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

一、上肢静脉的解剖基础由深、浅静脉组成;上肢自手掌至腋窝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两条;成对的桡尺静脉于前臂近端汇入肱静脉→成对上行于上臂二头肌的下缘移行为腋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组成上肢的浅静脉系统;头静脉走行于前臂外侧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走行于上臂的内侧近正中汇入肱静脉;一、下肢动脉解剖基础自腹股沟韧带逐次向远侧:股总A→股浅A →腘A →胫前A →足背A ↘股深A ↘胫后A →至内踝以下

↘腓A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静脉血流缓慢,压力较低,故管壁薄,收缩力弱,管径较相应的动脉略大;壁内具有静脉瓣,由内膜皱襞形成,薄而柔软;瓣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闭锁,防止血液逆流;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5)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二者之间有交通支;自足到小腿的深静脉(胫前后V)都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由下肢内侧上行注入股总静脉;小隐静脉由下肢外侧上行注入腘静脉。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6)下肢深、浅静脉的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交通支常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至深静脉;交通支内有瓣膜,阻

止向浅层回流;二、四肢血管的检查方法检查体位1、上肢血管:取平卧位,上肢外展;2、下肢血管:取仰卧位、下肢轻度外展外旋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预设置条件四肢动脉/ 静脉彩色多普勒调节探头频率7~14MHZ 探测深度6 ~12cm 声束与血流夹角<60? 取样容积1 ~

2mm 观测数据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及斑块、管腔内有无血栓、血管搏动幅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充盈度、有无异常血流;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及性质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三、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对比检查近心端向远心端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多普勒增益适当探头压力适当肌肉放松调整速

度范围、滤波器及彩色增强器聚焦点连续扫查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1)二维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脉冲多普勒(PW)表现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2)二维超声表现左右对称,管径由近至远逐渐变小;管壁为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连续性好,呈两明一暗三条平行回声带;探头加压不易变形;腔内血液为无回声;有规律的搏动,收缩期内径大于舒张期内径;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色彩呈单一色;

于血管轴心处较明亮。脉冲多普勒(PW)表现高搏动性波形,表现为三相波:第一相:心脏收缩期迅速流向肢体远端的血流波;第二相:主动脉瓣关闭及外周血管弹性回缩血液反流的波形;第三相: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血液再次流向肢体远端的血流波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的影响因素肢体坏疽、浮肿、肢体破溃等因素动脉闭塞后的部分再通肥胖彩色分辨率的影响五、正常四肢静脉的超声表现(1)二维超声表现管腔显示清晰,内壁光滑,连续性好,壁薄;管腔为无回声,增大增益,可动态观察到管腔内的“雾状”回声,随血液流动(由于血流缓慢,红细胞散射形成)探头加压后管腔被压瘪或消失,下肢静脉深吸气后屏气or做Valsalva动作后管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表现与伴行动脉血流方向相反;深吸气或做Valsalva试验时,大、中静脉内无血流信号显示;远心端肢体加压,近心端血流加速,甚至出现混叠现象;挤压小腿放松后或做Valsalva试验时,无反向血流,说明深静脉瓣关闭良好。脉冲多普勒表现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相、低速、向心的血流;曲线随呼吸由波浪起伏变化;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理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继而血栓形成,以至血管慢性闭塞。临床表现5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史。困乏、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足溃疡坏死。好发于腹主A

下段、髂A、股A,上肢A少见。糖尿病人多在膝关节以下中小型动脉。四肢动脉闭塞的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表现闭塞前段:彩色血流呈暗红色,彩色血流突然中断,阻断处出现小股蓝色血流;闭塞段:血流信号消失;闭塞后段:彩色血流减弱或消失。脉冲多普勒(PW)表现闭塞前段:流速明显减慢;频谱形态失常,频带增宽,频窗消失;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出现正向血流;阻力增大,AT延长。闭塞后段:单向、低速、或无血流频谱。周围动脉狭窄频谱多普勒诊断标准:0%~19%: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近心端正常A比较增加<> 频带不宽

呈三相波形20~49%: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近心端正常A比较增加30~100%频带增宽或频窗消失反向血流仍存在,流速减小,呈三相或二相50~99%: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加超过100%

频带增宽,窗口减小明显反向血流消失,呈单相波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理主要发生在中小型动脉及其伴行静脉早期为血管内膜增厚,继而血栓形成,以至完全闭塞病变呈节段性,节段之间有正常部分存在,界限分明有血管闭塞的同时,侧支循环逐渐形成。临床表现男性多见,25~45岁居多,患肢发凉,足部小腿疼痛,间歇性跛行,40%患者出现浅静脉及伴行静脉炎,

进而夜间静息痛。二维超声表现血管内膜增厚,管腔呈节段性细窄,与正常部分界限分明伴行静脉内膜炎症改变彩

色及脉冲多普勒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阻塞部血流中断,阻塞部及其下段无血流信号。收缩期峰值流速减慢,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肢体动脉瘤病理: 动脉瘤分为真性及假性两种真性动脉瘤多为动脉硬化,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肌组织和弹力组织变薄,血流不断冲击,管壁薄弱部分不断扩大而形成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因外伤引起,动脉壁受伤破裂,形成局限性血肿,并与动脉腔相通,血肿由纤维组织包绕。临床表现多呈球形或卵圆形搏动性肿物,位于髂、腋、肘、腘窝的巨大动脉瘤可引起肢体屈曲受限。有时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瘤体内附壁血栓脱落发生栓塞可引起缺血症状。动脉瘤远侧动脉搏动常减弱或消失。真性动

