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说明

一、培养目标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年限

博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一般博士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

三、研究方向

为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本学科研究方向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研究方向相对稳定。计算机学院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制定博士生培养方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11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高可信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2)移动计算与嵌入式计算

(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4)计算理论

(5)海量数据计算(6)服务计算

(7)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学(8)智能人机交互与数字媒体技术

(9)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0)自然语言计算与中文信息处理

(11)社会计算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为有利于在博士生培养中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应在学院备案。

五、课程设置

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修满14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0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

六、学分分配

1.公共课程(4学分)

(1)政治理论课32学时2学分

(2)博士生外语课(可以有条件免修)64学时2学分

2.学科学位课程(不少于2学分)

计算理论/数理统计/矩阵分析/现代数学基础/模糊数学/最优化方法6选1

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硕)

机器学习(硕)

3.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

(1)移动计算理论(2)可信计算理论

(3)普适计算与移动计算(硕)(4)数据库系统原理(硕)

(5)计算生物学(硕)(6)软件体系结构(含软件设计模式)(硕)(7)视频编码与传输(硕)(8)自然语言处理(硕)

(9)分布式信息处理(10)先进模式识别技术

(11)语音信号处理(12)多媒体技术(硕)

(13)网络与信息安全(14)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15)应用与量子密码学(硕)(16)网络行为学

(17)多媒体安全(硕)(18)生物特征识别

(19)认知计算理论(20)社会计算(硕)

(21)信息检索(硕)

4.必修环节(4学分)

(1)综合考评1学分

(2)开题报告1学分

(3)中期检查1学分

(4)学术活动1学分

(5)社会实践1学分

注:(1)-(3)为必选环节,(4)、(5)可任选一

注意关于博士课程:如若在硕士阶段修过博士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可以选修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其他重要学位课作为学位课,可以选修全校范围内开设的与学科有关的研究生课程作为选修课。

5.有关说明:

(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课为博士生必选课;博士生外语课由外国语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开设2-3门课程供博士生选修,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考试成绩,申请

免修1-2学分。

(2)学科学位课程:学院根据本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提供若干门学科学位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科学位课程可以是专门为本学科博士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也可以是为本学科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重要学位课。

(3)选修课程:学院根据本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提供若干门选修课课程名单供学生选择,选修课程可以包含学科专门为博士生开设的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学科前沿讲座,也可以包含全校范围内开设的与学科有关的研究生课程,由学院根据情况决定选课范围和课程名单。

(4)综合考评:学院根据本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制定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具体要求。学院在第2学期末要对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工作态度、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能力和研究潜力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5)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3学期末左右完成开题报告,最迟要在第4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由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组成。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的要求见有关规定。

(6)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博士生的论文中期检查可以与博士生学术论坛统筹安排。

(7)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型国内学术会议、校内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可以获得1学分。由学院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学分获得办法。

(8)社会实践:参加研究生院认可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1学分。

(9)公共课程和学科学位课程为考试课程,选修课程为考查课程。博士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两学年。

(10)在为博士生制定具体培养计划时,导师还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博士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自选课程和补修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11)计算机学科博士生在攻读博士论文期间,有关过程管理,将参照计算机学院有关通知执行。

七、学位论文

1.第一学年综合考评

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评由学院组织进行,博士生综合考评包括导师考评和院(系)考评两部分。院(系)考评一般包括基础专业知识、科研素质与潜力考核。对综合考评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取得1学分,并全面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对综合考评总成绩在后10-20%的博士生,将被给予黄牌警告。受到黄牌警告的博士生可在3个月后申请第二次综合考评,通过第二次综合考评,获得相应学分。第二次综合考评不合格,将被

取消博士生学籍。

2.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和指导教师都应给予充分重视。计算机学科博士生开题报告由计算机学院统一组织,每年在春季学期举行2次,秋季学期举行2次。每个博士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展情况,在与导师协商后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或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对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3.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在满足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满足学院对博士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我校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计算机学院关于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参见附件。

