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手机保护膜的发展史

简述手机保护膜的发展史

简述手机保护膜的发展史
简述手机保护膜的发展史

手机保护膜材料的发展史

纵观手机保护膜材料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手机保护膜材料经历了从PP到PVC,PVC到PET、ARM的四个发展阶段,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成熟。目前,以PET为材质的手机保护膜材料成为了市场的主流,而最先出现的PP、PVC则早已被市场淘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么手机保护膜材料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目前手机保护膜主要的材质又有哪些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下手机保护膜材料的发展史。

一、开山鼻祖-PP手机保护膜材料

PP保护膜材料是最早出现在市面上的屏幕保护膜,堪称手机保护膜材料的开山鼻祖。PP材料又称聚丙烯,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具有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等特点。但也存在密度小、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等缺陷。在加工成手机保护膜材料时就会出现柔软防刮耐磨性较低,透光性较差显示效果不佳等现象。而且由于PP保护膜材料本身不具备吸附力,在做成手机保护膜材料时要涂上一层胶水,而胶水往往会腐蚀屏幕,且撕去时极易残胶污染屏幕,所以被保护膜材料生产商淘汰,现在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踪迹。

二、后来居上 -PVC手机保护膜材料

由于PP手机保护膜材料的种种缺陷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出现了性能比PP更佳的PVC手机保护膜材料,这是一种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热塑高聚物,中文名为聚氯乙烯。它具有耐腐蚀、难以燃烧、抗微生物以及良好的保暖和弹性。由于PVC具有良好的特性,被广泛用到各个领域。比如PVC材质的水管,大棚养殖所用的塑料薄膜等等。PVC材质屏幕保护膜与PP材质的保护膜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本身具有了一定的粘性,解决了PP材质必须要用胶水粘贴的不足之处。但PVC材质保护膜的缺点则在于保护膜较厚,透光度差,并且由于PVC材质本身的耐候性和稳定性较低,长时间的使用会随着温度的改变会出现泛黄的现象,寿命较短。

三、市场主流-PET手机保护膜材料

三层PET保护膜材料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手机保护膜材料。也是目前分类最多的保护膜材料目前已衍生出高透防刮花、高清防指纹、磨砂防眩光、磨砂防指纹、纳米磨砂、钻石膜、镜子膜、防窥膜等系列材料。PET的化学名为聚酯薄膜,是一种高分子的塑料薄膜。它具有强度高、透明、光泽度好、无色无味、无毒、韧性较高等特性,拥有较好的耐磨、耐折叠、耐针孔性和抗撕裂性等特点。PET手机保护膜材料较PP和PVC的一个出众之处就在于它的

质地较硬,耐刮性能较高,长时间的使用不会出现泛黄的现象。PET手机保护膜材料在粘性方面不同于PP和PVC保护膜材料,它完全采用静电吸附,绿色环保无污染。PET保护膜还有一个特点是可以反复使用,只要在清水中将保护膜清洗干净即可重复粘贴。PET材质成本要比PVC高很多,但是性能和效果要比PP和PVC更出众,一些手机厂家为了提高自身品牌的口碑,会将PET材质的保护膜随手机一起附赠。也有商家将保护膜配上精美的包装单独拿出来售卖,售价多在百元以内。由于我国PET材料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一些最求高质量的的品牌厂商选择从日本、韩国等地进口基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保护膜材料生产厂家会在产品宣传中介绍到自家产品的基材采用日本韩国等进口材料制造。

四、日臻完美-ARM材质保护膜

ARM材质保护膜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保护膜,也是成本造价最高的手机保护膜材料。它本身不是单纯的某一种材质,而是复合材质的保护膜,它拥有PET材质所有的优点。与PET 手机保护膜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外层为特殊处理层,而不是单纯的PET层。ARM材料表面经HC为硬化,防刮耐磨性能佳。ARM材料具有高达96%的透光率,并且表面不反光。更为重要的是,ARM材质保护膜的使用寿命更长。由于ARM材质的保护膜售价较高,利润空间较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材料龙蛇混杂。也有一些无良厂商生产劣质的ARM手机保护膜以次充好欺骗大众。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鉴别,避免上当受骗。

手机保护膜钢化璃玻膜检验标准(版).doc

玻璃膜检验规范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

1.目的 : 为了检测玻璃膜的性能,保障所提供的产品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2.适用范围 : 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玻璃膜产品的检测,以及需要我司提供检测报告的玻璃膜产品。 3.检验环境:正常日光灯(800-1200LUX 光照),距离30cm处以 45角目视10秒; 试验应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50±5%中进行。 4.产品检验:检验人员利用试验仪器进行检验和判断; 每批次来料至少要做1pc 的性能测试:透光率、铅笔硬度、落球测试等等。 100pcs <来料数量> 1pc,性能测试抽测 1pc; 1000pcs <来料数量> 100pcs,性能测试抽测 3pcs; 10000pcs < 来料数量> 1000pcs ,性能测试抽测 5pcs; 5.性能测试项目: ( 一) 透光率测试 ( 二) 耐磨测试 ( 三) 硬度测试(铅笔划痕) ( 四) 落球测试(跌落) ( 五) 拉力测试 ( 六) 耐油污(疏水)测试 ( 七) 排气性能测试 ( 八) 触摸灵敏度测试 ( 九) 1D/2D 硬度测试 下面分别对以上测试项目进行说明,测试时根据不同玻璃膜的材质进行甄别分类测试。

