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构成是七类两级。七类标准是指: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和污染报警标准;两级是指国家级和地方级。

2、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最为基本的方法是社会调查法,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又可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方法。

3、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和排毒系数法。

4、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既考虑分指数的平均值,又考虑分指数的最大值的评价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

5、环境质量评价按照评价时间分为:过去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按照法律层面上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为:污水量、水质复杂程度、水域规模、水质要求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用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及该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作为判据。

8、AERMOD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DMS-EIA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9、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等于:相对密度(RD%)、相对频度(RF%)和相对盖

度(RC%)之和。

10、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给予定性与定量的说明。

2、社会调查法:通常指深入到工厂、企业、学校和党政机关进行访问等各种类型座谈会的调查方法。

3、最佳实用技术:体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治理技术。

4、新建项目源强的“两本账”:一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另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

5、改扩建项目源强的“三本帐”: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改前的原有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改后的污染物的设计排放量;第三本账是治理后和评价规定措施后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6、均匀混合断面

指某污染物在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5%,认为该污染物在该断面分布均匀,这一断面称为均匀混合断面。

7、熏烟(或漫烟)过程

在夜间发生辐射逆温时,清晨太阳升起后,逆温从地面开始破坏而逐渐向上发展。当逆温破坏到烟流下边缘以上时,便发生了强烈的向下混合作用,使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大,这个过程称为熏烟(或漫烟)过程。

三、简答题

1、环境要素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答: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有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岩石、生物等。2、排毒系数Fi=m i /d i ,试描述其物理意义?

答:表示污染物作用于人体时引起的毒作用反应时的人数。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答: ①建设项目概况

②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

③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列出等标污染负荷的表达式,说明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等标污染负荷的表达式为:k Q C C p i i i ??=

0,其中k 为换算系数,污染物为废水时k=10-6mg/L ,污染物为废气时k=10-9mg/m 3;Q 为污染物体积。其物理意义是指把排放介质

稀释(浓缩)到排放标准时的体积。

5、环境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2)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3).环境效应分析即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

A.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效应;

B.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C.经济损益分析。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2)具有法律强制性

(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4)分类管理:分三类

(5)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

(6)突出工程实用性

7、“十二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哪些?

工业粉尘、烟尘、SO2、NOX、COD、氨氮、工业固体废物

8、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是什么?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单要素评价的区别是什么?

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主要关系原则,总体估计原则,经济补偿原则,贵极无价原则。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综合评价是将某一环境体系看成是一个整体,即一个环境基本单元,在考虑它的功能的同时,突出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主要污染问题,将其与人体健康以及防治对策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进行总体的环境质量评定。

9、什么是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污染源评价是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潜在污染能力是污染源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最大污染效应。它不同于污染源对环境产生的实际效应。

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提供环境质量水平的成因;为环境综合防治指出目标,提供数据。

四、计算题

1、一台普通锅炉每小时烧烟煤800kg。

(1)求这台锅炉排入大气的烟灰量?(已知烟煤灰分取15%,排灰因子为80%)

的排放量(质量排放量和体积排放量两类)。(已知烟(2)如果排烟温度为273℃,求SO

2

煤含硫分为5%,转化率取80%)

答:烟灰量

G烟尘=B×A×df×(1-η) =800×15%×80%=96kg

式中 G烟尘——烟尘排放量;

B——耗煤量;

A——煤的灰分含量(%);

df——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的总效率(%)。

SO

2

的质量排放量

G=B×S×80%×2 ×(1-η)

式中 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B——耗煤量;

S——煤的含硫量,%η——脱硫效率

SO2 的体积排放量

G=B×S%×80%×2 ×(1-η)×(273+t/273)×64式中 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B——耗煤量;

S%——煤的含硫量。

η——脱硫效率

2、某市经大气污染源调查后得到以下资料:

工业名称

废气量SO2

(kg/h)

NO

X

(kg/h)

烟尘

(kg/h)

(万m 3

/a ) 冶金工业 8000 118 19 200

电力工业 6700 67 14 175

化工 3900 49 94

食品 4100 40 56

纺织缝纫及皮

革 2900 52 92

已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O 2、NO X 、烟尘的排放限值为38kg/h 、6.6 kg/h 、34 kg/h 。 问:(1)确定各工业排废气的等标污染负荷。

(2)该城市废气的主要污染行业是什么?

