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ANbus现场总线应用方案

CANbus现场总线应用方案

CANbus现场总线应用方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ANbus现场总线应用方案

前言

2003年5月6日,PHILIPS正式授权: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

公司为汽车电子产品线(含CAN-bus、汽车防盗器RFID、汽车传感器)中国地区代理商。

依靠强大的专业开发团队、PHILIPS半导体的领先技术与国际CiA

协会、ODVA协会的支持,我们致力于发展中国的CAN产品与应用事业。至现在,我们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CAN-bus教学、接口、工具、应用产品,

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芯片”、“工具”、“模块”、“方案”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涉及CAN-bus多个行业与应用领域。我们自主开发的数个型号产品已经领

先于国外技术水平,并已投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CAN-bus介绍

CAN-bus(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国际上

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起先,CAN-bus被设计作为汽车环境中的微

控制器通讯,在车载各电子控制装置ECU之间交换信息,形成汽车电子控制网络。比如: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器、仪表装备、电子主干系

统中,均嵌入CAN控制装置。

CAN-bus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基本设计规范要求有高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仪表之间的数字通信统称为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广泛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被誉为“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一次变革”。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即开始引入并研究总线技术,将其作为今后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并于1996年正式将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关键词现场总线数字通讯集散系统 现场仪表与控制室仪表之间的数字通信统称为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技术自20世纪90 年代出现以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广泛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被誉为“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一次变革”。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即开始引入并研究总线技术,将其作为今后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研究的重点,并于1996年正式将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现场总线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这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国际上许多有实力、有影响的公司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的开发。 人们把50年代前的气动信号控制系统PCS称作第一代控制系统,把4~20mA等电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称为第二代控制系统,把数字计算机集中式控制系统称为第三代控制系统,把70年代中期以来的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DCS称作第四代控制系统,把现场总线系统称为第五代控制系统,也称作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作为新一代控制系统,它一方面突破了DCS系统采用通信专用网络的局限,采用了基于公开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克服了封闭系统所造成的缺陷;另一方面把DCS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系统结构,变成了新型全分布式结构,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开放性、分散性与数字通讯是现场总线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现有较强实力和影响的现场总线技术有:FoudationFieldbus(FF)、LonWorks、Profibus、HART、CAN、Dupline等。它们具有各自的特色,在不同应用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一、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1、具有良好的系统开放性。现场总线技术通信协议公开,相关标准的一致,它可以与任何遵守相同标准的其它设备或系统相连,各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可进行互连并实现信息交换。用户可按自己需要的大小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随意组成不同的系统。 2、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因为自控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场设备本身已经具备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所以现场总线技术采用了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DCS的集散控制系统体系,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3、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现场总线技术可实现互连设备间、系统间的信息传送与沟通,可实行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互用性意味着不同生产厂家的性能类似的设备可进行互换而实现互用。 4、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它将传感测量、补偿计算、流量处理与控制等功能分散到现场设备中完成,仅靠现场设备即可完成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并可随时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序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控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今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方向发展。 现场总线(Fieldbus)是指开放式、国际标准化、数字化、相互交换操作的双向传送、连接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这是一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适用技术,是能应用于各种计算机控制领域的工业总线,因现场总线潜在着巨大的商机,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公司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开发研究[1]。当今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国际上各大公司激烈竞争的领域,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不断创新,过程控制系统由第四代的DCS 发展至今的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系统,已被称为第五代过程控制系统。而FCS和DCS的真正区别在于其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3C(Computer计算机、Control控制、Commcenication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大量现场检测与控制信息就地采集、就地处理、就地使用,许多控制功能从控制室移至现场设备。由于国际上各大公司在现场总线技术这一领域的竞争,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现场总线网络互联都是遵守OSI参考模型。由于现场总线以计算机、微电子、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这一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控制系统的理念和方法,将极大地推动整个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影响将是积极和深远的。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代工业数字通信的前沿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也是信息技术、测量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体现。现场总线技术经过10年的研发、试验和局部应用阶段,现已开始大量地在中小系统中应用,并开始在超大规模的自动化系统工程中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数字通信时代的先驱,它的出现正在引起工业控领域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现场总线不仅仅是分散于最底层的控制系统,而且是建立于整个工业体系的通信系统,它的通信协议建立在控制策略之上,标准的编程语言(DDL)和强大的通信功能,使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成为贯彻操作者意志的最得力的工具,由于其巨大的技术优势,被认为是工业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控制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行业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并随着我国加入WTO, 近年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行业的出口也形势喜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行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国内需求下降,出口减少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行业普遍出现了经营不景气和利润下降的局面,2009年,随着我国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和全球经济走出低谷,我国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行业也逐渐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恢复,重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形成特色_以同济大学为例_叶明海

