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化学的第7章+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的第7章+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的第7章+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的第7章+黄酮

第七章黄酮类化合物(一)选择题 [1-149]

A型题 [1-45]

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

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

B.γ-吡喃酮

C.2-苯基色原酮

D.2-苯基苯并α-吡喃酮

E.2-苯基苯并γ-吡喃酮

2.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二氢黄酮 E.黄烷醇

3.含异黄酮的科是

A.唇形科 B.菊科 C.豆科

D.伞形科 E.芸香科

4.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5.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6.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

A.黄色 B.淡黄色 C.红色

D.紫色 E.无色

7.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E.C环为非平面型

8.在水中溶解度稍大的是

A.槲皮素 B.甘草素 C.木犀草素

D.大豆素 E.芹菜素

9.不能溶于氯仿的是

A.槲皮素 B.杨梅素 C.芦丁

D.木犀草素 E.芹菜素

10.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

A.乙醚 B.氯仿 C.乙醇

D.水 E.酸水

11.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

12.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槲皮素 B.芹菜素 C.杨梅素

13.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

A.四氢硼钠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 D.盐酸-镁粉反应 E.二氯氧锆反应

14.与盐酸-镁粉试剂呈负反应的是

A.甘草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

D.木犀草素 E.槲皮素

15.不能与邻二酚羟基反应的试剂是

A.三氯化铝 B.二氯氧锆 C.中性醋酸铅

D.碱式醋酸铅 E.氨性氯化锶

16.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

17.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E.花色素

1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

19.用碱溶酸沉法从花、果实类药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碱液宜选用

A.5%NaHCO3B.5%Na2CO3C.5%NaOH

D .10%NaOH

E .饱和石灰水

20.具邻位酚羟基黄酮用碱水提取时,保护邻位酚羟基的方法是

A .加四氢硼钠还原

B .加醋酸铅沉淀

C .加硼酸络合

D .加乙醚萃取

E .加氧化铝吸附

21.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多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 .水浸泡酸沉淀

B .水煎煮酸沉淀

C .甲醇提取酸沉淀

D .乙醇提取酸沉淀

E .丙酮提取酸沉淀

22.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下列黄酮苷元,用5%NaHCO 3、5%Na 2CO 3、1%NaOH 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化合物的顺序为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①→②→③

E .③→②→①

23.pH 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

A .NaHCO 3→NaOH →Na 2CO

B .NaHCO 3→Na 2CO 3→NaOH

C .NaOH →NaHCO 3→Na 2CO 3

D .NaOH →Na 2CO 3→NaHCO 3

E .Na 2CO 3→NaHCO 3→NaOH

O

O OH OH

OH

24.柱色谱分离具3-OH或5-OH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不宜用的填充剂是

A.活性炭 B.硅胶 C.聚酰胺

D.氧化铝 E.纤维素

25.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

D.杨梅素 E.芹菜素

26.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 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

D.杨梅素 E.芹菜素

27.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 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

D.杨梅素 E.芹菜素

28.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 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 B.槲皮素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山奈素-3-O-鼠李糖苷

29.聚酰胺薄层TLC,以甲醇-水(1︰1 )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 f值最大的是

A.山奈素 B.山奈素-3-O-鼠李糖苷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

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槲皮素

30.下列化合物进行纸色谱,以BAW系统的上层为展开剂,R f值最大的是

A.山奈素 B.山奈素-3-O-鼠李糖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

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槲皮素

31.下列化合物的纸色谱,以2%~5%醋酸水为展开剂,R f 值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E .②>①>③

32.测定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其带I 位于325 nm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槲皮素

B .芹菜素

C .山奈素

D .杨梅素

E .5,7-二羟基黄酮醇

33.测定下列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其带I 为肩峰的可能是

A .甘草素

B .槲皮素

C .芹菜素

D .木犀草素

E .山奈素

34.紫外光谱中,加入位移试剂主要是帮助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

A .甲氧基

B .异戊稀基

C .酚羟基

D .羰基

E .糖基

35.紫外光谱中,主要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7-OH 的试剂是

A .甲醇钠

B .醋酸钠

C .醋酸钠-硼酸

③ 芸香糖 O O

OH O OH

D.AlCl3E.AlCl3+HCl

3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4′-OH的试剂是

A.甲醇钠 B.醋酸铅 C.醋酸钠-硼酸

D.AlCl3E.AlCl3+HCl

37.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甲醇钠紫外光谱,吸收带红移,但峰强随时间延长而衰退,说明该化合物有

A.3-OH B.5-OH C.4′-OH

D.7-OH E.对碱敏感的基团

38.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醋酸钠-硼酸紫外光谱,可帮助推断结构中是否有

A.3-OH B.5-OH C.7-OH

D.邻二酚羟基 E.4′-OH

39.测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AlCl3+HCl谱与AlCl3谱比较,带I向紫移30~40nm,说明该化合物

A.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B.有5-OH C.有3-OH

D.A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E.A、B环上均有邻二酚羟基

40.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

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

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

41.1H-NMR中,7,4′-二羟基二氢黄酮(醇)母核质子化学位移的大小顺序一般为

A.A环质子>B环质子>H-2>H-3

B.B环质子>A环质子> H-2>H-3

C.B环质子>A环质子>H-3> H-2

D.A环质子>B环质子>H-3>H-2

E.H-2> B环质子>A环质子> H-3

42.异黄酮母核质子1H-NMR信号位于最低场的是

A.H-2′和H-6′B.H-4′ C.H-2

D.H-5 E.H-8

43.1H-NMR 中,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H-2′和H-6′的信号为

A.δ7.81,二重峰 B.δ6.87,二重峰 C.δ6.68,单峰

D.δ6.20,单峰 E.δ3.82,单峰

44.EI-MS谱中,黄酮醇类苷元最强的碎片离子峰通常是

A.M·+B.[M-1] + C.A1·+

D.B1·+E.B2+

45.EI-MS谱中,有中等强度的碎片离子峰A1·+(m/z152)及B1·+(m/z134),该化合物是 A.芹菜素 B.木犀草素 C.山奈素D.槲皮素 E.杨梅素

