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

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部分)

第一篇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说明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以天安门为中心,位于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处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总面积为16 807km2。

城乡行政划分为:4个城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近郊区(朝阳、海淀、

丰台、石景山)和10个远郊区县(大兴、通县、顺义、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延庆、门头沟、房山)。

北京市的东部和南部属于华北大平原,北部和西部是山区。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3/5。北部山地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西部山区称西山,属太行山山脉;两条山脉

在南口汇合。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城区位于全市的中部偏南,西、北、东北三面

环山。西部灵山为全市的最高峰,海拔2303m,百花山1991m;北部的海坨山

2234m,雾灵山1700m。一般山区高500--800m;丘陵区为200—300m。平原地区

高50m;南部的大兴高30m,东部的通县高20m。

河流白西北流向东南,共有5大水系。西南为大石河、拒马河水系,依次而北而东

为永定河水系、温榆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句河、错河水系。

京西山地,直到3.6亿年以前,有很长一个时期是一个浅海。在寒武纪和奥陶纪

时期沉积丁很厚的灰岩。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初期,构成运动强烈,在若千个孤立

的湖盆中,干湿气候交替,植物繁生,并且经常有火山运动,奠定了京西山地的轮廓。

北京平原的地形较山地简单得多,直到喜马拉雅运动,西部不断土外力山地,东部

相应下降,接受大量沉积物,逐渐成为平原。

北京处于北纬40。左右区域,四季明显,是标准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据1951—1980年的资料,平均为644.2mm。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少雨而多风,降

水61.6mm;夏季炎热多雨,降水482.6mm,占全年降水量的74.9%:秋季冷暖适宜,但时日短促,降水81mm;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雪,降水19.6mm。

:化京的温度,适于一般林木和北方果树的生长。年平均温度为11。2℃,平原地

区为11—12C,前山脸山区和丘陵区为9—11℃。

北京的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色森林土、山地褐土、褐土、草甸褐土、浅

色草甸土6种类型。

北京的植物区系,绝大部分属于北极植物区的中国一日本植物亚区,少数来之于中

亚一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2页

西亚植物亚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东南亚植物亚区。由于经过长期的地史变化,种届成

分已发中很大变化,有残留的种属,如构树、臭椿、文冠果、栾树等;也有由热带迁

移来的种属,如香桩、薄皮木、荆条等,因而形成复杂的区系成分。

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一带,从山麓到山顶可以看到不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在阳坡,海拔800m以下主要是以油松、栓皮栎、槲栎、柞栎为主的松栎林。其中还有平基槭、栾树、臭椿、鹅耳枥等。低海拔处除栓皮栎分布在阳坡外,其他乔木多分布在阴坡生长,海拔逐渐增高,前秆1汽失,后者则转向阳坡分布。

海拔800—1200m的山区,分布有辽东栎,阳坡和阴坡植被的差异己逐渐缩小;油松数址减少,但在悬崖陡壁之上还可见有残株,辽东栎则成为本带的宅要树种。在人

为干扰较轻微的地方,辽东栎比较稠密,但多为萌蘖树,经济价值不大。此外还夹杂

有椴属、褕属、大叶白蜡等,构成所谓杂木林。

海拔1200—1500m的山区,是以华北落叶松、辽东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沿沟谷

还分布有核桃楸、辽杨等。

总之,北京地区的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加之适宜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森林的生

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章古都古树发展渊源

森林是哺育人类祖先的摇篮。没有森林,便没有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据考古学家提

供的资料证明: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珍禽异兽栖息繁衍的森林

世界。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居住在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北

京人”、“山顶洞人”就以狩猎为生,他们赖以生存之所,到处生长着繁茂的森林。

古地质学家研究也证明,近年在北京清河镇东花虎沟的古河道里发现的古树残骸,乃

为7200年以前的遗物。从这个遗物,可以推测古代西山地区生长有茂密的森林。而

70年代中期,在延庆县千家店公社下德龙湾北山坡上发现的数十株1.6亿年以前的

木化石,更充分说明了远古时代的北京地区原有大面积的森林。

然而,古代北京地区有那么多的森林,而今为什么森林资源少得如此可怜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人类的出现,要维持其生存与繁衍,就需要毁掉大

面积的森林,以开荒种田、取柴为薪;第二,人类出现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扩大自

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就要互相争斗即所谓的战争。而每发动一次战争就势必

毁掉大面积的森林(以树干树枝做武器及烧林驱敌):第三,自然灾害,远古时代一旦

发生病虫害或火灾,是无人进行抢救和保护的,这也势必对森林造成极大的破坏;第四,各代统治者大肆修建宫殿及宫廷用炭。每一次改朝换代,就要毁掉大量的宫殿,

这样反反复复,致使大量森林被毁。据有关明宫廷用柴炭方面的史料记载,明宫廷每

年用木柴1343余万kg,红箩炭640余万kg。康熙帝也说明宫廷中每年用的马口柴、红箩炭达数干/J.公斤但要知道,明宫廷用柴炭都是经过严格挑选而来的,成本甚高,往往“十不选一”。由此可见,以上数字并非林木实际损失情况。柴炭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3页

4 第一编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诲源概况的供应,明代曾在昌平的高口、怀柔的黄花城

及红螺寺一代取得;第五,长城的修建及封建统治秆的荒淫无度(放火烧山狩猎)。长

城虽没有任何木料,但它的修建,却毁掉了大面积的森林,因为修筑长城的民夫数以

万计,他们要住、要吃,就要用树木建房和烧柴,修建长城就要用树木做担扛的工具,这也正是如今我们看到长城两侧地区没有原始森林的主要原因。另外,封建统治者随

心所欲,有时凭一时的喜怒也会给森林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如金章宗在昌平驻哗山打

