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教育现代化迈上新征程

基础教育现代化迈上新征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13651200.html,

基础教育现代化迈上新征程

作者:任会兵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9年第12期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境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化展开。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些流行的观点,譬如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种绝对化倾向。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明显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对化,即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认为我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典型,必须彻底否定,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并造成了课堂的混乱,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以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思维中把这些对立互斥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过去倡导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维度,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这无疑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却面临尴尬的境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的、人为的、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孤立、生硬的讲授显然不行,它只有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融合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非此即彼”思维的另一典型就是要“生成”不要“预设”,似乎一谈预设就会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生成”是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代表词汇,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极端的强调“生成”,否认教学中“预设”的价值,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其实“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的视域中两者应和谐互补。没有预设的教学必定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同样,仅有预设没有生成也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能够捕捉教学中偶然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动态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用系统的、互补的思维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警惕动辄绝对化的“非此即彼”思维倾向。同时,外求于改革的理论依据时,要全面理解其要义,避免片面的误读误判,以免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改革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肖甦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 在近年来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国际性的大潮之下,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现已进入了历史性关键时期。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也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基础教育的任务和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知识、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学会学习。 但是,面对新时期、新观念、新任务的挑战,中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越发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以及对学生直接产生的不良影响,正说明了对现有课程实施改革,势在必行。

建国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7次课程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最近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这次改革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推动了在统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样化,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等等。这些都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 世纪之交的最新一轮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国家教育部为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反复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保证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但是实现此项目标的核心途径,而且是促使中国的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因此必须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有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把课程改革列为此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足以表明其重要性。《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加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精选范文--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其中提出的“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安全生产工作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精髓要义,努力做好结合的文章,响应新时代呼唤,奋力开启安全发展新征程,为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贡献。 ★强化政治责任,展现勇于担当安全发展使命的新面貌 党的十九大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新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吉林省经济社会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恪尽职守、奋发有为,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蕴含的深刻意义,找准新方位,立足新起点,顺应新形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消除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补短板,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向好,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融入新时代。

★延续向好态势,力争取得年终岁末安全生产工作新成效 时下正值年终岁末,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增多、压力增大,同时,安全生产大检查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单位容易出现松懈思想,违法违规现象极易“回潮”,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必须从正在做的事情入手,在做实年终岁末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隐患排查治理没有终点。实践表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有效方式。应针对冬季安全生产特点,将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到年底,充分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成果,注重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常态化措施。驰而不息地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坚持“重遏制、严执法、强问责”,严厉打击、惩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做到真查、真改、真停、真关闭,以严格执法督促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防事故反弹和“翘尾”,巩固年初以来稳定向好的态势,为开启新征程开好头、起好步。 ★顺应时代要求,谋求全力提升安全发展水平的新作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未来安全发展的宏伟蓝图,要真正使之成为现实,必须贯彻“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安全和健康的需要,着力找差距、补短板,有效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有一个大的飞跃。 厉行依法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战略部署,大力提升安全生产法治水平,用法治措施推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执法不严,问责不严,是当前执法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些监管部门、政府和企业普遍存在“宽、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 (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六四年十二月) 一 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现在,我国社会制度变了,第一个原因基本解决了;但还没有彻底解决,社会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第二个原因也已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要彻底改变,至少还需要几十年时间。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帝国主义现在是处在衰落时代,我国,社会主义阵营,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处于上升的时代,世界性的战争有可能避免。这里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样两种可能性。但是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 (一九六三年九月) 二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

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把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从基本上打倒了吗?我们不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基地上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也达到了可观的水平吗?我们不是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吗?过去西方人加给我们的所谓东方病夫的称号,现在不是抛掉了吗?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够做到呢?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刊印。 注释 [1]本篇一是毛泽东审阅《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这个初稿后来没有形成正式文件。本篇二是毛泽东审阅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的一段文字。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演讲稿关于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主题的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十九大的召开,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具有重大深远影响和重要国际地位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路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祖国的赞歌,我的心情是如此激荡!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践行十九大的精神呢?我的回答是: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 不忘教育初心,是热爱!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明白教育是一项静候花开的事业,需要做到耐心等待。尤其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为了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老师需要弯下身子,走进学生的世界,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要给予他们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不忘教育初心,是责任!作为教师,我用无限的责任来诠释对事业的执著。因为责任,我们应该有丰富的知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因为责任,我们应该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自主地学习。因为责任,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思索,在思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感,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教育工作做细、做好、做到位,才能真正完成我们的使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年的教学生涯,既有我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更有我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与我共享欢乐的时候;当一张张满载祝福的贺卡飞到我身边的时候;这不就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吗?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7-76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教育行政化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

