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表格版)

5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表格版)

5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表格版)
5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表格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教材简析

本单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大胆想象”这一主题,教材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2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宇宙的另一边》通过对宇宙另一边的“我”、另一边的生活与这一边的世界的想象对比,表现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写出了想象的有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24个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神奇。

3.能和同学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内容。

4.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想象的神奇与丰富。

5.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6.能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心理变化,领会文章意图。

4.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

5.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或仿写故事。

教法与学法

1.本单元教学可以按照“重温课标——课文讲读——记录业余生活——交流平台——习作”的顺序进行。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奇特的想象世界,了解课文内容的生动、有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引导,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或仿写想象故事。

16 宇宙的另一边

务是——(学生齐读本单元语文要素)课件出示: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聚焦课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2)质疑: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3)预测:请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

(4)过渡: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家陈诗哥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本单元语文要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

什么要问的吗?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感知“秘密”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

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序号,思考:宇宙的另一

边是什么样的?

2.学习反馈。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一座城市

一条街道流淌秘密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指名认读,相机提

示:“气喘吁吁”的“吁”不

能读成yú。

思绪气喘吁吁

(2)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秘密”。

①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预设:读音相同,都有“必”字。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上中下结构。

③教师引导观察:要写好这两个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④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秘”左窄右宽,“必”要写得稍大,最后一笔要穿插到禾字旁下;在“密”中,“必”相对要小,最后一笔要舒展,能包住下面的“山”。

(4)默读课文,感知“秘密”。

①教师提问: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这个秘密?

②教师引导理解“倒影”:你们见过倒影吗?它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

①换偏旁识记:躺—淌;

都—绪;冻—栋;偏—篇。②

动作演示辅助识记:通过演一

演“气喘吁吁”的样子加深印

象。③组词识记:秘密、秘书、

秘诀、秘方。

学生练写,全班展评。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

课件,课件出示:星光洒进

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

淌,告诉我一个秘密:很远很

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

这一边的倒影。

(倒立的影子)

引导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并相机指导书写“秘

密”一词。通过找中心

句的方式,引导学生整

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

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边的倒影”?课件出

示:那里有座一样的城

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

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

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③教师点拨:四个“一

样”具体写出了“宇宙的

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

影”。

学生齐读第2自然

段。

(指名读)

三品读课文,感受“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

3~9自然段,思考:课文

围绕“倒影”,写了宇宙另

一边的哪些秘密?

2.教师引导交流:用

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

的秘密。

(1)课件出示第3自

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读“当我……”,学生

读“他……”。

(3)课件出示第4~

5自然段。预设3:第一节

课的“倒影”。

(4)课件出示第7~

9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这3个自然段写了宇宙另

一边的哪些秘密?

教师提问:宇宙另一

“我”的倒影。

大自然的“倒影”。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

在这两个自然段中发现了哪

些秘密?(季节特征相反、日

出方位相反、生命状态相反)。

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这

一边”的句子,女生读“另一

边”的句子。

(学生交流)

小组轮流读第8~9自然

本教学环节紧密

结合课后思考题的内

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

重点语段,探究课文写

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

秘密,进而发现作者在

表达方法上的秘诀,落

实了本课的核心教学

边的数学课是什么样的?(5)教师启发:你喜欢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吗?为什么? 3.引导发现表达方法。

(6)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引导:作者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得很有趣,也很好玩。你发现作者展开想象的秘诀了吗?

(7)教师指名交流,归纳:你觉得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请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提问:你为什么觉得这里有意思?段)

(优美的风景、快乐的游

戏)

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

和宇宙的这一边恰恰相反,即

反着想。

(生交流)

目标,为“交流平台”

的教学做了铺垫。

四归类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

的范字:淌、栋、梯、铃、

绪。教师指名认读。

2.教师引导观察:这

5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

写,请提示大家。

3.指导书写“绪”。①

教师范写,提示:右边“者”

第四笔撇要写得舒展,穿

插到“纟”下面。②学生

练写,同桌互评。 4.学生

自主临写其他4个字,全

班展评。

教师指名认读。

(左窄右宽)

【设计意图】虽然

是习作单元,但写字也

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

一。根据本课“会写字”

的特点,采用归类指导

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

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由

教师指导写一个字,到

学生自主练写一批字,

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

力,也提升了写字教学

效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

10~12自然段,思考:课文还写了宇宙另一边的什么秘密?

