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章节习题及知识点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章节习题及知识点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章节习题及知识点
人教版_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章节习题及知识点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网络

答案:相对显性性状

1:2:1

3:1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

体 配子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非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

●重点难点

一.概念辨析

1.交配方式:

①自交:植物自花受粉(如豌豆)和同株异花受粉(如玉米)。基因型相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4)归纳综合--揭示规律(分离定律)

(现代解释)在形成 的时候, 随着 分开而分离,独立的随

遗传给后代。

生物间相互交配。

②杂交:指同种生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叫杂交。

③测交:F1与隐性亲本类型相交。

④正交与反交:若甲♀╳ 乙♂为正交方式,则乙♀╳♂甲就为反交。

2.性状表现:

①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②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③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叫显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叫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⑤表现型和基因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两者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发育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也相同。

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3.基因组成:

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

②成对基因和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叫成对基因。成对基因(两个相同基因)控制的个体叫纯合子,成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个体叫隐性纯合子,成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个体叫显性纯合子。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的个体叫杂合子。

③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二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也是非等位基因。

如图:

Aa是1、2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是3、4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A和B,a和 B ,是1、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B和B是成对基因;A和D,A和d,a和D,a和d以及B和

D,B和d则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二.问题理解

1.遗传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

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两个基本定律所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的规律,所以,原核生物的遗传、细胞质遗传都不符合该定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揭示的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行为。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传递行为。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导致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2.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3.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自由组合定律主要说明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在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平均分配到配子中去。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为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提供了细胞学上的依据。例如,杂种中有两对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产生四种类型的数目均等的配子,这是因为带有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组合有两种可能性,并且这种组合是随机的(如下图),这样就会得到下列四种配子:AB、ab、Ab、aB,它们之间的比例是1∶1∶1∶1。

4.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基因分离定律研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的分离情况,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分别位于几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等位基因仍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进行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非常简便。

5.遗传定律的应用:

①选种:选显性性状,要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直接选取即可(隐性性状表达后,其基因型为纯种)

②优生:显性遗传病控制生育。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

③理论上可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授精时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导致基因的重组。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的重组,必然导致性状的重组。这样,后代出现了亲代所没有的性状组合,也就是出现了变异。如黄圆×绿皱,F2代出现了黄皱和绿圆。高等生物控制性状的基因的数量是极其巨大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很多呈杂合状态,这样,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而产生极其多样的基因型的后代。

④杂交育种:每种生物都有很多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

由组合就能帮助我们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从而培育出优良品种。

如利用高杆(易倒伏)抗锈病小麦和矮杆(抗倒伏)易染锈病小麦获得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可以有两种做法。

4.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

(1)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

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及后代表现型,通过显隐性状的关系一般可以推出亲代基因型。如一对正常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就可以直接用遗传图解推出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2)概率计算

熟练掌握分离定律的有关计算,是进行遗传学概率计算的关键。计算的关键地方是要能准确地计算出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当然理解了后代分离比1∶2∶1的来源,计算更简便。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三.重点归纳

自由组合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因而可以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况且,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例较简单,因而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显得简单易行。

(1)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常用“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来解决自由组合的复杂问题。

所谓“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就是将多对性状,分解为单一的相对性状然后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单独分析,最后将各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相乘。其理论依据是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

乘法定理:如某一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单独发生的概率的乘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涉及的多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因此依据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多对基因共同遗传的表现就是其中各对基因单独遗传时所表现的乘积。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力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Aabb

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提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六种交配组合及结果是进行遗传判定和运算的基础:

①AA×AA→AA 全显性全为纯合子

②AA×Aa→AA:Aa=1:1 全显性 1/2纯合,1/2杂合

③AA×aa→Aa 全显性 100%杂合

[应用]如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AA)

④Aa×Aa→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显性=3/4,隐性=1/4 ,1/2纯合,1/2杂合

