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电大法学概论必考重点

2020电大法学概论必考重点

2020电大法学概论必考重点
2020电大法学概论必考重点

法学概论(按字母升序排版)

一:填空题

1.2001年3月1日汪某因受胁迫与张老三结

婚,现汪某欲请求撤销与张老三的婚姻,她

应当在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之前提出。

2.按照证据材料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原

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3.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的关系不

同,可以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

据。

4.不服刑事诉讼第一审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

限为10日。

5.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6.地主性法规可以设定除人身自由、吊销企业

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7.订立合同主要有两个程序,即要约和承诺。

8.对犯罪客体可按其范围大小划分为三种:直

接客体、同类客体和一般客体。

9.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

由公安机关负责。

10.对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

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对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的,可

以适用简易程序。

11.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案例的暴力犯罪,采

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作废的,不属

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12.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13.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

会公共事务。

1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

容。

15.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

16.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

织。

17.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可为模式、应

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18.犯罪故意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其结构至少包括

行为模式、法律后果、适用条件和法律后补

四个部分。

19.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20.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审判决提

起上诉的期限为15天,对裁定提起上诉的

期限为10天。

2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审判决提

起上诉的期限为10天,对裁定提起上诉的

期限为5天。

22.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不同,可将法的作用分

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的

管辖分为立案管辖(或职能管辖)和审判管

辖。

24.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不同,

可以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

行为之日起60天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

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天的除外。

26.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27.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事关系。

28.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表现

形式,是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

29.国家的基本权利一般包括独立权、平等权、

自保权、管辖权。

30.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以及领空等四部分组成。

31.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四个基本的要

素,即:确定的领土、定居从口、政府、享

有主权。

32.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

原则是民法的三大归责原则。

33.和平共处五项原是指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35.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包括

确定力、拘束

力和执行力。

36.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

执行力的法律效力。

37.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包括诉前财产保全

和诉中财产保全两种。

38.民事诉讼中管辖的种类包括级别管辖、地域

管辖、裁定管辖和协议管辖。

39.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

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40.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监视居住

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41.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

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环节、法律部门和整

个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学的基本

范畴。

42.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其结构至少包含

四个部分,即条件、指示、假定和后果。

43.如果具体分析一个完整的法律权利的,其内

容实际上是三种权利要素的统一,即自由

权、请求权和诉权的统一。

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44.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

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45.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募

集设立的方式。

46.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是已经生效

且确有错误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47.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

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8.所有权的取得方法分为为原始取得和继受

取得两种。

4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包括法定

不起诉、酌情不起诉和存凝不起诉。

50.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五种强制措施,

即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

5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人

民民主专政制度。

5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1)

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2) 权利和自由的广

泛性;(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权利和义

务的一致性。

53.我国刑法所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

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

54.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55.我国刑法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

的作用为主要标准,同时兼顾其分工,将共

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四种。

56.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

管辖。

57.我们通常可以把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作

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58.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

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

人大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59.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生自由以外的行政处

罚。

60.一般认为法律权利具体包括自由权、请求权

和诉权三要素。

61.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将民事权利

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62.依民事权利内容的性质,可分为财产权与人

身权。

63.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可以将法律

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

64.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

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

人。

65.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

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6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

67.

过20年。

68.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由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

69.有限责任公司由2个以上50个以下的共同

出资组成。

70.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

轻或者免除处罚。

71.在民事诉讼中,按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关

系,可分为本证和反证。

72.债发生的根据有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和侵权行为。

7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

得超过两届。

7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

主席的职位。

75. 《民事诉讼法》将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

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两大类。

二、判断题

1.按照证据木料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证据划分

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2.不满16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3.不满16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4.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5.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6.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7.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8.法的评价作用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一种。

(√)

9.法的强制作用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一种。

(×)

10.法的社会作用包括法的政治作用和法的社

会公共作用。(√)

11.犯罪过失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

信的过失。(√)

1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

除。(√)

13.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

除。(√)

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

14.根据行为人的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还

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犯罪故意分直接故意

和间接故意。(√)

15.根据行为人的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还

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犯罪故意分直接故意

和间接故意。(√)

16.根据行为人的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还

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犯罪故意分直接故意

和间接故意。(√)

17.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8.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

19.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表现

形式,是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

20.国家的基本权利一般包括独立权、平等权、

自保权和管辖权。(√)

21.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以及领空等三部分组

成。(×)

22.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四个基本的要

素,即:确定的领土、定居从口、政府、享

有主权。(√)

23.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24.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25.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包括:确定力、拘

束力和执行力。(√)

2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法律及行政法规

的制定权。(×)

27.所有权的取得方法分为为原始取得和继承

取得两种(×)

28.所有权的取得方法分为为原始取得和继受

取得两种(√)

29.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范围及于代理事项的

全部。(×)

30.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范围及于代理事项的

全部。(×)

31.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范围及于代理事项的

全部。(×)

32.一般代理是指代理权范围及于代理事项的

全部。(√)

33.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以分为财产

权与人身权。(×)

34.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以分为财产

权与人身权。(×)

35.依民事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可以分为财产

权与人身权。(×),

36.依民事权利内容的性质,可分为绝对权与相

对权。(×)

37.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

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

38.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

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限制行为能力

人。(×)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公安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

有权制定规章。

2.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有哪些新内

容?(规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

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了推动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

容;完善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了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3.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包括(它是一种绝对

权;它是一种对世权;它是一种拑他权;它

是一种完全的无期限的物权)

4.成立预备犯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客观上

犯罪人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犯罪的

预备活动;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为便利实行、

完成某种犯罪的主观意图;犯罪的预备行为

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

罪准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犯罪)

5.成立预备中止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犯罪的

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

阻止在犯罪准备阶段,未能进展到着手实行

犯罪;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

6.除因国家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

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

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

7.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方便生活;有

利生产;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8.代理权限及于代理事项的全部的称之为(特

别代理)

9.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有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法律对社会具

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

实施)

10.犯罪构成的一般要求包括(犯罪客体;犯罪

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以下不属于行

政赔偿范围的有(某民警私自借用警棍给他

人使用而造成人员伤亡;某公民虚假陈述致

使被错误拘留)

12.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有下列哪

些情列的,要约失效?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

要约人;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

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1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

中的以下哪些人员应当适用回避的规定?

(审判人员;书记员;侦查人员;检察人员)

14.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法律可设定行政许可;行政法规

在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可设定行政许可;尚未

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方可设

定行政许可)

15.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

产,主要是指(ABCD)

16.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

自由;集会、游行、示威权;检举、控告和

取得赔偿权)。

17.公安法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

成部分,包含了(公安立法;公安执法;公安

守法;公安执法监督)。

18.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名誉权;荣誉权

可编辑

19.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

由、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0.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

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1.公民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

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

利。

22.共同犯罪人的种类有(主犯;从犯;胁从犯;

教唆犯)

23.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包括(间接调整方法;

冲突规范调整方法;直接调解方法;实体法

规范调整方法)

24.国家主席必须满足以上哪些条件?(年满45周

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两届)

25.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以下哪些要素

(有确定领土;有定居人口;有一个政府) 26.国务院行使下列哪些职权(领导和管理经济

工作和城乡建设;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

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和

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领

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27.国务院行使下列哪些职权(领导和管理民族

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

地方的自治权利;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

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益;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

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

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

令)

28.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申请了行政复议的,

如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在收

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30日)

29.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以下哪些法律效力(确定

力;拘束力;执行力)

