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

精心整理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

继光再次来到他年轻时曾经戍守之地,直到万历十一年被调往广东。这十几年时间,他为明朝长城防御体系的最终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或九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

戚继光修建的长城由城墙、敌台、墙台、烽火台、关城等几部分组成。他巡行塞上,经过仔细考察,认为这些边墙不仅低薄,而且颓废较多,根本无法阻遏蒙古人的武装袭击。而且在旧长城线上虽有一些砖石小台,但这种小台彼此之间毫无

联系,既不能掩蔽士卒,又没有地方贮存军火器具,敌军只要登高发矢,台上守军就很难固守,不利于战斗。于是他上疏言道:“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于是自隆庆三年起,开始了艰巨的修墙、筑台工程,戚继光亲自监工,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他将

在加固城墙的同时,又修建空心敌台。所谓空心敌台分为三层:基座、中空及顶部楼橹。在戚继光所着《练兵杂纪》中对空心敌台有这样的记载:“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

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

1、孟姜女哭倒长城 孟姜女为陕西人,年十六,一天在家后园洗澡,被逃进园中躲避抓夫修长城的范杞看到,于是孟姜女就嫁给了范杞,在他们成婚之际被官府发现,于是将范杞抓到山海关修长城。 这一去就是三年,杳无音信。北方冬天寒冷,孟姜女就做好棉衣,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山海关寻夫。可是她的丈夫已经因修长城累死,埋在长城下面。 孟姜女悲痛至极,哭声震天动地,终于将修到海边的长城哭倒,孟姜女寻到丈夫的尸骨埋葬地,自己投海自尽。于是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出现了孟姜女坟——即今绥中县西南四块露出海面的黑色礁石。 2、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然而,昭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 扁鹊的弟子东皋公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中认出了伍子胥,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 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伍子胥犹豫不决,翻来覆去,不觉捱到天亮。 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 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就更容易过关了。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3、岳飞的出生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一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doc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在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浙江一带,有一个民间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后,带领军队直逼福建。盘踞在兴化的倭寇便派出了侦探,搜集戚军的情报。他们看到戚家军一天只行军二三十里,到兴化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倭寇头目听到报告后说:"还早着呢!今天咱们先喝个痛快,过两天准备防御还来得及。"但是,当他们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戚家军已赶到兴化,一个突然袭击,全歼了敌人。原来,足智多谋的戚继光,在行军途中为了麻痹敌人,命令士兵每天只走很短的路程就宿营。等敌探回去报告后,就下令烙制中间带孔的饼子,用绳子穿起来,背在身上,急速向兴化进军,一天一夜就赶完了几天路程,出其不意把敌人消灭了。后来,当地群众把这种中间带孔的饼叫做光饼,并沿袭成风,用以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光辉业绩。 戚继光(公元1528~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他出生于将门之家。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当时,戚继光耳闻目睹了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暴行非常气愤。他在父亲的教导下,树立了爱国思想,并立志从戎。16岁时他父亲死了,他袭职做了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指挥佥事,以后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调到沿海前线负责山东海上抵御倭寇的防务。

戚继光的指挥才能在紧张的军事生活和刀枪对阵的战场上表现 了出来。 严明纪律是戚继光管理军队的最大特色。开始,戚继光的部下看不起他。有个军官,论辈份是他的舅舅,竟然依仗自己是长辈,不服从命令。戚继光感到很棘手:处分吧,他是长辈,别人会说自己无情无义;不处分吧,整顿军纪怎样进行呢!"治军避亲,何以服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当众给舅舅以严格的军纪处分。这件事给部下极大的震动,不仅严明了纪律,还使新的战斗作风日益增长。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戚继光在长达年的抗倭生涯中,率领军队转战东南沿海各地,历经无数次战役,打了不少胜仗。 公元1562年,戚继光在挫败进犯浙江的倭寇之后,率部入闽剿倭。狡猾的倭寇扎营在福建宁德边的横屿上。小岛四面环水,退潮时尽是泥沼。倭寇凭借有利地形,在岛上又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陆军难以进攻,水军也无法靠近。为了消灭这股敌人,戚继光察看地形后,制定了陆军进攻的方案。他命令战士们在海水退潮时快速地在烂泥上铺上稻草,冲上横屿。天降神兵,倭寇毫无准备,经过短暂的激战,敌人被戚家军全歼,倭寇盘踞3年的横屿一举收复。戚家军从此威名远扬,倭寇称戚家军为"戚虎"。推荐阅读:五年级话题作文:戚继光600字戚继光的故事读后感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过程优秀模板《抗倭英雄戚继光》读书笔