脉瘤二维超声表现血管呈梭形或囊球形局限性扩张或膨大;管腔内膜粗糙,可见硬化斑块,管壁连续性尚好;瘤体内可见片状或团块状血栓回声附着于管壁。假性动脉瘤二维超声表现动脉旁出现无回声肿块,无明确囊壁;明显的搏动性;病灶与动脉之间有一狭窄的通道;部分病例瘤体内可见血栓。真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表现于局部膨大部可见红蓝相间

的血流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表现瘤体与动脉间的通道内

可见五彩血流瘤体内形成漩流或涡流真性动脉瘤脉冲多

普勒表现杂乱无章的低速血流假性动脉瘤脉冲多普勒表现

通道内为高速低阻力、单向或双向的血流频谱瘤体内为动脉血流频谱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产后手术后长期卧床以及

肢体挤压伤等易形成静脉血栓;可分成两种类型: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性静脉炎;近年来认为两种类型可能是一种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多数在下肢深静脉,上肢静脉少见;静脉血栓形成:血流缓慢和血液凝固性增高而产生血栓,“红血栓”,与血管壁轻度粘连,易脱落而引起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静脉壁损害导致炎症反应,组织增厚,“白血栓”,与血管壁粘连较紧,不易脱落;血栓形成后即向近端及

远端逐渐延伸→ 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开始溶解消

散→ 栓子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血栓形成后激发静脉壁

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血栓与静脉壁间粘连→ 纤维化

→ 机化的血栓内细小的裂缝和管道→ 管腔再通→ 内皮细

胞增生覆盖→ 再通静脉形成二维超声表现阻塞远侧端

静脉扩大,随呼吸管径大小及血流速度改变不明显或消失;阻塞部位可见血栓回声,急性期(1~2W)呈均匀低回声,慢性期(数月~数年)呈不均质增强回声,表面不光滑,

血栓处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部分阻塞者彩色血流绕过血栓向心走行;完全阻塞者显示血流中断,慢性可见侧支循环形成频谱多普勒完全阻塞者,病变区或其近、远端均不能取到血流频谱信号;部分阻塞时,在非血栓区探及血流信号,但不随呼吸运动变化,变为连续性血流频

谱。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病理由血栓性静脉炎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引起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包括静脉瓣发育异常,长期咳嗽或肿瘤压迫等因素所致;静脉瓣损害导致不能有效防止血液返流;静脉血流不畅,使静脉压升高,液体外渗、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组织缺氧,下肢皮肤营养不良,严重者皮肤溃烂。二维超声表现病变血管扩张,有时可见静脉壁增厚、畸形及瓣膜缩短,内膜粗糙,开闭活动受限,并可检出血栓;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表现取站立位做Valsalva动作或加压小腿后出现彩色倒转血流束及反向血流频谱曲线;动静脉瘘病理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如外伤、医源性血管损伤、细菌感染等引起;先天性动静脉瘘常累及无数细小动静脉分支血管,呈干状和瘤样多发性动静脉交通;后天性动静脉瘘常见于中等大小的动静脉,瘘口一般是单发型;二维超声表现动脉主干内径增宽,瘘道近端静脉内径相对增宽;瘘口远端动脉内径相对变细;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表现彩色多普勒易显示各个瘘道口,瘘道处呈五彩镶嵌色血流,,瘘道近端动

脉血流色彩明亮,远端血流色彩黯淡近端静脉血流加快,彩色血流相对增宽;瘘道处取样为收缩期>舒张期,连续性,频窗消失,低阻高速单相血流频谱,瘘道近端动脉血流加速,远端减慢,近端静脉出现动脉化频谱,流速加快。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血管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

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是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搭桥手术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多普勒超声集中用于对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评价,比如支架内的狭窄、内漏、手术中评价原位静脉转流术、监测静脉内手术及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和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等。

血管超声在临床的应用从初期对血管超声检查所见进行报道,到现在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尽可能地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明显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的信心。如何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这是血管超声诊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外周血管动脉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超声

检查中,首先利用多普勒频谱确定被检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正常,动脉多普勒频谱在每个心动周期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波,开始于收缩期,结束于舒张末期;波形就是指上述波的形状,这种形状定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流特征,称为搏动性。一般情况下,多普勒波形有低、中、高三种搏动性特征,动脉多普勒频谱形态与血管所灌注的系统阻力有关,低阻力动脉血管呈低搏动性频谱,中阻力动脉血管呈中搏动性频谱,高阻力动脉血管呈高搏动性频谱。各部位动脉的灌注压和血管阻力不同其频谱形态亦不相同。如颈内动脉和肾

