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设计计算书

消防设计计算书

消防设计计算书
消防设计计算书

《电气消防》课程设计光明大厦设计任务书

摘要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越来越多,从而促进消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其自动化程度逐渐完善,在建筑防火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工程是一栋建筑面积为180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一至四层为综合办公层,五至二十一层为住宅,其建筑类别为二类高层建筑。消防设计部分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直通电话。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防火分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the skyscraper and building colony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thus,which have promote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fire control undertaking. Especially it had already caused the extensive concern with the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that the fire reported to the police, its automatic degree is perfect gradually, play a greater and greater role in the building fires prevention. This project is the office building with an area of more than 18000 square meters of the building .The ground floor is the garage , distribution of supporting and hot-water heating house. 0ne, in order to handle official business on floor synthetically to the third Floor on ground, in order to handle official Fire autoalarm; Fire control is linked and controlled; Fire prevention in the dividing area business on floor to the 15th Floor four, its building of classifications are the class II skyscraper. The ground floor has three and fires prevention in the dividing area separately to the second Floor, have two and fire prevention in the dividing area on the third design for fire protection includes mainly partly: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of the fire ; Fire control links the control system; Fire control broadcasts the system; A phone convesation direct in fire control

Keyword: Fire autoalarm; Fire control is linked and controlled; Fire prevention in the dividing area

二.设计题目、要求及目的

1.设计题目:

光明大厦

2.设计要求:

(1)施工绘图制应达到施工要求

(2)绘制各层消防设计图

(3)时绘制剖面图及大楼样图

(4)绘制消防系统结线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6)编写设计计算书

3.设计目的: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很好的检查学生在校的综合情况及基本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使学生对所学过的主要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复习。

(2)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应用和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使用规范规程,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进行合理设计。

(4)使学生学会初步掌握设计步骤和基本内容,掌握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5)在绘制施工图方面得到了锻炼

4.设计依据

(1)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及甲方设计任务书。

(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a《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

b《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J16-2001;

c《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3(2004年版);

d《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5.设计原则

设计针对现代化智能办公楼的特点,本着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满足用电的多元化留有可变化的发展空间,并使之节约能源,减少火灾隐患,便于维修、管理。在建筑电气面临新的要求的今天,从设计开始的重质量、重环境、讲品牌,随之施工、维护水平的提高,才能出现安全节能、便于维修与管理、创造最优性价比的智能化建筑电气。

三.设计范围及设计主要内容

1.设计范围:

光明大厦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

2.设计内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北京西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ZA7000联动型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此系统为智能化总线制报警控制系

统。

(1)消防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每层要设置报警回路和总线隔离器,以保证报警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可

靠性。办公室,走廊,大厅等安装离子式感烟探测器,变电室安装感温

探测器,所有探测器均有带有地址的编码,所有报警信号均能够在消防

控制室准确显示报警部位。

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数量根据公式N≥S K·A

式中N——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个),N取整数。

S——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

A——一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K——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非重点保护建筑取,感烟,

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保护半径

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地面面

积S

(㎡)

房间高

度h

(m)

屋顶高度

θ≤15°15°<θ≤30°θ>30°

A(㎡)R(m)A(㎡)R(m)A(㎡)R(m)

感烟探测器S≤80 H≤12 80 80 80 80 S>80

6

12

80 100 120

h≤16 60 80 100

感温探测器S≤30 h≤8 30 30 30 S>30 h≤8 20 30 40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联动控制台,控制方式为自动/手动两种方式。且设有手动控制按钮控制水泵及风机。

A.消火栓、自动喷洒系统

消火栓泵自动启动有压力继电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有自动/

手动两种方式。消火栓泵既可以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盘)上进行自动/手

动启、停控制,又可以在水泵房或就地自动/手动控制启、停;消防控制室具有启、停优先权。本工程还设置了消火栓箱内气泵按钮,。火灾确认后,可按动消火栓启动按钮,启动消火栓泵(既四处控制),发出报警信号并反馈回消防控制室;消火栓泵运行信号反馈至消火栓处。

喷淋泵及加压泵的启、停由压力控制器及水流指示器联动控制,也施行四处自动/手动控制。

消防专用水池的最低水位报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控制台(盘)上显示。

B.防烟、排烟、加压送风系统

(a)防、排烟系统

火灾确认后,在消防控制室自动/手动打开火灾层的24V自动排烟口,同时联动启动该系统的排烟风机;当火灾温度超过280~C时,排烟风道上的排烟调节阀(风机旁)关闭,同时关闭该系统的排烟风机。

(b)正压送风系统

火灾确认后,在消防控制室自动/手动打开火灾层及上下层的24V常闭送风口,同时联动启动该系统的正压送风机。火灾后,有消防控制室手动关闭送风口,同时联动停止该系统的正压送风机。

