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浅论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浅论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浅论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2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

3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4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幽默的翻译

5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6 女性主义家园乌托邦思想的构建--论夏洛特?吉尔曼在《戴安莎的作为》

7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8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9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12 从语用学的角度谈美剧中的言语幽默——以《老爸老妈浪漫史》为例

13 浅谈自有品牌在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

14 汉语无主句英译方法探析(开题报告+论)

15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16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17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18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

19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20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21 澳洲土著语言的演变及原因

22 论《爱玛》中的反讽

23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24 The Essence of Love——An Interpretation of Persuasion

25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

26 暗喻的英汉对比翻译

27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

28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

29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30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

31 分析鲁滨逊克鲁索的人物形象

32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33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34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

35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36 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37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38 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39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40 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与情感》中的体现

41 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论巴比特的无助与无奈

42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43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44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45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46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47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48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

49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1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

52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53 从引进好莱坞大片看中国意识形态转型: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开题报告+论)

54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55 简爱与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冯特拉普性格分析比较

56 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57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

58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59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60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

61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

62 《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

63 美国C标准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

64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65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66 孤独而坚强的灵魂--《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爱伦?韦瑟罗尔的性格分析

67 浅析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68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之原由

69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

70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71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72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

73 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

74 中英诗歌及时行乐主题比较

7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76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

77 An Interpretation of Death in Jack London's Short Stories

78 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

79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80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

81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

82 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

83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84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

85 中英基本颜色词比较和翻译

86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87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88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89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90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其翻译研究

91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92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性别歧义及其原因探析

9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4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95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96 基于对爱伦坡文学作品及心理的兴趣

97 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98 小说《忠犬八公的故事》和电影《八公》动物叙事技巧的比较

99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100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01 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

102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宣材料英译

103 日用品广告语言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

104 中西美食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105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106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107 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

108 A Contrast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09 A Compa rative Study of Coincidental Plots in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10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11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112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13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自我中心共性

114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15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1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7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118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11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

120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21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

122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123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124 The Significa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in FormingWestern States Multi-culture in the U.S. 125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

126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127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128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

129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130 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131 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

132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133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美剧《绝望主妇》中的委婉语

134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

135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

136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137 The Characters and Personality of American Slang

138 中式菜肴名称的语言特点及其英译

139 论《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面性

14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141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

142 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

143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144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145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

146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147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148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49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

150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

151 浅析英语动物类习语的翻译

15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153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54 新闻英语中的委婉语及其翻译策略

155 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56 《蝇王》中的人性因素

157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

158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

159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160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

161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2 论马克?吐温的种族观--以《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为例

163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

164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165 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

166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

167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文化认同感的比较

168 On W 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169 A Research on V 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170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

171 从《寻找格林先生》看索尔?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72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173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74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

175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76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77 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

178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79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8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181 黛西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作用

182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183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184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185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代沟的不同影响研究

186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87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188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189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

190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

191 英汉招呼语差异探析

192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93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

194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195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语言歧视的策略

196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

197 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人物关系及象征意义

198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199 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

200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

电影片名汉译特点与路径

电影片名汉译特点与路径 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影视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大量英文电影被引进我国的文化市场,英文电影汉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内容。电影片名具有传递信息、表现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是电影的灵魂所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兴趣、票房的收入状况和文化交流的深度。然而,目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不一致、混乱等问题仍然存在,从表面上看是由译者喜好、个人观点或语言功底等差异导致的,本质上却是文化差异引起的,中西文化差异成为影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主要因素。本文着力探讨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提出文化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以期促进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实现两种文化的深度广度融合。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影响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精髓和灵魂,片名的翻译是影视传播的重要环节。SusanBassnett曾指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包惠南也指出“翻译语言实为翻译文化”。文化差异深刻地影响着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和宗教文化两个方面。 (一)人文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侧重于人文文化,如谦虚内敛、重视人伦。西方文化则更加开放,更加张扬,注重科学性和逻辑性。这些文化差异明显地反映在电影片名上。中国电影片名注重唯美,富有诗意和象征性,如《花样年华》《山楂树之恋》等,而西方电影片名则注重表达的简洁性,如Taxi,Speed,Shooter等。基于此,要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得淋漓尽致,使其等效于原片名对源语观众所产生的效果,就必须从文化入手挖掘其深层次的特征。以影片Speed为例,如果直译为《速度》则过于平淡,不会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愿望。但该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影片描述犯罪分子在一辆巴士上安装了炸弹,只要巴士时速超过每小时50英里就不能再减速,否则会引起爆炸,因此巴士要一直保持50英里以上的时速行驶,导致乘客无法转移,汽车的速度决定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译者采取意译法译为《生死时速》,既忠实原名,又体现电影内容特色,最重要的是引人遐想。 (二)宗教文化 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形成不同的宗教文化。西方人对中国的佛教、道教文化不甚了解,就如同许多中国人对《圣经》不熟悉一样。翻译涉及宗教文化电影