动脉血管阻力较低,血流频谱形态为收缩期单峰伴舒张期血流信号;肢体动脉血管阻力较高,为收缩期三相或两相频谱形态,且不伴有舒张期血流信号。

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下动脉的搏动性不同,静息状态下肢动脉表现为正常的高搏动性血流,而在剧烈运动之后却表现为低阻力的单相波形,这是由于运动后毛细血管床开放、血流阻力降低所致。虽然这种单相波形是运动后的正常表现,但在静息状态时却是明确的异常表现,提示存在近心端动脉闭塞造成的动脉供血不足。

当外周动脉狭窄时,多普勒频谱特点是:(1)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2)狭窄后湍流;(3)狭窄近心端动脉呈高搏动性改变;(4)狭窄远心端动脉呈低搏动性改变;(5)动脉闭塞的问接征象,如侧支循环建立。

根据外周动脉狭窄的多普勒频谱特点,对判定是否存在动脉狭窄和狭窄部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在静息状态下,检查部位多普勒频谱出现低搏动性(小漫波)改变(与各部位在静息

状态下动脉频谱的正常形态相比较),此时应注意对患侧动脉近心端进行追踪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发现动脉狭窄部位。在静息状态下,检查部位多普勒频谱出现高搏动性(高阻力)改变(与各部位在静息状态下动脉频谱的正常形

态相比较),应注意对患侧动脉远心端进行追踪检查,可以帮助快速、准确地发现动脉狭窄部位。

在上肢出现无脉或脉搏减弱时,超声检查双上肢动脉,常表现为患侧上肢动脉彩色血流信号色彩暗淡、血流速减慢、多普勒呈双期正向血流频谱,即呈低搏动性改变。初期我们仅对患侧上肢动脉血流速减慢进行报道,这样对临床帮助不大。实际上临床期待了解引起这种改变的原因和发病部位及病

变程度,需要我们熟悉并掌握有关血管的局部解剖及能够引起这种现象的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由于狭窄远心端动脉呈低搏动性“小漫波”改变,此时就应该注意对患侧

上肢动脉近心端、无名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进行追踪检查。如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伴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改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反流。锁骨下动脉狭窄在第2段(为锁骨下动脉分出椎动脉后远端),椎动脉血流信号正常,可根据有无椎动脉反流来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然后对所怀疑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直至找到病变所在。再根据局部血管、相关血管和血管周围组织的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对引起患侧上肢动脉血流速减慢的病因、发病部位及病变程度作出诊断。

在检查下肢动脉时,若出现整个下肢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呈低搏动性改变,仅对患侧下肢动脉血流速减慢进行报道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要非常清楚,动脉狭窄

会影响远心端动脉搏动性,使其搏动性减低,多普勒血流频谱呈低搏动性“小漫波”改变,此时注意对患侧下肢动脉近心

端进行追踪检查。

如单侧出现整个下肢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呈低搏动性改变,应追踪检查患侧髂动脉;双侧出现时应追踪检查腹主动脉。参考相关血管和血管周围组织的声像图改变,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对引起患侧动脉血流速减慢的病因诊断很有帮助。动脉硬化常伴有其他大、中动脉的病变,有动脉硬化斑块回声者常为老年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的多条分支管壁增厚,常见多条大血管同时存在病变,多为青年女性发病;肿瘤受压所致者在狭窄处周围可见肿块回声;由胸廓出口引起的锁骨下动脉受压在狭窄处常可见肥厚的肌肉束回声,多为中老年发病,无其他血管疾病表现;血管先天性畸形常表现为血管走行异常和血管发育异常,多为儿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四肢血管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但在对多数病例行血管超声检查时忽略了对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

因的追查,超声诊断仅能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延误治疗。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工作者对血管病临床及病理知识的了解和临床经验的增加,发现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是由腹部疾病引起。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在发现先天性血管畸形及其他疾病(肿瘤压迫、癌栓侵入、组织粘连)方面有重要价值,且对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方案也有重要意义。

由于静脉血栓的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如发展成慢性

则疗效不佳。研究表明,大部分急性病例经溶栓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因此,对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或对静脉血栓尚未形成之前一些潜在病因的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

下肢肿胀和乏力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程延长,静脉内压升高而使下肢肿胀等症状加重。使下肢静脉压进一步升高,导致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出现下肢肿胀和乏力等早期症状时,就要注意发现引起潜在下肢肿胀和乏力的病因。怎样才能早期发现这些原因呢?

在外周静脉疾病的超声检查中,首先要掌握各部位外周静脉正常多普勒频谱的特点。远心端静脉多普勒频谱是随呼吸起伏、连续低速及与伴行动脉频谱主波方向相反的单相波,并呈问断样;近心端静脉多普勒频谱除随呼吸起伏外同时也随心搏呈脉动样。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及下腔静脉等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受心脏收缩、舒张影响较大而出现规律的脉动样波群。如静脉血流频谱形态正常随呼吸起伏或规律性波动的特点消

失或减弱,静脉频谱呈连续样改变,可以间接反映在检查的静脉血管近心端存在狭窄或阻塞。正常工作中应该沿着该线索向近心端追踪可以帮助确定病变所在,对判断近心端存在狭窄或阻塞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受检静脉多普勒频谱规律性波动的特点消失或减弱,静脉频谱呈高速连续样改变,可以

