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

3. 圆砾(角砾)

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4.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6.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

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

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

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

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稍湿—天然含水率w<20%

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

饱和—天然含水率w>30%

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

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

坚硬稍湿

硬塑、软塑潮湿

流塑饱和

(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

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2.中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不剧烈,孔壁常有坍塌现象,需跟管钻进。

3.稍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剧烈,孔壁较易坍塌,需跟管钻进。

4.松散—钻进较容易,给进稍有震动,孔壁严重坍塌,必须跟管钻进。

(2)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

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

注:无“松散”之描述法。

二.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一)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 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 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 p≤10,且粒径Φ>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

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

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 L≤0),硬塑(液性指数0<I L≤0.5),软塑(液性指数0.5<I L≤1),流塑 (液性指数I L>1);

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

<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

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

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1.土的名称:砾砂(Φ>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

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 r划分,稍湿(S r≤50%),潮湿(50%<S r≤80%),饱和(S r >80%);

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

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

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

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

(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

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 r划分,稍湿(S r≤50%),潮湿(50%<S r≤80%),饱和(S r>80%);

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

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

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

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

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

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四)软土

软土的判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压缩系数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软土。软土一般含有机质,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排水固结缓慢的特点。软土的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降低。

软土按物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S为小于80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4击;分类为:软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1.0,有机质含量W u<3%);淤泥质土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均为3≤W u<10,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10≤W u≤60,e>3);泥炭(W u>60,e>10)等五类。

另:根据《高速铁路暂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S值为800~1200 kPa时,定名为松软土,厚度大于2m时,须单独划分出来。

三.岩层岩心的的鉴定和描述

各类岩石的岩心按如下项目和顺序进行描述。

1.岩石名称:判定是什么岩石;

2.颜色:一般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及风化后的颜色,可用单色或主次色描述,(如灰白色);

3.矿物成分:主要矿物及次要矿物,以及各自的含量百分比;碎屑沉积岩要描述碎屑成分,胶结物(泥质,钙质、铁质、硅质)等;

4.结构与构造:如岩浆岩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如块状);沉积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层厚(如巨厚层),层理,层理倾角,层面特征,胶结物类型,泥质结构,生物结构,化学结构;变质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如眼球状构造),片理等;

5.岩石的断口形状(如贝壳状-为隐晶质,不平状-为微晶或粒状结晶,阶梯状-微层理发育);

6.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疏密程度(条/每米,间距,均匀性),倾斜度,充填物,密闭程度,裂隙面新鲜程度等;

7.岩石的风化情况,破碎程度:主要描述岩石风化程度及岩心的完整性;

.RQD值:岩心节长(最短,最长,一般)等,并可据此计算“岩体的质量指标”RQD值;

9.岩石的坚硬程度:一般可描述用手掰、铁锤敲击、用刀刻划时岩心的破坏状况;

10.岩石的可钻性:进尺的难易,常以小时进尺计;

11.岩心的水文地质特征:描述隙、缝、洞的含水性及其面上的风化痕迹,岩心浸水后的吸水性,崩解性,岩心中的溶蚀现象,水锈特征,裂隙面被水侵蚀的情况等;

12.岩心中软弱夹层的情况:颜色的变化,软弱状态(湿度,可塑性),扰动情况(挤、压、搓、揉的痕迹)及夹杂物;

13.岩石的均匀性:颜色、成分、颗粒等的分配状态;

14.岩心采取率,钻孔的垮塌情况;

15.溶洞的起讫深度,填充状态,填充物性质等。

16.岩体风化程度分类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

Vpt—风化岩体纵波速度 Vps—未风化岩体纵波速度

Kf —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四.软弱面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一)断裂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1.名称:如断层角砾岩,断层破碎岩,压碎岩,断层泥等;

2.颜色:如单色,复色,形容色;

3.物质组成:包括夹杂物、填充物、胶结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等;

4.断裂带结构:指断裂带物质的破碎、胶结程度;

5.断裂面的力学特征:檫痕,镜面,挤压,揉皱及其方向等;

6.岩层的倾角:上盘,下盘,断裂面(带)等;