英文电影片名基本翻译思想浅析

47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2010年3月 第6卷 第1期 Mar., 2010 Vol.6 No.1 时”,与影片内容相差千万里,令人费解。 译好片名的第一步,应全面了解片名的来源及其命名特点,这是优秀译名的必经之路。片名大多以剧情、背景、主题、主人公线索为来源。以此为标准,电影大约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动作片:常通过画面的快速变换及打斗场面来吸引观众,如:Golden Eyes (黄金眼);Sindler’s List (辛德勒的名单);Speed(生死时速)等。 (2)爱情片:Ghost(人鬼情未了);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 (3)恐怖片: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 Hackers(黑客)。 (4)灾难片:Titanic(泰坦尼克);Pearl Harbor(珍珠港)。 (5)科幻片: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Star Wars (星球大战)。 (6)间谍片: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生机)。 (7)悲喜剧片: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Friends(六人行) 摘 要: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国内学者涉及不多,但已渐渐引起重视。现实中常常将英文电影片名分为,动作片爱情片恐怖片灾难片科幻片间谍片和悲喜剧片。对于各种类别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遵守几种翻译的原则:经济效益原则;译名应具有信息原则;体现文化特色的原则;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原则。同时在翻译中应坚持一定的翻译标准。另外,对于片名翻译必须掌握几种方法: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多种翻译方法灵活结合的翻译方法。 电影片名;直译;音译;意译 ﹑﹑﹑﹑﹑英文电影片名基本翻译思想浅析 冯建民 许丽红  (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山东 烟台 265713) 作者简介:冯建民(1979—),男,汉族,本科,讲师,黑龙江省黑河人,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研究 方向:英语教学。 许丽红(1982—),女,汉族,本科,助教,吉林省松原人,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研究方 向:英语教学。  电影是一门艺术,不同于其它体裁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同于其它体裁的翻译,但它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从体裁类型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属于翻译学专项研究一类。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国内学者涉及不多,但已渐渐引起重视。何跃敏指出西片译名中的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贺莺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提出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概括了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肖陆锦对片名的汉译技法作了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近一个世纪的英文原版的电影片名译名,并加以分析、归类,就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原则、方法、标准等作了进一步探讨。片名的确定、选择并非无目的、无原则,它是片商和观众之间相互沟通的第一个直接的窗口。瘪脚的译名通常是见词猜义或死译硬译的结果,常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如:the Duke、While You Are Sleeping曾分别被译为“公爵”和“当你入眠 [1] 1 电影片名分类

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及实现方法_789

电影片名的翻译标准及实现方法 电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每年涌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影片和走出国门的国产电影不胜枚举。电影作为视听类文本,具有意识形态、文化与商品三重属性,具备教育、娱乐和盈利的三重功能,即使电影片名翻译与文学著作书名和新闻标题翻译有相似之处,但电影仍具有独特性,译者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处理中需要仔细斟酌。然而,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仍有一些瑕疵。 一、电影片名翻译问题 从中国翻译进口影片的历史来看,中国译制片生产始于1949年后。中国对国外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应是有好几十年光景了。然而,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影片译名与影片内容关系松散 Roman Holiday译为《罗马假日》,影片讲的是欧洲某公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在罗马一天当中发生的浪漫故事。而这个译名跟故事内容本身的联系松散,

不如译为《邂逅公主》更贴近于故事本身,也能吸引受众的期待。 《赤壁》译为Red Cliff,不如The War of red cliff 更具体明白。 Revolution Road译为《革命之路》,这部影片是讲爱情和婚姻,影片名称只是男女主人公所居住的街道名,这种片名会让观众误以为是一部战争相关的电影。 问题二:缺乏美感 American pie在大陆译为《美国派》,香港却译为《美国处男》,实在是难逃露骨低俗。 Three Idiots 译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电影讲的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同窗的励志故事。单从这个译名来看,以为是一部傻里傻气,插科打诨的纯搞笑电影,然而观后发现整个剧情跟惊叹、赞美、努力有关,跟“傻”、“闹”无缘。还不如《寒窗三友》或者《寒窗三杰》有美感。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_