间接反映受检静脉存在严重狭窄,但其近心端是通畅的。对单侧下肢肿胀、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如果在检查部位出现多普勒频谱随呼吸起伏的特点消失或减弱,静脉频谱呈低速连续样改变,应该沿着该线索向近心端追踪,直至追踪到同侧髂静脉。同样对双侧下肢肿胀、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要对下腔静脉进行追踪扫查。

对颈静脉扩张的病例,如果血流频谱形态随心脏收缩、舒张而出现规律性波动的波群呈脉动样,说明扩张的颈静脉近心端血管是通畅的,不需要向近心端追踪;如果规律性波动的特点消失或减弱,呈低速连续样静脉频谱,应该沿着该线索向近心端追踪帮助确定病变所在;对单侧颈静脉扩张的病例要对同侧颈静脉近心端进行追踪扫查;对双侧颈静脉扩张的病例要对上腔静脉进行追踪扫查。

总之,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有以下几点:(1)根据临床表现和临床需要确定检查方案;(2)根据被检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确定追踪检查方向及重点;(3)对已经确定追踪检查的部位进行认真细致和反复扫查;(4)在确定病变部位之后,通过分析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判断病变程度;(5)通过对病变处血管结构、周围组织及相关血管回声特点分析确定病因。在此仅举几例,可以举一反三,在血管超声诊断中采用以上思路进行检查,会有所发现

随着超声设备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管超声已经普及到了基层医院。要想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判断,只了解血管超声的诊断思路是不够的,还需要血管超声诊断医师熟悉并掌握有关血管的解剖、各种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基础、正常与异常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特点等。作为超声工作者都非常清楚,超声诊断水平的高低不但要有精良的设备,更要有高水平及敬业精神,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作出高水平的超声诊断。超声是集临床知识、操作技巧及图像识别于一身的诊断技术,这是与其他影像诊断技术的不同之处。\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简要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mm,X SD ) 年龄(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20~40 6.60.4 5.40.5 4.30.4 41~50 6.70.5 5.60.5 4.60.5 51~60 6.90.5 5.40.6 4.40.6 61以上7.50.9 6.00.8 4.7 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 SD)及阻力指数 血管名(动脉)Vmax(峰值流速)Vmin(最低流速)TAV(平均流速)阻力指数颈总91.320.727.1 6.422.5 5.10.70.05颈内67.614.327.3 6.422.2 5.50.590.06颈外70.916.118.1 5.115.2 4.60.740.09 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管壁血流方向频谱血流 颈动脉不随呼吸变化厚,有内膜回声流向头侧搏动性血流颈内静脉随呼吸变化薄,无内膜回声回心血流非搏动性血流 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分支位置舒张期血流颈内动脉大无后外明显 颈外动脉小有前内不明显 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 SD) 侧别内径(mm)Vmax(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cm/s)左 3.80.460.113.423.4 5.320.7 4.3 右 3.60.361.215.222.77.021.0 4.8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腋动脉 4.30.892.326.425.07.222.0 6.4肱动脉 3.10.775.023.320.07.017.0 5.2尺动脉 2.10.344.010.2 4.3 4.127.0 4.2桡动脉 2.30.444.612.6 5.0 4.820.0 4.0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股总动脉7.9 1.397.022.335.98.214.68.2 股浅动脉(近) 6.7 1.385.024.730.29.212.7 6.1 股浅动脉(远) 6.2 1.174.021.330.09.812.5 6.2腘动脉 5.5 1.062.013.625.89.110.8 6.4 胫前动脉(近) 3.80.651.014.519.09.710.0 5.2 胫后动脉(远) 2.40.446.017.510.07.08.5 4.7 整理文本

(完整版)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人卫版)

超声诊断学各章重点 主要掌握:疾病诊断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前的准备 掌握特殊声像图典型疾病的典型声像图和一些老师提过的解剖知识绪论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大多不用,眼科) 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 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 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 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 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 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 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 一、上肢静脉的解剖基础由深、浅静脉组成;上肢自手掌至腋窝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两条;成对的桡尺静脉于前臂近端汇入肱静脉→成对上行于上臂二头肌的下缘移行为腋 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组成上肢的浅静脉系统;头静脉走行于前臂外侧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走行于上臂的侧近正中汇入肱静脉;一、下肢动脉解剖基础自腹股沟韧带逐次向远侧:股总A→股浅A →腘A →胫前A →足背A ↘股深A ↘胫后A →至踝以下 ↘腓A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静脉血流缓慢,压力较低,故管壁薄,收缩力弱,管径较相应的动脉略大;壁具有静脉瓣,由膜皱襞形成,薄而柔软;瓣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闭锁,防止血液逆流;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5)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二者之间有交通支;自足到小腿的深静脉(胫前后V)都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 隐静脉;大隐静脉由下肢侧上行注入股总静脉;小隐静脉由下肢外侧上行注入腘静脉。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6)下肢深、浅静脉的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交通支常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至深静脉;交通支有瓣膜,阻止

