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连

黄连

黄连
黄连

黄连

2010-10-28

产地:

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陕西、甘肃、湖南、贵州。

主产于四川:石柱、峨嵋、洪雅、巫溪、城口、丰都、南川、武隆、彭县、沙湾、北川;

湖北:利川、恩施、咸丰、来凤、宣恩、巴东、建始、竹溪、神农架、房县;

湖南:桑植、龙山;陕西镇平、平利、宁强、洋县;

贵州:黔西、遵义、正安、施秉。

四川石柱,湖北利川素有黄连之乡之称。

重庆石柱县黄水镇已经形成全国第一集散地,全年聚集来自全国的黄连买家。

以重庆石柱产量居全国之首,彭县、峨眉次之,但传统以峨眉黄连条长含量

高为佳。近年从生长情况来看彭县黄连则以生长快,一般比石柱和峨眉黄连提前一

年就可采挖,且条粗、长、倍受各地商家青睐。

味连(又称鸡爪连),味连主要分布在湖北西部、四川(现为重庆)东部及

陕西南部一带。

产季与产况:

播种:10-11月播种。

生长周期:4-5年。

采收:味连一般移栽后5年采收,黄连最适宜的采收期是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

产销分析:

黄连商品来源于栽培。

40年来,国家对黄连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

一是扩大产地。195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展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后,湖南、陕西、贵州、甘肃等省积极开展引种试种。老产区黄连生产不断扩大。如四川省黄连种植由石柱、峨眉、洪雅、巫溪、城口等少数县扩大到南川、武隆、江津、彭县、夹江、沙湾、北川等50多个县(市、区);湖北1971年开展黄连东移,产地由利川、来凤、恩施等县扩大到五峰、南樟、红安、罗田、浠水等20多个县、市。

二是从粮食奖售、预购定金和生产扶持资金以及提高收购价格等政策方面促进黄连生产的发展。

三是改进栽培技术如精细育苗、林间栽连、短棚栽连、合理密植、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等,提高了黄连的产量和质量。黄连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技术性强,生长年限长,生产难度大,种源不足,发展较慢,长期供应不足。1980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连农生产积极性,管理加强,产量大幅度增长,逐步满足了市场供应。

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黄连全国正常年需量约150-180万公斤,每年栽培面积约3万亩,产量180万公斤,产需基本适应,是一个能满足需要的品种。

50年代黄连生产稳步发展,销售逐步增加。

60年代初期,由于自然灾害影响,种植面积减少,管理较差,造成1964-1965年购销下降。

70年代到80年代,黄连生产发展速度快,数量大,收购量上升,市场供应基本满足需要。1982年以来,中药材实行议购议销,放开经营,从主管部门反映出的黄连购、销量虽有下降,但社会产量和社会销售量是上升的。

黄连具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不仅是中医处方常用的品种,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统计,以黄连作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加味香连丸等108种。

随着国际上应用天然药物的热潮,黄连出口量也将进一步增加。黄连生产潜力很大,特别是川鄂湘黔山地、川西南山区、秦巴山地、川滇藏南山地,适宜种植黄连的山场面积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当地政府部门也很重视。在各种黄连中,唯味连适应性强,生产难度小,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黄连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中药市场放开后,管理工作未跟上。黄连生长不到年限,提前采挖的现象比较普遍,商品枝头短小,体质轻泡,质量下降。