戚继光爱国事迹是什么五篇

戚继光爱国事迹是什么五篇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儿子的家教十分严格。戚继光十二岁那年,有一次,几个工匠来戚家修理房屋。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戚继光爱国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戚继光爱国事迹篇1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人民英雄。 1544年,当时东南沿海倭寇为患,戚继光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1553年,总督山东沿海备倭事,振饬营伍,整刷卫所,清理钱粮,严明纪律,督修海防设施,巡察海上营卫。在任期间所辖海疆肃靖,御倭卓有成绩。1555年,戚继光调浙江抗倭,第二年,任参将。1559年。,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这支军旅为“戚家军”。他率这支军队先后取得高家楼、龙山、缙山、乌牛、松浦、鉴云等大捷,扭转了战局。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任劳任怨,挺身干事。实为振古之名将。 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民族英雄,意义深远。中华民族历来不畏列强。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让东方巨龙永远腾飞! 一、南征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二、北御鞑靼 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 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平倭。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 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 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 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

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 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就这样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郑成功的故事 i.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 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 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2.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 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i.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 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 吗? ii.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 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 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 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 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 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b)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 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

戚继光的故事6个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的故事(一):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一向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能够不杀,以后还怎样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 之后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该故事被广为流传,民间艺术家们还将此事改编成闽剧、秦腔等戏曲广为传唱。 戚继光的故事(二): 戚继光抗倭故事 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嘉靖三十四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大破倭寇,斩敌2000。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嘉靖四十二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而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 倭寇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被激愤的中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倭的自卫斗争。这其中,就包括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秋天,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御倭前线,任浙江都司金书。次年被推荐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不久又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这些地区是倭寇时常出没、遭受倭患最严重的地方。 当时,明朝将士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军队装备也破旧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纸片缀成的,行军打仗连营帐也没有,只好在路边的旅馆里投宿。军粮奇缺,使得将士们长期吃不饱肚子。这样一来,谁还愿打仗一个冬天一过,戚继光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 从小生长在军人之家的戚继光对这些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一向在想改编军队,建立一支勇猛善战的新军。 他曾多次向上司提出招兵、练兵的推荐,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559年,上司才准许他作一次选兵、练兵的尝试。 戚继光认为,身体壮实,皮肤像泥土一样黝黑的农民、渔人才是最理想的士兵;相反,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1.岑港之战 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 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 于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 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 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 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 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2. 福建之战 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 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 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 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 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 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 3.北御鞑靼 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向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 蓟门一带的士兵。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 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 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戚继光抗倭故事大全 篇一: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小学x年级x班的xxx同学。我今天给大家讲是《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是我们山东蓬莱人。他出生于将门之家。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后来他率领戚家军打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诵和称赞。 何为倭寇?倭寇是我国古代对日本海盗的称呼。当时,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的生活是痛苦不堪。朝廷中一些爱国的文臣武将,坚决主张抗击倭寇,戚继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的父亲是大宁都指挥使,父亲告诫他:“从小知道苦,长大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他把父亲的教诲记在心里。17岁那年,他继承父业,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她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誓平寇乱的豪情壮志。 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倭患严重的浙江。刚上任不久,戚继光感到浙江的兵士纪律松散,缺乏训练,决心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造。而当地的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1556年,戚继光得知倭寇在临海、仙居一带抢劫。他一方面命令他的儿子带兵埋伏在花冠岩,一方面他自己带兵假装败退,把倭寇引到界岭头,准备等敌人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攻,一举全歼。戚小将军年纪较轻,交战心切,没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出击,结果大部分倭寇逃跑了。这一仗虽然打死倭寇800 多人,但戚将军却认为儿子犯了军令,没有按计划行事,要按军法把儿子处斩。部将们得知这一消息,都跪在地上求情。但戚继光不答应,他说:“我是一军之帅,如果我的儿子违犯军令可以不杀,那我以后怎么带兵?我的命令谁会执行?”结果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戚继光忍痛杀了儿子。后来老百姓为纪念戚小将军,在他被杀的水井口用小石头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叫“水井口花街”,又在花冠岩附近建造一个殿,叫“太尉殿”,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位戚小将军,也永远记住戚继光从严治军、铁面无私的品德和抗击倭寇的伟大功绩。 戚继光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名兵器专家,他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还善于集思广益听取好的建议。在一个叫横屿的小岛,哪里的倭寇十分凶猛。戚继光请来当地的老渔民,老渔民说:“这伙倭寇非常难打,他们不仅在这里扎营还修筑了木城,结构十分坚固易守难攻啊!”戚继光问:“那依您老人家看,要怎样个打法呢?”老渔民接着说:“倭寇在横屿岛上防守,涨潮、退潮守法不同。涨潮时守得严,退潮时防得松,我们要是能在退潮时出发,不等涨潮就把倭寇打败,一定能大获全胜!”戚继光听了,连连点头,立刻按照老渔民的建议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并获得了胜利。 经过戚家军多年的苦战,东南沿海的倭乱被平定,保证了祖国边境的安宁。虽然戚继