一.透光率测试 检验人员利用透光仪进行判断。透光率越高产品的贴膜效果越好。 仪器名称:透光仪 检验依据:参照产品材质规格、承认书。 操作步骤: 1.4.1启动仪器电源,等待仪器启动后自检完成后开始测试; 1.4.2把待测试的玻璃膜撕掉保护层,放置在测试处(如下图示); 1.4.3读取测试数值,记录测得的“可视光”数值; 1.4.4取不同的测试点测试 4 次,取最小值记录; 结果判定参考范围: 透光率玻璃膜透光率93% 记录测试结果。 备注:名词解释 可见光(即可视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 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 到 700 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 到 780 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 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oppo手机发展史

oppo手机发展史 2001年,OPPO品牌开始全球注册,陈明永出任CEO。 2004年,OPPO(中国)公司成立。 2005年,OPPO推出首款MP3。同年推出X9,被誉为“国产MP3真正意义上的开门红之作,她是第一个毫不逊色于国际大厂任何一个产品的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2005年,OPPO在美国加州硅谷设立OPPODigital公司,研发和生产蓝光产品。 2006年,OPPO推出首款MP4。 2008年,OPPO推出智能随身听S9,S9成为数码随身听领域的又一经典之作。 2008年,OPPO进入手机领域,建立OPPOReal分系列。首款功能机“笑脸手机”A103问世,同年9月推出的A100创下单机销售500万台的记录。 2009年,OPPO推出第二个分系列OPPOUlike,以“OPPOReal音乐手机“独家冠名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栏目,并荣获“全国售后服务行业十佳单位”。同年,OPPO手机业务进入海外市场。 2011年,OPPO首款全键盘智能手机X903上市,标志着OPPO正式进军智能机领域。 2011年6月,OPPO邀请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代言Find 系列智能手机。

2011年12月,OPPO分别冠名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2012年4月,电商商业模式启动。 2012年6月,OPPO发布全球最薄智能手机Finder,厚度仅为6.65毫米。 2012年11月,OPPO发布自拍神器Ulike2,与曲婉婷、陈曼、兰玉、Molly等名人跨界合作,上线“享·自由”广告。 2012年12月,OPPO发布Find系列最新旗舰产品Find5,它是国内首款1080P屏幕手机,获得美国著名IT杂志《PCmagazine》授予的“PCmagazine年终bestbuy推荐”和被誉为“设计的奥斯卡”的IF 设计奖。Find5生命周期内销量超过300万台,创下国内高端智能手机销售奇迹。 2013年4月,推出基于安卓(android)深度定制的系统ColorOS。2013年4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OPPO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第八,超过第10位的清华大学,与电信设备巨头华为、中兴的总申请量并肩。截至2013年12月,OPPO共申请专利(不含外观)超过两千件。 2013年8月,OPPO BDP-103蓝光播放机获得“影音界奥斯卡”欧洲影音协会EISA大奖“2013-2014年度欧洲最佳家庭影院全能播放机”殊荣。 2013年9月,OPPO发布会N系列旗舰产品——全球首款搭载旋转摄像头的智能手机N1,同时邀请陈坤、江一燕拍摄广告片《他/她不知道的事》,N1还入选英国《stuff》杂志2013年度十佳智能手机。

手机发展史[完全版]

手机发展的历史 1.手机的概念 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旧称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体短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手机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部分采用用触摸屏的手机减少了按键)。 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录音、摄像、GPS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2.手机的由来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 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 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 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 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 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 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 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 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 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周年了。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手机时代划分 图 1当年库帕使用的手机—摩托罗拉3200

1)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中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2G 第二代手机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 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3G 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手机也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由于相关网络没有普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三代手机的开始的目标之一是开发一种可以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是实际最终的结果是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制式,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在竞争。这些新的制式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带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4.手机发展时间轴 5.手机发展的具体历程

智能手机发展史_我国智能手机发展历程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 设计题目智能手机的发展史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2 指导教师 2012年10 月1 日 目录 智能机发展史 (3) 各类主流系统发展史 (4)

诺基亚塞班系统 (4) Windows Mobile系统发展史 (5) Android系统发展史 (6) MIUI系统 (8) 阿里云os系统 (8) ios操作系统 (9) 参考文献 (9) 智能机发展史 说到智能手机的兴起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末叶。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可不要小看这款A6188,它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的鼻祖。A6188集两大纪录于一身它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它同时也是第一部中文手写识别输入的手机。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 (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A618一经

