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实用水处理技术丛书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开发与应用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王凯军贾立敏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北京

2001年10月第一版

2001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

目录

第一节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工艺 (4)

一、基本原理 (4)

二、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 (5)

三、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6)

第三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特点 (8)

1、水解池与厌氧UASB工艺启动方式不同 (8)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9)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10)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10)

5、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11)

6、有利于好氧后处理 (11)

7、可以同时达到对剩余污泥的稳定 (12)

第四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机理 (12)

一、有机物形态对水解去除率的影响 (12)

二、有机物降解途径 (13)

三、水解池动态特性分析 (14)

四、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 (15)

第五节水解工艺对后续好氧工艺的影响 (20)

1、有机物含量显著减少 (21)

2、B/C比值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显著增加 (21)

3、BOD5降解动力学 (22)

4、污泥和COD去除平衡 (22)

第六节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 (24)

一、传统污泥处理的目的和手段 (24)

二、污泥有机物的降解表 (25)

三、污泥脱水性能及处理 (25)

第七节水解池的启动和运行 (27)

一、水解池的启动方式 (27)

二、配水系统 (30)

三、排泥 (32)

四、负荷变化对水解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第八节水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35)

一、芳香类化合物的去除 (35)

二、奈的去除 (35)

三、卤代烃的去除 (35)

四、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 (35)

五、高悬浮物含量废水的水解处理工艺 (36)

六、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要求 (37)

第九节水解-好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39)

一、厌氧处理应用的经济分析 (39)

二、水解-好氧系统设计参数 (40)

第十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 (42)

一、预处理设施 (42)

二、水解池的详细设计要求 (42)

三、反应器的配水系统 (43)

四、管道设计 (46)

五、出水收集设备 (46)

六、排泥设备 (47)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据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基建投资高、运行费用高以及电耗高等问题,北京市环

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原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了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围绕水解好氧技术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相继开发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氧化塘处理工艺和水解-土地处理工艺等处理城市污水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这些工艺被先后应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0余座,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北京市密云县城污水处理厂(4.5万m3/d规模)、河南安阳市豆腐营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m3/d)、新疆昌吉市污水处理厂(1.5万m3/d)和深圳宝胺安县石岩污水处理厂(2.0万m3/d)都相继采用了该处理工艺。

另外,国内同行开发了处理印染废水的水解-好氧-生物碳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水解和AO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在啤酒废水和屠宰废水方面水解-好氧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已是具有竞争力的一种标准工艺。水解(酸化)工艺还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如印染、纺织、轻工、酿酒、化工、焦化、造纸等行业的工业废水。

水解-好氧工艺在推广过程中,全国各地有关部门及行业累计建设了上百座水解-好氧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因此,可以讲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的污水处理工艺,为我国的水污染控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以上的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各种不同工艺流程的推广应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生产性工程进行总结,以满足研究、设计和应用三方面要求。

第一节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工艺

一、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分好氧工艺和厌氧工艺,这两类工艺各有其优缺点。随着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作为生物处理的主角仍是微生物。如何能使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提高污泥浓度,减少氧的消耗‘如何使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缩短处理时间和提高处理负荷,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各种类型有机污染物的厌氧(缺氧)、好氧降解反应过程汇总如下。

好氧(微需氧)过程厌氧(缺氧)过程

(1)COD→H2O+CO2 (2)COD→CH4+CO2

传统好氧工艺传统厌氧工艺

(3)NH4+→NO3- (4)NO3-→N2

硝化工艺反硝化或缺氧工艺

(5)H2S→S0 (6)SO42-→H2S

微需氧或好氧工艺厌氧反应

(7)R-Cl→CO2+Cl- (8)R3CCl→CH4+CO2+Cl-

好氧反应厌氧反应

从化学反应式(1)-(8)来看,除反应式(1)、(2)为传统的好氧和厌氧工艺外,其他均为兼性菌的反应。人们过去对于好氧微生物和专性厌氧微生物研究十分充分,而对兼氧性微生物的研究不够。

事实上,利用兼性细菌的工艺人们已开始有所涉及。如,对去除N、P的A2O或AO工艺(反应式(3)、(4)),是利用了兼性菌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好氧代谢,而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同代谢反应的工艺。在含有硫酸盐的有机废水中,厌氧反应将有机物和硫酸盐分别转化为有机酸和硫化氢(反应式(6)),产生的硫化氢被微需氧细菌直接氧化为硫元素。这可以用来去除硫化物并回收硫元素(反应式(5))。最新研究表明,一些在好氧状态下难降解芳香族和卤代烃在厌氧条件下容易分解(反应式(7)、(8))。

以上反应是一些新工艺的化学反应基础,其基本原理是新工艺开发的基础和生长点。例如,目前国际和国内上流行的AB工艺和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前者是在A段的高吸附段发生了水解和部分酸化反应,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所以使得整个工艺的效率大为提高。对于后者而言,在SBR的反应过程同样经历了好氧-缺氧和厌氧的过程。

成功地利用兼性微生物的典型工艺是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水解池利用水解和产酸微生物,将污水中的固体、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得污水在后续的好氧单元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得到处理。采用水解-活性污泥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相比,其基建投资、能耗和运行费用可分别节省30%左右。由于水解池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使得本工艺不仅适用于易于生物降解的城市污水等,同时更加适用于处理不易生物降解的某些工业废水,如纺织废水,印染废水,焦化废水,酿酒废水,化工废水,造纸废水等。

二、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

水解-好氧工艺开发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具有投资大、能耗高和运转费用高等缺点,试图采用厌氧处理工艺替代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工艺。1983-1984年在北京进行了第一阶段实验,采用37L的UASB反应器,并配有三相分离器,停留时间为8.0h。在这一阶段COD、BOD5和SS的去除率分别在50-70%、60-80%和70-90%。尽管停留时间很长(8.0h),但沼气产量很低,仅为0.02m3/(m32d)。从实验结果来看厌氧阶段的处理不足以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不得不采用好氧后处理。另外,UASB反应器的反应时间太长,尽管其在运行费用和能耗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基建投资方面不足以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竞争。在北京进行的实验属于冬季水温(最低为9℃)较低的实验。

在温暖气候条件下常温(10-20℃)厌氧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总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这是针对达标和总的停留时间而言。事实上,厌氧的停留时间在8-12h的去除效果还是相当高的,但是,要考虑到其与传统好氧工艺应有竞争力。第二,停留时间在8-24h的厌氧系统的竞争能力将大为降低,COD的去除率仅30-60%。这样还需要相当客观的好氧后处理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UASB反应器的运行方式改变为部分厌氧,即主要在厌氧反应的水解和酸化阶段(这也是称为水解-好氧工艺的原因),从而在反应器中取消了三相分离器,使得反应器结构十分简单,便于放大。虽然水解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仅有2.5h,但分别可取得高达45.7%、42.3%和93.0%的COD、BOD5和SS去除率。后处理的活性污泥法仅需采用2.5h停留时间。

新工艺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一,水解池取代了传统的初沉池,水解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初沉池,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水解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不但在数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在理化性质上发生了更大变化,使污水更适宜后继的好氧处理,可以用较少的气量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完成净化;其二,这种工艺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完成了对污泥的处理,使污水、污泥处理一元化,可以从传统的工艺过程种取消消化池。作为一种替代的处理工艺,在总的停留时间和能耗等方面比传统的活性污泥要有很大的优势。