古代爱国故事:戚继光

古代爱国故事: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 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 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 家军为榜样实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 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 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 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 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 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 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 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 镇守2020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 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明 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动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 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着名兵书,还有《止 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 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 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 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早年经历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 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 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公元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 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 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 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 沿海的倭寇。 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 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岑港之战 公元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所以不 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 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 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 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 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 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水平一般,而金华、 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

我们身边的名人_戚继光的故事

忍痛斩子 明朝时候,倭寇经常侵犯台州沿海地区的居民,皇帝派戚继光将军到这里抗击倭寇。戚将军的部队纪律严明,打仗勇敢,经常把倭寇打得大败。有一次,倭寇准备从海门上岸,到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将军得知后,一方面命令他的儿子带兵埋伏在花冠岩,一方面自己带兵假装败退,把倭寇引到界岭头,准备等敌人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攻,一举全歼。 戚小将军年纪较轻,交战心切,没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出击,结果大部分倭寇逃跑了。这一仗虽然打死倭寇800多人,但戚将军却认为儿子犯了军令,没有按计划行事,要按军法把儿子处斩。 部将们得知这一消息,都跪在地上求情。但戚继光不答应,他说:“我是一军之帅,如果我的儿子违犯军令可以不杀,那我以后怎么带兵?我的命令谁会执行?”结果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戚继光忍痛杀了儿子。 后来老百姓为纪念戚小将军,在他被杀的水井口用小石头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叫“水井口花街”,又在花冠岩附近建造一个殿,叫“太尉殿”,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位戚小将军,也永远记住戚继光从严治军、铁面无私的品德和抗击倭寇的伟大功绩。 爱国英雄 戚继光出身将门,受父亲影响,从小喜爱军事,并立志做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当时,中国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戚继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16岁时,他曾经写下一首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说,做官并不是他的愿望,他的愿望是祖国海疆的平静。17岁那年,他继承父亲的职务,开始了金戈铁马的军事生涯。戚继光一上任,摆在他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倭寇为患。 倭寇是指日本内战中的一些残兵败将,以及部分浪人和商人,从14世纪元代末年到明代初年,他们经常驾驶海盗船只,在中国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杀人放火。 到了15世纪下半叶,倭寇越来越猖狂,他们与中国沿海一带的土豪奸商相勾结,有的甚至深入内地,攻陷州县,倭寇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大祸害。 1555年,由于戚继光在山东抗倭寇有方,朝廷把他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这里是倭寇活动的中心地区,戚继光组织了一支由农民、矿工组成的军队。他还根据中国南方沼泽多,倭寇又惯于用重箭、长枪作战的特点,创造了一种“鸳鸯阵”,这是和敌人进行短距离肉搏的战斗组合。 在战斗中,戚继光的军队先以火器、弓箭作掩护,敌人进入百步之内发火器,进入60步内发弓箭,敌人再进,便用“鸳鸯阵”冲杀。 这支4000多人的新军,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精通战法,军纪严明,战斗中屡战屡胜,深受人民的爱戴,人民称这支军队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数千人,驾100多只战船,大举侵犯浙江台州地区。戚家军闻讯,神速迎敌,在台州一带九战九捷,全歼敌人,从此倭寇闻风丧胆。因为戚继光英勇善战,军功卓著,

戚继光的事迹5则

《戚继光的事迹》 戚继光的事迹(一):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 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微山。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 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着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 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 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早年经历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公元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 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戚继光的事迹(二): 戚继光抗倭故事 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 功第一。 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基隆)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而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 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 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 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

