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 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 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 简答题
中国古代史 简答题

第一章

1、熟悉原始社会简表,了解不同时期代表性文化及各自的特点

旧石器时代:

早期:代表文化: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特点:原始群,杂婚,使用简陋石器、木棒,会用天然火,集体劳作,有了简单语言中期:代表文化: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

特点:母系氏族、族外群婚、石器类型增加,初步加工、骨角刺的刀、人工取火、采集业为主,狩猎业为辅、有了分工、埋葬死者的习惯

晚期:代表文化:山顶洞人、河套人

特点:母系氏族,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骨针、发明弓箭、氏族集体劳动,穿孔的原始装饰品、有爱美的观念、原始宗教观念

新石器时代:

早期:代表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

特点: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对偶婚、出现石斧石杵石镰、发明陶器、氏族集体劳动、图腾崇拜

晚期:代表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特点: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制、原始农业过渡到犁耕农业、原始畜牧业过渡到较大规模放牧、个体经济出现、私有观念产生、对首领与对自然力的崇拜、文字符号

宗教

2、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四川巫山猿人

3、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三代的起止时间:

夏:2070BC——1600BC

商:1600——1046

西周:1046——771

2、西周实行那些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政治上:互为表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含义:武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在境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之后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影响:

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统治领域,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最突出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内容是周王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封为诸侯。诸侯的爵位,由嫡长子继承,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

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继续按嫡长子继承制进行分封。

影响:(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济上:井田制

含义:

影响:

井田制的实行和奴隶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西周奴隶制文明达到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春秋时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被废除,为新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阅读有关老子、孔子的书籍,找出二人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孔老皆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又以自然为生存的依托,两者息息相关连,人应当爱护自然环境和资源.不可破坏天人的合谐。

(2)在人际关系上,孔老皆反对纷争对抗,主张和睦共处。“和为贵”(儒),“安其居”(道) (3)在人生态度上,儒道皆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提高,反对沉缅于物欲私利之中

(4)在治国问题上,儒道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反对暴政,重视民心的向背。“民为贵”、“保民而王”(儒),“以百姓心为心”(道)

(5)在真善美的追求上,都希望达到三者的高度统一,并特别强调要格求真知的过程变成人生乐趣,能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6)辩证思维方面,都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主张随时调整矛盾关系,以保持统一体的适中和谐,避免向极端偏落

(7)对待宗教的态度上,不信鬼神说

不同点:

(1)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

(2)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

(3)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

(4)儒家期盼天人和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和一.

4、盘庚迁殷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1)征服自然的能力较小

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更适宜建设都城和发展农业生产。(2)抑制奢侈,倡导节俭,借以缓和阶级矛盾

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阶级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的缓和(3)通过迁都镇压异己,巩固王位

商代前期,对王位纷争十分激烈,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商王的权威削弱和贵族的势力膨胀,通过迁都可以削弱贵族实力。

(4)避开小国和少数民族叛乱势力的攻击,稳定统治。

影响:

(1)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从此商王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邑”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的新时期。(2)殷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变成废墟,称殷墟,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文化状况。

第二章

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魏国李悝变法:

时间:战国初(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

内容:①废除世卿世禄——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

②推行“尽地力之教”——挖掘土地潜力,提高产量,增加政府田租收入;

③实行“平籴法”——“取有余以补不足”,丰年政府以平价购粮,欠年政府以平价

售粮,抑止物价;

④颁布《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

意义:①魏国李悝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年最强大的国家。

②变法同时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具有很强示范性,各国纷纷变法强国,寻

找出路。

(2)楚国吴起变法:

时间:公元前 383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内容:①“明审法令”

②消弱旧贵族势力——取消贵族世卿世禄特权,封君传到三代收回爵禄,疏远的公族

撤销族籍;

③精简官职——精简无关紧要的官职及过高的官吏俸禄,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奖励耕

战,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④整顿吏治

意义:吴起变法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吴起变法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大大增强。公元前 381年,楚国对魏作战取得胜利。

(3)秦国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首次变法;公元前350年,第二次变法。

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为了便于税收,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废除世卿世禄制

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为日后的郡县制打下基础

设什伍连坐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③思想上:焚烧诗书,重视法令

意义: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政治: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户籍什伍制度与连坐法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军事:奖励军功,极大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总之: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A、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商鞅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C、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汉承秦制,同样是确立国家的统治思想,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秦始皇:听取李斯建议,推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禁锢思想;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通过郡县制来管理地方,都是以暴力强迫的手段确立政治与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并通过察举制来选拔人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却是以一种温和而又有利益诱导的手段实现统治思想上的专制。并且在政治上是通过推恩令,让更多人受益,来实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两汉时期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

