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案例

案例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研究

一、教学目的

1、明确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2、学会根据研究的问题,正确、科学地设置对该问题进行评价的统计指标;

3、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认识到统计数据在统计分析中的重要性;

4、在综合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所提问题的性质,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5、明确指标无量纲化的意义,掌握无量纲化的一般方法;

6、掌握统计分析中权数的确定方法,明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统计分析中应用;

7、学会根据统计资料,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分析研究报告。

二、背景材料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研究

经济全球化趋势及知识经济浪潮使包括人才在内的资源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共享程度更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对现代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科学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应站在全球化高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把握机遇,谋划未来,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因此,进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1、竞争、竞争力及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涵义

“竞争系个人(或集团)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竞争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它不仅是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也是教育学家常常思考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竞争力具有相对与绝对两种含义:绝对竞争力指个人、单位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计量单位来衡量。

而相对竞争力指个人、单位或国家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相互比较中所处的位置,一般可通过比较排名来相对体现。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绝对竞争力采用的是定距尺度,而相对竞争力采用的是定序尺度。迄今为止,所有关于竞争力的描述和度量大多采用相对度量或采用相关的指标来代替。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属性化的概念,目前虽无统一的定义和解释,但随着人们对竞争力观念认识的深入,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概念的认识也从单纯的竞争能力转变为合理建立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多个角度来衡量。对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本课题研究小组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一是注重从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角度来衡量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强调其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应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衡量。因此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可定义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体系相比较所具有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它是以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为研究主体、其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为研究核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研究目标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我国高等高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研究,就是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指标评价体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

2、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从起飞前的传统社会,依次经历各阶段后才实现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最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在起飞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步增大;在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最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最大。以战后日本的发展为例,日本战后经历了起飞阶段(1950—1970年)和工业化阶段(1970—1979年),这两个阶段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和5.4%,人力资本的提高

分别为0.50%和0.60%,而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由起飞阶段的4.90%提高到工业化阶段的11.11%,变化巨大。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各国在分析探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发现,人力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舒尔茨指出,教育是一项生产性投资,其结果可看作资本的一种形式;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和知识的增进;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时就认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33%的贡献率是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1996年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依据100多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财富资源(指资金、有形资本)占这些国家总资源的12%,自然资源(指土地、矿山、水资源等)占24%,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占64%。自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后,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上理论与事实表明,在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国民经济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确立教育与人才力资源是国家“第一战略资源”的发展观,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与发展质量。

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设置的原则

(1)各项指标必须有机配合,形成体系,指标之间不能重复和矛盾;各项指标要有一定的依据,真实可靠。

(2)应以对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指标为核心,对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并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互校正,以形成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结论。

(3)指标要尽量精简。为了反映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避免由于指标过于庞杂而导致的内容冲突、相互矛盾等现象。

(4)选取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横向、纵向可比性,并尽可能排除偶然或异常事项的影响。

2、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统计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包含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其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内容。因此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统计指标体系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1)高等教育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水平指标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国家和省级二级负责的高校管理体制,作为国家代表的高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坚持“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下,科学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正确引导高校的办学方向及办学的指导思,一个完善而合理的管理机制对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高校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水平指标主要由以下四个指标组成:

①高等教育政策。用以反映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效率。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管理水平是否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等内容。

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该指标通过高等院校个数、师资队伍人数及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情况反映一个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

③高等教育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

④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该指标主要反映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能否及时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反馈给各高等院校,体现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2)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指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构成的主体是高等院校,其持续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该国高等院校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于这方面的统计指标可采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联合开发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具体如下:办学资源方面的统计指标:

①基本条件:校舍总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仪器设备总额;生均仪器设备额;图书总量生均图书量。

②教育经费:当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当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额。

③教师队伍:中科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数;杰出人才(长江学者、跨世纪人才、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数;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生师比。

④优势学科: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国家级重点学科数;特色专业数。

教学水平方面的统计指标:

①生源与毕业生:新生入学平均分数;博士毕业生数;硕士毕业生数;本科毕业生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②研究生与留学生: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留学生与本科生比例。

