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辨证施护也尤为重要。

1 生活起居护理

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18℃~20℃,湿度50%~60%环境下生活,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患者入院后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注意观察尿液量、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气味,或重症患者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前测血糖,严格掌握准确时间及用量,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

药后的效果和反应时间。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2 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后,患者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如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疾病的折磨,常有呻吟、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同时,还要告诫患者家属不要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3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帮助教育患者了解调节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严格按医嘱进食,认真控制主食量,每天的饮食总量要在符合疾病和身体需要的前提下用餐,要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则更佳,外出时携带必要的食物,以保证按时进食[2]。按规定进食后仍感饥饿者,可添加水煮蔬菜充饥,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昏迷。口渴甚者,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口服麻仁丸等,如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饮用,亦可食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给

予50%葡萄糖液推注。若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疮疡等,忌食鱼虾、蟹、竹笋、牛、羊肉,猪头肉等荤、腥发性食物。在血糖和尿糖控制后,可少吃一些梨、西瓜、猕猴桃、橙子、苹果等,平时可用黄瓜、番茄代替水果[34]。

4 出院指导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予以出院,但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诱因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以积极配合治疗,并教会患者用简易方法监测血糖和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和房事,预防感染和感冒。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董淑范,周新灵.中医内科疾病证治与护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

[3]邵春萍.糖尿病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101.

[4]刘凤,李宇奇.对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451.

[5]张淑慧,张云.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36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 岛素效应发生障碍,导致血糖升高。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 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糖尿病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症状、观察疾病发展的规律和 辅助检查结果。中医将糖尿病分为气虚型、阴虚火旺型、脾胃湿热型 等不同类型,针对具体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施治 更注重病因病机的辨别,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缓 解症状和改善身体状态。 二、中药治疗: 中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苦瓜、黄芪、当归、山药、大黄等,它们有着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保护肾 脏等功效。中药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诊断结果来选取 合适的方剂和用药方法。 三、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糖尿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 效果。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等。适当的针灸治疗可以减轻 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四、膏方治疗: 膏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膏方是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经过煎煮浓缩成膏剂,患者可以直接服用。膏方能够提供多种中 药成分,有时甚至比中药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不同的膏方可以有不同 的功效,如降血糖、调理气血、提高病情稳定性等,可以根据患者的 病情选择合适的膏方治疗。 五、保健调摄: 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长期的生活保健和调摄。中医 强调饮食调理,适当限制高糖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 维的食物,如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合理的运动也是糖尿病控制的重 要手段,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力。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方法是多样化的,包括中医诊断和辨 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膏方治疗以及保健调摄。这些方法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且要定期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过上健康的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中 医护理和康复指导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和建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方法,可通 过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糖尿病症状和代谢。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体质,中医师可开出适合个体的中药处方,让患者遵照量方 适时服用。同时,中医师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和复诊,通过 “辨病求因”的方法,及时调整中药处方,确保疗效。 二、针灸、推拿、艾灸等物理治疗。除了中药治疗,中医也可 以通过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可以通 过针灸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推拿 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艾灸可通过温热作用,调理患 者的脏腑功能。 三、生活习惯指导。中医师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习惯,为其制定健康的生活和膳食方案。例如,建议患者少食多餐,缓解胃肠负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康复指导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康复。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能够增 加肌肉的代谢水平,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为其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如,可以进行散步、爬楼梯、打太极等低强度的运动。 二、身心康复。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疾病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视力下降、手脚不灵活等。身心康复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同时也能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技术,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 三、饮食康复。饮食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能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中医师应该指导患者选择低能量、低脂肪、高纤维的膳食,合理配置膳食内容,避免饮食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和康复指导不仅仅是对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更是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全面关注和照顾。中医师应该与患者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建议,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关爱。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辨证施护也尤为重要。 1 生活起居护理 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18℃~20℃,湿度50%~60%环境下生活,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患者入院后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注意观察尿液量、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气味,或重症患者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前测血糖,严格掌握准确时间及用量,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