(3)该城市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答:(1)Pi=

i i Q C C ?0 (2)Ki=%100?总

P P i 按照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K i 排序,分别累积百分比,将累积百分比大雨80%左右的

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

(3)按照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K i 排序,分别累积百分比,将累积百分比大雨80%左

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3、根据下列测量数据和分级尺度,用标准型单一指数法计算各分指数,用加权叠加法计算综合指数,并判断大气质量级别(15分) 参 数 SO 2 NO x 实 测 值 L L

16T/km2·月

评价标准 m3 m3 8T/ km2·月

权 系 数

分 级 的 尺 度

综合指数值 < ~ ~ ~ >

质量级别 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中污染 重污染

解:由单一指数法公式I i =Ci/C 0i 可知,

I SO2=22

0so so C C =15

.03.0=2 I NOx =NOx NOx C C 0=1.01.0=1 I TSP =28160==TSP TSP C C I 综=0.17.123.013.024.01?=?+?+?=∑=i n

i i I W

所以该区域大气质量属于重污染级别。

五、论述题

1、论述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工程概况

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

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

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补充措施与建议

工程分析小结

2、试分析新建水利水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答:对水库内和下游水质的影响;

生态影响;

社会经济和历史文物古迹及考古资源保护方面;

地质、气象和资源条件的影响。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功能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功能是:为设计部门规定防治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是:

(1)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使用强。

(2)基础数据可靠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报告书的署名,报告书编制人员按行政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目总负责人依次署名盖章,报告编写人署名。

4、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它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目的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决策。

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个紧密相关的步骤,即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以及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

(1)环境风险识别:又称危险识别,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因果分析的原则,用筛选、监控和诊断的方法,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的过程。它将对有哪些环境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环境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作出回答。环境风险识别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础。

(2)环境风险估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强度等)进行量测。在环境风险识别中已回答了要遇到的风险及引发的因素是什么,在环境风险估计时就应回答这个事件有多大,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的性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确定风险事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径。确定环境风险的危害范围,应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考虑。环境风险估计常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

(3)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后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建构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建构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景区旅游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多数的旅游景区旅游环境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在一些热门的景区,由于旅游人数的激增所导致的旅游环境明显恶化,已引起旅游者的严重不满,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旅游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有针对性的评价是旅游环境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尝试以珠海市赤花山森林公园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lphi法,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旅游环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为景区的旅游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法。 1研究区域概况 赤花山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公园总面积为264.87hm2,森林覆盖率为95%,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树木种类繁多,景观独特,其浓郁的“赤花八景”为发展生态建设和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为了使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综合反映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的各个方面,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从一般意义上讲,选取指标构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以下基本原则[1]: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概念要明确。要充分运用森林生态学、旅游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应有一定科学的内涵,能够反映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2)系统性原则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指标尽可能完整齐全,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地反映出旅游资源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内涵。3)代表性原则旅游资源涵盖范围较广,在充分考虑各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尺度的前提下,选取既能反映不同种类生态旅游资源共性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因子,从而构建具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但对于一些意义重大却又难以量化的指标,也可用定性指标来描述。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比较。从时间上反映旅游资源系统的发展变化过程,从空间上反映同一时间不同种类旅游资源的空间差异。6)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要求在尽可能简单的前提下,挑选指标容易获取、计算方便,并能够很好地反映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的指标构建体系。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环境质量评价期末考结业考试

1.环境质量评价目的:7目的(实现经济生产的合理布局)、(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优化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为建设项目和规划活动实施环境管理提供系统资料) 2.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8程序(划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的内容)、(提出评价精度的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和途径)、(资料收集)、(系统监测或模拟研究)、(数据处理和建立模型)、(成果分析和报告书的编制) 3.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1)按照环境要素分类:(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综合要素评价) (2)按照评价参数分类:(卫生学评价)、(生态学评价)、(污染物评价)、(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美学评价)等 (3)按照评价区域分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游览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4)按照评价时间分类:(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1)宪法 (2)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4)地方环境保护法规 (5)环境保护标准 (6)国际条约与协定 5.环境法律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总则第二条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6)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6.环境标准: 保护环境、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以(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的,针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依据。 7.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14144147.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1总则 1.1任务来源及评价目的 1.1.1任务来源 汉江平川段位于汉江干流上游,西起勉县武侯镇,东到洋县小峡口,东西长105km,南北宽5-25km。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建设始于建国后。五十年代修建了38.4km砌石护岸,有效地操纵了局部河段的河岸坍塌;六十年代初,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在干支流两岸筑堤73.5km,造林4万多亩,新建、加固了一些险工段;1974年以后,按照“向汉江要地”的错误精神指导下,筑堤83.8km。由于过度缩窄河道,导致所修建的大堤大部分毁于“81.8”、“90.7”洪水。1991—1994年,一期工程新修堤防52.02km。1998年开始续建,到2000年底完成新修堤防12.97km,加高培厚16.16km。截止2001年4月底,汉江干流两岸共建有堤防工程171143m,其中左岸堤防工程20段长93935m,右岸堤防工程21段、长77208m;各类坝垛228座,其中左岸81座,右岸147座;涵闸(洞、管)138座,其中左岸61座,右岸77座。但仍存在城防段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段堤线布置不合理,排涝设施不健全、尚未构成完整的堤防防护体系等防洪问题。继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为汲取大灾之后的经验教训,水利部及所属各大流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按新的技术规范重新编制河流防洪规划。为此,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托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防洪“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基础上完成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依照《建