2000---2010年黄连(鸡爪)价格曲线图

黄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黄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舒华, 向丽华 作者单位:舒华(湖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7), 向丽华(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刊名: 甘肃中医 英文刊名: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4,17(12) 被引用次数:16次 参考文献(18条) 1.李毅加味温胆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5例 1993(10) 2.张瑞重用黄连防治阵发性心动过速体会 2001(04) 3.陈茂仁黄连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67例 1993(01) 4.叶菲;申竹芳;谢明智中药黄连及其复方对实验动物血糖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03) 5.陈其明查看详情 1987(03) 6.陈其明查看详情 1986(06) 7.宋鲁成黄连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992(07) 8.马伏英黄连等中药抗实验性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1998(04) 9.马红兵;康华峰黄连、黄柏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06) 10.王忠琳黄连地黄汤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 1995(03) 11.王海棠单味大剂量黄连治疗室性早搏167例 1993(07) 12.孙强;朱冰芝;陈亚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73例治疗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10) 13.吴洪文黄连霉液灌肠治疗慢性腹泻50例 1989(09) 1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下卷) 1986 15.田道法;於南平;唐发清几组中药方抑制鼻咽癌和官颈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02) 16.唐发清;田道法黄连及其复方对鼻咽癌细胞杀伤动力学研究[期刊论文]-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5(04) 17.储仲禄查看详情[期刊论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89(04) 18.徐国均生药学 1995 引证文献(16条) 1.胡霞.徐小亮.李宏树.张莉盐酸小檗碱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特性观察[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0(1) 2.张成义.左红香.孙晓萌.金勇HPLC在黄芡降糖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3.杨琼玉黄连纱条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期刊论文]-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6) 4.韩铁锁.王亚军.崔一喆.王新甲氧苄啶对黄连体外抗菌增效作用及量效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3) 5.于雪梅.王敏华中西医结合超声雾化治疗眼睑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09(5) 6.胡惠兰.王姿媛古方黄连香薷饮有效部位不同配比的药效研究[期刊论文]-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9(1) 7.刘珺.徐选福.郭传勇.魏铁力.颜乾麟连术颗粒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216例[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

复方黄连素片说明书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复方黄连素片说明书,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复方黄连素片说明书 复方黄连素片(通园)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方黄连素片商品介绍 通用名:复方黄连素片 生产厂家: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428 药品规格:40片 药品价格:¥4元 【通用名称】复方黄连素片 【商品名称】复方黄连素片 【拼音全码】FuFangHuangLianSuPian 【主要成份】盐酸小檗碱30g木香116g吴茱萸40g白芍162g

【性状】复方黄连素片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微辛。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型号】40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服药期间忌酒,生冷、辛辣食物。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儿童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贮藏】密封。 【包装】40片/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428 【生产企业】四川省通园制药有限公司 复方黄连素片(通园)的功效与作用复方黄连素片(通园)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 二 O O五年八月

前言 中药炮制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典型药物的炮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开展中药炮制生产工作,整理及发展中药炮制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验内容包括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两部分。要求同学结合中医学、中药学基本理论,以药物分析化学、中草药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王允唐坤闫光凡编 二 00 五年八月

目录 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3) 实验二清炒法 (5) 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及芦丁总量比较 (7) 实验四加固体辅料炒 (11) 实验五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 (14) 实验六煅法 (15) 实验七自然铜的炮制及其Fe2+煎出量的测定 (17) 实验八炙法 (19) 实验九香附、钩藤醋炙、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总量初步测定 (22) 实验十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降压、镇静、镇痛比较实验 (23) 实验十一蒸法(生地、山茱萸、黄芩)、煮法(川乌)、燀法(桃仁) (24) 实验十二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26) 实验十三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27) 实验十四炮制对桃仁所总苦桃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29) 实验十五煨法葛根、肉豆蔻、木香,提净法(芒硝、紫囱砂)干馏制备蛋黄油法 (30) 实验十六山楂的炮制及其总有机酸和总黄酮总量测定 (32) 实验十七黄连炮制及其成分在炮制前后的变化 (33)

黄连的药理作用及功效

黄连的药理作用及功效 黄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常绿草本,以根状茎入药。 别名: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 外形: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 性味:味苦。剂量过大时对胃有一定刺激,可使胃酸过多,即中医所说“苦败胃”。根状茎用作中药时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症。 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连素)为主、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已碱、木兰花碱等。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 1、抗溃疡: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黄连阿胶汤】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黄连、阿胶、栀子、黄芩、白芍组成,用于治疗少阳病“心中烦,不得卧。”用于治疗不寐、咯血、顽固性口疮等疾病。