(1)课件出示: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2)提问:宇宙的另一边的习作秘密是什么?

(3):课件出示: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云的习作,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学生默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我”的想象?

课件出示: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我有些尴尬。下课了,大家都围着我,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交流。

教师指名朗读,

仿照课文,拓展想象仿

写。

全班齐读

式回顾上节课的学习

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情

趣的朗读中温故知新,

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节

课,走进想象的世界,

进一步感受作者想象

的奇妙、有趣,发现课

文字里行间隐含的表

达方法的秘诀。

二运用方法,展开想象

1.教师引导想象:是

呀,关于宇宙的另一边,

我们都想知道更多。请同

学们像作者这样想象一

下: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

有哪些秘密呢?

2.语言训练。课件出

示:很远很远的地方,宇

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

倒影。宇宙的这一边,雪

是白色的;那么,宇宙的

另一边,____________ 宇

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

孩,但宇宙的另一边,

____________

宇宙的这一边,

___________,但宇宙的另

一边,____________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评

议:谁的想象更奇妙?为什

么?

根据提示写句子,指名交

流,相机引导

宇宙的这一边,鱼在水里

游;那么,宇宙的另一边,鱼

在天上飞吗?宇宙的这一

边,我是一个男孩,但宇宙的

另一边,另一个我是女孩吗?

本教学环节注重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让学生借鉴课文

反着想的表达方法,开

启想象之旅;提供典型

句式,为学生的规范表

达搭建支架,既锻炼了

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又提升了学生的习作

能力。

三加强示范,指导写字

1.练写汉字。出示田

字格中的范字:乘、篇、

越。

(1)指导书写“乘”。

①动画演示“乘”的笔顺。

②教师范写,提示:第三

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

两笔撇、捺要写得舒展。

(2)指导书写“篇”。

①观察:注意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提示:“篇”

上小下大,要注意把“竹”

的竖和竖钩变成点。

(3)指导书写“越”。

学生练写,同桌互评,全班展

评。

在归类指导写字

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难

写字、易错字。“乘、

篇、越”三个字字形结

构各异,教师逐一指导

范写,引导学生从字形

结构、部件组合、笔画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

容。(师板书课题)

1.学生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听写词语,巩固

所学内容。

二、精读感悟。(用时:25分钟)

1.自读第1~4自然

段,思考:“我”为什么希

望变成一棵树?

2.细读第5、6自然

段,了解“我”变的树是

什么样子的。

3.齐读第7、8自然

段,边读边想:“我”让所

有的动物都住在树上说明

了什么?

4.用开火车的方式朗

读第9~12自然段,从妈

妈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

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

“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

又有些失望?

(2)妈妈是一个怎样

的人?

5.默读第13~20自

然段,从小动物的言行中

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

“我”变成一棵树后,心

情有哪些变化?

6.齐读第21~23自

然段,感受妈妈对“我”

的爱,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

1.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方

式朗读课文。用“”在文中画

出“我”希望变成树的原因。

2.用“”在文中画出“我”

变成的树的样子。

3.感受“我”变成的树的

神奇之处,以及“我”对小动

物的喜爱之情。

4.重点从妈妈身上感受

想象的神奇,体会妈妈的爱

心。

5.联系全文,体会“我”

的心理变化过程:兴奋有点

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失望、

着急后悔觉得变成树很

麻烦。

6.细细品味第21~23自

然段,明白:母亲是世界上最

了解孩子的人。在母亲眼里,

每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被错认。

孩子天生就有

丰富的想象。我还会

变成一棵什么样的

树?问题一抛出,孩

子的思维立刻活跃

起来。仿照课文说一

说,锻炼了学生运用

语言的能力。

习作例文·习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畅想)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你认为有什么奇特之处?