30.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存在民事违法行

为;存在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

间存在因果联系;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31.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

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32.命令性规范包括(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

33.起诉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

月)内提出。

34.区分法律历史类型的根据有(法律的阶级意

志性;经济基础)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规定和

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决定特

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

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

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

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职

权。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哪些职权(改变

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

适当的决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

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

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3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哪些职权(修改

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

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

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

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3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哪些职权(选举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

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审查和批准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

报告)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哪些人员(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

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

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40.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国防、外

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

员的奖惩点;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

的具体行政行为)

4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2.社会主义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对人们行为

的指引作用;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作用;对人

们行为的预测作用;对违法行为的警戒和制

裁作用)

43.社会主义法的民主原则体现在(国家的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把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专政

结合起来;把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把自由

与纪律结合起来)。

44.社会主义法同共产党的政策的联系主要体

现为(社会主义法是依据党的政策制定的;社

会主义法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和法律化;党

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都是社会主义的上层

建筑;社会主义法和党的政策实质上完全一

致)

45.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是(民主是法制

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46.司法制裁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

47.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权;收益权;占有

权;处分权)

48.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依照法律规

定对土地、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并给予

补偿;征用并给予补偿)。

49.违法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违宪)

50.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讼包括(法定

不起诉;酌定不起诉;疑案不起诉)

5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可获得离婚损害赔偿的

情形有(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

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52.我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1998—200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基本法律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立法法)

5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

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54.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55.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

56.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管制)

57.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

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58.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人民法院特

定主管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损害赔

偿责任原则)

59.我国有权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0.我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

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

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

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

展。

61.无效婚姻就是指(欠缺婚姻成立法定要件的婚

姻,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

62.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两

者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两者实现的方式不

同;两者的起源的时间不同;两者实现的手

段不同)

63.下列关于试用期的约定符合《劳动合同法》的

有(劳动合同期限4年,试用期6个月;劳动合

同期限2年,试用期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1

个月。试用期15天)

64.下列情形会导致婚姻无效的有(未达法定婚

龄;重婚)

65.下列权利中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

和自由的有(议论、出版的自由;集会、结

社的自由;游行的自由;示威的自由)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

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

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

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

另一方应当应当予以补偿)

67.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宣告死

亡时间条件的规定的有(下落不明满四年;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二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

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四年;)

6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

主体的有(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企

业)

69.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已满10周岁不

满18周岁的人;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

成年人)

70.宪法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

务;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7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是(宪

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宪法的效

力在一般法律之上;宪法是我国公民的最高

行为准则)。

72.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主要特征是(内容

的根本性;效力的最高性;制定修改程序的

严格性)。

73.行政法律关系只有以下哪些特征?(行政机关是

行政法律关系必要和永久的当事人;行政法律关

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禁止行政机关自行

设定职权)

74.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

行政法规的名称有(条例;规定;办法)

75.依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具

备的条件有(有符合公司法和保险法规定的

章程;有符合保险法规定的不少于2亿元人

民市的注册资本;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

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

机构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

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76.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下列各项中,属于

不得违反法律禁止结婚的规定(义称消极条

件)的有(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麻疯

病;精神失常未经治愈)

77.依据我国行政处罚制度中的保障当事人权

利原则,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的当事人的权利

包括(知情权;陈述和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

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要求行政赔偿权)

78.依据我国行政诉讼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社会组织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

的判决或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

行;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79.依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的

基本条件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

18周岁;享有政治权利)

80.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

讼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

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

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

民法院管辖)

8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强奸罪;故意杀人罪;

爆炸罪;投毒罪)

82.以下不属于成立一般累犯要件的有:(后罪

发生的时间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以后3年以内)

83.以下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市工商局作

出的关于吊销某公司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

某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关于拆

除某违章建筑的决定)

84.以下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有(妻子因

工伤获得的工伤补助;妻子婚前所获得的赠

与财产)

85.以下关于承诺的有效条件说法正确的有(承

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承诺必须

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必

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承诺的内容应与

要约的内容相一致.但对非实质性内容作出

更改的除外。)

86.以下关于权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有(权利的

本质是由法律规范所决定,得到国家的认可

和保障;权利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权利

在一定情况下与义务人的义务相脱离;权利

与利益是紧密相联的;)

87.以下民事案件不实行公开审理的有(涉及国

家机密的案件;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离婚

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涉及商业

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88.以下哪些案件可以依法书面裁定先予执行?

(追索赡养费的案件;追索抚养的案件;追

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89.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

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

业)

90.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自

由(议论自由;结社自由)

91.以下说法符合我国行政诉讼规定的有(被告对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及其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

92.以下行为依法不能获得国家赔偿的有(行政

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致

使被错误拘留的)

93.以下选项中能引起债发生的有(合同;无因

管理;不当得利;侵权)

94.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

制措施的有(拘传;拘留;逮捕;监视居住)

95.以下属于法定解释的有(立法解释;司法解

释;行政解释)。

96.以下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有(选举权;

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示威自由)

97.以下属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工资的有(计

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

98.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副主席。(四十五周岁)

99.在下列各项中,既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劳动;受教

育)

100.在下列各项中,受1999年3月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有(买卖合同;

技术合同;融资租赁合同)

10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行使的职权有(侦

查;决定逮捕;通缉)

102.正确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的有(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

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

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

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

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

地方)。

103.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

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

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

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

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

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国家。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

权利和义务。

105.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教与不信教的自由;信

仰此教与彼教的自由;信仰同一宗教不同教

派的自由;过去信现在不信或过去不信现在

信的自由)。

四、名词解释

1.抽象行政行为: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

规章和其他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

为。

2.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

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所产生的法

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3.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

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可编辑

4.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

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

象。

5.法律责任: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所应承担的

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6.法律制裁: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因其

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措施。

7.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组织。

8.犯罪构成:刑法规定的威风凛凛犯罪的必备

要件所组成的集合体。

9.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

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10.犯罪客体: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

11.国家:国家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

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12.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协

议。

13.婚姻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和.

14.紧急避险:指为了避免公共利益、本人或者

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

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少合法利益的

行为。

15.具体行政行为:指一系列有共同特征的行政

措施的总和。

16.民事法律关系: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

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17.民事法律行为:指公民、法人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一种法律事实。

18.上诉:指法定的诉讼参与人不服地方各级人

民法院每一审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时,依照

法定程序要求上级重新审判的诉讼行为。

19.宪法保障:指国家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保证

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宪法解释、宪法监督、违

宪审查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20.义务:是国家通过规定,对法律主体的行为

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

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

21.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

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

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

卫行为。

22.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

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四、简答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

者有哪些情形析,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

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

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

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

的: (5)因违反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

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哪些

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

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

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二

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

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

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

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

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3.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当符合哪些

条件?答: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应当符合

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

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

院管辖。4.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要

素?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应具备四个基本

的要素,即:(1)确定的领土;(2)有定居从口;

(3)有一个政府;(4)享有主权。

5.简述《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格式条款无

效的四种情况。1.具有《合同法》第52

条规定的无效合同情形的。(1)一方以欺诈、

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

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

规定。2.具有《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无

效免责条款情形的。(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

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

失的。3.免除提供格式条款一方责任,加重

对方责任的。4.排除对方当事人主要权利的。

6.简述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指法作为

一种特殊社会规范自身所具有的、对人们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性能。其主要内容包括:(1)指

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作用(5)

教育作用。

7.简述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为

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或政治目的而对一定

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其内容包括:(1)