黄连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 ㈠细菌:体外试验证明,黄连或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结核杆菌等亦有效;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作用较差,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则几无作用。由于实验方法之不同,各家报告有些差异。对痢疾杆菌,以舒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较高,其次弗氏、宋内氏最差。其作用等于或优于磺胺而弱于链霉素及氯霉素。黄连粗提取物与纯小檗碱的抗菌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情况,对某种细菌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的。煎剂即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抗药后,小檗碱仍有抗菌作用,也有报告,加用小檗碱可恢复肠道细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体外及体内的试验中,它与链霉素、磺胺对葡萄球菌还显示有协同作用。小檗碱与磺胺类药物对痢疾杆菌同时发生抗药性的菌株虽较多,但并无完全的交叉耐药性。在试管中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虽然其最低有效浓度高于链霉素与氯霉素,但其临床疗效至少不低于链霉素与氯霉素。对白喉杆菌,体外有抑菌作用;但口服黄连,不能保护白喉杆菌对豚鼠的致死作用,也未能减轻或抑制局部反应的发生以及皮内注射白喉毒素的局部反应。对鸟型、牛型、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抑制作用。由于所用培养基及菌株等条件的不同,其抑制作用有较为显著的,也有不显著的,一般远不及对氨水杨酸。体内试验,对接种结核杆菌的小鼠、家兔、豚鼠的疗效均不十分显著。有人报告,1:2000小檗碱与结核菌在体外作用三日后,并不影响细菌对豚鼠的致病力,如作用14日后,则可使其致病力降低1/2。㈡其他微生物及原虫:在鸡胚试验中,黄连对各型流感病毒、新城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试管中对十余种常见致病性真菌有广泛而显著的抑制。对钩端螺旋体,在试管中有相当强的杀灭作用,小檗碱在7.5微克/毫升,黄连水煎剂在1.9毫克/毫升时,即有显著作用。黄连煎剂及硫酸小檗碱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体外试验,其效力相当于依米丁的1/128,汉防己甲素的1/4;体内试验相当于汉防己甲素的1/16。此外,尚有抗滴虫、抗黑热病原虫、抗锥虫、杀草履虫等作用。由于其作用广泛,有人认为可作为防腐剂,其酚系数在5~20之间。黄连抑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小檗碱。黄连生药炒焦后,小檗碱含量有所降低,抗菌力亦随之减弱。它低浓度(约为10毫克/100毫升)为抑菌,高浓度(约为20毫克/100毫升)为杀菌。其杀菌作用原理较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小檗碱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与呼吸,抑制细菌的葡萄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过程,特别是脱氢反应。与维生素PP及B有较显著的拮抗作用;偏碱性时,能使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的吡哆醛与酶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在酸性时则否,能抑制细菌对蛋白质的合成;黄连及其复方制剂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及血浆蛋白凝固酶的效价降低。在对霍乱弧菌的研究中证明,小檗碱可能伤害了细胞膜,而导致细胞内成分的改变;它不影响核酸合成,而增加蛋白质的分解过程,对脂肪酸成分(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也有改变。据报道,它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能使动物因感染而产生的代谢障碍,如心肌糖元及某些酶活性之降低,有所恢复。对豚鼠对布氏杆菌活菌菌苗的免疫反应,小檗碱(单用或与磷胺并用)在早期用药时,稍呈抑制,晚期则并无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与弗氏痢疾杆菌对单用小檗碱极易产生抗药性。某些细菌还可从培养基中同化小檗碱;但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之间并无交叉耐药性。据报道,用黄连组成复方后,抗药性之形成远较单用时为小,抗菌效力还有所提高。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七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Erane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c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teetoidesC.Y.cheng)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有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jatrorrhizine)等。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是以盐酸盐的状态存在于黄连中。小檗碱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掌叶防己碱也作药用,其抗菌性能和小檗碱相似。 [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2.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3.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化学检识及薄层色谱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mp为145℃,游离的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1:20)及乙醇中(1:100),易溶于热水及热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尤其是盐酸盐。盐酸盐为l:500,枸橼酸盐1:125,酸性硫酸盐1:100,硫酸盐l:30,但在热水中都比较容易溶解。 小檗碱常以季铵碱形式存在,碱性强(pka11.53),能溶于水中,其水溶液有三种互变形式。

