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文章编号:1000-8934(2002)01-0044-05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陆彦明1 马惠娣2

(11首都经贸大学理论部, 北京 100070;21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 100081)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马克思理论中有关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相互关系的论述。旨在对日益凸现出来的休闲问题做学理层面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休闲理论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来稿日期:2001-09-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K -00-31)“休闲经济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子课题

作者简介:陆彦明(1970-),甘肃玉门人,首都经贸大学理论部讲师;马惠娣(1951-),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休闲经济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主持人。

众所周知,马克思作为杰出的思想家,曾在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领域内做出了贡献。但是有关他的休闲思想在我国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本中,他从始至终都把休闲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连在一起。因此,他被西方社会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本文对马克思休闲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考察,旨在帮助我们加深对休闲问题的研究和理解,并从本质上揭示休闲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将产生的影响。

1 马克思眼中的休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马克思著作的英文版中,休闲一词为free 2time (马克思在其德文版的著作中以及后来译成俄文时使用的是哪个词,未做考证),在我国的译著中通常译为“自由时间”,而西方休闲学研究者通常将free 2time 等

同于“休闲”

(leisure ),但在概念的外延方面略有不同。这个结论可以从我们翻译的《休闲研究译丛》的五本书中得到印证。笔者在访问美国期间就此请教了多位学者,获得了相同的考证和结论。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第287页,人民

出版社1975年版)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人类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必须赢得休闲时间。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彼岸世界只有建立在此岸世界的基础之上才能繁荣起来。在彼岸

世界“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拉开了自由王国的

序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页)人们有了

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个人才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5页)归根结底,

“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

省。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第282

页)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于光远先生在引用这段话时特意强调:“马克思把‘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归入与闲暇时间并列的自由时间的范围,值得注

意。”(《经济学札记》第117页,广东人民出版社)马克思在

另一个地方写到:“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

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

第1分册,第312页)。可见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区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另一种是从事普通活动的闲暇时间。休闲既包括积极、主动地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消极、被动的一些消遣活动。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2 “休闲”是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

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自由时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指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

第18卷 第1期2002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18,No.1

Jan.,2002

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16页)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了这样的描绘,“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建立“自由个性”。接着他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0页)。可见,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描绘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主义者朱?卡内帕请求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为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世纪》周刊题词,来表达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同年1月9日写的回信中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句话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4页)恩格斯认为这句话最适合用来“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

在马克思后的100多年间,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学者的休闲理念。瑞典著名哲学家皮普尔说,休闲是一种精神态度;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美国学者凯利则说: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休闲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自由———为了自我,也为了社会。杰弗瑞?戈比说,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尽管西方学术传统主要来自古希腊,但休闲学的思想渊源却在更大程度上来自马克思。我们可以从西方休闲学学者们的著作中看到对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引证和评价,并认为马克思是休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循着马克思休闲理论的思想轨迹,西方学者提出休闲的价值更在于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和人类生存的真正目标的问题。因为,自工业社会以来,所有衡量人类进步的主客观标准,都是把物质文明作为人类进步的尺度。但这些标准并不能衡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也不能衡量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实现自我。同时,这些标准也不能反映出人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超越自己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正是在休闲这个人们可以进行自由选择的领域内,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揭示。

西方休闲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解释休闲的价值目标,也正是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所应具有的基本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衡量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准,归根到底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写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85页)讲到未来理想社会时,马克思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可以说休闲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的价值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的本体论意义之所在。因此,马克思在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时候把“休闲”作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来对待。也由此可见,休闲对认识人的本质所具有的重要性。

