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格干渠前段Ⅲ—1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红格干渠前段Ⅲ—1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红格干渠前段Ⅲ—1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红格干渠前段Ⅲ—1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高堰沟水库复建工程红格干渠前段工程

(GYG—Ⅲ—1)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述

高堰沟水库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乡踏蚱村,地处金沙江一级小支流叭喇河河上游—踏蚱河中下游。距新九乡政府15km,距红格镇22km,距市区52km。库容1260万m3,灌溉面积6.25万亩。工程包括烂坝引水工程、水库枢纽工程及红格干渠工程三大部分。

红格干渠总长21.805千米,设计流量为2.25~1.37m3S,加大流量为2.85~1.7m3S,渠道建筑多为隧洞,隧洞总长10.82km,本合同段(GYG—Ⅲ—1)属红格干渠的前段部分的第1标。

根据补遗书和现场踏勘情况,本合同(GYG—Ⅲ—1)范围包括:0+000~5+236.08段干渠的全部永久土建及金属结构设备的供应和安装工程,其中有隧洞5座,长度2.86km;渡槽7座,长度284km;暗渠2.08km;起闭机7台。以及为实施本工程所需的部分临时工程。

渠道沿线跨越多条山溪、河沟,集雨面积在0.2~20.55km2之间,径流量较小,旱季流量多在0.02m3S以下。设计施工洪水流量(10年一遇)2.02~60.5m3S。这些溪沟坡降大,沟谷狭窄,暴雨形成的洪水过程快、时间短,且各溪沟跨越建筑工程量较小,隧洞进出口处山溪洪水流量不大。但是施工期间还需考虑在各工程点修建适当的拦洪堤坝防洪渡汛。

1.2 水文气象

工程区属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无霜较长,冬春干旱明显,有明显的“干季”,“雨季”之分,是

安排施工计划的重要因素。

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18℃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0%

多年平均日照:2745小时

多年平均蒸发量:3155.72mm

多年平均降水:782.0mm

多年平均无霜期:296天

多年平均风速:2.2ms

1.3 工程地质

经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地质基本查明,建设工区在川滇南北构造中段,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3.1 地形地貌

工程区系中高山区,区内峰峦重叠,沟谷纵横、狭长,地形坡度在15~30度之间,冲沟、重力地貌较为发育。渠道通过区沟壑纵横,切割较深。本段以陡坡为主,沿线发育冲沟、泥石流、滑坡等物理地质现象,大部分为林区,少部分为荒坡。

1.3.2 地层岩性

渠道分布地段出路地层有普宁期至印支期花岗岩(r5)、前震旦系会理群变质岩(pt1)、震旦系(zb)观音岩组(zbg)石灰岩(变质石灰岩)及灯影组(zbd)白云岩、侏罗系冯家河组砂泥岩(J1f),部分地段分布有第四系坡残积物。区内坡残积层一般厚度为1~3米,岩石全风化厚度一般在2~10米。

1.3.3隧洞进出口

本标段各隧洞进出口围岩呈全—强风化,卸荷裂隙发育,按水工

隧洞围岩分类系IV—V类及不稳定散体结构,边坡稳定性差。

1.3.4 工程区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1.3.5 天然建材

河砂:利用洞碴加工或就近石英岩采集、加工,不足部分购自叭喇河口;

碎石:大部分可利用洞碴加工,不足部分购自新民采石场;

块石:大部分可利用洞碴加工,不足部分购自新民采石场。

1.4主要工程项目及数量

上表说明:根据4月19日踏勘现场的情况和补遗书及招标文件,本方案按照文字资料统计为渡槽7座284m。隧洞5座总长为 2.935km,其余为暗渠2.017km,共5.236km。

1.5 本工程技术方案执行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14-8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施工勘察规范(SDJ14-7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59-85)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实验规程(SDJ16-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17-78)

水工建筑物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1-83)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2-83)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DJ210-83)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7)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水工混凝土实验规范(SDJ105-82)

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88)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66)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J204-8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J52-79)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J301-74)