(4)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总结: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接龙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课本第66页的两段开头。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别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们要去干什么?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瞌睡虫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它们会找到哪些朋友?会做些什么呢?小牧童除了看见树是颠倒的,还会看见什么?他会有怎样有趣的经历?

3.续编故事。

(1)引导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2)分组讨论:把故事创编完整。

(3)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5.自主评价,提升续编故事的经验。

(1)根据要求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

(2)“故事大王擂台赛”:每组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余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冠军。

三、习作例文。

(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文章。

(1)同学们,我们每天写字都离不开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铅笔人人都有,可是你知道吗?有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有自己的梦想,大家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吗?

2.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小组内学一学。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

(2)铅笔的梦想分别是什么呢?

4.总结,体会想象的神奇。

5.展开想象,续写铅笔的梦想。

(1)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评选出想象力最丰富、想象得最新颖的同学。

(二)《尾巴它有一只猫》

1.激趣导入。

有一条尾巴,它很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听了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走进例文,了解内容。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3)齐读第7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尾巴的想法。

小结:像这样反着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一说。

除了“尾巴它有一只猫”,你还能想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

第二课时

(习作:奇妙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两篇课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们奇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它的奇妙之处。

二、引发想象,创编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1)出示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啦,这是怎么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会滚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2)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想象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2.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1)举例文,悟写法。回顾本单元两篇文章以及习作例文,品析课文想象的精妙之处,说说他们是怎样展开奇思妙想的?

(2)自主选择题材,自拟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选择一种题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3)想象情节,讲给同桌听。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习作评议)

一、相互传阅,学会把故事写得新颖、有趣。

1.学生互相传阅习作。

2.指名反馈:你读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你觉得谁编写的故事最新颖、最有趣?简单说一说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情节新颖、有趣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

4.教师:同学们,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你们知道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反馈,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5.小结:要想让你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同学们在创编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最关键的是避免编出来的故事与人雷同,这是本次习作中不少同学出现的问题。所以,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故事才新颖、有趣。。

二、欣赏佳作,学会让表达更有趣。

1.师:要想创编的故事新颖、有趣,除了故事情节外,还得用有趣的语言使故事新颖、有趣。

2.教师朗读佳作,学生倾听。

3.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表达生动、有趣?(学生评议)

4.小结:想让你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三、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1.小组成员相互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1)情节应该怎样修改会更新颖、有趣?

(2)语言要怎样表达才更好?

2.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让你的习作充满奇思妙想,需要我们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注入你的思想感情,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让笔下的主人公鲜活起来。

五、作业。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守身自爱

教学目标:1、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守身自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守身自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和私、最伟大的。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思。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健康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珍惜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残毁和无价值的牺牲,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孝的意义又在于维护父母的尊严,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良好阐述。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存身惜名,不让家人担心,不辱没父母,那么逞勇斗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每个公民都会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遵行孝道,从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做起。

二、新课教学: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之终也。---《孝经·开宗明

义章)

翻译: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败坏,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境界。

2、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礼记?曲礼上》

注释:服:通“”伏”,指潜伏于暗处

译:孝子不潜伏在暗处,不登危险的地方,是怕因自已的过失使父母蒙受羞辱。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可以与朋友生死相许,不可以私存钱财。

3、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遺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吕氏春秋?孝行》

注:遗:留。

译:曾子说:”自已的肉身,是父母遭留的身体。使用父母遗留的身体,敢不恭敬吗?