推出,便成为了高端商务人士的首选,至今我们还能偶尔看到这款开辟一个时代的传奇手机。 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北欧的爱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机。R380sc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统,同样支持WAP上网,支持手写识别输入。R380sc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Symbian OS的手机自然名垂青史。 2001年1月诺基亚公司加入智能手机市场的战团,那时诺基亚第一款PDA 手机9110呱呱坠地了,诺基亚9110采用了正在高速发展的AMD公司所出品的内嵌式CPU,操作系统代号GEOS,内置8M存储空间。它的出现一度让整个手机业界瞠目结舌,原来手机也可以具备这么多的功能。 2002年10月,世界上首部5G基于Symbian 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芬兰诞生了,它就是诺基亚7650。7650采用了4096色TFT屏幕,内置当时极为罕见的蓝牙传输功能,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内置数码相机功能的手机。直到今天,人们仍对这款开创多个第一的智能手机津津乐道。 同年10月,波导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易王三合一”的PDA手机。它以接收寻呼网发送的股票行情数据为卖点来博取广大股民的青睐。同一时间,CECT 公司推出了基于Palm OS的Treo 180,Treo采用了33MHz龙珠VZ处理器,16 级灰度屏幕,内置标准内存16M 2002年12月,索尼合并爱立信后,雄心勃勃的推出了至今仍能见到的机皇P802。它以独创的可以拆卸的半开是键盘吸

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分析之十年历程

手机市场分析:国产手机十年打造生态链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已有20年,手机终端产业的发展却仅有十年。这十年中,中国手机产业既经历了市场份额从零到半壁江山的辉煌,也体验了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的痛苦,但就在起伏挣扎中,一个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平台到应用软件,从方案设计到整机制造的完全自主的手机产业链已经形成。 政府扶持带来 国产手机初春 中国手机产业能走到今天,在终端市场形成与洋品牌抗衡的局面,在上下游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完全得益于我国政府1998年酝酿、1999年开始实施的扶持政策。 1999年以前,我国手机市场完全被国际品牌垄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牌,所有的手机都需要进口。 1998年成立的信息产业部肩负着改变这一局面的历史使命。1999年,我国开始确定大力扶持国产手机市场的政策,主要包括从国债中拿出4亿元扶持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的手机生产企业,信息产业部从手机入网费中拨出14亿元支持国产手机业务的发展,而国家连续5年从固定电话初装费中提取5%,作为支持国产手机研究和产业化的专项经费。

与此相配套的,在当时颁发的一个重要文件??“五号文件”中,专门提到“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指出“将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 “五号文件”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导国内手机生产的“牌照”制度。在2005年3月之前,国内手机市场有49张牌照:其中GSM手机牌照30张,发给了13家合资企业和17家国内企业;CDMA手机牌照19张,18张发给了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只有一张发给了外资摩托罗拉;有14家企业同时取得了G SM及CDMA牌照。除了严格控制外国移动通信产品的进口外,信息产业部还规定目前外资企业的手机出口至少要占总产能60%。 国家的扶持政策带来了国产手机的春天,在2003年国内手机市场7000多万部的总销量中,国产手机所占份额超过55%,达到国产手机发展史上所占市场份额的最高峰。 市场的迅速扩大引得更多企业意欲进入手机领域,很多企业在牌照申请未果的情况下采取贴牌等方式,这一方面使得部分有牌照企业“不劳而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市场的监管。2004年底,由于“五号文件”的生效期限已到,国家决定将实施多年的“牌照制”改为手机生产“核准制”。2005年2月19日,春节长假三天后,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我国手机产业走上了另一个轨道。 三次嬗变造就两代企业

手机保护膜钢化璃玻膜检验标准(最全版)

深圳市XXXXXXX电子有限公司作业规范 WI-PZ-2X A/0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玻璃膜检验规范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本文件隶属深圳市XXXXXX电子有限公司的文化资产,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影印。 深圳市XXXXXXX电子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为了检测玻璃膜的性能,保障所提供的产品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玻璃膜产品的检测,以及需要我司提供检测报告的玻璃膜产品。 3. 检验环境:正常日光灯(800-1200LUX光照),距离30cm处以45角目视10秒; 试验应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50±5%中进行。 4. 产品检验:检验人员利用试验仪器进行检验和判断; 4.1每批次来料至少要做1pc的性能测试:透光率、铅笔硬度、落球测试等等。 ●100pcs <来料数量>1pc,性能测试抽测1pc; ●1000pcs <来料数量>100pcs,性能测试抽测3pcs; ●10000pcs <来料数量> 1000pcs,性能测试抽测5pcs; 5. 性能测试项目: (一)透光率测试 (二)耐磨测试 (三)硬度测试(铅笔划痕) (四)落球测试(跌落) (五)拉力测试 (六)耐油污(疏水)测试 (七)排气性能测试 (八)触摸灵敏度测试 (九)1D/2D硬度测试 下面分别对以上测试项目进行说明,测试时根据不同玻璃膜的材质进行甄别分类测试。 一.透光率测试 检验人员利用透光仪进行判断。透光率越高产品的贴膜效果越好。 1.2 仪器名称:透光仪 1.3 检验依据:参照产品材质规格、承认书。 1.4 操作步骤:

智能手机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吴应锐(201109060301) 安子云(201109060325)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讯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最近二十年来,电话技术和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信的地点由固定方式转向移动方式。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移动通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争夺战也愈演愈烈。 下面我将会以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手机的方式对智能手机发展的历史做出详细的阐述。一、智能手机(Smart Phone)释义: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智能手机(Smart Phone)”这个说法主要是针对“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而来的,本身并不意味着这个手机有多“智能(Smart)”;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所谓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

件的手机(就像电脑那样)。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智能手机IBM Simon(西蒙个人通讯设备)诞生于1993年,它由IBM与BellSouth合作制造。西蒙于1992年的拉斯维加斯COMDEX(通讯产业商业展览)上首次展示出概念产品。 随着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智能手机的发展重心已经从硬件设施的改造转移到系统以及软件的开发上来。 二、手机智能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1996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CE操作系统,从此微软慢慢渗透手机操作领域。 2001年6月,塞班公司发布SymbianS60操作系统作为S60的开山之作,塞班系统以其庞大的客户群和终端占有率独霸世界智能手机中低端市场。 2007年6月,苹果OS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手指触控的概念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iphoneOS的设计,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网页浏览、手机游戏、手机地图等这几种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Symbian系统 Symbian系统是塞班公司为手机而设计的操作系统。2008年12月2日,诺基亚收购塞班公司,并将Symbian转移至塞班基金会。 由于对新兴技术支持欠佳,塞班占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

关于手机保护膜产品知识介绍及贴膜注意事项

一、高透膜 透光性极强,轻易,保护膜表面光滑,手感流畅顺滑。但触屏操作受阻,手感欠佳。指纹、油污显而易见,建议随身携带擦镜布。 二、磨砂膜 采用三层结构,表面层为磨砂层,能有效抵御指纹侵袭,手指滑过不留痕;就算留下汗水等液体残留物,只需手轻抹即可清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屏幕的视觉效果,透光率在85% 左右。材质通过特殊工艺处理,能有效的防反光、防电磁辐射,有效过滤紫外线,减少在阳光或是等下屏幕反光的问题。 三、镜子膜 最早起源于日本。在主屏背光灯熄灭时,保护膜起到了镜子作用。背灯打开时通过薄膜可以正常显示文字和图像。薄膜分为5~6层,并对其中一层进行了铝蒸镀处理。利用这一层反射外部光线,来实现镜子功能。四、防窥膜 采用超微细百叶窗(micro louver)光学技术,使屏幕资料专供使用者从正面60度视角阅读.当视角大于60度时便无法看清屏幕上的内容,30度视角时,屏幕的内容便呈现模糊状态.,适用于保护商业机密及个人隐私权。

五、防爆膜 一种贴在电容屏玻璃上(或者下)加贴的一种PC塑胶.可以有效缓冲撞击,防止屏幕爆裂,影响美观或防止手机不慎撞击造成玻璃面板的破碎飞散,减少玻璃面板的隐性伤害,保障用户安全;还可维持强化玻璃特有的光泽,质感和提高表面硬度. 结构有五层:保护膜、硬化层、透明聚酯薄膜、胶层、离型膜。它的透光率达91%以上,表面硬度:2H以上。其性能已达到欧盟和日本对ROHS的严格要求。 六、钢化玻璃膜 钢化玻璃保护膜产品的核心技术在三大块,分别是AB双面胶、钢化玻璃、加工工艺。 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改善了玻璃抗拉强度。钢化玻璃的主要优点有两条,第一是强度较之普通玻璃提高数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使用安全是物理钢化玻璃第二个主要优点,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即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降低了。钢化玻璃的耐急冷急热性质较之普通玻璃有2~3倍的提高,一般可承受150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对防止热炸裂有明显的效果 钢化玻璃玻璃专用AB双面胶 AB胶在整个钢化玻璃保护膜成品成本占有大概16%左右,却起到至关重要的性能表征,因为整个产品靠AB胶粘接和吸附钢化玻璃和手机屏幕作用。所以AB胶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机钢化玻璃保护膜的质量。