3 缩短工作日、增加自由时间,

是建立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294页)。只有当生产力很发达,人类才能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游离出相当数量的剩余时间,构成社会的自由时间。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导致工作日的缩短,自由时间的增加;另一方面,劳动本身的性质的变化,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首先,自由时间是使每个人分享人类文化成果、发展自由个性的保证。马克思说:“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因此,并不是为了获得剩余劳动而缩减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8-219页)对于这一点,恩格斯写到:“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现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仅是承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体社会的共同财富和促使它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78-479页)其次,自由时间是衡量未来社会财富的重要尺度。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表明财富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的;当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的时候,“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因为增加自由时间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8、225页)

第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提出他的自由王国理论的时候,明确指出,工作日的缩短,自由时间的增加,是建立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他在《资本论》中写到:“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象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在这里,物质生产活动的“此岸”和“彼岸”的对立,实质上就是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马克思把人的能力的发展当作“目的本身”,当作自由王国的基本内涵的论述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自由首先是个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他说:“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但是,作为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的是有限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07页)“唯有借助于这些生产力”,才“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4页)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发展个人生产力,是增加自由时间的根本途径。在马克思那里,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社会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其途径主要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管理,完善劳动方式;二是以人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即把重心放在个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上。马克思认为这是发展生产力的有决定意义的根本途径。他写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22页)他在另一个地方写到:“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分册,第124页)离开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发展生产力就失去意义。

马克思以其深邃的思想,洞察到科学技术发展将给劳

动性质和人的发展带来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洞察到个人一般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凸显:“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人作为社会体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统治,总之,是社会个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18页)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预见到了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是对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真正洞见。

4 马克思说:消费生产出了

劳动者的能力素质

马克思认为消费是社会生产总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他认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以各种方式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之前还是生产期间。为此他举例说:“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实现它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住,事实上就不能成其为现实的房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4页)他认为,本来作为人的自我生活过程的消费,在市场体制生产方式中却被当作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在他看来,把生产和消费看作一对对等的概念,这是只有在市场体制的生产方式和市场体制的消费方式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消费本来是人类自身的自我实现的过程,而生产则仅为此目的而进行。把二者作为一对对等概念,只不过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才成立的。

马克思还认为,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这个目的是对人来说的,是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来说的。当然,马克思认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目的的表现形式不同。他曾经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形态,在第一大社会形态即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6页)。这是以人本身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在第二大社会形态即商品经济居支配地位的条件下,生产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同上,第486页)。这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取得支配地位的时代。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自由个性的发展成为目的。这种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且,他们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共同的社会财富。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消费生产出了劳动者的能力素质,”这是真正的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可见,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225页)在这个基础上看待生产和消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18卷 第1期

费的关系,应该得出这个结论:“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因而“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95-96页)正因为如此,他高度评价具有广泛需要的人为“完整的人和全面的人”,把具有多种享受能力视作有高度文明的人的一个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深刻阐释消费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时,对消费主义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19世纪中叶,随着近代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主义应运而生———它的准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望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试图以物欲的满足和占有来构筑其心理和精神的需求,把人的价值单一地定位于物质财富的享用和高消费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仅仅供享乐的、不活动的和挥霍的财富的规定在于:享受这种财富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奴隶劳动、人的血汗看作自己的贪欲的虏获物,因而把人本身———因而也把他本身———看作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他把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作自己放纵的欲望、古怪的癖好和离奇的念头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41 -142页)因而,人们也就不由自主地把人的自由纳入到了“消费”的制度体系当中,自由不再是需要精神付出的艰难行程。进而马克思说:“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至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4页)

5 马克思休闲思想在当代的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50年前,马克思的战友彼?拉?拉甫洛夫曾预言:人类“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恩格斯引用并同意彼?拉?拉甫洛夫的见解,并接着写下了这段话:“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我们说的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生存斗争———就变成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是也为发展资料,为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而斗争,到了这个阶段,从动物界来的范畴就不再适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63页)150年后,西方未来学家也做出这样的预测:到2015年“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预见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今天他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