模式探索叶明海,翟庆华,段存广: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形成特色———以同济大学为例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形成特色 [收稿日期] 2010-08-25 [作者简介] 叶明海(1961-),男,浙江宁波人,同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管理. ———以同济大学为例 叶明海1 ,翟庆华1 ,段存广 2 (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产业管理办公室,上海,200092) [摘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抓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关键在于形成特色和体系。同济大学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包括理论教育、实践基地、孵化平台、校园文化和三区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特色格局和体系。[关键词] 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 (2010)05-0047-03 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大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的讨论,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话题之一。经济全球化使创新成为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 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大学从社会的外围、边缘走向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2]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具有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其中,人才培养是根本,是大学发展的根基,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具有能够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承担中华民族振兴重任的战略问题。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意义 首先,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大学是我国培养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大学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建立大学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内容,能有效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更高水平要求,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再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7

同济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

同济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 学位研究生自主命题考试2007年秋季招生简章为加快软件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精神,同济大学列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自2002年起开展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校软件学院作为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将在2007年9月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招收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 一、招生对象 (1)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工作人员,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 (2)较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二、培养方式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培养方式,按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对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工程硕士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同济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注:不发毕业证书)。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作实际,由学校导师与企业高级专业职称人员联合指导。 三、学制与费用 学制2.5~3年,学费为3.2万元【含毕业指导和论文答辩费(不通过者,以后答辩费用自理),不含教材、资料费和其他费用】。学费付款方式:1、在第一学年开学时一次缴清(三万贰千元);2、分别于第一、第二学年开学时缴纳学费壹万陆仟元;3、分别于第一、第二、第三学年开学时缴纳学费壹万贰千元、壹万元、壹万元。 四、报名方式 报名材料:从.cn/下载《2007年攻读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 填写完毕后单位盖章,凭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应届生为学生证,考试合格者入学 前需交验上述证书)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同底一寸近期证件照3张办理报名手 续(报名费400元)。 报名时间:2007年6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上午8:30~11:30 下午1:30~5:00 报名地点: 厦门湖滨北路振业大厦5楼(厦门市信息协会) 五、考试时间 2007年9月22日、9月23日,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六、考试科目 本次入学考试由我校自主命题考试,择优录取。考试科目为数学、英语(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专业综合(面试)等四门。专业综合考试由我校组织专家采取面试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场总线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现场总线综述 设计题目:现场总线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学院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 班级:电气112 班 学号: 11401170236 指导教师:邱雪娜 2014 年 11 月 17 日

现场总线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 (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领域里的一项新技术。本文阐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及各类现场总线技术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场总线;产生与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Fieldbus Technology LI Gensheng (School of Electr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315000 , China) Abstract: The fieldbus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in automat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fieldbus technology and all kinds of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 bus technolog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f ieldbus;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the development trend 引言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技术自70年代诞生至今,由于它在减少系统线缆,简化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降低系统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增强系统性能等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导致了自动控制领域的一场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不断向数字化、微型化、个性化,专用化发展。现场总线技术的市场不断扩大,前景广阔。 1 现场总线的定义与特点 1.1现场总线技术的定义 从名词定义来讲,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电器、现场仪表及现场设备与控制主机系统之间的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而现场总线标准规定某个控制系统中一定数量的现场设备之间如何交换数据。数据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电线电缆、光缆、电话线、无线电等等。通俗地讲,现场总线是用在现场的总线技术。传统控制系统的接线方式是一种并联接线方式,从PLC控制各个电器元件,对应每一个元件有一个I/O口,两者之间需用两根线进行连接,作为控制和/或电源。当PLC所控制的电器元件数量达到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时,整个系统的接线就显得十分复杂,容易搞错,施工和维护都十分不便。为此,人们考虑怎样把那么多的导线合并到一起,用一根导线来连接所有设备,所有的数据和信号都在这根线上流通,同时设备之间的控制和通信可任意设置。因而这根线自然而然地称为了总线,就如计算机内部的总线概念一样。由于控制对象都在工矿现场,不同于计算机通常用于室内,所以