法的政治作用;指法在调整政治关系、维护

政治统治秩序方面的作用。(2)法的社会公

共作用。指法执行社会事务中表现出来的作

用。

8.简述法的意义与特征。答:意义:法是指由

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权利和义务为

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效力关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特征:1.法是由国家

专门机关创制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意志

性.2.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

规范.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4.法是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9.简述法的作用。答:法的作用指法对人们的

行为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根据法

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

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10.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是在

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特征:(1)法律

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在(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社会关系(3)

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

和义务关系。

11.简述法人的成立条件。答:定义:法是指由

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

为核心内容、具有普遍交力并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特征:(1)法

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行为规范,体现了

国家的意志性。(2)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

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3)法是具有普遍性

的行为规范(4)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的行为规范。

12.简述法人的概念。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能

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3.简述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1)发起人符

合法定的人数。(2)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

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份的发行、筹

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

程,采用募集设立方式的经创立大会通过。

(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

的组织机构。(6)有公司住所。

14.简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1)婚姻自由(2)

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护妇女、儿

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计划生育。

15.简述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禁止条件。法定条

件:(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

须达到法定婚龄;(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

制。禁止结婚的条件:(1)禁止一定范围

内的血亲结婚;(2)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

人结婚。

简述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

围。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

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

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

可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16.简述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与构成要件。

法定情形:1.重婚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

成要件:1.违法行为2.有损害事实的发生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应具有因果联系

4.实施违法行为一方必须在主观上存在过错

5.有离婚事实的发生

17.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

诚实信用原则(3)权利神圣原则(4)公共

利益原则。

18.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

关系: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

内容的社会关系。特征:(1)民事法律关

系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

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3)民事

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

会关系。

19.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

指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

民事义务的一种法律事实。

20.简述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民事违法

行为的存在(2)损害事实的存在(3)民事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联系(4)

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

21.简述全国人大的职权。(1)行使国家立法权

(2)监督宪法的实施(3)决定、选举和罢免国家

领导人(4)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5)应

当由全国人大行使的其他职权。

22.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职权。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

行使下列几个方面的职权:①立法权;②人

事任免权;③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④监

督权;⑤罢免权;⑥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3.简述权利的概念。权利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

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

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24.简述权利的概念和特点。答:公民权利是指

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以从事一定

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

为的自由。特点:1、平等权;2、政治权利

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

赔偿权;6、经济社会权;7、文化教育权利

和自由;8、其他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9、

国家保护华侨、归桥和桥眷的权利和利益。

25.简述上诉的概念.上诉指法定的诉讼参与人

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每一审未生效的判

决或裁定时,依照法定程序要求上级重新审

判的诉讼行为。

26.简述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丧失继承

权的几种情形。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

人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1)故意杀害被

继承人的:(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

人的:(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

节严重的:(4)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

情节严重的。

27.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的种

类。(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

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

述与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28.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权利和义务的平

等性(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

29.简述我国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体系,是

指由刑法所规定的并按照→定次序排列的

各种刑罚方法的有机统一总和。根据刑法

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主刑有管

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附

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与驱

除出境。

30.简述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

分。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划分是: (1)

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属于绝对不负刑事责任时期。(2)相对负刑

事责任年龄阶段,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这个年龄阶段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刑法

规定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对于严重危害社会

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1.简述无效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情形。无效法律

行为,是指已经成立,但不具备法律行为的

有效要件从而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

效力的法律行为。无效法律行为包括以下几

类: (1)主体不合格: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

的法律行为。(2)意思表示不真实:①意思表

示不自由即受欺诈或受胁迫,损害国家利益

的法律行为: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

者第三人利益的法律行为。(3)行为内容违法:

①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法律行为:②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行为:③违反法律

禁止规定或强行规定的法律行为:④标的不

确定或自始客观不能的法律行为。

32.简述无效和被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1)

婚姻关系自始无效: (2)同居期间所得的财

产,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人

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3)

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婚姻法中有关父母

子女关系的规定。

33.简述物权的效力。物权的效力,是指法律为

保障物权的实现而赋予物权的强制性力量。

物权具有以下法效力: 包括发下三条效力:

1、优先效力。其基本含义是在同一标的物

上有数个利益相互矛盾、冲突的权利并存

时,具有较强效力的权利排斥具有较弱效力

的权利的实现.2、物权追及效力,是指物权

的标的物无论辗转落入何人之手,隙法律另

有规定外,物权人均可追及至物之所在行使

物权的法律效力。3、物权的权利人在其权

利的实现上遇有某种妨害时,物权人有权对

于造成妨害其权利事由发生的人请求排除

此等妨害,称为物上请求权。

34.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

35.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答:行政

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

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特征:①行政

法律关系是享有行政权的主体在行使职权

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必有一方主体是

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或者是国家行政机

关,或者是得到法律授权的公共团体。②行

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

地位是不平等的。③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

务都是由行政法预先规定,参加主体没有自

由选择的余地。④对于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

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其法律救济途径较为特

殊。

36.简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答:行政诉讼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

出裁决的诉讼制度。特征:①行政诉讼所要

解决的是行政争议案件。②行政诉讼中的原

告、被告具有稳定性,即原告是不服具体行

政行为的相对人,而被告是做出具体行政行

为的行政主体。③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主

体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④行政诉讼的起因

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侵

犯了其合法权益。⑤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

主持下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而进行的。

37.简述宣告失踪的条件和法律后果。人民法院

宣告失踪的条件有: (1)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

年。(2)经利害关系人申请。(3)由人民法院

宣告失踪。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

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

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

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失踪

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

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被宣告失踪

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

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

他的失踪宣告。失踪宣告被撤销后,代管人

应该向"失踪人"交还代管财产,并向"失踪

人"报告财产代管情况。

38.简述遗嘱的有效条件。(1)遗嘱人在立遗

嘱时必须具有遗嘱能力,遗嘱是遗嘱人处分

自己财产的行为,不能由他人代理。(2)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3)

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4)遗嘱的形式必

可编辑

须符合法律规定。遗嘱的设立,必须具备法

律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才具有法律

效力,并且于遗嘱人死亡时得以执行。

39.简述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 1.股东符合

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

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

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有公司的住所。

40.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1)必须有不法

侵害行为发生(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

侵害进行防卫(3)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

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4)防卫行为必须

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正当防卫不

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1.简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成立条件。1、正当

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

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采取的必

要的防卫行为。2.正当防卫的条件:(1)防

卫的意图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

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不法侵害。(2) 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

害的行为实行的。(3) 防卫行为必须是对正

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的。(4) 防卫行

为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实行

的。(5) 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

成不应有的损害。

42.论述法与政策的区别。答案要点:(1)两者制

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前者由专门的国家立

法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后者由则出于多

门。(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通常采

用制定法的形式,后者通常采用诸如纲领、

决议、指示等等。(3)两者调整的范围、方

式不同;后者所调整的范围比前者要广泛。

(4)两者的稳定性程度不同。法律具有较大的

稳定性,政策较大的稳定性。

43.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的条件有哪些?1.原

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

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

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4.什么叫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强制措施有哪些?答: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

关、人民检查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

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其人身自

由的措施。

45.什么情况下成立防卫过当?是否承担刑事责

任?《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

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

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

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

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

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4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

形?答:应当回避的情形有:1、是本案的

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

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和诉讼

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

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审判人员、

检察人员或侦查人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

委托人的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

请客送礼的。

47.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

有哪些?答:《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

罚的种类,分别是:①警告;②罚款;③没

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

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

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的其他行政处罚。目前,我国行政处罚的种

类除上述以外,还包括劳动教养、驱逐出境、

通报批评等。

48.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实行拘留的情形

有哪些?答: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

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

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

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

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

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

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

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4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答: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有下列五

种:①拘传②取保候审③监视居住④

拘留⑤逮捕

50.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答:刑事证据有以下七种:①物证、书证②

证人证言③被害人陈述④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⑤鉴定结论⑥勘

验、检查笔录⑦视听资料

51.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特征:1.