(1)汉初选官:“任子”(高官子弟凭借父兄而得官的制度)与“赀选”(以称凭财产资格为官)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建立察举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3)后来又建立征辟制(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4)元光元年首次实行“举孝廉”(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此后,孝廉成为士大夫入仕的主要途径。

4、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1)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主要思想:

孟子:

(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3)义利观(道德思想):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

(1)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哲学思想)

(2)“性恶论”(道德思想)

(3)“礼法并施”(政治思想)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主要思想:

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出世思想

(3)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无等级差别的爱

尚贤、尚同和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尚力、节用: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约。

(4)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主要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前四史指的是哪四部历史著作

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与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淝水之战:(前秦与东晋)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陷入混乱,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7、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如何评价及获得成功的原因分析。

背景:

(1)公元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阶级矛盾尖锐:在拓跋政权的统治下,政治黑暗,徭役繁重,人民不满北魏的暴虐统治,不断举行起义。

(3)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不仅使下层各族人民起义不断,同时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族地主常常发生矛盾。

(4)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

内容:

政治:整顿吏制、迁都洛阳

经济:实行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文化:汉化政策(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话、穿汉人

服装、改用汉姓、提倡同汉人通婚);

社会习俗:制礼作乐、移风易俗

评价: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成功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第三章

1、论述门阀制度的形成、发展、鼎盛及衰落

东汉:出现

主要的原因就是东汉建立者刘秀本身为贵族,起兵时受到地主的支持,建国后大封功臣,这对他们也比较宽纵

魏晋:形成

司马氏建立西晋政权时,得到了门阀士族的支持,后来魏晋南北朝选官采用九品中正制,日益被士族控制。

东晋:鼎盛

大地主,大豪强控制了国家的大部分,他们在国家的经济、政治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东晋也实行偏安政权,不对这种现象进行处理。

南朝:衰落

贵族子弟失去治国能力,身体羸弱。开国皇帝多为庶族,排挤贵族。还有农民起义的打击。唐宋:消失

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唐末农民大起义使门阀制度最终消亡。

2、隋唐时期的统治政策

三省六部制

隋朝:首创(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

唐朝:继续完善,改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科举制:

隋朝:首创,主要是秀才、进士、明经科等

唐朝:体貌壮伟、言辞辨正、书法、文理优长武则天时期:武举人,殿试

租庸调制:

唐朝:每户要向国家交纳粮食,称做租;交纳棉麻布料等,称做调;需要服徭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可以缴纳绢布等代替,称做庸。

第四章

1、少数民族政权:辽(契丹族)金(女真族)西夏(党项族)

2、北宋加强中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措施:

通过分散权力,达到皇帝集权。

(1)军事方面:

军权集中的重点放在加强对禁军的控制上。

杯酒释兵权、改组禁军领导机构、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实行更戍法。

(2)政治方面:

中央:设立参知政事(行政)、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3)经济方面:

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上,实行制钱谷。

(4)科举方面:

三级考试制度、扩大录取名额、严格考试制度。

影响:

积极意义:有利于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基本上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变化。

消极影响:加剧社会危机(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土地兼并,统治层的腐朽)。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结果及评价。

目的:

解决三冗问题(冗官冗兵冗费)与两积问题(积贫、积弱),实现富国强兵,解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维护宋朝统治。

内容:

经济: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政治: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

结果:

基本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背诵经济的发展额军事力量的壮大。但由于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既得利益而被迫终止,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评价:

(1)变法解决了三冗两积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宋王朝的统治

(2)王安石变法具有局限性,是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4)王安石变法失败也有自身的不足,拘泥古制、刚愎自用、用人不当等。

3、忽必烈推行汉法的目的、内容

内容:1、建立年号、国号及有关礼仪制度。 2、建立汉式官僚制度

3、定都汉地

4、重农政策

5、尊孔崇儒

目的:

(1)建立年号、国号和礼仪制度,把都城移向中原地区,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建立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确定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

(4)承认和提倡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并设立国子学,用汉文化教育功勋子弟。(5)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发展的巩固和发展。

4、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五章

1.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背景:

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严重,大地主占领纳税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内容:

“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晚明危机,使万历初年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2)一条鞭法出现了摊丁入亩和赋役货币化的趋向体现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发展的要求。(3)促进了商业繁荣,有利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试述隋、元、明、清各朝史实澎湖自古与中国大陆关系密切,并且从元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三国:孙权派人率船队到达夷州,加强太晚与内地的联系

隋朝:两次派人到流球去,促进交流

元朝:设置机构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流球的管辖

明朝:明太祖即位,向琉球昭告,册封琉球王

明万历年间出现台湾名称

清朝:清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康熙年间,施琅从郑经手里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归福建省管辖

台湾省,第一人巡抚刘铭传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及思想领域的主要贡献。

黄宗羲:主要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工商皆本”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

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②学以致用

影响:开一代脚踏实地学风;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

影响: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4.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

康熙:平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复准部噶尔丹叛乱、土尔扈特蒙古回归、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建立噶伦西藏地方政府、册封班禅)

雍正:平定青海叛乱、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

乾隆:西藏发生叛乱,入藏平叛,两次廓尔客之役,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完成平淮大业

5.试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问题的认识。

秦汉:我国经济中心在北方,集中在黄河流域,南方比较落后。

魏晋:江南经济逐渐开发,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经济区域,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隋唐: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农业发展也超过北方,政府税收重心转向南方,我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两宋: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经济发展赵越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进行评述。

张骞通西域:

乃是由于汉武帝时期,为反击匈奴,而出使西域。公元138年,张骞“凿空”西域,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获得了西域资料,并介绍了汉朝情况。公元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派使回访,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

意义:

(1)传播了西汉的声威,使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

(2)也利于对西域的管理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中原同西域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既促进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中原的社会生活。(4)张骞是西汉政府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勇敢坚毅精神为后世景仰。

郑和下“西洋”:

明朝初年,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使它向海外发展。

朱棣自认为是“奉天命天君主天下”的“供主”,要海外各国都来朝贡。以宣扬国威,向外示富。郑和共七次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阿丹、天方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香料等。

(1)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明朝的航海技术与船队规模都是领先同时期世界。(2)与海外进行朝贡贸易与民间贸易等,加深了中国和所到各地贸易和文化交流。

(3)郑和远航对东南亚地区的开发,贡献尤大。

7.我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

先秦:世卿世禄制:通过家族等级与血缘关系确定任职

两汉:察举制:由下而上的推选人才

征召制:皇帝征召贤能之士入京为官

魏晋:曹操:唯才是举

曹丕:九品中正制:注重出身门第,设立中正官,但后来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隋朝:隋炀帝首创科举制

唐朝: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备:内容:体(体貌壮伟)、言(言辞辩证)、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形式: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

