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七讲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

第二十七讲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编写:张蓉蓉 审核:杨秀玲 编写时间:2017年 12月 第16周 班级: 姓名:

1

第二十七讲 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A 级)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B 级)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A 级)简述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B 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指导]

1、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在理解史事多种联系的基础上,多层次、多角度地陈述历史结论。

2、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位及复习策略]

传承与创新是高考考查的核心价值理念,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 1、把握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核心主题。重视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作用。 2、注重唯物史观的应用,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自主学习]

(A 级)【历史的延续】

梳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短时段:辛亥革命的延续

长时段: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民族救亡的延续与深化

【历史的转变】

一、从制度到思想的转变

1、转变原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内容

(B 级)重点探究:1、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含义,新在何处?

2、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从尊儒到批儒的转变

1、梳理近代不用时期对待儒学的态度。(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

(B 级)2、难点探究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鲁迅

“今之京戏,理论既无,文章又极恶劣不通。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封闭不可。——钱玄同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鲁迅 问: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有何特点?你如何看待?(从原因和影响等角度)

三、从向资本主义学习到向苏俄学习的转变

1、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首倡——开始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编写:张蓉蓉 审核:杨秀玲 编写时间:2017年 12月 第16周 班级: 姓名:

2

(1) 1918、李大钊 ◆ 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2)撰写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4)建立组织: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者》等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影响

四、从社会上层到社会下层的转变

1、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对象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文学革命的推动

3、作用: (1)、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育更符合大众的需要, (2)、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民主在中国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民主素质

(3)、为后来的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支持

【总结提升】

1、 革命史观看新文化运动

它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 是由新旧学之争、中西学之争构成的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奏 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日趋成熟的政治表现

是在西学冲击下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体系走向瓦解与崩溃的必然过程 是近代中国政治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 现代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为未来中国现代化铸就了新的领导力量,为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动力源泉,揭开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新篇章。

它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形态是启迪民智,方向是中西会通,在解决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矛盾中,把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创造性地推向近代化。

它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思想,促进了妇女解放、婚恋习俗的改变,促进了文明开化。

【高考演练】

(2017.4·浙江高考·1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

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16·浙江高考·7)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

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 .提倡使用白话文 C .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 .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2016·天津高考·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 .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 .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 .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 .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达标练习】

1、李泽厚指出:“白话文运动带来的确乎远不止是文学形式甚至也不只是文学精神的问题,它反

映和标志着现代民族的觉醒。”下列对白话文运动理解错误的是( ) A .肯定西方文化 B .呼唤思想革新 C .倡导平民文学 D .彻底摒弃传统

2、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

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 A .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 .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编写:张蓉蓉 审核:杨秀玲 编写时间:2017年 12月 第16周 班级: 姓名:

3

3、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

“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他的观点( )

A .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 .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 .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D .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

为“中国当代观念”。材料中的“中国当代观念”( )

A .倍受当时的政府的推崇

B .成为当时多数中国人的共同观念

C .1915年的当代观念主体是资产阶级

D .1919年以后当代观念完全走别国道路 由于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才引起新一代知识分

子的忧虑和深思。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草案第19条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事”,在国会上引起争论;后来这一争论由国会发展到思想文化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材料内容表明( )

A .新文化运动不是反对整个孔教

B .孔子的儒教遭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对

C .儒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

D .孔教成为袁世凯政府的宪法

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

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一评论反映了( ) A .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B .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C .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 D .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

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

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 )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民主革命逐步转型

C .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

D .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

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

A .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

B .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

C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

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

A .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

C .未能摆脱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 .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有学者说:“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

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该学者对五四运动进行评价的角度是( )

A .思想解放

B .民主科学

C .爱国主义

D .统一战线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二 与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错,西方列强为主角的竞争和战争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形成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和社会矛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自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表现,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原因。(13分)

(2)举例: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新文化运动主张废除汉字。(任举一例说明,即可得3分)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的贫穷和落后;政府的压迫和腐败;改良的失败;深刻的阶级对立。(10分)

(2017·湖南邵阳二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三 西学东渐2——新文化运动】编写:张蓉蓉 审核:杨秀玲 编写时间:2017年 12月 第16周 班级: 姓名:

4

材料一 中华民国政制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文化这动中的知识分子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新文化这动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

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

——摘编自穆克军《文化比较视城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

材料二 17世纪时,近代自然科学家大都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神学世界观;同时,他们又借鉴古代一些自然哲学的思想理论,推陈出新,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性和科学在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和社会科学家们不承认任何的专制权威,不论是宗教信仰和自然观,还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都经受了挑战和审判,一切都需要“理性的法庭”去审查、裁定。社会科学家们提出的许多科学的、理性的观点推动了当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张丽敏《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同之处。(l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4分)

(1)特点:民主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并与国家富强相结合;知识分子各派对西方民主思想均持肯定态度;出现众多政治思想类型;自然科学的内涵跨领域渗透。(9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社会科学植根于西方传统文化,强调理性,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具有延续性。

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发展主要是移植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强的排斥心理。(12分)

(3)关系: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要认识到科学并非万能,应辩证看待科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4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