以上规范及标准如有修改或变化,应使用最新版本的规定。

1.6开竣工日期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

开工日期为:2002年6月2日之前。

全部工程竣工日期为:2003年12月15日。

第二章沿线交通、供水、供电情况

2.1交通情况

本段干渠(GYG—III—1)段沿线相对远离主干公路—攀会公路,

各隧洞进、出口和渡槽暗渠离已修好的简易公路还有1~6km不等的距离。所以在施工前或过程中需把便道延长或分叉修通到各主要施工点(隧洞的进出口)。经过4月19日的踏勘现场情况,和我单位于4月21日单独到现场的了解的情况,各点需修筑的便道如下:

1、0#隧洞出口:利用1#隧洞进口的临时便道沿暗渠路线延长约900m可到,该隧洞长只有50m,采用出口独头作业。

2、1#隧洞进口:该点离现有的机耕道约4.5km,需修筑接该机耕道的临时便道约4.5km。

3、1#隧洞出口、2#隧洞进出口:离已修筑的乡村机耕道公路约0.5km,需修筑0.6km的便道,该条便道延长可做为2#隧洞进、出口的进场道路。

3、3#隧洞进、出口,及4#隧洞进出口:4#隧洞出口离攀会公路约0.1m,修筑连接攀会公路的便道120m,延长该便道约0.7~0.9Km可达到3#隧洞进、出口,及4#隧洞进口。

4、根据补遗书说明:上述便道由业主提供,本方案只做一般情况介绍说明。

2.2 供水情况

本标段各隧洞进出口的供水情况相对较容易,各隧洞的进出口均可在山谷内筑坝拦水,利用引水或抽水到高位水池内,使用溪流可保证生活、生产用水。扬程见后附表。水池做法如下:用M7.5水泥砂浆砌砖,容量约10~20m3,内侧抹面,抽水扬程20~50m。

2.3 供电情况

在离洞口约300~1000m远近不一的范围内的山坡上均有10KvA的主输电线,各进出口的输电线路可沿线就近的在主线上搭火引到设在洞口的变压器上。

2.4各隧洞进出口水、电、便道情况汇总表

第三章施工总体计划

3.1 组织机构

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本标段工程,我公司将组建高堰沟水库红格干渠工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法管理。项目部归公司直接领导,并委派一位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代表公司履行合同,全权负责中标工程的组织、施工和管理。项目部领导及其成员由公司选调有隧洞施工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部班子及职能部门设置见以下附表。

3.1.1 主要管理人员配置

3.1.2 作业人员配置

上表说明:

(1)本表人数为施工高峰期人数,各时期的人员数将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整。(2)由于本合同段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为隧洞与渡槽,隧洞量较大,故每个掌子面单独成立一个工段,可以同时施工,赢得时间,保证工期。

(3)渡槽使用的架管等辅助材料较多,并且量较小分散,在施工安排单独一个工段,在工期保证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完工一个后再施工下一个,辅助材料周转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3.1.3本合同段施工各工段配备作业人员如下:

1)临时工程工段配备作业人员如下:附表二 -1

2)隧洞施工各工段配备作业人员如下:附表二 -2

3)渡槽施工工段配备作业人员如下:附表二 -3

4)暗渠施工工段配备作业人员如下:附表二 -4

3.2本合同段劳动力投入计划表:附表三

说明:由于便道由业主提供,在便道每形成之前各隧洞基本部能施工,故应预留2个月做为便道的施工时间。故6~7月做为施工准备或零星施工的时间,8月1日所有施工人员全部进场。

3.3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3.4 材料供应方案

工程所需砂、碎石、块石大多可在工地附近或洞内的碴石自采、加工。冲洗送实验室化验合格后使用,不足部分均需在叭喇河口购买,并运至工地库房,保管、使用。

水泥、钢筋需由我公司的物资处采购后运至现场。

所有的施工用料(砂、石、水泥、钢筋等)均需检验合格后使用。

3.4.1本合同段主要工程材料用量详见下表:

3.4.2施工所需周转材料如:风水管、电缆、风筒等主要部分用量详见下表:

3.5 本工程拟采用如下主要机具设备

说明:上述设备我公司全部具备,一旦中标,立即组织进入施工工地。

3.6 供电、供水、供风及运输方案。

3.6.1 供电概况

经过沿线现场考察,需设定变压器的位置和数量如下:

1)在0#隧洞出口、1#隧洞进口共用一台;

2)1#隧洞出口、2#隧洞进口共设一台;

3)2#隧洞出口、设一台。

4)3#隧洞进口、设一台;

