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必读书目

考古必读书目

考古必读书目
考古必读书目

考古学相关书籍目录

10级3班程丽静10160067

学校现有书籍:

(一)专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1992年版

(二)关于考古学的理论实践与方法方面的参考书:

陈淳:《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俞伟超:《中国考古学》,文物出版社,1989年;

栾丰实主编:《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三)关于田野考古方法的论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1982年;

《考古学基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58年。

曹永江主编:《文物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保护手册》,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四)各断代考古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编《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

宋治民《战国秦汉考古》,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

罗宗真著《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

秦浩《隋唐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五)建国以来重大考古发现汇总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许虹、范大鹏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20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编辑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1949-1999),文物出版社,1999年。

(六)其他考古学方面的专著

1、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6年。

2、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

3、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4、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进历史真实之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

5、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文物出版社2005年。

6、[加]炊格尔(Trigger,B.)著;蒋祖棣、刘英译:《时间与传统》,三联出版社1991年。

7、[英]丹尼尔(Daniel,G.)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年。

教材系列:

《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民族考古学初论》,容观琼、乔晓勤,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三联书店

《科技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量考古学》,陈铁梅,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聚落与环境考古学理论与实践》,方辉,山东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科学出版社

《出土玉器鉴定与研究》杨伯达,紫禁城出版社

《汉代画像石通论》,王建中,紫禁城出版社

《古代玉器通论》,龙仁博,紫禁城出版社

《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孙机,文物出版社

《中国家具史图说》,李宗山,湖北美术出版社

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

《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

《中国陶瓷》,冯先铭

《中国青铜器》,马承源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

《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曾侯乙墓》,谭维泗

《秦文化》,王学理、梁云

《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

《古代石刻》,赵超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蒋英炬、杨爱国

文献信息分类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 字学方向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 《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 《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 《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 《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 《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 《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 《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 《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

红陶

红陶 红陶【基本信息】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有浜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瓷器简介】颜色呈土红色、砖红色或褐红色的陶器。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中最为普遍。10000多年前的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苏溧水神仙洞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陶器遗物主要是红陶。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等等,人们生活中使用的陶器,红陶占很大比例。精美的彩陶、彩绘陶,陶胎本色均是红色。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红陶的使用虽然逐渐减少,但一直没有中断。在陶器烧制到一定程度将窑内火焰的性质控制为氧化焰,在氧化气氛焙烧下,陶土中的金属铁大部分转化为三价铁,还原比值低,烧成的陶红陶器即呈现红色。陶土比较纯净细腻、含细砂极少者,称为泥质红陶,主要作饮食器具和盛储用具。陶土中掺有细砂者,能耐火,主要作炊具用,称为夹砂红陶。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红陶是l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最先发现的,因此称这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里有红陶、灰陶、彩陶和黑陶等。以后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在许多文化遗址里都发现了红陶。【陶鬶介绍】规格:高36.8厘米口径20.4厘米出处:走进珍宝世界:中国古代饮食具年代:新石器时代「类型」质地类型:陶器功用类型:饮食具栏目关键词:炊食具茹毛饮血与原始熟食的结束—新石器时代饮食具收藏地:北京大学赛克勒考红陶古与艺术博物馆主题词或关键词:鬶龙山文化辅助分类项:饮食具造型最美的炊具鬶虽与鬲同为煮食的炊具,但它的造型之美远在陶鬲之上,至今仍被艺术史家视为远古造型艺术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作品。如果说前述大汶口文化的灰陶鬶尚未摆脱写实的风格而略显呆滞的话,那么这件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陶鬶则以其极富神韵的造型和洗练的装饰,使人感触到远古造型艺术的至美。而且由于它出自龙山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更觉弥足珍贵。你看它高高的冲天流恰似雄鹰的尖喙,三条肥硕的袋足雄健刚劲,偏置一侧的把手让人不禁想起鸟儿奋飞前鼓起的侧翼……一只振翅冲霄的雄鹰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自上而下的圆润曲线,又恰到好处地使这勃勃的雄性避免了生硬和呆板,可谓刚柔相济,形神兼备。令人称道的工艺这件陶鬶的工艺水平也值得后人称道。它虽是红色胎体,但成型后经过磨光工艺,对外表进行二次加工,使器身光润亮泽而呈灰黄色,从而避免了在不施彩的情况下外观的粗糙,几颗零星分布的乳钉纹和凸弦纹使整个器物更富有生气。乳钉纹红陶乳钉纹是指器物表面附着的乳状突起,这类在陶器成型后又附加于器表的装饰通称为附加堆纹。弦纹就是线纹,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凸弦纹和凹弦纹。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考古学文化中最为著名的两支之一(另一为仰韶文化),因最先发现于山东省历城县(今章丘市)龙山镇而得名。由于仰韶文化多彩陶而龙山文化多黑陶,学术界曾分别称之为“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后来进而将中国北方乃至湖北地区的与山东龙山同时代的类似文化统称为龙山文化。实际上,各地区的同时代文化各有自己的不同源流,如山东当地的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而河南地区则由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而且各地的文化面貌也不尽一致。所以近年来各地的龙山文化分别有了独立的命名,而所谓的龙山文化则只指山东境内的遗址,但保留了龙山时代这一概念,仰韶文化也有类似的情况。【花盆介绍】红陶—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表呈红色的陶器。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根据陶胎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我厂在本行业拥有丰富经验,具有强大的设计实力,创意精神,崇尚自然主义的个性,符合世界环保趋势。致力于红陶服务社会,以满足市场需求。瓷板画—釉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独