[应用]如后代显性和隐性的比为3:1,则双亲一定都为杂合子(Aa)。

⑤Aa×aa→Aa:aa=1:1 测交类型显性:隐性=1:1 显性=1/2,隐性=1/2,1/2纯合,1/2杂合

[应用]如后代显性和隐性的比为1:1,则双亲为Aa和aa。

⑥aa×aa→aa 全隐性全为纯合子

[应用]如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

将上述六种交配组合记忆熟练,分析透彻,解决遗传判定和运算就有了保障。

(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解:Aa Bb Cc-2×2×2=8种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解: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②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种基因型。

解: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 AA:2Aa:laa);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lBB:lBb);Cc×Cc→后代有3种基团型(lCC:2Cc:lcc)。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③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有种表现型。

解: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d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3.表现型和基因型与杂交中相对性状的对数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类型;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的类型,是肉眼看不到

(1)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

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及后代表现型,通过显隐性状的关系一般可以推出亲代基因型。

对于由表现型推导基因型的题目可按以下4个步骤解题:(祥见例题3)

①先判断显隐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本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从隐性性状入手,隐性性状出现一定是纯合子。

③显性性状出现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

④后代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概率计算

熟练掌握分离定律的有关计算,是进行遗传学概率计算的关键。计算的关键地方是要能准确地计算出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当然理解了后代分离比1∶2∶1的来源,计算更简便。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四.实验探究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注意事项:

1.关键步骤及意图:

①每个小桶中有D和d两种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已经分离并独立的进入不同的配子。

②随机抓取一个小球,代表随机产生了一种雌配子或雄配子。

③分别从两个桶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并组合在一起,代表雌雄配子结合成合子即子一代。

2.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模拟实验的次数,重复的次数越多,实验越准确。

3.每次抓小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二色小球充分混合,每次抓出的小球记录完之后,必须放回原来的小桶中,千万不要将两个小桶中的小球相混。

【例题解析】

例题1: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两代,F2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各占多少?[解析]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可写作Aa,亲代自交,则F1为AA:Aa:aa=1:2:1

F1: 1/4AA : 2/4Aa : 1/4 aa

F1自交:1/4AA? : 1/2Aa? : 1/4aa?

F2: 1/4AA :1/2(1/4AA:2/4Aa:1/4aa) : 1/4aa

整理F2:(1/4+1/8)AA:1/8Aa:(1/4+1/8)aa

即F2比例:3/8AA:2/8Aa:3/8aa

F2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3/8,共3/4;杂合子占1/4。

[答案] 纯合子占3/4 杂合子占1/4

例题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

后代能产生多少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例是多少?其中表现型为双显性的个体出现

的几率为多少?

[解析] 用“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来解决自由组合的复杂问题。

①表现型的种类--分解:aaBb×AaBb→(aa×Aa)×(Bb×Bb), 单独分析:

aa×Aa→2种表现型;Bb×Bb→2种表现型,彼此相乘(aa×Aa)×(Bb ×Bb)→2

种×2种=4种表现型。

②表现型的比例--分解:aaBb×AaBb→(aa×Aa)×(Bb×Bb), aa×Aa→后代表现型

比=1:1, Bb×Bb→后代表现型比=3:1;彼此相乘

aaBb×AaBb=(aa×Aa)×(Bb×Bb)=(1:1)×(3:1)=3:1:3:1

③其中表现型为双显性的个体出现的几率--

分解:aaBb×AaBb→(aa×Aa)×(Bb×Bb);单独分析:aa×Aa→1/2A;

Bb×Bb→3/4B;彼此相乘:A B →1/2×3/4=3/8

[答案] 表现型的种类为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3:1:3:1 表现型为双显性的个体出现的几率为3/8

例题3: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

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2)Ⅰ3和Ⅰ4 Array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

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 ,她是杂合

子的机率是。

(4)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A、1/2

B、2/3

C、1/4

D、1/9

[解析]此题属于由表现型推导基因型的题目,可按以下4个步骤解题:

①先判断显隐性: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则是典型的

性状分离现象,分离出的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亲本的性状(正常)是显性性

状。

②从隐性性状入手,隐性性状出现一定是纯合子。Ⅱ1、Ⅱ4都是aa。

③显性性状出现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因此,Ⅰ1和Ⅰ2,Ⅰ3和Ⅰ4都是A 。

④后代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由于Ⅱ1、Ⅱ4都是aa,所以,

Ⅰ1和Ⅰ2,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

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是Aa,Aa×Aa=1/4AA:2/4Aa:1/4aa,由于Ⅱ3表现正

常,则基因型为1AA:2Aa,是杂合子的机率为2/3。

同理,Ⅱ2基因型也为1AA:2Aa,Ⅲ?=2/3Aa×2/3Aa→aa=2/3×2/3×1/4=1/9

[答案](1)隐 (2)性状分离 (2) 基因型AA或Aa,是杂合子的机率为2/3 (4)D

例题4: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粘皮,不粘连的称离皮;果肉与果

核粘连的称粘核,不粘连的称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

(B)对粘核(b)为显性。现有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

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由此可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 aabb

B.aaBB Aabb

C.aaBb AAbb

D.aaBb Aabb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能力。

有两种解法:方法一,用排除法;供选答案中,A选项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BC两个选项后代均只有两种表现型,只有D选项后代才有四种表现型,因此选D。

方法二,根据已知的表现型可写出两亲本可能的基因组成甲为aaB ,乙为 A bb,这样的杂交组合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aa×A的后代要出现两种表现型,亲代的基因型必须为aa×Aa;B ×bb的后代也要出现两种表现型,亲代的基因型必须为Bb×bb。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例题5:人类的并指受显性基因A控制,患者常为杂合子,显性纯合不能成活。先天性聋哑受隐性基因b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一对夫妇,男方是并指患者,女方正常,他们第一胎生了一个聋哑病孩。请回答:

(1)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2)这对夫妇第二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可能性是,生育一个只患并指的男孩的可能性是。

(3)这对夫妇所生孩子的患病率是。

[解析] 男方是并指患者(即另一性状正常),女方正常,则男方的基因型为AaB ,女方为aaB ;第一胎生了一个聋哑病孩(即指头正常)基因型为aabb,bb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可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用“单独分析、彼此相乘”法分析,Aa×aa后代指头正常1/2,并指1/2,Bb×Bb后代听说正常3/4,聋哑1/4。

后代正常的可能性是:

指头正常×听说正常=1/2×3/4=3/8

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可能性是:

后代正常×1/2(男女各1/2)=1/2×3/4×1/2=3/16;

后代只患并指的可能性是:并指×听说正常=1/2×3/4=3/8

生育一个只患并指的男孩的可能性是:只患并指×1/2(男女各1/2)=1/2×3/4×1/2=3/16;

后代只患聋哑的可能性是:指头正常×聋哑=1/2×1/4=1/8;

后代两病兼得的可能性(即并指又聋哑)是:并指×聋哑=1/2×1/4=1/8;

后代的患病率=只患并指+只患聋哑+两病兼得=3/8+1/8+1/8=5/8

或者,后代的患病率=1-后代正常=1-3/8=5/8

[答案] (1)男为AaBb,女为aaBb (2)3/16 3/16(3)5/8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0·广州质检)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前提是后代数量多,样本大,但是在后代数量不够多的情况下,可能和理论值有差距。答案:D

2.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

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A.4∶4∶1 B.3∶2∶1 C.1∶2∶1 D.8∶1

解析: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用杂合的灰身果蝇交配,除去黑身果蝇后,灰身果蝇中杂合体∶纯合体=2∶1,即1/3为纯合体,2/3为杂合体。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结果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因为含A的配子比例为2/3,含a的配子比例为1/3,自由交配的结果为4/9AA、4/9Aa、1/9aa,三者比例为4∶4∶1。答案:A

3.(2010·深圳调研)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解析:Bb和bb杂交后代出现棕眼和蓝眼的几率各为1/2,Rr和Rr杂交后代出现右癖和左癖的几率分别为3/4、1/4,所以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答案:B

4.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解析:首先根据F1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然后确定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2∶2∶4。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4∶2∶2∶1。从而判断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答案:C