猎时,曾采取“下观野燎而猎”的方法,就是放火把森林点燃,让熊熊烈火迫使野兽

奔逃四散,然后抓住良机猎取。一旦森林火起,便会经日逾月不熄,损失十分惨重。

北京地区森林破坏最惨重时期应从元朝开始。史料载,“大都出,西山兀”。另据《热河志》载:“辽、元以来,古树略尽”。明初,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谈到燕山,这一时期林木尚多,林木依然茂密,道路难行,当时太行山北段(包括西山)森林

也还不少。

清代,从顺治(1644年)在北京登基至清王朝被推翻的267年间,森林仍然显现继续减少的趋势。

然而,历代封建统治者是不是只毁不造呢?不是,他们在破坏森林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之后,便也会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和措施。如(周礼》记载:“春秋之斩木,不入禁;凡窃木者有刑罚”。《孟子》载:“釜斤(金)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在保护

现有森林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倡导广植树木。如(周礼·地官司徒》载:“设其社稷之遗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树木以为表记,所宜木谓若

松柏栗也,若以松为社者,则名松社之野以别方面。如今,以树命名的村、寺及街道

仍为数不少,如松树岭、大榆树、柏树台、枣树坡、槐柏寺等等。

辽代,辽太宗会同五年诏诸道民种树。

金代,金世宗鼓励人民种植桑枣并严加保护。如金世宗大定五年命大兴尹巡察猛安

民不自耕垦及伐桑枣为薪者。十九年又诏亲王公主及势力要家牧畜有犯民桑者立加惩断。在金代,凡种植桑枣以多为勤,但最少的也要种植其地十分之三。

明代,定有<明户律)和(明会典),以保护森林。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令于天寿山

前后龙脉相关处大书禁地界石,有违禁偷砍树木者照例问拟斩绞等罪。若只是潜行抬

柴拔草,比照家属事例,向发辽东地方充军。

清代,封建统治者除禁止砍伐明陵树木外,顺治三年还禁止宫民在百里内打猎。雍

正二年渝直隶都抚广……舍旁田畔以及不可耕种之处,量度土宜,种植树木。”清代统治者为保护陵园树木及小西山地区树木还立碑将有关违反清规的处罚办法刻于其上。

至今京郊仍然保存清代保护树木石碑三块。一是在昌平县十三陵长陵龟龙碑亭内,系

顺治十六年(1660年)十一月十七日为保护诸陵树木所立的石碑;二是在海淀区香山北

法海寺遗址内,系顺治十七年(1661年)五月二十日,为保护西山周围树木所立的石碑;这块石碑可称得上是京郊较早用文字记载的专门为保护森林而用法律的形式所立的石碑,它对于我们后代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第三块石碑是在昌平县南邵乡何家营村北筛

海墓地内,系清宣统年间(1909年)为保护该墓地内古树而立的,现碑文清晰可见,保

存完好。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4页

第一篇北京郊区古树名木诲源概况说明 5第三章京郊古树名木资源现况

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是礼会进步、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五代古都

的首都北京,棵棵古树都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见证,是“树木文化”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棵棵友谊树都凝结着中华民族与全世界各民族之间深厚的友情,她像一

条友谊的纽带,把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可以说,保护一棵古树,就等于保存一部活的自然史书,保存一座遗传基因库,也等于保存一件活的历史文物

和人类历史文明。

但由于历代战争的焚毁及建国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严重破坏,目前,除一些大

的皇家御园、坛庙和陵墓保存完好外,其余大部分古迹现已残垣断壁或已荡然无存,

其内生长的古树名木也随之遭到很大破坏。又由于长期以来保护管理不善,导致大量

古树名木被砍伐,有的因受到人为损伤、病虫害以及工业污染,造成长势颓败,甚至

死亡。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些古树将有绝迹危险。’

北京的古树名木,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的种植于唐代,有的种植于辽、金,有

的种植于元、明、清。而规模最大、现在保留最多的是明代永乐年以后种植的。但清

末以前北京的古树名木究竟有多少及其有何历史,尚无史料记载。为尽快搞清京郊现

存古树名木情况,根据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关于加强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1987年6月,京郊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全面展开,1991年10月结束,历时4年4个月。

·一、京郊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

为了彻底搞清北京郊区古树名木的资源底数,保护管理好前人和大自然留给我们的

活的历史文物,同时帮助研究首都的历史、文化、宗教及古地理古气象。1982年3月30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印发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城市和风景名

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古树名木的范围,即古树一般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还

规定了树龄在300年以上和特别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

定为一级,其余古树名木定为二级,并逐一进行登记建档、挂牌,制定出养护措施。

1983年7月13日,北京市林业局根据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和

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下发了(关于在郊区进行古树名木普查

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各区、县、市属林场所辖区域内的古树名木调查登记表于1983年12月底前报市林业局森林保护处。但由于当时人员较少及一些其他客观原因,到1983年底,只有7个区县上报了部分调查材料。直到1987年,在市政府有关领导的

重视下,才重新提到议事日程。

1987年6月,北京市林业局林政处在1983年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走访北京市园林局,制定了具体的古树名木调查标准,并下发了(关于对郊区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工作的安排》的通知。经过各区县林政工作者走访当地群众、查考文物档案及