大众文艺 212 摘要:英文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将西方文化融入精彩的剧情之中,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观看一部电影之前,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起着导向作用的电影片名。因此一部英文电影要想在中国得到传播并获得认可,其影片名必须成为该电影的“点睛之笔”。本文将从文化影响翻译方法及策略的角度,浅析大陆、香港、台湾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各自特点。 关键词:文化;翻译;电影片名 一、引言 文化,包罗万象,错综复杂。迄今为止,对于“文化”一词,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维基百科最新的解释为:“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大致上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形式来指称它的文化。”1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于文化的定义会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相互了解各自的不同文化,我们才能推进经济的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全世界的共同繁荣。 中西方国家由于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文化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很大障碍。当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遭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当“重义气轻利益”的中国思想遭遇“重物质轻人伦”的西方标准,必将火光四溅。然而,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将西方文化融入精彩的剧情之中,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但是在观看一部电影之前,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起着导向作用的电影片名。片名对于电影来说起着 “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一部英文电影要想在中国得到传播并获得认可,其片名的翻译举足轻重。 评判一部汉译电影片名好坏的标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片名是否忠实于原作内容,反映原作的主题和风格;其次,片名是否言简意赅,表述清晰,“一针见血”;第三,片名是否符合华语观众的观赏习惯,按照汉语的标准来表述;第四,片名是否吸引眼球,或幽默,或生动,或具有感染力。总之,理想的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以既能保留原作内容,又能符合译入语的文化特征为标准。另外,还要考虑其商业价值,不要忽视目标观众的期待。所以对于英文影片片名的翻译来说,要做到形神兼备具有相当的难度。即便是同源于汉语文化的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由于其不同的历史经历,也孕育出了不尽相同的文化。译者从各 自的文化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同一部英文影片在两岸三地上映时,往往拥有截然不同的汉译片名。以下将从文化影响翻译方法及策略的角度浅析两岸三地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各自特点。 二、大陆地区文化与片名翻译1.社会文化背景 大陆地区传承了比较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该文化体系蕴涵着丰富的儒家、道家及佛教文化色彩,总结其特点有三:一是和谐之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内部凝聚的文化,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和谐至上,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结合;二是兼容并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封闭自固的,也不是一种批判的文化,现今在大陆地区流行的“韩流”、“日系”便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总是以一颗包容的心,接纳外来文化;三是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的境界,强调慎独自修、至诚尽性、忠恕宽容。 2.片名翻译特点 正是在和谐、兼容、中庸的中国传统文化驱使下,大陆的翻译者们多半拘谨且小心,不愿轻易改变原片名的结构,片名翻译通常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且往往比较中性,极少带有煽情、暴力或夸张的色彩。这也使得传统的翻译标准 “信、达、雅”,尤其是“信”在大陆地区片名翻译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应用。然而这种“信”往往只是从字面上传递了原片名的信息,并没有起到赋予原作第二次生命的作用。大陆译本只有在直译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深入地雕琢,使之成为兼具时代特征和影片内容精髓的译本,才能真正成为经典译作。 例如,由著名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和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美国经典冒险喜剧电影“Rain Man”, 在大陆被译成了《雨人》,看似对原名绝对“忠实”的译本,其实丝毫没有传达影片的任何内容和信息,甚至让观众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谓的“直译”瞬间变成了“死译”。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影片英文名的由来及电影的主旨。看过电影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实是由于主人公雷曼咬字不清,总是错把自己叫成“瑞曼”,才有了“Rain Man”。而另一个译本《手足情未了》,是比较合适的版本。充分体现了片名的信息功能,影射了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同时“情未了”又兼具了美感功能和吸引力。显然是值得推荐的译本。 当然,大陆的 “直译”式片名,也会造就一些佳译。例如:1997年上映的经典美国大片“Titanic”,香港当时将其译为《铁达尼号》,而中国大陆引进此片时,将其翻译成了后来大 从文化角度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王 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突出的评价资源。反之,不同评价资源的整合也在建构不同的语类结构。英语新闻也带有撰稿者一定的主观倾向性,评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工具,即通过作者对各种评价资源的运用,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正确解读新闻报道。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如能将评价理论适当引入来解读语篇,相信将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J.R.Marin &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明瑶. “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评价性分析及其翻译”, 《上海翻译》,2007(1). [3] 李国庆 孙韵雪. “新闻语篇的评价视角—从评价理论的角度看社论的价值取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7).[4]姜望琪. 《语篇语言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张健.《英语报刊阅读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语言学研究?

