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购人员岗位胜任力

采购人员岗位胜任力

采购人员岗位胜任力
采购人员岗位胜任力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1、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即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例如主动性、责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3、胜任素质优化

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从素质集合中考虑。

(1)员工的胜任素质

员工的胜任素质是指员工个体所具备的所有综合能力素质。员工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很多,其中总有某项或某些素质使其适合或善于从事某项工作。员工个体的胜任素质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以及能够达到怎样的绩效标准。

(2)岗位的胜任特征

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其任职者有不同的胜任特征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来担任。岗位的胜任特征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什么样的员工来担任。

(3)组织的环境特征

组织的企业文化及经营环境对其选择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有很大影响。组织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其对具有不同素质倾向的员工做出取舍。

员工的胜任素质、岗位的胜任特征、组织的环境特征三个集合的交集决定了员工的最佳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尽可能提高三者的契合度,使三者的交集最大,才能保证员工做出卓越绩效。

4、胜任素质模型

根据企业中从事某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素质,从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建其胜任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1-1所示

5、建立采购中心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目的

为了适应集团的高速发展,确保采购中心的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效性,同时明确各岗位人才的素质要求,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明确绩效考核的要点,以及人才招聘的标准,特此对采购中心的胜任素质做出此模型和规范标准。

二、采购中心人员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1、采购中心人员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采购中心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

3、采购中心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

表1-1采购知识分类详表

5、采购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6、采购员胜任素质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造具有自己特点的综合竞争优势,也就是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加快培育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由美国战略管理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首次提出。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资源、技能、知识和治理机制的多因素组合,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且影响全局的动力源泉,其本质是企业的一种战略管理思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竞争优势共同支撑形成的,是动态发展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1、价值独特性。一方面,核心竞争力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提供最大的消费者剩余,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更高要求。 2、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市场搏击中形成的特定知识方式、组织优势或战略等,具有路径依赖性和模糊性,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同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积累性学习的结果,具有历史依存性,使仿制者处于时间劣势,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一种进入壁垒。 3、相关延展性。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是指其范围经济性,它能使企业通过拓展核心技术或整合资源进入多个潜在市场,并使企业在该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分析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作者:————————————————————————————————日期: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1.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 1.1.1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1.2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 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 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IT系统只是PPG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平台

论丛第58辑 专栏营销总监 摘要:IT系统只是PPG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平台,为PPG可积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架构,但这绝不是PPG的核心竞争力。 IT系统只是PPG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平台 王鹂葛星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AMT咨询服装行业研究中心竞争力调研小组对国内100多家服装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速度竞争战略置于优先地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国内许多服装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走很多的弯路的原因在于,没有想清楚三个根本的问题: 第一,公司发展的目标到底是怎样的?或者说近期的目标是什么?是要成为一个生产加工的品牌(比如裕元工业、兴昂制鞋)?还是成为一个营销品牌公司(比如耐克)?还是要成为一个零售品牌公司(比如H&M)?还是要做整个供应链的品牌(如ZARA)?抑或是成为采购品牌公司(比如香港利丰)?这是公司战略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一旦公司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借助什么样的资源去实现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稳定的、可积累的架构。否则,一个企业家将会是空想家,一个明确的目标将会是空中楼阁。那么在整合这些资源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就是艺术与科学、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模式、IT应用架构、业务流程就在这个层面体现出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别就在这里。这是公司运营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长青企业考验企业家和企业的耐心和毅力。再好的战略,再明确的目标,再完美的商业模式,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耐心和毅力去坚持,即使能取得成功,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不可能成就百年基业的常青企业。 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AMT咨询服装行业研究中心竞争力调研小组将PPG这个新兴的服装网络营销模式与其他四种模式(即传统模式、ZARA模式、ITAT模式和NIKE模式)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以速度致胜的企业可以获得诸多收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很多的企业在外销转内销的转型创新过程中过渡的迷信和自大。导致的结果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心力交瘁。 供应链最核心的三个指标就是质量、速度和成本。对服装行业企业来说,还要加上库存和缺货两个。服装企业要在这五个指标中平衡资源。PPG则选择了以网络营销的模式来运作,虽然在运作的三年时间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是正是由于公司的核心领导者所思考的PPG的目标,公司发展的架构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风险投资的认可与支持。在分析PPG的核心能力的时候,AMT咨询服装行业研究中心竞争力调研小组从客观的角度