浅谈对智能手机的思考

研究背景: 盘点进入本世纪以来地信息通信产业,智能终端已成为当今全球创新最活跃、发展最迅猛地领域之一.当今世界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迅速,很大地改变了人们地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了科技与经济地快速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智能手机定义: 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地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地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地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地这样一类手机地总称”.(摘自百度文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智能手机地发展史: 智能手机地兴起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末叶.经典地系列产品开山之作——携手于年正式登场亮相.当然,此时地系列产品还仍定位于掌上电脑.此后地年,微软公司也推出了日后将会叱咤风云地系统前身——系统,并在年升级至系统.此外,我们最为熟悉系统也正是在年完成了源代码开发. 虽然系统在年就完成了源代码开发,但首款智能手机——诺基亚却直到年才正式登场.不过从此以后,系统智能手机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地中坚力量,诺基亚推出地每款产品都堪称经典,而西门子、松下、三星等厂商也曾给我们留下关于地回忆.在这段时间,系统最大地竞争对手是和.前者主要地支持者是年退出系统联盟地手机领域巨头摩托罗拉,摩托罗拉、等曾轰动一时地系统智能手机至今仍不乏拥趸者.微软地则在此期间不断更新版本,并且确立了具备触摸屏地和键盘操作地两大平台.类似桌面系统地界面和操作方式,让确立了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地地位,而和微软紧密地合作,也成就了如今地公司.在国内市场,“电脑手机专家”多普达也成为高端商务人士地首选.在其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方面,创始人在重新建立了公司后,尽管曾与之间产生了激烈地竞争,但最终其选择了致力于开发整合了手机功能地系列产品,以为首地系列产品也因此应运而生,而该系列智能手机无疑也为系列智能手机产品地发展打下了坚实地基础.:智能手机地软硬全面提升.智能手机蓬勃发展.不过,年苹果地登场改变了一切,至少是让智能手机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这款用户体验前所未有地手机,不仅让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格局发生了巨变,也带动了手机硬件地全面提升.尽管从数字而言,苹果乃至第二代地硬件水准(默认、动态地处理器,地运行内存)都不是顶级地,但是出色地系统性能,以及独特地电容式触摸屏操控方式,让拥有其它产品无法比拟地流畅性.为了与竞争,手机制造商和操作系统提供商一方面开始努力改进系统,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大幅提升硬件水准.微软率先对做出回应,于年正式发布了系统.客观而言,由于具备触摸屏,系统在发展初期也借势火了一把,并且一度涌现出了如多普达、、、三星等众多经典产品.在核心硬件方面,高端地手机也超越了,主频以上甚至地产品屡见不鲜.但是,老旧地系统难以更好地发挥硬件性能,这也导致最终一败涂地.而此时地系统联盟中,尽管也有索尼爱立信公司所支持地平台具备触摸操控地优势,但主流地平台依然对触摸屏说“不”.当然,迫于竞争压力,诺基亚也开始大幅提升手机地硬件配置,高端手机地处理器主频逐渐提升到了、,由于系统对硬件要求相对略低,系统地流畅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故事就此结束,苹果、系统智能手机以及系统智能手机三足鼎立,或许会是一个不错地市场格局.然而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在年底,搭载公司操作系统地()正式发布,这款产品第一次在相似硬件性能地基础上,带来了最接近地用户体验,而这也为日后智能手机硬件性能又一次飙升埋下了伏笔.:硬件飞跃发展凭借着之前两款产品,苹果(当时还叫做)地系统体验已经被树立为标杆,而年与年中,苹果与苹果地先后登场,则都是以速度为最大卖点.在这两款产品带动下,刚刚过去地两年中,智能手机硬件性能再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地时期.事实上,在手机提速方面,微软走在了前面.在年发布系统之后,、东芝等高端旗舰级产品率先开创了智能手

手机贴膜详细过程图解

手把手教你给手机屏贴膜10分钟就能学会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相信经常去科技市场的朋友都知道,除了街边卖地瓜、卖煎饼的小贩外,给手机贴膜的“游商”出现频率最高。其实,对于手机该不该贴膜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归结起来就是因人而异。例如喜欢玩机器的发烧友、频繁换手机的“追新狂”、不差钱儿的高薪职业者一般都不会给手机贴膜,他们要么是追求手机最直接、原始的质感,要么就是根本不在乎是否会有划伤。相反,如果你是个细节控,而且收入也不是很高、没有频繁换机需求的话,又或者之后还准备卖二手的话,还是给屏幕贴个膜比较靠谱。因为,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你的爱机,同时在处理时也能多卖个一二百块钱。 对于有需求的朋友来说,一般也不想在天桥上找小贩贴膜,一方面他们手上的贴膜种类并不全,很多都是用刻刀裁出来的;另一方面,他们的要价也不便宜,多少会让人觉得不值。所以,最后想想还是自己贴比较划算,可很多用户都觉得这是个技术活,每次贴都会失败。其实,贴膜并不是很难,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步骤,每个人都能学会。今天,小宇就来教大家如何给手机贴膜,你只需抽出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为自己省下一笔没必要的支出。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工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一些工具,贴膜、清洁布、清洁液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硬卡片和宽胶布的作用,稍后会跟大家介绍,在这里先卖个关子。 擦屏幕是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清洁液并不需要喷太多,多了反而会影响擦拭屏幕的效率,有时还会因为屏幕上过于湿润而沾染灰尘。