从文化差异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15185462.html, 从文化差异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 作者:刘诗雯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将着重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研究,旨在帮助译者了解文化差异及避免因文 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困难。在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存在两种观点,即所谓“异化”与“归化”策略。但是在应用策略之时,必须要把握好度,不能过于异化,也不能过于归化。 关键词:电影片名;文化差异;异化;归化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其语言应该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为了吸引观众,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概括影片的主要内容,内容简短、别出心裁,这样才能更好宣传影片。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译者通常会采取两种策略,异化与归化,但这两种策略有其适用范围,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片名时更应仔细斟酌,尽可能使译名传神。 一、文化与翻译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在其著作《语言、文化与翻译》中说过:“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文字和成语的影响是如此的普遍,如果不熟悉语言文化背景,没有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1]文化意义几乎不是固化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经历的人,对意义的解读、体验及重构也不同。共同经历和体验的缺失,使得文化层面的翻译困难重重。[2]在翻译 过程中,译者必须结合本地读者的文化背景进行电影片名的翻译。 二、文化差异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较大的文本。最近二十多年来,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翻译理论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3] 就两种文化而言,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不一定是对应的。那么就在翻译电影片名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就产生了两种观点,即所谓“异化”与“归化”策略。 (一)归化策略 归化的属性为译文接受者取向,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要求译文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要用目标语读者习以为常的词汇与语言来替换源语语言。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本名族文化不熟悉的单词或词组,这时就应该考虑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试举例:Forest Gump 翻译为《阿甘正传》。试想一下,若是将Forest Gump翻译为《福雷斯特·甘普》,观众肯定会感到迷惑,完全失去了观影乐趣。《阿甘正传》这种译法,正是利用了《阿Q正传》的语 境,有一种半戏谑的轻巧味道。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人 文 论 坛 143 INTELLIGENCE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周建良 摘 要: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重要的、充满创造性的工作,本文在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电影片名翻译所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并提出英语电影片名的几种实用翻译方法,已期为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影片名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1.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 电影片名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一部电影的窗口。观众通过这个窗口,能看到电影中的一切。它就相当于一个门面,对电影的票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部从国外引进的电影,片名的翻译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作为电影的一个很特殊的部分,片名有一些基本特点。首先,电影片名通常都很简洁。通常电影片名都出现在海报或者电影屏幕最显眼的位置。片名如果太长要么会占用剧照的空间,要么只能用小号的字体,这样不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片名太长也不容易被观众记住。根据Thomas Shovel 的短期记忆理论,人类的短期记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最多能记住七个单位的信息。也就是说,如果片名在七个字以上,观众很难看一眼就记住。仔细研究美国电影学会在2009年1月8号发布的《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电影》,我们发现,80%以上的电影片名都在4个单词以内,7个单词以上的电影只有一部,可见英语电影片名比较精简。 2.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 mark)认为语言其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酬应功能、元语言功能。其中,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种专有名词,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就影视片名的翻译,包惠南认为“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2.1信息价值原则 片名翻译要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也就是所谓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片名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作为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但一个字、一个词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内容,使人一看便可猜出它属于哪类电影。如Pulp Fiction(黑色追缉令),Meet the Parents(拜见岳父大人),A Rather English Marriage(鳏夫二重奏)。 捕风捉影,离题万里,背离信息价值的翻译是片名翻译的大忌。台湾曾经将the Sound of Music 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这种标题简直适用于各类音乐片。更有甚者,将True Lies(大陆译为:《真实的谎言》)译为《魔鬼大帝》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小说,还误导观众,引起对影片错误的心理预期。再如,the Third Man 曾被译为“第三者”,给人的第印象是爱情旋涡里的三角恋,而本片的第三者其实是指目睹一场凶杀的第三个目击者,原译名与实际内容和差极大。 2.2美学欣赏原则 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共鸣。片名的翻译讲求摆脱原文词语束缚,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从而将美感经验传导于观众。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求炼字。选词时应力求音意俱美,达意传神。炼字讲求传神。用语言创造一种意境,气氛,浓缩源语观众的感受,并将之传导于目的语观众。比较以下三组英语片名的汉译,不难发现第二种译法能够充分发挥汉语优势,选词精当,意境深远,切中原片主题,因而更胜一筹。 2.3目标取向原则 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因片名是种特殊的实用文本,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翻译片名时,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 2.4文化价值原则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3.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片名言简意赅,但信息量大,总摄