实地勘测等初查、复查和按标准筛选等艰苦工作,郊区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于199]年10月全部结束。

目前,全市郊区古树名木都已挂上标牌、建立了档案,对一级古树进行了逐棵拍照,并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5页

6 第一局北亨郊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儿,还完成丫全部占树名木养护人,责任人(全

市共有2 095人)的确定工作。

二、京郊古树名木资源概况

泞么结果表明京郊古树名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据统计,京郊14个区县、4十巾朋国营林场共有占树名木51种(涉及29科45属)18179株。其中,一级古

树名木2409抹,·-:级占树名木15770株。在京郊古树名木中稀有树种有262株,纪念树和友谊树有1565侏,分别占古树名木总数的1.4%和8.6%。另有特种树即树上树有10株。

在一级古讨名木中,以侧柏、油松、国槐居多,分别有1481株、309株和284株,各占一级古树名木总数的61%、13%和12%。这充分说明了侧柏、油松、国槐这3

个树种就是北京地区的乡土树种,同时,从树种的历史自然分布情况看,也说明了首

都北京选择国槐、侧柏为市树的正确性。

京郊古树名木中,有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柏(密云县新城子)、银杏(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昌平县南口镇四桥子);有华北地区罕见的珍贵油松变异树种“盘龙松、凤凰松”(昌平县黑山寨乡)、酸枣王(昌平县桃洼乡王庄);有华北地区稀有树种如云杉、杜仲、流苏树、黄波罗、黄连木、七叶树、青檀、漆树等;也有长势奇特的“树上树”

如柏抱榆、柏抱桑、槐抱榆、槐抱椿等;同时还有1971年11月?日,周恩来总理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中柬人民友好公社(现房山区长阳乡)命名仪式上栽植的友谊树;1973年春,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总理的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日本落叶松(现栽植在八达岭长城外);1975年春,叶剑英与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在中朝人民友好

公社命名仪式上栽植的友谊树(现大兴县红星区公所内):1983年和1984年的植树节

邓小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三陵蟒山森林公园栽植的纪念树等。经过几年来的调查,查清了京郊古树名木的长势和分布情况。

从长势情况看,长势优良的有10256株,长势中等的有7089株,而长势较差的有834株,分别占京郊古树名木总数的56%、39%和5%。其中一级古树名木中,长势

优良的有992株,长势中等的有1186株,长势较差的有231株,分别占一级古树名

木总数的41%、49%和10%。·

从分布的情况看,它们分布在全市226个乡(镇)、883个单位(含机关、部队、村)。从地理分布情况看,分布在古寺庙遗址的有7395株,分布在古坟、陵苑遗址的有6887株,分别占京郊古树名木总数的41%、38%。其中私人所有古树60株。从各地区古树名木的分布数量看,以昌平县、西山林场、怀柔县居多,分别有6054株、

3303株和3121株,各占京郊古树名木总数的33%、18%和17%;其次是海淀区、

门头沟区、朝阳区和房山区,分别有1688株、1240株、646侏和609株,分别占京

郊古树名木总数的9%、7%、3%和3%。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京郊有大小古树群20

余处15000余株,占京郊古树名木总数的83%。三、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要想把首都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好,

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此,在全面进行清查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

同时认真制定并落实各项养护技术措施。1987年以来,在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及中国林业报上发表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稿件达100余篇。为保障养护古树的质量,于1989年6月27日在昌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6页

第二篇北产郊区古树群分布隋况 ?干县订√厂厂全市养护古树名木现场会。到1991

年底,全市完成古树名木养护管理5976株,占京郊占树名木总数的33%。清运垃圾、渣上15650m3,拆除影响古树生长的建筑70间1456m2,建围墙1935m,并为重点

古树及古树群建立保护石碑16块。

为确保每棵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1991年市林业局重点抓了古树名木养护人和责任人的签汀工作。到目前,全市共落实责任人和养护人2 0 9 5人。其l十

J区县政府领导]7人,区县林业局领导16人,乡镇政府领导204人,乡镇林业站站长192人,村级干部810人,村级养护人856人。为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上面有

人抓、下面有人管,朝阳、昌干、干谷、海淀、丰台、密云等区县都成立了以土管区

县长为组长,由规划局、文物局、工商局、林业局、绿化办、园林局、人大等部门组

成的保护古树名木领导小组。

四、京郊古树名木保存下采的原因

通过对京郊古树名木的调查,发现京郊古树名木被保存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从京郊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看,有79%的古树名木分布在寺庙和古坟遗址等处,多与宗教文化及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生长在这些地区的古树名木是少有人

破坏的。

2.很多古树名木是作为某一地区的风水树保存下来的,这些古树更不会有人破坏。

3.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古树名木,大多为深根性树种,而且耐干旱、耐瘠薄,很少遭受病虫危害,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郊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古树名木数量多、分布范围大,加之

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原因,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调查的数字不准确,包括古树的数量及胸径、树高等3方面。这主要是由于调

查人员的素质不高、调查工具不统一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2.树龄不准确。这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准确的测量仪器。

3.缺乏必要的专业管理组织。目前,京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是挂靠在林政资

源管理部门,具体管理人员除了市局设一专人外,各区县均属兼职,而要真正把古都

这么多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好,目前的管理水平是不行的。

4.养护经费短缺。京郊古树名木一是数量多,二是分布广,且多分布在高山、村庄,养护起来十分困难。近几年来,市财政虽然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古树名木养护管理,但与每年的计划投资还差距很大。