三、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从原理上讲,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第一、二两个阶段。但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和厌氧消化的目标不同,因此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水解(酸化)-好氧处理系统中的水解(酸化)段的目的,对于城市污水是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主要是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水解工艺的开发过程是从低浓度城市污水开始的,与高浓度废水的厌氧消化中的水解、酸化过程是不同的。在连续厌氧过程中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甲烷化阶段提供基质。而两相厌氧消化中的产酸段(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段和产甲烷段分开,以便形成各自的最佳环境。因此,尽管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两相法厌氧发酵工艺中的产酸相和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过程均产生有机酸,但是由于三者的处理目的的不同,各自的运行环境和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氧化还原电位(Eh)不同

在混合厌氧消化系统中,由于完成水解、酸化的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共处于同一个反应器中,整个反应器的氧化还原电位(Eh)的控制必须首先满足对Eh要求严格的

甲烷菌,一般为300mV以下,因此,系统中的水解(酸化)微生物也是在这一电位值下工作的。而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产酸相的氧化还原电位一般控制在-300—-100mV 之间。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为一典型的兼性过程,只要Eh 控制在0mV左右,该过程即可孙里进行。

(2)pH值不同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消化液的pH值控制在甲烷菌生长的最佳pH值范围,一般为6.8-7.2。在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产酸相的pH值一般控制在6.0-6.5之间,在酸化反应器pH值降低时,丙酸的相对含量增大,而丙酸对后续的甲烷相中的产甲烷菌将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对于水解(酸化)-好氧处理系统来说,由于浓度低不存在酸的抑制问题,因此,可以不控制pH值的范围,一般pH在6.5-7.5之间。

(3)温度不同

三种工艺对温度的控制也不同,通常厌氧消化系统以及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温度均严格控制,要么中温消化(30-35℃),要么高温消化(50-55℃)。而水解处理工艺对温度无特殊要求,通常在常温下运行,也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水解(酸化效果)。

由于反应条件不同,三种工艺系统种优势菌群也不相同。在厌氧消化系统种,由于严格地控制在厌氧条件下,系统中的优势菌群为专性厌氧菌,因此完成水解(酸化)的微生物主要为厌氧微生物。水解(酸化)工艺控制在兼性条件下,系统中的优势菌群也是厌氧微生物,但以兼性微生物为主,完成水解(酸化)过程的微生物相应也主要为厌氧(兼性)菌。对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中的产酸相,微生物的优势菌群随控制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而变化。当控制的电位较低时,完成水解、产酸的微生物主要为厌氧菌;当控制的电位较高时,则完成水解、产酸的微生物主要为兼性菌。

需要说明的是,水解-好氧工艺中的水解(酸化)过程与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A段中发生的水解过程也是有较大区别的。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菌中不同,如上所述在水解工艺中的优势菌群是厌氧微生物,以兼性微生物为主,而在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A段中的优势菌是以好氧菌为主,仅仅部分兼性菌参加反应;其次,在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不同,水解工艺采用的是升流式反应器,其中污泥浓度可以达到15-25g/L,而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中从二沉池回流的污泥浓度一般最高为5g/L,并且以好氧菌为主。以上的差别造成了水解工艺是完全水解,而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中A段仅仅发生部分水解。

微生物种群的差异使得三种工艺系统的最终产物也完全不同。在厌氧消化系统中,水解(酸化)产生的有机酸被立即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沼气)。水解(酸化)工艺中的最终产物为低浓度有机酸,个别情况下还有极少量的甲烷。而两相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的产物主要为高浓度有机酸(主要为乙酸)、少量甲烷和二氧化碳(见表2-1)

水解工艺的研究工作是从污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小试验开始,经过反复实验和理论分析,逐步发展为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水解反应器中实际上完成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酸化也可能不十分彻底),但为了简化称呼,简称为水解。如上一章所述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的优点。

(1)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

故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2)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3)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和便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所需的构筑物。

(4)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厂的环境。

(5)第一、第二阶段反应迅速,故水解池体积小,与初次沉淀池相当,节省基建投资。

因此,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有自己特点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

第三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特点

1、水解池与厌氧UASB工艺启动方式不同

水解池的启动采用了动力学控制措施,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细菌、产酸菌与甲烷菌生长速度不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条件。图2-6是水解池在启动期间污泥甲烷活性的变化,随着水解池的运行甲烷菌的活性逐步降

低。这也初步证实了采用动力学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采用城市污水直接培养成熟的水解污泥外观呈黑色,结构密实。污泥中杂质较多,VSS/MLSS底部为57.5%,上部为55.1%。污泥层的平均污泥浓度为15g/L,污泥层在2.5-3.5m之间。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细菌的形态以长短杆菌为主。

由于进水的溶解氧为零,所以好氧细菌得不到发展。系统中微生物主要是兼性微生物。一般认为水解、产酸菌属于兼性微生物,而产甲烷细菌是专性厌氧菌,不具备过氧化氢酶。工艺希望在水力学控制条件下,系统中以水解和产酸菌为主。为此,对接触酶的活性与甲烷菌活性进行检验。定性结果如表2-5中的数据所示。

表2-5 生物污泥活性检验

结果表明,消化污泥的厌氧程度最高,而系统中水解污泥接触酶反应呈阳性,说明存在大量兼性微生物,而甲烷菌的活性不高,说明只有极少量的甲烷菌参加了反应。从水质监测结果看,进水的挥发性有机酸从54mg/L上升到90.9mg/L,这充分正证实了采用动力学控制系统处于水解酸化阶段是行之有效的。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从表2-6给出的水解池与初沉池运行结果可知,在停留时间相当的情况下,水解池对悬浮物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初沉池,平均出水SS只有50mg/L,其COD、BOD5、蛔虫卵的去除率也显著地高于初沉池。因初沉池的去除率受水质影响较大,出水水质波动范围较大,而水解池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在拿不出大量投资修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地方,先采用水解池进行一级处理,出水水质将比初沉池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表2-6 水解池与初沉池处理效果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图2-7是进水浓度与去除率的关系,从图2-7可见,进水浓度越高,COD去除率越高。进水平均浓度为500mg/L时,COD去除率在45%左右。水解池对于进水浓度变化而引起的冲击负荷有很大得抵抗能力,在实验中曾观察到COD负荷从1.95kg/(m32d)变化到8.8kg/(m32d),出水COD从207mg/L变化到316mg/L。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一般城市污水可沉COD占总COD的50%左右,经水解处理后基本上去除了可沉性COD,所以水解工艺适用于污水中含悬浮状COD比例较高的废水。如屠宰废水、啤酒废水虽然可生物降解的可溶性COD成分高,但是废水中悬浮性颗粒状COD含量也很高,所以适合采用水解处理。对于城市污水,实验表明经水解反应后溶解性COD、BOD 比例分别从进水的50%、65%提高到出水的78%、77%,不溶性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74.5%、55.3%。在运转中经常出现水解池出水溶解性COD、BOD值高于进水的情况,这说明反应中有相当数量的不溶性有机物溶解于水中,在10-20℃条件下去除悬浮物有48%发生水解。但由于进、出水溶解性COD、BOD的数值相差不大,因此,人们会误认为水解池仅仅起到物理解留作用。通过对水解池进、出水有机酸分析结果表明,出水的溶解性COD已不是原来的溶解性COD,其中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大幅度上升,可