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教;二是为了

新作为带来新气象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作为带来新气象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2017年统计公报》评读 2018.3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制定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征程。《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表,笔笔数据记录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进的累累硕果,张张图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报的丰富内涵,我就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2017年,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任务艰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总量超过80万亿元,达到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增量折合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13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94亿美元。全年粮食产量61791万吨,连续5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7557亿元,比上年增长76.4%;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6796公里,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2182公里,新增光缆线路长度705万公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运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 -----致新安银行 来了!我们来了! 跟随着新时代的步伐 我们,真的来了! 来了!我们来了! 迎着黎明的第一缕曙光 我们,真的来了! 我们憧憬着美丽的希望而来 我们怀揣着执着的信念而来 我们初心不改 我们坚毅笃定 我们豪情满怀 我们——每一刻都在注视着你 新安银行 诞生于初冬时节 你拔地而起,无惧严寒 你踌躇满志,蓄势待发 你正当其时,神采飞扬 你像晨曦中那喷薄欲出的旭日 你更像躁动于母腹中渴望新生的胎儿 你,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银行 新安银行 服务中小企业,扎根江淮市场 支持科技创新,尊重创业梦想 践行普惠金融,惠泽千城万乡 坚持差异经营,打造精品银行 为了一个又一个朴实的心愿 每一刻,你都在努力持守、默默践行 哪怕深冬,哪怕寒潮 哪怕惊涛,哪怕骇浪 你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你是新征程的先锋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刚刚破土而出的你,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 而恰恰——是时代召唤,抑或责任使然

让你在新的起点上已崭露头角 在新的征程中已初露锋芒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 相信每一刻你都不会忘记 这样一个美好的新时代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离不开政府和人民的密切支持 离不开众多同行的提携帮助 更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昼夜付出,用心关怀 回望历史的风起云涌 穿过岁月的漫漫长河 让我们以一颗虔敬的心 向深爱着我们的您——中国共产党,深深鞠躬致敬我们自豪您的悠久 我们自豪您的伟力 我们自豪您的气魄 我们自豪您的坚持 有了您的带领 我们定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现如今 十九大的蓝图早已绘就 十三五的号角已经吹响 壮美的江淮大地上,正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商界传奇喜迎新时代,我们壮志飞扬 迎接新挑战,我们豪情万丈 踏上新征程,我们铸就辉煌 我们新安银行人 一心干事业 我们新安银行人 忠诚向着党 我们新安银行人 盛世写华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测试答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1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 )。(分值:10.0/ 得分:10.0)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于( )。(分值:10.0/得分:10.0) A.《诗经》 B.《尚书》 C.《礼记》 D.《春秋》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 )。(分值:10.0/得 分:10.0) A.从现在到2018年 B.从现在到2019年 C.从现在到2020年 D.从现在到2021年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 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 )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值:10.0/得分:10.0)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义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法治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5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是在()。(分值:10.0/得分:10.0)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6指出“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不是别的现代化的是()。(分值:10.0/得分:10.0)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7首次把“四个现代化”写进党章是在()。(分值:10.0/得分:10.0)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大