5.监督检查工作差。主要是宣传工作做的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

六、今后管理意见1.狠抓宣传,使保护古树名木工作深入人心。2.建立监督检查领导组织及监督检查汇报制度,真正做到上面有人抓,下面有人查。3.实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制,开展达标竞赛活动。4.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京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在“八五”期间完成。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7页

第二篇北京郊区古树群分布情况

北京郊区现有大小古树群20余处15000余株,占郊区古树名木总数的90%以上。

一、昌平县

1.南邵乡何家营村古树群系明朝后期所植,原有古桧柏85株,现有68株,早期死亡17株。该占树群系为祭奠一位明朝西域人士来朝进贡,名伯哈智之人,因其为民除蟒害建坟时所植。1988年已经进行施肥、灌水等复壮养护。

2.南口镇虎峪古树群原为阚家坟,现有古松树24株。1988年已对其进行修树盘、施肥、灌水等复壮养护。

3.流村乡庆王坟古树群为清朝庆王坟遗址,现有古松柏141株。1988年进行培土、施肥、灌水等养护。

4.上苑乡半壁店村北山桃花洞古树群现有30—50cm天然生侧柏50株,均为二

级保护树。现长势良好。

5.十三陵特区现有古松柏及其他古树4498株。

;! 二、朝阳区

1.十八里店乡武基寺古树群原为清朝武基寺遗址,现有古松柏140余株。1990

年进行施肥、灌水等养护,并在其周围修建了长400m的砖质围墙。现树木长势良好。

2.东风乡辛庄古树群原为清朝著名京剧演唱家阎菊彭之岳父坟墓。“文革”期间古树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大的古树被砍走作木料用了,现仅存177株较小柏树。1991

年春,阎菊彭之后代李龙银(现在朝阳区文化局工作)向人大提出保护古树议案。在区

乡两级林业部门的努力下,现已对该古树群进行施肥、灌水,并在其周围建起了500m 余的围墙,从而成为了辛庄村一村头小公园。具体养护由该村林业专业队负责。

3.南磨房乡楼梓庄古树群现有二级古桧柏35株,原为坟地,现无。

4.东坝乡工艺晶公司院内古树群现有二级古桧柏55株,原为坟地。1990年进行施肥、灌水,并修建了树盘,地面铺上了草皮。

三、怀柔县

红螺寺古树群据史料载,红螺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院内的“紫藤寄松”、雌雄银杏和翠竹被称为红螺寺“三绝景”。红螺山苍松翠柏,树龄

多逾百年。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8页

第二篇少京讦区古柯群,/布肯况 91971年前后,怀柔县建“五七”干校时错误地

将山上大量古树砍伐作建筑材料,从而给红螺寺带来极大损失。现山上及院内仍保留

下来约3000株逾百年的古忪柏树,院内西侧银杏树龄已过千年,“紫藤寄松”及“听法松”也有800余年的历史。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同志曾在“紫藤奇讼”下召开会议,老舍夫人也对红螺寺之绝景留诗一首。

四房山区

1.窦店乡58001部队院内古树群原为明朝崇祯帝三儿子出家之地,建有宏恩寺-

现有古柏及愧树145株。长势良奸。

2.卜方山古树群为北方著名寺院之一,现上方山林场管辖。其上300年以上占树参天,房LI.J区的松树王、柏树王及郊区最大的七叶树均分布在这里。现长势良好。

3.岳各庄乡圣水峪古树群现有二级漆树77朱、杜仲10株。该古树群树种均为稀有树种,特别是漆树在北京市像这么大的群体尚属少有。

五、门头沟区

1.妙峰山古树群妙峰山在旧社会是京津乃至边远地区人们普遍信仰的宗教圣地,是佛道—二教融合的产物。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称:“妙峰山香火之盛实

可甲于天下矣”-今ll妙峰111顶昔时的盛况已不复存在,但当年栽植的苍松翠柏尤存238株,且长势良好。1989年对部分裸根古树进行了修树盘,养护由涧沟村专业队负责。

2.青白口乡珠窝村古树群现有古侧柏55株,其中一级2株,二级53株。珠窝村古树传说是正德年间一个和尚从此地路过,怕钱被人抢,就埋在了这里,并在埋钱处

插上一个小柏树枝、等他回来时,发现这里已经长了很多柏树,根本找不到他埋钱的

地方了、

六、海淀区

1.七七坟古树群七王坟是光绪帝父亲的坟墓,现有白皮松、油松、侧柏,龙爪槐。楸树、银杏等占树330余株,长势良好。

2.大觉寺古树群大觉寺始建于辽,距今已900多年。其内外现有银杏、油松、侧柏、桧柏、七叶树、楸树、玉兰等古树160株。除寺内有几株桧柏长势较弱外,其它

均长势良好。

3.静福寺古树群卧佛寺公园上方玉皇顶下,现存百年以上古松柏3036株,是郊

区三人:,,·附群之—‘。现由西山林场管辖。

4.妙峰1lJ秀峰寺古树群现有古树名木55株,其中一级12沬,二级43株,树

种有油忪、侧柏、银杏、国槐、白皮松等,树龄在150年以上。

5.九工坟古树群现有油松、侧柏、桧柏、龙爪槐等147株。树龄100余年。因其地下为二台上结构,造成所有古树根系上浮,其长势也呈衰弱趋势。

七、丰台舟区

长卒店乡太子峪古树群该古树群分为3片,即楚家坟地古树群(面积1.5亩,各

种树木63株)、酱李小坟地古树群(面积4亩,有各种树木;126株)、酱李大坟地古树群(面积10亩,有各种树木291株,其中侧柏265株,油松19株,白皮松7株)。被