③教学质量: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精品课程;教育部优秀教材;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

科学研究方面的统计指标:

①科研队伍与基地: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科研基地;R&D全体人员占教师比重。

②科研产出:专利申请与授权数;SCI,SSCI,A&HCI收录论文数;EI,ISTP,ISSHP收录论文数;CSTPC,CSSCI收录论文数;社会科学专著(部)。

③成果质量:获国家最高科学奖、自然、发明、进步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Science,Nature论文;ESI顶尖论文数;标志性精品成果数;SCI,SSCI,A&HCI被引次数;CSTPC,CSSCI被引次数。

④科研项目与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科研项目总数;当年科研支出经费。

⑤效率与效益:人均产出率;万元产出率

学校声誉方面的统计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两方面的内容。

(3)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指标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人;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的支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而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建立在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上。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促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从社会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及科研成果对经济产生的作用。因此可考虑设置以下几个指标。

①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刺激效果。该指标主要反映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饮食业、建筑业、文化用品等产业部门的刺激作用。可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得到相应的指标。

②高等教育学历人才。该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该国劳动力市场上高等教育学历人才是否容易获得的情况。

③高校科研成果实际采用数及其效益考核。该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率的情况统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指标可通过专项统计跟踪调查,横向、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取得相关数据。

④高等教育收益率。该指标可通过计算高等教育人均产出率和万元投资产出率指标来反映。

⑤高等教育发展对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这是反映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表明高等教育发展在GDP增长中的贡献大小或所占比重。

迄今为止,所有关于竞争力的描述和度量大多采用相对度量或采用相关的指标来代替。鉴于此,项目小组认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评估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合适。

所谓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结合统计学中数量分析的原理,旨在揭示影响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定量数学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分析指标体系:以前面所述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若指标为定性指标不易取得具体数量,可采用专家意见法,专家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后,对各项指标的竞争力进行评分,并确定其相应的评分等级。各指标的竞争力大小可分为竞争力强(80-100)、竞争力较强(60-80)

竞争力较弱(40-60)竞争力弱(10-40)。

(2)根据模糊数学转换的关系,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指标的得分区间为(1-100),计算公式如下:

min max min min max _991_max it i it i i it i i i i i i

it it it i i x x y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y =?+=-式中:表示第t 个国家、地区、学校的第i 项指标的数据

为调查单位中第i 项指标的数据的最小值

为调查单位中第i 项指标的数据的最大值

表示第t 个国家、地区、学校的第i 项指标的得分值 若为逆指标可采用下列转换公式

max min

991_i x x ?+

通过以上的模糊转换,便得到各国家、地区、高校各项指标的得分值,数据转换区间为(1-100)分。

(3)确定各项指标之间的权数,可通过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或专家评分法得到各项指标之间的权数。

(4)为方便考虑,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各调查对象的综合得分。

M ( 1.2.3... 1.2.3....)i it it i

i n t m y

w y w ===∑12n t t 该评价指标体系为

有个被评价项目,其综合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第t 个项目i 个指标的得分值

为第i 个指标的权数 为第t 个项目的综合得分值、、.....x x x z z

(5)具体评价:

1111212122212222122111112....................11121....................n n m m mn n m m mn n x w w w x x x x x x x x x w w w w w w w w x x x 2n 12n

第一步、根据专家意见得出指标的 ....的权数 以及指标 的权数 ,

第二步、对于模块,先用模糊评价方法得出指标.x x , .... ,.... w 1111121111211111213112123....................................Z n n n n m m m

x y y y y x w w w

x x w w w

z z z =+=+。,21。

2的得分

则模块项得分为 同理,得该项目模块的得分。

第三步、综合调查单位的得分,其综合公式为同理可得各调查单位得分。根据的得分x z z m y +y y y +y y 高低即可对各个国家、 各个地区、各个高校的竞争力进行排序,进而确定其竞争力的强弱。