7.含水情况。

(二)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1.土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a 注意研究软弱面(带)的位置,这些软弱面(带)是土层的薄弱环节,往往是滑动面(带)的位置,应仔细描述其物质组成;

b 观测地下水与软弱面(带)的关系,地下水软化土体,若两者联系密切,滑动面(带)往往发生在这些地方,应仔细描述其可塑状态;

c 仔细观察软弱带物质组成及夹杂物等,并将该段岩心晾干,用锤轻轻敲开,若见有檫痕和滑面时,应用刀剖开滑面测量起倾角;

d 注意发生缩孔现象、套管变形的部位,并进行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2.岩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a 与司钻者密切配合,记录好软弱带和空洞的位置;

b 仔细观察软弱带的物质组成并与上、下地层的岩心相比较;

c 观察软弱带颗粒的形状特征,如棱角的损坏、挤压痕迹等;

d 观察和测量软弱带(面)上下岩层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

e 地下水的情况:如初见水位,稳定水位等;

f 及时注意孔壁掉块、套管变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记录。

五.换层记录

孔内岩石性质和种类发生变化叫换层,主要根据下列情况综合判断。

1.钻速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减情况;

2.司钻者感觉到给进把的不同震动感或感觉钻头切削钻取岩心时发出的不同声音;

3.水钻时,钻探冲洗液颜色和循环槽内岩粉成分的变化;

4.钻具陷落,卡钻,埋钻,漏水,涌砂等现象发生位置也应注意分辨。

在钻进过程中,发现孔底换层后,应及时作好记录,其内容包括:换层深度,换层时间,并注明判断换层的主要依据。若起钻时孔底已超过换层位置,可根据所取出的岩心上推实际换层位置。

记录员应根据司钻者对换层的感觉和上述情况的综合判断,凡是认为可能是换层的地方,都要准确无遗漏的记录,以便钻取上岩心后进行对照鉴定,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

冰川沉积:gl 冰水沉积:fgl 河流冲积:al 湖沼沉积:lk

泻湖沉积:I 海洋沉积:m 化学沉积:ch 火山堆积:v

残积:el 坡积:dl 洪积:pl 人工填土:ml

成因不明:pr 崩积:col

工填土(ml)那么ml的完整英文是怎样的?植物层(pd)

冲积层(al)

洪积层(pl)

坡积层(dl)

残积层(el)

岩心描述

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 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 (四)、土的潮湿和塑性程度的划分 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 2、砂性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 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 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 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 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稍湿—天然含水率w<20% 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 饱和—天然含水率w>30% 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 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20040912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4年9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地质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 坚硬土或岩石: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Vs>500 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500≥Vs>250 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可塑黄土。250≥Vs>140 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流塑黄土。Vs<140 场地类别根据剪切波速查建筑抗震规范P17表4.1.6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 3. 圆砾(角砾) 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4.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6.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 (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

通信线路常用图符号

通信线路常用图符号

作者:日期:

附录四 线路的图例和符号 1 ?地形地物(农I ) 2?杆路(表2) 3?路宙图(衣3) 4?维护图邈脇图图例(农町 5 ?管道丛孔(表5) 6?标石(喪G 地形地物 序号 21 22 23 7 射木 山岳 rJ" 18 20 铁略及乐站 姫济林闻 25 嶺过佚路的 10 II THI 26 也浹路卜的 桥槃 1111 27 J J 1 X ?— _- ?— 3 M id ui' “ d 3 a 击? 虚铁賂幡诫 支粉的通 f 抵歸 公箭 34

_____ 序号 大车路 凹地 12 29 小 44 30 14 31 肚誉地 15 R? 16 十 选 煤%的骨略 砖旧it 50 电力电缆 36 MR ■PVRi 37 电力线路 3& T V 商压输电统 + K 40 55 水曜点 -I ■ 梢火栓 £1来水制 > Kt? 59 ? 45 用木口 46 洱忒池 扭向 61 F 木道 48 * 自柴水管路 49 (1)供参考 4 地F 水位梯 ffi 自动闭睪信 号线总 名称 K 翼X 前人 ffi 洌 图 91 丼—/V 加汕站、加 牡站 匚二二口

表3 路由图 1 r ' r'' 序号ffi 91序号8 W S例 1埋式胞(疋保 护) - ///17电台JMf 2 堺式境(码保 护} ?■ 1 —2 *77T18程憫拆石0 y堰戌吗(■龄保 护、水礼骨保护) J>1 JJf19c 4zn ao防孫押儒锲% F"X S i J>21 6雄空境rP"i 11 I°T22 —一―、■ 1通伯线0 ------------- —fl23加囲地段i j f J f g K它ATffM24—^VWXA^** 9醫道境(曲域世 我人札〉 * ? * ?lift25充井你ODF j ]0水底弑—W\/-X WD M 2127ttjtn ^LJ \2■^\r~28 上T ?1 13懵花蚣虐、* H旨29编柱援土去A 时)A X 14__ Q_30(ff?} X E5分歧戏头刖ffiftlWir* A(t&)2 w _y 32■64T9IX A(V&)q 16开天酬播弘 33拆除{■m鳳 疽设务上) X