同济大学的OA系统应用

同济大学的OA系统应用 百年高等学府——同济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保持自身特色。 但随着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信息如何查询,知识如何共享,安全如何保障? 一、项目背景 同济大学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 如何保证全学校上下沟通顺畅 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支持 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快速实现 针对同济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泛微OA系统为全校所有教职员工构建了统一的信息查询、事务处理、协作沟通、知识共享的平台。 二、特色应用 个性服务提供 1.提供个人信息服务:校园卡余额查询、学费缴纳情况查询、课程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等服务。 2.提供奖学金申请服务:个人奖学金申请、各类助学金贷款申请。 3.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服务指南、职业评测报告。

(面向学生的一站式服务) 统一信息管理 1.教职工信息统一管理 信息查询:实现人员架构的校、院、系三级管控;实现人员信息的统一展现和自助功能; 成为后续人员基本信息、人员评定的基础。

人员管理:实现按照人员编制,从人员规划、人员招聘、人员异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考勤排班:实现对于全校各院系的统一值班、排班管理。

2.学生信息统一管理 实现对于全校各院系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后续多系统数据集成建立基础。 3.资源信息统一管理 通过系统集成,构建多系统资源集中存储与调用,对资产、科研、知识等一系列信息进行 集中统一管理。

1.公文管理:形成同济大学统一的教委、校、院、系公文多级管控。 相关督办任务的实际情况,并适时给出指导。

三、建设效果 同济大学OA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升服务意识,思考如何深化和拓展服务,以师生、业务部门、校领导的需求出发,进行投入和建设,从而让信息化技术成为学校业务发展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工具。 a.平台统一,信息、事务、知识全面共享 b.系统集成,人事、资产、教务全面覆盖 c.个性服务,查询、申请、就业全面提供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现场总线技术自70年代诞生至今,由于它在多方面的优越性,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导致了自动控制领域的一场革命。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种类、现状、应用领域及前景。 现场总线FF(Field Bus)的概念起源于70年代,当时主要考虑将操作室的现场信号和到控制仪器的控制信号由一组总线以数字信号形式传送,不必每个信号都用一组信号线。随着仪表智能化和通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网络延伸到工业过程现场成为可能,由全数字现场控制系统代替数字与模拟分散型控制系统已成为工业化控制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场总线已经发展成为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现场控制、生产管理等内容为一体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它将通信线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生产设备,用于过程和制造自动化的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互连的现场通信网络,将传统的DCS 三层网络结构变成两层网络结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实现了控制管理一体化的结构体系。 关键词: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控制、发展趋势

第一章绪论 现场总线(Fieldbus)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这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顺应智能现场仪表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初衷是用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技术,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管控一体化(仪表调校、控制组态、诊断、报警、记录)的发展,在控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成为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 第二章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2.1现场总线的定义: 目前,公认的现场总线技术概念描述如下:现场总线是安装在生产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表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其中,"生产过程"包括断续生产过程和连续生产过程两类。或者,现场总线是以单个分散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测量和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用总线相连接,实现相互交换信息,共同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 2.2 现场总线技术产生的意义 (1)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是实现现场级控制设备数字化通信的一种工业现场层网络通信技术;是一次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数字化革命。现场总线技术可使用一条通信电缆将现场设备(智能化、带有通信接口)连接,用数字化通信代替4-20mA/24VDC信号,完成现场设备控制、监测、远程参数化等功能。 (2)传统的现场级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一对一连线的、4-20mA/24VDC信号,信息量有限,难以实现设备之间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使自控系统成为工厂中的"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集成及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实现。 (3)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数字化通信技术,使自控系统与设备加入工厂信息网络,构成企业信息网络底层,使企业信息沟通的覆盖范围一直延伸到生产现场。在CIMS系统中,现场总线是工厂计算机网络到现场级设备的延伸,是支撑现场级与车间级信息集成的技术基础。 第三章现场总线的种类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已开发出有40多种现场总线,如Interbus、Bitbus、DeviceNet、MODbus、Arcnet、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C#期末复习(含SQL语句例题)同济大学