4.中期检查

计算机学科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每个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一般在第三学年末期,特殊情况下可推迟),学院应组织考查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未通过者,或者给予黄牌警告,在第二年再组织一次检查;或者按照博士生退学处理。以上处理意见须经院学位分委员会审议批准。二次检查未通过者按照博士生退学处理。

5.学位论文撰写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具体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6.预答辩及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切实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可向所在学科点提出预答辩申请。对预答辩的有关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计算机学院将在博士生预答辩之前全面检查有关论文完成情况,包括由学院审核学术论文发表情况、指定博士论文评审责任专家、博士生在“光熙论坛”介绍博士论文工作成果、预答辩审批流程等。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水平的全面考核,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重要程序。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及有关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博士生答辩之前将由计算机学院审查博士生有关答辩手续。

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12 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研究方向

(1)高可信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2)移动计算与嵌入式计算

(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4)计算理论

(5)海量数据计算(6)服务计算

(7)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学(8)智能人机交互与数字媒体技术(9)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0)自然语言计算与中文信息处理(11)社会计算

二、课程设置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时

课内/实验

学分

开课

时间

任课教师

公共课(G) B0800000Q 政治理论课32 2 秋春博士生外语64 2 秋春

学科学位课(XW) S1300002C 计算理论

32 2

6选

1

李建中等S0612034Q 数理统计

S0612038Q 矩阵分析

S0612039Q 现代数学基础

S0612045C 模糊数学

S0612058Q 最优化方法

S1300004Q 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40/16 3 刘宏伟

S1300012C

机器学习32/16 3

毕建东、郭茂

祖、刘扬

选修课(X) B1300105C 移动计算理论32 2 杨孝宗

B1300106C 可信计算理论32 2 杨孝宗

S1300007C 普适计算与移动计算32 2 吴智博

S1300009Q 数据库系统原理32 2 战德臣

S1300028Q 计算生物学32 2 汪国华、郭茂祖S1300006Q 软件体系结构(含软件设计模式)32/16 3 唐好选

S1300042Q

视频编码与传输40/16 3

赵德斌,刘岩,

范晓鹏

B1300113Q 生物特征识别32 2 王宽全

S1300010Q 自然语言处理32/16 3 关毅

B1300115Q 分布式信息处理32 2 徐晓飞,邓胜春B1300117C 先进模式识别技术32 2 唐降龙,刘家锋B1300118C 语音信号处理32 2 韩纪庆

S1300036C 多媒体技术24/8 2 姚鸿勋

S1300008Q网络与信息安全32/16 3 张宏莉

B1300122Q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32 2 匡正

S1300070C 应用与量子密码学24 1.5 牛夏牧

B1300124Q 网络行为学32 2 张宏莉、余翔湛S1300029C 多媒体安全24 1.5 牛夏牧

B1300127C 认知计算理论32 2 李海峰

S1300056C 社会计算24 1.5 刘挺、徐志明S1300041Q 信息检索24/8 2 秦兵

必修环节综合考评 1

开题报告 1

中期检查 1

学术活动 1

2选1 社会实践 1

补修课

(BX) (此处可加行)

自选课

(ZX)

学术活动的要求:

课程编号说明:1、第一位B表示博士生课程;2、第二、三位表示学院,第四、五位表示系,不设系的学院第四、五位填写“0”;3、第六、七、八位表示顺

序号;4、第九位表示开课学期(C表示春季学期开课,Q表示秋季学期

开课)。

院(系)审核意见:分评委员会审批意见:

(教授委员会)

签字:签字:

日期:日期:

博士研究生课程目录格式

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

类别

学时

课内/实验学分

S1300002C 计算理论XW 32 2 S1300004Q 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XW 40/16 3 S1300012C 机器学习XW 32/16 3 B1300105C 移动计算理论X 32 2 B1300106C 可信计算理论X 32 2 S1300007C 普适计算与移动计算X 32 2 S1300009Q 数据库系统原理X 32 2 S1300028Q 计算生物学X 32 2 S1300006Q 软件体系结构(含软件设计模式)X 32/16 3 S1300042Q 视频编码与传输X 40/16 3 B1300113Q 生物特征识别X 32 2 S1300010Q 自然语言处理X 32/16 3 B1300115Q 分布式信息处理X 32 2 B1300117C 先进模式识别技术X 32 2 B1300118C 语音信号处理X 32 2 S1300036C 多媒体技术X 24/8 2 S1300008Q网络与信息安全X 32/16 3 B1300122Q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X 32 2 S1300070C 应用与量子密码学X 24 1.5 B1300124Q 网络行为学X 32 2 S1300029C 多媒体安全X 24 1.5 B1300127C 认知计算理论X 32 2 S1300056C 社会计算X 24 1.5 S1300041Q 信息检索X 24/8 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扬“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发挥学生自我设计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体现与资源勘查工程、资源环境等相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专业渠道。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国土资源及相关行业”为战略目标,培养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完成学业后,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资源勘查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理论框架,基本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科研和管理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除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将通过参与各种科研工作,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或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适应未来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的多方面需要。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在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和开发工作,以及从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环境资源调查、监测、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要求 1.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 2.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掌握地理信息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专业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地理学、资源环境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进展; 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合理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能力; 5. 其它相关方法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获取地理学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6. 外语达到国家外语四级水平,具有熟练使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毕业论文合格。 7.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组织、决策能力;热爱祖国,具有振兴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开拓进取、严谨务实、勤奋敬业的作风;奉公守法、举止文明、情趣高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身体健康。要达到思想与心理素质综合评定合格。

哈工大电气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富于创新精神,能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精英人才或工程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与网络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外语国际交流和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电机、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和电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 7.掌握其他的一些技能,如信息技术获取,组织管理,团队合作,持续的知识学习等。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学基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2.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7.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计算机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数据来看,该专业就业率居高不下,计算机人才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这无疑是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热门城市就业比率下降,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标准逐渐提高。根据网上调查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近几年对计算机人才的招募情况来看,这几所城市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相对呈现饱和趋势,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减少。同时,其招聘标准也是逐年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很多企业只钟情于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因此必然导致毕业生去向不佳。 学业目标: 1.大学四年要求自己的绩点保持在年纪前列,并且能够稳定前进,尽量不要有退步。 2.一定要有一次社会实践,去体验社会。如“三下乡”。

3.在大三前尽量参加一些比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付之于实践。同时能积累一些经验,克服自己容易紧张的性格。 4.在大二下学期之前通过CET4考试。 5.毕业前考出一部分关于计算机专业的证书。同时也要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多方面知识,做全方面的计算机人才。

自己的计算机基础太差,在上大学前几乎对编程一无所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这个漏洞。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细心是最重要的,然而自己有时候会粗心,这是必须要克服的。自己的数学英语基础可能并不是很好,要把这两门课当重心学习。 大学并不像高中老师说的那样轻松,大学在某些方面需要付出比高中更多的努力。 听一位学长说过一句话:“大学不是学习不重要,是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所以,在大学我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以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最近认识的优秀学长学姐们,他们的优秀不仅仅是学习优秀,各方面都很厉害。所以,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为目标,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和认识的人好好相处,泰然处事,不要意气用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努力学习,努力生活。无憾地度过大学,才是圆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 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信息科学技术、软件工程、影视艺术技术、网络工程、信息

显示与光电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 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人才的需求分析:1.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多;2.数控人才需求增加;3.软件人才看好;4.电信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为GIS)是一门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科学。从学科角度定义,GIS属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地理学、测量学、制图学、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其中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和计量地理学形成了GIS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科学广泛的应用在不同领域的建模和决策支持,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迈进。 专业编号:110812 专业代码:0705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信息处理的方法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专业技能,具备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软件应用与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能在资源、环境、生态、规划、国土、农业、交通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掌握遥感(RS)原理、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及方法。 5.具有熟练地运用RS、GIS、GPS技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