6.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多大()

A.3/8 B.3/16

C.3/32 D.3/64

解析:由于正常夫妇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X b Y)、白化(aa)且无耳垂(cc)的孩子,说明两人基因型为AaCcX B Y、AaCcX B X b。则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3/4×1/2=3/32。答案:C

7.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

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

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故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观察子代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子代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且能保持纯种特性。若让黄色玉米与白色玉米杂交,则可能会改变其纯种特性。答案:C

8.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

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

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

解析:亲本除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外,也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与纯种绿色圆粒。答案:A

10.如图为一个家庭系谱图(相关基因用T、t表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出4的基因型为()

A.TT B.tt C.Tt D.TT与tt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卷舌的3与卷舌的4的后代出现了不卷舌的6,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推知,3与4均为杂合体。答案:C

11.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 ()

A.由1、2和4个体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由1、2、4、5个体可推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

C.2、5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D.若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3

解析:由5、6、9个体的表现型可推知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8的基因型是AA(1/3)或Aa(2/3),因此与7(aa)婚配后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2/3=1/3。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________。

(2)若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

子代棕牛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A.纯种黑牛B.杂种黑牛C.棕色牛D.以上都不对

(4)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 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如果子牛中10头黑色,10头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若子牛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__________。

解析:(1)若棕色性状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而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一定来自亲代,则亲代必定有棕色牛,这与题目相矛盾,所以控制棕毛的遗传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2)子代的隐性遗传因子必来自双亲,亲代黑牛有棕毛遗传因子但表现出黑毛,说明亲代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3)Bb×Bb→1BB∶2Bb∶1bb,亲代黑牛(Bb×Bb)产生黑色子牛(BB或Bb)的可能性是3/4;若已知子牛为黑色,则它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3。要鉴定一头黑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即选用棕色牛(bb)与之交配。(4)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的后代全是黑色牛;杂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3∶1;棕色牛与杂种黑牛交配,产生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1∶1。

答案:(1)黑色(2)Bb、Bb、bb(3)75%1/3 C

(4)BB bb Bb

25.(11分)(2010·淄博质检)玉米是遗传实验经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

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

性状的显隐性。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

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

则亲本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解析:(1)略。(2)遗传学的许多实验结果是利用了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结果,该同学所种植的种子太少,具有很强的偶然性。(3)题干中“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提示:该批玉米种子属于纯合子。检验显隐性的方法

有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具体方法见答案。

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必须答出其中

两条)

(2)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3)①显性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知识要点提炼】

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哺乳动物和人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1个卵原细胞(原始的雌性生殖细胞)成为1个初级卵母细胞

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再形成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1个极体也分裂形成2个次级极体。这样,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最终被移到细胞同一极的非同

源染色体之间表现为自由组合。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n 对同源染色体,则经减数分裂后该生物就有可能产生2n 种精子(卵细胞),如人有23对染色体,产生配子时染色体组合形式就有223。当然对于1个精原细胞来说,经减数分裂最终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4个精子;对于1个卵原细胞来说,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类型的1个卵细胞。

6、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时,精子的

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故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7、基本概念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受精作用。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下面是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回答:

(1)A 图属 分裂(填“有丝”或“减数”)的 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

(2)B 图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

(3)C 图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

为 。

(4)A 、C 两图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 ;A 、C 两图中DNA 数之比

为 。

解析 (1)A 图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并且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的现

象,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4条染色体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2)B 图属于后期的图像,被拉向两极的每条染色体都有由着丝点连接着的染色单体,因此,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从图中还可知,该细胞的细胞质属于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精母细胞。(3)C 图也属于后期的图像,被拉向两极的每条染色体上已没有染色单体,因此,C 图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C 图中的细胞质分裂是不均等分裂,因此,该图属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形成1

1个极体。(4)A 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分子DNA ;C 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分子DNA 。因此,A 、C 两图中的染色体数之比为1∶1;DNA 数之比为2∶1。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时期);8。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初级精母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次级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和1个极体。(4)1∶1;2∶1。 例2 下图为高等生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成熟生物体 精 子 卵细胞 受精卵 8条 A B C