一、数据结构 1、概念部分 1)数据结构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a.数据结构:描述了一组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b.基本概念: ①数据:描述客观事物的信息集,是程序处理的对象。 ①数据元素:是数据集合中的个体,构成数据对象的基本单位。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据 项组成。 ①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c.数据结构的三要素: ①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存储结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储存方式。 ③运算(操作):数据元素定义上的运算集合。 2)数据逻辑结构的基本类型,数据储存表示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a. 数据逻辑结构的基本类型: 线性结构:1对1 树型结构:1对多 图状结构:多对多 集合:除了同属一个集合,无其他关系 b. 数据储存表示的基本方法: 顺序表示:用物理上连续的存储空间,顺序存放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主要用于线性数据结构)主要特点: ⒈要求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地址中。 ⒉结点中只有自身信息域,没有连接信息域。存储密度大,存储空间利用率高。 ⒊可以通过计算直接确定数据结构中第i个结点的存储地址。可以直接对记录进行存取。 即可以对记录直接进行存取;如数组下标 ⒋插入、删除运算会引起大量节点的移动(效率低) 链式表示:储存空间物理上不连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由指针确定 主要特点: ⒈结点由两类域组成:数据域和指针域。储存密度小。 ⒉逻辑上相邻的节点物理上不必邻接,既可实现线性数据结构,又可用于表示非线性数 据结构。 ⒊插入,删除操作灵活方便,不必移动结点,只要改变结点中的指针即可。 ⒋程序实现复杂度高。 3)栈、队列等线性结构的基本概念、性质、存储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看129页8、9题)栈(Stack) 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数据结构,其操作被限制在一端,这一端称为栈顶,而另一端称为栈底,具 有后进先出的特点。 根据栈中数据元素存储方式的不同,分为顺序存储栈、链式存储栈。 队列(Queue) 也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另一端进行删除。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 尾(tail),允许删除的一端则称队头(head)。具有先进先出的特点。

现场总线技术论文

总线技术论文 1.引言 1.1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急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考虑到现场总线已经普遍地渗透到自动控制的各个领域的现实,现场总线必将成为电工自动控制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场总线技术一直是国际上各大公司激烈竞争的领域;并且国外大公司已经在大力拓展中国市场,发展我国的现场总线产品已经刻不容缓。现场总线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意义深远。当今可以认为现场总线是提高自动化系统整体水平的基础技术,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因此,要在自动化领域中推广应用和发展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近年来自动化领域中发展很快的互连通信网络,具有协议简单开放、容错能力强、实时性高、安全性好、成本低、适于频繁交换等特点。目前,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有几百种之多,统一的国际标准尚未建立。较著名的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HART现场总线、CAN现场总线、LONWORKS 现场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MODBUS、PHEONIX公司的INTERBUS、AS-INTERFACE总线等。 现场总线是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系统之间的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工厂低层设备(传感器及传动装置等)的数据通信。现场总线已不仅仅是一个新技术领域或新技术问题,在研究它的同时,我们发现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如何去看待现场总线,要比研究它的技术细节更为重要。 1.2 现场总线结构模型 现场总线的模型结构在低层(1、2层)是基本相同的,在上层各现场总线之间的功能有所不同。 IEC定义为3层,即采用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的OSI所规定的7层中的3层,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 ISA/ SP50委员会增加了用户层,因此现场总线模型已统一为4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1.3 现场总线主要特点 1) 系统可靠性高; 2) 实现开放式互连网络; 3) 安装与接线费用低; 4) 调节性能提高; 5) 系统组态简单。 1.4现场总线是一场技术革命 现场总线带来了观念的变化,我们以往开发新产品,往往只注意产品本身的性能指标,对于新产品与其它相关产品的关联就考虑比较少一点。这样对于电工行业这样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来说,新产品就不那么容易地被用户接收。而现场总线产品却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由用户利益驱动的市场,用户对新产品应用的积极性比生产商更高。然而,现场总线新产品的开发也与传统产品不同;它是从系统构成的技术角度来看问题,它注重的是系统整体性能的提高,不强求局部最优,而是整体的配合。这种配合在主控计算机软件运行下能使控制系统应用新的理论来发挥最大的效能;这一点是传统产品很难做到的。现场总线的“负跨越(指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掌握和应用这项新技术的难度却降低了)”的特性使它的推广更加容易。