除了清洁液外,擦拭屏幕的手法也需要注意,如果来回拖动的话,很难将屏幕彻底清理干净,而且还容易留下清洁液的痕迹。

手机APP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手机APP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摘要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指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正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带来了APP的繁荣。APP作为移动设备功能的扩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甚至有将移动互联网APP化的趋势。而APP在一定程度上将碎片化信息和时间高效整合,忽略了空间地域的差异和阻隔,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定制性、定向性的特征,使受众于媒体在接近零成本的互动中得到信息的传播。只有在APP的各个设计环节中融入用户体验设计的理念,使产品能够满足用户各种层次间的需求,并打破APP的同质化竞争,拓展并契合大众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满足APP应用的长期发展,才能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也是其在社会中流行的基础。

目录 摘要 (2) APP诞生背景 (4) APP发展历程..............................................................................‥4 APP发展现状..............................................................................‥5人气APP盘点..............................................................................‥6 APP发展趋势..............................................................................‥7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手机保护膜的制作工艺以及原理

手机保护膜的制作工艺以及原理 贴膜一词由来已久,最初是指在汽车玻璃或建筑玻璃表面装贴一层薄薄的玻璃膜产品,其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对付夏季那灼人的阳光,吸收紫外线并还具有防爆功能。而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屏幕的选择趋于迷你化、高使用度化。由玻璃,甚至是塑料制成的屏幕非常容易受到尖利物品比如钥匙、指甲、金属物质的磕碰而在屏幕上留下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割痕。高昂的产品人人都希望能一直完好无损,谁都不想刚购买不久后的宝贝在轻轻一碰却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于是适用于小型屏幕的保护贴膜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对于单反相机屏幕、镜头以及手机的屏幕保护膜。 2010年6月8号凌晨1点的旧金山Moscone West会展中心里,当乔布斯再一次说出经典名言“This is iPhone4”后,苹果又一次改变了全球手机设计的格局。前后玻璃的材质设计一改之前塑料后壳外观,更添一分时尚、靓丽。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我们都知道玻璃非常容易受到金属物质擦碰而留下割痕,有时候甚至只需一接触便留下一条细长的痕迹。而且在光线直射下,不规则的纹路特别明显,谁都不希望自己几千块钱买来的一部手机刚欣赏几天却出现厌恶的伤痕。而杜绝这一现象发生的最便捷方法就是——寻找一张合适的屏幕保护膜将玻璃与外界接触隔离起来。

贴上屏幕保护膜既能够保护iPhone4前后镜面,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享受iPhone4裸奔纤薄的体验。刚贴上屏幕保护膜总有光亮夺目、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且还可以起到防水滴、防尘的效果。当你厌烦了这张为你爱机抵挡过无数次“腥风血雨”的保护膜后,只需要撕下来换张新的又恢复刚购买时的靓丽。 一般来说,手机保护膜有三大类型:高清高透型、磨砂型、镜面型。 想要彻底了解这三种类型的保护膜,然后再挑选出自己想要的类型,我们必须先从保护膜的制作与原理开始谈起。前几天小编有幸与某一知名配件生产商里一位从事保护膜生产多年的老总闲聊,详细的得知了保护膜的制作工艺与光学原理,颇为受益。在这里将所知所解一一为大家介绍开来。 保护膜的制作工艺以及原理 我们所说的屏幕保护膜其实是一个光学问题,作为一种商品而言,它涉及了两个主要性能:透光性以及耐刮性。透光性即光线的损失程度,最好的保护膜透光率最高只能达到90%-92%,市面上宣传到99%都只是一种虚假宣传。耐刮性即保护膜耐刮程度,我们经常会见到劣质的保护膜在经常使用的某一点上会出现晕开的伤纹,就是耐刮度非常低,保护膜最高的硬度能达到4H。