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汉中市河道治理处于2002年3月21日托付我院进行该项目环境阻碍评价。 1.1.2评价目的 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环境阻碍分析,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的阻碍,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不利阻碍减小到最低限度,使经济建设和环境爱护协调进展,为环境治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12); (2)《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阻碍评价规范》SDJ302—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6)《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利部SL204—98; (8)《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95),1995年; (9)《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阻碍》(HJ/T 19—1997); (10)《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环境阻碍评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2018二级建造网络继续教育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经验规范

======单选题部分======9分1.土地胁迫指数是评价区域内土地质量遭受胁迫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开发等胁迫类型面积表示。当土地胁迫指数大于100时,则取()。 A1 B原始数 C100 D数据失去意义 2.重要生态类型变化调节指标是根据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功能动态变化度进行调节,调节幅度为() A-~ B-1~1 C-~ D-2~2 3.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若CEI>=80的是()A差 B中 C良 D优 4.下列不属于滩涂湿地的特点的是() A地势平坦低洼 B排水顺畅 C长期潮湿

D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1.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中,Aforn的含义是() A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C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D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有林地是指郁闭度大于()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3.中度侵蚀是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t/(km·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mm/a 之间的区域。 ~ ~ ~ ~ 4.()是评价区域绿地、水域湿地和耕地面积占评价区域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A生态用地比例 B绿地覆盖率 C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D水源涵养指数

======多选题部分====== 5.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指数主要从()、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等方面表示 A地表水质量 B空气质量 C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 6.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等方面表示。 A大气环境质量 B水环境质量 C声环境质量 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分指数 A生物丰度指数 B植被覆盖指数 C水网密度指数 D土地胁迫指数 ======判断题部分====== 8.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区域内所受纳的环境污染压力,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所受纳的污染负荷表示 对 9.环境限制指数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 对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X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通知》及省、州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4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第 2 页共 10 页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XX~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XX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XX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专户,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投资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相关 第 3 页共 10 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 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 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 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 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湖泊水质?)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收稿日期:2003-02-05基金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滚动计划(96-911-08-04)作者简介:成 筠,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文章编号:1001-4179(2004)05-0045-03 基于GIS 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成 筠1  徐泮林2  郑丙辉 3 (1.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2.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9;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摘要: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已为人类认识宏观环境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开展大尺度的区域生态区划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度量的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根据GIS 开发设计中原型法的思想,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为主要技术路线,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和GIS 控件MapObjects 开发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确立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等。关 键 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GIS;原型法;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X 84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 生态保护离不开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而生态环境信息85%以上与空间位置有关。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工作,就是在分析、归纳大量环境调查和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模型的计算,找出研究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环境质量的发生、发展与空间分布规律。要解决这个问题,依靠传统的生态调查方法和限于局部环境及相互分离的评价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寻求能够从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调查与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立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模式,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已为人类认识宏观环境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思想,为开展大尺度的区域生态区划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可度量的技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遥感(RS )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 PS )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2 系统需求 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 (1)单环境要素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等; (2)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其评价数据仅来自于地面监测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评价因子考虑也不全面,评价结果主 要是以表格和统计图方式表示,几乎没有引入生态学的概念,也 没有利用3S 技术,空间概念不明确; (3)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调查,依据生态学理论,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但大多处于半自动化半手工方式,亦即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后,利用计算机或手工方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人为评价,没有形成系统。 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目的旨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计算机化;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能力;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反映和预测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规律,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针对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和地面同步实地监测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一套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响应3方面的全新的且较为全面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可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并最终实现计算机化。 3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地面监测数据和遥感解译的初步成果,参考已有 的自然区划和植被区划的成果,进行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然后确定指标体系,并应用专家经验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对于选定的指标和标准,建立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 3.2 数据流程图 系统的数据流程如图1。 第35卷第5期人 民 长 江 V ol.35,N o.5 2004年5月 Y angtze River May , 2004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一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O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 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O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O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 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 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