行政法律关系是享有行政权的主体在行使

行政职权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必有一

方主体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或者是国

家行政机关,或者是得到法律授权的公共团

体.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

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3.行政法律关系的

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预先规定,参加主体

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4.对于在行政法律关

系中所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其法律救济途径

较为特殊.

52.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

件有哪些?答:以下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

案范围:国家行为;刑事司法行为;不具有

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驳

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

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

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法定行政终局裁

决行为;行政机关做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

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行为;行政调解行为

和法定行政仲裁行为。

53.有效的承诺,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承诺就是

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有效的承

诺,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1).承诺必须

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2)承诺必须是

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3)承诺

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4)承诺的内

容应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但对非实质性内

容作出更改,可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5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有

哪些?答:国家行为,刑事司法行为,不具有

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驳回

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出申诉的重复处理行

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权利义务不

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

为,行政机关做出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

利,义务决定的行为,行政调解行为和法定行

政仲裁行为.

55.知识产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1)知识产

权具有无形性(2)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性(3)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4)知识产权具有地

域性(5)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五、论述题

1.简述如何正确行使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自

由和权利。答: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行使

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

权利。此规定是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

遵循的准则。(4分)为此,公民应树立

正确的权利观,明确认识:(l)任何权利

和自由都不可能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

利和自由不仅受客观规约和社会经济文化

条件的限制,还要受法律的限制。(4分)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公民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只有在国家利益、集体

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和

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切实、充分地得到实现。

2.略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依法治国,就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

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

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

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

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

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依汉治国的重

要意义: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依法治国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实现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依法治国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3.论法的作用。答案要点:法的作用指法对人

们的行为或一定的社会关系发生的影响。通

常可以把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

用。(一)法的规范作用,指法作为一种特殊

社会规范自身所具有的、对人们的行为发生

影响的性能。其主要内容包括:1、指引作

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

作用;5、教育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指

法为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或政治目的而对

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其内容包

括:1、法的政治作用;2、法的社会公共作

用。

4.论国际法的特征。(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

家(2)国际法规范是经由国家之间的协议形

成的,国家的同意和国际社会的“公认”是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3)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主

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4)国际法的实施主要

依靠国家的自身行动。

5.论权利的概念和特征。答案要点:权利是指

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

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特点:(1)权利的本质是由法律规范所决定,

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2)权利是权利主体

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某种行为,

因而权利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3)权利是

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

论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一)民事责任

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

民事权利时所应承受的法律后果。(二)民

事责任具有两个特征:(1)强制性;(2)

财产性。(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以下四个:(1)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2)

损害事实的存在;(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

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

须有过错。

6.试论述法与道德的区别。答案要点:(1)两者

起源的时间不同(2)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3)

两者的具体内容规定不完全相同(4)两者实

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5)两者调整的范围不

尽相同。

7.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当

事人虽然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

讼称谓,但是,在诉讼过程中诉讼地位是平

等的,平等的享有诉讼权利,平等的承担诉

讼义务;(2)法院调解法院原则是指人

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对于能

够调解解决的案件,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

提条件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

依法说服和疏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以调

解方式结案(3)辩论原则:辩论权是当事人的

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贯穿诉讼的整个过程

(4)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

和诉讼权利(5)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是

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

民法院起诉、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

务。

8.试论行政诉讼中被告负举证责任的根据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

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而被诉具体行

政行为是由行政机关单方做出的,因此由行

政机关举证证明其所做出的被诉具体行政

行为合法,符合公平合理原则;(2)依据

法治原则,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因此当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后,

行政机关应有责任证明所作的具体行政行

为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的,(3)

被告行政机关的举证能力比原告强,被告因

具备技术人员等方面条件,举证较为容易

(4)与原告相比,被告行政机关对所做出

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等有更充分的了

解,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原告并不完全清

楚,被告所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原因

9.试述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答案

要点: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①行为人已

经着手实施犯罪;②犯罪未能得逞;③犯罪

未能得逞的原因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

原因。犯罪中止的构成条件是:①必须实施

于犯罪过程中和犯罪结果发生之前;②必须

是犯罪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或自动地防

止犯罪结果发生;③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

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10.试述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答:(1)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是指受社会主义法律规

范调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们之间的权利

义务关系。其特点表现为:第一,社会主义法

律关系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第二,社会主

义法律关系是由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所调整

的社会关系;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关系通过

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表现(2)社

会主义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

的参与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包

括:公民、国家、各种国家机关、其事业单

位及其它各种社会组织,一些外国人和无国

籍人。第二,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

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

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智

力成果、行为和人体。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关

系的内容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

务。

11.试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1)

凡聚居的少数民族均有权实行区域自治;(2)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按民主集中制

建立的该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政府;(3)自治机关的负责人主要由实行区

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4)在多民族居

住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各自

民族都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5)民族自治机

关依法行使自治权;(6)民族自治地方是国

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

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

12.试述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1、含义:强

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为了有

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和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

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

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

法。2、内容:强制措施包括五种:(1)拘

传,即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于没有被

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依法强制

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一种方法。(2)

取保候审,即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对于

没有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

证书,保证其不逃避侦查、审判,随传随到

的一种强制措施。(3)监视居住,即公安

机关、检察院、法院为防止未被逮捕的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

判的顺利进行,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

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

制措施。(4)拘留,即公安机关、检察院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

分子采取的临时性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

强制措施。(5)逮捕,即公安机关、检察

院和法院在一定的时间内依法剥夺犯罪嫌

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强

制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

1.某甲于1998年去世。生前曾留下三份内容相矛盾

的遗嘱。第一份是1991年重病时他口述并由其两位

远房亲戚在场记录;第二份是1995年他自己去公证

办理的;第三份是他在1997年自己亲笔书写的。他

去世后,有关继承人之间为此发生争讼

问:(1)在处理他的遗产时,应以哪一份遗嘱为准?

l、答:(1)应以(1995年所立)公证遗嘱为准。

(2)法律上的根据是什么?2答依据我国继承法

(第20条)的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

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

的溃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

销、变更公证遗嘱。”

2.张某驾驶一辆载有30名乘客的长途客车由A市驶

可编辑

向B市。当车翻越一座高山后,下山时,客车后轮松动,刹车失灵,摇晃着向下滑行,随时可能翻车坠入山沟。此时,对面有一辆货车正在爬坡,张某为了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对着货车开去。”客车因与货车相撞而停住,但是货车司机受伤,车辆和货物被严重损坏。问:张某的行为在刑法上属于何种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为什么?答:(1)张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2)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合法的行为。(3)张某驾车撞向正在爬坡的货车,是为了使客车得以停住。损害两部汽车的手段,来保全客车上30名乘客的生命、健康,这也是更大的社会利益。在当时的情况,这也是唯一能够避免这种危险的方法。对于这一紧急避险的行为,张某不应负刑事责任。

3.1999年10月10日,甲县A公司在乙县同乙县B 公司签订了—份由B公司向A公司按约定价格在一周内分批给A公司供应价值100万元的某种产品。合同成立后不久,B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暴病死亡,且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新任法定代表人唐××以该供货合同为李××所签订为由,拒绝继续供货,因而发生争讼。

问:(1)A公司应向何地人民法院起诉?为什么?(2)新任B公司法定代表人能否以合同非自己亲手签订为由而拒绝承担继续供货的责任?为什么?

