00) 习与性成(00) 体用一(00) 三理(01) 三张伪法(01) 三世说(01) 圆成实性(01) 质测即藏通几(01) 1.以说出故(04) 2.六派七宗(04) 3.守真存一(04) 4.命不在天而在其人(04) 5.知行常相须(04) 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05) 十翼春秋大一统、崇本息末、童心说、贞元六书(07) 八卦、忠恕、有待、征知(08) 先知先觉(09) 心斋(09) 二柄(09) 越名教而任自然(09) 太虚即气(09) 致良知(09)
玄德、守母存子、一物两体、淮南格物、质测与通几(11)
1、虚壹而静(12) 2、崇本息末,(2007,2010)(12) 3、人副天数,(1994,2001)(12) 4、理一分殊,(2002,2005罗、朱的对比) 5、淮南格物,(2006,2010,2011)(12)
1.静因之道(13) 2.制民之产(13) 3.坐忘(13) 4.狂举(13) 5.罔直蒙酋冥(13) 6.见分相分(13) 7.人极(13) 8.德性所知(13) 9.淮南格物说(13) 10.四几(13)
中 西方哲学史试题(名词解释) 1、巴门尼德的存在(98) 2、原子和虚空(98) 3、四因说(98) 4、流溢说(98) 5、唯实论(98) 6、我思故我在(98) 7、物是观念的集合(98)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98) 1、四根说(99) 2、波菲利问题(99) 3、单子(99) 4、先验幻想(99) 1、助产术(00) 2、四线段比喻(00) 3、太一(00) 4、前定和谐(00) 5、绝对同一性(00) 6、真理是过程(00) 1、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01) 2、单子(01) 3、四根(01) 4、三权分立(01) 5、四假象(01) 赫拉克利特(09) 逻各斯(09) 四因(09) 流溢说(09) 唯名论与唯实论(09) 我思,故我在(09) 存在即被感知(09) 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南(09) 自我和非我(09) 《精神现象学》(09) 1.正名(10) 2.玄览(10) 3.三表(10) 4.静因之道(10) 5.四短说(10) 6.坐忘(10) 7.大故、小故(10) 8.十翼(10) 9.三统、三正(10) 10.崇本息末(10) 11.四法界(10) 12.四句教(10) 13.淮南格物说(10) 14.通几、质测(10) 15.能必副其所(10)
1.智者(11) 2.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1) 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11) 4.习惯是生活的伟大指南(休谟)(11) 5.不控制情感的人没有自由(斯宾诺莎)(11)
1、爱利亚派(12) 2、精神助产术(2000)(12) 3、托马斯。阿奎那(2010)(12) 4、洞穴假象(2003种族假象,2001四假象,1998四假象)(12) 5、实体(笛卡尔)(12) 6、复杂观念(2007)(12) 7、公意(2003)(12) 8、爱尔维修(12) 9、自我设定自我(2011,2005自我设定非我,2001)(12) 10、《现象精神学》(2009)(12)
泰勒斯(13) 永恒的活火(13) 洞穴假相(13) 人是机器(13) 公意(13) 实体和样态(斯宾诺莎)(13) 唯名论(13) 预定和谐(13) 《精神现象学》(13) 自然状态(霍布斯)(13)
西 国哲学史试题(解答论述题) 问答(94) 1、比较王弼、郭象、森肇(看不清楚了) 2、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问答(五选三)(96)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简答(00) 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00) 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二、翻译(略)(01) 三、简答(01)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01)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二、翻译(02) 三、简答(02)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 四、论述(02) 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二原典解读(略)(03) 三、论述(二选一)(03) 版本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版本二: 一、分析并比较《老子》与《庄子》对道、有、无的论述(25分) 二、解释分析《坛经》中的三科法门(25分) 三、论述并比较《大乘起信论》和《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阿黎耶识)概念(25分) 四、论述分析《传习录》中的四句教说(25分)
二.问答(共3小题,1、2小题各20分,3小题15分)(04) 1.述华严宗之“理事无碍”思想 2.比较朱熹、王守仁、颜元之“格物”说 3.韩愈关于仁、义、道、德的论述(注:此题系01年中国哲学史考题重复)
二简答 8分x5(05) 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 三问答 35分x2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05) 1老子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 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05)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二,论述(06) 1后期墨家“辩”的目的和逻辑原则 2华严宗四法界学说
中 3程颢和程颐人性论比较 4孙中山知行观 三,标点并翻译(06)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於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07) 孔子的忠恕之道 庄子的齐物思想 王弼的圣人体无观 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朱陆之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07) 玄学的有无学说 张载的气论 梁漱溟的文化观 四、标点及翻译(20分)(07)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 二、简答(共40分)(08) 1、一阴一阳之谓道 2、春秋大一统 3、崇本举末 4、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5、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三、论述(3选2,每题35,共70)(08) 1、写出惠子十命题并简单解释 2、荀子的认识论观点 3、黄宗羲关于气、理、心论述 四、标点及翻译(20分)(08)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二简答:(09) 1.试述荀子批判孟子性善说的主要内容。 2.韩非子论法与术之区别。 3.慧能“无念为宗”的主要内容。 4.戴震论理欲关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三论述:(09) 1.以王弼.裴頠和郭象为例,说明魏晋玄学的有无问题。 2.试论朱熹与陆九渊主要思想区别。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0) 1.简述韩非子法家思想 2.试述郭象的“独化”论 3.试述僧肇的“物不迁”论 4.试述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 5.试述程颐对“格物”的理解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0) 1.详论朱陆之争的思想内涵 2.试论明代的气论思想
论述(11) 后墨的辩论理论 僧肇对般若空宗三家的批评以及不真空义 朱熹对太极和四德关系的论述 黄宗羲的理气观以及 盈天地皆心
二、简答(15*4)(12) 1、老子的无为思想 2、韩非子的法家思想(2009韩非论法术的区别,2010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