列为二级保护古树的侧柏有46侏,原为私人坟地,保护较好。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9页

第三篇北京郊区名木分布情况一、友谊树

1.1971年11月?日,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主席西哈努克亲

王和夫人在房山区长阳乡政府院内共同栽下了5棵桧柏。现长势良好。近几年来,长

阳乡政府对这5棵树进行了施肥、灌水,并在其侧立一保护牌。

2.1972年4月,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周恩来总理150棵日本落叶松,1973年4月栽植于八达岭长城西侧。由于当初栽植密度大,透光性差,导致部分树木死亡。现仅保存30棵。1991年林场对其进行了施肥、灌水。

3.1975年春,叶剑英副主席陪同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同志在大兴县红星区公所共

同栽下了一棵白皮松,现胸径为12cm,高5m。红星区每年都对其进行施肥、灌水,

并立一牌加以保护,现长势良好。

4.1984年,在美籍教授袁小园女士的倡导下,在昌平县定陵南河滩建立了北京国

际友谊林。1984年4月5日举行了植树典礼。1984年秋,日中青年友好代表团215人和中国青年同心协力栽种了230多株珍贵的华山松,并树碑留念,题词“中日友谊

之树万古长青”。1985年春、夏、秋,很多国家朋友栽植了大量友谊长青树。几年来,共接待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外宾,栽各种树4900余株。目前已有955株被列为

二级保护树,这里设有专人管理,每年进行施肥灌水,目前长势良好。

5.1987年4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林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代表及其

工作人员,在大兴县半壁店森林公园栽下了52株桧柏。因肥水管理较好,现长势良好。

二、纪念树

1.1980年4月,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大兴县庞各庄公社薛营大队

栽植毛白杨、柳树等纪念树400余株。1989、1991年分别进行了施肥、灌水,现长势良好。

2.1983年3月12日和1984年3月12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三陵蟒

山森林公园栽植油松、白皮松。现已对其扩建树埯,长势良好。

3.1984年4月,李鹏、田纪云等国家领导人在西山林场东北旺造林队栽下白皮松、黄栌16株。1990年对其扩建树埯,并进行了施肥、灌水,现长势良好。

4.1986年4月4日,北京市政府领导及老山前线战士在共青林场李遂绿色渡假村

共同栽下了400余株常青树。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该场坚持每年浇水,并进行

施肥。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0页

第二编北京各区县古树名木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5页

第一篇昌平县古树名木第一章概述第-—节自然地理概述

昌平县位于北京城区北部,西傍太行山,北依燕山支脉军都山,南俯北京小平原,

地处温榆河冲积扇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23’13"一40。29’49”,东经115。50+17"一116。29+49”。这里地物地貌多种多样,自然山水景色秀美,文物占迹丰富多彩。京张公路和京包铁路纵穿南北,京通铁路、大秦铁路及京密引水渠横贯东西。昌平县城自古以来就是出入关内外的畿辅重镇。明代,明成祖朱棣建帝陵于昌平天寿

山下,使得昌平成为南护京师、北护帝陵、西扼居庸的交通要道。今天,居庸风光好,明陵天下雄,昌平古城正在建设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园林式卫星城,以接待国内外游人。

昌平县总面积1352kmz,其中山区800km2。人口56万,农业人口有27万。全县下辖35个区、乡镇和国营农场,324个行政村。

C平县西部、北部、东部均为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南口关沟为界,西部

山区为太行111余脉,北部山区属燕山山脉。海拔一般在400—800m,最高的山峰高楼峰,位于西部山区,海拔1439m;乎原地区最低处海拔仅27m。西部山地山体陡峻,以石灰岩为工,北部山地分布着大面积的花岗岩,山体较为浑圆。

昌平县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全县年平均气温11.8℃,最高40.3℃,最低为—19℃。无霜期为180 203天,全年臼照时数为2667h,日照百分率为60%,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

584.2mm+

昌平县.仁壤分布,800m以上山区零星分布着棕壤,低山地带以淋溶褐土为主,

沟谷分布少量褐土,平原主要分布潮土和褐潮土。

全县植被分布随着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植被种类和群落。光、热、水的自然条件适合多种林木、果树的生长,植物资源相当丰富。中山区有六道木、毛栋,胡枝;广灌丛和残存的小片桦、椴、山杨、栎类等天然次生林。海拔800m以

下低山区,阳坡植被有荆条、酸枣、绣线菊、山杏、山桃等,阴坡有绣线菊、蚂蚱腿子、鼠李等÷·些偏远山区有零星分布的油松、橡子天然次生林。陵园、庙宇内有小片的或散生的油松、侧怕人厂林和古树群。建国后营造的油松、侧柏、洋槐人工林呈团

状分布在十三陵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6页

第一篇昌平具古树名木 17地K、

全具果树资源丰富,品种有核桃、板栗、柿子、苹果、梨、桃、山楂、杳等;平原

地区农田防护林有杨、泖、褕、愧、椿等乔木树种和苹果、梨、桃等成片果园。

掂—二奖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林业用地71156ha,其中:有林地21700ha,疏林

地1276ha,灌木林地16082ha,未成林造林地6074ha,苗圃地537ha。全县活立木

总蓄积575943m3,森林覆盖率37.8%,平原森林覆盖率17.1%。

吕,卜丛地上地下文物遗迹甚多,名胜古迹遍及全县各地。“燕京八景”早在明、

清时期就巳驰名京师,现有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不少名胜古迹所在地都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森林和古树名木。其中驰名中外的有:气势磅礴古朴壮观