现场总线基础知识

现场总线基础知识 现场总线技术综述 现场总线(Fieldbus)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发展形成的,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讯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及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是一个基层网络,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新型全分布控制系统。这项以智能传感、控制、计算机、数字通讯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已经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与设备的深刻变革。国际上许多实力、有影响的公司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现场总线设备的工作环境处于过程设备的底层,作为工厂设备级基础通讯网络,要求具有协议简单、容错能力强、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时间确定性和较高的实时性要求,还具有网络负载稳定,多数为短帧传送、信息交换频繁等特点。由于上述特点,现场总线系统从网络结构到通讯技术,都具有不同上层高速数据通信网的特色。 一般把现场总线系统称为第五代控制系统,也称作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人们一般把50年代前的气动信号控制系统PCS称作第一代,把4~20mA等电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称为第二代,把数字计算机集中式控制系统称为第三代,而把70年代中期以来的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DCS称作第四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作为新一代控制系统,一方面,突破了DCS系统采用通信专用网络的局限,采用了基于公开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克服了封闭系统所造成的缺陷;另一方面把DCS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系统结构,变成了新型全分布式结构,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可以说,开放性、分散性与数字通讯是现场总线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现场总线技术在历经了群雄并起,分散割据的初始阶段后,尽管已有一定范围的磋商合并,但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国际标准。其中有较强实力和影响的有:FoudationFieldbus (FF)、LonWorks、Profibus、HART、CAN、Dupline等。它们具有各自的特色,在不同应用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本文将在简要描述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的基础,紧扣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等,介绍现场总线网络结构、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及目前较为流行的几种有实力的现场总线技术的现状,最后阐述现场总线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展望。 一、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1、系统的开放性。开放系统是指通信协议公开,各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可进行互连并实现信息交换,现场总线开发者就是要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工厂底层网络的开放系统。这里的开放是指对相关标准的一致、公开性,强调对标准的共识与遵从。一个开放系统,它可以与任何遵守相同标准的其它设备或系统相连。一个具有总线功能的现场总线网络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开放系统把系统集成的权利交给了用户。用户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对象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组成大小随意的系统。 2、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这里的互可操作性,是指实现互连设备间、系统间的信息传送与沟通,可实行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而互用性则意味着不同生产厂家的性能类似的设备可进行互换而实现互用。 3、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它将传感测量、补偿计算、工程量处理与控制等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为充分发挥教师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面向本科生全面实施导师制。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学院指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创新等方面指导的教育制度。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必要组织保证,是学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制度保证,也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结合软件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章目的和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充分利用优质师资及教育资源,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益学生心理健康;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意识和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第二章实施办法 1、实施对象及任务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施行。实施对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一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专业方向的选择。第二个层次为二、三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以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主。第三个层次为四年级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咨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培养为主。 2、导师遴选条件 (1)本科生导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责任心强,热爱学生。 (2)本科生导师必须是学院专业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所有满足条件的教师均须参加本科生导师制。 3、师生双向选择规定 本科新生在入学时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若学生或导师提出申请,并经软件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每学年可以进行一次调整。 原则上每位导师所指导的每届本科生人数不超过5名,总人数不超过20名。 4、导师的职责 (1)思想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职业素养。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 1、概述 现场总线(Fieldbus)是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门话题,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2、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形成的,用于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系统FCS称为第五代控制系统,人们一般把50年代前的气动信号控制系统PCS称作第一代,把4~20mA等电动模拟信号控制系统称为第二代,把数字计算机集中式控制系统称为第三代,而把70年代中期以来的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DCS称作第四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作为新一代控制系统,一方面,突破了DSC系统采用通信专用网络的局限,采用了基于公开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克服了封闭系统所造成的缺陷;另一方面把DCS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系统结构,变成了新型全分布式结构,把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可以说,开放性、分散性与数字通讯是现场总线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2.1 特点 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通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仪表和测试、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等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综合产物,因此现场总线的内涵现在已远远不是指这一根通讯线或一种通讯标准。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在精度、可靠性、经济性等许多方面都要比传统的控制系统要优越得多,其主要特点如下。 A 系统的开放性。 传统的控制系统是个自我封闭的系统,一般只能通过工作站的串口或并口对外通讯。在FCS中, 工作站同时靠挂于现场总线和局域网两层网络,通过后者可以与其它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进行高速信息交换,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现场总线的技术标准是对所有制造商和用户公开的,没有专利许可要求,实行技术共享。它可以与任何遵守相同标准的其它设备或系统相连。用户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对象把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组成大小随意的系统。 B 可操作性与互用性 不同厂家生产的DCS产品不能互换,要想更新技术和设备,只能全部更换。FCS可实现互连设备间、系统间的信息传送与沟通,可实行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不同生产厂家的性能类似的设备可进行互换而实现互用。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导师信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