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0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 1、遗存: 2、单位: 3、层位关系: 4、遗址: 5、民族考古学: 二、下图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T126、T127、T128北壁剖面图,请根据这个图写出它们的层位关系(15分) 三、以下是白燕遗址商代时期的几件陶鬲,区分它们的型、式,并简述它们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简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在研究中国史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列出五条近年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六、介绍一本你在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一个报告学论文(从资料、方法、理论、结论方面以及你受到的启发等几方面入手)秦汉考古 一、名词解释(5×6) 1、金石学:

2、三叠层: 3、殷墟: 4、干栏式建筑: 5、斝: 苏秉琦: 二、问答(10×4) 1、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周原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 3、按时间早晚顺序列举东北辽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4、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面的考古报告或研究论文,试举一例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 三、简述(15×2) 1、试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年代序列 2、关于哪些遗址可能是夏文化,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哪几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四、简答(16×3) 1、两汉至唐,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汉唐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并指出其大致范围和重要遗存 3、简述唐宋瓷器发展概况

2001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10分) 1、考古学: 2、考古学文化: 遗迹: 遗物 3、相对年代: 二、写出下列青铜器名称(20分) 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中期墓葬青铜器 三、简述层位学发掘的原则(30) 四、谈谈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手段结合的新趋势(40分) 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3×10) 匼河文化:莫斯特文化:北京猿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克罗马农人第四纪地质学金牛山人 基因:人种学 二、简答题(10×3) 1、早期智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形成和发展 ——兼论梁思永先生对中国考古地层学的贡献 提要: 考古学乘西学东渐之风于20世纪初期在中国生根发芽,发展至现在贡献巨大,解决并正在试图解决很多重大课题,例如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人类起源演进问题等,而考古学最根本的基础即是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在世界考古学层面上其地层学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但是作为世界考古学中的中国考古学,其地层学的发展脉络相对而言较为模糊,就其渊源问题有些语焉不详。学术界一般认为自梁思永先生发掘后冈遗址考古地层学始真正得以确立1。但是学术界并没有明确中国考古地层学发展与世界考古地层学的关系,并认为考古地层学“在相当程度上是经验问题和技术传统问题”2,但是对于作为新兴的中国考古学的技术传统,学界并没有给出清晰结论。这样,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在考古学史上显得比较突兀,似无源之水或者说源头不甚清晰。 在世界考古学层面上,考古地层学的发展主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经过是被誉为地层学革命的20世纪初新大陆考古,考古地层学原理得到广泛应用。而此时正是中国考古学筚路蓝缕之时。 本文除了试图厘清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发展脉络外,主要目的还在于试图考察影响中国考古地层学发展变化的学术背景(包括考古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的学术背景)以及世界考古学的发展。是经验积累导致地层学发展,进而促进了整个考古学的发展?还是考古学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变化致使考古学需要新的获取资料的手段,从而带来考古地层学的发展?这似乎是那个著名的二律背反“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问题。 1栾丰实等《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10 p22 2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出版社1997.6p151