O 3 3 NH CHO O O OCH3 OCH3 季铵式(红棕色)醇式(黄色)醛式(黄色) N+ O OCH3 3 小檗碱(黄连素) 掌叶防己碱又称巴马亭,为黄色结晶,溶于水、乙醇、几乎不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有机溶剂。盐酸掌叶防已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并有强烈的黄色荧光。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也比盐酸小檗碱大。 N+ H3CO H3CO OCH3 OCH3 掌叶防己碱 本实验是利用小檗碱和掌叶防己碱的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用硫酸水提取出来总生物碱,再利用其盐酸盐难溶于水及盐析作用,使生物碱盐析出,以除去水溶性杂质。再利用两种生物碱极性不同,采用柱色谱分离。 [实验内容] 一、提取分离

黄连的炮制研究

黄连的炮制研究 xx 15009xxxxxx 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5级1班 摘要: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王连、支连,属毛莨科黄连属。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本文主要介绍现版药典收载的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和萸黄连的炮制研究,并通过黄连的炮制研究针对黄连的药理性质、炮制工艺及其作用与今后的改进技术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黄连、炮制、药理作用、生物碱。 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 黄连可主要分为三类,即味连、雅连和云连。其中,味连多数聚集成簇,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味极其苦。而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两者主产于四川。据明代兰茂《滇南本草》载:“滇连,一名云连……功效胜川黄连百倍”,“云连”因此而得名,其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主产于中国云南省。

黄连的根茎含主要药用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5.56%~7.25%,黄连碱(coptis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小檗红碱(berberrub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2】。 1.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 唐代有润切和熬(炒)(《千金翼》)法。宋代炮制方法有较大发展,除沿用唐代的炒法外,还出现了微炒(《圣惠方》)、炒焦(《博济》)、制炭(《史载》)、酒炒(《扁鹊》)、酒蒸(《丹溪》)、姜炒(《旅舍》)、蜜制(《局方》)、蜜泔制(《酒证》)、麸炒(《总录》)、吴茱萸制(《总录》)、巴豆制(《总微》)等炮制方法,炮制程度也有“炒令稍焦赤色”、“烧存性”等要求。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童便制(《原机》)等方法。明清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朴硝制、干漆制(《蒙筌》)、茱萸益智制(《医学》)、黄土姜酒蜜制(《本草汇》)、胆汁制、槐花炒(《景岳》)、酒萸制(《回春》)等。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纲目》)。“白痢加茱萸炒,赤痢加湿槐花炒,去槐花”(《醒斋》)。现在主要炮制方法有

黄连

中华本草》:黄连 药材名称黄连 拼音HuánɡLián 英文名Coptis Root, Golden Thread 别名王连、支连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 2.陶弘景:黄连,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布裹去毛,令如连珠。俗方多疗下痢及渴。 3.《唐本草》: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者更胜。4.《四声本草》:黄连,今出宣州绝佳,东阳亦有,歙州、处州者次。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 注意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复方①治心烦懊憹反复,心乱,怔忡,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四钱,黄连五钱,生甘草二钱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丸,食后时时津唾咽下。(《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②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台,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③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四科简效方》交泰丸) ④治心经实热: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上二陈,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⑥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桥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⑦治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卧: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忌猪肉、冷水。(《外台秘要方》黄连解毒汤) ⑧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⑨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水煎服。(《症因脉治》