三、我国及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1、我国高等教育概况

高等教育在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直是教育系统中发展最快的部分。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7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6个,其中高等院校450个,科研机构316个。高等院校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继续增加,全国共招收其中研究生36.48万人,在校研究生97.86万人,毕业研究生18.9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共招收504.46万人,在校生1561.78万人,毕业生306.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93.03万人,在校生436.07万人,毕业生人数166.79万人。加上其它高等学历教育,2005年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1%。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96.58万人,成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8.43万人。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大致是清末民初学习日本,五四之后学习美国,50年代之后学习苏联的过程。1949年,全国有高等学校205所,其中国立、省立和市立院校124所,占60.4%,私立院校61所,占29.8%;,教会学校21所,占9.7%。在校生共11.6万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重建。接管了所有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将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并按照苏联模式重建高等教育制度。通过1952年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对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紧密相连;教育的重心是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削减综合性大学,以发展专门学院为主;实行"专才教育"模式,按产业部门、行业甚至按产品设立口径狭窄的学院、系科和专业;学生全部免费和由国家包分配。院系调整的积极效果,是通过集中国家资源,迅速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明显的弱点和弊端是,综合性大学和文科教育被极大地削弱。综合性大学由1949年的49所变为1953年的14所;文科、政法、财贸等学科的学生,由1949年占在校生的33.1%,下降为1953年的14.9%。此后,这一比例仍继续下降,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重理轻文"的价值观,逐渐蔓延到全社会。由于高等教育过于专门狭窄,致使所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较差。同时,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高校管理体制,造成学校和学科专业重复设置、学校规模极小,教育效益低下。

2016-2018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考试真题

2016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试卷考试真题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8道题,满分150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共6道题,满分130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要求选答1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1道答题打分,满分20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必答题 第一题(25分) 简述当前开展“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的意义。 第二题(20分) 简述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本总量指标及其平衡关系。 第三题(25分) 某地有三家工业企业A、B、C,共属于同一家集团公司,A企业为该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2016年2月,政府统计机构没有在规定时间收到三家企业的统计报表,向三家企业分别发出要求其补报有关统计资料的催报单。A企业汇总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后,在催报期限内,以A企业的名义将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一并予以上报;B企业在催报期限内补报了本企业的统计报表,但经核查,统计报表中有多项统计指标没有填写;C企业认为A企业已经将本企业情况一并打捆上报,因此没有补报本企业的统计报表。请回答:(1)该案例中三家企业是否都存在违法行为?分别是哪些统计违法行为? (2)应当如何处罚? 第四题(20分) 阐述抽样调查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误差的建议。 第五题(20分) 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六题(20分) 根据下图简要分析我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应用统计学案例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应用统计学案例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案例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撰写: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确定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依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及需要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所组成的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即我们在调查中要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个具体的承担者。 3、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1)调查课题如何转化为调查内容 调查课题转化为调查内容是把已经确定了的调查课题进行概念化和具体化。 (2)调查内容如何转化为调查表 如何把调查内容设计为调查表,这一问题会在下一章中专门介绍。 4、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5、调查项目定价与预算 6、统计数据分析方案 7、其它内容