虽然,我国距休闲时代还有一大段遥远的路,但不能不看到,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们就实现了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奋斗才拥有的“自由时间”的量,这表明我国正进入休闲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时代,这标志着人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标志着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已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地转向消费-生产的模式;标志着人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新阶段。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和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问题。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七一”讲话单行本第42-43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同上第44页)这是对马克思休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为我们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的目的”问题、“人的本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问题、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问题、

“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南。

因此,系统地考察马克思休闲思想以指导我们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理当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凯利1走向自由[M]1赵冉译1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2〕(美)托马斯?古德尔,等1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1成素梅等译1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3〕(美)杰弗瑞?戈比1你生命中的休闲[M]1田松等译1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4〕(美)卡拉?亨德森,等1女性休闲[M]1刘耳等译1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5〕马惠娣,成素梅1关于自由时间的理性思考[J]1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

〔6〕马惠娣121世纪的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1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7〕马惠娣,刘耳1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1新华文摘,2001

(8)1

〔8〕马惠娣1休闲-文化哲学的透视[J]1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1

〔9〕于光远1经济学札记[C]1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

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

An Exploration of Marx’s Ideas on Leisure

L U Yan2ming1,MA Hui2di2

(11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100070,China;

21Chinese Society For Dialectics of Nature 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ideas in Marx′s theor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the all2rounded develop2 ment of person and that between leisure and social progress1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t reflects on the issue of leisure that is becoming increas2 ingly important1

K ey w ords:Marx;leisure theory

(本文责任编辑 缪音征)

(上接第43页)

里我插进一个“故事”。1980年我观察到我国政府的机构必须进行改革。我知道,政府的每一次机构调整都不是草率行事的,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反复斟酌,然后再做决定。但是在一个一个机构建立起来之后,总的一看就很不合理,这是缺乏长远考虑和对政府机构设置缺乏系统研究、理论思考的结果。那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我预计到经济体制改革向前进展的结果,必然要求中央政府机构进行合理改组。于是我向当时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建议,希望我国各驻外使馆的研究室对驻在国外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状况作一番了解,整成材料报回国内,作为研究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参考材料。那时我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就在院内成立一个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小组。我们就想利用这样的材料。中央接受了我的建议,外交部作了安排,不久寄回了几十个国家的材料。我在法国的材料中看到法国内阁中就有一个“业余部”。这虽然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不知道这个情况现在是否有变化。即使现在法国中央政府不再有这个业余部,曾经设置这样的机构,还是说明了法兰西国家对业余问题的重视,反映业余时间支配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我国是一个休闲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但是将休闲作为一门学问,特别是作为社会进步的大事来研究还很欠缺。马克思在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有相当深刻的论述,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大道。我希望我们在休闲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For a Society Where Leisure is E njoyed by All

YU Guang2yuan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Diatectics of Nature,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leisure is one of the basic purposes of human beings′productive activities and that the amount of time for leisure grow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1Leisure industry serves the all2rounded development of person beings1The study of leisure and leisure industry is a profound academic discipline,so more efforts need to be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is field1

K ey w ords:society of leisure;leisure;leisure industry;leisure studies

(本文责任编辑 马惠娣)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18卷 第1期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 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 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 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 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 条件的。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的理解)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有何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 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 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 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 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 盾”的方法看问题。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2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 牢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这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2,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基本方针。 ①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宗旨。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 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②新闻工作还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新闻事业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 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热情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服务。 ③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宣传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中 心,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稳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

