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经典习题一

诗歌鉴赏经典习题一

诗歌鉴赏经典习题一
诗歌鉴赏经典习题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8.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这首诗作于金国灭亡前夕。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登,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从横波亭的雄峻落笔, 写出了横波亭凌空横出的高峻与挺拔之势,“突兀”写出作者见到横波亭雄姿时的出乎意料之感。

B.“气压元龙百尺楼”是对横波亭豪雄气势的赞赏,进一步衬托了横波亭的高峻。

C.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D.“疏星、淡月、老木、清霜、鸿雁”名词叠加,构成了一幅寂静萧瑟的秋夜江景图,渲染出凄清的

氛围,暗含着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思。

E.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15.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容和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的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

15.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注]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仲淹被贬放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15.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6分)

五、(2012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六、(2012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

...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

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七、(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八、(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九、(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耒:北宋诗人,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涵?(6分)

参考答案

一.8.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1分)。借助高鸟发愁(1分)、老龙受困(1分),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1分)以及江水激荡高涌(1分)之势。(共5分)

(答出主要从侧面来描写的,给1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4分。)

9.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

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两种情感,一种3分,共6分)

二、14. ①A C(A项错在“写出作者见到横波亭雄姿时的出乎意料之感”,突兀主要是表现横波亭的高峻;C项应是颔联表现豪杰的豪气使山河雄壮,“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主要表达了怀念英雄、收复失地的理想)

15.答案示例:①从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1分)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2分)②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1分)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2分)

三、14、答案AE

解析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

15、答案《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的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熙载的评论。

四、14. C D( A选项,词牌一开始用“本意”,与词的容有关,但随着不断的演变,词牌不再

与词的容相关;B选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

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并没有用反衬手法;E选项,词中只说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黄

莺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提到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15.相同之处:

两篇作品都表达了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1分)。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楼记》中,作者借描写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分析1分)。

不同之处:

《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1分)作者被贬之后虽然有失落,但兼济天下的

积极一方面占主导,并鼓励自己和朋友向古仁人看齐。(1分)本词是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

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1分)在这里,作者兼济天下的思想不再那

么坚定,而是借“聊逸豫”“归时数”来安慰自己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1分)

五、8.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9.【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六、10、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七、(1)【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八、(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九、8.【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