胜任素质模型的使用

胜任素质模型的使用 华夏智业/文 1、辅助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表现。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人员需求预测与供给分析是重要内容,胜任素质能够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快速确认在现有员工中那些人具备未来工作所要求的素质,并可以便捷的确定内部人才供给数量。另外人员使用计划也是人力资源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人员使用计划中包括继任者计划、岗位轮换计划、晋升计划,在三个计划中都需要根据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对现有员工进行评估,以判定该员工能否纳入继任者范畴、可以轮换到那个岗位、是否有望被晋升等。 2、招聘与选拔 胜任素质模型的出现解决了以前工作分析难以有效解决的很多问题,在招聘与选拔方面的价值更是得到企业界的广泛认可。招聘过程中依据胜任素质模型编制的招聘广告能够直观的表现不同岗位的素质,降低了应聘者的盲目性,提高了招聘工作的效率。胜任素质模型在选拔过程中的价值表现在选拔维度准确、选拔技术丰富化、选拔效果突出三个方面。人力资源经理能够根据胜任素质模型对选拔的指标进行全面、客观地理解,而非以前个人主观的判断或依赖历史经验;胜任素质模型为企业在选拔过程中引入情境模拟技术和评价中心技术创造了基本条件,为考官设计题目提供了素材和思路;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展开的选拔工作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选拔的效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种变化得益于选拔指标更加准确、选拔技术更加丰富。 3、培训与开发 胜任素质模型等于建立了特定岗位的素质标准,因此在培训与开发领域应用素质特征模型就减少了培训工作走弯路的机会。通过对岗位核心素质的甄选,人力资源部门能够发现哪些素质可以提升、哪些素质不同提升;也能够发现哪些素质可以短期内提升或者需要长期培养。胜任素质模型同样有助于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依据模型对员工进行评估的过程就是客观分析员工培训需求的过程,以次来判定员工存在哪些素质缺陷。对素质特征进行评估的方法如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面谈等技术同样也是比较直观、有效的提升员工素质的方法。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

采购人员岗位胜任力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容: 1、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知识 知识层面即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例如主动性、责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3、胜任素质优化 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如何优化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使其表现出最佳工作绩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或从素质集合中考虑。 (1)员工的胜任素质 员工的胜任素质是指员工个体所具备的所有综合能力素质。员工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很多,其中总有某项或某些素质使其适合或善于从事某项工作。员工个体的胜任素质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以及能够达到怎样的绩效标准。 (2)岗位的胜任特征 企业中具体的岗位对其任职者有不同的胜任特征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来担任。岗位的胜任特征集合决定了其适合什么样的员工来担任。 (3)组织的环境特征 组织的企业文化及经营环境对其选择不同能力素质的员工有很大影响。组织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其对具有不同素质倾向的员工做出取舍。 员工的胜任素质、岗位的胜任特征、组织的环境特征三个集合的交集决定了员工的最佳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尽可能提高三者的契合度,使三者的交集最大,才能保证员工做出卓越绩效。 4、胜任素质模型 根据企业中从事某岗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素质,从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素养三个层面构建其胜任素质模型,具体容如图1-1所示

