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场搬迁-案例研究报告 2015.5.11

机场搬迁-案例研究报告 2015.5.11

机场搬迁-案例研究报告 2015.5.11
机场搬迁-案例研究报告 2015.5.11

目录

一.综述 (1)

1.背景 (1)

2.国内外案例整理 (1)

二.相关案例研究 (4)

1.昆明巫家坝机场 (4)

1.1项目背景 (4)

1.2项目编制阶段大事记 (5)

1.3项目区位及范围 (6)

1.4规划方案研究 (6)

2.南京大校机场 (12)

2.1项目背景 (12)

2.2项目编制阶段大事记 (12)

2.3项目区位及范围 (13)

2.4规划方案研究 (13)

3.广州白云机场 (17)

3.1项目背景 (17)

3.2规划编制大事记 (17)

3.3项目区位及范围 (19)

3.4规划方案研究 (19)

4.上海江湾机场 (27)

4.1项目背景 (27)

4.2规划编制大事记 (27)

4.3项目区位及范围 (28)

4.4规划方案研究 (28)

5.武汉王家墩机场 (29)

5.1项目背景 (29)

5.2规划编制大事记 (30)

5.3项目区位及范围 (31)

5.4规划方案研究 (31)

三.案例借鉴 (33)

1.规划编制流程 (33)

2.项目开发模式 (34)

2.1城市CBD (34)

2.2新城 (34)

2.3花园社区 (34)

2.4综合发展区 (35)

3.规划手法借鉴 (35)

3.1建立高效的组织机制 (35)

3.2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框架 (35)

3.3协调与周边用地的关系 (36)

3.4原机场景观的改造利用 (36)

3.5延续机场地区历史记忆 (36)

案例研究报告

一.综述

1.背景

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许多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机场逐渐处于被城市建设包围的状态,城市建设与机场正常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这些机场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随着1998年香港启德机场落下历史的帷幕,200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诸多城市也开展了临近城市中心机场的搬迁工作。如何更好的对原机场区域进行整体的搬迁、明确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框架、创造具有更高城市品位与生活品质的人居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崭新课题。我国诸多城市正值优化城市空间、调配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历史时期,原机场地区的更新开发能够为城市中心腾挪出宝贵的空间资源、提供新区或新城不可比拟的发展基础条件、为新型产业或业态提供适宜的空间,可谓城市发展历程中重要的“大事件”。利用好机场地区的空间资源,把握机场搬迁的历史机遇,是实现城市与机场双赢的必然选择。

2.国内外案例整理

国内外诸多城市政府都陆续实施了市区内机场搬迁运作与城市更新工作。国外城市主要在1950-1960年代及1990-2000年两个时间段实施了机场搬迁及城市更新,而我国各城市内的机场主要在2004年后实施搬迁运作,机场搬迁释放了城市空间的发展潜力、促进了交通流量的合理分布、提升了城市人居的环境品质、消除了机场作业的安全隐患,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了城市建设与机场发展的“双赢”局面。

2

3

二.相关案例研究

1.昆明巫家坝机场

1.1项目背景

曾经,巫家坝机场是昆明的骄傲,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只有昆明的机场在城里,坐飞机最方便。

但随着2004年现代新昆明规划的出炉,“一湖四片”的大手笔确定了主城突围的方向,昆明向南成为城市破题的第一选择。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中提出,巫家坝机场搬迁后的城区和呈贡新区中心将建成昆明的两个商业金融次中心;

《昆明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中,巫家坝被列为未来五年重点改善区。

10年间,主城区相继突破二

环、三环,而且还在向四环(绕城

公路)挺进。而在南市区,城市交

通到了巫家坝片区就得绕行,那里

已成为主城南下的“肠梗阻”,成

了制约城市南向发展的最大阻碍。

并且,由于机场净空限制的缘故,

连带关上的开发和建设也要滞后

于其他的区域。

此次,巫家坝机场的搬迁,一

方面腾出了主城区最后一块面积

最大的黄金宝地,打通南市发展大

动脉,另一方面也给昆明城市发展和形象提升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1.2项目编制阶段大事记

2012年6月28日,巫家坝机场停运。

2012年8月,昆明市官渡区邀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式启动了该片区的规划设计编制工作;

2013年3月12日,昆明市委黄云波副书记主持召开了昆明巫家坝新中心规划推进会,参加会议的有昆明市领导,官渡区区委杨志华书记、刘毓新区长,昆明市空投集团、昆明规划局、相关市区局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团队。明确在现城市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抓紧时间完善,并同时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013年4月2日,市规划局组织交科所、官渡分居、市政处、空投公司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项目开展以来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对接研究。