中药炮制 知识点

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炮制机理i,改进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2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喉改变药性。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相恶为制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3炮制对性味的影响: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过偏之性使药物的性味增强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4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的主要途径: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使毒性成分减少如巴豆,马钱子。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白矾制天南星。5如何提高方剂疗效:增强方中药物的作用保证方中各药比例准确赠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6如何消减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疗效:清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调整辅料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7中药炮制的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 位的作用便于调剂和制剂洁净药物利于 贮藏保管利于服用8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 物的影响q净选加工的影响清除杂质,除 去非要用部位,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w水 制影响:可是小分子生物碱季铵碱流失, 有效成分易溶少泡多浸药透水浸;有毒成 分易溶控制水制程度达到去毒(乌头)e加 热制:使生物碱分解结构变化或转化成新 成分;有效成分易煎出,避免加热生用为 宜;有毒成分易煎出尽量加热减毒r药物酒 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 物的疗效t生物碱的醋酸盐易被水溶出,曾 强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9 中药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发霉虫蛀 变色变味风化潮解粘连挥发腐烂 冲烧泛油。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挥发油, 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 造成油质外溢,质地反软,发粘颜色变深, 并发出油败味的现象。10重要炮制品变异 的原因:一基原因素;成分不稳定含害虫 可食成分微生物营养代谢成分。二环境因 素:光空气温度湿度。三生物因素。四 时间因素。11饮片切制的目的:便于有效 成分剪除利于炮炙利于调剂和制剂便 于鉴别利于贮存提高煎药质量12败片: 在中药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 片型标准的饮片,都称为败片13翘片:饮 片边缘卷曲而不平整。14伤水:系药材软 化时,内部含水分太过所致。15清炒法的 目的及举例:曾强疗效(王不留行,紫苏 子,牛蒡子等焦麦芽,焦山楂等)降低毒 性或副作用(莱菔子,瓜蒌仁,苍耳子, 白果)缓和药性(牵牛子,栀子,苍术) 曾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地榆,荆芥,牡丹 皮)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槐米,苦杏仁)注 意事项: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大 小。搅拌均匀,出锅要迅速。炒前锅要预 热。出锅后及时摊晾。16槐花:具有止血 凉血,清肝泻火的作用。生品以清肝泻火, 清热凉血见长。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由 杀菌保苷的作用,槐花炭的清热凉血作用 极弱,涩性曾强以凉血止血力胜。17芥子: 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 生芥子辛散之力强多外用善于通络止痛, 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串之性,可避免耗 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炮制后利于粉碎 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18莱 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莱菔子炒后 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风痰的副作用,即 缓和了药 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19酸枣仁: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功能。尤其是其养心安神作用很好,炒后易于粉碎和煎出,同时炒制能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20槟榔:不能晒干原因:饮片直接暴晒小分子生物碱随水蒸气挥发掉;槟榔中的鞣质由结合状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鞣酐,致使饮片变红,生物碱破坏,稳定性降低。炮制方法:槟榔除去杂质,用水浸泡3-5天,阴干,烘干。炮制作用: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炒后可缓和药性,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21炒炭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清减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使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发生改变。22炒炭存性: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碳化部分应保留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23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的功能,一般多用于感冒头痛疮疡初起。炒荆芥具有祛风止血的作用。炒炭后辛一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24苍术: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麸炒后辛味减弱,燥 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健脾和胃的作用,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25斑蝥:生品多外用,毒性大,攻毒蚀疮 为主。米炒后,毒性降低,气味矫正,可 内服,以通经破散结为主,用于肝癌胃癌。 26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 用于痰饮,水肿,以及风湿痹痛。土炒白 术补脾止泻力胜,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 强健脾消胀得作用。27烫法分为砂炒蛤粉 炒和滑石粉炒。目的:一增强疗效,便于 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二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三便于洁净药物,如骨碎补; 四矫臭矫味,如鸡内金;五降低部分药物 滋腻之性,如鹿角胶;六蛤粉烫可增强药 物润肺止咳作用,如阿胶。28鳖甲:砂烫 酒淬,炮制作用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退热除蒸的功能。鳖甲质地坚硬,有腥臭 味。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砂炒 醋淬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 成分,并能矫臭矫味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 肝消积,软件散结的作用。29龟甲:具阴 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能。砂炒 醋淬后质地变酥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 分,并能矫臭矫味,补肾健骨,滋阴止血 力胜。30穿山甲: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 脓,搜风通络的功能。砂炒醋淬后质变酥 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矫臭矫味。 炮山甲善于消肿排脓,搜风通络,醋淬后 通经下乳力胜,用于经闭不通,乳汁不下。 31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 能。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 片,便于调剂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以补骨强骨续伤止痛。32狗脊:具有补肝 肾,强腰膝,祛风湿的功能,以祛风湿, 利关节为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33阿胶:炮制作用,补血滋阴, 炒制后降低滋腻之性,也矫正了不良之气 味。34酒炙法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打黄黄连黄柏)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 归)矫臭去腥(乌梢蛇紫河车)增强温补 肝肾作用(地黄黄精女贞子)使某些药 物便于粉碎35黄连:炮制方法,黄连,酒 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