以从占进水溶解性组分9%上升到出水的25%。

5、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水解池即使在最低水温(10℃)时仍可稳定运行,图2-8为停留时间3.5h条件下,水温与去除率的关系。水解反应器之所以在低温条件下仍有如此高的去除率,因为水解池属于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这种反应器保持大量的水解活性污泥,污泥平均浓度达到15g/L,由于生物量大,大量水解活性污泥形成的污泥层,在有机物通过时将其吸附截留,这延长了污染物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了去除率。

6、有利于好氧后处理

表2-7为水解工艺结合采用活性污泥后处理工艺与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对比。在池容、水质相同,停留时间4h左右的情况下,不论采用穿孔管或中微孔曝气方式,水解-好氧工艺的BOD5和COD去除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且出水COD低于100mg/L,传统工艺停留时间8h左右仍然达不到与本工艺相接近的出水水质,因此,从曝气池容积上新工艺要少50%左右。若同样采用穿孔管曝气设备,曝气可节省气量50%,同样采用中微孔曝气器节省气量为40%左右。

表2-7 不同工艺处理北京高碑店城市污水实验结果对比

项目

传统工艺曝气池运行水解-好氧工艺曝气池运行穿孔管曝气中微孔曝气穿孔管曝气中微孔曝气

停留时间/h 8 6 4.5 8 4 4

气水比15:1 14:1 4.9:1 6.2:1 7.3:1 3.8:1 回流比50 50 60 60 50 50 污泥指数SVI 265 239 231 259 273 70.8 出水SS浓度/(mg/L)15.1 86.7 11.6 20.2 17.4 出水COD浓度/(mg/L)150 162.0 148 91.6 87.6 85.1 出水BOD浓度/(mg/L)9.8 29.5 12.0 8.8 12.6 6.6

7、可以同时达到对剩余污泥的稳定

如前所述,水解-好氧工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污水、污泥一次得到处理,可以在传统的工艺流程中取消消化池。通过示范工程1年的物料平衡,水解池中污泥的水解率可高达50%左右,排出系统污泥量比初沉池-消化池联合系统低30%,结果证实存在取消消化池的可能性。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量的平衡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指标,因此,需要对新工艺流程污泥处理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1)水解池可以同时稳定污泥

通过1年的示范工程,水解池平均去除的悬浮物量为311.7kg/d,水解池排出的污泥总量则为162kg/d,污泥水解率为48%。即去除的SS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根据温度不同污水水解率在30%-70%之间变化。

(2)水解污泥的沉降与浓缩性能

了解水解污泥的沉降性能,可为浓缩池提供设计依据。根据静沉实验数据并经过生产性实验动态结果修正,从沉降实验现象观察水解污泥沉降性能十分良好,SV为50%,SVI为34,沉降性能优于初沉池和曝气池污泥。在浓缩8-12h下,水解污泥的含水率可从98.5%降至90%左右,浓缩后污泥可直接进行脱水。

第四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机理

一、有机物形态对水解去除率的影响

污水中的污染物按分散划分为悬浮状、超胶体、胶体和溶解性4种不同形态。根据工程上采用的简单分离方法来划分,定义为溶解性、胶体、超胶体和可沉的COD。例如:溶解性COD为通过0.45um滤膜的组分;胶体COD为通过4.4um滤纸的过滤液与溶解性COD之差;超胶体COD为通过4.4um-100um之间的组分;可沉的COD为粒径>100um、通过4h沉淀可以去除的组分。根据以上分类,水解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反应前后的污水特性见图2-9。

从图种实验数据可知,城市污水进水中可沉COD和超胶体COD占总COD的50%

左右,经水解处理后基本上去除了可沉性COD和超胶体COD的60%。由此可见,水解池对悬浮性物质的去除能力很强,所以水解工艺适合污水中含悬浮状COD比例较高的废水。经水解反应后,出水溶解性COD比例从30%提高到占出水的47%。在运转中经常有水解池出水溶解性COD、BOD值高于进水的情况,这说明反应中确有相当数量的不溶性有机物溶解于水中,这通过污泥产量的计量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在10-20℃条件下去除悬浮物有48%发生水解。

二、有机物降解途径

以COD为例,图2-10给出了对可沉性、超胶体、胶体性和溶解性等不同物理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途径的图示。首先水解反应器中的大量微生物将进水中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这是一个物理过程的快速反应,一般只要几秒到几十秒即可完成,因此,反应是迅速的。截留下来的物质吸附在水解污泥的表面,漫漫地被分解代谢,其在系统内的污泥停留时间要大于水力停留时间。在大量水解细菌的作用下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后,重新释放到液体中,在较高的水力负荷下随水流移出系统。由于水解和产酸菌世代期较短,往往以分和小时计,因此,这一降解过程也是迅速的。在这一过程中溶解性BOD、COD的去除率虽然表面上讲只有10%左右,但是由于颗粒有机物发生水解增加了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因此,溶解性BOD、COD去除率远远大于10%。但是由于酸化过程的控制不能严格划分,在污泥中可能仍有少量甲烷菌的存在,可能产生少量的甲烷,但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也相当可观,故以气体形成释放的甲烷量很少。可以看出,水解反应器集沉淀、吸附、网捕和生物絮凝等物理化学过程以及水解、酸化和甲烷化过程等生物降解功能于一体。这些过程在水解反应器中得到了强化,这与功能单一的初沉池有本质的区别。

三、水解池动态特性分析

1、上升流速与系统内污泥浓度的关系

研究上升流速和污泥层高度(实际上是污泥浓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忽略由于污泥积累造成的污泥区高度的变化。不断调整进水量,改变上升流速v i,在一个特定的上升流速下,测定稳定后相对应的污泥层高度(一般为改变负荷1h以后),并通过整个系统内污泥总量,换算出相对应的污泥层高度内平均浓度X,则可以得出图2-11所示结果。

图2-11中v0为无量纲化上升流速,v0=v i/v max,v max为密云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上升流速,m/h;X为平均污泥浓度,g/L。

从图2-11可见,在稳定状态下一个上升流速对应于一个平均污泥浓度X。这种对应关系是由于在水解池内污泥在垂直方向的运动是污泥颗粒的平均浓度v r和水流的上升流速v i在稳定状态达到平衡时形成,即v r=v i。而污泥的沉淀速度与污泥浓度可用Dick 理论公式描述:

v r=αX-n=9.53X-0.75

因此,通过图2-11中数据可以得到应用于城市污水水解池中的关系式:

v0=v i/v max=α’X-n=5.29X-0.75

应用上述关系,在实际运行的密云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流量、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下所对应的污泥浓度分别约为40g/L,20g/L和60g/L。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最大流量条件下,污泥层由于膨胀而造成污泥浓度降低,同时引起污泥成层的沉淀速度提高,自动保持反应器内污泥浓度(约20g/L);而随着流量的减少,在最小流量时污泥浓度增加,沉速降低也达到动态平衡,这时污泥浓度为60g/L。这一特征可以在运转管理中得到运用,来制定不同的排泥措施,以减少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转费用。

2、稳定性分析

水解反应器属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范畴,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生物反应和沉淀功