戴复东 学历:本科 最后毕 业学校:大学建筑系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高新建筑技术设计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 团队: AD-建筑与高新技术 简介: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出生于省市(省无为县人)。1952年7月毕业于大学建筑系。现任中国建筑学 会名誉理事、建筑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参加大型规划二项,均获一等奖;参加国外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项;设计工程7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 撰写专著7部,论文107篇,译书1部,并取得国家二项专利。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生课程 房屋产业化 构配件产业化 建筑体系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追求.探索--戴复东的建筑创作印迹 [发表论文]武钢技术中心系统工程(建筑学报2007-8) [发表论文]中国残疾人体育艺术培训基地(诺宝中心)(时代建筑2007-2) [发表论文]钢结构建筑语言解读(建筑学报2006-10) [发表论文]我国北方远古时代城市形成的足迹——《诗经》的记述和启示(建筑学报2006-7) [发表论文]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组团建筑与环境创作(建筑学报2005-1) 时龄 word教育资料

学历:博士 最后毕 业学校:同济大学 职称: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学科分类: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队: AZ-建筑与城市空间 简介:时龄,同济大学工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 员。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曾任同 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 市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2010年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等。 E - mail:zhengshilinghotmail. 本科生课程 建筑评论 研究生课程 建筑评论 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文献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近代建筑风格 [出版著作]建筑批评学 [出版著作]桑丘-玛德丽德霍斯事务所设计作品:1991-2004 [出版著作]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 [出版著作]世博与建筑 [出版著作]世博园及世博场馆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 [出版著作]黑川纪章 [发表论文]“历史街区不利用就没有生命力”(建筑师2008-6) word教育资料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同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及解决问题 (1)统筹规划、联动改革确立新课程内容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计算思维进行改革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但如何在我们的课程中实施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统筹考虑、联动改革。通过摸底调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小步伐快节奏逐步确立新的课程体系内容。将第一门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按理工类、综合类和人文类进行分层教学,为第二门程序设计课程的联动改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将第二层次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前移到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讲授,既加强了第一门课程中知识传授向思想传授方向的转换,又为第二门课程向更加深入、综合方向发展提供了学时上的保障。 (2)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强化思想传授的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虽也意识到思想传授的重要性,但受学时和教学内容本身的限制,除了注重在算法分析过程中强调算法思想的讲解,基本上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联动改革和新课程内容体系条件下,变知识教学为思想教学成为可能和我们追求的目标。尤其对问题求解和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等提高内容的引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的思想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求解过程的分析、求解方法的对比选择、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中异常问题的处理等等,使学生不局限于用某个知识点解决简单问题,而是具备对复杂问题通过自顶向下进行全局把握的能力。 (3)多管齐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的C/C++程序设计课程历来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过程管理再到考核方式的导向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措施如下: ①实验定位、限时提交电子文档 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若在实践过程中再放松管理,学生上机实验课的效果便更难保证。为此,我们对上机实验课规定了固定机位、限时提交调试过的电子文档的过程化管理方式,保证了实验课的出勤率和效果。

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培养方案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6形势与政策(1)10.517 公共基础课必修07037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07037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1 3.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3计算机科学导论1 3.051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6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1 1.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6大学英语三级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9大学英语(A)11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04高等数学(B)上1 5.085 公共基础课必修320001体育(1)1 1.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360011军事理论1 1.017 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6物理实验(上)10.517 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8普通物理(A)上1 3.051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7大学英语四级1,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7形势与政策(2)20.517 专业基础课必修100156电路电子技术2 4.068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5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00387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22 1.034 专业基础课必修100388离散数学2 3.051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78大学英语五级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0大学英语(A)22 2.034

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05高等数学(B)下2 5.085公共基础课必修320002体育(2)2 1.034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7物理实验(下)2 1.034公共基础课必修580009普通物理(A)下2 4.068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8形势与政策(3)30.517专业基础课必修100389电路电子技术实验3 1.551专业基础课必修101019数据结构3 4.068专业基础课必修102109数字逻辑3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78大学英语(A)33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10线性代数B3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220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 3.051专业基础课必修122130组合数学3 3.051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80英语报刊选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81商务英语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183实用写作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60跨文化交际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68中国文化英语概论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1英语视听说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2英语笔译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3英语口译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4公共英语演讲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5英美社会与文化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6学术英语(理科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7学术英语(工科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110288学术英语(文科类)3,4 2.034公共基础课必修002019形势与政策(4)40.517公共基础课必修07805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0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