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教科书《沏茶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教科书《沏茶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教科书《沏茶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教科书《沏茶问题》教案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3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04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具:沏茶过程卡片,PPT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沏茶过程卡片,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家里来客人时同学们都怎么招待客人?

做这些事需要用很多时间,怎样才能尽快招待好客人呢?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来节省时间,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引出课题)

二、课件演示情境图。

(一)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二)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想一想:小明要烧壶开水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顺序。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

怎么做能够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

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小组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共14分

1分钟1分钟8分钟2分钟1分钟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共12分

1分钟1分钟8分钟1分钟1分钟

洗水杯

2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11分

1分钟1分钟8分钟1分钟

洗水杯

2分钟

找茶叶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说一说你的想法。

(4)小结:要想合理安排时间,我们需要把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

(5)介绍流程图

引导学生完成方案时可以用图式的方法,也可以用画箭头的方法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妈妈做中午饭

妈妈要做一顿美味的中餐来招待李阿姨,做饭时需要做的事情:准备餐具洗菜洗电饭煲炒菜洗米切菜煮饭

2分钟5分钟2分钟20分钟2分5分30分钟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否做出合理地安排,让李阿姨尽快吃上饭?

小明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1、独立尝试用流程图或算式完成。

2、集体汇报交流。

四、结合生活,实际应用。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安排沏茶的事例.人们总是想把有关的事物进行最优的安排,以获得最佳的结果。说一说,下面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听音乐、散步、看电视、吃苹果、写作业、踢足球、买快餐、用洗衣机洗衣服、乘车、看课外书、占座位。)

判断这样安排是否合理?

(1)边看电视边吃饭

(2)边坐车边看书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统筹安排时间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的安排时间”

五、小结。

1、请大家谈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老师总结。

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找顺序

合理、省时

同时做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洗茶杯)

(找茶叶)

1+1+8+2=11(分钟)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英语教学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人 学年度第学期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quite a few, etc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②—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No, I didn’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3)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2)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in 1. 看幻灯片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Let Ss read the expressions. 2.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icture. Ask: What can you see? Say: Each picture shows something a person did in the past. 3.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 f 2. b 3. g 4. e 5. c 6. a 7. d III. Listening 1. 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3.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write numbers of the names in the right boxes of the picture. 4. Check the answers. IV.Pair work 1. 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2. Now work with a partner.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3. Ss work in pairs. As they talk,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give any help . 4. Let some pairs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V. Listening 1. Tell Ss they will hear a conversation about three students’conversations.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3.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for the Ss to check “Yes, I

公开课《沏茶问题》教案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4、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六张工序卡 教具:课件、六张工序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 师:那好,请大家看看,这里有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打开课件) 生:时间 师:是啊,真聪明。时间是最长的但也是最短的,所以它非常的宝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数学广角里学学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展开课件,揭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哲理名言谈话导入,能够很自然地与今天所要学的新课题联系起来。]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按响门铃)师:听,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切换幻灯片),哦,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帮妈妈烧水,然后给李阿姨沏茶。 2.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1:........ 生2:........... 生3:....................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仔细看看,谁来说给大家听听?(出示工序图课件)生:烧水要8分钟,洗水壶要1分钟,........... 4.师:如果这六件事情小明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时间?14分钟(学生回答)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出示课件) 5.师: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生:........... 6.师:(1)首先,请各小组讨论:沏茶的过程中这六件事的先后顺序.(生回答,师在黑板上摆图片) 生:第一步是洗水壶,然后是接水,..... 师:你们同意吗?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 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 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 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

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 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 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 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 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 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 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 小节) 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 ~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 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 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 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 年8 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 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 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FORIT)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Unit one My name is Gina. 1.话题: Making new friends 2.功能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 2)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和别人打招呼。 3.文化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会用英语和别人交流的感受,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对英文名字的介绍,对比中西方表达名字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通过对西方一些成功人士英文名字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成功是由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得来的。 4)通过介绍英文名字的由来,使学生产生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及兴趣。 4.认知目标: 1)词汇: clock, hello, hi, and, question, answer, look, first name, last name 2) 语法项目:一般现在时be的用法 以特殊疑问词what开头的问句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 What’s=What is I’m=I am My name’s=My name is 3) 语言目标: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ina. I’m G ina. Nice to meet you. Period one I.教材分析:这是课本的第一部分,题目是My mane is Gina. 有很多学生第一次学习接触英语,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产畏难情绪,尽量简单的处理教材。 Language topic: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ina. Language strategies: Talk about the names Main vocabulary: name is, meet, his, first name, last name, answer, boy , girl. II.语言结构: present tense to be, what questions, Possessive adj. my, your, his, her. 。 III.语言功能:询问姓名及怎样回答. IV.活动设计:采访调查What’s your first name? V. Teaching steps: Step 1:Greetings. Step 2: Words: Learn the new words A: first, listen to the recorder, the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recorder. B: read the new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Step 3: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How many things do you know?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沏茶问题说课稿精品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04例1的内容,做一做第1题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和上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五)课前准备: 1、铺垫: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历代有关合理安排的故事。 2、教具准备:圆形卡片、工序卡片、记录表格和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好图形卡片和工序卡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使用了演示法和实验法,通过课件的情境演示和实物的操作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法方面,我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的身份参与全程。并培养他们收集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趣导入。 由谈话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

