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新趋势

内容摘要:第四周周二的晚上,我上了这学期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了解了许多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在发展方面,我了解到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在欧美国家许多国家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大力度拉动内需、增加我国的个人消费,例如增加流动人口的消费、建设基础设施等。而我国个人消费较低,也是由于贫富差距较大、物价过高的问题造成的。因此我着重了解了十二五规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拉动内需、个人消费

正文部分:

一、十二五规划对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1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有决策性和规划性的作用,我查阅了“十二五规划”的经济部分,了解到了“十二五”在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十二五跟十一五相比,只是回落了0.5个百分点,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地下降。我想对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以及我国商务部对2012年经济“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定位下,将会在拉动内需和“房控政策”下大力气。

(一)“十二五规划”与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在拉动内需和转变经济方式方面有一些新提法和新观点,我着重去看了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内容: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原来我们经济发展不好,我们需要经济规模,需要经济增长的速度,甚至有时不惜产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规模达到了世界第二位,但环境资源的状况已不堪重负。这正像老师在课上说的,高倍的消耗、低效的输出一样。所以,在“十二五”中,就要求我们转变由高投入、低输出的方式变成高效、低碳的发展方式。以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在拉动内需方面,要建立拉动内需的长效机制。我国原来也讲拉动内需,特别是面对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时,我们把拉动内需作为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现在是把它作为长效机制,原来支撑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方式是过度依赖外需的。一旦外需有了问题,内需启动不足,我们就非常被动。有了长效机制,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会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

(二)“十二五规划”与房控政策

房子是中国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正如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房子买不

起”、“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如果房地产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十二五规划”也在房地产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职责,未来五年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2、要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3、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影响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我想,我国经济的总体还是好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经济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波动,GDP也保持着稳定的发展,也没有发生所谓的“硬着陆”,更没有像西方所谓“学者”预计的那样会崩溃。以下是我查阅资料概述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1)宏调水平显著提高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03年底以来实施的宏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宏调思路清晰、决策正确,国家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见事早、动手快,宏调的科学性、预见性、灵活性在不断增强。

(2)物质基础较为雄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了雄厚的抵御自然灾害和外部冲击的物质基础。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较好,GDP增速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全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效益较好,政府有能力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力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

(3)外汇储备雄踞全球

截至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8,088亿美元,不仅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多,也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的总和,使中国具备了较强的抵御外部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诸如房地产市场不稳定、贫富差距过大、还是倚重于对资源消耗极大的

产业,以下是我查阅资料收集到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1) 2012年不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12年

仍将延续,而受资金和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投资将可能出现明显减速,进而带动投资增速放缓。

(2)根统计,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短期流动性风险正在不断聚集和暴露。而土地收入方面也不容乐观,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加大了供地力度,但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及资金链问题影响,大部分成交土地为底价成交。因此,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相对于庞大的投资建设任务将更显不足,这将对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形成抑制。

(3)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经济运行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投资和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随着物价上涨时间进一步持续,将对需求形成抑制,进而使经济增长的实际量和名义量同时下降。

三、促进个人消费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

在课上,老师跟我们详细说明了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影响个人消费的一些原因,所以我注重了在这方面的了解。

(一)影响中国个人消费的原因

中国人不消费是因为不敢消费,政府没有给老百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未来的生活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即使有钱也不敢花。

中国和南非一样,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在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的形势下,高收入群体,口袋里有钱但不消费,或去国外消费。低收入群体想消费没钱。所以导致中国消费占GDP 比重持续下降。

(二)促进个人消费的方式

⑴协调收入和分配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中,要提高劳动力报酬占GDP的比重。

⑵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⑶增加政府支出,改善民生或社会事业的比重。过去政府的支出用于经济建设,用于改善民生或是社会事业的支出很低,今后要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政府

新增财政收入办公,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

(4)调整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将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促进个人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

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个人消费可能会成为整个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之一。

消费、投资、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作为经济的出发点和基础,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一般占GDP70%的水平,从中国的情况看,现在商品和服务供应显著增强,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的根本性转变,但有效需求不足,逐渐成为制约经济比较的瓶颈。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水平比,我们的消费率明显是偏低的。

