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讲义

、基本情况

专业:语文

教师: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常识;

2、掌握易读错、重点字词;

3、了解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领会作者作品的思想内涵; 2、通过语言分析,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珍惜珍惜古代文化,保护和尊重文化遗产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古代文化遗产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五、讲义 【教学过程】 (导入) ??

(一)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 1942 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

班级: 课时: 2学时

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 之称。他的多篇作品被编入义务教育教材中,如《珍珠鸟》、《日历》、《花脸》、《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等小说或散文。2009 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他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二)创作背景

冯骥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80 年代,他就凭借反思历史、反思传统文化的《神鞭》、《三寸金莲》等一系列小说儿蜚声文坛。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当来到古希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古代神像的简单的比较和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三)易错、重点字词义

神交:指的是精神上的高度重合,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价值观等高度统一。也指对事物,往往有同样的理解。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中间,是希腊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 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克里特岛是爱琴海最南面的皇冠,它是诸多希腊神话的发源地,过去是希腊文化、西洋文明的摇篮,现在则是美不胜收的度假之地。

神采焕( huàn)发: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形容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炯炯(ji ǒng)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发亮,很有精神。暧昧( àimèi) 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文革美术:一般指1966 年开始,到1976 年结束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中出现的中国美术作品。但这一概念中包含着许多极不相同的东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中,以“文革美术”这一词汇表达着不同的意义。

膨脝(pénghēng):病名,蛊胀的俗称,肚子胀的样子,出自《证治要诀·蛊胀》。

龟(j ūn)裂:网裂、皴裂。

斑驳(bānbó):色彩交杂;破绽,毛病,漏洞。g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东渐:向东流入,引申为向东方流传。

粗糙(cāo)庇(bì)护泯(mǐn)灭苍劲(j ìng)聆(l íng)听隧(suì)道神谕(yù):神所下达的律令。

亢(kàng)奋篝(gōu)火葱茏(cōngl ōng)呵护(hē)磨砺(l ì)甬(yǒng)道掰(bāi )开坍塌(t ānt ā)

遁(dùn)去:消失。兀(wù)自:还,仍然;径自。

战战兢兢(zhànzhanj īngjing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颤抖的样子。浩无际涯(y á)天涯海角山崖(yá)断崖崖顶

钦(qīn)佩

(四)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

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已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乎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特点:

①理想主义

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

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②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③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古希伯来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

④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浓,似乎只有日本与其相近。《荷马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这里不详加介绍。

⑤雄伟性。

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

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高大壮观,雕塑《掷石饼者》形象健美,都体现这一点。

(五)整体感知

古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在作者眼中,“石头”承载着古希腊的历史,“石头”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 ,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石头” 是文化的使者,作者游览古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阿雷奥斯·帕果斯山上的雕像,以及迈锡尼遗址和海神庙,描写这些记载着历史文明气息的石头

——雕像、石碑、石柱等,其目的在于歌颂古希腊人的聪明智慧及其创造的古希腊文明,进而歌颂现代希腊人珍惜古希腊文化,保护并尊重文化遗产的做法,这实际上阐释了作者自己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古代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即不改变它的原貌、原状,让历史文明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

学习本课,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

2、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

3、对“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很奇特,我们应如何看待?应从中学些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6、文中说,古老的石头“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 你是怎样理解“历史表情”的?

7、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呢?

(六)课文分析,研读讨论。

本文共29 个自然段。请尝试为其结构划分层次,大概分为几部分?(点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0 )交代参观希腊国家考

古博物馆,提出残缺是一种美。第二部分(11-26 )写作者参观

博物馆外的石头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27-29 )作者参观古希腊石头的感悟。

1、古希腊的石头代表的美是什么美?(点拨)历史美、时间美、文化美。

2、第一部分交代了作者对文化保护的态度是?(点拨)不去翻新、不去复原、保持原样。

3、在第二部分中,为什么作者看到山上的雕像总是觉得像佛像?间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点拨)作者将古希腊的神像与中国古代的佛像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与联想,是作者在“古希腊的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由此可见,他将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说明他真正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的未来与发展,更让他顿悟“原来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去希腊历史的秘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