如何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家企业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能源电力公司搭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 【问题类型】胜任力素质模型 【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 【客户背景】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设计一套能落地的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 【客户需求及分析】 该能源公司面临着员工数量过剩、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公司的发展虽然蒸蒸日上,效益和产量也连获佳绩,但公司员工的过多过剩却分流了一大部分收益,导致公司的利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同时,在国家精简人员政策的号召下,公司也将人员减编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上了管理日程。基于此,公司引入了外部相对较为科学规范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员工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评估,并以此为人员减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将一些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辞退、调到适合的岗位或是调到一些边缘性岗位上,并培养、重用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 但是,是应用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公司领导发现,外部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都是定性描述,比如解决问题能力的等级划分中,一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二级的评价标准是“能提出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定性描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难划分几个等级之间的差异,虽然有各个等级的划分标准,但是,用的过程中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难易准确划分人员能力的等级。对用一个员工的表现,有的评价人员要求比较严格,认为其解决问题能力处于一级水平,而有的评价人员要求较为松散,可能会认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二级水平。这样,就造成了人员评价的不公平性。同时,员工也不清楚自身的提升方向,不知道公司鼓励员工做哪些工作或是怎样做工作,也不知道哪些工作行为是不好的。虽然有的外部胜任力素质模型,在等级划分上相对比较科学,但是又不太适合该能源公司的工作及人员特点,用该公司张总的话说,不是“太学术”就是“无法落地”。基于以上问题,该公司的管理者提出建立一套定制式的、能落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与创新研究力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与创新研究力》多选题答案 1:ABCD 2:ABCD 3:BCD 4:ACD 5:ABCD 6:AB 7:ABCD 8:ABCD 9:ACDE 10:ABCD 11:ABDE 12:ABCD 13:ACD 14:ABCD 15:ABCD 16:AE 17:A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CD 22:ACD 23:ABD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CD 28:ACD 29:ABCD 30:ABCD 31:ABC 32:ACD 33:BCD 34:ABCD 35:ABD 36:ABCD 37:ABC 38:BC 39:ABCDE 40:ABCD 41:ABCD 42:BC 43:ABCD 44:BCD 45:ABCD 46:ABC 47:ABCD 48:ABC 49:AC 50:CE 51:ABC 52:AB 53:ABC 54:ABCD 55:ABCD 56:ABCD 57:BCD 58:ABCD 59:ABCD 60:ABCD 61:ABCD 62:ABCD 63:ABCD 64:ABC 65:ABCD 66:ABCD 67:ABCD 68:BCD 69:ABD 70:ABCD 71:ABC 72:ABCD 73:ABCD 74 :ABCD 75:ABCD 76:ABCD 77:ABD 78:AC 79:AB 80:ABC 81:ABCD 82:ACD 83:AB 84:ACD 85:ACD 86:ABCD 87:BCD 88:ABC 89:ABD 90:ABC 91:BCD 92:BD 93:ABC 94:ABD 95:ABCD 96:ABC 97:ABCD 98:ABCD 99:ABC 100:ABD 101:ABCD 102:ABCD 103:ABD 104:ABCD 105:ABCD 106:ABCD 107:BC 108:ABCD 109:ABD 110:ABCD 111:ABD 112:ABCD 113:ABCD 114:ABC 115:BCD 116:BC 117:ABD 118:BC 119:ABD 120:ABC 1、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的个体特征分为()层次、 A、知识 B、技能 C、自我概念 D、特质 E、动机需要 2、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岗位胜任力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 A、胜任力为组织发展指明方向 B、胜任力可以衡量 C、胜任力能通过学习获取并发展 D、胜任力使每个组织与众不同 E、胜任力不会发生改变 3、按照组织所需要的核心与技能,可以把岗位胜任力分为()。 A、基于输入的胜任力 B、通用胜任力 C、可迁移胜任力 D、专业胜任力 4、依据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不同职位,把胜任力分为()。 A、工作胜任力 B、通用胜任力 C、岗位胜任力 D、职务胜任力 5、岗位胜任力有很多种研究方法,最常见的是以下哪几种?() A、行为事件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情景测验法 D、专家评定法 6、岗位胜任力体系的特点不包括?()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IT系统对银行业的重要性,大致可以用指南针之于航海的重要性来相比.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国际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以电子化的会计和结算系统;二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电子化交易处理系统,当时开始把存贷款、结算和中间业务做入核心业务系统;三是金融IT技术的创新,使得目前流行着以实现全行“一本帐”,包含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内容的全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处于急剧变迁进程中的中国银行业,其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引进也是方兴未艾,目前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均建成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外,主要股份制银行甚至保险公司也在尝试引入该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构成可以用下属框图简单示意。 时至近日,对于什么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国内银行业也有一个缓慢变迁的过程,这大体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会计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作电子化或者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以为该系统只是从手工记帐到