支持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6.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地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GIS软件工程、GIS设计与应用等。 四、学制及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2.3.9链式结构 2.3.10栈、队列和哈希表的实现策略2.3.11树和图的实现策略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04)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化企业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基础空间信息建库、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总体业务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国防知识,具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苦干实干、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及一定的公关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好的外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5)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创造学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从事的业务范围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矿山、地质、土地、交通、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3知识、能力及技能要求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具有测绘学、地理学、土地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经过本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及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据库、地图学、遥感技术、数字矿山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科学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和管理能力;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MASTER TRAINING PROGRAMMES 研究生院 2015-09

前言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保证质量,学校组织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校25个一级学科开展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方向模块”制定的;对于目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予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制定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本原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基础性,又体现宽广性和实用性,保留了反映当代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性最新成果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加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为了培育国际一流课程体系,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新修订培养方案覆盖全校38个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16个专业学位领域,总共64套。共设置课程1766门,其中学位课675门,选修课717门,专题与实践课307门,含实验课程326门、补修课67门。新修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聚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更为有效地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为2014年修订版本,供2014年9月以后入学研究生使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8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 研究大型软件工程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实施策略;自动程序设计、程序变换、软件设计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各类智能工具及相应环境、智能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及其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开发环境。 研究软件规范的形式化的工具、形式语义学、程序逻辑及程序验证以及以上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实现; 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与理论、软件的评估与测试、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技术。 2.计算语言学 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知识的软件系统,包括能理解

自然语言的用于数据库查询的自然语言界面、通用自然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的多媒体软件以及进行不同自然语言之间互译的翻译系统。 3.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与语言。 4.并行计算 研究各种分布式系统的模型、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基于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并行虚拟机(PVM)及信息传递界面(MPI)的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及软件、分布并行语言的形式语法与语义、数值和非数值计算。 5.演化计算 研究演化计算,包括仿生(演化算法、演化软件和演化硬件)与拟物算法,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及其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6.移动计算 Agent模型、方法、软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模型、方法、软件系统;计算网格、信息网格、服务网格和数据网格技术、软件系统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智能代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技术,知识库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工具与生成器,网络化决策支持技术,谈判支持系统。 3.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应用,多维数据可视化,视频数据库技术,关系结构可视化。 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数据压缩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工程,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宽带网技术及应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网络计算。 6.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非规范知识表示和处理。 8.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9.生物信息工程 1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VR技术与虚拟空间。机械工程CAD与CAM,土木、水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城市建筑与规划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光学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电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光电信息技术方向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学科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三、主干学科 光学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宽厚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获得较好的器件、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和可视化表达及初步的GIS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素质,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稳定的专业意识,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科学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团队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地理信息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空间信息管理与应用开发能力,具备结合社会需求进行GIS应用模型创新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意识和效益意识。 (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系统学习GIS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沟通技巧、学习能力和在GIS应用中解决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具备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利用GIS专业知识对相关应用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模处理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3.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具备较强的数理建模基础。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要求学生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交际技巧。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自然科学知识:①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初步应用。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有关的工程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介绍 长期以来,上海理工大学高度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目前学科承担着较多的省部级重要项目和其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学科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开展了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学科方向已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布局需要,符合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趋势,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学科先后承担过包括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内的几十项科研纵向项目的研究及一百多项来生产单位的应用开发。近十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所开发的很多软件和硬件设备已被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科重视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院努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法国、德国、爱沙尼亚、美国、日本、加拿大和爱尔兰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 学科积极开展高层次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广大教师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扩大学院的国内国际影响。每年举办各类讲座,资助教师出席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学院教师发表论文总量及层次逐年提高。 本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的学生,掌握系统的有关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方面的各种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通过与其它学科交叉,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多种研究及应用课题。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可在科研院所、工厂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和教学工作。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经过不懈努力,本学科逐步形成了对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学科研究方向较好地涵盖了该一级学科的两个二级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和学术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计算与并行体系结构、数据管理与服务计算、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等。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结构与计算、软件的可生存理论、并行计算等方面,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传感网、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基础。 2. 对当今INTERNET上的网络资源的构建、搜索、服务支持、web服务的个性化等运用数据管理技术、语义WEB理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信息搜索、个性化表示模型、数据管理、服务计算等理论与技术。 3. 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研究领域包括:先进控制算法及其实现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在工业大系统中的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研究、数据采集和信息融合技术、智能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技术、工业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等。 近年来,该学科已经在相关领域核心刊物上发表或录用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及ISTP检索的有2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的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