关于戚继光庙作文1200字:将军神像的庙堂

关于戚继光庙作文1200字:将军神像的庙堂2017-12-20关于戚继光庙作文1200字:将军神像的庙堂车窗外,二月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今天爸爸陪我去参观戚继光纪念馆。 上午9点多钟,我们来到了东山脚下,戚继光纪念馆就在东山的西山坳,那是当年戚继光抗倭队伍驻扎的地方,据说纪念馆就是当年的指挥所。 从车里出来,一阵寒风迎面吹来,冷得我直打哆嗦,让我想起了戚继光,他在大雪里坚苦奋斗的场面和情景。 沿着老城的小道,走过一间间平房,我们来到了纪念馆门口。 走进纪念馆只见东南屏障这四个绿色的大字落在纪念馆正门的墙壁上。 第二道门有一个玄关,玄关墙上是戚继光当年写的一首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声。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诗的名字就叫马上作,可能是寓意在马上创作的意思吧。 门后面有一片小花园,小花园的四周绿树成荫,十分美丽。 小花园里还跪着两个人,其实那两个人根本不是人,而是两个石人,像是两个倭寇在这里低头认罪、跪地服法。 戚继光纪念馆中有很多块牌匾,其中的两块牌匾就是威震海疆和碧海丹心,体现了戚继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令倭寇闻风丧胆的虎虎雄威。

纪念馆的东西两侧是介绍当年戚继光抗倭历史的陈列室,爸爸带着我一边看一边还给我讲上面的故事。 原来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生于1528年是明朝人士,在他32岁[1562年]的时候才来到浙江,并在浙江的义乌招募当地的矿工和农民组建了他的戚家军,在他的一生中,打过很多次仗,立下很多战功。 那个时代是日本幕府内战时期,日本国内一大批被打败的没落贵族、流亡的农民、流氓和歹徒,拉帮结派来到我们中国的东部沿海,企图在异国他乡寻找新的机会,他们和当地的盗匪纠结在一起到处杀烧淫掠无恶不作,给沿海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称为倭寇。 戚大将军就是在打击和剿灭倭寇的战争中建立起他丰功伟绩的,他带着戚家军转战于浙江和福建,那里有倭寇那里就有戚大将军和戚家军。 据说在纪念馆这个当年驻军的地方就发生过一场战斗,那时戚家军刚组成来到海门,盘踞在栅浦的倭寇企图在戚家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实施偷袭,于是就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偷袭了驻扎在现在纪念馆附近的戚家军,戚将军身先士卒亲自与敌人搏斗,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斗志,一举粉碎了倭寇的阴谋。 在纪念馆的陈列室里我还看见一对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阵法,据说是戚继光将军在结累了多年抗倭战斗经验而独创的阵法,专门用于对付来自海上的倭寇。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供奉着戚继光将军神

戚继光简介_戚继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戚继光简介_戚继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戚继光简介_戚继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戚继光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卒谥武毅。戚继光的军队有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显赫的战绩,被世人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赤子之心,保家卫国 姓名:戚继光 生卒年:1528—1587 籍贯:山东蓬莱 戚继光生在将门,从小就有大志和军事天赋。1544年,17岁的戚继光接任了父亲的职务,任登州卫指挥佥事。1548年,戚继光调戍蓟门,后参加山东乡试,得中武举。1553年,他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等三营及三营所辖25个卫所,全权负责山东全省的抗倭工作。 两年后,他被调往倭患严重的浙江任职。在与倭寇的战斗中,戚继光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初战就取得了胜利。当时的明军严重腐化,不仅战斗力差,而且祸乱百姓,戚继光决定另练新军。1559年,他从浙江义乌的大山当中招募勇敢的农民和身体健壮的矿夫共3000余

人,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一支新型的军队。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成为一支劲旅,人称“戚家军”,该军曾创下了歼敌上千人,而无一人阵亡的辉煌战绩。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和倭寇进行了9次交锋,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接着,他又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清除了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又南下福建,和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取得平海卫大捷、仙游大捷,到1566年彻底肃清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戚家军”威震中国海疆,保证了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的社会安宁。 1567年,北方边境出现问题,戚继光被调到北方,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军务,防御经常南下侵扰的鞑靼骑兵。他根据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改进了军队的编制,创建了以火绳枪炮为主的步兵营、骑兵营、车营和辎重营,各个营可以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协同作战。同时,他在旧长城的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原有的边墙,并在长城沿线建立了空心的敌台,进攻和防御两手抓,从而真正建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他镇守北部边疆前后共有16年的时间,不仅使边地出现了太平景象,而且使都城北京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1582年,支持戚继光的张居正去世,他遭到朝中大臣的排挤,调任到广东。1587年,年老体衰、积劳成疾的戚继光又感染了肺病,在家乡去世。 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名将,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制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过程优秀模板