的明代十三陵;有地形险要、叠翠居庸抱云台;有峰林曲径北五当山沟沟崖;有崴为

壮观的铁壁银山辽塔群;有环境清幽、九华分秀汤山温泉。此外,还有建于北齐天保

六年的古代长城遗址,明代行宫遗址巩华城和具有深远意义的白浮九龙泉遗址。文物

名胜是昌平县的一大优协,不少旅游胜地尚待进一步开发。第二节古树历史发展渊源

吕·产县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在昌平县雪山村古文化遗址考证,雪山文化包括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层。雪山文化说明:远在新石器

时期,昌平地区的居民已开始用石斧、石铲原始工具开拓自己的田园土地了。昌平县

的历史,有考证的叮以上朔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尧、舜时期,周、秦时期属上古郡,西

汉始置县,治所多次迁移,至叫朝景泰三年(1452年)迁治所于永安城(今昌平镇)。

根据号古学家提供的资料证明: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珍禽异

兽栖息繁衍的林区。远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房山区周口店群山中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以狩猎为生,他们赖以生存之所,到处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近年在北京

清河东花虎沟的占河道里发现的古树化石,据考证是7200年前的遗物,这也证明了北京平原地带生长有茂密的森林,

昌平历史上也属森林茂密之地,一些先人的著述和地方志书都有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居庸关一带“山柚层深,林障隧险,路才容轨”。明末学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对居庸关林深绝险叙述到“黑松林中有间道,骑行可一人”。《读史方舆纪要》—·书汜载“居庸关东去,有松林数百里”。

昌平县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清康熙《昌平州志》记载:“迄今旧县有占槐;:株,唐槐也”。《日下旧闻考》记载:“德胜口西三里有沟沟崖,人行礓砾中,数十步辄.…折,数坚外见崖旁鸭脚树(银杏树)二,罗汉松一,近之为瑞峰庵也……”。“松园在昌平州东/J外,外袤里许皆松桧,无一杂树,以备陵树缺移栽也。二百年来禁人樵采,遂成人林”-“蒋山后龙母庄东一里有窦禹锡手植槐,空腹中可设案,围坐八人”。《昌平廾1志》i嗽:“明天顺三年(1459年)由白浮图城徙置今州东城(指文

庙),守备廖镛植松柏于中”。H前,上述所记载的古树中,尚存的仅有旧县唐槐l株,沟崖银杏2株,文庙古柏5侏, 1‘三陵陵区古松柏近万株。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7页

18 第二编北京各区县古树名木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以来,修筑皇宫御园,大兴七木,致使森林和古树名木遭

劫伐。《热河志》中记述:“辽、元以来,古树略尽”。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写道:嘉靖中东山口“有松林,方十数里,无一杂木,…今尽矣”。又“大红门以内,

苍松翠柏,无虑数十‘万株,今剪伐尽矣”。《延庆州志》记载“居庸关…向以林密

地阳占不得聘,近来憔采森林渐疏,往来无有阻矣”。《日下旧闻考》记载:“窦氏

植槐在景陵瓜园中,顺治四年伐去”,光绪《昌平州志》记载:顺治皇帝,囚明陵附

近居民于陵旁樵采,曾奉谕禁止。雍正谕工部敕:“近陵树木,多被砍伐,向来守护

不周,殊不合理,现存树木,永禁樵采●-●-●-,,O

由于元、明、清各代对森林和古树的劫伐,昌平县境内现存古树几乎全是人工栽植的,而千年以上的古树更是凤毛麟角。现存古树多为明、清时代栽植的。第三节古树名木资源现况

古树名木是祖国宝贵的物产资源和重要历史文物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无价之宝。

昌平县名胜古迹多,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很多建筑物已毁,而遗址荒丘上的古树名木

犹存。在十三陵陵域内外,以及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古寺庙和坟莹地,都分布许多树龄

在二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参天挺拔、树姿虬劲的松柏;有枝叶扶疏、生机盎然

的银杏;有枝叶繁茂、冠满荫浓的国槐。这些古树饱经沧桑,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极

其宝贵的财富。这些古树对于文化科学研究和开展旅游事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长期以宋,人们对于古树名木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管理不善,十年动乱,一些村

镇庙宇的古树惨遭砍伐,幸存者有的仍遭人畜损伤、病虫危害,造成长势颓败甚至死亡。1983年根据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关于加强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

作的意见》及市林业局的要求,全县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并在1987年和1991年进行了两次补充调查。经过县、乡林政资源管理人员的努力,基本

查清了全县现存古树名木的分布、树种、树龄、数量、权属、级别及长势情况。调查

统计结果,昌平县境内共有古树名木6097株,分布在全县29个乡镇、120个村庄和

单位,有侧柏、油松、国槐、银杏等19个树种。按级别划分—、级保护古树名木

1504株,占24.6%;二级保护4593株,占75.4%。二、按古树名木树种划分

侧柏共有4225株(一级1177株,二级3048株),占69%;油松共981株(一级172株,二级809株),占16%;桧柏共254株(一级66株,二级188株),占4%;国槐

134株(一级53株,二级81株),占2.1%;华山松295株(二级),占5%;白皮松60株(一级17株,二级43株),占1%;干头椿50株(二级),占1%;刺槐50株(二级),占1%;银杏17株(一级14株,二级3株),占0.3%;其他树种31株(落

叶松5株,楸树6株,青檀树4株,毛白杨5株,榆树2株,云杉2株,黄波罗2株,酸枣3株,槲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8页

第一篇昌平县古树名木 19栎l诛,文冠果1株),占0.6%。 !