向浅层回流;二、四肢血管的检查方法检查体位1、上肢血管:取平卧位,上肢外展;2、下肢血管:取仰卧位、下肢轻度外展外旋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预设置条件四肢动脉/ 静脉彩色多普勒调节探头频率7~14MHZ 探测深度6 ~12cm 声束与血流夹角<60? 取样容积1 ~2mm 观测数据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及斑块、管腔有无血栓、血管搏动幅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充盈度、有无异常血流;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及性质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三、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对比检查近心端向远心端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多普勒增益适当探头压力适当肌肉放松调整速 度围、滤波器及彩色增强器聚焦点连续扫查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1)二维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脉冲多普勒(PW)表现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2)二维超声表现左右对称,管径由近至远逐渐变小;管壁为三层结构:膜、中膜、外膜,连续性好,呈两明一暗三条平行回声带;探头加压不易变形;腔血液为无回声;有规律的搏动,收缩期径大于舒期径;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色彩呈单一色;于血管轴心处较明亮。脉冲多普勒(PW)

超声诊断学各章总结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页(一定要看一下) 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眼科) 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 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 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 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 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 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 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 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 (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 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 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 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 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正常肝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肝的血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为入肝血流,呈红色;肝静脉为引流血管,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简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 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部分腹部血管 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部分四肢血管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第七章动静脉造痿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 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痿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 编者分组 头颈部血管组: 组长:华扬 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 腹部血管组: 组长:王金锐

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 组长:唐杰 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 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何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 段云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邓学东苏州市立医院 王金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罗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 唐杰解放军总医院 温朝阳解放军总医院 童一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 医院 秦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一、目的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 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6?2.0MHz )的脉冲波 探头对颅内动脉病变所产生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评价信息。同时通过4.0MHz 连续波或2.0MHz 脉冲波多普勒探头检测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 )、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及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全程获得相关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1 、通过检测深度、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血流音频评估脑血管功能及病变。 2 、通过血流方向的变化判断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 二、适应证 1 、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2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3、脑血管痉挛。 4 、脑血管畸形。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全身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眼部及甲状腺超声测值 本帖最后由如意于 2010-1-24 10:03 编辑 腹部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 门静脉内径0.8-1.2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肝右静脉内径0.4-0.9cm,肝中静脉内径0.5-0.9cm,肝左静脉内径0.5-0.9cm。频谱特点为三相波波型,两个负相波及一个正相波。 肝动脉内径0.2-0.5cm。频谱显示为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其特点是收缩期血流之后,可见较高的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55-70cm/s 腹主动脉内径。肾动脉以上内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内径1.5-1.8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尖峰形,频带窄,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峰值速度90-130cm/s。 腹腔动脉内径0.57+-0.07cm。频谱显示为正向双峰形频谱,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 肠系膜上动脉内径0.6+-0.09cm。频谱显示为空腹时收缩期单峰形呈,峰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张期为低速血流,并有反向血流。峰值速度 119+-22cm/s。进食后舒张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

肾动脉内径0.5-0.7cm。频谱显示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张期为正向血流,且占据整个舒张期。峰值速度60-120cm/s,RI=0.5-0.7。 下腔静脉内径。近心段2.0-2.4,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2.1cm,远心段(在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 子宫及卵巢正常参考值: 子宫上下径5.5-7.5cm,前后径3.0-4.0cm,左右径4.5-5.5cm。宫颈长约2.5-3.0cm,宫颈前后径《3.0cm。 成年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2cm。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 甲状腺侧叶前后径、左右径不超过2cm,上下径3-6cm,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s)20-30cm/s,平均速度(Vmean)12-20cm/s,阻力指数(RI)0.5-0.6。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全身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眼部及甲状腺超声测值 本帖最后由如意于 2010-1-24 10:03 编辑 腹部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 门静脉内径0.8-1.2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肝右静脉内径0.4-0.9cm,肝中静脉内径0.5-0.9cm,肝左静脉内径0.5-0.9cm。频谱特点为三相波波型,两个负相波及一个正相波。 肝动脉内径0.2-0.5cm。频谱显示为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其特点是收缩期血流之后,可见较高的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55-70cm/s 腹主动脉内径。肾动脉以上内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内径1.5-1.8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尖峰形,频带窄,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峰值速度90-130cm/s。 腹腔动脉内径0.57+-0.07cm。频谱显示为正向双峰形频谱,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 肠系膜上动脉内径0.6+-0.09cm。频谱显示为空腹时收缩期单峰形呈,峰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张期为低速血流,并有反向血流。峰值速度 119+-22cm/s。进食后舒张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

肾动脉内径0.5-0.7cm。频谱显示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张期为正向血流,且占据整个舒张期。峰值速度60-120cm/s,RI=0.5-0.7。 下腔静脉内径。近心段2.0-2.4,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2.1cm,远心段(在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 子宫及卵巢正常参考值: 子宫上下径5.5-7.5cm,前后径3.0-4.0cm,左右径4.5-5.5cm。宫颈长约2.5-3.0cm,宫颈前后径《3.0cm。 成年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2cm。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 甲状腺侧叶前后径、左右径不超过2cm,上下径3-6cm,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s)20-30cm/s,平均速度(Vmean)12-20cm/s,阻力指数(RI)0.5-0.6。

(完整版)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2cm处测量。 8.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