能。图2-12给出了这两者在水解反应器中的相互约速关系。在水解酸化反应中所需微生物的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呈反向变化(反应曲线)。从理论上讲,在给定的污泥龄下(θc一定),状态的稳定点一定在反应曲线之上。只要微生物量足够多,则反应不受停留时间的控制,这在工程上是十分有利的。考虑到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停留时间越短越好,这要求运行点A、B、C沿反应曲线向左上移动。随着停留时间的限制,即受污水上升流速的制约。

沉降曲线给出了这种限制关系,其将平面分为两部分,右半平面为稳定状态,左平面是不稳定状态。有两种情况会造成污泥界面上升;第一种情况,长期不排泥,这时污泥面将不断上升,这是由于污泥量增加使得污泥浓度增加,这时可通过排泥重新回到稳定状态;第二种情况,当水力停留时间缩短,水的上升流速增大造成污泥界面上升,这可通过排泥来降低系统中的污泥量,使污泥浓度与停留时间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图2-12所示是设计与运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其反映了生物反应与沉淀作用这对矛盾的统一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低浓度城市污水厌氧处理过程,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是较有机负荷更为本质和更有效的运行、设计参数。

四、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

水解反应器对有机物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预处理过程,水解反应过程中没有彻底完成有机物的降解任务,而是改变有机物的形态。具体讲是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将难生化降解物质降解为易生化降解的物质。这样使得以COD形式存在而BOD5不易检出的有机物,在水解反应过程中分解形成一些可以被BOD5测出的有机物,从而使B/C比例有所增加。

使用色谱-质谱联机(GC/MS)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含有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鉴定,是国内外近年来在环境工作中的新进展。色谱仪能有效地分离污水中有机混合物,而质谱仪又能对单一组分进行定性鉴定。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及气相色

谱/质谱联机法,对有机污染物在水解池、曝气池中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有机污染物在新的工艺过程中的降解转化过程的特殊性进行了解。水样采取24h的混合样,水质的常规指标数据见表2-8。

表2-8 水质参数表

项目进水浓度/(mg/L)水解出水浓度/(mg/L)曝气池出水浓度/(mg/L)

COD 541.0 263.9 92.4

BOD 215.1 111.5 6.48

SS 432 22.7 19.7

对水解反应前后及最终出水有机物组分采用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见图2-13。峰面积数据由气相色谱积分仪给出(面积由1000以上开始积分),有机物鉴定采用色谱-质谱联机法,由表2-9给出。需要说明的是,表2-9中只给出了主要的化合物,对于峰面积较小的化合物表2-9中没有给出。

图2-13是不同反应阶段碱性/中性化合物色谱变化图和酸性化合物色谱变化图,图2-14是根据色谱图计算不同保留时间间隔内山峰峰数与峰面积反应前后的对比图。可以分析有以下几个现象。

(1)不论是酸性组分或碱性组分/中性组分色谱图,经水解反应后出峰时间都大幅度提前,尤其以酸性组分更为明显,说明经过反应后小分子化合物增加。

(2)酸性组分化合物个数明显增加,由45个增至60个,同时,酸性组分总峰面积有所增加。

(3)碱性/中性化合物数由35个减至18个,而碱性/中性组分峰面积有所减少,以上事实说明碱性/中性化合物经酸化反应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4)化合物峰面积与峰数分布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原污水是随着保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加,这说明大分子化合物比例占绝大多数,在保留时间大于20min时,酸性组分出峰个数占出峰总数51%,峰面积也占同样的比例;经水解酸性反应后保留时间大于20min,酸性组分峰数占总峰数的比例降为25%,峰面积比例仅为4.6%;而保留时间小于10min时,峰面积的碱性/中性组分占92.5%,酸性组分占83.9%,说明小分子化合物占化合物比例的绝大部分。详细的数据比例见图2-14。

(5)碱性/中性化合物峰面积有所减少,而酸性组分总峰面积有所增加,说明碱性/中性化合物转变为酸性化合物。

通过上述现象分析,结合质谱化合物检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经水解反应池后,酸性化合物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说明水解反应池对有机物不仅仅起到物理截留作用,而是以生物作用为主的水解-酸化反应过程,同时也说明酸化过程的工程控制措施是恰当的。

(2)经水解-酸化反应后,有机物的种类并没有减少,相反增加了许多小分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水解、酸化反应的中间产物,这与一般生物处理构筑物降解规律是有区别的。从溶解性有机物的数量(以峰面积表示)上,经过水解反应后总量有所增加,这说明部分不溶性有机物经过水解-酸化反应后确实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从而使悬浮性有机物量有所减少。

(3)进水中主要有机物相当部分为大分子化合物(在C9以上),其中有很多苯系化合物(见表2-9),这些苯系化合物在水解池出水与最终出水中部未检出,这说明难降解大分子物质经过水解-酸化后可以降解。从微观角度为说明水解-好氧工艺最终出水可优于传统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4)经水解-酸化反应后产物大部分是酸性小分子化合物,且多为C2-C6化合物。经过水解-酸化反应后,有机物的种类并没有减少,相反增加了许多小分子的化合物,这些酸性化合物容易被生物降解,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经过水解-酸化反应后BOD5/COD比值有所提高,即可生化性有所提高。这是由于大分子难降解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易降解的酸性小分子化合物所致。

(5)经过活性污泥法最终处理后,出水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有明显减少。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但某些化合物,如4,4-(1,1-甲基亚乙基)双酚等化合物由于其结构上的特点,在处理过程中没有被分解。并且在处理后出现一

些新化合物,如β-D-哔喃果糖三苷等化合物,它们可能是微生物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或者为某些胞外酶。这些有机物的共同特点是难于为生物所降解,这也说明为什么二级处理到一定程度,最终出水COD浓度仍然保持一定水平的原因。

采用色质联用方法研究水解-酸化过程特性,进一步证实了对水解池在工艺中所起作用的分析、推断。从理论上说明了水解-好氧生物处理的机理,但在分析中也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水解降解产物中一些卤代烃产物的形成途径缺乏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第五节水解工艺对后续好氧工艺的影响

水解工艺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率,放弃了厌氧反应中甲烷发酵阶段,利用厌氧反应中水解和产酸作用,使得污水、污泥一次得到处理。在整个过程中,大量悬浮物水解成可溶性物质,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因此工艺过程中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工艺的特点。且由于这些特点,单从出水水质COD、BOD5等去除率来评价水解反应器的作用是不全面的,应对后处理中各种现象进行分析,以全面评价水解反应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表2-10和表2-11为不同国家的城市污水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原水水质与水解出水的性质对比。

表2-10 原污水与水解出水水质比较(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项目原污水水解出水原污水/水解出水COD/(mg/L)493.3 278.4 1.77

BOD/(mg/L)170.2 115.2 1.48

SS/(mg/L)277.4 45.3 6.13 溶解性COD比例/% 50.8 77.8 0.65 BOD5/COD 0.345 0.414

BOD20/(mg/L)294.0 166.0 1.71

BOD5/ BOD200.56 0.794

动力学常数0.135 0.175

耗气速率/【mg/(h2L)】37.4 112.6

气水比10:1 3.8:1

曝气池停留时间/h 8 4

曝气池出水COD/(mg/L)150.0 92.0

表2-11水解反应前后污水性质的变化(HRT=3.0h,荷兰Bennekom)

项目

COD

(mg/L)

BOD

(mg/L)

SS

(mg/L)