更为便捷的会计体系的变动,可以使得每天交易终了的批处理更快捷可靠。目前,如果一家银行已经完成了数据集中,但却未在其之上运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应用组群的开发,那么这种核心业务系统实际发挥的效能,不会好于会计系统的信息化,这是十分狭义和被动的“一本帐”概念。 第二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交易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交易处理系统,认为该系统不过是自动生成的、强制留痕的数据系统,可以便于银行进行交易过程的监控。这种对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认识仍未能覆盖交易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流程设计,而仅仅关注了交易过程这一个环节。 第三阶段:核心业务系统=“一本帐”+“一个中心” 所谓一本帐,是从银行战略管理视角,借助核心业务系统从财务、风险、产品和服务等对本银行有全方位的把握;所谓一个中心,是从金融服务视角,进行市场细分、产品设计和营销创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了交易处理、产品创新、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多种应用组群的系统,被视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第三种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理解,更能发挥金融技术对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如果探究近年来金融业大变革背后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推广。据统计,近五年来95%的金融创新实现都是来自于信息技术,使得以大致胜的法则正在被改写为以快致胜,以新致胜。为了简洁地勾勒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作用,我们列出以下一些形象化的等式。 1、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信息分层理论+打造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建设可以分为自行开发、局部或整体引进以及外包等多种选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现实需求,找出最佳性价比方案。J.P.摩根根据对美国银行业的分析表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可分为M1-M2-M3三层构架,M1层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系统软硬件以及银行专用机具;M2层主要由应用软件和人机接口组成;M3层主要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策略规划、应用系统集成和系统维护。其中,银行在核心业务系统方面的投入主要是对M1和M2层的投资,能够快速提升银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集中在M3层次,在前两个层次的投入收获一般仅仅表现为全行的技术培训。因此,除了大型银行之外,中小型银行也许可以考虑M1、M2层外包,集中精力建设M3层,才能获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性价比,并使得本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构建在未来更具有充分的可塑空间。 2、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组织体系 核心竞争力被定义为企业不可替代的能力,由于金融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人力资源和组织体系一起被称为核心竞争力的金三角。理论上狭义的IT部门仅仅负责金融基础设施,广义的IT部门并不独立存在,但遍布于中台和前台,有效的金融信息技术必然意味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架构的改变,尤其是总分行之间关系的转变(核心是分行成为成本控制和营销中心,总行成为决策和利润中心);以及人力资源构成的转变(更多地引入金融技术人才和法律人才等。) 3、产品服务创新=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从以帐户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活动中,信息化一直作为后台支持存在,几乎没有直接接触客户和市场的机会,因此在部分业务部门人员眼中,核心业务系统的投入是花钱而不是赚钱。数据集中后的银行还面临着数据中心与总、分行,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应用软件开发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试图满足所有客户所有需求的银行是不存在的。只有依赖数据集中,计算产品、客户的利润贡献度,以及对机构、渠道、客户经理的利润贡献或成本进行财务分析,才能确定应该提供和放弃的金融服务,应该争取和放弃的细分市场,以及应该采取的服务姿

行政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行政经理胜任素质模型 一、职业素养 1.成就导向 即成就欲,指个人希望更好地完成工作或达到某一绩效标准,强烈追求成功的持续性愿望。(优) 2.敬业精神 指个人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组织要求和组织利益的愿望和能力。(优) 3.责任心 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主动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做出决策,深入理解企业的政策,主动贯彻执行企业的决策和决定。(优) 4.服务意识指在工作中满足内外部客户需求的意识。(优) 5.成本意识 致力于节约行政费用的意识。(良) 二、知识 1.企业知识 包括行业知识、企业文化(发展历史、价值观等)、组织结构、基本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等。(良) 2.公共关系知识 包括公关策划、公关调研、公关宣传、危机处理以及公关礼仪等。(中,有部分参与) 3.行政管理知识 包括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流程、制度、方法等。(优,一直在学习) 4.人力资源知识

包括人力资源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等。(中,正在学习) 三、技能/能力 (一)核心能力 1.行政事务处理能力 通过有效地沟通协调和信息传递,为企业各个层面提供行政支持与服务。 1)能对全企业的形状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部署和指导,监控日常行政管理, 确保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得到及时、保质的完成。(优) 2)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对各部门需求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或进行统筹安排,并能对突发事件进行紧急处理,统一协调与调度。(良) 3)能够通过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行政工作流程,提高行政事务处理的效 率;(良,有意识,正在努力) 4)能独立策划、组织整个企业的大型集体活动。(优) 2.关注细节能力 重视行政事务中的细节及对细节管理所带来的效果。 1)能够遇见行政事务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节问题,并能够在考虑全局的前 提下,指导他人及早制定预防措施。(良) 2)能够通过细节问题把握行政管理实务中存在的漏洞,以较低的成本有效解决 细节问题,并能够根据某一细节问题的处理经验触类旁通,形成相关的制度。(良) 3.应变能力 采取行动满足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的变化,或提前思考以适应未来机遇与挑 战。 1)能有效地遇见行政工作过程中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在发生变化时,能够认识 到客观环境变化给部门工作带来的影响,并能针对变化迅速做出回应。(良)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八大步骤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的八大步骤 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 模型构建的步骤 1.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总的指导方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首先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然后提炼出企业员工应具有的胜任素质,从而构建符合企业文化及环境的胜任素质模型。 2. 确定目标岗位 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往往与组织中的关键岗位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时应