(1)应向乙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为被告B公司在乙县。其根据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般地域管辖中应适用“原告随被告”的原则。

(2)唐××不能以合同是其前任法定代表人李××签订为由而拒绝接受该合同的约束。因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都是以法人的名义对外进行民事活动的。

4.F省A市B区某厂的保卫科干部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杀乙。一天,某甲带枪在厂区外看到远处某乙与某丙站在一起。某甲认为报仇时机已到,连忙躲在暗处举枪向乙射击,他虽明知有可能击中丙,但由于报仇心切,仍不计后果,结果未击中乙而击中了丙,丙当场死亡。

问:(1)某甲对其意欲杀害某乙并举枪射击未中的行为应负何种刑事责任?为什么? (2)某甲对某丙的死亡应负何种刑事责任?为什么? (3)此案第—审应由哪一个法院审理?

(1)应负直接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直接故意是指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杀害乙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2)应负间接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间接故意是指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杀害丙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3)某甲有可能被判处死刑,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A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5.仓库保管员A出于对单位领导不满,蓄意纵火烧掉仓库,发泄私愤。当他把火点燃后,发现有人正向仓库走来,觉得事情有败露因而有被判罪的危险,随即将火熄灭。

问:A的纵火行为构成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抑或犯罪即遂?请说明理由。(1)A已经点燃了火,即已着手实施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预备。(2)A把火熄灭,是由于怕被人发现达不到犯罪追求的结果,并非自动放弃犯罪,所以不属于犯罪中止。(3)A已经着手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构成犯罪未遂。(4)A的放火行为没有得逞,没有达到预期烧毁仓库的目的,所以不属犯罪既遂。

6.某甲系某企业经理,此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素有业务往来。某甲之父与某乙一起赌博,输给乙3000元,无力偿还。某乙以“父债子还”为理由,催逼某甲代其父偿还赌债,遭到甲的拒绝。某乙便拒付所欠该企业的货款,于是发生纠纷,并诉至人民法院。此案应如何处理?理由何在?

(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某乙因正常的业务往来而发生债权关系,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2)而赌博系违法行为,赌债不属于合法的民事权益,不受法律保护。(3)某乙无权向任何人讨还赌债,更不得以拒付货款的手段逼迫该企业代其经理之父偿还赌债。

(4)某乙应清偿所欠该企业的货款,并应赔偿因拒付货款给该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7.王某,25周岁。于2004年12月20日潜入某不棉花仓库,意欲搞点棉花回家缝制棉衣棉被,不料。该棉花仓库的棉花全被打捆成百余公斤的大包。王某见搬不动。就掏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向烧断捆绳后搞几小包棉花回家,结果在烧棉花捆绳时引发了棉花

仓库起火。将该棉花仓库的棉花全部烧光。

请问:(1)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答:

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因为王某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

性,触犯了刑法,且应当受到刑法处罚。

(2)王某的行为触犯了哪几个罪名?为什么?答:

王某的行为即构成了盗窃罪,又构成失火罪。因为王

某已实施了盗窃行为,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没

有得逞。同时,王某并没有放火的故意,只是应当预

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火灾而没有预见到,属于疏忽

大意的过失。

8.王女士与其丈夫是汽车运输专业户。2001年4月,

王女士的丈夫因车祸死亡。不久,王女士便与未婚男

子李某未婚同居,继续从事专业运输。2005年,李

某也因车祸死亡。此时,王女士有存款150万元,

而李某只有3万元。李某父母不仅主张继承李某的3

万元存款,而且要求从王女士的存款中分得50万元,

理由是王女士的150万元为李某与王女士的夫妻共

同财产,应用75万元为李某的遗产,而王女士不仅

分文不给,还要求继承李某的3万元遗产。双方争执

不下,诉讼至法院。

请问:法院应该如何判决?为什么?答:(1)李某

的父母继承李某的3万元遗产。王女士不能继承李某

的遗产。因为王女士与李某之间无合法的夫妻关系,

不能作为李某遗产的继承人。(2)李某的父母不能

从王女士处分得财产。理由是李某与王女士无合法的

夫妻关系,王女士的财产不能作为李某的遗产分割。

9.中学生余某,16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

熟,像二十七、八岁。余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

家中一套价值5万元的高档音响出卖。后托人认识李

某,与李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并约定于一个月后来取

货。不久,余某父亲发现此事。试分析:(1)该音响买

卖合同的效力如何?(2)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我国民法

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李某与余某的父亲能够采取哪

些措施?(1)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因为余某只有16

周岁,且尚未独立生活,属于民法上的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与其智力状

况并不相适用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2)余某

的父亲是余某的法定代理人,享有追认权,经追认,

该合同生效,如不追认,该合同无效。作为相对人的

李某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余某的父亲在一个月内予

以追认余某的父亲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

被追认之前,作为善意相对人的李某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10.甲与乙为夫妻,甲2001年离家出走五年未归,

乙在2007年1月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问:(1)请

问甲是否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2)宣告死亡会产生哪

些法律后果? (1)符合。(2)a.民事权利能力消灭:b.财

产继承开始:C.婚姻关系消灭;d.债权债务关系

清算了结。

11.李某准备将一套西服拿往干洗店干洗。但干洗店

规定:凡是因洗衣店原因致使衣物受损的,最多按洗

衣费用的3倍赔偿。李某现向你咨询以下法律问题,

请回答: (1)干洗店的规定在合同法上称为什么? (2)

我国《合同法》对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作出了哪些规

制? 答案提示:(1)格式条款: (2)我国《合同法》

对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作出以下规定:1.遵循公平原

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2.提示对方注意的义

务;对于免除提供商品或服务一方责任的条款,或者

是限制对方当事人权利的条款,提供该条款的一方

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这些条款,如在合

同文本中用色彩、字体、黑线等作出醒目的标记。3.

说明的义务,如果对方当事人给予了注意,但还不能

明了该条款的含义时,有权要求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

予以说明。如果未履行上述提示和说明义务,则该条

款对当事人双方不发生效力。4.格式条款无效,根据

《合同法》第40条规定了格式条款无效的四种情况

5.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

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

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6.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

款内容不一致时,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12.小吴是某高校大二学生,准备结婚,现向你咨询

结婚的条件,请你为他提供法律意见。

结婚的实质条件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条件是: 1.结婚

的必备条件: (1)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须达

到法定婚龄。即男子不得早于22周岁,女子不得早

于20周岁;(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的规定。即要求

结婚者,必须是未婚者、丧偶者、离婚者。2.结婚

的禁止条件,也叫消极条件。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禁止

结婚的情形有:(4)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

亲结婚。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的人结婚。

13.钟某系A公司职员,在公司工作己有十二年。原

劳动合同己到期,钟某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单位表

示同意。

问: (1)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钟某能够提出签订

何种性质的劳动合同? (2)合同续订后,钟某在哪些情

况下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间,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3)钟某如果与A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应遵循怎样的

争议解决程序? (假定本案是发生于我国《劳动合同

法》生效之后)