BOD5

COD

BOD5f

BOD5

VA F

COD t

BOD5f

COD

COD f

COD t

COD m

COD t

进水650 346 217 0.53 0.67 0.09 0.54 0.49 0.29 出水397 254 33 0.64 0.91 0.25 0.61 0.73 0.49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 物膜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 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以及生物转盘三 相传质和工艺运行特点。 3)掌握生物接触氧化特点及其工艺设计 第一节概述 生物膜——是使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 物、后生动物、藻类、真菌一类的真核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 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生物膜法:污水经过从前往后具有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从 表至里具好氧→兼氧→厌氧的生物处理系统而得到净化的生物处理技 术。 一、生物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 1 生物膜的构造特征 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 Array+附着水层(高亲水性)。 2 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1)微生物:沿水流方向为细菌——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或生态系统。具体生物以菌胶团 为主、辅以球衣菌、藻类等,含

有大量固着型纤毛虫(钟虫、等枝虫、独缩虫等)和游泳型纤毛虫(楯纤虫、豆形虫、斜管虫等),它们起到了污染物净化和清除池内生物(防堵塞)作用。 2) 污染物:重→轻(相当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3) 供氧:借助流动水层厚薄变化以及气水逆向流动,向生物膜表面供 氧。 4) 传质与降解:有机物降解主要是在好氧层进行,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经 兼氧层和厌氧层分解,分解后产生的H 2S ,NH 3等以及代谢产物由内向外传递而进入空气中,好氧层形成的NO 3--N 、NO 2--N 等经厌氧层发生反硝化,产生的N2也向外而散入大气中。 5) 生物膜更新:经水力冲刷,使膜表面不断更新(DO 及污染物),维持 生物活性(老化膜固着不紧)。 二、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 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1) 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2) 食物链长,污泥产率低; 3) 能够存活世代较长的微生物; 4) 可分段运行,形成优势微生物种群,提高降解能力。 2 工艺方面的特征 1) 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适应性; 2) 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 3) 能处理低浓度污水;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法水处理教案

第四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2)——生物膜法 第一节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与活性污泥法一样,生物膜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 主要的生物膜法有:①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 ②生物转盘;③生物接触氧化法;④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一、生物膜的结构 1、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形成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①起支撑作用、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物质:在生物滤池中称为滤料;在接触氧化工艺中成为填料;在好氧生物流化床中成为载体;②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废水中的有机物、N、P以及其它营养物质;③作为接种的微生物。 (1) 生物膜的形成: 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2) 生物膜的成熟: 在生物膜上由细菌及其它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膜对有机物的降解功能都达到了平衡和稳定。 生物膜从开始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30天左右(城市污水,20 C) 2、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1) 生物膜的性质: ①高度亲水,存在着附着水层; ②微生物高度密集:各种细菌以及微型动物,这些微生物起着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形成了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 (2) 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3、生物膜的更新与脱落 (1) 厌氧膜的出现: ①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②成熟的生物膜一般都由厌氧膜和好氧膜组成;③好氧膜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场所,一般厚度为2mm。 (2) 厌氧膜的加厚: ①厌氧的代谢产物增多,导致厌氧膜与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②气态产物的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③成为老化生物膜,其净化功能较差,且易于脱落。 (3) 生物膜的更新: ①老化膜脱落,新生生物膜又会生长起来;②新生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强。 (4) 生物膜法的运行原则: ①减缓生物膜的老化进程;②控制厌氧膜的厚度;③加快好氧膜的更新;④尽量控制使生物膜不集中脱落。 二、生物膜处理工艺的特点 1、微生物方面的特征 (1) 微生物种类多样化: ①相对安静稳定环境;②SRT相对较长;③丝状菌也可以大量生长,无污泥膨胀之虞;④线虫类、轮虫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较高;⑤藻类、甚至昆虫类也会出现;⑥生物膜上的生物:类型广泛、种属繁多、食物链长且复杂。 (2) 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 ①动物性营养者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较高;②食物链长;③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仅为1/4左右)。

污水处理新工艺

第15章污水处理新工艺 15th. 生物1101张昭参考2013年以来文献,增补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概略: 一、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新工艺 采用“甲烷化+半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新工艺,实现了生活污水能源质回收及氮素低碳化去除。结果表明,联合工艺出水NH4+-N≈0,NO2--N≤0.5mg,NO3—N 平均为3.6mg/L,溶解性COD<10mg/L,去除率高达98%。其中,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固定床(U A F B)实现甲烷化,能去除80%以上的进水溶解性C O D。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实现半亚硝化,亚硝化累积率达到97%,出水基本达到厌氧氨氧化进水基质配比(NH4+-N∶NO2--N=1∶1.13),半亚硝化的主要作用是转化NH4+-N,转化率为36.59%. 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氨氮去除量、亚硝态氮去除量和硝态氮生成量之比为1∶1.18∶1.25,总氮容积去除负荷为0.62 kg/m3·d,对氮素去除的贡献率为56.91%,为氮素脱除的主导工艺环节. 新工艺通过厌氧产甲烷实现能源质回收,并通过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实现自养脱氮,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 孙学影, 甲烷化. 基于能源回收的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新工艺[J]. 二、改良SBR脱氮新工艺 基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改良序批式反应器(MSBR)联合工艺,针对改良SBR处理模拟养殖废水脱氮效果进行单因素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获得影响因素的规律排序,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回流比为200%,循环周期组成为曝气175min,沉淀时间为60min,排水时间为5min,HRT为8h,进水COD为800mg/L。在最佳条件下处理稀释后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出水,NH3-N去除率为74.02%,出水NH3-N为24.86mg/。 雷英春, 李勇力, 张克强, 等. 改良SBR 脱氮工艺参数优化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3, 33(8): 55-58. 三、生物同步脱氮除硫 1 反硝化除硫工艺 反硝化除硫工艺原理:反硝化除硫菌以NO3- 或NO2为电子受体,将硫化物氧化为SO4+或单质S。

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介绍

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介 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大致可以分为污水预处理设备、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污泥处理设备。下面我们就污水处理设备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工艺原理,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原理 YQZ-A0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赖于设备中的A0生物处理工艺。其中工作原理是在A级,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微生物处于缺气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的有机氨转化分解为NH3-N,同时利用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将N0ˉ2-N、N0ˉ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3-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好氧池的有机负荷,还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较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在0级,由于有机物浓度已大幅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及较高的NH3-N存在。为了使有机物得到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处于完成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在0级设置有机负荷较低的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在0级池是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好氧型细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或空气中的CO2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NHˉ3-N转化成Nˉ2-0N、Nˉ3-0N、0级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A级池,为A级池提供电子受体,通过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污染。 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范围 1、处理水量:~h,大于(m3/h)时需另行设计。 2、适用范围: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目录 第一节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工艺 (3) 一、基本原理 (3) 二、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 (4) 三、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5) 第三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特点 (7) 1、水解池与厌氧UASB工艺启动方式不同 (7)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8)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9) 4、水解过程可改变污水中有机物形态及性质,有利于后续好氧处理 (9) 5、在低温条件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10) 6、有利于好氧后处理 (10) 7、可以同时达到对剩余污泥的稳定 (11) 第四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机理 (11) 一、有机物形态对水解去除率的影响 (11) 二、有机物降解途径 (12) 三、水解池动态特性分析 (13) 四、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 (14) 第五节水解工艺对后续好氧工艺的影响 (19) 1、有机物含量显著减少 (19) 2、B/C比值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显著增加 (20) 3、BOD5降解动力学 (20) 4、污泥和COD去除平衡 (21) 第六节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 (22) 一、传统污泥处理的目的和手段 (23) 二、污泥有机物的降解表 (24)