(c)所有排烟风机及正压送风机均可在消防控制和现场进行自动/手动控制启、停;各排烟阀和常闭风阀均在现场设置机械手动控制器;其以上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及开闭信号均送至消防控制室,可在联动控制台(盘)上进行状态显示及控制。

(d)空调机组的进出送回风管道加70~C防火阀,火灾发生后,温度达70~C时防火阀关闭,联动停止空调机组,并将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

2)消防紧急广播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广播控制盘。扬声器(吸项3w)设置见平面图。火灾确认后,按一定的区域进行事故广播,及时有效的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消防广播可自动/手动控制。此系统平时做一般性业务广播,消防广播具有优先火灾报警广播功能。

3)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系统专用电话系统;

A、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临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B、手动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并有明显标志。

C、手动报警按钮附对讲电话插孔,手动报警按钮安装高度距地.

D、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各层走廊疏散口附近适当位置等处设置消防直通对讲电话插孔外,并且在变、配电值班事,水泵房值班室,等处设置分别设置直通电话分机。

E、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及各分机,对讲电话插孔可以相互呼叫对讲。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119专用电话。

四、方案论证: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 B50045-95)的规定确定本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

本建筑为普通办公楼在探测器布置数量中取修正系数K =

采用双电源末级切换,直流备用电源由控制柜内的畜电池供给。

本次设计中,探测报警、联动控制、电话插孔、消防广播分别各设回路穿管敷设,其中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二总线取自就近的探测器报警回路。

五、应备(变、配电系统 )知识:

(1)负荷等级:本工程中消防系统设施电源、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生活

水泵、普通客梯等为二级负荷。其他为三级负荷。

(2)为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消防用电设备消防水泵,在最末一级配电箱设双电源自投,自投方式采用双电源自投自复。

(3)主要配电干线由变配电所沿地引至电气竖井,支线穿钢管敷设。配电线路在电气竖井、设备层及设备机房内为明设,在公共部位明敷配电线路均应作防火处理。

(4)排烟风机及正压风机等平时就地检测控制,火灾时通过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或通过消防控制室实现自动控制。排烟风机及正压风机,其配电空气断路器不设过负荷保护。

(5)非消防电源的切除是通过空气断路器的分励脱扣来实现。

(6)应急照明:

消防控制室、变配电所、楼梯间、水泵房、保安用房等重要机房的应急照明按100%考虑;灯具的选型应符合消防局的有关规定,并且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少于30mim 。应急照明配电均以双电源树干式配电给各应急照明箱,并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切换。

(7)线路敷设

消防系统的配线应选用防火耐热的铜芯导线穿钢管单独敷设。报警回路线采用 SC15,联动控制线采用ZR-BV-2x4 SC20,消防广播线采用 SC15 消防电话线采用 SC15.

所有水平干线均穿钢管暗敷顶棚及地板内,分支干线沿墙敷于弱电竖井内。

六、计算及分析

1、计算

地下一层:

1.电气设备用房

面积S 大约为 M 2 ,使用感烟 。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感烟探测器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41.416058

.2641=?=?≥

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5个感烟探测器

2.楼梯间

面积S 大约为 M 2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432.01

6092

.25=?=?≥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1个感烟探测器

3.配电室

面积S 大约为 M 2 ,使用感温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6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2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1.21

2018

.41=?=?≥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3个感温探测器

4.水泵间

面积S 大约为 M 2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6m 查表得出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A 为60M 2 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A 为2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984.31

607

.2351=?=?≥K A S N

1=K

根据其格局,布置3个感烟探测器

5.地下大厅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温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6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121

6005

.720=?=?≥

K A S N K 取1 其他房间探测器类型据房间使用而定,个数方法确定同上

一层:

1.办公室1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得:

27

.01

6001

.16=?=?≥

K A S N K 取1 计算根据其格局,布置1个感烟探测器 办公室2、3、4、5、6同一

2.办公室7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得:9.31

1032

.39=?=?≥K A S N K 取1

计算根据其格局,布置3个感烟探测器

3.办公室8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得:1.21

1532

.29=?=?≥K A S N K 取1

计算根据其格局,布置2个感烟探测器 办公室9、10同8

4.中心大厅

面积S 大约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8.111

6024

.710=?=?≥

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12个感烟探测器

每个楼梯间各布置一个感烟探测器,其他房间探测器类型据房

间使用而定,个数方法确定同上,不再赘述。

二~四层:

1.办公室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60 M 2

由公式: K A S

N ?≥

计算得:11

603

.60=?=?≥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1个感烟探测器

每个楼梯间各布置一个感烟探测器。其他房间探测器类型据房间使用而定,个数方法确定同上。

2.办公室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8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26.11