B型题[46-100]

[46-50]

A.芦丁 B.红花苷 C.儿茶素 D.银杏素 E.橙皮苷

46.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是

47.属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是

48.属于查耳酮类化合物的是

49.属于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是

50.属于黄烷-3-醇类化合物的是

[51-55]

A.黄酮类化合物 B.异黄酮类化合物 C.查耳酮类化合物 D.花色素类化合物 E.橙酮类化合物

51.葛根素是

52.硫磺菊素是

53.矢车菊素是

54.大豆素是

55.芹菜素是

[56-60]

A.无色 B.灰黄色 C.橙黄色

D.红色 E.蓝色

56.黄酮苷的颜色通常为

57.二氢黄酮的颜色通常为

58.异黄酮的颜色通常为

59.查耳酮的颜色通常为

60.pH>8.5花色素颜色通常为

[61-65]

A.黄芩素 B.黄芩苷 C.槲皮素D.槲皮素-7-O-鼠李糖苷 E.飞燕草素

61.最易溶于水的黄酮苷元是

62.不溶于水,可溶于NaHCO3溶液的是

63.不溶于NaHCO3,可溶于 Na2CO3溶液的黄酮苷元是

64.难溶于水,易溶于NaHCO3溶液的黄酮苷是

65.难溶于NaHCO3,可溶于 Na2CO3溶液的黄酮苷是

[66-70]

A.5-OH,4-羰基 B.邻二酚羟基 C.γ-吡喃酮环D.1-位氧原子 E.一般酚羟基

66.盐酸-镁粉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

67.硼酸-枸橼酸反应是利用黄酮类有

68.氨性氯化锶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

69.醋酸铅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

70.与强酸成盐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

[71-75]

A.5%NaHCO3 B.5%Na2CO3 C.0.2%NaOH D.4%NaOH E.5%HCl

71.pH梯度萃取5-OH黄酮应选用

72.pH梯度萃取6-OH黄酮应选用

73.pH梯度萃取7-OH黄酮应选用

74.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

75.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

[76-80]

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水-乙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

A.3,5,7-三羟基黄酮

B.3,5,7,4′-四羟基黄酮

C.3,5,7,3′,5′-五羟基黄酮

D.3,5-二羟基-7-O-芸香糖基黄酮苷

E.3,5-二羟基-7-O-葡萄糖基黄酮苷

76.首先被洗出的是

77.第二被洗出的是

78.第三被洗出的是

79.第四被洗出的是

80.最后被洗出的是

[81-85]

测定有下列结构的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A.3-OH B.5-OH C.7-OH

D.4′-OH E.B环有邻二酚羟基

81.甲醇钠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40~60nm,强度不降或增强,示有82.醋酸钠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Ⅱ红移5~20nm,示有

83.醋酸钠-硼酸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12~30nm,示有

84.AlCl3+HCl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35~55nm,示有

85.AlCl3+HCl谱与AlCl3谱比较,带Ⅰ紫移30~40nm,示有

[86-90]

A.向红位移 B.向紫位移 C.向低场方向位移D.向高场方向位移 E.没有变化

86.B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Ⅰ

87.A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Ⅱ

88.A环上增加酚羟基,将使A环上氢质子共振信号

89.母核上酚羟基甲基化或苷化后,将使相应的紫外吸收带

90.7-OH成苷后,将使邻位H-6、H-8质子共振信号

[91-95]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C环质子的1H-NMR信号

A.山奈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D.二氢山奈素 E.二氢芹菜素

91.质子信号出现在最低场(δ7.82,s)的是

92.有三组双二重峰,J值分别为11H Z,5H Z,17H Z,该化合物是93.有一对二重峰,J值为11H Z,该化合物是

94.可以见到δ6.49的单峰,该化合物是

95.无C环质子峰的化合物是

[96-100]

黄芩素EI-MS信号归属

A.m/z 270 B.m/z 269 C.m/z 242 D.m/z 168 E.m/z 102

96.分子离子峰是

97.A1·+碎片离子峰是

98.B1·+碎片离子峰是

99.[M-CO]·+离子峰是

100.[M-H]+离子峰是

C型题 [101-135]

[101-105]

A.银杏素 B.黄芩苷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01.具有扩冠作用

102.具有抗菌作用

103.属黄酮醇类

104.属双黄酮类

105.与AlCl3反应显黄色并带荧光

[106-110]

A.山奈素 B.甘草素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06.与盐酸-镁粉反应显橙红~紫红色107.与四氢硼钠反应显红~紫红色108.属平面型分子

109.属非平面型分子

110.与氨性氯化锶反应生成绿~棕色沉淀

[111-115]

A.芦丁 B.槲皮素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111.可溶于石油醚

112.可用沸水提取

113.与二氯氧锆反应显黄色,加枸橼酸后颜色不褪114.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

115.Molisch反应生成棕色环

[116-120]

A.PC,以BAW上层为展开剂 B.PC,以3%醋酸为展开剂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16.黄酮苷R f值小,黄酮苷元R f值大

117.黄酮苷R f值大,黄酮苷元R f值小

118.均为苷元,平面型的R f值小,非平面型的R f值大119.同一类型苷元,酚羟基数目增多,R f值减小

120.不适于黄酮苷元的展开

[121-125]

A.黄酮苷元 B.黄酮苷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121.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甲醇-水(1︰1)适用

122.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苯-丁酮-甲醇(60︰20︰20)适用

123.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甲醇-水(1︰1),R f值较大的是

124.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氯仿-甲醇(94︰6),R f值较大的是125.聚酰胺薄层色谱,R f值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126-130]

A.3-OH及5-OH B.邻二酚羟基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

126.可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

127.可在HCl酸性条件下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

128.AlCl3+HCl紫外光谱与甲醇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129.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130.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不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有[131-135]