答案提示:(1)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以下情形: a.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未依法为劳动者缴

纳社会保险费的: d.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e.因本法第26条第

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f.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3)可

以先经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当事

人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

裁机构的裁决不服,可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实行两审终审。调解委员会的

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申

请仲裁,但仲裁是必经程序,当事人未经仲裁不得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李某(男,17周岁)前往某摊贩刘某( (男,24周

岁)处买水果,在商讨过程中两人争吵并发展至殴芒;

自某系路人,见状上前劝阻。李某误以为是刘某同伙,

拿起身边的刀子捅肖某:肖某情急之中把手中的水

果砸向李某。李某为躲避水果迅速偏头,结果头撞向

旁边的墙壁上的钉子,当场死亡。以上有数位目击证

人作证。问:肖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

答案提示:答:构成正当防卫。根据构成正当防卫的

条件件进行阐述:1)防卫的意图必须是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不法侵害(2)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的行

为实行的(3)防卫行为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

害行为实行的(4)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

害的行为人实行的(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

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5.2007年9月7日晚10点50分,盛某从舞场回

来遇到骑自行车的孙某迎面过来,不小心碰上盛某,

盛、孙二人先是争吵,后相互斗殴。殴斗中,盛某突

然拔出-把大水果刀,对孙某连剌四刀?孙某伤势严

重、生命垂危。这时,盛某害怕起来,担心自己会杀

死人,便拦截了→辆出租车将孙某送往一家医院治

疗,然后又去公安机关自首,后孙某经抢救脱险。

此案经检察院公诉后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处盛某有

期徒刑3年。检察院未抗诉。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被告人盛某想对→审判决提出上诉,但担心二审法院

会加重他的刑罚,因为被害人孙某也-直向二审法院

要求增加被告人的刑罚。盛某的想法正确吗? (2)假如

孙某母亲发现县公安局局长郭某为盛某的舅舅,且该

案由郭某亲自负责侦查工作,遂提出申请,要求郭

某回避,郭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 (3)如果盛某不

服-穹挂在判决提起上诉,应当在什么时间内提出? (4)

孙某在本案中有发生的损失依法可通过何种途径得

到赔偿?

答案提示: (1)不正确。因为根据上诉不加刑的原

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一方提出上诉的案

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的刑罚。(2)应当回

避。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适用回避

的人员包括侦查人员,而郭某是侦查人员,虽然他与

盛某不是近亲属(《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近

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但他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

件的,也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的回避情形。

(3)不服一审法院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从接

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4)刑事附带民

事诉讼。

16.李某是某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遇

到了有关回避的事项,现节某向你咨询以下问题:(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适用于哪些人员?(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

些?(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

翻译人员和鉴定人(2)应当回避的情形:a.是本案

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b.本人或者他的

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c.担任过西安的证人、

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d.与本案有其他利

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17.洪某(15周岁)系某中学高一学生,中午在食堂

打饭期间因与他人发生争执,随手拿起旁边热水瓶摔

向对方,将对方烫成重伤。(1)我国刑法对于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是如何划划分的?答:我国刑事责任年

龄的具体划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绝对不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规定:“不满14周岁

属于绝对不负刑事责任时期。”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阶段。《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

16岁周岁这个年龄阶段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法》第17条第1

款规定:“凡是年满16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

构成犯罪的都要承担刑事责任。”(2)洪某的行为

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在量刑方面有何特殊

规定?答:应当承当刑事责任,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

罚。

18.小陈在与犯罪分子搏斗的过程中伤害了犯罪分

子,小陈担心自己的行为构成防卫过当,现向你咨询

两个问题,请回答。

(1)什么情况下构成防卫过当?刑法对防卫过当的

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答: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

(1)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2)造成重大损

害的刑法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

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有哪些?答:正当孩子的

成立条件有:(1)防卫的意图必须是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受不法侵害。(2)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的

行为实行的。(3)防卫行为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

为人实行的。(4)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

实行的。(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

害。

可编辑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整理

法概复习 一、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得具有普遍效力得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就是调整人们得行为或社会关系得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得评价,具有国家得意志性。三、法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得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就是由一定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得。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与义务就是法得最核心得内容与要素,就是贯穿于法得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与法得运动过程得法律现象,就是法最基本得范畴。权利与义务代表了不同得法律精神。 权利得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得权力与利益; ②就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得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得许可与保障手段。 权利得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得认可与保障;②权利得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就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得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就是基础,请求权就是实体内容,诉权就是保障手段。 义务得概念:①它就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得尺度或范围;②它就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得法律约束;③它就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得必要性。 权利与义务得关系:(1)结构上得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就是主动得,一个就是受动得。(2)数量上得等值关系,一个社会得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总就是相等得。(3)功能上得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得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与权利得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得主次关系,权利与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就是变化着得。 三、法律关系 概念: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得过程中所形成得人们之间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就是一种合法得关系;(2)法律关系就是体现意志性得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得意志。(3)法律关系就是具体得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得构成:(1)主体,即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与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得具体得权利与义务。法律上得规定只就是“应有得”、“一般性”得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得“实有得”、“个别化”得权利与义务。(3)客体,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得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得违法行为所应承担得带有强制性得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 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得概念与特征 概念:就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得国家根本法。(p,25) 特征:1)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法;2)宪法就是公民权利得保障书;3)宪法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得集中表现;4)宪法就是民主事实法律化得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得人身与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得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得人所采取得必要得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自学考试法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奴隶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4.封建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5.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认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认法制原则 6.法律的特征:(1)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就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就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7.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8.法律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实体法与程序法(4)一般法与特别法(5)国际法与国内法(6)公法与私法(7)法系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须就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渗透的。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时间不同(2)调整的范围不同(3)实施方法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就是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就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就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与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也包括修改与废止过时的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就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4.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的原则(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的原则(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4)科学与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立法的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

最新《法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起点升本科) 《法学概论》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小题) 1.法律是一种()。 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2.法制是指()。 A、依法办事的制度 B、治理国家的方式 C、具体的法律制度 D、法律制定的程序 3.法治指的是()。 A、一种治国方式 B、有法可依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违法必究 4.我国的国体是()。 A、民主集中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5.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 A、国家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行政相对人 D、公安局 6.法律是()的体现。 A、多数人意志 B、被奉为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 C、广大劳动人民意志 D、统治阶级意志 7.下列哪一个组织不享有法律议案的提议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协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8.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9.肖像权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应属于()。 A、物 B、行为结果 C、智力成果 D、精神财富10.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机构不包括() A、假定 B、处理 C、权利义务 D、制裁 11.我国《公司法》上的公司不包括()。 A、有限责任公司 B、无限责任公司 C、股份有限公司 D、国有独资公司12.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 A、新法与旧法相比,如果新法量刑较轻,则适用新法 B、新法原则上无溯及力,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则适用新法精品文档