三、污泥脱水性能及处理 (24) 第七节水解池的启动和运行 (26) 一、水解池的启动方式 (26) 二、配水系统 (28) 三、排泥 (31) 四、负荷变化对水解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32) 第八节水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33) 一、芳香类化合物的去除 (34) 二、奈的去除 (34) 三、卤代烃的去除 (34) 四、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 (34) 五、高悬浮物含量废水的水解处理工艺 (35) 六、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要求 (36) 第九节水解-好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38) 一、厌氧处理应用的经济分析 (38) 二、水解-好氧系统设计参数 (39) 第十节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指南 (41) 一、预处理设施 (41) 二、水解池的详细设计要求 (41) 三、反应器的配水系统 (42) 四、管道设计 (45) 五、出水收集设备 (45) 六、排泥设备 (46)

第二节 生物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第二节生物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一、有机污染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去除方法 1、颗粒状有机物(>1μm): 可以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颗粒物; 2、胶体状有机物(1nm~100nm): 不能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较小的有机颗粒物; 3、溶解性有机物(<1nm): 以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 4、生物法处理的主要对象: 废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废水中溶解状态的营养元素N和P。 二、废水处理程度的分级 废水处理程度的分级:一级处理——预处理或前处理;二级处理——生物处理;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1、一级处理: 去除效果:E BOD≈ 30%, E SS≈ 50%; 主要功能:①去除颗粒状有机物,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负担;②调节水量、水质、水温等,有利于后续的生物处理。 主要方法:物化法,如:沉砂、沉淀、气浮、除油、中和、调节、加热或冷却等 2、二级处理: 去除效果:E BOD≈ 85~90%,E SS≈ 90%; 主要功能:大量去除胶体状和溶解状有机物,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主要方法:各种形式的生物处理工艺 3、三级处理: 主要目的:①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残存的SS、有机物,或脱色、杀菌, ②脱氮、除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方法: 主要方法:①物化法——超滤、混凝、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加氯消毒等; ②生物法——生物法脱氮除磷,等 早期,在国内还将脱氮除磷作为深度处理看待,认为在我国水环境中主要的污染物还只是有机物,对氮、磷引起的污染的严重性还认识不足;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多个大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和近海海域赤潮现象的日益增多,对于控制废水中的氮、磷的排放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在新的排放标准中,也将氮、磷指标列入,并且在很多新建污水厂的设计和运行上对于氮、磷的控制都有了明确要求,因此生物脱氮除磷已经逐渐转变为二级处理的范畴,不再作为三级处理来要求了。 三、我国水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1、工艺流程 见下图: 经处理后的餐饮污水 2、工艺说明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废水自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3、工艺设施 (1)格栅井 设置目的: 在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前设置一道格栅,用以去除生活污水中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从而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设置特点: 格栅井设置钢筋砼结构,格栅采用手动机械框式。 (2)调节池 设置目的: 生活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调节均化,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水量、水质的均衡、稳定,并设置预曝气系统,用于充氧搅拌,以防止污水中悬浮颗粒沉淀而发臭,又对污水中有机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和处理效果。 设计特点:

调节池设计为钢筋砼结构。 (3)调节池提升水泵 设置目的: 调节池内设置潜污泵,经均量,均质的污水提升至后级处理。 设计特点: 潜污泵设置二台,液位控制,水泵采用无堵塞撕裂杂物泵。 (4)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采用三角堰出水,使出水效果稳定。 污泥采用气提法定时排泥至污泥池,并设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部分污泥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也减少了污泥的生成,也利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5)A级生物处理池(缺氧池) 设置目的: 将污水进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内高效生物弹性填料作为细菌载体,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后道O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设计特点: 内置高效生物弹性填料,又具有水解酸化功能,同时可调节成为O级生物氧化池,以增加生化停留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6)O级生物处理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设置目的: 该池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附着于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后段在有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条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时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净化。 设计特点: 该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充氧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该池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池中填料采用弹性立体组合填料,该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填料在水中自由舒展,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增加了曝气效果,填料成笼式安装,拆卸、检修方便。 该池分二级,使水质降解成梯度,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设计采用相应导流紊流措施,使整体设计更趋合理化。 池中曝气管路选用优质ABS管,耐腐蚀。不堵塞,氧利用率高。 该池设计为A3钢结构。 (7)沉淀池 设置目的: 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生化池中剥落下来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净化。 设计特点: 设计为竖流式沉淀池,其污泥降解效果好。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一.物理法: 1.沉淀法:首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首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涣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别离、有用物质的收回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别离:细小SS的去除 6.磁力别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二.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纤细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三.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办法的总称。 (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办法来运转的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技能,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能的核心,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体系。 长处: 1)工艺简略,节约费用 2)抱负的推流进程使生化反响推力大、效率高 3)运转办法灵敏,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胀大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才能强 (2)CASS法

CASS法法的改进型,特色是占地小、运转费用低、技能成熟、工艺安稳。 CASS法是在CASS反响池前部设置生物挑选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主动滗水设备。 工艺流程图: (3)AO法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工艺流程图: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汇总

1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2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微SS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3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重点介绍 (随着各种工艺不断改进,原有缺点不断被修正,因此只列出各种工艺的优点) 4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 (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优点: 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 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 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2)CASS法 CASS法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 CASS法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工艺流程图: (3)AO法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工艺流程图: 优点: 1)系统简单,运行费低,占地小 2)以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和内源代谢产物为碳源,节省了投加外碳源的费用 3)好氧池在后,可进一步去除有机物 4)缺氧池在先,由于反硝化消耗了部分碳源有机物,可减轻好氧池负荷 5)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过程对碱度的消耗 (4)AAO法 AAO法又称A2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工艺流程图: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它工艺水处理教案

第五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3)——其它工艺 第一节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也称氧化渠,又称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是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Pasveer 首先设计的;最初一般用于日处理水量在5000m 3以下的城市污水。 一、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1、氧化沟的工艺流程 图1 氧化沟及氧化沟系统平面图 图2 以氧化沟为主的废水处理流程 2、氧化沟的特征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构造上的特征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 ),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 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⑧ 污泥龄长,可达15~30d ,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 ⑨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二、氧化沟的几种典型的构造型式 原废水 格栅 氧 化 沟 出水