要性。 3,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实就是的反应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作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励人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新闻报道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 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够鼓励人们奋发前进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启迪人们。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步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要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关系,新闻报道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评判、揭露消极的、落后的、丑恶的东西,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4,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一定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精髓是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 5,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共学写了20 课时,对于学生生涯最后一门社会科学类课程,我倍感珍惜,每次课都比较认真地听讲,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进入这样一门完全陌生的领域后,感觉非常震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就是开拓。结合了网上的内容,对这门课的基本知识,我进行了一小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由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他三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展开。此外,辩证逻辑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应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现代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尽管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直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内,但是给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以启迪和补充。比如系统方法,它很显然的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是很有价值的。(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这个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指一种治学态度。在30年代末,毛泽东就明确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进行新的解释,赋予了哲学命题的含义。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系统阐明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 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根据这样的解释“,实事求是” 就是用中国语言表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思想方法。作为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是与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根本对立的,也是在与之作斗争中形成的。 主观主义是一种从主观意志和愿望出发,从书本和某些原则出发,不顾客观 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思想方法,曾经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以书本为出发点,照抄照搬已有的结论和别国的模式;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忽视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从主观出发,脱离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寻求客观规律,都是极为有害的。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必须时时处处防止和纠正

以实事求是思想分析大学生创业

以实事求是思想分析大学生创业 摘要: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它的成功和伟大不仅仅体现在指导我们祖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上,还能够体现在我们生活得各个方面,就如我们的大学生创业,将实事求是思想应用在大学生创业上,能指导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像祖国的发展一样成功顺利。 关键词:实事求是大学生创业 一、实事求是思想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一表述揭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曾对“实事求是”有一个著名的解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二、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大学生创业在目前其成功率较低,注意原因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3.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市场观念较为淡薄,过少涉及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等。 因此,个人觉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与创业有关的指导思想,来指引我们大学生以正确的认识与态度成功创业。而实事求是思想正符合创业指导思想的要求。 三、实事求是思想与大学生创业的联系 1.一切从实际出发 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只有联系好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去分析所要做的事情,创业也是如此。创业前,我们要先了解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决定好是否要创业;决定要创业了,就要调查好现在哪些行业适合创业,选择好几个目标行业进行社会调查比较,才能选择出最终的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 实践观思想 自1932年《手稿》正式公开发表以来,基于《手稿》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要位,国内外学者对《手稿》中的主要思想及定位等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虽对《手稿》中的诸多问题争议很大,但在对实践的理解上基本达到了一种共识,即将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将实践观理解成马克思新哲学的基石。本文力图通过对《手稿》中实践观内涵的探究等,以便理清其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萌芽时期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地突破,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观点而逐渐完善的。马克思当然也不例外,他的思想的形成必然也是有一个不断进步的历程。 1835到1841年,这段时间可以初见马克思的实践观的萌芽,他此时主要是处于理论批判的阶段。由于马克思认识到康德和费希特的学说是抽象的、远离现实生活的,用他们的学说不仅不能正确认识现实,而且与实际存在的现实有很大的矛盾,也无法克服应有与现有,理想与现实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因而他转向对黑格尔思想的研究,并参加了青年黑

格尔派,希望可以从现实本身中寻找到答案。在这样的前提下,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实践”的观念,他说:“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不过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此时所论述的“实践”是理论上的实践,他只是把实践主要的理解为理论批判活动,还是处于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实践当中,没有突破思维的限制,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 在《莱茵报》工作的过程中,马克思不断地接触到一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马克思此时发表的文章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着眼点不再局限于抽象的哲学领域,而是注重对实际存在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探寻答案。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的思想产生怀疑,并且和布·鲍威尔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发生冲突。马克思指明:“正确的理联盟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2]。可以说,此时马克思在思想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政治批判逐渐的走出唯心主义的桎梏,意识到深入现实之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莱茵报》停办后,马克思专心投入到写作之中,同时他和青年黑格尔派划清了界限,并对黑格尔的思想和布·鲍威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段时间他相继完成了许多著作,其中影响颇深的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 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406页)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在统治阶级主导下形成的。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从精神、观念层面维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秩序,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在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思想武器赢得了胜利,却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实质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没有金钱至上的财富观,没有对享乐、消费的无限贪欲,没有在这种财富观和贪欲驱动下的“个人奋斗”,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西方国家公开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掩盖不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极和没落。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社会制度,不仅根本改变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平等和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在建设新型思想道德文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09月18日18:08卢婷婷点击:[3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 学分:2总学时:36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建屯(副教授)、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课程的主要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学院创新创业总结