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初探

2012年11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N ov ember 2012 第21期总第271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1T o tal N o .271 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初探 张志伟 (呼伦贝尔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摘 要:简要分析了民族地区图书馆现状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必要性,阐述了知识经济环境下民族地区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1—0072—03 文献信息资源交流共享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与水平的必然产物,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核心。近年来,民族地区各级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大多因所处地理环境边远,经济水平相对滞后,文化发展工作薄弱,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受限。因此,民族地区图书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在构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交流共建共享,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民族地区图书馆现状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必要性 图书馆可以称得上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它承载着为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搜集、整理和提供政治、经济、学术研究、文化信息的任务。可是随着网络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民族地区图书馆却因经费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对信息资源重要性尚认识不足、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低、数据库建设水平低等各种原因,无法顺利实现社会价值,生存空间愈见狭小。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此民族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非常殷实,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多是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民族地区有超过3000万册的藏书量,民族文学类图书及音像制品累计达到5万余种,许多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文献精品,例如:蒙古族的《甘珠尔》、藏族的《大藏经》、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等民族宗教文献成果。诸如此类的文献对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等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中不容小视的组成部分。可与此同时此类地区的图书馆又因为“呈缴”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足,造成文献收集率锐减、文献老化现象日益凸显、馆藏信息匮乏与读者需求增大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资源向社会化、全 球化共享迈进,资源共享对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现代化图 书馆馆际协作网络化的最终目的。传统图书馆在文献收藏上各自为政、相互间缺少协作和沟通、重复购置,造成了图书的积压和经济上的浪费。想要改变现状,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必须努力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2 如何更好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2.1 突出自身特色,强化实有馆藏及文献数字化建设 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对民族地区图书馆来说,要更多地体现民族地方的文献特色,特色是生命之基,力量之源,它不仅体现优势,更显出办馆效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有构建自身特色,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站稳脚跟,才有与他馆资源共享的资格。2.1.1 特色文献馆藏建设。现实馆藏是指本馆自己拥有的能为读者直接开展服务的实有馆藏。现阶段,纸质文献距完全实现数字化还有一段距离,数字化网络信息也尚不能完全替代纸质文献,两者传播方式和载体的不同,产生利用上的差异,决定了现实馆藏存在的价值。民族地区图书馆现实馆藏今后的建设应突出2大内容:首先是民族文献收藏。民族文献即以政治、经济、教育、地理、历史、文化生活等为视角研究和记载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具体囊括了: 使用汉文记载的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献;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 用象形文字和抽象符号记载和语言相传的具有史料价值的口碑文献。它们是中华民族文献的重要组成。尤其要强化民族文字文献的收藏。其次是地方文献收藏。地方文献即关于地方的一切书刊资料,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纵向看,包括古代到当代;从横项看,蕴含了所有自然和人文内涵,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人物、军事等等;从文献信息形式的视角来说,涵盖书刊、报纸等所有文字的和图籍的资料。地方文献不但能显现 ? 72? 收稿日期:2012-08-31 作者简介:张志伟(1974-),女,馆员,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管理专业。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研究