5)4#隧洞进、出口、3#隧洞出口共设一台;

以上各点在离主干线的适当位置各按设一台容量为250KVA变压器供施工用电。共需5台变压器。

洞内施工动力电用电缆3×50mm2低压电缆引入。洞内照明用电用16mm2铝芯胶质线从变压器引入洞内。隧洞内动力设备采用重复接地方式保护。由于最长的隧洞为1#隧洞,需单头掘进的长度为1km,电压有一定的降幅,也可确保工程用电。另外,为防止停电影响工期,拟设200KW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

(1)供电电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电压:380220伏三相五线制;

2)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伏;

3)隧洞开挖支护工作面的工作灯应采用36V或24V;隧洞非工作地段照明可采用220V。

(2)洞内供电线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位置固定的动力线与照明线,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电线固定在瓷瓶上,严禁使用裸导线;

2)工作面附近的临时动力线及照明线,使用防水与绝缘性能良好的胶

质线;

2)工作面附近的临时动力线及照明线,使用防水与绝缘性能良好的胶质线;

3)照明线与动力线宜分别架设。

3.6.2 供水

隧洞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从拦水坝内或隧洞口的高位水池内的用φ80钢管引入,洞内用φ50钢管供水,洞外生活用水用φ40钢管供水。暗渠和渡槽的施工用水也从高为水池内采用φ40的胶皮管接出。

3.6.3供风

隧洞施工采用的风动钻机凿岩系统、需用高压风,本标段施工的各隧洞进、出口均设空压机,1#隧洞较长,计划在1#隧洞进、出口各采用1台20m3min空压机供风,其余采用10m3min空压机备用,以满足掘进的动力要求。从空压机出风口采用φ80钢管将风引至掌子面。

3.3.4 弃碴运输

洞内弃碴运输采用有轨运输方式。有轨运输采用8t滑线式机车牵引6m3梭车进行运输,钢轨型号为18kgm,枕木采用120mm×140mm ×1200mm,枕木间距为1.0m。

由于各隧洞进、出口均在大山深处,洞内碴石运出洞口后可在洞口100m范围内的拦碴坝内弃碴。

暗渠一般可沿线弃碴,暗渠沿山腰蜿蜒,在缓坡地带可沿线弃碴,在下面有农田或房屋的地带需沿暗渠运输到安全地带弃碴,运距一般在50m以内。

3.7 进场组织方案

3.7.1进场时,我方将在工地设置项目经理部,并将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提供给业主代表和监理方,以便能及时取得联系。3.7.3进场后,我方首先着手于工业大临、生活大临及洞口洞脸施工,为隧洞施工打好基础。

3.7.4设置工地试验室承担如下试验内容:

(1)砂、石、轻骨料等原材料试验;

(2)水泥标号及相关项目试验;

(3)砼、砂浆试配及砼力学性能试验;

(4)钢材(含焊接)力学性能试验;

(5)砼的非破损检验及抗渗试验。

第四章隧洞掘进方向、高程的测量控制

4.1 本合同段隧洞工程的测量概况

由于本合同段各隧洞全长3440m,其中9#隧洞较长有近2000m,为保证隧洞掘进直线等级和贯通质量,因此应建立高等级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经按规范要求计算,为满足过水隧洞的贯通测量误差要求,即中线不超过0.3米,腰线不超过0.2米,需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达到四等。为保证测量精度,在控制测量前,将需使用的测量仪器送仪检部门全面检定。

施测方案:待所埋标石稳定后,对控制网进行实测。采用日本产PTS-Ⅲ05宾得电子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距。施测时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操作,

4.1.1内业计算

观测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的计算是

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导线控制网计算采用严密平差法,平距将其投影到平均高程面上进行改正计算。各测站方向值进行测站平差,并对导线最弱边进行精度计算。计算采用双人对算,对初始控制点校核,并评定精度等级若甲方提供地质勘察部门的控制网,在甲方提供地质勘察部门的控制测量网基础上,布置一条能满足四等点精度要求和施工要求的导线网,并按四等点的技术要求重新测量和内业计算。