(1)请在图示下面的圆圈内填出所对应细胞的染色体数。

(2)图中字母A、B分别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和。这两个过程的意义是。

(3)C过程进行的细胞增殖方式是。

(4)A过程中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条染色体,个NDA分子,形成四分体个。

解析成熟的生物体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又恢复原来的数目。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主要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正常情况下,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因为此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1)精子:4条;卵细胞:4条;受精卵:8条。(2)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有丝分裂。(4)8;16;4。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知识要点提炼】

1、萨顿假说

萨顿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萨顿假说――基因与染色体传递的假说。他的推论是: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生物的遗传要通过生殖过程来实现,遗传基因随着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和重组。若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则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眼色的实验研究,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规律相符,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在雄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典型例题解析】

例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的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基因A和a会分离、基因B和b会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因此,AaBb的个体可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C)。

例2右图是基因型为RrDd的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

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种类型的卵细胞。

(3)研究基因R和r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定律中的;研究基因R、r和D、d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的基因的定律。

解析(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因此该种动物细胞内的有2对同源染色体。

(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即Rr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 四种类型的配子。

(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Rr和Dd两对等位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2。(2)4。(3)分离;自由组合。

第3节伴性遗传

【知识要点提炼】

1、伴性遗传

控制人类的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遗传表现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症

人类红绿色盲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型为X B X B、X B Y的个体表现为正常;X B X b是携带者;X b X b、X b Y是患者。其特点是: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表现为交叉遗传,色盲一般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色盲。

3、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基因型为X D X D 、X D X d 的

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 D Y 。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但X D X d 的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4、鸡的性别决定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果蝇相反。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雄

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某家属有的成员患丙种遗传病(设显性

基因为B ,隐性基因为b )。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 )。具体见右面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解析 (1)由于Ⅱ3、Ⅱ4表现正常,而Ⅲ7

(男、丙病)、Ⅲ8(女、丁病)表现为患病,则可以判定丙、丁两种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患病一定是隐性性状。

(2)已知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AA 或X A Y ),而Ⅲ9患丙病(bb 或X b Y ),但

如果丙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9一定表现为正常,这与遗传图谱中Ⅲ9患病不符。因此,可判断Ⅲ9的致病基因只可能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5 X B X b 传递)。即Ⅲ9的基因型是X b Y 。

(3)如果丁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Ⅰ2、Ⅲ8的基因型都为X a X a ,Ⅱ3的

基因型应是X a Y ,这与遗传图谱Ⅱ3正常不符,所以丁病的遗传方式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X (性);常。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发生的时期是 (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以后 (B )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前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 )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 )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 )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1 2 3

4 5 6 7

9 Ⅰ Ⅱ Ⅲ 丁病女性 丙病男性

4、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子比较,染色体和DNA 数量的变化分别是 ( )

(A )不变、不变 (B )减半、减半 (C )不变、减半 (D )减半、不变

5、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

分体、染色体单体、DNA 分子数目分别是 ( )

(A )32、16、64、64 (B )32、8、32、64

(C )16、8、32、32 (D )16、0、32、32

6、下图中㈠代表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正常情况下图中㈡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

生的配子的是 ( )

7、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 和a 、B 和b 、C 和c ,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 )

(A )aBc 、AbC 、aBc 、AbC (B )Ab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8、一个基因型为YyRr 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

(A )2种和1种 (B )4种和4种 (C )4种和1种 (D )2种和2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B )常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C )常染色体存在于性细胞中,而性染色体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

1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 )

(A )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 )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 )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11、在下列遗传谱系中,只能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 )

12、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

)

(D (C (B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13、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庭史

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 (B)1/4 (C)0 (D)1/16

14、人的正常色觉(B)对色盲(b)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显

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这样孩子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8 (D)1/16

二、非选择题

15、马蛔虫体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马蛔虫的每个体细胞中有个DNA分子,有对同源染色体。若进行减数分裂,会出现个四分体,最多能产生种不同染色体组型的配子。