学院创新创业总结 一、 活动基本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任务, 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过于强调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承,忽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既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文件精 神,提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务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中心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与部门工作的特点, 认真开 展了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 育与企业实践活动,并于 2016 年 5 月 27—28 日,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一行 15 人在院长、书 记带领下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柳 州国家高新区联合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等地的创新创业工作情况, 学习借鉴典型地区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考察回校后及时总结成果,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作了汇报。 二、活动实施过程回顾(一)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分中心活动方案。 研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 1 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 日常管理,为深入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 中的各种事项, 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若干问题, 检查落实工作进展情况, 统筹部署相关工作。 (二)分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考察,学习借鉴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1.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考察团成员冒雨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详细了 解基地规划、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后,对基地强化创新创业模式研究,以人为本搭建创新创业 平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感触颇深。 2.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参观,该实验室是上海 交通大学与柳州国家高新区联合共建的创新技术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获得很多发明技术专 利,设计生产的五菱、宝骏汽车销量稳居全国汽车销量前列。 考察团成员对企业创新引领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3.2016 年 5 月 27 日上午考察团参观了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 老师们与“创客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并体验他们的创意产品。 4.5 月 28 日上午考察团在桂林市兴安县产业园区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心路历程。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_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划时代的意义,便在于它宣 告了一个关于人的独立的宣言:劳动创造价值意味着,人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世界并且确证自己的存在而无需假手于上帝,即“人本位世界”。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中应该是主体,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人之外的物则是客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服务。[1]4因此,当启蒙思想家举起“人”的思想旗帜砸碎中世纪的“上帝之城”时,人性的光辉就在尘世中闪闪发光了。把人从上帝那里夺回来,这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改造,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一、对黑格尔劳动对象化思想的提升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生产看作是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 果。”[2]101 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把一切现实事物的本质归结为概念,然后用概念的联系说明事物的联系,把人通过 劳动改造自然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完全 抽象化为精神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认识的过程。这就造成了“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了: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自身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把外化收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 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圆圈。”[2]114 对此马克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批判和改造。 第一,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是人 的本质,看作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2]101 ,“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 生成”[2]101 ,即认为对象化或外化的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包含着内在矛盾的能动的主体。但是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换句话说,黑格尔所理解的主体并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绝对的精神。马克思把能动性归之于感性存在的人,把主体理解为能动和受动的统一。 第二,黑格尔把一切事物都精神化,把人、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扬弃异化也不是实际的改变客观对象,而只是纯粹的思辨的过程。“正像本 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的复归 薛 稷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目的是批判资产阶 级国民经济学,从经济上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作出说明,但在写作思路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关注共产主义问题,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依据劳动实践观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扬弃。对黑格尔的劳动实践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的理解来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关键词:劳动;自我意识;对象化;异化;异化劳动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10)06-0051-03 [收稿日期]2010-08-23 [作者简介]薛稷(1980-),男,山西吕梁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助教,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几点认识 第27卷第6期2010年12月 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27No.6Dec.2010 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点难点问题及答案经远离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非 1 的、1.问: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教条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面 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可以从内容和历史使命两个方对着西方社会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大举压境,不仅没有坚持马克思 面来回答。首先,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主义,反而在“新思维”的指导下,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和侧面论位和指导作用,这才是前苏联社会主义解体的真正原因。 证和解决共同理论主题——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具 体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其 3.问: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吗?还有没有别的标 中辩证唯物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然观;历史唯物主义准?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理答: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论观点。两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一标准,不存在其它的标准。当然,这并不排斥人类理性和逻辑 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过程中的作用。可是,逻辑证明尽管重要,内容,马克思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结论, 观点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仍然要通过实践检验去确定其真理性与科学性。逻辑证明是实践 的基本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检验的必要补充,却不能代替实践检验,也不能脱离实践单独进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行。具体的实践有局限性,实践检验认识只能是一个过程,无限 理论验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指向,马发展的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因此,在坚持实践标 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准时,要防止把实践标准简单化。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预测和描绘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图景,也使社会主 4.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科学。综上所述,从理论内容上来说,马克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论证和展示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 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命题,三者紧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 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从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解放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来说,马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 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自然对人的束缚中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 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人类如何从社会对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 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马克思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下,如何解放无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是无 5.问: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价值是不是唯一的由工 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前景与方面的描绘。三者从时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是否也能创造价值? 间、空间、条件不同的维度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解放答:在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企业里,商品的价值也只能是由工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总之,无论从理论内容,还是历史使命上,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先进的机器设备并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为一个不可分割为机器设备并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它不能离开其他生产要素 的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也通过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彼(特别是人的劳动力)而独立存在。机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离不 此联系展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来源于对马克思开包括科技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众多的“总体劳 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动者”的艰辛劳动。机器设备的开启、监视、调试、信息处理和 检修等,也都离不开人的劳动。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机 2.问: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为什么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器设备只是作为“物”的要素、作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 导下,前苏联社会主义还会解体?作用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活劳动转移到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商品当中去,但它本身不会创造新价值。现实生活中,采用先进 个终极理论,由于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设备的企业之所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能实现较多的利润 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的境况。在社收入,原因主要在于,先进的机器设备虽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但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却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劳动生产 基础上不断解决新问题,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获得丰富和发展。效率。在某一部门劳动生产率既定的前提下,如果哪一个个别企 但前苏联社会主义自斯大林伊始,教条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该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 不顾前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已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率就会大大高于部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其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 社会建立的历史前提有所不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条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社会价值, 地搬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描绘,形成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而商品在市场上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 设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并在此基础行交换的,因此,采用先进设备的企业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就可以 上出现了种种社会矛盾,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本身已获得超额的价值补偿,获得较高的利润收入。