包括确定调查时间,安排调查进度,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等。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撰写 1、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 包括摘要、前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调查采用方式和方法、调查进度安排和有关经费开支预算、附件等部分。 2、撰写统计调查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上述1—7部分的内容均应涉及,不能有遗漏。否则就是不完整的。 (2)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调查课题的背景的深刻认识上。 (3)统计调查方案要尽量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4)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方面能够灵活,不一定要采用固定格式。 (5)统计调查方案的书面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起草与撰写应由课题的负责人来完成。三、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指从逻辑的层面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把关,考察其是否符合逻辑和情理。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描述和反映本校经济管理学院10级会计系,经济系和人力资源系学生对于毕业去向的意向,分析并研究各意向的分布情况; (2)在系别,性别,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对毕业意向的分布进行研究,探究这些因素对于毕业意向分布的影响。 (3)分析和解释形成毕业意向分布差异的因素和原因;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本次调查的基本调查对象是本校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经济系和人力资源系的全体同学。调查单位为此范围内的每一个同学。 在此基础上,在每个系内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进而对整体进行推断。 (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文献法 本小组采用的基本方法为问卷法,发放问卷60份,收回问卷54份。 辅助方法为文献法,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获取相关背景资料,对研究素材进行丰富和补充。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分层抽样 将调查对象按系别分为会计系、经济系和人力资源系三个类别,然后从各个类别中随机抽取组成样本,用于对整体进行推断。 数据资料整理结果如下: 在全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23 人,占43%,女生31 人,占57%,经济系18人,占总体1/3,人力资源系18人,占总体1/3,会计系18人,占总体1/3.。选择考研的有14人,占总体的26% 。选择出国深造的有1人,占总体的2%。选择自主创业的有3人,占总体6%。选择直接就业的有29人,占总体54%。选择考公务员的有7人,占总体12% 。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7日 调查期限:2012年6月27日―20012年6月29日 (五)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性别年级院系毕业意向家庭收入情况性格特点就业优势 调查表如下: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应用统计学案例——市场调查分析

市场调查分析案例 市场调查分析是市场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是处于一种零散、模糊、浅显的状态,只有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才能使零散变为系统、模糊走向清晰、浅显发展为深刻,分析研究其规律性,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目的,为准确的市场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最终为调查者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市场调查分析的原则:从全部事实出发,坚持事实求实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必须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分析问题; 市场调查分析方法:单变量统计量分析、单变量频数分析、多变量统计量分析、多变量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 案例:某市家用汽车消费情况调查分析案例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车消费人群的职业层次正在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向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转移,汽车正从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转变为能够被更多普通家庭所接受的交通工具。了解该市家用汽车消费者的构成、消费者购买时对汽车的关注因素、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满意程度等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活动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根据整理资料分析如下。 一、消费者构成分析 1 、有车用户家庭月收入分析

5000元以上8.69 100.00 目前该市有车用户家庭月收入在2000?3000元间的最多;有车用户平均月收入为2914.55元,与该市民平均月收入相比,有车用户普遍属于收入较高人群。61.96%的有车用户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属于高收入人群中的中低收入档次。因此,目前该市用户的需求一般是每辆10?15万元的经济车型。 2、有车用户家庭结构分析 表2: 有车用户家庭结构 Di nk家庭(double in come no kid ),即夫妻二人无小孩的家庭,占有车家 庭的比重大,为36.96%。其家庭收入较高,负担较轻、支付能力较强,文化层次高、观念前卫,因此Dink家庭成为有车族中最为重要的家庭结构模式。核心家庭,即夫妻二人加上小孩的家庭,比重为34.78%。核心家庭是当前社会中最普遍的家庭结构模式,因此比重较高不足为奇。联合家庭,即与父母同住的家庭, 仅有8.70%。单身族占17.39%,这部分人个人收入高,且时尚前卫,在有车用户中占据一定比重。另外已婚用户比重达到了81.5%,而未婚用户仅为18.5%。 3、有车用户职业分析 调查显示有29%勺消费者在企业工作,20%勺消费者是公务员,另外还有自由职业者、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等。目前企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业主、高级主管、白领阶层仍是最主要的汽车使用者。而自由职业者由于收入较高及其工作性质,也在有车族中占据了较 高比重。详见图1。

多元统计分析案例分析.docx

精品资料 一、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作聚类分析 1、指标选择及数据:为了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考虑从收入、消费、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考察。因此选取以下指标:农村产品价格指数、农村住宅投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及农村就业人数。现从2010年的调查资料中

2、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3、用K-均值聚类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如下:

分四类的情况下,最终分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北京、上海、浙江。 第二类:天津、、辽宁、、福建、甘肃、江苏、广东。 第三类:浙江、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 第四类:山西、青海、宁夏、新疆、重庆、贵州、陕西、湖南、广西、江西、。从分类结果上看,根据2010年的调查数据,第一类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第二类属于中等水平,第三类、第四类属于较低水平。 二、判别分析 针对以上分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其中将新疆作作为待判样本。判别结果如下:

**. 错误分类的案例 从上可知,只有一个地区判别组和原组不同,回代率为96%。 下面对新疆进行判别: 已知判别函数系数和组质心处函数如下: 判别函数分别为:Y1=0.18x1 +0.493x2 + 0.087x3 + 1.004x4 + 0.381x5 -0.041x6 -0.631x7 Y2=0.398x1+0.687x2 + 0.362x3 + 0.094x4 -0.282x5 + 1.019x6 -0.742x7 Y3=0.394x1-0.197x2 + 0.243x3-0.817x4 + 0.565x5-0.235x6 + 0.802x7 将西藏的指标数据代入函数得:Y1=-1.08671 Y2=-0.62213 Y3=-0.84188 计算Y值与不同类别均值之间的距离分别为:D1=138.5182756 D2=12.11433124 D3=7.027544292 D4=2.869979346 经过判别,D4最小,所以新疆应归于第四类,这与实际情况也比较相符。 三,因子分析: 分析数据在上表的基础上去掉两个耕地面积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经spss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SPSS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案例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

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开始显现。 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统计案例分析典型例题

统计案例分析及典型例题 §抽样方法 1.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取其中200个零件并测量了其长度,在这个问题中,总体的一个样本是 . 答案 200个零件的长度 2.某城区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家庭共计2 004户,其中农民家庭1 600户,工人家庭303户,现要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可以用到下列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中的 . 答案①②③ 3.某企业共有职工150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9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抽取容量为30的样本,则抽取的各职称的人数分别为 . 答案3,9,18 4.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其相应产品数量之比为2∶3∶5,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样本中A型号产品有16件,那么此样本的容量n= . 答案80 例1某大学为了支援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决定从2007应届毕业生报名的18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志愿小组.请 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设计抽样方案. 解抽签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1,2,3, (18) 第二步:将18个号码分别写在18张外形完全相同的纸条上,并揉成团,制成号签; 第三步:将18个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充分搅匀; 第四步:从盒子中逐个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 基础自测

第五步:所得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随机数表法: 第一步:将18名志愿者编号,编号为01,02,03, (18)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作为开始,按任意方向读数,比如第8行第29列的数7开始,向右读; 第三步:从数7开始,向右读,每次取两位,凡不在01—18中的数,或已读过的数,都跳过去不作记录,依次可得到12,07,15,13,02,09. 第四步:找出以上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 例2 某工厂有1 003名工人,从中抽取10人参加体检,试用系统抽样进行具体实施. 解 (1)将每个人随机编一个号由0001至1003. (2)利用随机数法找到3个号将这3名工人剔除. (3)将剩余的1 000名工人重新随机编号由0001至1000. (4)分段,取间隔k= 10 0001=100将总体均分为10段,每段含100个工人. (5)从第一段即为0001号到0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l. (6)按编号将l ,100+l ,200+l,…,900+l 共10个号码选出,这10个号码所对应的工人组成样本. 例3 (14分)某一个地区共有5个乡镇,人口3万人,其中人口比例为3∶2∶5∶2∶3,从3万人中抽取一个300人 的样本,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已知这种疾病与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关,问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写出具体过程. 解 应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 3分 过程如下: (1)将3万人分为五层,其中一个乡镇为一层. 5分 (2)按照样本容量的比例随机抽取各乡镇应抽取的样本. 300×153=60(人);300× 15 2 =40(人); 300×155=100(人);300×15 2=40(人); 300× 15 3=60(人), 10分 因此各乡镇抽取人数分别为60人,40人,100人,40人,60人. 12分 (3)将300人组到一起即得到一个样本. 14分

统计学分析报告模版

统计学调查报告 (08级) 上海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奉浦校区) 徐伟杰,景宝龙,苏淳,张玮,贾金诚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姓名崔峰 物流管理系 系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2010.12.23