手机的发展简史及未来趋势

手机的发展简史及未来趋势 工设一班 20123844 梁富润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讯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最近二十年来,电话技术和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信的地点由固定方式转向移动方式。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移动通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争夺战也愈演愈烈。 下面我将会以介绍移动电话产品的方式对中国手机发展的历史做出详细的阐述。 相信大家对手机这个设备已经都非常熟悉,但就在1972年的时候,当手机之父Martin Cooper接到要开发一台移动电话的时候,他还很惊奇的回应到:“移动电话是什么东西?” 从1983年第一台手机DynaTAC 8000X诞生,直到2004年3G网络的出现,从1984年第一台大哥大式的手机面市,到后来的翻盖、滑盖、侧滑盖,再到后来的音乐、蓝牙、摄像,到最近的智能、双核,经历了非常多的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研发才能够取得成功的。 而手机的发展史又是非常短的,因为30多年的时间,手机已经从最古老的样子发展到了我们现在每天使用的这个样子,不拘泥于单纯的打电话,还有更多更好的功能,是他们一部一部的塑造着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 中间走过这20多年,风风雨雨历经坎坷。既有诺基亚8210这样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有铱星网络这样的倒霉蛋,可以说在手机发展史上,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展示的,是手机历史上众多“名人”,他们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也被人遗忘,更有的被放进了博物馆。虽然我们天天都要用到手机,但是你了解他的发展过程吗?你知道手机历史上的一些奇闻佚事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历史上的手机第一。 我们当时也能设计出摩托罗拉Razr V3这样的外观,但绝对不可能将电池、天线、键盘做到这么小。科技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啊! ——Krolopp(世界手机之父)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重2磅,通话时间半小时,当时销售价格为3,995美元。我们俗称大灰狼 中国手机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手机时代、GSM时代、2.5G时代和3G 时代,其中2.5G和3G代表着中国手机的发展趋势,因为目前尚未完全定型,在此暂不详述。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手机发展简史

手机发展简史 1902年,一个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手机贴膜教程

【手机贴膜不求人完美贴膜教程】 每当一台新机入手,人们都会为它的屏幕上加上一块保护膜,但又苦于不会贴膜,保护膜的粘贴一般都会由卖膜的商家代劳。不过日后一旦发现保护膜贴歪了,或是用旧了需要更换的时候,又要跑去找商家再次代劳,相当麻烦。事实上,贴膜并不是什么“高难度作业”,只要选用优质的保护膜产品,并清楚了解贴膜的过程,自己动手贴膜完全不是难事。 下文将为大家细说保护膜贴膜全过程。 备用:擦布、刮卡、除尘贴x2。 保护膜的安装: 第一步:清洁屏幕

使用BG擦布(或纤维软布、眼镜布亦可)擦拭屏幕,将手机屏幕彻底清洁干净。擦拭屏幕最好在室内无风、整洁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灰尘对贴膜的影响。 因为贴膜前的彻底清洁是必须的,如不慎沾上灰尘会直接影响到贴膜结果,轻则导致贴膜后产生气泡,重则导致贴膜失败。许多多质量差的保护膜就是因为贴膜过程中进入灰尘后无法清理,直接破坏了保护膜的硅胶层,使得贴膜报废不能使用。 使用BG除尘贴清理顽固污垢

在使用擦布清洁后,如果屏幕还有顽固污垢,切忌用湿水的擦布清洗。只要把BG除尘贴粘贴于该灰尘上,然后掀起,利用除尘贴的粘力把灰尘清理掉。BG除尘贴使用完毕后贴回原来的底纸上,可反复使用。 第二步:获取贴膜的初步印象 将保护膜从包装里面拿出来,先不要撕开离型膜,直接放到手机屏幕上,获取初步的贴膜印象,特别是观察膜边缘和手机屏幕的贴合情况,对贴膜的位置有个大概的了解,这将有助于后面贴膜程序的进行。 第三步:将①号离型膜撕开一部分

观察保护膜上的标签,将标示“①”的离型膜撕开一部分,并注意避免手指触碰到保护膜的吸附层。每块保护膜产品均分为三层,其中①和②均为离型膜,作用是保护中间的保护膜。 第四步:慢慢地将保护膜粘贴到手机屏幕

手机发展史

手机发展史 1.手机的概念 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动电话机,通常称为手机,旧称手提电话、大哥大,手机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手机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 现在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游戏机、MP3、照相、录音、摄像、GPS等更多的功能。 2.手机的由来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库帕后来回忆道:“我打电话给他说:‘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手机已经诞生将近40周年了。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手机的分类 时代划分 1G 第一代移动电话网络(1G)是指模拟信号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1980至90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珀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移动电话在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素有“大哥大”之称,据闻此称号的由来来自于武打明星洪金宝。他是当时电影业界第一位使用移动电话的人,而他在业界素有“大哥大”之称(成龙当时被尊称为“大哥”,因洪金宝是他的师兄,故被称为“大哥大”),故当时的移动电话就被称为“大哥大”。[1]此称呼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通行,如今在

手机保护膜钢化璃玻膜检验标准(版)

玻璃膜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了检测玻璃膜的性能,保障所提供的产品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玻璃膜产品的检测,以及需要我司提供检测报告的玻璃膜产品。 3. 检验环境:正常日光灯(800-1200LUX光照),距离30cm处以45角目视10秒; 试验应在温度23±2℃和相对湿度50±5%中进行。 4. 产品检验:检验人员利用试验仪器进行检验和判断; 每批次来料至少要做1pc的性能测试:透光率、铅笔硬度、落球测试等等。 100pcs <来料数量>1pc,性能测试抽测1pc; 1000pcs <来料数量>100pcs,性能测试抽测3pcs; 10000pcs <来料数量> 1000pcs,性能测试抽测5pcs; 5. 性能测试项目: (一)透光率测试 (二)耐磨测试 (三)硬度测试(铅笔划痕) (四)落球测试(跌落) (五)拉力测试 (六)耐油污(疏水)测试 (七)排气性能测试 (八)触摸灵敏度测试 (九)1D/2D硬度测试 下面分别对以上测试项目进行说明,测试时根据不同玻璃膜的材质进行甄别分类测试。