药后的效果和反应时间。同时注意并发症的护理。 2 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后,患者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如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疾病的折磨,常有呻吟、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同时,还要告诫患者家属不要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3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帮助教育患者了解调节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严格按医嘱进食,认真控制主食量,每天的饮食总量要在符合疾病和身体需要的前提下用餐,要定时定量,如能少量多餐则更佳,外出时携带必要的食物,以保证按时进食[2]。按规定进食后仍感饥饿者,可添加水煮蔬菜充饥,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昏迷。口渴甚者,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葛根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口服麻仁丸等,如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饮用,亦可食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给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 负担和人力负担。糖尿病现在是国内慢性病的一个大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被它侵害。糖 尿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医学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学 界的重视。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病因病理、预防、治疗成果相结合,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和医生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选择。 一、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缺乏或不足的胰岛素或胰岛素功能不良而引起的一组代谢障碍,其主要 特征是高血糖。糖尿病现在是国内慢性病的一个大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被它侵害。其病 因很多,其中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和年龄等因素都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两类主要病因。一是胰岛功能不全引起的高血糖。这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体内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二是胰岛素的抵抗性。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因此, 即使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高血糖的症状。 二、糖尿病的中医诊疗 由于糖尿病容易并发症的特点,糖尿病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治疗,既要控制血糖,还 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针对中医的诊疗方法,糖尿病的中医诊治有三个层面:治疗 基本病,调节中医体质,预防并发症。 1.治疗基本病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胃气血失调。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 点在于调节脾胃功能,提高血糖代谢能力。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方剂、毫针、 临床疗法、经络刺激、气功、中药饮食疗法等。 2.调节中医体质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很多脏器、经络和气血,这些以及其他身体因素综合构成了人 的中医体质。调节中医体质可以增强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 以缓解糖尿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中医的体质调节方法主要包括体质辨识、中医药物保健、中医养生、行气引液、放松心情等。 3.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方案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方案 1.糖尿病足患者,日常应该如何护理? 2.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3.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做足部护理呢?你知道么? 4.糖尿病足的护理 5.糖尿病足怎么治?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6.二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护理足部?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应该如何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应该如何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合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足预防和护理的最基本条件做好皮肤日常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脚,温度不超过37,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洗前要用手,水温要让别人试试,不要烫伤双脚,洗后不超过10分钟,软干燥肌肤使用润滑乳液和营养霜滋润脚部皮肤,但避开脚趾之间,保持脚趾之间皮肤的干燥 避免外伤光脚走路不穿凉鞋时不要碰撞不要让异物损伤脚的皮肤。不要在炉子旁边加热脚,也不要用电热毯和热水加热脚,以防皮肤被注意不到的烧伤注意日常足部检查,每天检查双脚颜色、温度,检查是否有鸡眼、胼胝体、边甲、水疱、裂纹、擦伤等,对鸡眼、胼胝体、骨刺、甲沟炎、足癣等及时治疗,防止感染引起坏疽选择有保护性的舒适袜子,下午买鞋。鞋尖圆、宽、尺寸合适、透气性好、穿着舒适、有宽阔的脚趾空间、脚有畸形者可以穿整形鞋纠正脚的负分; 袜子吸水透气性好柔软温暖纯羊毛或棉制品好袜子口松冷时要注意保暖袜子要每天换衣服,保持清洁正确的剪指甲,最好在洗脚后指甲柔软的时候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锯齿状切,伤甲沟皮肤防止感染坚持适度的脚的运动,不可以做激烈的运动。为了避免两脚承受过度的负荷,每天要进行小腿和脚部的运动30-60分钟。足部的运动方法有步行运动、抬脚-脚尖运动、屈膝运动、下蹲运动、抖腿运动;吸烟者一定要积极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收缩,是糖尿病足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胰岛素治疗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控制中有重要作用,

糖尿病中医护理

糖尿病中医护理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中医护理1. 糖尿病中医护理之控制饮食2. 糖尿病中医护理之调摄情志3. 糖尿病中医护理之运动保健4. 糖尿病中医护理之按摩治疗*二、糖尿病人吃什么好*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 糖尿病中医护理 1、糖尿病中医护理之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糖尿病中医护理之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3、糖尿病中医护理之运动保健古人早就认识到,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适宜运动,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但首推太极拳,因为这种运动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 4、糖尿病中医护理之按摩治疗 4.1、横擦上腹部。手平伸, 置于两侧乳房下缘,然后水平方向横向擦动,至皮肤微微发热。大约5分钟。 4.2、按揉梁门、中脘。中脘穴位于胸骨下末端与肚脐连线 的中点。中脘穴左右旁开各两指处是左右梁门穴。用双手食中指按揉两侧梁门穴,然后再用一手食中指按揉中脘穴,各2分钟。 4.3、毛巾横擦背。赤裸上身,用一条干毛巾左右穿过腋下, 双手于腋前攥住毛巾两头横擦后背。以将皮肤擦热发红为度。最好于沐浴后操作。 4.4、练习“燕飞”。趴在硬板床上,两手交叉置于身后,然后抬头挺胸,最好同时抬起双腿,反复做5―10个,每日两次。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1、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