沏茶问题教案

沏茶问题教案 (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公司内部编号: 数学广角

—统筹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理解优化的思想。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体会通过统筹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工序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不错是不是(是)那老师考考你们,谁能用“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说一句话吗 生1:我喜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生2:我喜欢一边写字一边朗读。

生3:我喜欢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热情很高。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积极性和热情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大家是不是很疑惑,今天数学老师是要给我们上语文课吗其实不仅在语文课里有这样“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的表述,在数学领域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今天就來学习数学广角的第二部分(板书课题)一一统筹安排时间师:我想问大家,你们家平时来客人时你会怎样招待客人呢 生:先主动问好 生:给客人倒茶 生:给客人端上水果 生:................ 师:同学们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图: 师:看,小明家也来客人了,妈妈让小明烧水给李阿姨沏杯茶,大家知道沏茶都需 要做哪些事吗生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看小明沏茶做了哪些事情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课件出示)(谁愿意读一读) 师:“沏茶的工序这么多,该先做什么呢小明怎样安排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呢你们帮帮他,好吗”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全册教案

四面城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备课簿 年级八年一班 学科英语 授课人强艳双 2015 - 2016 学年度第 1 学期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quite a few, etc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②—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No, I didn’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3)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2)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in 1. 看幻灯片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Let Ss read the expressions.