A.EI-MS裂解方式Ⅰ B.EI-MS裂解方式Ⅱ

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

131.可用于推断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取代情况

132.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分子离子

133.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A1·+,B1·+碎片离子

134.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B2+碎片离子

135.黄酮醇苷元的主要裂解方式为

(四)问答题 [1-6]

1.写出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查耳酮、花色素类的基本母核。

2.用化学方法鉴别大豆素、木犀草素、槲皮素。

3.如何用UV法鉴别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查耳酮

4.简述从中药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依据。

5.简述用碱溶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芸香苷加石灰乳及硼砂的目的。

6.某花类药材中含3,5,7-三羟基黄酮,3,5,7,4′-四羟基黄酮及其苷,还有脂溶性色素、粘液质、糖类等杂质,设计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流程(并注明杂质所在部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A

2. D

3. C

4. E

5. B

6. E

7. E

8. B

9.C 10.C 11.D 12.E 13.D 14.C 15.B 16.A 17.D 18.A 19.E 20.C 21.B 22.C 23.B 24.D 25.E 26.C 27.D 28.A 29.D 30.A 31.D 32.B 33.A 34.C 35.B 36.A 37.E 38.D 39.A 40.B 41.B 42.C 43.A 44.E 45.B

B型题

46.A 47.E 48.B 49.D 50.C 51.B 52.E 53.D 54.B 55.A 56.B 57.A 58.A 59.C 60.E 61.E 62.C 63.A 64.B 65.D 66.C 67.A 68.B 69.B 70.D 71.D 72.C 73.B 74.B 75.A 76.D 77.E 78.A 79.B 80.C 81.D 82.C 83.E 84.B 85.E 86.A 87.A 88.D 89.B 90.C 91.C 92.E 93.D 94.B 95.A 96.A 97.D 98.E 99.C 100.B

C型题

101.A 102.B 103.D 104.A 105.C 106.C 107.B 108.A 109.B 110.D 111.D 112.A 113.B 114.C 115.A 116.A 117.B 118.B 119.A 120.B 121.B 122.C 123.B 124.A 125.C 126.C 127.A 128.A 129.B 130.B 131.C 132.D 133.A 134.B 135.B

(四)问答题

1.答:

2.答:

3.答:

4.答:

黄芩苷上的糖基为葡萄糖醛酸,有羧基,在植物体内多以镁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大,故可用水作提取溶剂。为防止酶解,采用沸水提取。由于黄芩苷酸性较强,因此提取液需用盐酸调pH1~2才能使其变成游离羧基状态,在酸水中难溶而沉淀析出。

5.答:

加入石灰乳即可达到碱溶解提取芸香苷目的,又能使槐米中含存的大量粘液质生成钙盐沉淀除去。加入硼砂的目的是使其与芸香苷邻二酚羟基络合,这样既保护邻二酚羟

R=H 黄酮

R=OH 黄酮醇

O

O R

R=H 二氢黄酮

R=OH 二氢黄酮醇 O O R 异黄酮类 O 查耳酮类 O

花色素类

+

O

基不被氧化破坏,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芸香苷不受损失,同时还有调节碱性水溶液pH值的作用。

6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江苏卷,解析版)(2)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 5 Ca 40 Mn 55 Fe 56 Ni 59 Cu 64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92U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 C.0. 1 m ol·L-1AgNO3溶液:H+、K+、SO42-、I- D.0. 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 关系:丁 乙丙 丁 甲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黄酮.

第七章黄酮类化合物【习题】(一)选择题 [1-149] A型题 [1-45] 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 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 B.γ-吡喃酮 C.2-苯基色原酮 D.2-苯基苯并α-吡喃酮 E.2-苯基苯并γ-吡喃酮 2.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黄酮醇B.异黄酮C.查耳酮D.二氢黄酮E.黄烷醇 3.含异黄酮的科是 A.唇形科 B.菊科C.豆科 D.伞形科E.芸香科 4.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醇B.二氢黄酮 C.异黄酮D.查耳酮E.双黄酮 5.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D.具苯环 E.为离子型 6.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 A.黄色 B.淡黄色 C.红色 D.紫色 E.无色 7.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E.C环为非平面型

8.在水中溶解度稍大的是 A.槲皮素 B.甘草素 C.木犀草素 D.大豆素 E.芹菜素 9.不能溶于氯仿的是 A.槲皮素 B.杨梅素 C.芦丁 D.木犀草素 E.芹菜素 10.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 A.乙醚B.氯仿C.乙醇 D.水E.酸水 11.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 12.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槲皮素 B.芹菜素 C.杨梅素 D.木犀草素 E.黄芩素 13.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 A.四氢硼钠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 D.盐酸-镁粉反应 E.二氯氧锆反应 14.与盐酸-镁粉试剂呈负反应的是 A.甘草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 D.木犀草素 E.槲皮素 15.不能与邻二酚羟基反应的试剂是 A.三氯化铝 B.二氯氧锆 C.中性醋酸铅 D.碱式醋酸铅 E.氨性氯化锶 16.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 17.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E.花色素 1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 19.用碱溶酸沉法从花、果实类药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碱液宜选用