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

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 摘要】目的黄连为清热药中的常用药,其炮制方法由早期的洗净切片到加辅料 炮制,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实践发展,其发展史就是我国中药炮制史。它的研究对 指导中药临床用药以及发展中药炮制方法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连炮制历史沿革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3)52-0246-01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1]。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性味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为中医临床常 用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类主药之一。本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及现代医药文献, 对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黄连的炮制意图与原理,为黄连饮 片炮制工艺规范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借鉴。 1.黄连历代炮制方法 1.1 唐代以前 黄连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中医临床常 用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主药之一。黄连的炮制,最见于梁代,当时就有黄连 要除去后方入药。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斅的《雷公炮制论》:“凡使黄连,以布拭上肉毛,然后有浆水浸二伏时,漉出,于柳火中焙干用。”逊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记述有:“黄连去毛、去皮、炒。” 1.2 宋代 宋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官家对医药工作也很重视,组织了大量的医药专家 对以前的医药著作进行整理、校注、增辑。众多医药家用新的方法,新的辅料炮 制黄连。王怀隐在所著的《太平圣惠方》论述黄连的炮制方法“去须、捣碎、去粗皮碎擘,水洗过”。董汲在《旋舍备药方》中记载“入生姜同杵,炒令紫”。史堪在《史载之方》记述:“酒煮一伏时,吸进火上灸干用”。《小儿药证直诀》记载“去须,炒,去头,米泔浸一日”。《证类三草》记载“黄连一两,生姜四两,以慢火炒”。在太院所编《圣济总录》中,则根据中医临床以热制寒的原理,用吴茱萸制黄连。到此,黄连的炮制方法从简单的净选加工步入复杂的用辅料炮制。 1.3 金元时期 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对中药的炮制相当重视,并对炮制作用从理论上进行了 探讨和归纳。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黄连炮制要用酒炒、酒洗。张元素在《珍珠囊》中也指出黄连用酒洗,借酒开腾之力使得黄连功用到达头面及手梢皮肤。将黄连的炮制方法推向了新了领域。 1.4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炮制理论、炮制技术趋于成熟。《普济方》中创新用了冬瓜汁炮 制黄连。而《本草蒙筌》中记载“火在上炒以醇酒;火在下炒以童便;实火以朴硝,虚火以酽醋;痰火姜汁,伏火盐汤,气滞火同吴茱萸,血瘕火拌干漆末;食积泻 亦可服,陈壁土研炒之;肝胆火盛呕吐,必求猪胆汁炒;又治赤眼,人乳浸蒸或 点或吞,立能劫痛”。《本草纲目》中将炮制方法与临床相结合,论述黄连炮制“以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猪胆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