三、按古树名木权属划分

十三陵特区4464株(一级1236株,二级3228株),占?3.2%;十三陵林场4l株(—·级15侏,二级26株),占0.7%;北京国际友谊林共955株(二级),占15.7%;乡村和单位共有637株(一级253株,二级384株),占10.4%。

四、按所有权划分

国家所有5842株,占95.8%;集体所有247株,占4%;个人所有8株,占0.2%。

五、按古树名木生长势划分

生长优良的1580株(一级505株,二级1075株),占25.9%;长势中等的有

4298株(一级908株,二级3390株),占70.5%;长势差的有219株(一级9l株,二级128株),占3.6%。

六、按古树名木分布地点划分

生长在十三陵风景游览区的5419株,占88.9%;生长在寺庙坟莹地的有443株,占7.3%;生长在村镇街道的有235株,占3.8%。

七、按古树群及散生划分

古树名木群有8个,共有5789株(一级1411株,二级4378株),占95%;散生古树名木308株,占5%。

从调查统计结果看,昌平县古树名木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北京第一树“盘龙松”,郊区罕见的酸枣王,有似盆景的古青檀树,郊区最粗的千年银杏,明清时代大片的古

松柏树群,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栽植的纪念树和友谊树等,都分布在昌

平县境内,不论从数量还是从名贵程度上,都列郊区各县榜首。因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保护好全县现有的古树名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附:古树名木的分布及数量表

表2一l一1 昌平县古树名木概况汇总表

表2—1—2 昌平县一级古树名木汇总表

表2一l一3 昌平县二级古树名木汇总表

1第四节养护管理情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1986年6月1日(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后,市林业局下达《京郊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技术措施)。海淀区政府成立了由副区长负责的古树名木保护领导小组,并拨出专款对古树所在单位进行养护补助。区农林局在1989—1990年用近一

年时间对全区农村范围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逐一分级登记并拍照,统一编号挂牌,

建立档案。并开展保护古树,人人有责的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区、乡、村(单位)签订(古树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和养护人,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依法奖罚。为此区政府在1991年以文件形式,要求各责任单位加强对古树的养护管理,并着重对全区200余株古树进行围栏、松土、施肥等复壮措施,有的责令拆除障碍,

给树让地,现在株株古树焕发了生机。

古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已把古树和文物古迹等同视之,并逐渐开发

利用,让古树名木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第二章重点古树名木分述

这一章共编入17个单位古树名木889株,其中,一级古树125株,二级764株,

包括七王坟、九王坟、大觉寺古树群在内的侧柏、油松、国槐、银杏、七叶树、白玉

兰等近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69页

170 第二编北京各区县古树名木10个树种,树龄最大的为北安河大觉寺院内的“银杏王”约900年,最小的300年左右。第一节古树群大觉寺古树群

大觉寺共有古树160株,其中一级古树9l株,二级古树69株。

大觉寺位于北安河乡周家巷“狮子山”脚下,座西朝东,三面环山。因寺后山峰奸

似一头巨大的狮子卧在那里昂头东望,在这座山峰的两侧各有一座圆顶的小山,山上

林木葱绿,象两个绿色的大绣球。于是,人们称这山峰的奇妙景致为“狮子滚绣球”,大觉寺就建造在这“卧狮”的怀抱之中。

大觉寺修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是金章宗时著名的西山八院之一,最早称清水院,后一度改成“灵泉寺”,明宣宗三年(1428年),重建后称为大觉寺。

大觉寺风景幽丽,树木繁多,景色奇丽,最著名的为无量寿佛殿前北侧的1株银杏,树号为1165,树高30多m,千周长7.78m,至今有900余年,号称“银杏王”是

该寺的七绝之…‘。清乾隆皇帝曾为其雄姿题涛云,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

阴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寺院北配院有l抹很奇特的古银杏、树号1173,树高17m,胸径78cm,其主干周围生长着9株小银杏,为根蘖所致,可谓独

木成林,人们叫它“一龙九子”。

大觉寺的白玉兰可谓驰名京城,在南院四宜堂,又称南玉兰院有一棵清代乾隆年间

种植的玉兰,距今已有200余年,树号为1249,树高5m,胸径41cm,也是寺院七

绝之一。相传是当时主持僧伽陵和尚从四川移来的,另说为伽陵和尚去逝后,他的弟

子根据其遗愿从四川移宋的。这棵玉兰号称北京之最“它以花繁办大,玉洁香浓,一

千一花,刚劲俊逸”而闻名京城。所谓古寺兰香指的就是这里,寺院的北玉兰院有两

棵古玉兰,为清代光绪年间,一位常来避暑的官大人所植,树龄已过100年了。

大觉寺的古松,古柏很多,著名的1株是后院藏经阁的“抱塔松”,树号为1172,树高16m,胸径93cm,树龄在300年以上。其巨冠把南侧舍利塔紧紧围住,人称抱

塔松,它是寺内“七绝之一”,也是北京名树之一。

大觉寺现存2株七叶树,其中一棵为一级古树,树号为1175,树高9m.胸径

80cm,树冠遮荫88m2。据清乾隆申年间(1788年)刻本记载,娑罗来自西域,外国之交让木也,叶似楠,皮如玉兰,色葱白、最洁,鸟不栖、虫不生子、能下气。花苞大

如拳,叶似枇杷,凡20余叶,相沓棒包,类桐花一簇30余朵,经月方谢,子如橡票,可以疗心疾。

大觉寺尚有其他如古槐,白皮松,桑树等60多种奇花异木,所以大觉寺的树木资

源很有开发前途。二、七王坟古树群

七王坟共有古树331株,其中,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330株。七王坟为清光绪年间醇亲王奕环的陵园,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宏伟村妙高峰下。分阴宅和阳;宅。阳宅分前后