武则天:首创殿试、设立武举

宋朝:科举制改革时期:放宽名额、三级考试制度、选试

明朝:科举制鼎盛时期:四书五经命题、格式八股文、形式古板

明朝:科举制衰弱时期:光绪三十年废除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2019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1) 一- 填空题 1_原始群氏族公社2- 新石器3-原谋 170万4-手5-黄帝6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7-山顶洞8-半坡村遗址7-卜辞8-启前2070年 9商汤10 殷11-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12-贝13汤刑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A 6-A 7-C 8-A 9- B 10-B 11- C 12-A 13- D 14- B 15-D 三-名词解释 1.元谋猿人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是在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一百七十万年了 2、北京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3、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山林川泽有所开发。至厉王时,他把王畿以内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 4、李悝改革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李悝主张,要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重要官职要选任有才能的人充当,优厚俸禄要奖给有功劳的人。还主张赏罚严明。魏国在战国前期所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和李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代的文字基本情况商代已有文字,现在已发现的文字资料都是商代后期的遗物。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在少量铜器上亦铸有一些文字,称为铜器铭文。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 2.汉武帝为何改革财政?列举改革措施 汉武帝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困难,但战争仍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在桑弘羊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改革币制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这种货币相当稳定,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总一盐铁汉武帝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均输、平准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就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使市面物价保持稳定。 五-问答题 1.试述青铜业制造的大致情况 (1)商代的青铜业有飞跃的发展,不但产量大,工艺水平也很高。仅在殷墟一地出土青铜礼器就有数千件之多。礼器以酒器为主,有爵、角、斝、盉、觥、卣、尊、壶、彝、罍、觚、觯等。 (2)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很高,尤其是礼器,造型美观,纹饰精巧,是水平极高的工艺品。兵器和工具大多质坚刃利,使用方便。 2.简述禹、启、汤、盘庚的主要事迹。 (1)舜举禹为他的继承人。禹即位,国号夏,都于阳城。 (2)夏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腐朽,诸侯互相攻伐。商汤乘机灭掉了一些亲夏的诸侯国,举兵西向伐夏。山东西部为中心,其势力所及,西到陕西西部,北到河北北部,南到湖北和湖南北部,东到海滨。 (3)盘庚迁殷商朝建立后,中原地区屡有洪水为灾,国都一再迁徒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2) 一- 填空题 1-770 洛邑2-编钟3-卫楚4-西门豹5-墨家 6-宋襄公7-<<诗经>> 8-管仲12-巨鹿之战10-五铢钱 11“丝绸之路”12-灵渠13-“郡县制”14-甘英15-小篆16-西域17张衡地动仪18-蔡伦二-单项选择题 1-A 2- D 3-C 4- C 5-C 6-B 7-A 8-C 9-D 10-C 11- B 12-D 13-C 14- D 15 D 16D 17A 18A 19B 20A 21D 22A 23A 24C 25A 26C 27D 28C 29C 30D 三-名词解释 1“五经”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儒家的主要经典。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 (一)政治 1、早期国家制度 王位世袭制: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子启破坏禅让制,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在家族内传承(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2、分封制: 分封制的推行: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他和其弟周公旦先后两次实行分封。 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爵士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统治,拓展疆土。 3、宗法制: 概述: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作用:和分封制互为表里,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经济: 1、农业: ①原始农业: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作物:水稻和粟。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代的农业: 农具:耒、耜、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用于生产。 技术: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治虫 作物:西周时期有稻、粟、黍、稷、麦、桑、麻。 2、手工业: ①冶铸业: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为代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开始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时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周时期政府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4、经济制度:井田制 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因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该制度即为“井田制”。 (三)文化: 1、历法:夏朝时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中国古代史系列作业题

中国古代史系列作业题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一、选择题 1、认识到人工取火的方法的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许家窑人 D、山顶洞人 2弓箭的发明是在: A、旧石器中期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期 3、骨针出土于:这时人们开始用兽皮缝衣服 A、山顶洞遗址 B、峙峪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溃址 4、氏族产生的前提是: A,辈行群婚B,族外婚C,对偶婚D,一夫一妻制 5,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大概开始于: A、7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4000年前 6、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陶器是: A、江西万年仙人洞陶: B、仰韶遗址陶器 C、大汶口墓地白陶 D、龙山文化的轮制黑陶 二、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原始人群血缘家族氏族文化对偶婚图腾崇拜禅让制 三、简答题 1、用史实说明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有那些主要的文化系统? 3、新石器时代有哪些成就?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主要区别是什么? 5、传说中我国部落分为哪几个集团? 6、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7、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8、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 一、选择题 1.夏朝从禹始到桀亡:,历经()余年。 A、300 B、400 C、600 D、700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民众咒骂的是( ) A,夏启B、夏桀C、祖甲7、纣王 3、解放后发掘的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从文化性质看,它代表了 A,二里头文化B.殷墟C,商前期文化D,周初文化 4、造型秀丽、制造精美的白陶发现于( ) A,二里头遗址B、早商遗址C、晚商遗址D、西周遗址 5、卜辞上出现“王途众人,”的记载,途的意思()? A、逃亡 B、暴动 C、哗变 D、镇压 三、名词解释 少康中兴司母戊鼎外服制人祭人殉甲骨文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2020届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作业

单元过关一中国古代史 易错题归类练 易错点1辨不清历史现象与历史本质 1.中国许多家族都有续家谱、族谱的习惯,著名的有“孔氏家谱”,在南方一些地区至今仍对“续谱”情有独钟。这种对祖先的崇拜本质上体现了中国() A.农耕文化的传承性B.宗法制度的优越性 C.家国情怀的普遍性D.国民心理的劣根性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中国农耕文化集合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续谱”的行为反映出对祖先的崇拜,是宗法血缘关系对后世的影响,其本质是农耕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宗法制度在春秋时期已开始瓦解,故B项错误;家国情怀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对祖先的崇拜不是国民心理的劣根性,故D项错误。 2.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 A.统治疆域的扩大B.北方经济的衰落 C.中央集权的加强D.政区细化的趋势 答案C 解析郡的幅员变小与统治疆域扩大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至唐朝中后期北方经济依然领先于南方,故B项错误;秦朝时南方郡的幅员要远大于北方郡,但后来南方郡的幅员越变越小,且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说明秦朝以后各朝代通过缩小南方郡的幅员来控制南方郡,因而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政区细化是材料表象,背后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错误。 易错点2史料解读不透 3.(2018·武昌5月调研,24)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孔子的态度说明() A.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 B.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 C.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