809

.100=?=?≥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2个感烟探测器

每个楼梯间各布置一个感烟探测器。其他房间探测器类型据房间使用而定,个数方法确定同上。

二十一层:

机房1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8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70.21

1058

.27=?=?≥

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3个感烟探测器

每个楼梯间各布置一个感烟探测器。其他房间探测器类型据房间使用而定,个数方法确定同上。

机房2

面积S 大约为 ,使用感烟探测器。因为 屋顶坡度θ≤15° h ≤8m 查表得出保护面积A 为80 M 2

由公式:K A S

N ?≥

计算得:10.31

105

.31=?=?≥K A S N K 取1

根据其格局,布置3个感烟探测器

每个楼梯间各布置一个感烟探测器。其他房间探测器类型据房间使用而定,个数方法确定同上。

2、经济技术性分析:

本工程消防设计所选用的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设备均是ZA7000产品。

ZA7000系列产品消防设备有以下优点: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是最新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化总线制报警控制系统。工艺上采用了先进的16为嵌入式MCU 微处理器,使系统高速、稳定地工作。系统容量大,最大可带各种探测器及各种输入、输出4800个。

系统报警及控制总线上可带各种性能的探测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模块,配置灵活能充分利用地址空间。引入智能计算法,系统进一步简化,便于设计、施工安装,可靠性高。

九.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4.《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

5.《灾报警及消防控制》

6.《电气消防》

V型滤池计算说明书

V型滤池计算说明 书

9.7 过滤设备 (V型滤池) 9.7.1 设计要点: ①滤速可达7—20m/h,一般为12.5~15.0m/h。 ②采用单层加厚均粒滤料,粒径一般为0.95~1.35mm,允许夸大到 0.70~2.00mm,不均匀系数1.2~1.6或1.8之间。 ③对于滤速在7—20m/h之间的滤池,其滤层厚度在0.95—1.5之间选用,对于更高的滤速还可相应增加。 ④底部采用带长柄滤头底板的排水系统,不设砾石承托层。 ⑤反冲洗一般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和水冲三个过程,大大节省反冲洗水量和电耗,气冲强度为13—16 L/s·2m,清7水冲洗强度为 3.6— 4.1 L/s·2m,表面扫洗用原水,一般为1.4—2.2 L/s·2m。 ⑥整个滤料层在深度方向的粒径分布基本均匀,在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层不膨胀,不发生水力分级现象,保证深层截污,滤层含污能力高。 ⑦滤层以上的水深一般大于1.2m,反冲洗时水位下降到排水槽顶,水深只有0.5m 。 ⑧V型进水槽和排水槽分设于滤池的两侧,池子可沿着长的方向发展,布水均匀V 型滤池是恒水位过滤,池内的超声波水位自动控制可调节出水清水阀,阀门可根据池内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开启程度,以保证池内的水位恒定。V 型滤池所选用的滤料的铺装厚度较大(约 1.40m),粒径也较粗(0.95—1.35mm)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当反冲洗滤层时,滤料呈微膨胀状态,不易跑砂。V

型滤池的另一特点是单池面积较大,过滤周期长,水质好,节省反冲洗水量。单池面积普遍设计为70—902m,甚至可达1002m以上。由于滤料层较厚,载污量大,滤后水的出水浊度普遍小于0.5NTU。 V 型滤池的冲洗一般采用的工艺为气洗→气水同时冲洗→水冲洗+表面扫洗。 9.7.2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水量 Q=8×1043m/d;滤速V=10m/h。 滤池冲洗确定(见下表) 总冲洗时间12min=0.2h 冲洗周期T=48h 反冲横扫强度1.8L/(s·2m)【一般为 1.4~2.0 L/(s·2m)】 9.7.3 设计计算 (1)池体设计 ①滤池工作时间t’(读者注:平均每天的过滤时间) t’=24-t×24/T=24-0.2×24/48=24-0.1=23.9(h)(式中未考虑排放滤水) ②滤池面积F 滤池总面积F=Q/V·t’=80000/10×23.9=3352m ③滤池的分格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 一般抗浮计算:(局部抗浮)1.05F浮力-0.9G自重<0 即可(整体抗浮)1.2F 浮力-0.9G自重<0 即可如果抗浮计算不满足的话,地下室底板外挑比较经济同意以上朋友的观点,一般增大底版自重及底板外挑比抗拔桩要经济很多「原创」抗浮锚杆设计总结抗浮锚杆设计总结。 1、适用的规范 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2、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 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 3、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 1)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