2013年4月7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昆明市规划局委托,启动开展了昆明巫家坝片区城市设计概念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013年6月19日,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控制性规划初稿。

2013年7月23日,“昆明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优化”于正式通过了昆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查,标志着该项目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进后实现了阶段性的重大进展。会议由昆明市市长李文龙主持,主管副市长杨勇明、市府副秘书长兼规划局局长尹旭东等专家领导参加,同济规划院十所高崎所长代表规划项目组向昆明市规委会成员进行了专题汇报,规划成果得到了在座专家领导的认可与好评,并一致通过。

2013年10月29日,《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昆明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年度第7次市规委主任办公会审议。

2014年1月17日,昆明市官渡区政府和昆明市规划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公示了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十所与八所共同编制的《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3项目区位及范围

项目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在主城内距离市中心6km的黄金地带,界于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

规划范围

东至昌宏路—

—彩云北路,西

至枧槽河西侧

岸线,北至日新

路、昆石高速公

路,南至广福

路。距昆明火车

站3.5Km,地铁

1号线在此通

过,交通区位优

势明显。

项目占地986.86hm2,其中,水域用地面积21.7hm2,空军部队整合用地面积17.82hm2,可开发用地面积为456.86hm2,占总面积46.29%,扣除医疗、教学用地,可开发面积仅剩余41%左右。

原机场用地249.57hm2范围内,可开发用地面积为124.56hm2,占片区总面积12.62%。

1.4规划方案研究

1.巫家坝片区概念城市设计

为了更好的引导巫家坝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组织院内的多个规划设计所对该片区进行概念城市设计。

1)一所方案(智慧春城):塑造放射状和环形的道路,植入记忆特色的绿化景观,创新型的旅游资源,环保宜居的城市空间。打造集旅游商业、创新街区、体育文化、商业金融、教育、医疗保健、交通枢纽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发展区域,

即“智慧春城”。

2)二所方案(城市空间的机场识别记忆):针对大昆明格局下新中心建设的挑战以及昆明巫家坝机场地区的发展现状条件,规划提出四大重点:功能复合、生态引导、交通支撑、文化提升。

结合交通——梳理区域道路体系,结合三轨汇集的TOD模式打造昆明“新中心”;空间意向——设计突出城市空间的机场识别记忆,注重历史与未来的时空交融。

核心公共开敞空间以飞机机身形态为原型,顺应机场跑道文脉的人文景观轴线向东延伸。其中规划跑道记忆公园、航空博物馆、飞虎公园,保留原航站楼进行改造再生。中部与春城路迎宾大道相交部分形成地区景观核心。围绕景观结合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商务商业核心区,其高强度空间形态将成为该地区的标志,东部与西部沿轴线布置国际学校、文体园与片区娱乐休闲中心,实现片区价值提升。

3)三所方案(春之印):规划方案以创造“春之印”的图形展开,以此为主题谋求为地区注入新功能并塑造独特空间形态,在高强度开发的要求下,立足老机场的历史文化和区位特征,依托保留历史建筑,部分停机坪和跑道的南北轴向空间形态,构建道向滇池的开放空间系统,把城市的文化创意、商务金融、商业服务、休闲体育等公共功能以“足印”的形态,叠加并融入开放空间,寓意着春城昆明由“翠湖时代”迈向“滇池时代”的发展印迹。既是生态、文化、历史的印迹,亦是更新激发城市活力的印迹。

3)四所方案(记忆中的机场跑道):

a)整体的开放空间系统:方案尽可能多的保留城市记忆的角度出发,保留巫家坝机场的机场跑道,将其打造成与创意产业相结结合的城市开放空间。

b)三个布局的发展核心:

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从城市内部开始生长,围合中央开放空间。

c)通而不畅的道路网络:

机场跑道改造的开放空间对整个城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开放空间之外的城区道路自成系统,由在开放空间中下穿的干道组织连接。

除上述方案外,还有多个概念设计方案,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2.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项目概况

本次《昆明巫家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东至昌宏路——彩云北路,

西至枧槽河西侧岸线,北至日新路、昆石高速公路,南至广福路,规划总用地面积986.86hm2。规划区居住总人口控制在22万人其中包含1万人的休闲养老人口。总建筑量约1750万m2。

2)功能定位

具有高原特色的巫家坝城市新中心,昆明建设“桥头堡”和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前沿阵地和载体;生态、产业、宜居功能复合的“智慧城市”示范区。