天然药物化学 重点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1、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醋酸——丙二酸(AA-MA):脂肪酸、酚类、蒽酮类 脂肪酸:碳链奇数:丙酰辅酶A、支链:异丁酰辅酶A、α-甲基丁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碳链偶数:乙酰辅酶A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 桂皮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 氨基酸途径 复合途径 2、分配系数: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 K=C U/C L(C U溶质在上相溶剂的浓度、C L溶质在下相溶剂的浓度) 3、分离难易度: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 β=K A/K B(β>100一次萃取分离;10<β<100萃取10-12次;β<2一百以上;β=1不能分离) 4、分配比与PHPH=pKa+lg[A-]/[HA](pKa=[A-][H3O+]/[HA]) 当PH<3酸性物质为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为解离状态[BH+] 当PH>12酸性物质为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非解离状态[B] 5、离子交换树脂 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阳离子,交换碱性物质 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出阴离子,交换酸性物质 糖和苷 1、几种糖的写法: D-木糖(Xyl)、D-葡萄糖(Glc)、D-甘露糖(Man)、D-半乳糖(Gal)、D-果糖(Flu)、L-鼠李糖(Rha) 2、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非还原糖:不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3、样品鉴别:样品+浓H2SO4+α-萘酚—→棕色环 4、羟基反应: 醚化反应(甲醚化):Haworth法—可以全甲基话、Purdic法—不能用于还原糖、Kuhn 法—可以部分甲基化、箱守法—可以全甲基化、反应在非水溶液中5、酸水解难易程度:N>O>S>C 芳香属苷较脂肪属苷易水解:酚苷>萜苷、甾苷 有氨基酸取代的糖较-OH糖难水解,-OH糖较去氧糖难水解 (2,6二去氧糖>2-去氧糖>3-去氧糖>羟基糖>2-氨基糖)易→难 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 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 在构象中相同的糖中:a键(竖键)-OH多则易水解 苷元为小基团—苷键横键比竖键易水解;即e>a 苷元为大基团—苷键竖键比横键易水解;即a>e 6、smith降解(过碘酸反应):Na2SO4、NaBH4,易得到苷元(人参皂苷—原人参二醇) 7、乙酰解反应:β-苷键的葡萄糖双糖的反应速率(乙酰解反应的易难程度) (1——6)》(1——4)》(1——3)》(1——2)这一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

天然药物化学经典书籍介绍

天然药物化学经典书籍介绍 《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大型中药专业工具书,由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编纂,于1958年至1966年完成初稿,1972年至1976年修订,1977年出版,出版时南京中医学院与南京医学院合并,故署名为江苏新医学院。书中共收载中药5767味,其中包括植物药4773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药82味,以及传统作为单位药使用的加工制成品等172味。 《中药大辞典》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首届中国辞书类一等奖。 第二版于2006年出版,共收载药物6008味,增补了初版后近30年来有关栽培(饲养)技术、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中药研究成果。 《中草药成分化学》 林启寿编著,科学出版社。本书按天然成分化学类型分章讨论中草药各类成分的化学,包括理化性质,鉴别方法,结构测定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生物活性等方面内容,是植化工作者常用参考书。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启动在2009年开始《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修订工作。 据悉,现行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最初编纂于上世纪70年代,10年间不断进行研究实践,记载了植物药资源共计4000余种,对各种药物名称、来源、生态、环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归经、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都有系统记述。 《中草药学》 南京药学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科技出版社。本书共分三册,上册论述中草药理化鉴别,中草药各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中药制剂学等方面内容(1987)。中册与下册为各论,收载中草药九百余种,按中草药植物系统编排。本书每药及成分的主要内容附有文献来源,中册(1976),下册(1980)。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第二版) 上海药物研究所编著(1983),上海科技出版社。本书以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常用提取分离方法。某些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实例,实践性较强,是植化工作者的常用参考书。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著(197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涉及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别及含量分析等内容,是植化工作者的常用参考书。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天然药物化学》教案 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学分数: (一)总学时数:108学时 (二)理论学时数:54学时 (三)讨论学时数:6学时 (四)实验学时数:48学时 (五)学分数:6学分 二、承担课程教学的院、系、教研室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药学院中药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学生在具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光谱解析、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后,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源途径、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的化学研究、新药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继承、整理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和全面弘扬、提高祖国药学事业水平奠定基础。 四、所用教材和参考书 (一)所用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参考书: 1、吴寿金、赵泰、秦永琪主编《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3、Nakanishi K.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第一章绪论 一、学时数: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 2、掌握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一般原理及常用方法; 3、掌握层析分离法的分类及其原理、各种层析分离要素、相关因素及应用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鉴别反应总结培训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鉴别反 应总结

糖邻二羟基--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硼酸形成络合物糠醛衍生物+ 显色 Molishα萘酚------- 香豆素: 试剂: Gibb——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 条件: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 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 醌类颜色反应 ①Feigl反应:醌类化合物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醛类及临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反应前后醌类化合物无变化,只起到电子传作用) ②Borntr?ger反应: 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 羟基醌类遇碱颜色加深,呈橙、红、紫红及蓝色 蒽酚、蒽酮、二蒽酮需氧化成羟基蒽醌后才显色 ③无色亚甲蓝反应:苯醌及萘醌,用于PC,TLC的喷雾剂,显蓝色斑点 ④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 苯醌及萘醌类: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可在氨碱性条件下与活性次甲基试剂(乙酰醋酸酯、丙二酸酯等)反应生成蓝绿或蓝紫色。

⑤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具有α-OH 或临二酚OH 的蒽醌,与Pb2+、Mg2+络合显色 与醋酸镁络合具有一定的颜色-----鉴定 黄酮类 HCl-Mg 反应 含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橙红色-紫红色 查耳酮、橙酮、黄烷(醇)类 (-)不显色 操作方法:1ml 样品 + Mg 粉 + 几滴浓HCl (花色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在浓盐酸中会变色,故需做对照) 铝盐:1% AlCl3或Al (NO2)3 黄色 定性、定量 铅盐:1%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 黄~红色 沉淀 锆盐: 2%ZrOCl2的甲醇溶液 黄色 游离的3,5-羟基 锆-枸橼酸反应: 黄绿色 荧光 镁盐: 二氢黄酮(醇)类 天蓝色 5-酚羟基 色泽更明显 氯化锶: 氨性甲醇溶液 (具有邻二酚羟基 ) 绿色~棕色~黑色 沉淀 三氯化铁:酚类显色剂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样品 硼酸 草酸 枸橼酸 黄色并有绿色荧光 黄色,无荧光 丙酮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章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教案 题目:第三章苯丙素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了解苯丙酸类的结构特点及特性。?2.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熟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3.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核磁共振氢谱信号特征。 ?4.熟悉木脂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了解结构鉴定方法。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 一、概述 1、概念:天然成分中有一类苯环和3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位(C6-C3)构成的 化合物,统称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 2、类别:包括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脂、香豆素、木脂素、木质素。 3、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 二、苯丙酸类 1、基本结构 2、重要化合物:丹参素甲 三、香豆素类: 1、简单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常见的取代基及取代图式,以及因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与酚羟基环和形式不同构成的四种基本骨架的结构特点。 2、与结构特征相关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内酯性质、吡喃酮环的碱裂解、C3-C4双键性质和加成、氧化及热解等反应。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NMR特征及MS裂解规律,以及在结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4、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的生理活性(抗菌、抗凝、光敏等)。