抗浮计算版

抗浮计算书 一、基本设计数据: 基础底标高:-7.650m,±0.000相应绝对高程:420.40m, 抗浮设计水位:418.80m,覆土容重:18.00; 水位高差:7.65-(420.40-418.80)=6.050m, 建筑完成面标高:-6.30m; 主楼基础筏板厚:600mm,主楼基础覆土厚度:0.750m; 抗水板厚度:450mm; 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1.20m。 二、水浮力计算 F=1.0x10x6.05=60.50KN/m2 三、建筑物自重(按照最不利位置消防水池计算) 消防水池底标高:-6.800m, (基础顶覆土)(7.65-6.80-0.45) x18+(筏板自重)0.45x25+(顶板覆土)1.20x18+(顶板自重)0.18x25 =7.20+11.25+21.60+4.50=44.55 KN/m2 四、整体抗浮计算 G/F=44.55÷60.50=0.74<1.05,不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4.3条规范,必须进行抗浮设计。 五、局部抗浮设计(基础) 抗水板所受水浮力N=(水浮力)60.50-(基础顶覆土+筏板自重)18.45=42.05KN/m2 六、抗拔桩设计 整体抗浮时,底板所受水浮力N=60.50-42.40=18.10 KN/m2; 除主楼外,沿地下室外墙间隔6.00~8.00m,设置一抗拔桩,单根抗拔桩承担的面积为30 m2左右;所受拔力大小为540KN;根据上部荷载,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300KN,取桩长L=20m,桩径600m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6估算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 uk= Q sk + Q pk =u∑ψsi q sik l i+ψp q pk A p =3.14x0.60x(40x6.0+8.9x65+5x78)+3.14x0.602/4x1300 =2276.814+367.38=2644.20Kpa.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T uk= u∑ψsi q sik l iλi=3.14x0.60x(40x6.0+8.9x65+5x78)x0.7=1593.77 Kpa 抗拔桩单桩抗拉承载力特征值N=600KN,极限抗拉承载力1200KN; 抗拔桩试桩配筋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T,f y A s/1.25=1200KN得 A s=1200x1.25/400=3750mm2,取12根20,A s=3768.00 mm2. 抗拔桩工程桩配筋计算 单桩抗拔设计值600x1.25=750KN,抗拔荷载全部由桩身钢筋承担,根据f y A s>750KN得:A s>750x1000/360=2084 mm2; 取12根16,A s=2411.52 mm2>2084 mm2。 共计需设置29根抗拔桩。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1. 设计数据 1.1设计规模近期360000/m d 1.2滤速8/v m h = 1.3冲洗强度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5% 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 设计水量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24h ,冲洗周期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24240.123.812 T h =-?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 滤池面积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2330.8841.368F f m N = == 采用滤池尺寸1:2=B L 左右 采用尺寸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889.14/181 Nv v m h N ?===--强 2.2滤池高度 支承层高度10.45H m = 滤料层高度20.7H m = 砂面上水深32H m = 超高(干弦)40.3H m = 滤池总高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 2.3.1干管 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 支管中心间距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922720.25z z L n a =?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620.48.62/72 g z z q q L s n = == 采用管径80z d mm =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 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0.62046/0.1034 k v m s == 孔口直径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 ?==? 孔口总数250.103416266.3610 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16262372k k z N n n = =≈个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 ==??

抗浮锚杆设计及施工方案(完整的)