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mm,X SD)年龄(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20~40 6.60.4 5.40.5 4.30.4 41~50 6.70.5 5.60.5 4.60.5 51~60 6.90.5 5.40.6 4.40.6 61以上7.50.9 6.00.8 4.7 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 SD)及阻力指数 血管名(动 脉)Vmax(峰值流 速) Vmin(最低流 速) TAV(平均流 速) 阻力指数 颈总91.320.727.1 6.422.5 5.10.70.05颈内67.614.327.3 6.422.2 5.50.590.06颈外70.916.118.1 5.115.2 4.60.740.09 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管壁血流方向频谱血流 颈动脉 不随呼吸变 化厚,有内膜回 声 流向头侧搏动性血流 颈内静脉随呼吸变化 薄,无内膜回 声回心血流 非搏动性血 流 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分支位置舒张期血流颈内动脉大无后外明显 颈外动脉小有前内不明显

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 SD) 侧别内径(mm) Vmax(峰值流 速)舒张期最低 流速 平均流速 (cm/s) 左 3.80.460.113.423.4 5.320.7 4.3右 3.60.361.215.222.77.021.0 4.8正常人上肢动脉血管内颈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腋动脉 4.30.892.326.425.07.222.0 6.4肱动脉 3.10.775.023.320.07.017.0 5.2尺动脉 2.10.344.010.2 4.3 4.127.0 4.2桡动脉 2.30.444.612.6 5.0 4.820.0 4.0正常人下肢动脉管径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股总动脉7.9 1.397.022.335.98.214.68.2股浅动脉 (近) 6.7 1.385.024.730.29.212.7 6.1股浅动脉 (远) 6.2 1.174.021.330.09.812.5 6.2腘动脉 5.5 1.062.013.625.89.110.8 6.4胫前动脉 (近) 3.80.651.01 4.519.09.710.0 5.2胫后动脉 (远) 2.40.446.017.510.07.08.5 4.7

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mm,X±SD ) 年龄(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20~40 6.6±0.4 5.4±0.5 4.3±0.4 41~50 6.7±0.5 5.6±0.5 4.6±0.5 51~60 6.9±0.5 5.4±0.6 4.4±0.6 61以上7.5±0.9 6.0±0.8 4.7± 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 SD)及阻力指数 血管名(动脉)Vmax(峰值流速)Vmin(最低流速)TAV(平均流速)阻力指数颈总91.3±20.7 27.1±6.4 22.5±5.1 0.7±0.05 颈内67.6±14.3 27.3±6.4 22.2±5.5 0.59±0.06 颈外70.9±16.1 18.1±5.1 15.2±4.6 0.74±0.09 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管壁血流方向频谱血流 颈动脉不随呼吸变化厚,有内膜回声流向头侧搏动性血流颈内静脉随呼吸变化薄,无内膜回声回心血流非搏动性血流 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分支位置舒张期血流颈内动脉大无后外明显 颈外动脉小有前内不明显 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 SD) 侧别内径(mm)Vmax(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cm/s)左 3.8±0.4 60.1±13.4 23.4±5.3 20.7±4.3 右 3.6±0.3 61.2±15.2 22.7±7.0 21.0±4.8 正常人上肢动脉血管内颈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腋动脉 4.3±0.8 92.3±26.4 25.0±7.2 22.0±6.4 肱动脉 3.1±0.7 75.0±23.3 20.0±7.0 17.0±5.2 尺动脉 2.1±0.3 44.0±10.2 4.3±4.1 27.0±4.2 桡动脉 2.3±0.4 44.6±12.6 5.0±4.8 20.0±4.0 正常人下肢动脉管径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股总动脉7.9±1.3 97.0±22.3 35.9±8.2 14.6±8.2 编辑版word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 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 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既可 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 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超声探 头深入体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容: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 2、功能性检测; 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 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 超声诊断学的特点: 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优点: 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 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 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 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 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 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 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 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优势:无创,精确,方便)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 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 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 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 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CDFI)研究成功。反映功能的基础。(第二次革命) 90年代心脏和脏器官的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多普

颈部血管血流超声常用参考值

颈部血管血流参数参考值 内径(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mm/s)PI RI 颈总动脉 6.7 +_0.5 92 +-20 1.60 +-0.40 0.70+-0.07 颈内动脉 5.6 +-0.5 67 +-13 1.15+-0.32 0.59+-0.06 颈外动脉 4.6+-0.5 71+-18 1.88+-0.54 0.74+-0.08 椎动脉 3.6+-0.3 50+-12 1.13+-0.11 0.62+-0.03 颈总动脉内膜厚度〈1.0mm 分叉处〈1.2mm 颈内颈外动脉鉴别 内径颈部分支颞浅动脉拍打试验位置多普勒频谱 颈内动脉大无无后外侧低阻型 颈外动脉小有锯齿波频谱前上侧高阻型 上下径(长径) 前后径(厚径)左右径(宽径) 子宫55-75 mm 30-40mm 45-55mm (宫颈长25-30 mm 前后〈30mm 〉卵巢30 mm 20 mm 40 mm 前列腺30 mm 20 mm 40 mm 睾丸长40mm 厚20mm 宽30mm [附睾头长9-16 厚5-12 宽7-16(mm) (32-52mm) (16-26mm) (18-35mm) 体1-4mm ] 甲状腺30-60mm 〈20mm 〈20 mm [ 峡部前后径〈5 m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2 mm 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 20-30cm/s 平均12-20cm/s 阻力指数(RI)0.50-0.60 甲状旁腺正常5X3X1mm ( 最大12X12X1mm 最小2X2X1mm) 颈动脉结构示意图: -|右侧颈内动脉( ICA ) | |---右侧颈总动脉RCCA-----|右侧颈外动脉( ECA ) | 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SCA)—椎动脉( V A ) | | | |--左侧颈总动脉LCCA---|左侧颈内动脉( ICA ) | | | |左侧颈外动脉( ECA ) | |左锁骨下动脉(SCA) —椎动脉(V A)