目录 一,调查目的: (3) 二,调查对象: (3) 三,调查项目: (3)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3) 五,调查的组织工作 (4) 六,调查结果: (4) 七,调查问卷 (4) 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4) 八,调查分析: (6) (一)基本信息 (6) (二)消费结构状况分析: (7) (三)具体消费情况: (8) 九,预测分析 (13) 十,调查分析 (15) 十一,附录:调查统计汇总表 (17)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周围环境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大学生有着较为前卫的消费观念,消费来源主要有家庭父母供给,构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攀升,他们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象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而有拥有30所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数量比较庞大,并且有着更加前卫的消费观念。就此我们针对商学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展开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特征,进而探求更为科学的消费方式和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效益。 二,调查对象: 统计调查对象:商学院奉浦校区在读学生 统计调查单位:每一位在商学院奉浦校区就读的学生 统计填报单位:物流管理082班景宝龙、徐伟杰 三,调查项目: 统计标志:户籍所在地、就读年级、家庭月收入、个人月生活费、生活费来源、各方面的消费金额分配、是否满意目前的消费金额、期望月消费金额、消费计划、期望消费项目、超前消费的情况 四,调查时间和时限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 调查时限:两个月 五,调查分工: 问卷设计:徐伟杰 问卷校验:淳,玮,景宝龙 问卷调查:景宝龙,玮,淳,徐伟杰,贾金诚

统计学案例分析

统计学案例实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700397) 适用年级: 是否双语:是 否

课程类别:E:集中性实践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2周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学分 2 先修课程:《统计学》《统计学案例》《市场调查与分析》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统计系 适用专业统计学 开课学期 4 二、实践环节简介 统计学案例实习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专业选修课程,也是统计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课。它是在学习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如何将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综合指标的计算和应用,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统计预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课程实习,应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综合指标的计算和应用,统计指数的编制和分析,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统计预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2.通过课程实习,培养学生具备对经济运行的实际内容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培养学生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而全面的统计案例实习来启发学生的悟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 基本要求: 在已学习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和统计学案例等课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既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实习,又能够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共同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践环节注意事项 实习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实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 2、实行开放式实习教学,增加学生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自主性。 注意事项:1、实习前由教师向学生讲明课程内容、进度安排、书写实验报告要求等。 2、实习4-6人为一组, 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3、实习报告是本实习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实习报告反映学生对其掌握程度, 让教师了解尚存在的问题。 五、实践环节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 实习项目一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 知识点: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方法 重点:各种抽样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难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分析 实习项目二关于逃课问题的调查 知识点:调查方案设计 重点:问卷设计 难点:对逃课问题分析。 实习项目三福州大学本科生自习情况调查 知识点:调查方案设计 重点:问卷设计

spss的数据分析报告范例

关于某地区361个人旅游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一、数据介绍: 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某地区361个人旅游情况状况统计表,其中共包含七变量,分别是:年龄,为三类变量;性别,为二类变量(0代表女,1代表男);收入,为一类变量;旅游花费,为一类变量;通道,为二类变量(0代表没走通道,1代表走通道);旅游的积极性,为三类变量(0代表积极性差,1代表积极性一般,2代表积极性比较好,3代表积极性好 4代表积极性非常好);额外收入,一类变量。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了解该地区上述方面的综合状况,并分析个变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数据分析 1、频数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地区359个人旅游基本 状况的统计数据表,在性别、旅游的积极性不同的状况下的频数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的男女职工数量、不同积极性情况的基本分布。 统计量 积极性性别 N 有效359 359 缺失0 0 首先,对该地区的男女性别分布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

性别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女198 55.2 55.2 55.2 男161 44.8 44.8 100.0 合计359 100.0 100.0 表说明,在该地区被调查的359个人中,有198名女性,161名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44.8%和55.2%,该公司职工男女数量差距不大,女性略多于男性。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旅游的积极性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积极性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 比 累积百分 比 有效差171 47.6 47.6 47.6 一般79 22.0 22.0 69.6 比较 好 79 22.0 22.0 91.6 好24 6.7 6.7 98.3 非常 好 6 1. 7 1.7 100.0 合计359 100.0 100.0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积极性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是否进通道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报告.doc