目录 1.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工程地质条件 (2) 1.3设计依据 (3) 2.抗浮锚杆方案设计 (3) 2.1抗浮锚杆技术要求 (3) 2.2抗浮锚杆布置原则和方案选择 (3) 2.3抗浮锚杆设计计算 (3) 2.3.1抗浮锚杆设计轴向拉力值的确定 (3) 2.3.2抗浮锚杆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 (3) 2.3.3锚杆长度及锚固体直径 (4) 2.3.4锚杆钢筋和锚固砂浆间锚固长度的验算 (4) 2.3.5钢筋锚入抗水板长度 (5) 2.3.6锚固体材料 (5) 3.锚杆检测 (5) 4.施工方案设计 (6) 4.1施工方法与特点 (6) 4.2施工工艺流程 (6) 4.3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6) 4.4锚杆的制作 (6) 4.5防腐、防锈措施 (6) 5.施工部署 (6) 5.1施工用水、用电 (6) 5.2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7) 6.施工准备 (7) 6.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7) 6.2技术准备 (7) 6.3施工现场准备 (8) 6.4物资材料准备 (8) 7.施工组织 (8) 7.1施工设备组织 (8) 7.2劳动力计划 (9) 7.3施工进度计划 (9) 8.质量保证措施 (9) 9.安全生产措施 (9) 10.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 11.工期保证措施 (10)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的“成都颐和京都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与武青路交叉口,紧邻成都三十七中。 该工程三期(2#、9#楼)设两层地下室,主楼25-30层,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该工程基础底标高为503.40,±0.000为513.800。地下室底板顶标高均为-9.250,即相当于绝对高程504.550。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四川光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我公司承担该工程三期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根据深圳星蓝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扩大地下室部分基础平面图》,进行该工程纯地下室区域设计抗浮锚杆。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抗拔力为≥20KN/m2。 1.2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组成。 (2)地层结构 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 4 al+pl)、组成。各岩土层工程特性指标为: 积层(Q 3 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1.2.2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予存于砂、卵石中的孔隙潜水,大气降水、河水为主要补给源。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静止时水位埋深8.00-8.60m,静止水位的绝对标高504.02-504.80m,平均标高约504.50m,渗透系数K取20m/d。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稻谷文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n=20000m 3/d ≈833m 3/h.滤料采用石英砂,滤速v=6m/h,10d =0.6,80K =1.3,过滤周期Tn=24h ,冲洗总历时t=30min=0.5h;有效冲洗历时0t =6min=0.1h 。 2.设计计算 (1)冲洗强度q q[L/(s*m 3)]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632 .0632.145.1)1()35.0(2.43v e e dm q ++= 式中 dm ——滤料平均粒径,mm ; e ——滤层最大膨胀率,采用e=40%; v ——水的运动黏度,v=1.142 mm /s (平均水温为15℃)。 与10d 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80K =1.3,所以 dm=0.980K 10d =0.9x1.3x0.6=0.702(mm) 632 .0632.145.114 .1)4.01()35.04.0(702.02.43?++??=q =11[L/(s*m 3)] (2)计算水量Q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为滤池冲洗用水,自用水系数α为 v qt t Tn Tn 0 6.3)(- -= α= 6 1 .0116.3)5.024(24 ??- -=1.05 Q=αQn=1.05X883=875(m 3/d) (3)滤池面积F 滤池总面积F=Q/v=875/8=109㎡ 滤池个数N=3个,成单排布置。 单池面积f=F/N=109/3=36.33(㎡),设计采用40㎡,每池平面尺寸采用B×L=5.2m×7.8m (约40㎡),池的长宽比为7.8/5.2=1.5/1. (4)单池冲洗流量冲q 冲q =fq=40×11=440(L/s)=0.44(m 3/s) (5)冲洗排水槽 ①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a 采用2.0m,排水槽个数 1n =L/a=7.8/2.0=3.9≈4个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滤池设计计算书

第四节、滤池 滤池选用V 型滤池 特点:下向流均粒砂滤料,带表面扫洗的气水反冲滤池。 优点:1、运行稳妥可靠; 2、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 3、滤床含污量大、周期长、滤速高、水质好; 4、具有气水反洗和水表面扫洗,冲洗效果好。 缺点:1、配套设备多,如鼓风机等; 2、土建较复杂,池深比普通快滤池深。 使用条件:1、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2、单池面积可达150m 2以上。 设计计算 1、平面尺寸计算 Q F n v = ? 式中 F---每组滤池所需面积 (m 3) Q---滤池设计流量 (m 3/h) n---滤池分组数 (组) v---设计滤速 (m/h), 一般采用8~15 m/h 设计中取 v=10m/h , n=6 21200002483.3610÷==?F m 单格滤池面积: F f N = 式中 f---单格滤池面积 (m 3) N---每组滤池分格数 (格) 设计中取 N=4283.33 20.834 ==f m 则单格滤池的尺寸为6.0m ×4.0m 。 单格滤池的实际面积:/ f B L =? 式中 f /----单格滤池的实际面积 (m 2) B-----单格池宽 (m) L----单格池长 (m) 设计中取 L=6.0m , B=4.0m 26.0 4.024f m '=?= 正常过滤时实际滤速

1Q v N f '= '?1Q Q n = 式中 v /----正常过滤时实际滤速 (m/h) Q 1----一组滤池的设计流量 (m 3/h) 215000/6833.33==Q m 833.33 8.68/424.0 '= =?v m h 一格冲洗时其他滤格的滤速为 ()11n Q v N f = - 式中 v /----一格冲洗时其他滤格的滤速(m/h),一般采用10~14m/h 。 ()833.33 11.57/4124.0 = =-?n v m h 2、进水系统 (1)、进水总渠 1 111Q H B v = 式中 H 1 ---- 进水总渠内水深 (m ); B 1 ---- 进水总渠净宽 (m ); v 1 ---- 进水总渠内流速 (m/s ),一般采用0.6~1.0m/s 。 设计中取H 1=1.0m ,v 1=0.8m/s, 10.230.291.00.8==?B m (2)、气动隔膜阀的阀口面积 2 2Q A v = 式中 A ---- 气动隔膜阀口面积 (m 2 ); Q 2 ---- 每格滤池的进水量 (m 3/s), 1 2Q Q N = ; v 2 ---- 通过阀门的流速(m 3/s);一般采用0.6~1.0m/s 。 设计中取v 2=0.8m/s 320.290.058/4==Q m s A=0.058/0.8=0.072m 2 (3)、进水堰堰上水头