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过程优秀模板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名伟大的抗倭英雄,关于他抗倭事件的过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戚继光抗倭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戚继光抗倭事件过程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卢镗、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大败倭寇。浙东的倭寇被全部扫除。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倭寇与福宁、连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的倭寇与福清、长乐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延及龙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倭寇在距宁德5公里的横屿,凭险固守,官军与倭寇相持一年多。新来的倭寇又在牛田,兴化筑营固守,互为声援,使福建频频告急。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剿寇。戚继光攻下横屿,斩首2600。又乘胜攻下牛田,捣毁倭寇巢穴。倭寇逃向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夜作战,连克60营,斩首无数。戚家军进入兴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戚继光回师福清,又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同时明朝将领刘灦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戚继光返回浙江后,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嘉靖四十一年底攻陷兴化府城,在城中烧杀奸淫掠夺,无恶不作,盘踞两个多月才弃空城退出,经岐头攻陷平海卫(今莆田县

平海),以此为巢,四出骚扰。福建再次面临倭患的威胁。明朝调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先期援闽的广东总兵刘显与戚继光一道抗击闽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在攻击平海卫倭寇的战斗中,戚家军为中军,担任正面进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从两翼配合攻击。二十一日,戚家军以胡守仁部为前导分兵三路,以火器打乱了倭贼前锋骑兵,乘势发动猛攻,俞、刘二部从两翼投入战斗。倭寇三面受敌,狼狈窜回老巢。三路明军乘胜追击,将敌人围困于巢中,并借风火攻,荡平了倭巢。此战只用了四五个小时,歼倭2000多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多人,明军收复兴化城。平海卫之战后,戚继光又率部消灭了原侵扰政和、寿宁的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相继大败倭寇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和漳浦蔡不岭,斩获颇多。其后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余倭逃往广东。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 俞大猷也是一位抗倭英雄。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平定后,广东倭患严重。广东的倭寇主要是由俞大猷平定的。他在任广东总兵前,就招收过漳州农民武装6000人,到广东之后,先后调汀、漳等地军队1.4万人到广东,其主要部分就是他在福建招收的那支队伍,到广东后,俞大猷又招募和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获得很大成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海丰附近的战斗中,农民武装花腰蜂等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俞大猷领导广东军民歼灭了广东境

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小学x年级x班的xxx同学。我今天给大家讲是《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明代爱国英雄戚继光,是我们山东蓬莱人。他出生于将门之家。在父亲严格的教育和薰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并立下大志。后来他率领戚家军打败倭寇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人们广为传诵和称赞。 何为倭寇?倭寇是我国古代对日本海盗的称呼。当时,海盗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的生活是痛苦不堪。朝廷中一些爱国的文臣武将,坚决主张抗击倭寇,戚继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的父亲是大宁都指挥使,父亲告诫他:“从小知道苦,长大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他把父亲的教诲记在心里。17岁那年,他继承父业,做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她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达誓平寇乱的豪情壮志。 1555年,戚继光被调到倭患严重的浙江。刚上任不久,戚继光感到浙江的兵士纪律松散,缺乏训练,决心对军队进行彻底改造。而当地的人民却英勇抗战,于是召募以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的3000新军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他以岳家军为榜样,“冻死不拆房,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1556年,戚继光得知倭寇在临海、仙居一带抢劫。他一方面命令他的儿子带兵埋伏在花冠岩,一方面他自己带兵假装败退,把倭寇引到界岭头,准备等敌人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攻,一举全歼。 戚小将军年纪较轻,交战心切,没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出击,结果大部分倭寇逃跑了。这一仗虽然打死倭寇800