中国古代史表格

中国古代史 朝代更替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政治经济文化原始社会距今一万年前后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农耕炎黄传说 夏朝前21世纪 夏启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灌溉农业二里头文化遗址 商朝前16世纪 商汤方国联盟青铜器、甲骨文(商朝 的历史是信史) 西周前1046 周武王 封邦建国体制礼乐制度 东周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封邦建国体制向中央集 权大一统体制的转型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铁制农具 和犁耕技 术 百家争鸣 秦朝前221—前206 秦始皇中央集权体制创立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制 统一货 币、度量 衡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西汉前202 汉高祖刘邦郡县与封国并行制 布衣将相之局 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农耕经济 为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丝绸之路 东汉公元25,汉光武帝 刘秀柔道政策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文教治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方经济 得到进一 步开发 民族融合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三省六部制农耕经济 为主科举制 唐朝618年 唐高祖李渊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文成公主嫁往吐蕃 丝绸之路的全盛 遣唐使 北宋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北宋、辽、西夏并立 文官体制 经济重心 完成南 移,海上 丝绸之路 兴起 北宋完善科举制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 火药武器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南宋1127 宋高宗赵构 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元朝1271 忽必烈行省制度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农耕经济 为主 《马可·波罗行纪》 明朝1368 明太祖朱元璋内阁制度 厂卫机构 朝贡贸易 葡萄牙人 占据澳门 早期西学东渐 清朝1636 皇太极1644年清军入关 军机处,巩固多民族国家 逐渐走上 闭关锁国 《四库全书》 文字狱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宏观概要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 1.政治 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017年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 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2、禅让时代:尧、舜、禹时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作“禅让制”,这一时期史称“禅让时代”。 3、盘庚 4、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简答题 1、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各是什么? 母系氏族公社: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父系氏族公社基本特征 (1)婚姻形态上的一夫一妻制 (2)以父亲的血统确定氏族关系 (3)父亲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4)后期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讲解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_原始群___时期和_氏族公社___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_旧石器__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_新石器__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_云南(元谋__人,距今约有_170万__年。 4、原始群后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类化石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_丁村_人。 5、夏朝是夏族首领_夏启__建立的,时间约在_ 21世纪__。 6、禹___死后,其子_启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禅让__制,确立了_王位世袭__制。 7、商朝在_盘庚__位时,由奄迁到__殷_,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青铜器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司母戊鼎_。 二、选择题 1、北京人距今约有( D 。 A、170万年 B 、80至60万年 C 、10万年 D 、70至20万年 2、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B 。 A 、大脑 B 、手

C 、下肢 D、头骨。 3、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D 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河套人 4、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 、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 、奴隶制 D、农奴制 5、商代的农业奴隶叫( A 。 A、众人 B、仆 C、奚 D、臣 三、名词解释 1、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周围,发现有散布的赤铁矿粉末和一些随葬品。这些装饰品和墓葬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中国历史年代表表格打印版