(2)若交配的两条马蛔虫都是杂合体,那么,所得的F1中,最多有种染色体组合。

(3)若F1的基因型只有AaBB,那么,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16、下图是果蝇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为染色体代号,a为控制果

蝇白眼的基因,据图回答:

(1)图中代号是性染色体,该果蝇的性别是。

(2)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期。果蝇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一个细胞内共有DNA分子个。

(3)依据上图(左),请在右方框中绘出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两种配子中的一种染色体图。

(4)如果该果蝇与红眼纯种异性果蝇(中图)杂交,则F1果蝇的基因型是,表现型是。

17、有一对性状正常的表兄妹结婚,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又有红绿色盲的男孩,

已知正常肤色受基因A控制,正常色觉受基因ΧB控制。

(1)这对表兄妹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2)患者的基因型是,其父母再生育这种孩子的可能性是。

(3)该患者的外祖母基因型若为AAX B X B,则其外祖父基因型

可能是。

18、已知血友病是一种隐性伴性遗传病(用隐性基因h表示),请根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母亲表现型为血友病,则其父亲表现型是。

(2)若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男孩患血友病的概

率是。

(3)若这对夫妇再生第二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的概率是。

(4)若Ⅱ5与一个血友病男性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正常的概率是。

19、右图表示一个某病家族的遗传系谱,据图回答(有

关基因用A、a表示):

(1)此病是染色体(填“常”或“性”)

遗传,属性(填“显”或“隐”)遗

传。

(2)Ⅱ4和Ⅲ8的基因型为

和。

(3)Ⅳ10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4)Ⅳ9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该病,出生第二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5)Ⅳ11与一个正常女性(其父亲患该病)结婚,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单元练习

1、D

2、C

3、B

4、C

5、A

6、A

7、A

8、A

9、D 10、C11、B12、D13、C14、C15、(1)4224(2)9(3)AABB aaBB16、(1)X、Y雄性(2)中16(3)(图略)Ⅰ、Ⅱ、Ⅲ、X或Ⅰ、Ⅱ、Ⅲ、Y(4)X A Y、X A X a均为红眼

17、(1)AaX B X B AaX B Y(2)aaX b Y1/8(3)AaX b Y或aaX b Y

18、(1)正常X H Y(2)1/4(3)1/8(4)3/419、(1)常隐(2)Aa AA或Aa(3)2/3(4)1/4(5)1/4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4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和信使RNA上B.DNA和转移RNA上C.信使RNA上和转移RNA上D.染色体和基因上

2. 右图转录的简式中,共有核苷酸几种?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 B.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①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d B.a>b+c C.a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

必修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3、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4、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5、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氨基酸的是() A.NH2—CH2—COOH B.NH2—CH2—CH2OH 7、胰岛素分子有 A、B 两条肽链,A 链有 21 个氨基酸,B 链 有 30 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A、48 B、49 C、50 D、51 8、细胞内组成 DNA 的五碳糖是() A、核糖 B、葡萄糖 C、脱氧核糖 D、麦芽糖 9、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 B、4种 C、5种 D、8种 10、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并释放能量,直接利用的糖类是() A、麦芽糖 B、核糖 C、葡萄糖 D、蔗糖 11、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12、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 A、核糖 B、半乳糖 C、葡萄糖 D、脱氧核糖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 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 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 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 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 卵细胞的形 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 极体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详细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及 详细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106kJ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B.②④C.只有②D.只有①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dB.a>b+cC.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光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橙光 D.红光和蓝紫光 2.用含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该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3.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 2 需要光,为正确控制变量,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①②③④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A.[H]和ADP B.O 2 和ATP C.[H]和ATP D.O 2 和ADP 5.下列措施中,与提高温室作物产量无关的是() A.增加O 2 浓度 B.适当提高CO 2 浓度 C.合理密植 D.适当增强光照 6.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 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和光能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7.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经途径正确的是() A.阳光→叶绿素→ATP→C 3 →(CH 2 O) B.阳光→叶绿素→ADP→(CH 2 O) C.阳光→叶绿素→ADP→C 5 D.阳光→叶绿素→ATP→(CH 2 O) 8.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完成“ATP→ADP+Pi+能量”反应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A.外膜B.内膜C.囊状结构薄膜D.基质