《沏茶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谢强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大家都先在纸上写下一件事,然后,老师抽两个同学说自己写的事,我们用“一边……一边……”把两件事联起来,看有什么效果?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有的是能同时做的,有的是不能同时做的,形成了笑话)2、师:有的事不能同时做,弄成了笑话。有的很好,这两件事情都能同时进行的。(板书:同时进行)所以,我们做事就要动脑筋,合理安排,才能把事做得更好。 3、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来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师:星期天,小明家也来了客人,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出示主题图) 2、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工序图课件)(请学生说) 4、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时间?14分钟(学生回答)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出示课件 5、师: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 6、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小卡片,通过摆一摆,设计出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需要用的时间。 7、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驯鹿》《冬猎》《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三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三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 × × │ × ×× 0× ×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4.欣赏《冬猎》《鸿雁》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第1课时沏茶问题 教材第104页的内容。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4.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那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的是什么吗? 生:时间。 师:是啊,真聪明。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排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数学广角里研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1.活动一:烧水和扫地。 师:为了便于我们讨论,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课件出示)。小丽是一位四年级学生,今天放学回到家,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她让小丽帮着烧壶开水并扫扫地,你会做吗? 师: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师:怎样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节省时间? 师:这两件事为什么可以同时做?那同时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又是什么?(节省时间。)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合理地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活动二:沏茶。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帮小丽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 师:瞧,(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主题图)小明家来了客人,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妈妈和李阿姨聊天很开心,心里想,我得帮忙烧水、沏茶。那你平时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师:看一看,小明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分别是多长时间呢?谁能说给大家听。(出示课件,指几名学生说图意。)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观察情境图中的沏茶顺序,你发现什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鼓励。) 师:怎样做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现在请拿出手中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用多长时间。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指名学生在实物展台上用工序图摆一摆,并说一说设计过程。老师板书最佳方案流程图。) 生:先洗水壶,然后接水,再烧水,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最后沏茶。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顺序,我们用箭头表示这个过程。 师:为什么要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呢? 生: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所以我们把这两件事放到烧水的下面,表示做这些事只用了8分钟。 师: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和找茶叶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它们之间相互不影响。 师:那洗水壶、接水这两件事能不能和烧水同时做,或者放在烧水之后做呢?为什么? 生:不能。 小结:通过上面的几种方案,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哪种安排方案,得考虑事情的一般顺序。在烧水之前我们必须先洗水壶、接水。 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知道: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级上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七上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教案 Period One 教学目标: 1. 学会打招呼的用语:Hello! /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 Good evening! 2. 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 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教学重点、难点: 1.词汇: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2.句型:Hello! Good morning!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课前—上课铃响教师就播放Good morning歌曲。 2. 师生初次见面,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问候学生,让学生放轻松,消除与教师间的陌生感,开始亲近教师。教师自我介绍并用Hello! / Good morning! 问候学生。帮助学生用Hello! / Good morning! 作回应。 Step 2. Play a game.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背诵26个字母表,因此学生参与这个游戏会相当积极。通过这个游戏首先可以锻炼他们迅速反应的能力;以英语名字作为奖励(老师提前准备好很多的英文名字),也使学生较有新鲜感,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名字,使他们会更容易记住自己的名字。Play the game like this: Teacher says a letter, for example C, then let the Students tell the letters which is before and after C. The one who says B, D first is the winner. The winner can get a chance to choose an English name first. Step 3. Presentation 1.用预先制作的图片或挂图介绍八个人物和姓名。 2.出示Bob的图片,帮学生说Hello, Bob! 或Good morning, Bob! 然后利用其他图片介绍其他七位人物的名字。 Step 4. Game 在幻灯片上通过闪现头像来测试学生对这八个人物的特征和名字的记忆,然后出示7位人物的头像,让同学们看看少了哪一位人物的头像,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反应力和注意力。获胜者也以英语名字作为奖励。Step 5. Presentation. 出示Bob头像和时钟(早上),让同学们猜Bob会对我们说什么。然后帮助同学们练习说Hello!或者Good morning!通过图画上的场景让学生进行猜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让他们了解Good morning的使用。Step6. Work on 1a. 看1a图并写出图中人物名字,看有什么规律。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8数学广角──优化:沏茶问题》公开课获奖教案_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体会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家里来过客人吗?你是怎样招待客人呢? 2.师:星期六,老师约了好朋友8:30来家里做客,一看时间已经8:00了,可朋友来之前我必须完成以下几件事(出示课件):吃早餐10分钟、洗衣服20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晾衣服5分钟,照这样计算10+20+5+5=40(分钟),朋友来之前,我能完成这些事吗? 3.师:可我却在朋友来之前,完成了这些事。想知道老师的秘诀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秘诀——“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师:朋友准时到了我家,他可喜欢喝茶啦!你知道沏茶需要做些什么吗?师: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工序,我们看看书上介绍了哪些工序。请同学们打开书104页,看例1,书中介绍了哪些工序,及每道工序所用的时间。(课件出示工序,学生齐读)同学们,赶紧帮老师设计沏茶方案,为朋友沏杯茶吧。 2.小组合作探究沏茶方案(课件出示合作要求:①四人一组设计沏茶方案,用卡片摆一摆,算出所用时间,并记录下来;②讨论哪种

方案更合理,更节省时间;③归纳总结怎样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3.学生汇报交流:指组上台汇报,并把设计的沏茶方案展示在黑板上,其他组认真观察,有不同的方案再上台补充。 4. 观察黑板中各组展示的沏茶方案,你发现了什么? 方案①: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沏茶 (1分钟) (1 8 分钟) ( 1分钟) 洗杯子 2分钟) 找茶叶 (1分钟) 共用:1+1+8+1=11分种 方案②:洗水壶 烧水 洗茶杯 沏茶 (1分钟) (1 ( 2分钟) (1分钟) 分钟) 共用:1+1+8+2+1=13分种 方案③: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找茶叶 沏茶 (1分钟) (18分钟) (1分钟) (1分钟) 洗杯子 2分钟) 共用:1+1+8+1+1=12分种 方案④:洗水壶 接水烧水 洗茶杯 找茶叶 (1分钟) (1分钟)(8分钟) (2分钟) (1分钟) 沏茶 (1分钟) 共用:1+1+8+2+1+1=14分钟 ⑴我发现这几种沏茶方案工序都一样,但是所用的时间并不相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7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1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2——3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 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