黄连素片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素片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或者吃过黄连素,黄连素可以治疗或者缓解多种疾病,因为这种药物具有非常强大的功效,比如可以帮助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还可以改善心律失常等。 1.黄连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 同时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可以说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 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连服20天)后,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对于因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有效。 2.黄连素具有降血糖作用 糖尿病病人每日口服4次,每次0.4克,服1~3个月后,可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3.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也很好 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这是由于黄连素中的小蘖碱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 4.黄连素可改善心律失常 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每日口服黄连素4次,每次0.4克,连服7~12天,能使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缓解或纠正心律失常。 科研成果显示:黄连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功能,从而降低因冠状动脉梗塞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黄连素对于治疗频发的房性、室性早搏也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用法是:成人每次口服0.4克(0.1克/片),1日服4次,显效后继续服用5日,随后可减成维持量,即每次口服0.2~0.3克,每日服3次,一般4~6周为一个疗程。 5.黄连素可以抗心力衰竭 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入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克,一天三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但急症、重症病人仍需送医院诊治。 6.黄连素对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良好效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栓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不及时控制,约有半数可诱发脑栓塞而致生命危险。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及转归与血小板聚集力密切相关,所以抗血小板凝集剂如阿司匹林早已成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脑梗塞的有效药物。黄连素如同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并且作用更为广泛,由于黄连素药源广,副作用小,易被病人接受,因而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具体用法:每日0.9克,分三次口服,连续治疗30天为一疗程,可用2~3个疗程。 7.黄连素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黄连素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食道炎等疾病的人经常服用,既有治疗作用,又可防治发生癌变。 8.黄连素的抗菌能力颇强 体外试验表明它的抗菌谱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消化食品)系统感染,如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 摘要:工艺生产黄连素的提取方法有硫酸法、石灰水法、乙醇法等。本实验采用 乙醇法。讨论了不同浓度、温度对黄连素提取的影响。通过比较,确定90%的乙醇 浓度和80℃提取温度比其它的提取率要高,重结晶溶液的pH值为1~2。 关键词:黄连;黄连素;醇提法 Abstract: There were several ways to extract berberine in production, such as Vitriol, limewater, ethanol and so on. In this article, we use the ethanol to extrac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And 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when using 90% concentration of the ethanol, at temperature 80℃, the rate of the extraction is the highest. The pH of recrystallized liquor is between 1~2. Key words : Rhizoma Coptidis, Berberine, Alcohol reference 1前言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药材,一般以移栽后的第五年秋季收获为佳[1]。黄连喜冷凉、潮湿的气候,忌炎热、干旱、强光的环境,宜荫凉环境栽培,生长于海拔800~2200米的山地生态区,黄连喜气温低、空气湿度大的自然环境,黄连最怕高温和干旱。喜荫蔽条件,忌强烈阳光,在强光直射下,植株很快就枯萎;但在过于荫蔽的环境下,黄连生长纤细柔弱,易罹病害。因此,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随着苗龄的增长,不断调节其所需的荫蔽度或透光度。对土壤要求较严,以表土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中壤土和轻壤土为好。土壤反应以ph值5.5~7为宜。过酸或过碱、过砂或过粘的土壤均不宜种植。 黄连分“味连”、“雅连”和“云连”但总称黄连[2]。黄连主产于四川,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经过采集加工,晒干备用,根、茎、叶均可入药。我国产小檗科植物约200余种,其中大多数均含黄连素。在原料的粉碎处理中,根据不同原料可以采取剪、切、锯或水浸泡后石辊辗压等不同形式,其方法也可结合使用。目的在于粉碎得较细,其试剂浸出物就多。 黄连素(俗称小蘖碱)是中药黄连等的主要有效成分,抗菌能力很强,黄连素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常用中药对急性结膜炎,口疮,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3] 黄连素分子式与分子量:C 20H 18 C l NO 4 .2H 2O ;407.85,别名小檗碱[4]。是从中药黄檗、黄连、