超声正常值

超声正常值 儿童! 1)心界 年龄左界右界 <1岁, 左锁骨中线外1~2cm , 沿右胸骨旁线 2-5岁, 左锁骨中线外1cm ,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 5-12岁, 左锁骨中线上或线内0.5~1cm , 接近右胸骨线 >12岁, 左锁骨中线内0.5~1cm , 右胸骨线 心胸比率<1岁:<0.6、1~6岁:<0.55、>6岁:<0.5 (2)肝脏大小: 正常:<1岁:肋下2cm内,1~4岁:肋下1cm内,>7岁:肋下不能扪及 轻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上 中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下,但未超过脐平 重度肿大:肝脏下缘超过脐平 (3)脾大分度: 正常:一般肋下不能扪及(10%的1岁以内小儿肋下恰及) 轻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内 重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4)头围出生:34cm、6月:43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出生:32cm、1岁:=头围、>1岁:=头围+岁数—1 腹围<2岁:=胸围、>2岁:<胸围 (7)身长出生:50cm、3月:60-61cm、1岁:75cm、2-12岁:=岁数×7+70cm 体重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岁:岁数×2+7(或8) (9)前囟1.5岁前闭合、后囟6-8周前闭合、骨缝3-4月前闭合 (10)腕部骨化中心数1~9岁=年龄+1 (11)体表面积<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0.035+0.1 >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30)×0.02+1.05 成人各器官正常测量切面及测量值: 第一节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 ,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d )。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多普勒频移(fd )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 )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 d 公式为: f d =f r -fo = θcos fo 2v ?? θcos C fd ??=V 公式中fd 、cos θ仪器均可显示,fo 及C 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fo 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 多普勒频移;V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由此而知,f o 和v 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 (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以频谱显示。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亦

超声诊断学教程 第十章四肢血管超声诊断

第十章四肢血管超声诊断 虽然血管造影已被公认为诊断四肢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它是有创的,昂贵的,不宜于重复检查和长期跟踪观察。另外,血管造影提供的仅是解剖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血流 动力学方面的信息。80年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兴起,对 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直接显 示血管病变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如解剖变异、管壁厚度、斑块大小、残留管腔内径以及管腔内血流信号的充盈等情况,同时还能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且方便、廉价,可重 复检查,因此它已成为四肢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无创检查方法和介入性治疗前及血管造影前的良好筛选工具,事实上,它在某些周围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的诊断上基本 可以取代有创的血管造影检查。 一. 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适应症: 1、动脉系统疾病: (1)动脉硬化性闭塞,显示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 (2)急性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可显示栓塞部位及程 度,为外科手术提供有用信息。 (3)动脉瘤(真性、假性、夹层)及动-静脉瘘。 (4)动脉炎,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5)动脉手术后随访观察,包括人造血管移植及栓塞治疗 等,可观察人造血管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

2、静脉系统: (1)深静脉栓塞,鉴别肢体肿胀的原因是否由于深静脉 栓塞所致。可观察栓塞的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及栓塞范围,还可进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 (2)对浅静脉曲张者,检查其深静脉瓣膜功能,通过观察 有无返流及返流时间和速度来判断有无深静脉瓣膜功 能不全。 二.正常四肢血管的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表现(图10-1-1,图10-1-2):正常四肢血管左右对称,管径清晰,自近心端至远心端逐渐变细。动脉管壁较厚,有弹性,静脉管壁较薄,有压缩性。管腔内均为无回声。使用高分辨率的探头,可见动脉管壁呈三层结构,可见静脉管壁上的瓣膜及管腔内的“雾状”回声随血流流动。 图10-1-1 正常股动脉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第五节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 一、上肢静脉的解剖基础 ?由深、浅静脉组成; ?上肢自手掌至腋窝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两条; ?成对的桡尺静脉于前臂近端汇入肱静脉→成对上行于上臂二头肌的下缘移行为腋静脉;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组成上肢的浅静脉系统; ?头静脉走行于前臂外侧汇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走行于上臂的内侧近正中汇入肱静脉; 一、下肢动脉解剖基础 自腹股沟韧带逐次向远侧: 股总A→股浅A →腘A →胫前A →足背A ↘股深A ↘胫后A →至内踝以下 ↘腓A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 ●静脉血流缓慢,压力较低,故管壁薄,收缩力弱,管径较相应的动脉略大; ●壁内具有静脉瓣,由内膜皱襞形成,薄而柔软; ●瓣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闭锁,防止血液逆流;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5) 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二者之间有交通支; 自足到小腿的深静脉(胫前后V)都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 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由下肢内侧上行注入股总静脉; 小隐静脉由下肢外侧上行注入腘静脉。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6) ?下肢深、浅静脉的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 ?交通支常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至深静脉; ?交通支内有瓣膜,阻止向浅层回流; 二、四肢血管的检查方法 检查体位 1、上肢血管:取平卧位,上肢外展; 2、下肢血管:取仰卧位、下肢轻度外展外旋 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 预设置条件 四肢动脉/ 静脉 彩色多普勒调节