2019年北邮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北邮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 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部(成立于1955年),随着历史的沿革,2015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四个教研室承担着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0年)。两个硕士点承担着研究生的培养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目前,北邮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北京邮电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学生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 复试时间

复试内容(科目) 复试分数线 第一志愿报考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A区专业学科门类分数线的考生,以及符合上述复试调剂原则结合专业情况综合考量择优确定的调剂生,复试比例为120%。调剂生排名在第一志愿报考上线考生之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要求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A区专业学科门类分数线。 我院不接收破格参加复试的申请。 复试流程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五四时期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各种思潮竞相争鸣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知识分子却对“社会主义”颇有好感,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为此作了如下的探析: (1)大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①一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曙光,这场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重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炎热之中。 ②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战后初期,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为此,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 ③中国此时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运动,认识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同时进一步也认识到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还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无法挽救中国。为此,通过这一系列运动的失败,使其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2)小环境: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 五四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的进行,推动着中国各种思潮竞相争鸣,它们是无政府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及改良主义。这给中国先进分子多了一种思考,多了一种选择。但在与这些思潮互相辩难和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显示出了其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1920年初,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在中国出现了工读互助团运动,但很快失败。这让很多青年认识到,在社会没有根本的改造之前,一点一滴的部分改造是很难行得通的。于是,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3)阶级因素:这一时期,由于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4)推动因素:李大钊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广大先进知识分子耳濡目染。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5)自身因素: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6)历史因素:另外,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综上所述,许多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颇有好感,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