4.2 保证隧洞贯通精度的措施

为确保贯通精度,在隧洞施工测量中要做到:隧洞内25m~30m测设一组中心线和腰线。每120米建立一个导线点及高程点,每间隔300米对初测导线和高程点进行复测。并在进口与出口开始掘进时就进行贯通测量预计,并在掘进过程中采用超声波等仪器进行贯通测量的不断较核,并修正参数,重新对隧洞剩余部分进行贯通测量预计,调整隧洞方向,确保隧洞按精度贯通。

第五章工程施工用地计划

5.1施工用地祥见下表:

说明:上表中隧洞的用地计划指一个工段的计划,本工程共8个隧洞工段。

第六章施工平面布置图

6.1施工平布置图的范围说明

各隧洞进出、口均需布置生产大临和生活大临。

炸药库布置在各隧洞口上边山沟僻静处,或在县公安局民爆科的指导下设置,面积约30m2。

搅拌站和堆料场应布置在与洞口高程想近的平缓地带,特别是在使用梭车运输的1号隧洞的进出口,如低于洞口高程,可洞碴或洞脸土石方回填与洞口起平。约需面积150m2。

生产大临包括空压房、锻钎房、维修房、钢筋加工房、工具看守房等一切直接服务于施工的房屋,应尽量布置在洞口附近的平缓地带。面积共约200~300m2。

生活大临包括职工的生活住宿,食堂、澡堂、厕所等房屋,应在满足隧洞施工的大临时设施后,布置在洞口附近的合适位置。面积一共可考虑10m2人。

项目部管理人员办公室及会议室可布置在生活大临的地界范围内。

渡槽及暗渠大临设施布置可按照上述原则在沿线合适位置搭设。

6.2 平面布置见第18页附图NO.1。

第七章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法

7.1 隧洞施工方法

7.1.1隧洞锁口

表层土用轮式装载机挖掘排弃,人工铺边,若遇岩石,则采取凿岩机凿眼,火工爆破法施工。基槽开挖完后,随即进行洞口的墙、拱砌筑,按设计锁住洞口。

7.1.2 凿岩爆破

隧洞凿岩机具采用7655钻机打眼,眼深1.9m,成巷1.7~1.8m,为了确保工期,为1号隧洞还预备一台BOMER H104单臂凿岩台车打眼。用乳化炸药或2号岩石炸药。起爆药卷加工时,用防水套包裹,当岩石较破碎时,要严格控制装药量,应小药量爆破或人工开挖,防止塌方和冒落。爆破方案如下:

(1)爆破方案选择:

遂洞开挖采取光面爆破全断面一次性开挖完;

(2)炸药、雷管选用及爆破参数选择:

1)本爆破选用乳化炸药或2号岩石硝铵炸药;

2)、雷管选取:掏槽眼、辅助眼、底眼采用火雷管起爆;顶眼、帮眼采用非电雷管齐发起爆或导爆索起爆;

3)爆破参数选择:

a、单耗q。以9#隧洞中花岗岩为例,根据有关资料, f =8~10时,选择 q =2.24kg m3;

b、爆破眼直径:φ=40mm;

c、爆眼深度。掏槽眼h1=2.0m

辅助眼、周边眼h2=1.9m;

d、爆眼数目:N=q×s×n×ma×p

式中:N = 炮眼总数,个

q = 单耗,2.06kgm3

s = 巷道掘进断面积,选6.12m2

n = 炮眼利用率,90%

m = 每个药卷长度,0.2m

a = 炮眼平均装药系数,取0.58

p = 每个药卷重量,0.15 kg

由上式可知:N = q×s×n×ma×p

= 2.24×6.12×0.9×0.20.50×0.15=32个

不偶合系数:4025=1.6。

(3)工作面炮眼布置:见第42页附图NO.3。

掏槽眼间距为0.1-0.2m,辅助眼间距为0.5-0.7m,底眼间距为0.5m,根据光爆原理顶眼、帮眼间距为0.4~0.5m。

(4)装药结构及起爆顺序

1)装药结构

掏槽眼和辅助眼采用反向装药结构(见第42页附图NO.4)。

2)周边眼采用单段空气柱式装药结构(见第42页附图NO.5)。

3)起爆顺序:按炮眼布置图中编号1、2、3、4……顺序起爆。(4)炮眼排列及装药量表:

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岩石情况变化不断地修正其爆破参数,其他几类围岩参照此方案确定。

7.1.3 装碴运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