四、木脂素类: 1、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其主要的构成单位:桂皮酸(偶为桂皮醛)、桂皮醇、丙烯苯及烯丙苯等四种。由前两单位构成α-碳原子氧化型的新木脂素类,有后两单位构成γ-碳原子氧化型的木脂素类。 2、木脂素的理化性质,光学异构现象,构型与生理活性的关系,遇酸构型转变与生理活性的变化。 重点: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 2、香豆素的内酯性质和荧光性质。 3、香豆素的核磁共振氢谱信号特征。 难点: 1、与结构特征相关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3、木脂素的结构类型。 教具:多媒体教学法(PowerPoint课件) 课后小结: 本章内容以香豆素类这一节为主要讲授部分,第四版教材中香豆素没有物理性质,如香味、挥发性等内容,而且也没有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应适当补充进去。 思考题: 1、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哪些类别? 2、常用于鉴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试剂有哪些?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信号有哪些特点?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和参考答案(1) 1、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和意义: 答:促进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2、有些化学成分是中草药普遍含有的如:蛋白质、糖类、油脂、树脂、鞣质、色素等,这些成分一般无生物活性,称为无效成份。 3、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取有效成分是我国《本草纲目》中记载的:(D) A. 香豆素 B.苯甲酸 C.茜草索 D.樟脑 E.咖啡碱 4、下列成分在多数情况下均为有效成分,除了:(E) A.皂甙 B.氨基酸 C.蒽醌 D.黄铜 E.鞣质 5、属于亲脂性成分是:ABCD A.叶绿素 B.树脂 C.油脂 D.挥发油 E.蛋白质 6、衡量一个制剂质量的优劣,主要是检验其有效成分是否存在。(错) 7、有效部位:含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8、怎样利用有效成分扩大药源?举例说明。 答:当从某一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分离出一种有效成分后,就可以根据此成分的理化特性,从亲缘科属植物,甚至从其他科属植物寻找同一有效成分。如小檗碱最初从毛茛科黄连分离得到,后发现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许多植物中均含有小檗碱。 9、把下列符号中文名称填写出来: Et 2O(乙醚) CHCl 3 (氯仿) EtOAc(乙酸乙酯)n-BuOH(正丁醇) Me 2CO(丙酮)EtOH(乙醇)MeOH(甲醇) C 6 H 6 (苯) 10、亲脂性有机溶剂是指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亲脂性有机溶剂的特点:选择性强提取成分范围小,沸点低易浓缩,毒性大,易燃,价贵,不易透入织物组织内,提取时间长,用量大。 11、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其含量应达80%以上,可使淀粉,树胶,粘液质,蛋白质等从溶液中析出。 12、结晶法常用的溶剂有冰醋酸,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二氧六环等。结晶法常用的混合溶剂有水/乙醇,丙酮/水,乙醇/氯仿,乙醇/乙醚,氯仿/乙醚,石油醚/苯。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和参考答案(4)蒽醌类 1、Molish试剂反应 答:即α-萘酚试剂反应,指糖或甙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衍生物与α-萘酚缩合而生成紫色缩合物。 2、简述糖的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 答:提取的方法是根据它们对水和醇的溶解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单糖包括小分子低聚糖可用水或50%醇提取;多糖根据可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醇的性质提取。纯化和分离方法:可用铅盐、铜盐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以及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等。 3、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的基本母核。结构上可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其在芸香科、伞形科中特别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第一节总论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 ⑴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⑵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2.天然药物来源: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 3.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 ⑴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⑵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 ⑶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⑷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⑸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据天然产物中各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需要的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 ⑴常用的提取溶剂: 各种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如下: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 ⑵各类溶剂所能溶解的成分: 1)水: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等 2)甲醇、乙醇、丙酮:苷类、生物碱、鞣质等极性化合物 3)氯仿、乙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的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 石油醚:脱脂,溶解油脂、蜡、叶绿素等小极性成分;正丁醇:苷类化合物。 ⑶溶剂提取的操作方法: 1)浸渍法:遇热不稳定有效成分,出膏率低,(水为溶剂需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 3)煎煮法:不宜提取挥发性成分或热敏性成分。(水为溶剂) 4)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成分;(乙醇、氯仿为溶剂)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性成分。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适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夹带剂:乙醇; 7)超声波提取技术:适用于各种溶剂的提取,也适用于遇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2.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被破坏的成分。(挥发油的提取。) 3.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茶叶中的咖啡因、樟木中的樟脑) 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溶剂萃取法: ⑴正丁醇-水萃取法使皂苷转移至正丁醇层(人参皂苷溶在正丁醇层,水溶性杂质在水层)。 ⑵乙酸乙酯-水萃取法使黄酮苷元转移至乙酸乙酯层 2.沉淀法: ⑴溶剂沉淀法: 1)水/醇法: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大分子被沉淀; 2)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 ⑵酸碱沉淀法: 1)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蒽醌、有机酸等酸性成分。 2)酸提取碱沉淀法:生物碱。 ⑶盐析法: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就是加入氯化钠促使其生成盐酸小檗碱而析出沉淀的。 第二节苷类 1.定义:苷类(又称配糖体):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部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 1——5 AECCE 6——10 DECEE 11——15 ADEBE 16——20 BCDAE 21——25 EEAAC 26——31 DEBEAD 二、填空题(每一空格1分) 1.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2.药物以医学理论体系分为西药和中药两大类 3.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 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部本草著作分别是《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 5.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 6.中药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 7.中药的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不同味,味是表示药物作用的标志。 8.辛有发散、行气、和中的作用,甘有补益、和中的作用,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有燥温、泻降的作用,咸有软坚、泻下的作用 9.中药炮制的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转变药物功能、增强或改变药物作用部位和倾向、易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保证药物的净度。 10.天然药物按药物基本类型分为植物性药物、动物性药物、矿物性药物。 11.天然药物按化学成分分为无机药物、有机药物两大类。 12.天然药物按酸碱性分为酸性药物、碱性药物、中性药物。 13.天然药物按酸碱性分为酸性药物、碱性药物、中性药物。 14.天然药物按成分溶解度或极性分为亲水性药物、亲脂性药物、中等极性药物。 15.天然药物按有无活性划分为有效成分、无效成分。 16.生物碱是一类含有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7.生物碱是一类含有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8.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叫有效成分,无效成分又叫杂质。 19.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叫有效成分,无效成分又叫杂质。 20.常见的有效成分有生物碱类、糖苷类、萜类挥发油。 21.糖苷类水解可生成糖和非糖化合物,非糖化合物又称为苷元。 22.糖苷类水解可生成糖和非糖化合物,非糖化合物又称为苷元。 23.苷类依据苷元结构的不同分为黄酮类、蒽醌类、强心苷类、皂苷类、木脂素和香豆素等化合物。24.萜类挥发油的基本碳架是异戊二烯. 25.萜类挥发油的基本碳架是异戊二烯. 26.萜类挥发油其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和四萜。 27.强心苷类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8.强心苷类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9.皂苷类是一类水溶液振摇起泡沫的化合物。 30.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和连续回流法。 31.中药化学成分经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 32.中药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方法有溶剂法、沉淀法、色谱分离法。 33.学习中药化学成分的意义有探讨阐明中药理论的物质基础、探索新药导向化合物、开发新的药源、中药的质量控制。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重点讲解