9.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 CO 2 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C 3 化合物与 C 5 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 .C 3 化合物增多、C 5 化合物减少 B . C 3 化合物增多,C 5 化合物增多 C .C 3 化合物减少,C 5 化合物增多 D .C 3 化合物减少,C 5 化合物减少 10. 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 A .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 .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 .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二、 非选择题 1.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反应过程。他们用 180 分别标记 H 2O 和 CO 2,使它们分别为 H 2180 和 C 180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下图中容器内为小球藻悬液,并置于光 下: (1)甲图中的 A 代表_____________,它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 B 代表_____________,它来源于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能证实_____________。 (4)若甲图中供给 12 摩尔 C 1802,能产生_____________摩尔氧气。 2. 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 CO 2,产生的影响,试据下图回答: (1)A 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 CO 2 较多,这些 CO 2 是_____________的产物。 (2)由 A 到 B ,CO 2 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 B 到 C ,CO 2 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储藏蔬菜和水果,储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________。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叶绿体,放入含有 A DP ,磷酸盐以及含[H]的载体等物质的溶液中,并在其他条 件都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合成量。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下图,请根据曲线 各段特点回答: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精选带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最适于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种间关系C.竞争和捕食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在人工种植的密林中,适度的砍伐是有利于提高木材产量,其基本原理是 A.增加光合作用面积C.降低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 B.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降低树木群体的呼吸消耗占其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的比例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B.若X表示第一营养级拥有的能量总量,则①可能代表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 C.若X表示A TP,则①可能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若X表示新物种,则②可能代表地理隔离 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下图是某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丁和辛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多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发现,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 B.3、1、2、4 C.4、2、1、3 D.2、4、3、1 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 9.下左图是物种S1和S2的生态位空间模式图,两物种竞争最激烈的温度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99个 C、90个 D、50个 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整合

生物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HIV、SARS (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单细胞生物:①单细胞藻类:衣藻(植物)②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③球菌、杆菌、螺旋菌、弧 菌。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①以细胞代谢为基 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②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③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在一 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5.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大类。 6.蓝藻:也称蓝细菌但不属于细菌,会导致水中生物缺氧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蓝藻细胞内含有蓝藻 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蓝藻四大类:①蓝球藻②念珠藻③颤藻④发菜 7.细菌中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人也是异养生物) 8.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类别 原核细胞有有核糖体拟核细菌、蓝藻 (肽聚糖) (有且仅有(环状DNA) 一种细胞器) 动物(无)有多种细胞器有植物 (染色体→动物酵母菌(单细胞) DNA和蛋白质) 真菌木耳真核细胞霉菌 植物(有) (纤维素、果胶) 9.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植物)施旺(动物) 内容: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⑵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⑶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11.德国的魏尔肖总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名言“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12.细胞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 多样性:各类细胞区别。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试题与详细答案.doc

精品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 1 .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2.5 ×10 8 kJ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 2.5 ×10 6 kJ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 .①③B.②④C.只有② D .只有①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 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 ~ 20% D .从能量关系看②> ③+④ 4 .某个池塘有生产者( 浮游植物 )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 ) 、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 )、 分解者 (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 a ,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的能量依次为 b 、c、 d ,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 = b +c+ d B. a>b + c C. a