●探头频率7~14MHZ ●探测深度6 ~ 12cm ●声束与血流夹角<60? ●取样容积1 ~ 2mm 观测数据 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及斑块、管腔内有无血栓、血管搏动幅度;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充盈度、有无异常血流; 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及性质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 三、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 ◆对比检查 ◆近心端向远心端 ◆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 ◆多普勒增益适当 ◆探头压力适当 ◆肌肉放松 ◆调整速度范围、滤波器及彩色增强器 ◆聚焦点 ◆连续扫查 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1) ?二维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 ?脉冲多普勒(PW)表现 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2) 二维超声表现 左右对称,管径由近至远逐渐变小; 管壁为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连续性好,呈两明一暗三条平行回声带; 探头加压不易变形; 腔内血液为无回声; 有规律的搏动,收缩期内径大于舒张期内径; 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 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 色彩呈单一色; 于血管轴心处较明亮。 脉冲多普勒(PW)表现 高搏动性波形,表现为三相波: 第一相:心脏收缩期迅速流向肢体远端的血流波;

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mm,X SD) 年龄(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20~40 6.60.4 5.40.5 4.30.4 41~50 6.70.5 5.60.5 4.60.5 51~60 6.90.5 5.40.6 4.40.6 61以上7.50.9 6.00.8 4.7 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 SD)及阻力指数 血管名(动脉)Vmax(峰值流速)Vmin(最低流速)TAV(平均流速)阻力指数颈总91.320.727.1 6.422.5 5.10.70.05 颈内67.614.327.3 6.422.2 5.50.590.06 颈外70.916.118.1 5.115.2 4.60.740.09 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管壁血流方向频谱血流 颈动脉不随呼吸变化厚,有内膜回声流向头侧搏动性血流颈内静脉随呼吸变化薄,无内膜回声回心血流非搏动性血流 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分支位置舒张期血流颈内动脉大无后外明显 颈外动脉小有前内不明显 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 SD) 侧别内径(mm)Vmax(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cm/s)左 3.80.460.113.423.4 5.320.7 4.3 右 3.60.361.215.222.77.021.0 4.8 正常人上肢动脉血管内颈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腋动脉 4.30.892.326.425.07.222.0 6.4 肱动脉 3.10.775.023.320.07.017.0 5.2 尺动脉 2.10.344.010.2 4.3 4.127.0 4.2 桡动脉 2.30.444.612.6 5.0 4.820.0 4.0 正常人下肢动脉管径及血流参数值表(X SD)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

四肢血管超声诊断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血管狭窄性疾病及血管闭塞性疾病;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应用于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也是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搭桥手术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多普勒超声集中用于对手术或介入治疗的评价,比如支架内的狭窄、内漏、手术中评价原位静脉转流术、监测静脉内手术及股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和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等。 血管超声在临床的应用从初期对血管超声检查所见进行报道,到现在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尽可能地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明显提高了临床医师对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的信心。如何根据临床需要针对各种血管超声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对血管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及病因进行诊断?这是血管超声诊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今天,我们来看看四肢血管超声~ 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适应症1、动脉系统疾病:(1) 动脉硬化性闭塞,显示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2) 急性动 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可显示栓塞部位及程度,为外科手术提供有用信息。(3) 动脉瘤(真性、假性、夹层)及动-静脉瘘。(4) 动脉炎,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

炎等。(5) 动脉手术后随访观察,包括人造血管移植及栓塞治疗等,可观察人造血管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 2、静脉系统:(1) 深静脉栓塞,鉴别肢体肿胀的原因是否由于深静脉栓塞所致。可观察栓塞的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及栓塞范围,还可进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2) 对浅静脉曲张者,检查其深静脉瓣膜功能,通过观察有无返流及返流时间和速度来判断有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正常四肢血管的超声表现1、二维超声表现(图1,图2):正常四肢血管左右对称,管径清晰,自近心端至远心端逐渐变细。动脉管壁较厚,有弹性,静脉管壁较薄,有压缩性。管腔内均为无回声。使用高分辨率的探头,可见动脉管壁呈三层结构,可见静脉管壁上的瓣膜及管腔内的“雾状”回声随血流流动。图1 正常股动脉图2 正常股浅静脉瓣 2、彩色多普勒表现(图3,图4):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动脉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呈快速的三相血流,其意义与脉冲多普勒所显示的三相血流频谱是一致的。静脉为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号,持续性充盈于整个管腔,挤压远端肢体静脉时,管腔内血流信号增强,放松挤压或做Valsalva 试验时,血流信号中断或出现短暂的反流。图3 正常股动、静脉图4 正常胫后动、静脉 3、脉冲多普勒表现(1) 动脉(图5):窄频三相血流频谱,即收缩早期血流速度加快,形成陡直向上的波峰,然后迅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