哈工大电气工程电路教材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考试科目代码:[827]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与解决电路与数字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电路部分(60%) 1 直流电路 (1) 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理想变压器、互感等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星-三角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3) 叠加定理,齐性定理,戴维南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根定理。 2 交流电路 (1) 正弦电路中有效值、瞬时值,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含互感电路的计算(互感电压、同名端、串联、并联、互感消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复功率,功率表的使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3)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条件、特点,谐振电路的分析计算。 (4) 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及功率的计算, 简单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 暂态电路 (1) 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换路定则,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用三要素法求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的计算。 (2) 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复频域中的电路模型,用拉氏变换求解电路暂态过程,复频域中的网络函数。 4 二端口网络: (1) 二端口网络四种参数(阻抗、导纳、传输、混合)方程的计算 (2) 二端口网络的T型和型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3) 二端口网络(包括有载二端口、有源二端口)端口电压、电流的计算。 (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40%) 1 逻辑代数基础 (1)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概念:逻辑变量、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等; (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形式定理和基本规则; (3) 最小项与最大项的定义和性质; (4) 逻辑函数的逻辑式、真值表、逻辑图和卡诺图表示法; (5) 采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 2 集成逻辑门 (1) TTL与非门结构、功能、特性曲线和参数; (2) 集电极开路门(OC门)电路结构、原理及应用; (3) 三态门电路结构、原理和应用; (4) CMOS 反相器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5) CMOS传输门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6) CMOS门与TTL 门的比较。 3 组合数字电路 (1) 组合数字电路的分析; (2) 组合数字电路的设计; (3) 中规模组合数字电路(全加器、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和数码比较器)的原理、功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课程介绍 方向1:高性能计算 1、《数值计算方法》: ?课程介绍:数值计算方法重点讲述科学计算与工程出现的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方程解法、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插值法与曲线拟合、数值微分与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等。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常用的数值计算公式、数值方法的构造原理及适用范围,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深入理解方法的设计原理与处理问题的技巧,重视误差分析与收敛性、数值稳定性,注重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之后可以继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为今后用计算机去有效地解决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2、《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 ?课程介绍: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当今计算机系统的研究热点。本课程从硬件与软件的角度,着重讨论对称多处理机系统、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系统、机群系统与分布共享存储系统的组成原理、结构特性、关键技术、性能分析、设计方法及相应的系统实例等。 ?课程目的:并行计算的性能与并行算法的并行性与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有很大关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开发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并行性, 以适应并行计算的性能需求与规模需求。 3、《高性能计算》: ?课程介绍:主要介绍高性能计算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及其与科学计算与应用的相互关系、介绍高性能计算的基本支撑平台的常识与使用方法,包括linux操作系统,高性能数值软件库,工具链的基本使用、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的程序设计方法、计算加速器(GPU)的基本原理,程序设计与性能调优、典型并行算法与基本计算方法介绍。使学生对高性能计算的内涵与设计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建立基本的概念,初步掌握在科研过程中所需使用的高性能计算工具与编程技术,通过具体实例介绍高性能计算问题的基本算法基础。 ?课程目的:本课程针对计算机学科的学生进行高性能计算的专业素质培养,介绍运用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深入解决科学计算问题所必须掌握的高性能计算原理、并行程序设计与性能优化等方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 中山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遥感与GIS方向)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和地图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国内外常用GIS软件与遥感软件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城市建设、区域规划、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 本专业具有地理学、测绘学、信息科学、资源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遥感、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GIS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GIS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GIS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的基本技能。 4.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与法规; 6.了解GIS、遥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GIS产业发展状 —1—

况;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测量与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遥感概论、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定量遥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多元统计分析、高级程序设计。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