A . 1161 kJ B. 2322 kJ C. 2870 kJ D . 5740 kJ 6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 2·a)) , G 为 植物, H 为植食性动物, C 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 和 C 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 G 到 H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 H 和 C 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 .H 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7 .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时产生了6a mol的氧气,当生产者固定的这 些能量传递到次级消费者被利用时,转移到ATP 中的能量最多是() A . 46.44 a kJ B. 232a kJ C. 9.328a kJ D . 11.61a kJ 8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 2 kg要吃1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 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 1 000 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 量利用百分率为() A . 0.05%B. 0.5%C. 0.25% D . 0.025% 9 . (2012 ·海南高考, 19)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练习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练习题(含答案) 课时训练7细胞中的无机物 基础夯实 1.下列对生物体内自由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代谢旺盛时含量最丰富的物质 B.不发生化学反应 C.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介质 D.植物越冬时,自由水含量降低 2.血钾含量降低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这一事例说明( ) A.无机盐是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B.无机盐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C.无机盐能维持酸碱平衡 D.无机盐能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3.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可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 B.都能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C.所有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相同 D.都不是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 4.不同有机物分子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亲水性)不同,研究表明几种有机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而脂肪不溶于水。下列植物细胞中结合水相对含量最多的是( ) A.休眠的大豆种子细胞 B.休眠的玉米种子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成熟西瓜的果肉细胞 能力提升

5.某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 )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C.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6.人的离体红细胞必须生活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才能保持正常形态。若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红细胞则会失水皱缩,从而丧失运输氧气的功能。这些事实说明( ) A.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C.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D.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7.临床上医生给病人打点滴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的目的依次是( ) A.维持酸碱平衡、供给能量 B.维持渗透压平衡、供给能量 C.供给能量、维持酸碱平衡 D.维持渗透压平衡、维持酸碱平衡 8.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结合水含量较高时,最不可能出现的生命现象是( ) A.抗寒性强 B.抗旱性强 C.代谢活动强 D.细胞的黏性强 9.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测试题1

高一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蘑菇、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 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A.硝化细菌B.蘑菇 C.酵母菌D.霉菌 4.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 的过程 6.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 kg B.10 kg C.125 kg D.1000 kg 7.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B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8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弃物 ) ( 极. .缺乏必要D C.没有消费者B.分解者很少A.缺少生产者

(完整版)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6章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 C.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2.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是指() A.从第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为止 B.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开始到末期为止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D.在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3.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正确形态是( ) A B C D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未用龙胆紫染色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够 C.口腔上皮细胞不分裂 D.口腔上皮细胞是死细胞 5.同一细胞中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之比和DNA分子数之比分别是( ) A.1∶2和1∶2 B.1∶2和1∶1 C.1∶1和1∶1 D.1∶1和1∶2 6.某植物体细胞内有16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16、16、16、16 B.16、32、32、16 C.32、32、32、16 D.16、16、32、16 7.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名称及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A.赤道板和高尔基体B.细胞板与中心体 C.细胞壁和高尔基体D.细胞板和高尔基体 8.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9.下列哪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B.线粒体产生大量的ATP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10.下列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的是() A.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B.纺锤体逐渐解体 C.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D.染色质高度螺旋成棒状染色体 11.小卢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他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处于 A.分裂期的前期 B.分裂期的中期 C.分裂期的后期 D.分裂间期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dd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选择题 1、在一块草原上有六户牧民,其中两户养的是马,两户养的是绵羊,两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马和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三个种群; D、两个种群。 2、下列不属于细胞产物的是() A、抗体; B、甲状腺素; C、唾液淀粉酶; D、卵细胞。 3、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B、没有细胞核,仅有细胞膜; C、具有寄生性; 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来分析,下列结构属于哪个层次 (1)受精卵(2)树叶(3)心脏(4)一块骨骼肌(5)血液(6)筛管 (7)一个酵母菌(8)池塘中的所有金鱼(9)某山上的所有生物(10)一片森林 (11)一口池塘(12)一只小白鼠(13)某农场的所有水稻(14)市场上卖的一只西瓜 (15)心脏与血管(16)肝脏 A.细胞:______________; B.组织:______________; C.器官:______________;

D.系统:______________; E.个体:______________; F.种群:______________; G.群落:______________;H.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 5.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物质和能量交换 C.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D.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6.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A.受精卵 B.神经细胞 C.血细胞 D.生殖细胞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不能繁殖后代; B.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蛋白质、核酸没有生命; D.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是非生命结构; 8.HIV直接破坏人体的什么结构() 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细胞 D.呼吸器官 9.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0.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