抗浮锚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式

1.测量放线阶段 1.1无基础图 产生原因:由于抗浮锚杆设计阶段图纸很可能不是最终版本,施工时,基础图标高、抗浮力及地下室位置均可能与抗浮锚杆设计图纸不符。 产生后果:抗浮锚杆不能满足主体设计要求,抗浮锚杆报废 防治措施:抗浮锚杆放线前与基础图(蓝图,盖审图章)复核,复核轴线、标高、抗浮力等; 1.2未对锚杆编号、分区或编号混乱 产生原因:锚杆编号时,未考虑验收分区,对整个施工区域统一编号,编号随意 产生后果:不便于施工记录,可能造成锚杆施工漏记 防治措施:对锚杆先进行分区,在每一个区按横排编号,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1.3未锚杆标高未明确 产生原因:施工时为查看基础图,未对基底标高计算,对独立柱基底标高未计算 产生后果:施工时抗浮锚杆标高不准确 防治措施:施工前根据基础图分区域标注锚杆标高

2.成孔阶段 2.1孔位误差大 产生原因:测量放线误差大;放线后成果保护不到位;钻孔施工未对准测放点 产生后果:锚杆间距超过规要求,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放线后,对测量成果进行复核;成孔前,对测放点通过与周边点距离进行复核 2.2施工工作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 产生原因:土方开挖时,未严格控制标高,至使超挖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地层被扰动,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锚固力防治措施:土方开挖时严格控制标高 2.3锚孔深度与设计有出入 产生原因:锚杆施工场地高低不平,未对锚杆位置进行标高测量;成孔施工随意,终孔时未进行测量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长度不足或锚杆锚入筏板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锚杆放孔时,同时测量孔位标高;计算成孔深度,终孔时,测量钻孔深度

2.4地层与地勘报告不符时调整锚孔深度 产生原因:钻孔时,未对实际地层进行编录,未发现与地勘报告不符合的软弱层,或出现后, 未对锚杆长度进行调整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锚杆验收试验不合格防治措施:成孔时进行编录,发现与地勘报告不符的软弱层,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锚杆长度进行调整 2.5独立柱及条形基础位置锚孔深度未考虑独立柱深度 产生原因:未考虑独立柱及条形基础深度 产生后果:锚杆锚固段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施工前,统计独立柱及条形基础厚度,锚孔深度相应加深,对应至每根锚杆 2.6卵石地层锚杆深度围有地下水 产生原因:降水时未考虑抗浮锚杆施工地下水要求,地下水未降至锚杆底部以下 产生后果:锚杆施工时,砂层及砾石沉淀至孔底,注浆时不能保证孔底注浆,锚杆锚固段减少 防治措施:降水设计时,考虑抗浮锚杆施工,保证水位降至锚杆底部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 一、整体抗浮 裙房部分的整体抗浮(图一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 ①地上五层裙房板自重: 25×0.60=15.0kN/m2 ②地上五层梁柱折算自重: 25×0.60=15.0kN/m2 ③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18=4.5 kN/m2 ④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 kN/m2 ⑤地下室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 kN/m2 ⑥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 kN/m2 ⑦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 合计: 68.0kN/m2水浮荷载:8.9×10=89 kN/m2 68/89=0.764<1.05不满足抗浮要求。 需采取抗浮措施,因本工程为桩基础,固采用桩抗浮。 需要桩提供的抗拉承载力:89×1.05-68=25.45 kN/m2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50kN 取8.4m×8.4m的柱网,柱下4根桩验算: (4×450)/(8.4×8.4)=25.5 kN/m2>25.45 kN/m2 满足抗浮要求。

二、局部抗浮 无裙房处地下室的局部抗浮(图二所示)图示标高均为绝对标高。覆土厚度为:0.6m。 底板板底标高为-6.400,地坪标高为:3.600,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为2.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8.9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 ①顶板覆土自重 : 20×0.60=12.0kN/m2 ②地下一顶板自重: 25×0.25=6.25kN/m2 ③地下二顶板自重: 25×0.12=3.0kN/m2 ④梁柱折算自重: 25×0.3 =7.5kN/m2 ⑤底板覆土自重: 20×0.4 =8.0kN/m2 ⑥底板自重: 25×0.6 =15.0kN/m2 合计: 51.8kN/m2 水浮荷载:8.9×10=89kN/m2 51.8/89=0.58<1.05 不满足抗浮要求。 需采取抗浮措施,因本工程为桩基础,固采用桩抗浮。 需要桩提供的抗拉承载力:89×1.05-51.8=41.65 kN/m2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450kN ①内柱验算:取8.4m×6m的柱网,柱下5根桩验算 (5×450)/(8.4×6)=52.5 kN/m2>41.65 kN/m2 满足抗浮要求。 ②外墙验算:取墙下1根桩的负载面积验算 墙体自重 : 4.2×25×0.30×8.8=277.2kN 墙趾覆土自重: 4.2×18×0.40×9.4=284.3kN 水浮力: 4.2× 4 × 41.65 =700.0kN 700-(277.2+284.3)=138.5kN<450kN 满足抗浮要求。