首先选择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岗位作为目标岗位,然后分析目标岗位要求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从而构建符合岗位特征的胜任素质模型。 3. 界定目标岗位绩优标准 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界定绩优标准的基础。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估,区分员工在目标岗位绩效优秀、绩效一般和绩效较差的行为表现,从而界定绩优标准,再将界定好的绩优标准分解细化到各项具体任务中,从而识别任职者产生优秀绩效的行为特征。 4. 选取样本组 根据目标岗位的胜任特征,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随机抽取绩效优秀员工(3~6名)和绩效一般员工(2~4名)作为样本组。 5.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是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工作,一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数据库、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来获取样本组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并将获得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 6. 定义岗位胜任素质 根据归纳整理的目标岗位数据资料,对实际工作中员工关键行为、特征、思想和感受有显著影响的行为过程或片断进行重点分析,发掘绩优员工与绩效一般员工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之间的差异,识别导致关键行为及其结果的具有显著区分性的能力素质,并对识别出的胜任素质做出规范定义。 7. 划分胜任素质等级 定义了目标岗位胜任素质的所有项目后,应对各个素质项目进行等级划分,并对不同的素质等级做出行为描述,初步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企业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方案

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全案 目录 第1章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1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步骤2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 总经理助理知识素质定义表8 执行总裁知识素质定义表9 采购总监职业素养定义表10 行政总监胜任素质模型11第3章市场部胜任素质模型 (11) 市场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11 市场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12 市场调研经理胜任素质模型12 公关经理胜任素质模型13 营销知识分类详表15 业务拓展主管胜任素质模型15 渠道主管胜任素质模型16 渠道专员胜任素质模型16 导购主管胜任素质模型17 导购专员胜任素质模型17第5章生产部胜任素质模型 (18) 生产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18 生产计划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0 统计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1 产品研发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1 仓库账管员胜任素质模型21 设备管理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2 安全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2 安全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3第6章质检部胜任素质模型 (23) 质检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23 质量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4 质量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5 来料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5 来料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6 制程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26 制程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7 在制品检验专员胜任素质模型27 质量控制经理胜任素质模型28第7章采购部胜任素质模型 (28) 采购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28 采购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29 采购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29 采购计划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1 采购计划专员胜任素质模型31 采购预算专员胜任素质模型32

采购检验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3 采购成本控制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3第8章财务部胜任素质模型 (34) 财务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34 财务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35 财务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35 总账会计胜任素质模型37 资金管理专员胜任素质模型37 应收账款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8 预算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8 成本控制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9 税务主管胜任素质模型39 财务分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0第9章客户服务部胜任素质模型 (41) 客户服务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41 客户服务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41 客户服务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42 客户开发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3 客户关系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3 大客户服务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4 客服信息主管胜任素质模型44 呼叫中心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5 客户投诉主管胜任素质模型45第10章人力资源部胜任素质模型 (46) 人力资源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46 人力资源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47 人力资源部人员知识分级定义表47 招聘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9 培训经理胜任素质模型49 绩效考核经理胜任素质模型50 薪酬经理胜任素质模型50 劳动关系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1第11章行政部胜任素质模型 (51) 行政部人员胜任素质模型51 行政部人员职业素养定义表52 行政部人员知识构成及其范围一览表52 行政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4 前台接待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5 行政人事经理胜任素质模型55 监察主管胜任素质模型56 法务专员胜任素质模型56

采购员胜任素质模型

采购员胜任素质模型 技能/能力 采购谈判能力(1级) 信息收集能力(2级) 沟通能力(2级) 影响能力(2级) 关系建立与协调维护能力(2级) 知识 公司知识(1级) 商品知识(2级) 供应商管理知识(1级) 职业素养 客户意识、诚实守信 责任心、团队合作 进取心、事业心