因此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只有居民消费水平上去了,才能有效扩展市场规模,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大量富余供给能力与需求的对接,达到经济结构调整,改进发展模式的目的。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的不断增长,城镇化程度的提升,消费需求结构的重大改变,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个人消费在总量上爆发性的增长,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据统计,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以年均消费规模增长10%来计算,到2020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其中房子和与其有关的商品,已经成为我国家庭的首要需求。汽车将更大比例进入家庭,还有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长较快的一些项目。同时随着社会福利范围持续扩大,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借贷消费观念将为越来越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所接受。现在我们消费信贷的受益是明显增加的,我国长期形成了高储蓄状况,但目前七、八月份国内储蓄率增长得比较缓,这就意味这我国将迎来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0-15.

[2]私人消费、净产出与国际金融发展,刘启仁张晓.2012-6-3.

[3]南方网: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011-12-19.

[4] 中国经济—郎咸平.2012-5-23

形势与政策心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摘要: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关注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它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形势与政策我也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讲述了十一月的时事和我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大学生就业难;《碳税法案》通过 我们已经学习《形势与政策》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也认识到了当今的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与形势与政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来谈谈我对近日发生的时事的看法和见解: 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11 月5日在深圳闭幕。本届大会为期两天,设立展位2100多个,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和各类机构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35场签约、推介活动,召开了120多个专题和业务会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 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可以让我们了解对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有利于国家的交流和人才的引进,促进了国家发展。大会为海外人才登陆中国和国内人才走向世界提供良好平台,为全国的引智事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台海问题,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一直都是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其中,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主要针对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形势下的中国

我们看世界世界看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此前我一直在关注G20峰会,总想看看到底中国是不是这次峰会的主导!前几天看《环球时报》,上面写道:G20=G2。起初,我还未真正理解这个所谓“等式”的含义,在我对数字的意识里,20永远不可能与2划等号,但恰恰相反,现在的格局就是20=2。要说此次的峰会是20国参加,还不如说是中美两国“协同”其他国家开会。领导给下属开会,还能说是G20吗? 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相信,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在全世界的地位。之前不论G20还是此前的G8,都是欧美玩弄主宰世界的一种富人玩意。尤其是G8,只代表了世界强权政治中的欧美势力,因此,G8在新兴国家中一直没有强大的支持力。欧美出于两方面利益考虑才推出G20方案,希望此举可以令新兴国家消声,但势估不到G20却令美国主宰世界的地位被动摇。纵观G20,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国,二是欧盟,三是以中国牵头的“金砖四国”。因为有了“金砖四国”加入,才令世界趋向“一超多强”的局面。 当然,靠这些还不够真正与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考虑当今的国际局势!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尽管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但这种阶段不会持续太久,能源问题终究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之一。石油价格的变化,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自苏联解体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后,美国对外战略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一些基本特征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当前形势与政策 的几个实例

国际形势的分析的几个实例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美国联盟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的矛盾更加尖锐。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

当今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中国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周边的安全问题,抑或是国内的经济形势,都出于问题多发的状态。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转型阶段,新旧领导人的换班也是刚刚落下帷幕,新一届的政府将如何去保证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向共产主义迈进,如何去维护国家的主权,维稳国家周边的安全,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 2013年的两会,万众瞩目,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中国,中国领导人新旧替换,政策会发生变动,又会有何种变化,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次的两会,有五个重要的部分: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每次领导人换届,都将会有一个新的理念,新的风格,但是不变的必将还是我过对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近年来国家周

边,安全问题频发,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问题屡受威胁,在台湾问题还没解决的情况下,以钓鱼岛事件和南海事件尤为突出。日本以及东南亚倚仗美帝之势,无限试探我过底线,向我过叫嚣。美帝也因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而惧怕中国成为后起之秀,影响它在国际社会上的霸权,频繁散布中国威胁论一说,鼓动我过周边国家与我国进行领土冲突。中国一直理性对待,坚持贯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对外争端的法则基准,进行警告以及宣示主权。 国内的爱国人士亦掀起了浓浓的爱国热潮,经济虽未有大的波动,但是也阻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仍需以发展经济委国家事务中的重中之重。用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来讲,凡事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来作为评判标准。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中国不能与任何一个国家发生冲突,也不值得去发生冲突,中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在国际社会上日渐重要的地位,日后会不战而胜。这或许就是现在政府容忍的原因所在吧? 在国际形势的严峻,我国海上力量较为薄弱,领土争端不断的事态下,促进了我国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 中国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压力下,军事实力不断快速发展,新型武器的投入使用,我过军队体系复杂而又庞大。在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