目前主要的氧化沟形式有:Carrousel氧化沟、Orbal氧化沟、交替工作式 氧化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等四种。 1、Carrousel 式氧化沟(图3) Carrousel 式氧化沟又称平行多渠形氧化沟;是60年代末荷兰DHV公司开 创的。采用竖轴低速表面曝气器;水深可达4~4.5m,沟内流速达0.3~0.4m/s; 混合液在沟内每5~20min循环一次;沟内混合液总量是入流废水量的30~50倍; BOD5去除率可达95%以上,脱氮率可达90%,除磷效率可达50%;应用广泛,最大规模为650000m3/d;在国内主要有昆明兰花沟污水处理厂、上海龙华肉联厂、桂林市东区废水厂等。 2、Orbal氧化沟(图4) Orbal氧化沟又称同心圆型氧化沟,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圆形或椭圆形的沟渠,能更好地利用水流惯性,可节省能耗; ②多沟串联可减少水流短路现象; ③最外层第一沟的容积为总容积的60~70%,其中的DO接近于 零,为反硝化和磷的释放创造了条件; ④第二、三沟的容积分别为总容积的20~30%和10%,而DO则 分别为1和2mg/l; ⑤这种沟渠间的DO浓度差,有利于提高充氧效率; Orbal氧化沟在国内的主要工程实例有:①抚顺石油二厂废水处理站(28,800m3/d);②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新建废水处理厂(60000m3/d);③成都市天彭镇污水处理厂。 3、交替工作氧化沟 交替工作氧化沟由丹麦Kruger公司所开发的,有二沟和三沟式两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其中的每一条沟均交替用做曝气池和沉淀池,而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但其中的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较低,D型二沟只有40%,三沟式则提高到了58%; 图5:VR型氧化沟图6:D型氧化沟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理论 一、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的含义和分类 定义:指工业企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水。 包括:生产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两大类。 二、工业废水的分类、种类、指标 1分类 按行业的产品加工对象:冶金、造纸、纺织、印染等。 按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分:无机废水(电镀、矿物加工),有机废水(食品加工) 按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酸性、碱性、含酚等 按处理难易程度和危害性分:易处理危害性小的废水,易生物降解无明显毒性的废水,难生物降解又有毒性的废水。 2工业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的种类 1)含无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 2)含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 3)含有大量不溶性悬浮物废水的污染; 4)含油废水产生的污染; 5)含高浊度和高色度废水产生的污染; 6)酸性和碱性废水产生的污染; 7)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废水产生的污染; 8)含有氮、磷等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 三、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1 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Physical Treatment) 定义:应用物理作用没有改变废水成分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法; 操作单元(Operating Units):调节(Adjust)、离心分离(CentrifugalSeparation)、除油(Oil Elimination)、过滤(Filtration)等。 废水经过物理处理过程后并没有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而仅使污染物和水分离。 2 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Chemical Treatment) 定义: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Operating Units):中和( Neutralization)、化学沉淀( Chemical Precipitation)、药剂氧化还原(Chemical Oxidation Reduction)、臭氧氧化(Ozone Oxidation )、电解(Electrolysis)、光氧化法(Photo- Oxidation)等。 污染物在经过化学处理过程后改变了化学本性,处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化学变化。 3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Physic-chemicalTreatment) 定义: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是通过相转移的变化而达到去除的目的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Operating Units):混凝(Coagulation)、气浮(Floatation)、吸附(Adsorption)、离子交换(Ion Exchange)、电渗析(Electro-dialysis)、扩散渗析(Diffusion Dialysis)、反渗透(Reverse Osmosis)、超滤(Ultra Filtrate)等。 污染物在物化过程中可以不参与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直接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也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后再转移。

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介绍

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大致可以分为污水预处理设备、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污泥处理设备。下面我们就污水处理设备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工艺原理,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原理 YQZ-A0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赖于设备中的A0生物处理工艺。其中工作原理是在A级,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微生物处于缺气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的有机氨转化分解为NH3-N,同时利用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将N0ˉ2-N、N0ˉ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3-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好氧池的有机负荷,还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较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在0级,由于有机物浓度已大幅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及较高的NH3-N存在。为了使有机物得到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处于完成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在0级设置有机负荷较低的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

在0级池是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好氧型细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或空气中的CO2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NHˉ3-N转化成Nˉ2-0N、Nˉ3-0N、0级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A级池,为A级池提供电子受体,通过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污染。 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范围 1、处理水量:1.0 ~80.0m3/h,大于80.0(m3/h)时需另行设计。 2、适用范围: (1)宾馆、饭店、疗养院、医院; (2)住宅小区、村庄、集镇; (3)车站、飞机场、海港码头、船舶; (4)工厂、矿山、部队、旅游点、风景区; (5)与生活污水类似的各种工业有机废水 以上是关于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的相关介绍。武汉玉泉净水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已为多家企事业单位设计安装了数千套的水处理系统,由于其技术先进、设计完善、造价合理、运行平稳、服务周到,深受广大用户和厂家的赞誉。公司还为客户朋友供应质优价廉的水处理设备耗材及零部件,并免费为广大客户朋友提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使用的咨询服务。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一.物理法: 1.沉淀法:主要去除废水中无机颗粒及SS 2.过滤法:主要去除废水中SS和油类物质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气浮法:油水分离、有用物质的回收及相对密度接近于1(水的密度近似1)的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离:去除沉淀法难以去除的SS和胶体等 二.化学法: 1.混凝沉淀法:去除胶体及细 2.中和法:酸碱废水的处理 3.氧化还原法:有毒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去除 4.化学沉淀法:重金属离子、硫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铵根等的去除 三.物理化学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属离子、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脱色除臭等 2.离子交换法:回收贵重金属,放射性废水、有机废水等 3.萃取法: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4.吹脱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挥发物质的去除。 重点介绍 (随着各种工艺不断改进,原有缺点不断被修正,因此只列出各种工艺的优 点)

四.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1)SBR法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图: 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优点: 1)工艺简单,节省费用 2)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效率高 3)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 4)防治污泥膨胀的最好工艺 5)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 (2)CASS法 CASS法是SBR法的改进型,特点是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工艺稳定。 CASS法是在CASS反应池前部设置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 工艺流程图: (3)AO法