医学统计学案例分析评述 医学期刊论著:《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统计分析》 【题目】口岸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统计分析 【研究目标】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各种跨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 【研究人群】2010 年1 月--2012 年5 月口岸接受预防接种的出入境人员6870 位,其基本资料如下:男3678 人,女3021 人;年龄在3-79 岁之 间,平均年龄45.6 岁。经免疫前检查和询问,研究对象均无严重 的疾病,且无接种疫苗过敏史及禁忌症。 【资料类型】本资料是计数资料。 (1)原文:研究对象:选择我处2010 年1 月-2011 年4 月,2011 年5 月-2012 年5月两个时间段6870 位出入境人员,将其按公务人员、船员、劳 务人员、留学人员、旅游探亲及商务等进行分组。 (2)问题:①文献中未明确“我处”的具体含义,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来源。 ②文献中未提及“6870 位出入境人员”是如何产生的,即是普查, 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未明确抽样的方法,是如何应用 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这6870 位研究对象的? 【统计方法】 (1)本论著未明确使用了何种统计学方法,我们组认为:首先应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满足正态、方差齐,选择χ2检验,否则应选用秩和检验。 一篇论文结论的正确与否,需根据该篇论文所选用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如果没有检验方法或检验方法不合理,就无法知道检验结果是否出错,也就无法对结论进行准确判断。 (2)文献尽管在“1.4 统计学处理”中提及了“使用SPSSl5.2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注明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但方法中未注明统计推断方法,没有明确

完整word版经济统计分析案例

案例2-1 Gulf Real Estate Properties公司 Gulf Real Estate Properties有限责任公司是佛罗里达西南部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企业在广告中称自己是“真正的地产专家”。公司通过搜集有关地点、定价、售价和每套售出花费天数,对房屋的销售进行监督。如果房屋位于墨西哥湾,则称之为“看得见海湾的房屋”;如果房屋位于墨西哥湾附件的其他海湾或者高尔夫球场,则称之为“看不见海湾的房屋”。来自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的多元列表服务的样本数据,给出了最近售出的40套看得见海湾的房屋和18套看不见海湾的房屋的数据。数据见GulfProp.xls,价格以千美元计。 管理报告 1.对看得见海湾的房屋,求售价的总体均值以及售出中花费天数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并解释你的结论。 2.对看不见海湾的房屋,求售价的总体均值以及售出中花费天数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并解释你的结论。 3.假定分公司的经理要求在40000美元的边际误差下对看得见海湾的房屋售价的均值进行估计,在15000美元的边际误差下对看不见海湾的房屋售价的均值进行估计。取置信度为95%,则应选取多大的样本容量。 解答:利用Excel软件求得一些数据如图1、图2: 图1:看得见海湾

图2:看不见海湾 ?未知的情况,售价首先对看得见海湾的房间,根据题意,易知这是属于1. ?X 106454.2?X , ,出售天数的总体均值的总体均值21 :则售价的95%置信区间为SS 192.5192.5?????? 1nn ?1?392.65,515.79????454.2?2.0232.023?X ?t ?,X ?t ,454.2?????11 ??nn 4040???? 22 售出中花费天数的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 SS 52.252.2?????? 1n 1?n ?89.30,122.70?106?2.023?t ?,X ?t ??,106?2.023?X ?????22 ??nn 4040???? 22 ?2. 未知的情况,售价的总体均值对于看不见海湾的房间,依旧是 X ?135.0203.2X ? ,售出天数的总体均值21所以售价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 为: SS 43.8943.89??????