(全英文论文)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2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3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4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5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运用 7 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8 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 9 雌雄同体:《奥兰多》中时代精神的体现 10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11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 12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3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 14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6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17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8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19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 20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21 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远大前程》中人物郝维仙之研究 22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 23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惨命运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与原则范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 从《嘉莉妹妹》看现代女性的自我实现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The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交际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On the Female Image in The Oval Portrait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ragon Images in Chinese &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从目的论看《长腿叔叔》的中译 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从美国影视剧中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叙事研究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之我见 [摘要] 电影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之一,翻译是不同文化间沟通的重要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递。随着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进入国门,如何将英语影片片名译为能使观众理解的、接受的中文表述成为了当前翻译界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特点,归纳出翻译的原则,对比不同的翻译方法在表达和理解上的异同。 [关键词]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特色翻译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被引进国门,极大地丰富和影响了我国国民的生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在传承文化内涵,传递文化特色,是我们了解外国历史文化、人文精华的一个渠道。翻译作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重要沟通手段,显然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经典片名翻译鉴赏 电影片名即是电影的名片,寥寥数语凝聚的是整个作品的精髓,是令人颇费神思提炼的部分。好的译名是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观看欲望,能使影片锦上添花。以下是经典翻译片名例子: 1、《maid in manhattan》译为《曼哈顿灰姑娘》和《曼哈顿女佣》,影片讲述玛丽莎是最豪华的manhattan hotel的女服务员,英俊、温文尔雅的christopher hall是美国政坛中最有前途的响

当当的人物,两人的情感生活经历了地位和时间的考验,最终是灰姑娘娘变成了公主。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故事已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童话,所以《曼哈顿灰姑娘》不仅比《曼哈顿女佣》易于理解和接受,又使原先非常普通的名字增添了一分色彩,更暗了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 2、《the pursuit of happyness》译为《追赶幸福》和《当幸福来敲门》,影片源于真实故事改编,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译为《当幸福来敲门》更能体现影片励志的主题和主人公对生活的追求和体验。 3、《gone with the wind》译为《乱世佳人》或《飘》,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在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的背景下,庄园主小姐郝思嘉在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飘》简单的一个字,将郝思佳流离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原名“随风而逝”的意境表达得完整贴切,更带领观众进入片中战乱纷飞的时代以及主人公对命运难以把握而无止无尽的痛苦和无奈之中。 二、片名翻译原则 1、展现文化特征 电影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多地是展现每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展露民族特有的一面。翻译电影片名时要关注其所承载的文化积淀,更注意如何用巧妙的文字、言简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摘要】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结合电影 片名的特点,分析了其翻译的目的和原则,归纳总结 了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片名翻译翻译策略翻译技巧 一、前言 电影片名不仅是电影凸显主题,向观众传递影片 中心思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具有特定的商业目标,保 证票房收入,宣传、推广电影的一种商业名片。因此,它同时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两种特性,而通过电影片 名翻译,不仅要实现其艺术价值,更要实现其商品价值。好的电影片名对电影而言,是点睛之笔,甚至比 电影海报或广告宣传更为有效,能够快速地吸引观众 的注意力,增加票房的收入,是一种强有力的商业宣 传手段。 二、电影片名的特点 电影片名一般有三种特点,从语言层面上分析, 电影片名首先要简洁凝练。它就像是透视电影的眼睛,对电影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反之,若是用比