三、思考讨论:

1.“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这种看法你赞同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说:“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结合所学,査一査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守身”和孝顺父母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丧失了操守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呢?请在班级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四、延伸阅读: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的学生曾参(即曾子)家有一块菜地,他的父亲曾点在地里种了许多瓜果。有一天,曾参见瓜地里长了许多野草,就拿起锄头除草、不小心瓜的根刨断了。曾点正好看见,于是,他拿起木杖向曾参的背上地击了两下。曾参当场不省人事,昏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他爬起来对父说:“刚才得罪了父亲,父亲用尽力气教调儿子,该不会累病了吧?”说完,曾参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已的里弹琴唱歌,以示自己并未受伤,好让父亲放心。

孔子得知此事后,对曾参说:“曾参啊!我来跟你讲讲舜帝的故事吧!舜帝的父亲叫瞽叟,他想使唤舜的时候,舜都在他身边;但是他想置舜于死地的时候,舜便躲开了,让父亲找不到。平日舜受父亲的小杖责打、而大杖责打时就逃走,就是不想使瞽叟得到不义的罪名。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敦厚的孝子,你不是天子百姓吗?杀了天子的百姓,那罪过怎么样?

五、积累与感悟:

1.请积累以下两句关于“守身”的名言,并写写你对这两句话的感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一《(论语?卫灵公》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你如何看待其中“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观点?请组织一场题为“扬名显父母是否为孝”的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大家辩证认识古人的孝道。

第二课手足情深

教学目标:1、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手足情深”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手足情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古代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其中的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以兄弟为例,要做到“见友弟恭”,为见的,要照顾弟弟,为弟的,要数重见长。兄弟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兄弟之间关系和壁,则家庭安宁祥和。

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要学会爱亲人,建构和谐有序的家庭伦理关系;然后进一步将这种关系向外扩展,做到仁爱百姓;最终达到仁爱万物的境界。

二、新课教学:

1、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见弟求矣。----《诗经?小雅?常棣》

注释:①孔怀:很关心。孔,很。②原:古同“塬”。这里指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

区因冲刷而形成的高地。③隰(xí):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④裒(póu):聚土为坟丘。

翻译: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责在天。君子撤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注释:①亡:同“无”。②患:忧虑。

翻译:司马牛很忧伤地说:“人人皆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啊!”子夏说:“我曾经听先生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工作严肃认真,做事没有羞失,对人能恭数有礼,那就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呀!”君子哪里怕没有兄弟呢?

3、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注:①与(yù):参与。在其中。②数:意外的事情。③怍(zuò):惭愧。

语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君临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很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称王于天下并不在其中。

三、思考讨论:

1.《论语》中总是将“孝”“梯”并举,认为二者是“为仁之本”。结合课文注解想一想,“孝“和“悌”分别强调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为仁之本”?

2.“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可见“悌”是一种血缘亲情。《论语》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似乎“悌”又超越亲情,成为人们萍水相逢时对于知己的向往和追求。你如何认识这里“兄弟”的意义呢?请在班内组织一场讨论,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四、延伸阅读:兄弟情深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兄弟亲情的词作。苏轼中秋怀人之作,为兄弟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佳句。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撤已有六七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苏辙也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四月离家走在。苏撤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達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写就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自从踏上仕途,苏轼、苏撤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进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蒙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苏轼被关进大狱的时候,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赎罪,结果被贬到筠州盐酒税。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海南儋州,而苏辙也因为受哥哥牵连被贬雷州,正是一南隔海相望。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

五、积累感悟:

1.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形容兄弟关系的词汇很丰富,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称之为“手足情深”;兄弟之间和睦友爱,称之为“花萼相辉”;兄弟之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称之为“伯埙(xūn)仲篪(chí)”。查查资料,看看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2.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过年过节渴望团圆,春节期间,更是全国人民“大挪移”。你有过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大挪移”经历吗?你怎么看待春节团圆的观念?请与同学一起分享过年过节的体会。

第三课尽心致养

教学目标:1、理解“尽心致养”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尽心致养”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尽心致养”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尽心致养”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