(完整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时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门课为我们提供一个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可以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放眼世界,看清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拓展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即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我们的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冯 芹)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班级:室内一班姓名:冯芹学号:35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模板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号:1503140214 班级:机电1521 任课教师:张彬 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提要: 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

关于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 势 与 政 策 论 文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12级金数1班

关于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变化也日新月异,我们不难看到我们所接触到的生活用品器具由着中国制造转而贴成了中国创造的标签,看到这些我们都会感到有所欣慰,当然这些成功的背后与我国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面临着世界的挑战,形式越趋严峻,中国正向一个世界强国的方向走起,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着这个色彩纷呈的世界。 在这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很多人都看了,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当然是一些大事情,影响着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和经济体,甚至整个世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剧,经济政治文化在一体化的融合过程中,难免有很多摩擦,甚至引起冲突。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很难在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势头发展良好,在出现全球经济时,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GDP依然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所以我国形势一片大好,其实不然,在这背后也有我们国家自己的难处,汶川地震,云南旱灾,南方雪灾等等,在这些灾难中,我们国家也遇到了较大的难题,我国经济形势的稳定是做了很多大的牺牲所换来的。再者说来,我国13亿多人口,加之我们的经济基础的薄弱型,这个增长速度所带来实质性利益的老百姓满意程度是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美国经济的次贷危机,

还是欧债危机,还是石油价格的波动性,都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一直对我国经济的崛起有一定的敌视心里,把中国的崛起认为是对美国经济地位的挑战,通过各种方式使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只要是稍微了解经济学的人都会知道,这是在用当年对待日本的方式对待我们中国人,这是故伎重演! 除了这,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很多国家,国家政权被推翻,战争出现在被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和平年代,这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有些人来说。我们都知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消除的,这只是记忆;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这些战争里都有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子,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想办法利用一些国家的内部矛盾,打着民主正义的幌子,支持一些“叛乱”分子,公然参与这些国家的内政。就拿利比亚来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这些国家参与别国内政,挑起别国战争,从中牟利典型例子。新闻报道朝鲜最近要发射自己的卫星,而日本派出军舰准备拦截;本来朝鲜核危机才告一段落,现在半岛局势可以说又加剧了本来形势就不明郎的朝鲜局势。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想自己走出自己科技的重要的一步,是比较困难的,不但国内经济不堪重负,还要面临国际上这样那样的阻止,发展落后也是必然的。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的影子,特别是美国,在他觉得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时,他的航母群就是给你准备的,只要你不听我的话,我就收拾你;当然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范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范文 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通过这次教授的讲解,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青年人;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 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青年人必备的能力。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现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能力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了。 综上所述,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