多人,但戚将军却认为儿子犯了军令,没有按计划行事,要按军法把儿子处斩。部将们得知这一消息,都跪在地上求情。但戚继光不答应,他说:“我是一军之帅,如果我的儿子违犯军令可以不杀,那我以后怎么带兵?我的命令谁会执行?”结果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戚继光忍痛杀了儿子。 后来老百姓为纪念戚小将军,在他被杀的水井口用小石头铺起了花样石子街,叫“水井口花街”,又在花冠岩附近建造一个殿,叫“太尉殿”,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位戚小将军,也永远记住戚继光从严治军、铁面无私的品德和抗击倭寇的伟大功绩。 戚继光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名兵器专家,他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还善于集思广益听取好的建议。在一个叫横屿的小岛,哪里的倭寇十分凶猛。戚继光请来当地的老渔民,老渔民说:“这伙倭寇非常难打,他们不仅在这里扎营还修筑了木城,结构十分坚固易守难攻啊!”戚继光问:“那依您老人家看,要怎样个打法呢?”老渔民接着说:“倭寇在横屿岛上防守,涨潮、退潮守法不同。涨潮时守得严,退潮时防得松,我们要是能在退潮时出发,不等涨潮就把倭寇打败,一定能大获全胜!”戚继光听了,连连点头,立刻按照老渔民的建议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并获得了胜利。 经过戚家军多年的苦战,东南沿海的倭乱被平定,保证了祖国边境的安宁。虽然戚继光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勇敢抗倭的爱国精神已被人们广为传颂,也激励着我们小学生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发奋图强。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近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1000字

近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1000字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近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近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事迹1 明世宗时期,东南沿海防卫空虚,倭寇乘机侵犯,祸害空前严重起来。 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明朝初年,就有一批日本海盗,来到中国沿海一带,从事杀人抢劫的勾当,他们被叫做倭寇。不过,那时,明朝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社会政治较安定,入侵的倭寇很快被消灭,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灾难。 而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 一些地方贪官、恶霸、奸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杀抢掠。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在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的引导、率领下,在浙江、江苏登陆,窜扰崇明、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几十个城市。 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和军队去围剿。虽然明军在名将俞大猷的指挥下,打过一些胜仗,可是,朝廷听信当地奸商与贪官污吏的诬陷,先后处死两任抗倭有功的大臣朱纨与李天宠、张经,逮捕俞大猷。又昏庸地派严嵩党羽赵文华祭祀东海海神,祈求保佑驱逐倭寇。倭寇的气

焰更加嚣张。 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杀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杀人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是在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父祖历任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25岁时被提升为署都指挥佥事,担负起山东沿海防守海疆、抵抗倭寇的重任。 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素有 威名的戚继光被调任到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任都司佥书,主持这一地区的抗倭斗争。戚继 光初至浙江时,这一地区卫所空虚,士兵老弱;将官不习武艺,不懂兵法;水军战船十存一二,且年久失修……有一次,八百多名倭寇侵入浙江沿海的龙山所,戚继光亲自率军迎击,但是由于明军老弱怯战,接战没几个回合,便已显现出溃败的迹象。在这危急关头,戚继 光一马当先,冲至阵前,连发几箭,将倭寇的几个头目射倒,倭寇明军统帅如此英勇,便 仓惶逃窜。为了改变这种兵士羸弱、防备松弛的现状,戚继光从当地的渔民、蛋户中招募 新军,并加以严格的训练,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三千多人,但是打起仗来,却个 个都能以一当十。这支军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从不敢乱民扰民。当地的人都 亲切的称呼这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为“戚家军”。戚继光依靠这支能征善战、纪 律严明的军队,在抗倭的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几百年来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在福建莆田,这一故事还被改编为闽剧《戚继 光斩子》,以艺术的形式在民间盛传不衰。此外,在福建宁德、连江、闽侯,浙江义乌等 地也有类似的传说。到底是不是历史事实,到底发生在那个地方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也有人认为发生在浙江台州地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抗击倭寇,几次大的战役 都连战连捷,打得倭寇是闻风丧胆。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对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 寇与戚家军接战之后,很快大败,有一股残敌想绕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为了彻底消灭 这股倭寇,戚继光立即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风岭一带伏击。临行前戚继光一再交代戚印,与倭寇接战之后,不要急于求胜,要佯装失败,将敌人 诱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击,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举歼灭。违反军令者要按军法处置。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之后,队埋伏在山道两旁的树丛中,此时,倭寇的队伍也沿着这条山 道开了过来,前面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和牛羊等,戚小将见后,气愤万分。再也沉不 住气,马上下令军队展开总攻,一时间矢石齐飞,刀枪猛舞,喊声震天。戚印只顾了奋勇 杀敌,竟然忘记了父亲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的交待。霎时间就将敌人全歼在山道 之上。后来戚印率军回营,将士们都言戚印作战勇敢,杀敌有功。但戚继光却在在听完儿 子禀报之后,勃然大怒。说他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应该以军法处置,便命将校将其绑 出辕门外正法。诸将虽然苦苦求情,说戚印虽然是触犯了军令,但其大败倭寇,也是有功 之臣,可将功抵罪。但戚继光却认为戚印明令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诛!若是不杀则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