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新)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重点难点 I.复习词汇:can,play,want 2.词汇:guitar, dance, swim,sing, chess, speak, drum,trumpet,violin,play the guitar 3.句型:Can you/he/she/you dance? Yes,I/he/she/we can./No,I/he/she/we can’t. Can Bill play the guitar? Yes,he can,but he can’t sing.语法重点:情态动词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肯定与否定回答、特殊疑问句的构成 Section A 教学内容 Section A(教材P59~6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情态动词can “询问和谈论能力”;通过谈论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学习情态动词Can的基本用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Classifying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各种乐器)或制作课件(演奏各种乐器)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能力”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话题是能力。通过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群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询问和谈论彼此的能力和特长; 语法难点 情态动词can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突破 Section A重在通过使用情态动词can来询问和谈论能力,因此如何使用情态动词can就成了关键。教师可通过模仿、操练使学生掌握can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再进行谈论能力的训练就容易多了。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情态动词Can“询问和谈论能力”。在导入新课时,可采取演绎导人法和视听导入法。1.出示一些反映各种活动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谈论活动:He/She can dance/swim/sing/"?But I can’t dance/swim/sing/...等,学习表达活动的动词短语。 2.教师可携带一些易于演奏的乐器,也可带一些演奏乐器的图片,一边演示乐器,一边说.I can play the guitar.…等;再指着图片说:He/She can play the violin.But I can’t play it.等;然后询问学生:Can you play the guitar?….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 3.出示1a部分的图片或幻灯片或播放该内容的课件,引导学生将活动与人物进行搭配,完成la部分的教学任务。

沏茶问题教案

沏茶问题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教案 谢强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玩游戏吗?大家都先在纸上写下一件事,然后,老师抽两个同学说自己写的事,我们用“一边……一边……”把两件事联起来,看有什么效果?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有的是能同时做的,有的是不能同时做的,形成了笑话)2、师:有的事不能同时做,弄成了笑话。有的很好,这两件事情都能同时进行的。(板书:同时进行)所以,我们做事就要动脑筋,合理安排,才能把事做得更好。 3、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来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师:星期天,小明家也来了客人,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出示主题图) 2、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工序图课件)(请学生说) 4、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少时间14分钟(学生回答)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出示课件

5、师:同学们能帮小明这个忙吗? 6、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小卡片,通过摆一摆,设计出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需要用的时间。 7、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学生动手摆出方案,师巡视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时间 预设: 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同时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同时↓同时 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师:对于这两个方案,那个更好呢? 师:请同学们点评。 8. 师:A种更好,接水的同时去找茶叶,时间一样,会非常的匆忙。请同学用卡片摆在黑板上,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同步进行) 9. 师生画流程图: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来连接(课件显示)计算出时间是:1+1+8+1=11(分钟) 10.师小结:刚才我们一件一件地做,需要14分钟,现在这样做只要11分钟,时间缩短了,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情来使时间缩短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小红感冒了,要吃药休息,需要做: 找杯子倒开水(一分钟) 等开水变温(6分钟) 找感冒药(1分钟) 量体温(5分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听辨和感受《出发》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3、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终止线。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终止线。

2、请学生说说《出发》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出发》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出发》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郊游》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律动进教室。 师:刚才听到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歌曲用欢快、跳跃的旋律歌唱了美丽的春天和小朋友在春天里欢乐的情绪。 2、复听。请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听听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你们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二、新歌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课件:背景音乐:歌曲《郊游》,学生回答问题。 师:春天真是太美了。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教师范唱《郊游》歌曲。)(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二)熟悉歌曲旋律: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郊游去吧! 1、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跟老师做乘车动作去郊游: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全册教案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A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本单元围绕“做一个优秀的学习者”这一话题,首先引入了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这一重点句型,接下来学习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和复习现在完成时态。Section A包含两个教学重点:其一要求学生学习、掌握“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这一重点句型,;其二,学习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Section B是在Section A基础上的拓展,主要是语言的学习、运用和巩固阶段。另外,本单元介绍了许多优秀的英语学习习惯与方法,可引导同学们借鉴采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下列词汇: aloud,pronunciation,discover,repeat, note,pronounce, increase,speed, partner, create, active, connect, review, knowledge, wisely, born, attention (2)熟练掌握下列短语: work with friends,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read aloud, look up, practice pronunciation, connect…with…, pay attention to (3)掌握下列句型: ---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 I learn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Do you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 ----Yes, I do. It helps my pronunciation. ----- How can I read faster? ----You can read faster by reading word groups. ------How can I improve my pronunciation? ----One way is by listening to tapes. ----But whether or not you can do this well depends on your learning habits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学习方法与习惯,可引导学生采用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