C.党的十大 D.党的十一大 8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之间的矛盾。(分值:10.0/得分:10.0) A.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不协调不充分的发展 D.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 9“四个全面”是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分值:10.0/得分:10.0)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对外开放 C.全面实现现代化 D.全面共同富裕 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分值:10.0/得分:10.0)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作为“关键少数”怎样带头做好新时代答卷人?我认为“关键少数”首先要带头做老实人、谦虚人、干净人。 一是为人要厚道,脚踏实地做个老实人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管是做事做人,遇到困难或麻烦的问题不敢面对而绕道走,不去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怕到树叶子掉下来会砸着脑袋,喝口水都怕噎着自己,这种人当然不是我们提倡的“老实人”。真正的老实人应当是耿直豪爽,善恶分明,待人热情,聪明能干,大智若愚,埋头苦干,这样的人才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这种老实人不但能做事,也能成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想老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才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你为人诚实,班子成员及下面的部属就觉得你可靠,就会看重你,觉得你可信,就会尊重你,朋友觉得你可交,就会把你当知己。如果你做人虚伪、狡猾、口是心非、做事出格、自私、霸道,就会出现正直的人处处事事防着你,你会失去领导的威信。失去同事的支持,失去朋友的帮助,而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就会仿效你的模样,会投你所好,拍马屁,不务正业,成为腐朽之人,成为害群之马,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关键少数”为人是否厚道,是否脚踏实地做个老实人所起的作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是为人要宽容,严于律己做个谦虚人 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要放下官架子,要谦虚谨慎,宽以待人而不骄傲自满,除加强自身修养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夹着尾巴做人,要以平常心做平常人,要以谦虚的态度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所谓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并非是左右逢源、好人主义。首先要处理好上级关系,对上级要尊重和听招呼,只要上级做得对,要求正确,都必须维护其权威,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即使上级某些方面不如自己也要服从和守规矩。这种服从是组织纪律所决定的,而不是哪个人的行为。尊重和服从上级,不是唯唯诺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低三下四,随声附和。对同级之间的不同意见要认真考虑,不可武断。无论是上级也好,同级也好,还是下级也罢都有短处和长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正是这个道理,大家在一起共事就是缘分,一定要珍惜,要虚心向不同层次的人学习,在工作上讲团结,讲大局,及时补台不拆台。作为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要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头脑清醒讲原则。对待下级要经常换位思考,平等相待,对下级在工作上要严格要求、多支持;在个人的成长进步上要多加爱护、关心;在个人生活出现困难时要多送温暖、多帮助,让你的关爱化为有形的魅力和无形的动力而让部属心悦诚服,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的干好工作。如果,关键少数搞上欺下瞒,对上阳奉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谈中国教育,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 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 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 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 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是怎么样的? 说到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其实可以分为教和育。首先大家反思,很多父母亲,你育了,可以再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正确的教了吗?学校,在教的过程中,做到育了吗?只能说我们现存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上好的大学,却忽略了作为社会的个体的个性化和素质教育。在学校在升学率和优秀率的前提下,部分教师师德沦丧,接受家长送礼,金钱化严重,不惜为了收费辅导牺牲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权利。 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现代科举制度犹如一根令人着迷的指挥棒,使得教育完全成为了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工具或方式。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靥,也由此成为权力腐败的深刻社会思想道德之源。教师们教,学生们学,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升学。教师为了升学率,考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题库题海,而考试也就在题海题库中抽选,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子不学经史子传,唯有题海苦练的学风。当这些人考上大学后,往往也是所选其人,而亦非其才。以至于这些人在上了大学后不知所从,而中国的研究生活博士生是如此稀少而且少有作为也不足为怪了。 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僵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就会发生深刻的社会剧变;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发生变化,则会迎来新的社会变革。法家思想促使了大秦帝国的诞生,而儒家的确立,却使得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而这科考、吏政却是这教育的精华。当强行嫁接西方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摧毁了传统封建文化的统治,同时也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战的实验战场,中国本土文化最终但不是彻底地击败了西方文化势力,同时也在迷茫中摸索,终于实事求是地找到了中国自己应该要走的道路。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以至于前方的道路和我们的方向依旧迷茫,我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对于生命的信仰迷失在神圣与物化的尖锐矛盾之中。 中国教育现状要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是十分敏感而且触及政治神经的问题,这里避开教育体制问题而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介绍。 现状之一:人虽多,而才少。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三十年素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十余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 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思考和研究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实践的创新点。

一、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主体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2)等。 1. 确定了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价值追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三个面向、 2. 规划和推动了教育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 普九、课改、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安全等。 3、积极承担教育投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教育经费不断增长。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万亿,基本实现了占国民总收入4%的目标。 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集权体制下,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使政府的管理、学校的实施和独立评价能够更为有效。 2.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如何建立,目标如何实现。

二、教育理念逐步清晰(十大理念)观念、理念、信念 1.目标应是多元的 2.课程应是整合的 3.知识应是建构的 4.学生应是发展的 5.教师应是反思的 6.教学应是互动的 7.学习应是主动的 8.手段应是多媒的 9.评价应是连续的 10.教育应是终身的 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 2.如何实践 3.如何坚守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全方位、多平台、多角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大地处处开花,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乡各项工作开启新征程。 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凝聚党心 一是学习精神,凝聚共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员干部的政治必修课,通过专题会议、党委理论中心组会议等形式,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思想内涵,切实增强忠于党心、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学习精神,提升本领。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活动日的必学科目,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员队伍,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党员干部强化素质、提升本领的力量之源。三是学习精神,筑牢根基。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筑牢执政根基。 全面宣传,多频共振,汇聚民心 一是培养队伍,深入一线汇聚民心。成立“小马扎”宣讲小分队,结合受众听众的实际需求精心制定学习清单,通过唠家常、讲故事的形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机关企业、学校田间、群众身边,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零距离”传递,确保广大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用实际行动去汇聚民心。二是搭建阵地,精心服务温暖民心。着力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全覆盖宣传格局,为广大党员搭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互动学习交流的平台,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宣传教育拓展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乡政府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十九大精神专栏,建立指尖上的学习阵地;把乡村文化墙建设作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载体,营造出乡村文明新风尚。三是全民参与,文化活动惠及民生。充分利用**乡清风读书会、**乡老年书画协会、**市传统文化协会**分会等社会力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广大党员群众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受众群体变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参与者、获益者,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学促做,实干苦干,践行初心。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二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三关于课 程改革的争鸣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对策与 建议的思考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目录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二、课程结构三、课程标准四、教学过程五、教材开发与管理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动因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严密的分科体系、高度统一封闭的教科书、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等。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目标之一:课程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功能的转变情感态度传价值观授知新课程识知识与过程与技能方法案例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学标准)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2、课程综合化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综合化的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