3)规划结构

将保留原巫家坝机场跑道

的轴线肌理,形成纵贯南北的

景观主轴,在城市整体空间上

形成衔接滇池和北侧呼马山、

凤凰山、牛头山等山体景观节

点的山水通廊,形成“一轴七

心,多区联动”的空间结构。

4)规划特色

a)适度保留,传承历史文化

老机场航站楼将保留并改

造成为航空博物馆,飞机跑道

将成为新建的飞虎大道和经四

路的一部分,形成中央主轴。

围绕中央景观带,拟打造陈纳

德故居主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抗战纪念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航天博物馆(老航站楼改造)等5个特色鲜明的博物馆。除此之外,庆云寺、巫家坝机场的老航站楼、停机坪、跑道等一批极具历史记忆的老建筑物,也将得以保留。

b)突出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金融业、高端教育、休闲养生

此次公示的新规划中提出,将对原陈纳德故居进行保留改造,进行功能置换,形成城市级展览馆,结合片区历史文化底蕴,在规划区内建设航空博物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官渡区体育馆、区级综合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汇集商务办公、贸易服务、总部经济、科技信息、文化创

意于一身,突出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金融业、高端教育、休闲养生的城市新中心。其中包含1万人的休闲养老人口。

c)带动周边升级为城市精品商务及居住区

官渡区将以巫家坝片区为带动,围绕飞虎大道景观轴建设,向北与火车站、佳华广场,国贸中心相呼应,向南延伸至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和滇池三个半岛,打造集生态,水系城市历史为一体的,整体联动开发样板区,带动周边高端酒店,商务办公,特色休闲,购物娱乐、融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将中心城区升级为主城东南门户的,现代化城市精品商务及居住区。

d)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鼓励新建绿色建筑,倡导低碳出行。从地面到地下,将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道路交通快捷系统,以步行、慢行、公共交通为主的低碳出行方式。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过境车辆的问题,该规划避开了破坏城市空间的设想,摒弃架设高架桥,选择了在人流聚集的春城路等路面下方开设了下穿通道。

2.南京大校机场

2.1项目背景

南京大校场机场始建于1931年,是民国时期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

1956年7月,大校场机场由军用机场改为军民合用机场。随着南京经济的不断发展,改机场规模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需要。

1997年,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建成启用后,南京民航搬至禄口机场,大校场机场主要用于军事。随着南京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原来远离城市的大校场机场被城市所包围。由于南京国际机场早已开通,大校场机场主要是军用机场。为此,中国政府和军方都批准了大校场机场北迁过江的计划,从而一下子为南京城腾出了十平方公里的建设空间。

为了保障南京大校场机场地区顺利建设以及主城南部城市空间健康有序地发展,南京红花机场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和南京市规划局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在前期规划——《南京红花—机场地区概念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南京市大校场单元机场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2.2项目编制阶段大事记

2003年,市规划局就委托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红花—机场地区规划预案研究》。

2003年,大校场机场搬迁建设指挥部成立。

随后,通过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最终确定由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东南大学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段进为首的项目组,在“智慧新城”的理念基础上,编制完整的综合方案。

2006年06月,南京红花——机场地区概念规划综合方案编制完成。

2008年4月,《南京市大校场单元机场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编制工作启动。

2009年6月16日下午,大校场机场搬迁建设项目银团贷款签约仪式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举行,大校场机场迁建工程正式启动。

2009年9月,《南京市大校场单元机场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12月16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南京市大校场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南京市规划展览馆进行公示,听取市民意见。

2.3项目区位及范围

项目位于南京市城区的东

南部,北起秦淮河、运粮河,

东南至绕城公路,西至大明路,

西南抵宁潥路,规划总面积约

为993.69hm2。

在大的城市空间上,它北

望紫金山、西接雨花台、东邻

青龙山、南面是开阔的江宁新

市区。具体而言,它的北部和

西部是南京的主城区,东南部

被绕城公路所环绕,绕城公路

以南是南京重要的铁路交通走

廊。

2.4规划方案研究

1.南京红花——机场地区概念规划综合方案

1)规划理念:“城市——智慧生长的过程、生态——和谐生长的框架、历史——持续生长的印记、街道——活力生长的网络、多维——创意生长的空间”作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理念

2)用地布局与功能结构

用地布局规划:混合用地和均质小街区是本次用地布局的特色。在地块北部和西部,布置较大规模的居住用地;地块西南角,布置集中的商贸服务用地,并有一块经济适用住宅用地;地块

中部沿城东发展轴的中心是未来

的高端服务用地;地块中部东西

向是带状的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和

绿化景观用地的混合用地,这条

带一直延伸到地块东部尽端(未

来发展区),是预留的未来大型公

共设施和绿化景观用地的混合用

地;地块南部,紧邻公共带的是

创新区混合用地,它混合了居住、办公、商业、娱乐等功能;地块东北角,是七桥瓮公园的湿地公园用地,秦淮河与运粮河在此处交汇。

功能结构规划:空间结构为

“一带、两核、三区”。“一带”