第一章总论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途径。 3.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1575)中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过程。 二、生物合成 1.一次代谢定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 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定义: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等 2.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一) 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 主要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 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起碳链延伸作用的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 碳链的延伸由缩合及还原两个步骤交替而成,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均为偶数。碳链为奇数的脂肪酸起始物质不是乙酰辅酶A,而是丙酰辅酶A。 酚类与脂肪酸不同之处是在由乙酰辅酶A出发延伸碳链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 A) 主要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焦磷酸烯丙酯(IPP)起碳链延伸作用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MAPP) 单萜-----------得到焦磷酸香叶酯(10个碳)倍半萜类-------得到焦磷酸金合欢酯(15个碳)三萜-----------得到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20个碳) (三)桂皮酸途径 主要产物: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黄酮类

天然药物化学问答题总结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1.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质。 2.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不|>| 丙酮>乙醇>甲醇>水 3.溶剂分几类?溶剂极性与ε值关系? 3. 答:溶剂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或亲水性溶剂和亲脂性溶剂两大类。常用介电常数(ε)表示物质的极性。一般ε值大,极性强,在水中溶解度大,为亲水性溶剂,如乙醇;ε值小,极性弱,在水中溶解度小或不溶,为亲脂性溶剂,如苯。 4.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 4. 答:①浸渍法:水或稀醇为溶剂。②渗漉法:稀乙醇或水为溶剂。③煎煮法:水为溶剂。④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⑤连续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提取。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5.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6. 答:①水提取液的浓度最好在相对密度1.1~1.2之间。②溶剂与水提取液应保持一定量比例。第一次用量为水提取液1/2~1/3, 以后用量为水提取液1/4~1/6.③一般萃取3~4次即可。④用氯仿萃取,应避免乳化。可采用旋转混合,改用氯仿;乙醚混合溶剂等。若已形成乳化,应采取破乳措施。 7.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7. 答:轻度乳化可用一金属丝在乳层中搅动。将乳化层抽滤。将乳化层加热或冷冻。分出乳化层更换新的溶剂。加入食盐以饱和水溶液或滴入数滴戊醇增加其表面张力,使乳化层破坏。 8.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9.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 9.答:凝胶色谱相当于分子筛的作用。凝胶颗粒中有许多网眼,色谱过程中,小分子化合物可进入网眼;大分子化合物被阻滞在颗粒外,不能进入网孔,所受阻力小,移动速度快,随洗脱液先流出柱外;小分子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受阻力大,移动速度慢,后流出柱外。 10.如何判断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纯度? 10.答:判断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纯度可通过样品的外观如晶形以及熔点、溶程、比旋度、色泽等物理常数进行判断。纯的化合物外观和形态较为均一,通常有明确的熔点,熔程一般应小于2℃;更多的是采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方法,一般要求至少选择在三种溶剂系统中展开时样品均呈单一斑点,方可判断其为纯化合物。 11.简述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分子式的方法。 11.答:分子量的测定有冰点下降法,或沸点上升法、粘度法和凝胶过滤法等。目前最常用的是质谱法,该法通过确定质谱图中的分子离子峰,可精确得到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的确定可通过元素分析或质谱法进行。元素分析通过元素分析仪完成,通过测定给出化合物中除氧元素外的各组成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并由此推算出化合物中各组成元素的含量,得出化合物的实验分子式,结合分子量确定化合物的确切分子式。质谱法测定分子式可采用同位素峰法和高分辨质谱法。 12.在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中,IR光谱有何作用? 12.答:IR光谱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具有如下作用;测定分子中的基团;已知化合物的确证;未知成分化学结构的推测与确定;提供化合物分子的几何构型与立体构象的研究信息。 13.简述紫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及用文字表示的方法和意义。 13.答:紫外光谱是以波长作横座标,吸收度或摩尔吸收系数做纵座标作图而得的吸收光谱图。紫外可见光谱中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吸收曲线的谷所对应的波长称谓最小吸收波长(λmin),若吸收峰的旁边出现小的曲折,称为肩峰,用“sh”表示,若在最短波长(200nm)处有一相当强度的吸收却显现吸收峰,称为未端吸收。如果化合物具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则可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及吸收峰的数目和摩尔吸收系数来确定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或是确定化合物的部分结构。 1.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 1.答: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 2.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2.答: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被稀酸催化水解。水解发生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碱度,即苷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酸催化水解难易大概有以下规律:(1)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2)按糖的种类不同1)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2)酮糖较醛糖易水解。3)吡喃糖苷中,吡喃环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其水解速率大小有如下顺序: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苷。C-5上取代基为-COOH(糖醛酸苷)时,则最难水解。4)氨基糖较羟基糖难水解,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其水解的易难顺序是:2,6-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1.