糖尿病中医护理思路及方法

糖尿病中医护理思路及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是生物作用受损所造成的。如果长时间存在高血糖,那么将会导致各种 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与功能性障碍,其中就包括心脏、血管以及神经等等。从中 医角度来看,糖尿病也被称为消渴病。本文将介绍糖尿病中医护理思路以及护理 方法。 一、糖尿病中医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中药汤剂主要是根据 证型,进行温服或是温凉服;中西药之间,最好间隔30分钟以上。 1.汤剂类:对于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以及阴虚火旺证患者,建议温凉服; 而对于阴阳两虚证患者,则建议温服。 2.在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 (二)注射用药 1.如果是中成药制剂,最好单独使用。如果需要结合其他药物,应充分考虑 时间间隔,以及中性液体过渡。 2.滴速应保持适宜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孕妇或哺乳期不建议使用;有 出血倾向的患者,禁止使用丹红注射液以及苦碟子注射液等等。 3.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4.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注射方法与注射部位,并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三)中药枕 患者应谨遵医嘱,在药枕当中放入菊花、决明子、荞麦皮、绿豆皮、葛根碎 片以及白术等等,借助药物的发散作用,以此来达到清肝明目的效果。 (四)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泡洗主要是应用在下肢麻、凉、痛患者中。所谓糖尿病足, 是指糖尿病患者的下肌血管供血不足、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足部感染,在 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中,中药泡脚对糖尿病足有很大的益处,因为一些中 药中的成分,能够起到活血止痛的效果,通过使用这些含有活血止痛类的 中药进行泡脚,就能帮助糖尿病足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糖尿病患者足部 的神经和血管有一定的病变,而中药泡脚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 的粘稠度,利于患者的新陈代谢,对糖尿病人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 作用。但要,需要合理注意控制水温,避免烫伤。 2.耳穴贴压。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耳穴位置。 3.艾灸。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应用在阳虚患者中,严格遵循医嘱,取取肺俞、 脾俞、大椎、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二、糖尿病中医护理的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结合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以及活动强度等因素,计算每天的总热量,再 合理分配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据总能量的50%-60%左右,而蛋白质含量为 15%-20%,脂肪为20%-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饮食总能量的10%;建议患者少食用或不食用反式脂肪酸,平均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小于300mg; 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天以内,伴随有高血压、水肿者,每日摄入盐量不能超出 2克;尽量少食用坚果类、油炸类食物及甜食等食物;平衡膳食,定时定量进餐。 (二)运动指导 1.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有氧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慢跑或是游泳 等等。关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应符合患者的实际年龄、病情、经济条件以 及个人体质等条件。建议患者每周进行两次轻度或是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 2.关于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饭后一小时;运动频率与时间保持在平均每周 150分钟左右,比如,可以一周运动5天,且每次30分钟;在运动完成后,脉搏应控制在170/分钟,以周身发热、微微出汗、精神愉悦最为适宜。 3.血糖>16.7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 严重慢性并发症患者,则不建议进行运动。 4.血糖< 5.5mmol/L,在开始运动前,应适当补充含糖食物,比如饼干或面 包等。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是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内郁、劳郁过度所致,以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进食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休息和排泄状况。 (3)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4)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肝胃郁热证。 证候:脱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 证侯:脱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会艮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班,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 证候: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杲,便澹,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

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 证候:心烦口苦,胃脱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 证候: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漫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 证候: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脱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澹,口干口苦Q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腕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4)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现代慢性病中的头号杀手。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独 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但是中 医护理也需要患者本人及家人的督促和配合。下面就讲述一下糖尿病 病人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病因及中医认识 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血糖升高。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痰湿内生、心火上炎等因素所致。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要点是调养正气,调节阴阳 平衡,治疗病因,按照辨证施治,使患者身体的阴阳、气血等各方面 得到调节,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标。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中医患者应该遵守“三餐规律、饮食清淡、戒烟忌酒、适量运动”的原则,辨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食用符合自己体质的食物。 三餐规律 糖尿病患者的三餐规律非常重要,必须按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 暴食或者饥餐暴饮。

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过度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刺激性较强 的食物,以及饮料和饮料,尤其是高度糖化的饮料。 戒烟忌酒 烟草和酒精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十分不利,尤其是烟草会影响到胰 岛素的效果,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坚决戒烟 戒酒。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代谢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控制血糖。 但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量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中药的使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通常采用中草药的形式,因为中草药能够改善患者 全身的代谢状况,增强免疫力,同时有很好的调节性和安全性。常用 的中药有枸杞、黄芪、甘草、大枣、黄精、丹参等,常见的中药配方 有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七叶胆汁汤等。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特有疗法之一,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人 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针灸可以调节肝肾气血,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中医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理念源于我国传统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护、整体护理,注重调整患者的内外环境,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在糖尿病治疗中,中医护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重 营养搭配,控制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 2. 情志护理:调节患者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 助于病情稳定。 3. 起居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 4. 运动护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有助 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5.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观察 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1. 饮食护理:中医护理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方案,如:阴虚燥热型糖尿病患者,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麦冬、玉竹等;阳虚型糖尿病患者,应多吃温阳助火的食物,如肉桂、干姜等。 2. 情志护理:中医护理通过心理咨询、五行音乐疗法等方式,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3. 起居护理:中医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如:保持 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4. 运动护理:中医护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 方案,如:气虚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阴虚燥热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