第十二篇海上区古树名木 1715个套院,现为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的绿化基地。在1号院西墙下有5株二级古龙爪槐,树冠平均直径在2.5—3.Om;阴宅为七王坟地,就在七王及其妃子坟周围有24株二级白皮松;南墙外有1株一级古银杏;在坟地的后边是一片古松柏林,古木参天,泉水淙淙,背后群峰起伏,就因为这别致的风景,成为(西游记》、(戏说乾隆》等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外景场地。

相传,在建七王坟的时候,慈禧怒锯1株千年“古银杏”,因为这棵树在七王墓穴的宝顶后边,几个人手拉手才能搂抱过来,树冠阴及数亩地。有一天,太监李莲英向慈禧启奏说:“七王坟后有l株银杏,银杏又名白果,白果树下葬亲王,‘白’和‘王’字是皇字,以后七王家将辈辈出皇上啊。”好疑多嫉的慈禧听后,立刻带人前往七王坟,一看果然如此,不禁怒气冲天,心想:“你七王的子孙后代要是辈辈出皇上,那我老佛爷往哪摆,我还怎么独揽大权,稳坐江山?今天非要破你的风水不可”,于是她下令立即锯掉这棵白果树……。

相传,这株白果树不管怎么锯就是锯不倒,并从锯口不断往外流血水。众人大惊,慈禧无奈,只好屏退众人,蹲在树底下撒了一泡尿,这才放倒这棵白果树……。

第二年春,在白果树的树根周围,突然滋生好几棵鲜嫩的幼苗,没过多久,竟生得挺拔茁壮,慈禧听说又惊又怕,忙下令将白果树连根挖掉,以绝七王后世帝王之气,这还不放心,又令人拉来10多车生石灰,倒入坑里,再往坑里放水,石灰遇水立刻沸腾翻滚,冒出了腾腾热气……。此时,慈禧的脸上才露出得意的笑容,l株好端端的千年大树硬是活生生地让她害死了。如今七王坟宝顶后的围墙外,仍遗存一个很深很大的土坑,这便是当年慈禧下令挖掉树墩的痕迹。

三、九王坟古树群

九王坟现有古树147株,全为二级古树。

九王坟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草场村,与山上七王坟相距不远。尽管七王、九王同为道光皇帝的儿子,但是他们的等级差别却不小,所以他们的陵园规模也有很大差别。可是,当你参观两个陵园时,不知你注意没有,九王坟陵前的碑亭中,乌龟身上那块矗立的功德石碑却比七王坟的高大得多,而且富丽壮观,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七王坟准备的石碑是块硕大无比的汉白玉石碑,可是在建碑楼立碑时,由于山路陡峭,用了好几匹马也没能把沉重的大石碑拉上去,眼看规定的竣工日期临近,指挥施工的太监急得束手无策。此时九王坟也恰好在兴建中,九王的功德石碑尺寸要

小得多。无奈,负责指挥修陵的太监只好冒着风险来个偷梁换柱,将九王的小石碑拉

上山,而给七王的大石碑留在山下。这样,妙高峰上的七王陵寝的石碑总算立起来了,碑楼也随之建完了……。如今七王坟里的小石碑和九王坟里的大石碑依然矗立在那里,成为人们笑谈的话题。第二节侧柏全区共有侧柏562株,其中,一级古树85株,二级古树477株。主要集中在北安河、

施海主编,北京效区古树名木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171页

172 第二编北京各区县古树名木温泉、玉渊潭、海淀乡等8个单位。龙泉寺古柏

龙泉寺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北京西山农场),现有古侧柏8棵,均为一级古树,最

粗的l株树号1302,树高15m,胸径110m,最小一棵树号为1304,树高12m,胸径为60cm。

龙泉寺相传为“魏老爷”庙。魏老爷是一家地主的长工,几十年辛苦劳动,仍然食

不果腹。有一年年底,忍受不了地主的压榨虐待而出走。最后老死西山。所以此山又

叫老爷山。相传魏老爷是正月十七升天的,后来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都来祭祀。如今

寺庙残破,且烧香的人也不见踪影了…—·。

二、温泉古柏

北京胸科医院位于海淀区温泉镇(原北京第三疗养院),现有古侧柏114株,均为二

级古树。·

在医院北侧有一连绵向西延伸的山梁,紧挨着大门的小山头上有一座庄严肃穆的白塔。这是当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为抗日爱国阵亡战士所修建的纪念塔。塔座正面

刻着“精神不死”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塔下是一座陵园。一排排整齐的松柏,如今

已老态龙钟,但仍然像在为阵亡的爱国将领而垂首注目,激励着人们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第三节油松

全区共有油松549棵,其中一级古树19株,二级古树530株,主要分布在北安河、温泉、四季青、妙峰山林场等8个单位。车耳营古油松

共有3株,均为一级古树,其中最粗的1株树号为1316,树高8m,胸径110cm,树冠垂直投影140m2,最小的l株树号为1315,树高9m,胸径56cm。

二、妙峰山林场古油松

共有5株,均为一级古树。其中3株在秀峰寺,2株在金仙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