简述碱溶酸沉法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的基本原理,并说明提取分离时应注意的问题。 1.答: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碱液中内酯环开裂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溶于水中,加酸又重新环合成内酯而析出。 在提取分离时须注意所加碱液的浓度不宜太浓,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内酯环。碱溶酸沉法不适合于遇酸、碱不稳定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2.写出异羟肟酸铁反应的试剂、反应式、反应结果以及在鉴别结构中的用途。 试剂:盐酸羟胺、碳酸钠、盐酸、三氯化铁 反应式:反应结果:异羟肟酸铁而显红色。 应用:鉴别有内酯结构的化合物。 1.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种类型,写出基本母核,各举一例。 答: 醌类化合物分为四种类型:有苯醌,如2,6-二甲氧基对苯醌;萘醌,如紫草素;菲醌,如丹参醌Ⅰ;蒽醌,如大黄酸。 2.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举例说明。 蒽醌类分为1)羟基蒽醌类,又分为大黄素型,如大黄素,茜素型如茜草素。2)蒽酚.蒽酮类:为蒽醌的还原产物,如柯亚素。3)二蒽酮和二蒽醌类:如番泻苷类。 3.为什么β-OH蒽醌比α-OH蒽醌的酸性大。 3.β-OH与羰基处于同一个共轭体系中,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使羟基上氧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容易解离,酸性较强。而α-OH处在羰基的邻位,因产生分子内氢键,质子不易解离,故酸性较弱。 4.比较下列蒽醌的酸性强弱,并利用酸性的差异分离他们,写出流程。 A. 1,4,7-三羟基蒽醌 B. 1,5-二OH-3-COOH蒽醌 C. 1,8-二OH蒽醌 D. 1-CH3蒽醌 答:酸性强弱顺序:B>A>C>D 5.显色反应区别:(1)大黄素与大黄素-8-葡萄糖苷(2)番泻苷A与大黄素苷(3)蒽醌与苯醌 (1)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加Molish试剂,产生紫色环的为大黄素-8-葡萄糖苷,不反应的为大黄素。(2)将二成分分别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溶液显红色的是大黄素苷,溶解后溶液不变红色的为番泻苷A。(3)将二成分分别用乙醇溶解,分别滴于硅胶板上加无色亚甲蓝试剂,在白色背景上与呈现蓝色斑点为苯醌,另一个无反应的是蒽醌。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1.答: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具有6C-3C-6C为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分类依据是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状,及B环的联接位置等特点分为以下几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黄烷醇类.花色素类.双黄酮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2.答: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多显黄色;而二氢黄 酮(醇)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所以不显色。 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 3.答:黄酮(醇)的A.B环分别与羰基共轭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具共平面性,分子间 紧密,引力大,故难溶于水。 4.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液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4.答:二氢黄酮(醇)由于C环被氢化成近似半椅式结构,破坏了分子的平面性,受 吡喃环羰基立体结构的阻碍,平面性降低,水溶性增大;花色素虽为平面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所以水溶性较大。 5.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5.答:可采用(1)盐酸-镁粉反应:多数黄酮产生红~紫红色。(2)三氯化铝试剂反应:在滤纸上显黄色斑点,紫外光下有黄绿色荧光。(3)碱性试剂反应,在滤纸片上显黄~橙色斑点。 6. 简述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原理。 6. 答:黄芩苷为葡萄糖醛酸苷,在植物体内多以镁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大,可采用 沸水提取。又因黄芩苷分子中有羧基,酸性强,因此提取液用盐酸调pH1~2可析出黄芩苷。 7.(1)流程中采用的提取方法是:碱提取酸沉淀法 依据:芸香苷显酸性可溶于碱水。 (2)提取液中加入0.4%硼砂水的目的:硼砂可以与邻二羟基络合,保护邻二羟基不被氧化。 (3)以石灰乳调pH8~9的目的:芸香苷含有7-OH,4'-OH,碱性较强可以溶于pH8~9的碱水中。如果pH>12以上,碱性太强,钙离子容易与羟基、羰基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降低收率。 (4)酸化时加盐酸为什么控制pH在4-5足以是芸香苷析出沉淀,如果pH<2以上容易使芸香苷的醚键形成金羊盐,不易析出沉淀。

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化学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模拟试卷(二) 化学试题 化学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5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16题~第21题,共80分]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生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 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Cl 35.5V 51Fe 56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科学家正在研究多氟碳化合物,希望它能成为未来的人造血液,四氟乙烯(CF2=CF2)就是常见的氟碳化合物。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四氟二氯乙烷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 氢 B. 碳 C. 氟 D. 氯 2. 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用于工业制取漂白粉。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O B. Cl2的电子式:Cl-Cl C. Ca2+的结构示意图: D. H2O的结构式:HOH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晶体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 Fe2O3能与Al粉反应,可用于油漆、橡胶的着色 C. Al(OH)3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D.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来干燥SO2 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1H2SO4溶液:K+、NH+4、NO-3、HSO-3 B. 0.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2-4 C. 0.1 mol·L-1NaClO溶液:K+、Fe2+、Cl-、SO2-4 D.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Ca2+、Na+、ClO-、I-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第4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4章黄酮类化合物一、选择题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4.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5.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6.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7.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