古代中国夏商西周(贵族政治)春秋战国 (东周) 秦(官僚政治)汉三国两晋 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 (皇权达顶峰) 政治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天下为公>家天下 出现宗法制 中央集权:开始 出现郡县制 君主专制: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汉武帝频繁 更换丞相 设中朝(内朝)选官制:九 品中正制 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 君主专制:二府三司 军事:枢密院 行政:宰相(中书门下) 副宰相(参知政事) 财政:户部、盐铁、度支 君主专制:最高行政机 关:中书省 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君主专制:明:明太祖 朱元璋:废丞相,权分 六部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商:发展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结合) 西周:分封制 对象:姬姓子弟、贵族、功臣 义务:定期朝贡、军赋、力役 任免:可以世袭 宗法制(完备)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①以血缘为纽带②大小宗区别③ 礼乐制④世官制 中央集权:推广郡县制 岭南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管 辖,西南进入中原版图 中央集权:推恩令 郡国并行制 州刺史制 中央集权:道、州、县中央集权:路、州、县中央集权:行省制:中 书省直辖“腹里” 、 中央集权:开始改土归 流,乾隆完成 清:理藩院 康熙: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亲征准噶尔 抗击沙俄 加强蒙藏汉团结 监察体制:御史大夫监察体制:州刺史制 (御史大夫) 监察体制:御史台 (定期视察执法) 监察体制:提点刑狱司 (专职监察刑狱官员) 监察体制:西南地区政 策:土司制 选官制:皇帝任免选官制:察举制 征辟制 选官制:科举制 民族: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 府、羁縻府州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农业:出现铁犁 牛耕(私有制) 四川都江堰 关中郑国渠 农业:泰半之赋农业:铁犁牛耕田庄 西汉:曲柄锄、大镰、 二牛抬杠、直辕犁 东汉:耧车、一牛挽犁 关中坎儿井 农业:“闭门 而为生之具 以足” 农业:铁犁牛耕曲辕犁 筒车立井水车 农业:水转翻车农业:风力水车 商周:青铜器(商代司母戊鼎)使用贝 壳做货币 商业: 城市出现“市井” 商业: 明码标价,政府严格管理 商业: 专门管理机构 受时间空间限制 商业: 出现“草市 商业:俞大娘航船 “草市普遍,成为地方商业 中心” 活动范围、时间受官府限制 城市:长安洛阳最繁华 商业:交子 首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不受官吏直接监管 草市有完善饮食服务设 施 商业: 市商业区繁荣 出现商帮会馆 市镇繁荣 丝织业:人工育蚕丝织业:素纱禅衣(丝 绸之路) 土地:不抑兼并丝织业:棉纺织业黄道 婆①革新纺织工艺② 创造新式纺车③推广 织造技术 丝织业: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 关系) 陶瓷业:原始青瓷陶瓷业:东汉晚期,瓷 器形成(青瓷) 陶瓷业:唐三彩釉下彩绘 海上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丝绸之路(瓷路) 陶瓷业:五大名窑陶瓷业:青花瓷陶瓷业:康熙时期,粉 彩瓷出现 经济政策:工商食管(井田制)经济政策:战国 重农抑商(商鞅 变法) 经济政策:盐铁官营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冶铁业:东汉杜诗水排 以煤炭为原料 ”冶铁业:煤作燃料 汉字:甲骨文金文科技:战国司南汉字:小篆隶书(始)汉字:隶书(成熟)汉字:草书文学:文学:文学:元曲关汉卿《窦文学:明:《西游记》

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

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 1.政治: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农业:①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②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③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 (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刻画

《简明中国古代史》

《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1) 一、 填充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 时期和 时期。 2、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 人,距今约有 年。 3、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 阶段和 阶段。 4、陕西西安的 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5、夏朝是夏族首领 建立的,时间约在 。 6、 死后,其子 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 制,确立了 制。 7、商朝在 位时,由奄迁到 ,从此定居下来。 8、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 。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 。 9、我国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是 阶段。它经历了 、 、 三个时期。 10、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 ;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 。 11、公元前 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 ,西周结束。 12、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 、 、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13、齐桓公时,任用 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14、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 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 15、弭兵运动是由 国发起的,共有两次。第一次是由宋大夫 倡议;第二次由宋大夫 倡议。 16、战国七雄是指齐、楚、 、 、赵、魏、秦七个国家。 17、公元前260年,秦派 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 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四十余万人。 18、"三传"是解释 的三部书,即 、 和 。 19、西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前期有 ,后期有 。 20、春秋后期 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有 ,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二、 选择题 1、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 ) A、大脑 B、手 C、下肢 D、头骨。 2、据专家考证,最早在(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河套人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3、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 ) A、猿人时期 B、古人时期 C、新人时期 D、现代人时期。 4、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神农氏时期 D、尧、舜、禹时期。 5、彩陶出现于( ) 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仰韶文化时期 D、龙山文化时期 6、父系公社时期,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 ) A、黄帝部 B、炎帝部 C、蚩尤部 D、东夷部 7、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 ) A、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奴隶制 D、农奴制国家。 8、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 ) A、大汶口文化 B、良渚文化 C、细石器文化 D、二里头文化 9、我国青铜器产生于( )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10、商朝的建立者是( ) A、伊尹 B、成汤 C、盘庚 D、武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