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研究 民族文献阅读推广活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阿拉善盟图书馆虽在阅读推广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蒙古文民族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仍然需要加强和完善。本文以阿拉善盟图书馆为例,就如何加强蒙古文民族文献的閱读推广工作,结合馆情实际做以探索研究。 标签:蒙古文民族文献阅读推广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蒙古族历史文化逐渐面临消失,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自然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广民族文献阅读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蒙古文馆藏文献和信息资源优势,担负着倡导和实践全民阅读、营造和推广全民阅读氛围的责任。 一、蒙古文民族文献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全民阅读”倡导了三年,终于“大力推动”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首次使用了“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并列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重要性可见一斑。蒙古文民族文献是记载蒙古族文明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源,而图书馆是书香社会的家园,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如何推广蒙古文民族文献,实现蒙古文文献资源的传播,意义重大。 蒙古文民族文献阅读推广,能让馆藏蒙古文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蒙古文民族文献作为记载蒙古族文明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源,其文献应当成为阅读推广的特色和重点。阿拉善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是一个主要以蒙古族为主,以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地区,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其本民族本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阿拉善民族地方文献特色馆藏也是盟图书馆一大亮点领域,以收集卫拉特历史文化为主的民族地方文献为重点,包括以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献馆。近年来,对特色文献进行研究、挖掘和保护方面有着一定的成绩。我们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在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中发挥本馆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更多的蒙古族群众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利用图书馆,从而改善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状况,提升少数民族生活质量。 二、蒙文读者的文化需求及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蒙文文献阅读现状堪忧 首先,我们对到馆读者的阅读状况如何,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分析显示,蒙古族读者占比总体不容乐观。导致蒙古族读者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阿拉善地区蒙古族人口占比就少。阿拉善地区地广人稀,三旗两区常住人口近24.7万,其中蒙古族只占28.3%;二是,对外宣传不够,导致很多蒙古族读者对图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 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204考古系(5)060100 考古学 (5) 03汉唐考古朱岩石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 ②2075中国考古学通论 ③3142汉唐考古 二、导师介绍 朱岩石,考古系硕士生导师,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主要代表作:《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东魏北齐邺南城内城之研究》、《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邺城遗址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发掘与研究》,《历史与文化特集-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论集》(日文),日本东北学院大学,2006年3月。《论邺城皇家园林的功能及其意义》(日文),发表于《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纪要》1997年第29辑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20200627205223)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09 历史教育090103016 许玮琳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近200 年的历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基本成熟期、转变期、全面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 萌芽期(文艺复兴至19 世纪20 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文物,调查欧洲古代遗迹、北美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古迹。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说,中国从宋代开始的金石学 传统可以被认为是考古学的萌芽,但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考古学。 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19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 形成期以19 世纪20 年代北欧学者西蒙森和汤姆森相继提出的“三期说”,即把古代按照生产工具的质料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的观点,并由 汤姆森按这一分期陈列博物馆的文物,及发表专著进行阐释为代表。地质学中按土质、土色区分地层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学,成为“考古地层学”,它使考古学的研究摆脱了古物学仅仅研究遗物形态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一时期,在埃及、两河流域和 欧洲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如对著名的意大利庞培遗址的发掘。 初步发展期(1867 年至1918 年前后)的考古发掘逐渐科学化,挖宝式的发掘受到批评。按层位发掘,准确记录一切遗物的出土位置并将它们全部收集、充分及时地公布发掘成果为人们所推崇。与此同时,出现了被称为考古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 类型学”,即根据遗物的形状和纹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阐明这些遗物之间内 在的关系。考古地层学的普遍应用和考古类型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考古学理论则主要是运用相关学科的传播论和进化论。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30 年代末)的标志是考古学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考古工作范围的扩展和重大发现的增多。这一时期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在一些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

【笔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西北大学公开课笔记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 第一节周口店遗址与人类起源 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上,此处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一地区的石灰岩洞穴和裂隙中常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 安特生发掘过仰韶遗址,在鸡骨山发现两种啮齿类动物化石,发现一具食肉动物的化石。 1921年开始调查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人类牙齿,1926年公布发现成果。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正式发掘,步达生(体质人类学专家)将周口店发现的人类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来简称为北京猿人,最后简称北京人。 1929年,震惊世界的发现,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最终在西方世界得到承认。随后发现了更多的人工制品:石头,灰烬,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开始使用火了。在周口店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人们将在山顶洞穴中发现的人叫做山顶洞人。 贾兰坡,发现了三个直立人的头盖骨,1927到1936年,考古发现一次比一次震惊,1937年后因战争停止。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考古工作的就是周口店遗址。1951年陆陆续续有新的成果发现,比如少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个别的石器。1966年发现猿人额骨,顶骨以及牙齿。1973年,发现晚期猿人牙齿,所以命名为新洞人。 考古发现的意义(科学价值):1、人类是怎么起源的,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起源的传说,但是达尔文发表了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否定其神话色彩。简单的结论是: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周口店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达尔文的观点。2、把人的历史推进了很远,是当时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北京猿人解放了爪哇人。发现大量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证据。石制品有十万件左右,对石器的观察认识越来越深刻,用显微镜发现石器被使用的痕迹,在功能上各个不同。这些工具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石器的使用证明了人是占主动地位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有控制的用火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985年,路易斯宾服认为北京人用火的证据没有说服力,没有明显的火塘遗迹,遗址不是北京人的原居住地址,可能是被冲进来的灰烬,也有可能是吃了人的鬣狗带进来的,火或许是自燃现象或者其他可能。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重新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重新证明了北京人是会控制用火,回击了一些质疑。晚时期的山顶洞人出现了最早的有意识的埋葬,有撒在人类周围的赤铁矿可能有一些含义还有一些随葬品装饰品。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很多,发现了骨针。周口店不只有人骨,还有石器。莫伟思线划分了两个世界,细石器与手斧是有区别的。铲型门齿从北京人起就与西方人非洲人有了巨大的区别,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目前周口店有27处地点,1987年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民族学参考文献