黄连的药理研究进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 本人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积极开展实验(调查)研究活动,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调查)记录,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参考文献资料外,论文(设计)中所有数据均为自己研究成果,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黄连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黄连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之一。本品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至今发现的黄连属植物大约有16种,大部分分布在北温带。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把黄连列为上品,无毒,味极苦、性寒。 黄连是一味历史悠久的抗菌药,主要功能为清热降火、燥湿解毒。临床上大多用于治疗呕吐、泻痢、湿热痞满、黄疸、心烦不寐、高热神昏、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里流脓。近几年来发现黄连还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本文旨在对黄连的现有资源分布及现代最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短时间内了解黄连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介绍,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连;药理作用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progress of rhizoma coptidis Abstract Berberine is one of a kind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of our country . This product is a perennial herb berberine Ranunculaceae . Berberine has discovered genus of about 16 species , mostly locate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 Berberine was first documented in the "Shen Nong 's Herbal Classic" , the berberine as a top grade , non-toxic , taste very bitter , cold . Berberine is blindly historic antimicrobial drugs , the main function of heat pathogenic fire , dampness detoxification. Most clinically for the treatment of vomiting, dysentery , heat fullness, jaundice , irritability , insomnia , high fever , coma , red eyes and acid regurgitation , pain, diabetes boils and carbuncles ; external treatment of eczema , eczema , ear canal flows pus . In recent years found that berberine also has anti- infective, anti -tumor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berberine distribu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be so berberin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a short time to understand . And describe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optis chinensi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分离提纯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分离提纯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Erane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c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teetoidesC.Y.cheng)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有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黄连碱(jatrorrhizine)等。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是以盐酸盐的状态存在于黄连中。小檗碱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掌叶防己碱也作药用,其抗菌性能和小檗碱相似。 [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2.学习和掌握生物碱的柱色谱分离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原理] 小檗碱是一种季铵碱,为黄色针状结晶,Mp.145℃(乙醚),游离的小檗碱能缓缓溶于水(1:20)及乙醇中(1:100),易溶于热水及热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其盐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尤其是盐酸盐。冷水溶解度分别为l:500,枸橼酸盐1:125,酸性硫酸盐1:100,硫酸盐l:30,但在热水中都比较容易溶解。 利用这些特性提取盐酸小檗碱常用的方法有酸水法、石灰乳法、醇提法、超声提取法等。从生产成本、方法可操作性、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和制备的精度考虑,我们采用传统的酸水浸渍法。 【仪器和试剂】 1.仪器与材料:分析天平,1500mL平底烧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若干,铁架台1个,漏斗1个,滤纸若干,胶头滴管若干,玻璃棒,抽滤设备如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托(密封圈)、真空管(橡胶管)、滤纸、布氏漏斗,氧化铝柱层析器材等。 2. 试剂与原料:黄连粉50g,0.5% H 2SO 4 溶液,浓盐酸,蒸馏水,固体工业 食盐等。 【实验过程】 1、精制盐酸小檗碱 a、精密称取黄连粉50g于1500ml平底烧瓶,用0.5% H 2SO 4 溶液1000 ml浸 泡24h,虹吸上清液; b、药渣再用 0.5% H 2SO 4 溶液 1000 ml浸泡12h,虹吸上清液,同法共收集 浸提液4000ml; c、全部上清液中加入石灰乳调 pH 8~9,过滤,除去沉淀; d、滤液中加浓盐酸调结pH 1~2,入10%( W/V )固体工业食盐,搅拌溶解,冷藏过夜;

黄连炮制不同功效各异

黄连炮制不同功效各异 黄连,(学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属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形状: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CoptischinensisFranch或其它黄连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其炮制品有十几种,部分品种被《中国药典》收载,其收载的炮制品有:生黄连、酒制黄连、姜制黄连、吴萸制黄连。黄连的不同炮制方法与临床作用紧密相关,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及欠缺之处,有必要对其历代炮制品种及临床作用予以研究整理,以提供较完整的发展脉络,供医药工作者参考。 黄连的炮制早在梁代《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经过医药人员的医疗实践,总结前人经验,直到元代,黄连炮制的临床作用才更明确的提了出来。《汤液本草》记载:“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以酒浸煎”。又提出“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指出了酒制具有引药上行,治头面之疾病的作用。 明代《普济方》中提出:“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奇效良方》中记载:“苦寒酒炒,亦为因用以泻其上热”。这两部书进一步论述了酒制黄连作用的部位趋向,以及引药上行,泻其上热的作用。这些宝贵经验, 至今被人们沿用。后人在治病过程中,通过用不同辅料对黄连进行炮制,使黄连在临床中的用途扩大。《医学入门》中记载:“吴萸水炒,调胃厚肠,治冷热不调。黄土炒,治食积,安蛔虫。盐水炒,治下焦伏火。”炮制方法较前增加了3种,并对临床作用有明确的记述,黄连炮制的理论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本草纲目》对黄连的炮制方法及其作用记述更为详细:“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而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