各类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 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1.3 岩芯编录 (1)岩芯按出筒顺序收放,确保次序排列不乱。 (2)准确丈量岩芯长度,计算取芯率,根据岩芯含油气情况确定岩芯的清洗方式,含油气岩芯不得用水冲洗,擦干后及时描述,用无色玻璃纸包装蜡封。 (3)岩芯出筒2 日内要完成对岩芯进行编录、描述。 (4)编录前对岩芯进行认真核查, 核实岩芯次序是否正确,然后在在每一岩 芯自然段的上方(顶端)用白漆涂4cm x 2.5cm长方形块,在漆块上用黑色绘图墨汁标注岩芯编号,破碎岩芯用白布袋盛装,白布袋上用黑色笔进行编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 3. 圆砾(角砾) 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4.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6.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工程地质建筑勘察设计符号及含义大

符号A——基础底面(或压板)面积; AP——桩端面积; a——压缩系数; b——基础底面宽度; b0——基础顶面的砌体宽度或柱脚宽度; Cc——压缩指数; CN——有效覆盖压力校正系数; c——粘聚力; cu——十字板剪切强度; Dr——砂土的相对密实度; Dp——地基变形计算xx d——①基础埋置xx;②桩身直径; dext——外墙基础埋置xx; dint ——内墙基础埋置xx; Ea——主动土压力; Ers ——回弹再压缩模量; Es ——压缩模量;

s E——压缩模量当量值; e——孔隙比; 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 Fs ——①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②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fa——深宽xx后的xx力标准值; 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xx; fka——xx力标准值; frk ——岩石饱与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fu——xx力极限值; Gk——①基础自重与基础上的土重之与; ②桩基础承台自重及承台上的土重之与; H——作用于基础底面的水平推力; Hg——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0——基础高度; h0——有效高度; IL——液性指数; ILE——液化指数;IP——塑性指数;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k0、08——压板面积为50cm×50cm的载荷试验,当沉降量为1cm时的附加压力(简称下沉1cm时的附加压力); b k ——实际基础沉降量为1cm时的附加压力;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 Mc——倾覆力矩; MR——抗滑力矩; Ms ——滑动力矩; Mx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重心的x轴的力矩;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重心的y轴的力矩;m——面积置换率; 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校正值; 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值;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基准值;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0——①相应于荷载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②标准宽度基础的附加压力;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 引言 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 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 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到目前 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 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 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 亚时顶界以下(约1.70Ma)。海域超过100个全 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 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 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 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大地降 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 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

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发展新技术,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陈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10000-20000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质成因及符号 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击层pl--洪积层 dl-坡积层?el—-残积层 eol——风积层?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 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o——生物堆积?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人工填土(ml) ?冲击(al) ?洪积(pl) ?坡积 (dl) ?沼泽沉积(h) 海相沉积(m) ?海陆交互相(mc) 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得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 为: ?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得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得透镜体或不规则得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得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得结果也带来了大量得细小颗粒,特别就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得细小颗粒往往与冲积得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2)平原河谷冲积 物?河流上游得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 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得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得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得分选性。

冲积物得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得距离愈长,颗 粒得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与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得漂石、卵石、圆砾与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得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 靠河床近得冲积物得粒度比距河床远得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 原来已形成得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得粒度常较河漫滩得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与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得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得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得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就是较好得地基。粗颗粒得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得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得密实度与 振动液化得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就是河流搬运得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 海或入湖得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就是河床与河漫滩冲积物,如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等,一般呈层状或透镜体。水下部分则由河流冲积物与海相或湖相得堆积物混合组成,呈倾斜得沉积层。

地质符号(简体)