最新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生物脱氮除磷 工艺)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2.设计说明书 (4) 2.1 工程概况 (4) 2.2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及污水水质 (5) 2.2.1 设计规模 (5) 2.2.2 污水水质及污水处理程度 (5) 2.3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5) 2.3.1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要求 (5) 2.3.2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6) 2.3.3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0) 2.4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12) 2.4.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12) 2.4.2污水处理厂总高程设计 (15) 2.5 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说明 (16) 2.5.1粗格栅间 (16) 2.5.2水提升泵房 (17) 2.5.3细格栅间 (18) 2.5.4曝气沉砂池 (18) 2.5.5氧化沟 (19) 2.5.6二沉池 (19) 2.5.7 接触池 (19) 2.5.8加氯间 (20) 2.5.9污泥回流泵房 (21) 2.5.10污泥浓缩池 (21) 2.5.11污泥脱水间 (21) 2.5.12其他建筑物 (22) 3.设计计算书 (22) 3.1 设计依据 (22) 3.2设计流量 (23) 3.3格栅设计 (23) 3.3.1设计参数 (23) 3.3.2设计计算 (23) 3.4曝气沉砂池 (28) 3.4.1设计参数 (28) 3.4.2设计计算 (28) 3.5氧化沟 (3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5.1设计参数 (30) 3.5.2设计计算 (30) 3.6辐流式二沉池 (36) 3.6.1设计参数 (36) 3.6.2 设计计算 (36) 3.7消毒池 (38) 3.7.1设计参数 (38) 3.7.2 设计计算 (38) 3.8液氯投配系统 (39) 3.8.1设计参数 (39) 3.8.2设计计算 (39) 3.9计量堰 (39) 3.10泥回流泵房 (40) 3.11浓缩池 (40) 3.12泥脱水间 (41) 4.污水厂成本概算 (41) 4.1 水厂工程造价 (41) 4.1.1 计算依据 (41) 4.1.2 单项构筑物工程造价计算 (41) 4.2 污水处理成本计算 (43) 参考文献 (44)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异氧微生物 第二章 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与工艺) 2. 1基本概念 2. 1。1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 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 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 ● 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占1/3) CHONS + O 2 CO 2 + H 2O + NH 3 + SO 42- +?+能量 (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 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占2/3) ● C 、H 、O 、N 、 + 能量 C 5H 7NO 2 ● 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endogenous respiration ) C 5H 7NO 2 + O 2 CO 2 + H 2O + NH 3 +?+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来表示: 细菌: C 5H 7NO 2; 真菌: C 16H 17NO 6; 藻类: C 5H 8NO 2;原生动物: C 7H 14NO 3 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 1) 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 a . 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 b .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 2)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 3)合成量的大小,对于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占整个污水处理厂的40~50%)。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 一方面: ● 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 ● 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 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 2. 1。2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1)溶解氧(DO ): 约1~2mg/l 2)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 a .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 b . 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 度时,会有不可逆的破坏; 最适宜温度 15~30?C ; >40?C 或< 10?C 后,会有不利影响。 3)营养物质: 细胞组成中,C 、H 、O 、N 约占90~97% 其余3~10%为无机元素,主要的是P 。 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 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BOD : N : P = 100 : 5 : 1 投加N 和P 。 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 、Mg 、Ca 、S 、Na 等; 微量元素: Fe 、Cu 、Mn 、Mo 、Si 、硼等; 4)pH 值: 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pH 在6.5~8.5之间; 微生物 异氧微生物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生物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及工艺: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 所谓好氧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是指水处理过程采用好氧微生物来分解矿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因为水中微生物需要消耗一定的溶解氧,人们就称之为好氧处理过程。好氧处理的优点是出水水质好,不产生臭味,可以做为生物处理的终端工艺。其工程形式也分为很多种,如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氧化沟等。 3.1生物转盘 (1)概述 生物转盘工艺是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的一种,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可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生物转盘的核心处理装置是垂直固定在水平轴上附着一层生物膜的圆形盘片,转轴带动转盘以一定的速度不停地转动,生物膜交替的与废水和空气接触,形成一个连续的吸氧、吸附、氧化分解过程,使氧化槽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的优点:能耗低、管理方便;产泥量少、固液分离效果好;脱落的生物膜比活性污泥法易沉淀,不易发生堵塞。生物转盘的缺点:容积负荷较小;在寒冷的地区需采取保温措施。生物转盘适应的污水浓度范围较广,运行管理简单。 (2)设计事项 1)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宜采用单轴多级转盘,级数宜为1~3级。 2)生物转盘的BOD5表面有机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处理城镇污水表面有机负荷为5g BOD5/(m2·d)~20g BOD5/(m2·d)。 根据已有运行经验资料: 要求出水BOD5≤60mg/L时,表面有机负荷为20g BOD5/(m2·d)~40g BOD5/(m2·d); 要求出水BOD5≤30mg/L时,表面有机负荷为10g BOD5/(m2·d)~20g BOD5/(m2·d)。 对于村庄集中污水处理,生物转盘的表面有机负荷可根据出水要求在6gBOD5(/~30g BOD5/(m2·d)之间取值。

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介绍及对比

?几种常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一、概述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目前已相当成熟,其核心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的改进及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在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已较少使用。根据污水的水量、水质和出水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处理费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生活污水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作简单介绍,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BAF)、A-0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二、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完整工艺如下: 污水——前处理——生化法——二沉池——消毒——出水 | | ——-——污泥处理系统-- 前处理也称为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有格栅或格网、调节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们称污水处理工艺是特指这部分,如接触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厌氧和好氧)处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根据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现场的条件而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投资及运行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作一简介。 1、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池体狭长,故称为氧化沟。氧化沟有多种构造型式,典型的有:A:卡罗塞式;B:奥巴尔型;C:交替工作式氧化沟;D: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氧化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规模从每日几百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工艺日趋完善,其构造型式也越来越多。其主要特点是:进出水装置简单;污水的流态可看成是完全混合式,由于池体狭长,又类似于推流式;BOD负荷低,处理水质良好;污泥产率低,排泥量少;污泥龄长,具有脱氮的功能。 设计要点: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5000mg/l;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去除BOD5时,取5~8天,当要求硝化反应时取10~30天;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36、48h,根据对处理水水质要求而定;BOD—SS负荷(Ns)为0.03~0.07kgBOD/(kgMLSS.d);BOD容积负荷(Nv)为0.1~0.2 kgBOD/(m3.d);污泥回流比为50~150%;混合液在渠内的流速为0.4~0.5m/s;沟底流速为0.3 m/s。 但氧化沟工艺与SBR和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比较,能耗高,且占地面积较大。 2、A/O法 即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生物硝化处理工艺

污水生物硝化处理工艺pH值控制及碱度核算 发帖人: fengzizt 点击率: 843 污水生物硝化处理工艺pH值控制及碱度核算 一、影响硝化的重要因素 1、pH和碱度对硝化的影响 pH值酸碱度是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硝化细菌对pH反应很敏感,在pH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pH为8~9的范围内),其生物活性最强,硝化过程迅速。 当pH>9.6或<6.0时,硝化菌的生物活性将受到抑制并趋于停止。 若pH>9.6时,虽然NH4+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仍然异常迅速,但是从NH4的电离平衡关系可知,NH3的浓度会迅速增加。由于硝化菌对NH3极敏感,结果会影响到硝化 作用速率。 在酸性条件下,当pH<7.0时硝化作用速度减慢, pH<6.5硝化作用速度显著减慢,硝化速率将明显下降。pH<5.0时硝化作用速率接近零。 pH下降的原因 pH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进水中有强酸排入,导致人流污水pH降低,因而混合 液的pH也随之降低。 由硝化方程式可知,随着NH3-N被转化成NO3—-N,会产生部分矿化酸度H+,这部分酸度将消耗部分碱度,每克NH3-N转化成NO3—-N约消耗7.14g碱度(以CaC03计)。因而当污水中的碱度不足而TKN负荷又较高时,便会耗尽污水中的碱度,使混合液中的pH值降低至 7.0以下,使硝化速率降低或受到抑制。 如果无强酸排人,正常的城市污水应该是偏碱性的,即pH一般都大于7.0,此时的pH 则主要取决于人流污水中碱度的大小。 所以,在生物硝化反应器中,应尽量控制混合液pH>7.0,制pH>7.0,是生物硝化系 统顺利进行的前提。 而要准确控制pH,pH<6.5时,则必须向污水中加碱。应进行碱度核算。 2、有机负荷的影响 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硝化除氮时,NH4-N的去除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机负荷。当有机负荷稍高于3.0kgBOD/(m3滤料?d)时,NH3-N的去除受到抑制;当有机负荷高于4.0kgBOD/(m3滤料?d)时,NH3-N的去除受到明显抑制。因此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同 步除碳和硝化时,必须降低有机负荷。 根据上述分析,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针对去除有机物的工程设计时,首先必须针对处理水类型和排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BOD容积负荷,BOD容积负荷的选取应根据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加以分析后确定,并在设计时留有一定余量。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同步除碳和硝化时,必须降低有机负荷,最好使有机负荷控制在2.0kgBOD/(m3 滤料?d)以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