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它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30多年的实践最重要和最集中的理论阐述。 二、简答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 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传播思想 1.新教伦理及其和马克思的传播观的关系。 新教伦理:新教教义所涵盖的基本的伦理观念:(1)因信称义。(2)信徒人人皆可成为祭司(3)《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关系:(1)马克思主持的《莱茵报》的编辑方针之一就是传播新教精神。马克思深谙宗教传播的彼岸特征和传播心理,加上新教的天职意识和求读意识,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的传播观。 (2)天职意识在马克思论述报刊和传播职责式的分析:对自由报刊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论述报刊首要职责的观点;马克思关于报刊内在规律的论述: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物质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 2.“交往”的概念在马恩思想体系中的解释。 (1)包含“交往”两词全部所指,可以指个体、团体间的物质、信息交流,也指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交往、精神传统。(2)他们将物质交流、信息交流合二为一的考察,获得了相当宏观的交往和传播理念。(3)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有部分重合,但不完全等同,交往关系的内涵更为广阔。 3.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特征 (1)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在社会上公开出版的,即使是党的机关报;(2)更多为之撰稿的报刊不是党的报刊。这涉及到如何筹得启动金和创办后如何维持经营;如何保障经营的消息来源和新闻时效;如何选择宣传内容和确定策略保障政治上的成功。(3)通过政治上的成功而达到经营上的成功,是他们主张办党的报刊的基本思想。 4. 马克思、恩格斯人生与其新闻传播思想的关系。 他们同生于资本主义较为发展的地区,他们在论证问题的思想特征上总是以现代“世界”的概念为前提,并且“交往”的观念始终是他们唯物史观的游记组成部分,他们投身社会后,几乎一致从事新闻工作,他们服务的报刊绝大部分是社会上公开出版的,于是他们更多考虑到要如何面向大众。 5. 不同背景下报刊和“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当权者以外的所有人。不像现在中国使用中赋予它一定的阶级含义。一般情况下,社会要求报刊与公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以获得公众、受众的支持,报刊反应民生;在具体的政治、经济利益上,报刊就会忽略人民的呼声,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保持密切联系,人民是报纸营利来源 6. “一般的公正”? 报刊从政党报刊过渡到商业报刊确立了客观报道的原则。这个原则之所以能够得到承认在于当时的英国报刊早已失去了政府的津贴,它必须订户的支持,这种无形的约束来自订户,当然要求报刊报道要公正客观。common fairness[一般的公正]也同译为“共同的公正”,即在报道新的事实、新的争议时,报刊所能保持的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特点:陈述事实;若有倾向,流露隐蔽自然;不造成直接对读者施加观点影响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调研报告——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班 姓名: 学号: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第二部分,描述了与身边的大学生创业者的交流情况与交流心得,以及一些业界成功人士对于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的理解;第三部分,重点而细

致地阐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与能力;第四部分,深刻而透彻的总结了本次调研的体会与感悟。 关键词:注重细节、发扬个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把握机遇 实践背景 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当今世界经济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纵观全球各国,尤其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新中国经济回转之迅速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正在抬头,中国正在崛起,新中国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站在世界各国之林。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就业机会也尽管越来越多,但是在国家人口急剧增长的社会现状下,现实中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费心培养的栋梁之才,我们在完成自己学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非常大,因此能够适时地、准确地把握住时代机遇正是我们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 出生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一个思想潮流时刻变换更新的时代,我们有着与以往先辈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观点,对于毕业后是被动择业还是自主创业的问题,我们都有个人的见解。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因此单单等待着就业机会从天而降是不可能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以被选择的形式去择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待业大学生的需求,因而学生创业便渐渐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现如今,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非择业。 自主创业对于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鲜而刺激的事物,自主创业的成功自然不能一蹴而就,其间必然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羁绊在等待着我们。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机遇,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在深入剖析个人性格特点、内在潜力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自主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并以此为目标去奋斗,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此外我们要以一颗淡定的平常心去看待前路上的一切挫折和磨砺,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外延。 田顺发:采访实录如下 Q: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专业所学知识,选择了自主创业,您作为在自主创业上取得一定成功的大学生,能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创业经历吗? A: Q:是什么让你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呢? Q:您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否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