地质像素符号常有助于钻探数据的记录与解读,本规范「工程地质像素符号」主要是用在钻孔柱状图上,以「目视判别」的结果为主。目前国内各相关单位现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质像素符号」并不一致,为建立一致之共识,并争取广泛的支持,本规范「工程地质像素符号」乃依据我国中央标准局所制订之国家标准「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编订之。本次工程地质像素符号之修订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之制图手册加以整合(如对照表备注所列),而使「国土信息系统自然环境基本数据库分组—工程地质探勘数据库」更能得到政府机关及工程实务界之支持与使用。 本规范将地质像素分为「土壤或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及「火成岩」等四大类,再将每一类像素区分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与变异型」两个类别,并将其分别表列。对于某些业务,如果「基本型」之地质像素符号即已够用,那么「混合衍生与变异型」之像素符号,即可将其视为「备而不用」,如此将可有助于相关作业的简化。 为了方便用户选用像素符号,我们也配合设计了分类代码表。「0」代表粗分类,如果相关数据只需记录其为岩石或土壤,则可采用此粗分类记录方式。「奇数前缀」的代码,代表「基本型像素」,「偶数前缀」的代码为「混合衍生及变异型像素」。因此,本规范「工程地质像素符号」共可分为以下九大类: 0、粗分类(基本型) 1、土壤或沉积物类(基本型) 2、土壤或沉积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3、沉积岩类(基本型) 4、沉积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5、变质岩类(基本型) 6、变质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7、火成岩类(基本型) 8、火成岩类(混合衍生与变异型)

第四系地质成因及符号

第四系地质成因及符号 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一、冲积物(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如砂、

岩芯鉴定和描述报告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岩芯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0<d≤200 小60<d≤100; 3. 粗圆砾(粗角砾) 粗圆砾(浑圆、圆棱)或粗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40<d≤60 小20<d≤40; 4.细圆砾(细角砾) 细圆砾(浑圆、圆棱)或细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5.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6.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7.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粗圆砾(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细圆砾(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5.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 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 (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汇总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1.1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1.2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1.3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臵,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清绘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误差及基本参数符合要求

各种地质图件绘制

各种地质图件绘制

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 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 1、普通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 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

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1、平面地质图 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 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2、地质剖面图 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中文)_修改

ST 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ST/CNLC SOP3005-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规范 2007-12-31发布2008-01-01实施 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录井岩心整理和描述的内容与要求,规定了油气探井现场地质的岩心整理和描述的原则和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录井仪小队在现场进行地质录井的岩心整理和描述工作。 2 引用标准 SY/T 6294-1997 油气探井分析样品现场采样规范 SY/T 5788.3-19991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 3 内容和要求 3.1 钻井取芯岩心出筒和整理 3.1.1 出筒要及时,出筒前丈量底空长度;发生岩心在筒内冻结,严禁火烤。 3.1.2 钻井取芯专业人员把守筒口,录井人员确保按顺序出筒和摆放,严防顺序错乱,上、 下颠倒在岩心表面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3.1.3岩心出筒后,观察岩心出油、冒气、含水情况,如有岩心出油、冒气、情况,立即 拍照,并进行荧光直照、滴照和滴水试验,作好记录。 3.1.4 含油岩心禁用水洗,用刀刮或棉纱清除钻井液;做特殊分析化验的岩心用铝箔包装、 蜡封、以备分析鉴定;其余岩心清洗干净,呈岩石本色。 3.1.5 岩心洗净后,按岩性、含有物、断面、岩心形状和化石、印痕、岩心爪痕迹等特征 对好自然断口,使茬口吻合,恢复岩心原始顺序和位置;磨光面摆放要合理;松散、破碎的岩心用“体积法”堆放或用塑料袋、布袋装好。 3.1.6 岩心长度采取一次丈量法,切勿分段丈量;岩心磨损时,按实际长度量取;识别真 假岩心和井壁掉块。 3.1.7 岩心丈量的读数精确到厘米,收获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a) 岩心收获率=本筒岩心实长(m)/本筒取心的进尺(m)×100% b) 全井岩心的总收获率=全井岩心总长(m)/全井累计取心进尺(m)×100% 3.1.8 岩心装盒时,按井深由上至下的顺序自左而右装入岩心盒,用红铅笔作出整米、 半米记号,其记号放在方向线的同一侧,标出一条醒目中心线,箭头指向钻头位置。 岩芯破碎严重时,在岩心对应的岩心盒内侧位置贴上标注;