C、新法无溯及力,应当按照旧法量刑,但是如果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时,则适 用新法 D、将新法和旧法比较,哪个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量刑较轻的,就适用哪个法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合法性审查原则 14.根据英美法系的传统,对法的基本分类依据是()。 A、实体法与程序法 B、普通法与衡平法 C、判例法与成文法 D、公法与私法 15.在我国,下列关于婚姻的理解是错误的()。 A、婚姻必须是两性的结合 B、婚姻双方具有夫妻身份 C、婚姻必须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 D、同居达到一定期限即可成立婚姻 16.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可以计算在诉讼时间内的()。 A、鉴定期间 B、处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异议期间 C、中止诉讼的时间 D、审查回避的时间 17.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犯罪构成主观上必须具有的目的是()。 A、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B、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谋取利益的目的 D、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18.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A、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B、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C、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D、被继承人所在地法院管辖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A、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B、合法性审理原则 C、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20.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际条约是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协议 B、国际条约一旦签订,对条约缔结国具有强制执行力 C、国际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 D、国际条约主要是以书面形式的协议规定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在某一问题上的权利 义务 21.国际法上的承认是一种()。 A、政治行为 B、法律行为 C、政治行为兼法律行为 D、国家行为 2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 A、是两种不同的规范 B、是两种不同的法律 C、是两种不同的政策 D、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3.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该规定为()。 A、授权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既有授权性规范,也有义务性规范 精品文档

大一期末考试法学概论重点

法概复习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的意志性。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法具有普遍性。五、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六、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 概念: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是贯穿于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法律部门和法的运动过程的法律现象,是法最基本的范畴。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 权利的概念:①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②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③制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权利的特征:①权利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障;②权利的行使具有自主决定性;③权利总是与利益相联系;④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 权利的内容:由自由权、请求权、诉权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由权是基础,请求权是实体内容,诉权是保障手段。 义务的概念:①它是指义务人必要行为的尺度或范围;②它是指人们必须履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约束;③它是指人们实施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一个表现利益,一个表现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受动的。(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总是相等的。(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权利直接体现法律的价值目标,义务保障价值目标和权利的实现;义务有助于建立秩序,权利有助于实现自由。(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权利和义务何者为本位,在历史上是变化着的。 三、法律关系 概念: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特征:(1)法律关系是一种合法的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既体现国家意志,也体现当事人的意志。(3)法律关系是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体,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2)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上的规定只是“应有的”、“一般性”的规定,通过特定主体体现为具体的“实有的”、“个别化”的权利和义务。(3)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四、法律责任 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种类: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②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①因果联系原则;②责任法定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合理性原则。 五、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p,25)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4)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5)宪法规范具有根本性、原则性、纲领性、稳定性。 六、正当防卫 概念: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成立条件:5个(1)发生不法侵害行为;(2)不法行为正在进行;(3)为保护合法权益;(4)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

最新 法学概论 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P1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 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 严格区分 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 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P15:奴隶制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 政治统治 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最早一批奴隶制成文法: 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罗马国《十二表法》;公元前3世纪印度《摩奴法典》。中国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作禹刑”“夏刑三千”殷商“汤刑”,周朝“周礼” P17:封建制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 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P19: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及特点: 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确认契约自由 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确认法制原则 P21:法律的阶级性 1、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所体现的阶级意 志性。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 级的整体意志即共同意志。 3、通过法律形式获得集中表达的统治阶 级意志就是国家意志。 4、任何意志包括国家意志都表现着人的 愿望和追求,因而都具有能动的、自 由的属性。 P26: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P29: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由特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 共同生活的需要,以权利义务为其内 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一种 行为规范。 法律价值的特点: 1、法律的属性和功能是法律价值形成的 基础 2、人对法律的需要的法律价值形成的主 体要素 3、法律的属性和功能与人的需要的满足 之间的桥梁是实践,惟有经过实践, 法律价值才可能体现和实现。 P32:法律的各要素及内容 三要素构成: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 1、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是每个单一的 法定行为模式。 法律规范的结构:适用条件、行为准 则、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分类:规范本身的性质分类 (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 规范) 规范所包含的行为规则的确定程序 (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准用性 规范) 2、法律原则:在一定层次的法律体系中, 对法律规范具有指导意义且比较稳定 的法律原理和准则。 分类: 以法律体系层次的级别为标准:基 本原则、具体原则 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公理性 原则、政策性原则 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社会原则、 专门法律原则 3、法律概念:同法律相关的各种事实加 以概括而抽象出其共同特征所形成的 具有权威性的法律用语 法律概念的功能:认知功能、构成功 能、规范功能。 P37:法律渊源的种类: 1、制定法:国家的有权机关,通过法定 程序,用成文的形式(条文)表达的 规范性文件。 2、判例法:以特定的法院所作的典型或 具有新意的判决中包含的原则作为判 案依据的法律。 3、习惯法: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 习俗和惯例。 4、引证法:(法理法或法理)国家机关(主 要的司法机关)引用某些经典或法学 家的著作和言论作为处理事件或案件 的法律根据。 5、宗教法:国家宣布或承认某些宗教典 籍和教会规章具有法律效力。 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P38:法律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律的创制 方式和表现形式所作的分类。 2、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效 力和制定程序所作的分类。 3、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内容所作 的分类。 4、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律的空间效 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所作的分 类。 5、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的主体、 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相互关 系。 6、公法和私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 的法律为公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 的的法律为私法。(始于罗马法学家) 7、法系:西文法学著作中一个常见的概 念。 P4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 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然 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和互相参透的。 一方面,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 在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范提升法律规范加 以推行。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道德又各级地替法 律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其实,法律的每一项规定都渗透着统治 阶级的道德观念。 不同点: 1、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 中的现象;道德则与人类社会相伴始 终。 2、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比 法律宽。 3、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制力; 道德依靠人们内心信念。 4、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规范性文 件的形式;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 和风俗之中。 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一 元)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 P45: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需要 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 权的需要 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需要 P4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产生的特点:它是在 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民主 主义法律转变来的,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继 承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 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农 民阶级的联盟。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 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 特点: 1、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 一 P51共产党的政策:党组织为了完成一定历史时期 的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 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问题: 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 实施 2、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 手段 1)则于法律是党的政策定型化、条 文化,明确、具体地规定了人们 的权利和义务 2)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 普遍约速力 3)由于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属 性 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区 别) 1)党的政策工人阶级先锋队意志 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全体人 民的体现) 2)党的政策由党组织制定;法律由 国家制定 3)党的政策一般是号召性的原则 的指导;法律的规定比较准确和 详尽。 4)党的政策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5)党的政策内容广泛,不是所有内 容都要制定成法律。 P5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都是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法律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主义 道德那里吸取内容,使之上升为法律规范; 反过来,又借助法律规范来维护和传播社会 义道德。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 调整的连范围和实施的手段等方面有很大 的区别,因此二者又不能互相代替。 P54:规律:(法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和必趋势。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具有规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围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法的基本特征 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①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范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范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③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 17 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①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②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宗教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 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

《法学概论》重点内容

法学概论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要素:法律关系主体(公民机构和组织国家)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关系客体(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法律行为) 法律制裁: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因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措施。 法律责任: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因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 法律渊源:指法的源泉、来源、源头。这里指法的表现形式。 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或法律形式: 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颁布。 4.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或批准。 5.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性法律文件。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6.民族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其基本制度由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加以规定。 8.我国政府承认或加入的国际条约:国际条约一般属于国际范畴,但经我国政府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条约和公约等,对我国也具有约束力。 法律解释: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对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我国的法律解释: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划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宪法的修改:1949《共同纲领》-1954-1975-1978-198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权 4.人身自由权:包括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③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④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①劳动的权力和义务②休息权③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④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力和自由 8.国家保护妇女的权益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10.华侨、归侨的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领导人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具体看P42-43) 宪法解释:

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

2017年自考法学概论(00040)试题及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法律的起源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简答) (一)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或基本成分是:法律的要素(单选) ※简述法律概念的定义及其功能:法律概念是指同法律相关的各种事实加以抽象出其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具有权威性的法律用语。其功能有:认知功能、构成功能、规范功能。(简答) ※我国法律的性质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是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即:1956年(单选) ※我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法经》/《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单选) ※旧中国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单选) ※法律规范:是指每个单一的法定行为模式。(解释) 第二节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最本质的属性) 2、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规范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法律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第三节法律的渊源和分类 1、法律渊源:指用于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 2、古今中外法律渊源的种类:(多选) (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 (1)根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又称制定法。 不成文法: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又称习惯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自考法学概论重点章节资料整理

法学概论重点章节资料整理 第一章 一、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1.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2.奴隶制的出现。 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 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 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分开 5.从法律与、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三、法律的本质与特征:L 1.本质:①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本质属性是它所体现的阶级意志性) ②法律的社会性 ③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 ③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④法律是规定权力义务的规。 ⑤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

没找到四、法律的渊源和分类 1.法律的渊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就是指用以表现法律的各种具体形式。2.法律渊源的种类: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引证法 法 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 3.法律的分类: ①按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根据法的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根据法的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④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⑤根据法律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为:国际法和国法 ⑥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公法和私法 ⑦法系 五、法律与其他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 ①经济基础决定法律 ②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法律和政治

①政策是法律的指导 ②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具体化、条文化。 3.法律和道德 ①联系:a法律积极保护统治阶级道德,在必要时把某些道德规提升为法律规加以推行。 b统治阶级道德又积极替法律辩护,影响社会舆论,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②区别:a存在时间不同 b调整的围不同sdq c实施方法不同 d表现形式不同 e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本质、制定和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 二、1.没找到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产生的一般规律:彻底废除旧法律,批判继承 3.产生的特点:在彻底废除国民党旧法律的基础上,由新主义法律转变来的,是新主义法律的继承和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主要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 2.重要特点: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3.另一重要特点:国家强制性和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相统一(也是区别于剥削阶级法律的另一重要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1、程序法是主要规定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过程中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2、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的法,所以又称制定法。 3、法的溯及力指新法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加 以适用的效力。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一般实行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以溯及既往为例外,。实践中有几种情况,从旧原则,从轻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主要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在特殊情况下溯及既往。 4、法律编纂是指在对某一部门法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进行审查、整理和 补充、修改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系统化的规性法律文件。它是部 门法的法典化的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 关依法定程序进行。 5、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指在不改变容的前提下,将现行的法律 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系统编列,汇编成册。法律汇编是规性文件系 统化最常见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查阅法律,法规提供便利。往往 是法律编纂的必要准备。 6、法律关系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社会关系的 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具有法定性,意志性, 权利义务性。由主体、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7、法律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般包括物、精神产品和行为结果

9、法系是指依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分属于同一传统的即属于同一法系。在法学界。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10、《汉莫拉比法典》。是最早的成文法,来自古巴比伦。 11、《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 12、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所做出的解释。 13、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关于国家权力分配与控制和公民去权利保障的部门法。它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它的制定与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5分之一的全国人民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3分之2以上的多数通过。 14、刚性宪法是指凡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效力高于普通法律 的宪法。如法国宪法。现代国家的宪法多为刚性宪法。 15、单一制是指一个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 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管理国家,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授予公民个人享有参与政方面的权利和自由,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它包括两类,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参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 Is法的基本特征14 法的基本特征是法所独具的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种种重要属性。 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它向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具有一般性的特征,即在相同的条件下.一项法的规范可以被反复适用;其还具有可预测性,法的这种属性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做或不做一定的行为。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在众多的行为规范中,只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 3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形式17 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知晓、遵守,也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用以表现法的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法学上称为法的渊源或法的形式。 从历史上看.法的渊源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另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 1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亦即通常所说的成文法或制定法。 2国家认可的不具备文字形式的习惯.即通常所说的习惯法或不成文法。判例也是一种不成文法。 除上述基本形式外,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某些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或宗教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法的渊源。 3、法系18 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 就属于同一个法系。 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 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 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效仿英国法律传统的各国法

法学概论知识点讲解梳理

法学概论知识点讲解梳理 1.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 2.法的作用:一、规范作用:①指引②评价③预测④警示⑤制裁和保护 二、社会作用:①政治②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3.法与经济基础: 首先,法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本质。 其次,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一种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进步作用; 另一种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 4.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 第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相同。两者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之上,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二,二都所体现的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都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己任,以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完善为根本目的。

5.法律规范的定义:所谓法律规范,就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或认可的方式形成的、具有国家 强制力的、以规定行为人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6.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负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人所采取的惩罚性强制 措施。 7.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8.法律事实按其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分类: ●事件: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时间的流逝、地震、海啸、战争等。 ●行为: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0.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 总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

法学概论的知识点

第一章法的一般理论 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P17)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有关法律主体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P19)。 简答 3、我国法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8.9) a.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除宪法意外的规范性文件。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e.规章 f.国际条约 4、法律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P18) a.法律关系的主体: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负有义务的人。通常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以及国家。 b.法律关系的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大体上分为物、精神财富和行为三类。 c.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d.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四章刑法(重要***) 名词解释 5、犯罪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类型。(P75) 6、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果于自信过失。(P76) 7、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P78) 8、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而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行为。(P78) 9、累犯:是指因犯罪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一定时期,又犯应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罪犯。(P86) 简答 10、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a.起因条件,防卫行为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b.时间条件,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c.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d.对象条件,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行为。 e.限度条件,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 11、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a.起因条件,必须存在威胁合法权益的实际危险。 b.时间条件,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 c.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 d.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转帖]《法学概论》重点串讲 《法学概论》重点串讲 1、制定法—它是指国家的有权机关,通过正式的程序,并且用成文的形式(条文)所表达的规范性文件。现在大我数国家的法律都以制定法为其主要渊源。 2、判例法—它是指以特定的法院所作的典型判决,其中包含的原则可以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 3、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成文法因其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又称制定法。 4、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不成文法又称习惯法。 5、实体法—是指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 6、程序法—是指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7、一般法—是指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的社会组织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如民法、刑法。 8、特别法—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在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9、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对各国法律时分类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大陆法系、英国法系等。 10、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我国台、澳地区属大陆法系。 11、英国法系—是指中世纪以来的英国法律和仿效英国法律传统的各国法律。 12、法律的历史类型—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上,对法律进行最基本的本质性的分类。凡是经济基础及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的法律,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律。 1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14、行政法规—专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的效力及于全国范围。 15、地方性法规—专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 16、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的行为符合或违反该规范时将会产生的某种可以预见的结局的那一部分。法律后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性的,另一类是否定性的。 17、禁止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不得做某种行为的规范。刑法中大部分都是这类规范。 18、义务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必须做一定行为的规范。如婚姻法中关于夫妻之间义务的规定。 19、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规范。例如说有(肖像)权利,或是可以(上诉)等。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称为命令性规范;把授权性规范称为任意性规范。 20、确定性规范—是指直接明确地规定某一行为规则的内容而不依赖别的规范来说明或补充的规范。这在法律规范中占绝大多数。它直截了当,便于了解和遵行。 21、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22、法律汇编—就是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它不是立法工作。 23、法律编纂—是一种立法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按照宪法的精神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将一个法律部门的所有的规范,重新进行审查,从内容上加以整理,或增删或修改,然后编纂成为一部结构严密、规范之间协调统一、内容系统完整的法律文件,即法典。这种活动只能由具有相应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 2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律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