V型滤池计算说明书

9.7过滤设备 (V型滤池) 9.7.1 设计要点: ①滤速可达7—20m/h,一般为12.5~15.0m/h。 ②采用单层加厚均粒滤料,粒径一般为0.95~1.35mm,允许夸大到0.70~ 2.00mm,不均匀系数1.2~1.6或1.8之间。 ③对于滤速在7—20m/h之间的滤池,其滤层厚度在0.95—1.5之间选用,对于更高的滤速还可相应增加。 ④底部采用带长柄滤头底板的排水系统,不设砾石承托层。 ⑤反冲洗一般采用气冲,气水同时反冲和水冲三个过程,大大节省反冲洗水量和电耗,气冲强度为13—16 L/s·2 m,表面 m,清水冲洗强度为3.6—4.1 L/s·2 扫洗用原水,一般为1.4—2.2 L/s·2 m。 ⑥整个滤料层在深度方向的粒径分布基本均匀,在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层不膨胀,不发生水力分级现象,保证深层截污,滤层含污能力高。 ⑦滤层以上的水深一般大于 1.2m,反冲洗时水位下降到排水槽顶,水深只有 0.5m 。 ⑧ V型进水槽和排水槽分设于滤池的两侧,池子可沿着长的方向发展,布水均匀V 型滤池是恒水位过滤,池内的超声波水位自动控制可调节出水清水阀,阀门可根据池内水位的高、低,自动调节开启程度,以保证池内的水位恒定。V 型滤池所选用的滤料的铺装厚度较大(约1.40m),粒径也较粗(0.95—1.35mm)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当反冲洗滤层时,滤料呈微膨胀状态,不易跑砂。V 型滤池的另一特点是单池面积较大,过滤周期长,水质好,节省反冲洗水量。单池面积普遍设计为70—902 m以上。由于滤料层较厚,载污量大,滤后水m,甚至可达1002 的出水浊度普遍小于0.5NTU。 V 型滤池的冲洗一般采用的工艺为气洗→气水同时冲洗→水冲洗+表面扫洗。9.7.2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水量 Q=8×1043 m/d;滤速V=10m/h。 冲洗周期T=48h 反冲横扫强度1.8L/(s·2 m)】 m)【一般为 1.4~2.0 L/(s·2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地下室 抗浮锚杆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二.设计条件: 室内地面标高为H=0.000(绝对标高为27.40m),室外地面标高为H=26.100~28.00,抗浮水位1a轴至5轴抗浮设计水位取为26.00,5轴至12轴抗浮设计水位取为27.00(即相对标高为-0.400m)。底板面标高-5.500(绝对标高为21.90m),消防水池处底板面标高-6.000(绝对标高为21.40m),主楼处筏板厚度1100mm,筏板以外区域底板厚度400mm。 底板板底水浮力: 筏板处:Fw1=(H-Hw1)×10=(27.00-21.90+1.100)× 10=62.00 kN/m 或Fw1=(H-Hw1)×10=(26.00-21.90+1.100)×10=52.00 kN/m 其余部位:Fw2=(H-Hw2)×10=(27.00-21.90+0.400)× 10=55.00 kN/m 或Fw3=(H-Hw2)×10=(26.00-21.90+0.400)× 10=45.00 kN/m 三.抗浮板受力计算: 1、计算水反力(模型按负值输入不重复计算板自重),用于抗浮锚杆设计。 筏板处:62×1.05-2(建筑面层做法) =63.1 kN/m 或52×1.05-2(建筑面层做法) =53.1 kN/m 其余部位:55×1.05-2(建筑面层做法) =55.75 kN/m 或45×1.05-2(建筑面层做法) =45.75 kN/m 不考虑活载及砖墙荷载 2、计算水浮力作用下底板配筋时,模型采用倒楼盖法按正向力输入,且扣除板自重,勾选不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四.抗浮锚杆受力计算: 本工程锚杆材质选用HRB400,抗拉强度标准值fyk=400N/mm2,抗拉强度设计值fy=360N/mm2。锚固段取为强风化岩,单根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取360KN。 以下按《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计算: a) 单根抗浮锚杆所需的截面面积: 根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7.4.1式 As≥(Kt*Na)/fyk ≥1.6*360000/400 ≥1440mm2取3根32 As=2412 mm2 其中Kt 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本工程按表7.3.2取1.6; Na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fyk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b) 锚固段长度: 取La >K*Nt/(π*D*fmg*ψ)和La >K*Nt/(n*π*d*ξ*fms*ψ)中较大值。 根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7.5.1-1式 La >K*Nt/(π*D*fmg*ψ) >2.0*360/(3.14*0.18*0.8*0.2) >7962mm 取8m 其中,K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按表7.3.1,取2.0 Nt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f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可按表7.5.1-1取值,结合勘察报告,本工程岩石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取0.2Mpa; D 锚固体直径,本工程取180mm ψ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按表7.5.2取0.8 根据《岩石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第7.5.1-2式 La >K*Nt/(n*π*d*ξ*fms*ψ) >2.0*360/(3*3.14*0.032*0.6*2*0.8)