较长的句子作为电影片名,观众往往记不住,也丧失 了其推广宣传的功能。其次,电影片名要通俗易懂。 电影若要迎合这个观众群体的口味,必须要让这些千 差万别的观众与电影之间产生共鸣,因此,电影片名 要避免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尽可能地通俗一些、大众一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接地气”。最后,电影片名要生动优美。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让他们 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买票观影,就要使电影片名既 生动又优美。生动又富于美感的电影片名具有强烈的 票房感召力,让人一看到电影片名就立刻产生买票入 场的欲望。 三、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1.直译法。根据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之一,即忠 实原则,我们首先考虑对电影片名采用直译的方法。 忠实原则就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要体现原文的风貌,而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可以决定译文 对原文忠实的形式和程度。直译法恰恰就符合这一原则。有些电影片名其实就来源于影片的故事内容、情 节或主人公,对这种类型的电影片名,译者就可以采 用直译的方法,既保持原片名的内容,又能够与源语 形式保持一致,同时也易于被目的语观众接受。如:E.T.《E.T.外星人》;Empire《帝国大厦》Duck Soup《鸭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被引进并呈现在国内观众眼前,而影视翻译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也备受重视,在影视翻译中,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影视翻译的精华之所在,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最直观因素。特别是目前电影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一部好的电影片名能直接影响到影片艺术性的展示以及最终的商业收益,因此对电影片名翻译的考究是势在必行。 因此本文尝试从目的论原则出发,以2009-2011年间在中国收视率较高的美国大片片名的汉译来分析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说明在目的论指导下应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如何运用这些翻译策略让译文达到预期的效果,并最终取得较好的商业效益。 二、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论是由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的,1978年在他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先提出注重社会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它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杰里米?芒迪,2007:112)。目的论包含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最高原则,其他两项属于从属地位,即目的决定手段(杰里米?芒迪,2007:113)。这一规则解决了长久以来电影片名到底该直译,意译,归化还是异化等等这些翻译研究中的两难问题。因为目的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译文的目的,按照译文特定的原则对原文进行特殊处理,并可能要用到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实现译文的目的。 三、目的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3.1电影片名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其特点主要在于语言简明,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激起人们的观赏欲(谢新云,2007),因此电影片名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实现电影名一般艺术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商业价值,所以基于此目的的任何一种翻译方法都可以被采用。下文中,笔者将选取2009-2010年两年间在中国收视率较高的美国大片作为材料来分析成功的美国大片片名在目的论指导下常见的翻译方法,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一些规律。 3.1.1直译法。电影片名的直译是根据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特点。力图再现原语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张必刚、夏宏钟,2008)。因此当原片名能够直接运用直译法而达到让观赏者了解形式和内容时,此翻译不失为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09年收视率较高的“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冰河世纪:恐龙的黎明》,“Angel and Demons”《天使与恶魔》。又如2010年的“Despicable Me”《卑鄙的我》,“The Last Air bender”《最后的气宗》,“The Sorcerers Apprentice”《魔法师的学徒》等。这些翻译都直接点出了电影的内容,能够很直观的吸引观众的眼球。 3.1.2意译法。由于中西方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存在很大差异,分属于不同的语言

论文大纲-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larify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eaning, theoretical frame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The analysis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I. Types of film II. General feature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ii. Artistry iii.culturality (文化性) ⅳ. Commercial III. The principle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i. Information value principle ii. Aesthetic principles iii. Goal orientation principle ⅳ. Cultural value principle Chapter Three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E nglish film titles I. Correspond with the film and be easily understood II. Concise and easy to be remembered III. Attract audience and increase the box-office income Chapter Four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kill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 Translation method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 Literal translation ii. Free translation II. Translation skill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i.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ii. Compiling method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Summarize the whole passag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Also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essay writing and bring up some suggestions in future research.

开题报告_英文电影标题的翻译技巧和准则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文题目:英文电影标题的翻译技巧和准则 英文题目:Translation Skills and Principles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系别: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01班 学号:4116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日

定观众对此影片的好与恶。并且,好的片名翻译既能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又能实现其审美价值,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以及高尚情操的陶冶。因此,如何将电影片名翻译的既贴切又传神非常具有翻译学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对内对外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深入,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进入了中国市场和中国人的视野,给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部世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考察研究,会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共时视角下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语译名情况和历时视角下各个时代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语译名特点。 由于电影具有艺术性、娱乐性、综合性和大众性的特点,观众的社会心理、审美情感和文化取向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译者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使人们明确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对译者的要求。电影片名包括中文、英文及其他各国语言的片名。 英文电影片名主要来源于中国观众熟悉的英文影片,其中很多是美国好莱坞影片或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提名影片。片名翻译的版本涉及到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他们使用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影视期刊杂志以及互联网上的网络资源如: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和其他相关网页。所有的这一切引出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进行考察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归纳、分析、描述以及统计的方法。在考察研究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语译名时,将对同一时期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语译名进行共时的比较,并且将各个年代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进行历时的比较。而且,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国内学者涉及不多,但已渐渐引起重视。何跃敏指出西片译名中的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贺莺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提出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概括了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肖陆锦对片名的汉译技法作了分析。 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同一时期的英文影片译名状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同一部英文电影的片名往往会有着不同的翻译版本,采用不同的语译名,同时也有不同的特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虽然同属于一个汉语文化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批英语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而作为影片的点睛之笔——片名,其汉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英语电影来讲,若想打开中国市场,赢取高额票房,一个好的中文译名必不可少。好的译名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能极大地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相反,倘若一名欠妥,就会成为英语影片进军中国市场的失败之笔。但是,无论怎样,电影片名翻译也属于翻译实践的一种,在理论上应该遵循功能派的目的论。 一、理论介绍 (一)功能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由弗米尔于1978年首次提出的。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Reiss&Vemeer,1984:01)“这项原则有利于改变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之间的内部对立局面。”(Nord,2001:29)这说明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翻译目的,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方法,而不是在翻译一篇文章前就先确定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的主要理论。与传统“等价观”不同的是,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