民族学参考文献 2012年湖南省苗学年会在花垣县召开 日期:2012-10-25浏览次数:99 来源:花垣县民族事务局字号:[ 大中小] 10月22至24日,省苗学会2012年年会在花垣县顺利召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杂志社、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怀化学院、贵州省苗学会等国内各研究机构、相关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交流。湖南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徐克勤、省苗学会会长、省人大常委、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副主任委员陈志强,湘西州政协副主席梁远邦、州民委党组书记杨骏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10月23日,会长陈志强在湖南省苗学年会上作年度工作报告,总结过来一年省苗学研究经验成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苗族学会的工作。学术交流会上,历史、民族、文化等各领域的专家纷纷畅所欲言,围绕蚩尤文化这一中心议题各抒己见。本次湖南省苗学年会共收到近100篇论文,从中整理了77篇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湘西州政府出台文件支持民族地区金融事业全面发展日期:2012-6-4浏览次数:174 来源:湘西州民委字号:[ 大中小]

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确保湘西州在武陵山片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脱贫,结合州内实际情况,湘西州人民政府出台文件,就金融支持该州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意见提出,推进金融事业全面发展,确保信贷投放快速稳定增长,力争信贷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信贷投放规模与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相适应,信贷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运行要求相适应。到2015年,全州社会融资规模更加_壮大,信贷投放总量达到300亿元以上,上市企业达到3家以上,直接融资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金融组织更加健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逐步形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意见明确,金融支持湘西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支持“五区”建设(即特色产业聚集区、扶贫攻坚试验区、生态文明试范区、民族文化保护核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支持“三农”发展,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支持民生事业发展,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规范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工作措施为,争取差别化金融政策,加快金融组织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和完善金融保障制度。湖南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

中国考古学考点归纳

中国考古学考点归纳与总结 ——Collected by QQ 考古学导论 名词解释 【分支学科】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 实验考古学 【物质资料】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相关著作】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考古三大杂志】 【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气候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达曼表 【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论述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关系(北大赵辉写的论文)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考古 名词解释 【人类化石】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 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匼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砾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宋元设计给我们的启示

宋元金银首饰给现代设计哪些启示2009年05月15日10:26 来源:《广州日报》

宋元金银首饰

宋元金银首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扬之水称时髦首饰设计缺传统文化内涵 核心提示 宋元金银首饰的基本构成为冠梳、钗簪、耳环,又钏镯、戒指、帔坠,题材广泛,要求“团造镂巧精细”,纹样丰富多彩、清新俊丽且富有生活。就样式来说,宋代金银首饰一面先有辽、后有金的影响,一面更有着自己的创造,以是逐渐完成了唐式向宋式的转变。 宋元首饰使用面非常广,且成批打制集中在嫁女时节——如果是一家一户的