C.(3)>(2)>(1) D.(2)>(1)>(3) E.(1)>(3)>(2) 8.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A.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二氢黄酮 E.黄烷醇 9.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10.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D.具苯环 E.为离子型 11.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 A.黄色 B.淡黄色 C.红色 D.紫色 E.无色 12.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 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 E. C环为非平面型 13.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 A.乙醚 B.氯仿 C.乙醇 D.水 E.酸水 14.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 -------------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类 1.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2. 有效部位: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多种单体化合物的混合物。如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黄酮、灵芝多糖等。 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产物:生物碱、萜、香豆素、黄酮、醌类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且并非在 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由一次代谢产物产生,常为有效成分。 一、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原理:相似相溶 理想溶剂(ideal solvents ): (1)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2)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 (3)与有效成分不起化学反应;(4)安全,成本低,易得。 二分离方法 1. 根据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1 结晶法(纯化时常用) 条件:合适的溶剂;浓度;温度 1.2 沉淀法: a 溶剂沉淀法:改变极性,如水提醇沉法 b 酸碱沉淀法:改变pH,处理酸、碱、两性成分; c 沉淀试剂:如铅盐沉淀法,酸性、酚性成分加中性PbAc2,形成沉淀。 2.2 酸碱性成分的分离—pH-梯度萃取法 按酸碱性强弱不同分离酸性、碱性、中性物质,改变pH值使酸碱成分呈不同状态。 3.2 硅胶、氧化铝: ①被分离物质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被分离物质极性大,吸附力强,Rf值小,洗脱难, 后被洗脱下来。官能团极性大小排列顺序: -COOH > Ar-OH > R-OH > R-NH2, RNHR ', RNR ' R " > R-CO-NR'R"> RCHO > RCOR ' > RCOOR ' > ROR ' >RH ②溶剂(洗脱剂)的极性与洗脱力的关系 洗脱剂极性越大, 洗脱力越强. 3.3 聚酰胺 ①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a.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 吸附力越强; b.形成分子内氢键者, 吸附力减少; c.芳香化程度越高或共轭键越多,吸附力越强; d.芳香苷苷元>苷,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天然药物化学鉴别反应总结

糖 邻二羟基--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硼酸形成络合物 糠醛衍生物+芳胺或酚类 缩合 显色 Molish 反应:样品+浓硫酸+α萘酚-------棕色环(多糖、低聚糖、单糖、苷类均阳性) 香豆素: 试剂: Gibb ——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 ——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 条件: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代者——呈阳性 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 醌类 颜色反应 ①Feigl 反应:醌类化合物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醛类及临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反应前后醌类化合物无变化,只起到电子传作用) ②Borntr?ger 反应: 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 羟基醌类遇碱颜色加深,呈橙、红、紫红及蓝色 蒽酚、蒽酮、二蒽酮需氧化成羟基蒽醌后才显色 ③无色亚甲蓝反应:苯醌及萘醌,用于PC,TLC 的喷雾剂,显蓝色斑点 ④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 苯醌及萘醌类: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可在氨碱性条件下与活性次甲基试剂(乙酰醋酸酯、丙二酸酯等)反应生成蓝绿或蓝紫色。 ⑤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具有α-OH 或临二酚OH 的蒽醌,与Pb2+、Mg2+络合显色 与醋酸镁络合具有一定的颜色-----鉴定 黄酮类 HCl-Mg 反应 含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橙红色-紫红色 查耳酮、橙酮、黄烷(醇)类 (-)不显色 操作方法:1ml 样品 + Mg 粉 + 几滴浓HCl (花色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在浓盐酸中会变色,故需做对照) 香豆素Gibb Emerson 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性氢缩合蓝色红色

铝盐:1% AlCl3或Al (NO2)3 黄色 定性、定量 铅盐:1%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 黄~红色 沉淀 锆盐: 2%ZrOCl2的甲醇溶液 黄色 游离的3,5-羟基 锆-枸橼酸反应: 黄绿色 荧光 镁盐: 二氢黄酮(醇)类 天蓝色 5-酚羟基 色泽更明显 氯化锶: 氨性甲醇溶液 (具有邻二酚羟基 ) 绿色~棕色~黑色 沉淀 三氯化铁:酚类显色剂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碱:氨蒸汽 可逆; 碳酸钠水溶液 不可逆) 二氢黄酮类 开环 橙色~黄色 黄酮醇类 黄色~棕色(通入空气)其他黄酮无次反应 含有邻二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的黄酮类 不稳定 易氧化 黄色~深红色~绿棕色 萜类 不饱和萜类与亚硝酰氯反应;生成的氯化亚硝基衍生物多呈蓝色至绿色结晶 挥发油功能团的鉴定: 酚类:三氯化铁乙醇溶液——蓝色、蓝紫或绿色 羰基化合物:硝酸银氨溶液——银镜反应——醛类 挥发油的乙醇溶液+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剂——结晶性衍生物 沉淀——醛或酮类 不饱和化合物和薁类衍生物:挥发油的三氯甲烷+溴的三氯甲烷溶液——红色褪去——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如果产生蓝、紫、绿——含有薁类化合物 挥发油的无水甲醇溶液加浓硫酸——蓝色、紫色——含有薁类衍生物 内酯类化合物: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亚硝酰氰化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含有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 三萜化合物(萜类)显色反应 强心苷:1)甾体母核颜色反应与三萜类相同(但全饱和的甾体、C3无羟基的呈阴性) 2)不饱和内酯环产生的反应: 样品 硼酸 草酸 枸橼酸 黄色并有绿色荧光 黄色,无荧光 丙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