抗浮锚杆计算书

抗浮锚杆深化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质地情况: 地下水位标高 -1.00 m 地下室底板标高 -6.52 m 浮力 55.2 kN/m 2 二、抗浮验算特征点受力分析: 1.原底板砂垫层厚 0.10m 自重 0.10X20=2kN/m 2 2.原砼底板厚 0.40m : 自重 0.4X25=10 kN/m 2 3.新加砼配重层厚 0.30m 自重 0.3X25=7.5 kN/m 2 抗浮验算 55.20-19.50=35.70 kN/m 2 三、计算过程 由受力情况,将锚杆分为A 、B 、C 三类,A 类为图中○A 轴至○E 轴区 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有8米粘性土层;B 类为有○E 轴至○L 轴区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有4米粘性土层; C 类为图中○L 轴至○Q 轴区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无粘性土层。 锚杆间距取3m ×3m 。 1. 锚杆杆体的截面面积计算: yk t t s f N K A ≥ t K ——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取1.6; t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特征值×1.3,A 类锚杆取35.70×3.0×3.0×1.3=438.75kN 。 yk f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HRB400取400 kPa 。 As ≥fyk KtNt =4001075.4386.13??=17552m m 总计 19.5 kN/m 2

选取三根HRB400 直径28mm 钢筋,钢筋截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2. 锚杆锚固长度 锚杆锚固长度按下式估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ψπmg t a Df KN L > ψ πεms t a df n KN L > 式中:K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2.0; t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取438.75kN ; a L ——锚杆锚固段长度(m ); mg f ——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按表7.5.1-1取粘 性土层65kpa ,中风化板岩层0.25Mpa ; ms f ——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按表7.5.1-3取2.5MPa ; D ——锚杆锚固段的钻孔直径(m ),取0.15m d ——钢筋的直径(m ); ε——采用2根以上钢筋时,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0.6~0.85,本例 取0.7; ψ——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按表7.5.2取1.0; n ——钢筋根数。 (1)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q sik 分别为55kpa 、140kpa) A 类:pa 46.1220 .28 16515.014.3M K l Df N a mg t =????= = ψπ土 pa 29.36146.122-75.483-M N N N t t t ===土岩 m Df KN l mg t a 14.61 25015.014.329 .3610.2=????== ψπ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 *14.3222 '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h m m S Q V r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关于抗浮锚杆的设计

精心整理 关于抗浮锚杆的设计 一、抗浮锚杆的构造要求: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简称《技术措施》)。第80页,7.3.1-5中,锚杆的长度不应小于4m,且不宜大于10m.。 (2)锚杆的间距除必须满足锚杆的受力要求外,尚需大于1.5m。 (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5.3.1条对注浆材料有要求。 A B GB175 C 标准》 D E 1 Ru------- Rt-------- Nt-------- Kt-------- K--------- 2 (1) 根据抗浮水位及锚杆的间距,计算单根锚杆的所承担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t A、地下室底板的水头为h,则水的浮力为f=10*h。 B、底板的自重为G C、抗浮锚杆承受的荷载q f D、根据《建筑荷载规范》,地下水浮力属可变荷载,底板自重(含地面做法)属永久荷载,则荷 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根据其最不利荷载组合确定。

即抗浮锚杆承受的荷载q f由下式计算: q f=γQ*f-γG*G---------q f为设计值, 其中γQ----1.4γG----0.9 单根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t计算 Nt=q f*a*b--------a、b为锚杆的间距 附加说明: , (2) Ru=ξ1* 其中ξ1 λ1------- q sin- (3) 结论 单根锚杆的所承担的轴向拉力设计值1.05*Nt≤Rt-------Rt为特征值 (4)、锚杆内钢筋计算 A、根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第22页,第7.4.1条锚杆的钢筋的安全系数K=1.6 详见表第7.3.2。---------锚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A S≥K t*N t/f yk-------(1) 其中K t--------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