中国国内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不久前,美国重量级智库基辛格、布热津斯基又提出一个新概念G2,有人翻译为“中美共治”,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也引起我国社会各方广泛关注,究竟应该怎么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看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外国人看中国的差异很大,究竟应该怎么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第一,中国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主要盟国的反对,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则是持续下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普京2001年曾说,10年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是苏联的一半,10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是中国的一半。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是中国一半的一半。 日本近20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面临新的困难。 欧洲一体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勉强维持低速增长。 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受到的金融危机影响增大,且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多数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相对实力稳步上升。并且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2009年7月,首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新京报报道称:“峰会主题是‘世界金融危机下寻找应对之策’,实际结果却是‘天下问计于中国’”。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变化 第一是美国的态度。美国认为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基本态势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基本态势 摘要: 21世纪,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更有向更深层次“多极化”局势演变的态势。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为了寻求新的经济突破点、维护其霸权地位在世界各地展开的战略图谋,中东、亚洲等地区,各国由民族、宗教和领土纷争造成的各国关系的日益复杂,各国在能源等资源上的的争夺,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经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的萧条等种种因素让21世纪的世界注定是不安定的。 关键词:地缘战略竞争战略态势转换金融危机一超多强 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多变,多极化、全球化与信息化量变累积和加速效应凸显,冷战后国际秩序酝酿重大调整,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紧密,国际角色更加吃重。 一、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 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欧盟稳步东扩,打造“地中海联盟”、争夺对非洲与中东影响力。亚洲经济崛起引发大国加紧角逐亚洲,美国欲构筑美日印新三角、加大对南亚东南亚投入,日本拉拢印度、渗透东南亚、强化海权,印度坐大南亚与印度洋、多方出击。大国地缘争夺更向太空延伸,太空竞赛持续升温。其次,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不已,热点更趋复杂。转型困境、政争加剧、治理失效、经济恶化与外部干涉交织,致使阿富汗、缅甸、朝鲜等政局不稳,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政权更迭。“三股势力”再度猖獗,南亚频发重大恐怖袭击。“朝核”因朝鲜政局生变可能反复,“伊朗核”僵持不下,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如何应对越境恐怖活动分歧严重、矛盾激化。 中国的地缘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中国缺乏真正面向大洋的出海口,海路易受封锁遏制。 缺乏日本海、北太平洋的出海口,这主要是近代被沙俄侵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领土而丧失的,以前绝不是这样。至今未能收复台湾、琉球,存在着台海、东海问题,亦无中太平洋的出海口。南部、西南部无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出海口,且存在着南沙问题和马六甲困局未突破。 2,我东南沿海与南部沿海直面朝、韩、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缺乏战略防御屏障,易受外部敌对势力战时的打击。 3,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少大岛,不利于我国控制此海域和保卫本土腹地。(四)北部失去蒙古,使我北方战略纵深大大缩短,且使我东北和西北不能连成一片,使我北方的地缘环境恶化,自卫且存在着大缺口,更遑论收复面积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和其他的领土了。如蒙古被敌对势力控制,对我的威胁就极大。 二、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 首先,美国内外交困。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俄罗斯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

形势与政策国内形势(考试论文)2000字左右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 )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 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

中国当前经济特征与政策 决定未来经济形势的主要是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从趋势性力量看,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中长期下行压力较大;从周期性力量看,2013年驱动库存和投资增长的因素较上年增多,但力度较弱、周期较短。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潜在增速下降和短周期回升,与2012年两大力量同时施压、经济下行压力偏大有所不同。政策在做好稳增长、控物价和防资产泡沫风险的同时,应把抓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释放现有增长潜力,加快培育新竞争优势,实现增长阶段平稳转换。 首先增长阶段转换是当前经济形势的中长期背景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供求条件的变化,成功追赶的经济体在高速增长期后,将面临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从近期经济形势看,这一增长阶段的转换正在发生,经济增速在2010年二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期间出现连续10个季度的超长下滑。从失业和物价两大压力测试指标看,经济持续下行并未导致明显的失业和通缩,说明经济运行在潜在增长率附近。在增长阶段转换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险容易引爆,但只要政策得力、改革到位,我国有条件实现增长阶段转换,在2020年前保持年均7%的增长。 其次近年我国部分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逐渐削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四个。 一是劳动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低端劳动力工资涨幅尤为明显。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工资跟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明显高于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导致部分跨国企业低端生产基地从我国迁出。 二是自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2005年7月—2012年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幅达31.4%,我国出口价格优势减弱。从国际比较看,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属于较高水平,2005—2012年间印度(-21.7%)、墨西哥(-16.6%)、韩国(-10%)等则出现了明显的贬值,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非中国制造”开始增多。 三是重工业峰值临近。典型工业化国家普遍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1990年G—K国际元时出现重工业比重峰值,2012年我国人均GDP9136国际元。近年我国基建投资潜力下降,汽车、地产销售大不如前,未来居民消费向服务类需求升级,重工业产能过剩呈趋势性加重。2012年粗钢产量仅增长3.1%,钢价跌回十年前。 四是东部地区受综合成本上升和外贸不利因素影响,主要指标降幅较大,转型发展形势严峻,2004—2011年间东部GDP占全国比重由59.4%下降到56.3%,下降了3.1个百分点;投资比重由58.3%下降到48.4%,下降了9.9个百分点。 同时,我国一些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仍然存在,新优势和新动力正在积极培育。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优势强大。我国拥有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我国道路、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明显好于一般发展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