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考系不应是原文,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实现的功能。因此,翻译意味着要在目标背景中为目标语境内的目的和目标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源语文本并非处于中心地位,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目的(Nord,2001:9-13)。 (二)电影片名翻译中的目的因素 电影片名不仅传承着整部电影的精华,而且还是承载者艺术之美与商业效益。赖斯和弗米尔曾说:“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电影片名翻译就是要用译名吸引译入语观众的眼球,刺激电影消费,赢得消费市场。可见,电影片名翻译时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译名要透露影片必要的信息,用以宣传介绍;用词要美,达到语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用以吸引观众;情感上与观众达到共鸣,激发观看欲望,用以赢得商业效益。 二、电影片名的功能 不同的学者在分析语言的功能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电影片名是一种专有名词,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载体,笔者认为,电影片名

[英语,片名,特点]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中国的电影翻译事业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这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中,电影翻译工作者给广大观众奉献出了许多优秀的译制片,观众从这些优秀的译制片中领略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语言带给人的无穷魅力。许多优秀的译制片的译名已经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随着电影的流传成为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记。本文拟对英文电影的片名翻译技巧进行分析。 一、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在片名翻译中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重合时,这是最简单而且性质有效的翻译方法。直译既保留原标题的思想内容,又保留原标题的表达形式,使二者达到完美的同意。电影片名能直译的应尽量直译。在文字凝练上下功夫,力求体现电影的内涵。如Roman Holiday译作《罗马假日》,Sense and Sensibility译作《理智与情感》,Rain Man译作《雨人》等等。 (二)意译法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一部英语电影的片名往往尤其独特的内在含义,这种意义很难从目的语中找出对应的词语进行翻译。如果强行直译,译出的片名不仅失去原来片名的特色还会令人感到费解,这样译出的片名就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含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取意译的方面,不受字面词语的束缚,找到对应的能表达出原文情感的词语。例如,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讲述的是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罗伊克劳宁与美貌的芭蕾舞明星马拉的爱情悲剧,电影故事的开头和结局都在滑铁卢桥。如果直译片名的话,那就成了滑铁卢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看到滑铁卢桥,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拿破仑战败的滑铁卢战役,这样的译文不仅寡然无味,还会让人产生误解,因此这种翻译就不是十分恰当。而如果从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来看,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在翻译时就可以大胆地加入文学色彩浓烈的词语。本片最终译为了《魂断蓝桥》,魂断儿子点出悲剧内涵,不仅吻合剧情,而且使整个片名典雅蕴藉,神似原题,高于原题。类似的例子还有:The Fugitive译为《亡命天涯》,Bodyguard译为《护花倾情》,Passenger译为《九霄屠龙》,Night Killer译为《来者不善》,Revenge译为《蝶恋花》等等。这些译名不仅很好地传达了源语的韵味,还融入了很多中国特色,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 (三)意译和直译结合法 在将英语电影译制成中文电影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翻译技巧,如:主、谓、宾、定、状、补语成分之间的互换,语言的扩充和省略,词性的转换。因此,更多的时候,译者都是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源语言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对其做恰当的改动和变更,这样做有助于更准确表达出源语言的丰富内涵,使语言的前后连接更通顺合理,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语言习惯和逻辑思维习惯,而不会破坏源语的本意。比如,Titanic译为《铁达尼号》,既与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该船的庞大和豪华;Tarzan译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主任工的强壮、敦厚,为了避免误解,加了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