为楔入绿色开敞空间的公共设施

带,它也是“生长印记轴”所在

的地带。“两核”分别为靠近南站

地区的一般服务业地区中心和靠

近地铁6号线车站的高端服务业

中心。“三区”分别为:混合街区,

包括居住、商业、办公和娱乐等

功能,密度高、尺度较小的街道

划分混合街区;未来发展区,在水体环绕的东部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一般居住区,西北部现状有很多居住小区,在方案中加以保留,规划较住宅区向东延伸,形成配套完善,中密度的住宅区。

2. 南京市大校场单元机场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1)项目概况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在东南大学版的机场概念规划基础上,结合城市

发展和周边用地的建设情况,做了适当调整,规划方案及用地布局情况变化较小。2)功能定位

南京主城城南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端服务和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3)用地规划

总体用地布局:以中央公共设施带为纽带,新区划分成北部普通居住区、南部创意混合街区、西段商贸服务区、南部创意混合街区、西段商务服务区和东侧高端服务区四大片区。

4)总体结构和功能分区

5)规划特色

a)机场跑道变“城市嘉年华”

大校场机场原有一段长约2800米、宽约60米机场跑道,它称得上“历史遗存”。拆除它,既破坏了城市记忆也会造成巨大浪费。根据规划,这条机场跑道将保留下来,建设成为绿色开敞空间的公共设施带:中间是公共活动区域,类似“城市客厅”和“城市嘉年华”,承担城市的公共休闲娱乐功能,举办公众集会等大型活动;跑道两侧则安排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如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休闲中心等。

b)增设3处地铁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大校场地区在若干年后,将有三条地铁线横穿或“搭界”智慧新城,方便这里的居民、职员出行。按照规划公示内容显示,地铁3、5、6三条线从大校场西侧经过,并在宁溧路与大明路的交叉口设置大明路站。

c)“小街坊”代替“宽马路”

城市道路以“小街坊、多道路,加上长途疏导快速路”是大校场地块一大亮点。大校场地区路网规划一改南京主城“疏密度、宽马路”的传统布局模式,变

为“高密度、小尺度”路网交通。这也意味着,居民开车遇到“此路禁行”的话,稍绕行一点,就能很方便地通过其他道路顺畅通行。

d)大力发展地下空间

新区在地铁站点地下换乘空间与广场和站前商业空间等,将进行地下联系,大力发展地下空间。结合地铁站点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两大地下公共空间集中区域,一个位于西侧商贸服务中心,地铁三号线大明路站至地铁六号线公共设施带两侧站点之间的区域;另一个以地铁五号线站点为依托,位于东侧高端服务中心。这两大地下空间之间,位于机场跑到南侧区域又以一个地下空间相连接,形成规划区域内一个完整的地下空间。

3.广州白云机场

3.1项目背景

广州市区的不断扩大,使旧白云机场渐渐纳入市区之中,而旧白云机场的迅速发展,也为机场周边市民带来飞机噪音等影响;机场原本的运行能力已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机场经历数次扩建,但由于位于市区,扩建有限,机场仍然远远无法满足要求。在众多问题的包围下,白云机场被迫搬迁。

因此,按照广州市以空港带动北部经济发展的思想,在花都建设新的白云国际机场。机场搬迁后,机场改建利用成白云新城。

3.2规划编制大事记

2002年,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以旧白云机场为中心,开始了“白云新城”的规划研究工作;

2004年,白云新城的发展定位调整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区区级中心,现代化生态型商贸文化中心”。

2004年8月,白云机场的整体搬迁工作完成;

2004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005年9月7日,广州市规划局首次正式公示了《白云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

2007年12月,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工作首先开展;

2008年初,在召开的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白云新城等四个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工作。为此,市政府决定由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这四个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以提高重点地区的规划水平。

2008年4月底经过技术审查、专家评审,选出两家优胜方案。

2008年5月在市编研中心的组织下,由市规划院与省规划院、市交通研究所组成联合深化工作小组开展城市设计的深化工作,经多次的工作会议和专家咨询,多轮的修改、完善及深化,形成了城市设计的深化方案。

2008年8月1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了该深化方案,同时提出修改意见。

2009年4月15日,在珠江新城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新闻通报会。会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有关方面向外界介绍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系列方案和最新进展。

2009年,广州市开展了《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0年5月,《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2012年6月,广州市规划局再次公布白云新城详细规划。新规划中将白云新城原“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的空间结构,更新为“一轴、双中心、四个片区”。

2014年,白云新城规划又有新调整,整个区域内将减少居住用地建筑面积,新增百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还将新增2条有轨电车线路,优化公共交通规划。曾经的旧机场航站楼将作为历史建筑保留外观。而备受关注的四大文化建筑用地则保持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