一、职业素养定义表 素质名称定义 客户意识指个人关注内外部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竭尽全力帮助和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意愿和态度 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信守诺言,既是采购人员做事的准则,更是做人的原则 责任心指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过承担对他人、对企业、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所形成的责任意识 团队合作与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实现组织目标。 进取心树立更高的工作目标,不懈追求发展 事业心以企业为家,不断经营、管理,力求发展与成长。二、知识分级定义表 素质名称定义级别行为表现 公司知识包括行业知识、 公司文化(发展 历史、价值观 等)、组织结构、 基本规章制度 和业务流程等 1级 了解员工手册与职位相关内容,了解公司发展历史,熟悉与本 岗位有关的管理制度、流程 2级 了解行业状况,熟悉公司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相 关管理制度、整体运作流程,了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战略 步骤 3级 洞悉行业状况重大变化与趋势,能基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 战略步骤对公司运作流程与制度提出系统、科学的建设方案, 以支持、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商品知识包括商品的质 量、性能、品种、 包装、贮存、使 用等有关知识 1级 熟悉所负责采购商品的性质和作用/功能、规格及其计量、制作 技术与成本、商品安全期限,掌握商品检验标准、品质的辨别 方法 2级 1.熟悉同类型其他商品或可替代商品的品种、型号、特点、使 用方法等 2.熟知商品的季节变化规律,能根据采购工作的需要及掌握的 各类商品特性知识提出采购工作的建议和方案

辩词大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物探公司) 一辩: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侃侃而谈,却始终没有抓住我们今天辩题的关键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内涵。“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最关键、最本质、长期且稳定的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特点。请问技术创新和系统创新,哪一个更具有此特点呢?答案毋庸置疑,当然是系统创新。 我方认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其因有三:第一,企业系统创新内容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这么多方面,对方辩友怎么就说技术创新比系统创新更重要呢? 一个企业如果只重视技术创新,而不思考系统创新,就会出现技术人员一旦跳槽,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他人的盘中餐。有人会说,封锁技术创新成果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但纵观古今历史,人类的科技成果,最终都会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文明共享。而系统创新就能解决这问题,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做好后,技术创新成果就能在正常渠道下相互交流,并推广开来。这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道!

第二,对方辩友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知道对方辩友可知道这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深化的过程,即系统创新过程实现的。其实现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国主要取决于社会系统创新的程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民营经济的兴起等等改革措施,一扫我国经济产品“短缺”的局面,有力推动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财富》世界500强,有54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这骄人的成绩还不足以说明系统创新比单纯的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更大吗? 第三,系统创新比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具有推动作用。金融危机的惨痛经验告诉我们,实施系统创新,可使现代企业整体面向市场,从而适应21世纪全球竞争的客观要求,保持核心竞争力。 譬如,天津药业通过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队伍,通过强有力的市场营销以及灵活有效的资本运营,实现了企业系统创新,为该公司培育了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建立起卓越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诉,我方认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谢谢!

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制造业信息化 某汽车配件公司有限公司 某汽车配件公司有限公司是中国轻型汽车骨干企业,厂区占地面积为127万平方米。现具备6万辆轻型汽车的年综合生产能力,拥有汽车发动机、车身、车架、前桥等关键总成及现代化总装生产线,拥有年产2万吨的铸铁的生产能力。“该公司”汽车是中国驰名商标,致力于制造中国最好的轻型车,目前主导产品有全顺、JMC轻卡、JMC皮卡三大类产品,共400多个品种。该公司公司是江西省首家上市公司,通过发行B股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福特作为第二大股东拥有29.96%的股份。通过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等多家世界五百强展开公司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在管理上与国际管理接轨,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中高级人才。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体系审核。 一、成果产生背景 该公司公司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的在缺乏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其运作及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业务及管理运作效率低。物流、财务、销售等部门还局限于手工作业,近40%的时间花在重复的登帐、核算、确认环节。仓库结帐、财务扎帐平均每月需要3~4天完成。 2.市场响应速度慢。数据统计及分析手段落后,缺乏对决策的及时支持能力,数据来源靠各部门人力统计及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及及时性差。各项生产、资金、销售、成本数据缺乏动态跟踪能力,拿到的数据往往是过时数据。 3.客户服务能力差。重要的历史数据,例如销售客户档案,维修文档,车辆发出档案,车辆服务档案保管、统计及跟踪困难,客户数据的历史回溯性差,当发生批量质量事故时,造成的是极高的回召成本。 4.产品交付能力差。数据信息的共享能力差,信息流的传递成本高、速度慢,直接导致公司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迟滞,产品交付能力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