5. 药物护理:中医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如: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糖尿病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血糖波动情况,避免低血糖发生;使用中药煎剂时,应注意煎煮时间、温度等,保证药物疗效。 三、总结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应与现代西医护理相结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然而,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关于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的参考文档,希望能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帮助。然而,请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研究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医就开始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医在糖尿病护理方面的应用。这些研究包括中医药治疗、膳食疗法、按摩治疗以及其他中医技术的应用。 中医药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中药被证实对糖尿病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苦瓜、黄芪和桑叶等草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这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等方式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饮食疗法也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医饮食疗法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的选择,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中医饮食疗法通常要求患者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盐等不良食物,同时增加粗纤维、低糖、低脂的食物摄入。这种饮食模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按摩治疗也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护理中。中医按摩能够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等方式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研究表明,中医按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等。 除了上述方法外,中医理疗、针灸和其他中医技术也被一些研究用于糖尿病的护理。这些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轻并发症。目前对于这些中医技术在糖尿病护理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饮食疗法、按摩治疗等中医技术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这些中医护理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消渴病(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防止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缺陷 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糖尿 病发病具体原因不明,大体上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引起。1型糖尿病主 要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 免疫。1型糖尿病发病急,一般由感染或饮食诱发,患者表现为尿量多、饮水多、食量大、身体消瘦的病症,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乏力、尿不尽、食欲不振等,还 有一定的家族病史。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多基因遗传性复 杂病,有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和肠促胰素分泌 缺陷、肠道因素。2型糖尿病常发于成年人,常在四十岁以后的家族遗传史的人 群中出现。2型糖尿病发病属于慢性,具体表现为体重超标、肥胖,伴有高血压 和代谢异常等疾病。 糖尿病好发人群主要在肥胖者、高脂饮食者、久坐不动者、长期过量饮酒者、有家族遗传者,除此之外还有病毒感染和妇女妊娠期也可引起糖尿病。糖尿病还 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性疾病、慢性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等。所以要及时注意身体情况,对 于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人,要定期进行体检,做血糖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对于身体出现饮水多、吃饭多、尿量多、偶尔视觉模糊、触觉异常,也应及时到 医院检查。对于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在早期改善或者消除症状。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是怎样的呢? 身体阴虚,因其原因主要是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未补足,导致身体供气不足,代谢异常。饮食过度,导致肥胖,长期暴饮暴食,缺少运动,会伤害脾胃,消耗 精力,身体燥热,引发消渴病。

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舌胖有印。 (二)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胖质淡。 (三)阴虚证: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 (四)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舌胖苔白。 (五)血瘀证: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痛,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 (六)痰湿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 (七)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糖尿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

糖尿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 尊敬的读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中医在糖尿病的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糖尿病中医护理的病案范文,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护理措施的实际应用。 病案范文: 病人信息: 姓名:李某 性别:女 年龄:58岁 住院号:123456 入院日期:20XX年XX月XX日 诊断:糖尿病 主诉: 患者主诉一年来频繁口渴、多尿,体重减轻5公斤。 现病史: 患者自述约一年前开始出现口渴、多尿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被确诊为糖尿病。期间曾尝试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并进行一定的饮食

控制,但效果不佳,症状仍然存在。患者此次入院是为了寻求中医药的治疗方法。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明显疾病。 个人史: 患者饮食习惯尚可,无显著异常。无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家族中无糖尿病、高血压等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8℃ 脉搏:80次/分钟 呼吸频率:18次/分钟 血压:128/82mmHg 身高:160cm 体重:62kg 体质指数(BMI):24.2 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病理体征。根据中医理论,患者属于“消渴”证型。证型主要特点为阴虚热盛,肺热蒸津,津伤阳化。 中医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 方剂:龟龄集补肺汤 - 组成:麦冬、枸杞子、石斛、太子参、鸡内金、地黄、玄参、黄芪、生地黄、五味子、阿胶 - 功效:滋阴养肺、清热生津 - 用法用量:煎服,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 2. 饮食调理: - 饮食原则:少食多餐、饮食清淡、限制糖分摄入 - 主食选择:粗粮为主,如糙米、糙米饭、全麦面包等 - 水果选择: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橙子等 - 饮料选择:不宜饮用含糖饮料,可选择白开水、绿茶等 护理方法: 1. 定期测量血糖:每日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记录并分析血糖波动情况,以指导治疗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