集中购求,常常会雇请银匠到家里来专务打造。 就我国当下时髦首饰的设计而言,扬之水认为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古代首饰,学生无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以至出现了“西风压倒东风”的尴尬局面。 当喜欢穿金戴银的观众被《满城尽带黄金甲》忽悠得瞠目结舌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汉唐考古学家齐东方则从历史事实出发,掷地有声地告诫人们:电视剧、电影等作为知识来源其实并不可靠,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常被它们误读。“穿金戴银有讲究,袒胸露肌太夸张”。 是的,金银不仅天生丽质难自弃,而且一旦变成首饰,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不能随便拿它开涮。为了防止观众再度被影视剧忽悠,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专家扬之水,她客观地还原了宋元金银器的制作、使用、纹样等真实面目。 宋元嫁女成批打制金银首饰 记者:齐东方先生曾说宋元金银首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意思是其使用面非常广,您认为这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扬之水:宋元时期,民间金银制作业已十分发达,且产品流布四方,贸易渠道很是通畅。 首饰,宋元又俗称“头面”,通常指女子的全副簪戴。稍稍扩展,也可以把佩饰包括在内。宋元女子金银首饰的基本构成为冠梳、钗簪、耳环,又钏镯、戒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 随着中国历史进程的不断演变,几代人在数十年的风雨坎坷中终于发掘出了近现代考古学,并且其在我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下面由为你整理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作为世界上文明发达较早的国家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进行古代遗迹的考察和古代遗物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产生于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较迟。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和30年代,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派遣的探险家、考察队,潜入中国边疆地区活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机关开始进行周口店、殷墟等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调查发掘遍及全国各个地区,逐步建立起中国考古学的体系。 早期的中国考古学 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朦胧地懂得收藏古物的价值,甚至在当时东周京都洛阳建起了一个类似今日博物馆的“守藏室”至公元10世纪的宋代,我国金石学研究颇为发达,有志者开始编纂专注出版。例如:北宋元祐七年吕大临编纂的《考古图》,既绘有器形图,还记录了每器的尺寸、名闻和出土地点。它比起1842 年丹麦青年考古学家沃尔索(worssae)所著的《丹麦早期古物》(The

Prime Ual Anfig uifes of De nm ark) —书足足早了11 个世纪。 此后,又有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博古图》(1123)、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欧阳修的《集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等等,不胜枚举。清代一来,分门别类的著作如雨后春笋,除继北宋以来的金石著作外,又增添了钱币、玉器、陶瓷器、碑刻??…等等,其 中古文字研究成果尤为突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是世界上建立博物馆最早、出版古物研究专著最早、萌发考古思想最早的 国家。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切努力并不能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古学,至多只能说为近代考古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考古学的传入 19世纪末,欧洲的考古学已经日渐兴盛。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讲到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考古学家将史前时期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期,并将中国古史传说与此比附。 1898年安阳小屯村再次发现有字甲骨文,1900年敦煌石窟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两项惊人发现,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前兆。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是1926年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归来的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进行的发掘。 1927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旭生)被 推选为中方团长,黄文弼代表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参加该团去新疆进行考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 文字学方向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 《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 《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 《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 《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 《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 《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 《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 《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生动摇。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追根溯源,寻找实据,证明古史,重建民族自信,成为攸关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此后不久,一批中国学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开始了对周口店、殷墟等古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得到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并颁发了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恢复了周口店、殷墟两项中断多年的考古发掘;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设置考古专业;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和清理发掘工作。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起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水平得到提高。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考古工作者对史前时期的半坡、北首岭、庙底沟、屈家岭、北阴阳营等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对商周时期的二里头、郑州、丰镐等遗址和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受到西方考古学家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其后一些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考古学会及相关的研究会;考古学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科技手段,开拓了水下考古和航空摄影考古领域;大遗址考古发掘得到加强,黄河流域所作重点发掘尤多,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也有多处遗址发掘,西南边疆、北方大漠也都发掘过史前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田野考古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力求全面地揭露布局情况,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全貌;古代城址的勘察,着重了解整体规划,确定城垣范围和城门位置,探寻主干大道和重要建筑遗迹;对那些古今重合的城市,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根据现存的古建和可以肯定的旧街道等遗迹,结合以重点钻探、发掘,较好地复原古城的平面布局;清理大型墓葬时,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书、帛画,使之得到较好保存;对于散乱的玉衣、铠甲、简牍,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各个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它们的整体。考古发掘还扩大到古代矿场、作坊、窑址、工场和沉船、桥梁等。 我国考古工作者积极探寻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为全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对中国境内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揭示出了一二百万年以来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在中国境内的进化过程及其生存活动情况;对中国农业起源的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充分的证据证明距今1万年以上;理清了广阔地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序列,建立了史前文化的系列和编年框架,提出了区、系类型的考古学理论;随着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史前村落的揭露,对聚落形态的研究有了新进展;对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获得重大成果,引起了世界考古学界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关注;在豫西及晋南地区对夏文化进行了连续、深入的探索,找到了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郑州地区发现了二里岗文化遗存,从而确认了早商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和其他重要遗址、墓葬的发掘也获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甲骨、简牍、帛书等文献又有许多新的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批重要史料。 从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汉三星堆的发现与发掘,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西安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