地质工程常见岩性花纹

地质工程常见图例及岩性花纹 1松散堆积物代码名称符号代 名称符号W18植物堆积层 码 W01表土和积土层W19腐殖土层 W28红土W20化学沉积 W29漂砾W21填筑土 W03卵石W26泥炭土 W04砾石W27贝壳层 W05角砾石 W06砂砾石 2 砾岩 W07泥砾石L01巨砾岩 W08粉砂砾石L02粗砾岩 W09粘土质砾石L03中砾岩 W10砂姜L04细砾岩 W11粗砂L05小砾岩 W12中砂L06泥砾岩 W13细砂L07角砾岩 W14粉砂L08钙质砾岩 W15泥质粉砂L09钙质角砾岩 W16砂质粘土L10铁质砾岩 W17粉砂质粘土L11硅质砾岩

W02粘土L12凝钙质砾岩序 号名称符号 序 号 名称符号 L13凝钙质角砾岩S56含砾泥质中砂岩L14凝钙质砂砾岩S57含砾泥质细砂岩L15砂砾岩S58含砾泥质粉砂岩L16泥质小砾岩S59海绿石粗砂岩 S60海绿石中砂岩3 砂岩、粉砂岩S62海绿石细砂岩 S01砾状砂岩S63海绿石粉砂岩 S46鲕状砂岩S12石英砂岩 S02粗砂岩S31长石砂岩 S03中砂岩S63长石石英砂岩 S05细砂岩S64玄武质粗砂岩 S04粉砂岩S65玄武质中砂岩 S47中-细砂岩S66玄武质细砂岩 S48粉-细砂岩S67玄武质粉砂岩 S49含砾粉-细砂岩S68高岭土质粗砂岩S49含砾中-细砂岩S69高岭土质中砂岩S51含砾粗砂岩S70高岭土质细砂岩S52含砾中砂岩S41高岭土质粉砂岩S53含砾细砂岩S71石膏质粗砂岩

S54含砾粉砂岩S72石膏质中砂岩 含砾泥质粗 S55 S73石膏质细砂岩 砂岩 序 名称符号序号名称符号号 S36石膏质粉砂岩S118凝钙质粉砂岩 S74硅质粗砂岩S92铁质粗灰岩 S75硅质中砂岩S93铁质中砂岩 S76硅质细砂岩S94铁质细砂岩 S77硅质粉砂岩S30铁质粉砂岩 S78硅质石英砂岩S95泥质粗砂岩 S79白云质粗砂岩S96泥质中砂岩 S80白云质中砂岩S97泥质细砂岩 S81白云质细砂岩S26泥质粉砂岩 S19白云质粉砂岩S98含磷粗砂岩 S11 钙质粗砂岩S99含磷中砂岩 9 S12 钙质中砂岩S100含磷细砂岩 S12 钙质细砂岩S101含磷粉砂岩 1 S12钙质粉砂岩S102含角砾粗砂岩

岩心描述及含油级别的确定

油气田开发与管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 实训一 岩心描述及含油级别的确定 取心后岩心整理(了解): 在新探区的第一口井,应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岩心取出后立即按上、下顺序清洗干净后,对好断面,使茬口吻合,磨光面和破碎岩心摆放要合理。由顶到底用尺子一次丈量,长度读至厘米。用红铅笔划一条丈量线自上而下作出累计的半米及整米记号,每个自然断块划一个指向钻头的箭头,依次装入岩心盒内,然后涂漆编号。其写法以代分数形式表示: 如:310 5 指第三次取心中共有10块岩心,此块为第五块 式中:整数3表示取心次数(筒次) 分母10表示本筒岩心的总块数 分子5表示该块岩心的块号 最后进行装盒、岩心描述 一、训练目的和要求 1、学会岩心的岩性、结构、构造及其它特征的鉴定及描述方法。 2、掌握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及分析方法。 二、设备及用品 荧光录井仪、放大镜、小刀、粒度管、滤纸、试剂(10%盐酸、水、氯仿) 三、 训练内容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岩心 四、训练方法及步骤 (一)确定岩心顶、底 1、涂漆箭头指向底部 2、岩性特征:如砂岩的粒级是底粗、顶细 3、层理特征:如交错层理、楔形尖端指向底部 4、生物特征 (二)岩心描述 1、描述原则 (1)岩心长度10cm 以上,均分段描述。 (2)一般砂岩,泥岩或碳酸盐岩互层可分层定名,分段描述。 (3)小于5cm 不同岩性可作为条带或薄层处理。 2、描述内容 (1)岩心特征描述 A 、岩性:颜色、成分、岩石名称。 B 、结构:粒度、分选性、胶结物及胶结程度、胶结类型(镜下)。 C 、构造:层理类型、厚度、呈现原因、层系及细层描述、层面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