一.透光率测试 检验人员利用透光仪进行判断。透光率越高产品的贴膜效果越好。 仪器名称:透光仪 检验依据:参照产品材质规格、承认书。 操作步骤: 1.4.1 启动仪器电源,等待仪器启动后自检完成后开始测试; 1.4.2 把待测试的玻璃膜撕掉保护层,放置在测试处(如下图示); 1.4.3 读取测试数值,记录测得的“可视光”数值; 1.4.4 取不同的测试点测试4次,取最小值记录; 透光率玻璃膜透光率 93% 记录测试结果。 备注:名词解释 可见光(即可视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智能手机发展史——13年的风风雨雨

个人数据助理,简称PDA,从1996年Palm的Jeff Hawkins用一块木头和模拟触控笔为模型,开发了第一代的Palm Pilot起算,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 早期各个公司间要铆劲开发首款突破性设备的那种竞争已经让位于让人瞠目的各种创新和发展。现在的型号不光是手机,还是带卫星定位的地图,游戏机,还能储存数千倍于它们前身的数据,完全可以存下数整套的音乐或是电影专辑。现在PDA也习空见惯了,常看到有人拥有双机,一部自己的,一部是公司发的。 1989年Casio B.O.S.S. Casio的B.O.S.S.(Business Organizer Scheduling System的简称),远远领先于它的时代。它是屏幕是用字符而不是像素测度的。早期的版本还是用纽扣电池供电。B.O.S.S.售价$250左右,有QWERTY全键盘,只具备基本PIM功能,如联系人管理,日程和记事,这些功能在现今大多数的PDA上仍是最重要的。 1993年Apple Newton

在iPhone面世14年前发布,具备手写识别,桌面同步,内置一些第三方软件。Apple 前CEO为Newton生造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这个单词,但这个产品很快停产了。让人讶异的是,至今还有一部分死硬份子在使用这个设备。 1999年Handspring Visor Visor是第一个由Handspring公司开发的PDA。Jeff离开Palm公司后,创建了Handspring公司。它有多种颜色选择,还有被称为Springboard的扩展槽。能连接Modem,相机等一系列外设。Handspring后来开发了Treo系列并与Palm公司合并。 1999年Palm V

手机贴膜创业计划书

手机贴膜创业计划书 一、企业概况 主要经营范围: 各种品牌手机、手机贴膜、耳机、充电器、充电宝、手机壳、手机清理、刷机、换屏,以及手机配件等。 企业类型: □生产制造√零售√批发√服务□农业 □新型产业□传统产业□其他

三、市场评估 目标顾客描述: 所有用手机的人都是我们的客户,现如今手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不管是男女老少,人手一部手机,有了手机就需要手机贴膜、配件等等的需求,像普通的高清膜基本上1个月是得换一次的,至于手机配件,如今的电子产品都容易坏,消费者也是需要的,从这方面讲我们的市场前还是不错的。 市场容量或本企业预计市场占有率: 目前有一摆地摊的方式来贴膜的,还有就是手机专卖店,地摊贴膜占的消费者居多,他们以活动方便,价格实惠出名,不少消费这都愿意去那里帖,但是他那的质量不算太好,并且只能贴膜不销售其他的手机用品,至于专卖店通常以贵出名,一张普通高清都要100之多,让人听了闻风丧胆,我这家店,综合了他们两者的优点,第一有店面,第二价格实惠、薄利多销为主,并且销售手机配件,从事手机维修,手机清理,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市场容量的变化趋势: 现在手机行业的崛起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处处有商机,要想在他们之间脱颖而出就必须有改变,要有新意,比如手机DIY 把自己想要的图案刻入自己的手机壳上,手机美容等等。.

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 1.地点随意,哪里人多去哪里。 2.工作点小,一套桌椅即可,方便搬运。 3.工作用具少,方便携带。 4. 5. 竞争对手的主要劣势: 1.下雨天不方便摆摊。 2.工作点小,只能做手机贴膜,不能开展别的配件。3.在外贴膜风大,影响人工作。 4.每天都要找人流量多的地区,不稳定。 5. 本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 1.有固定的地点来从事这个行业,不需要到处摆摊2 宣传力度大,可以把名气做出来方便顾客查找。3.从事手机配件等,多方面满足客户。 4.定期有活动举办,可以拉动消费者光顾。 5.不光做手机贴膜,还可以销售其他。 本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主要劣势: 1.只能在固定地点,人流量不稳定。 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