统计学分析报告

统计学方案设计 ————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目录 正文 (2) 1、确定研究问题 (2) 1.1背景分析 (2) 1.2确定研究问题 (3) 2、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4) 2.1问卷设计 (4) 2.2问卷内容 (4) 2.3选择处理软件 (4) 3、收集样本数据 (4) 4、数据分析 (5) 4.1初步分析 (5) 4.2每周运动次数和设施紧缺度的参数估计 (9) 4.3体育项目与紧缺度假设检验 (11) 4.4、运动时间与场地紧缺度的列联分析 (15) 5、总结与建议 (16) 6、调查方案优缺点分析 (16)

附1:问卷 (18) 正文 通过一个学期对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利用数学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确定了以“校内体育设施利用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小组这次调查分析的研究流程: 1、确定研究问题 1.1背景分析 众所周知,适当的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一方面,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还可以调节人体紧张情绪,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而在学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在我校内部,师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都会有师生在运动场锻炼。而学校方面也十分重视师生的身体健康:每年,校方都会开展“院级杯”篮球赛、“院级杯”羽毛球赛,校运动会等一系列的体育比赛,意在让师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提高师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度。各类比赛也都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参与。学校也在各项体育比赛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可以说,现阶段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随着体育锻炼参与者的增加,校内的体育设施并没有得到同水平的增长。这就导致了在某些时间段,学校个别体育项目的设施供应出现了紧缺状况。有相当一部分的师生群体因为没有锻炼场地而不得不放弃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我校师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1.2确定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之上,我们确定了以“校内体育设施利用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首先,主观因素方面,我们会对师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比如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参加锻炼的时间段等因素),以研究师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接着,客观因素方面,我们对师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到的体育设施的供应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了解存在设施紧缺状况的体育项目和具体紧缺的时间段。针对设施严重紧缺的体育项目,我们会向校方提出设施供应方面的建议(比如增加羽毛球场、篮球场的场地或者对篮球场地的照明情况进行改善等);而针对少数紧缺的体育项目,我们会建议师生在设施利用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锻炼。 最终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可以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锻炼机会。

统计学案例

统计学案例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案例1:指出下面得统计分析报告摘要错在哪里?并改正: 1、本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得单位产品成本应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就是,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8%,仅完成产品成本计划得80%(即8%÷10%=80%)。 2、本厂得劳动生产率(按全部职工计算)计划在去年得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劳动生产率得计划任务仅实现一半(即4%÷8%=50%)。 3、该车间今年1月份生产老产品得同时,新产品首次小批投产,出现了2件废品(按计算,车间废品率为1、2%)。2月份老产品下马,新产品大批投产,全部制品1000件,其中废品8件,废品量就是1月份得4倍,因此产品质量下降了。 4、在组织生产中,本厂先进小组向另一组提出高产优质得挑战竞赛。本月先进小组得产量 超过了另一小组得1倍,但就是在两组废品总量中该组却占了60%,所以在产品质量方面,先进小组明显地落后了。 案例11 案例2:根据下表资料分析哪个企业对社会贡献更大?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案例3、以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根据上表资料分析哪个村成绩更好?为什么? 案例4:某单位有10个人,其中1人月工资为10万元,9人每人月工资为1000元。该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0900元。即:

)(1090010 9 1000100000元=?+ 您认为这个平均数有代表性吗?如果缺乏代表性应如何改正? 案例5:以下就是各单位统计分析报告得摘录 1、 本局所属30个工厂,本月完成生产计划得情况就是不一致得。完成计划90%得有3个, 完成96%得有5个,完成102%得有10个,完成110%得有8个,完成120%得有4个。平均全局生产计划完成程度为104、33%。 即: 30 4 %1208%11010%1025%963%90?+?+?+?+?=104、33% 2、 本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后,产品成本月月下降,取得显著得成绩,根据财务部门得报 告,1 月份开支总成本15000元,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为15元,2月份开支总成本25000元,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下降为10元,3月份开支总成本45000元,平均单位产品成本仅 8元。这样,第一季度平均单位产品成本只为11元( 。 元)113 8 1015=++ 以上报告所用平均指标就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应如何改正? 案例6、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得结合运用 案例7、录取中有无歧视? 某高校只有两个系---------财经系(文科)与工程系(理科)。该校报考及录取得总体情况如表2、1所示 如果我们只瞧该校男女生录取得比率,即男生为3500/8000=44%,女生为2000/8000=33%。这时我们不免会问,就是男同学得成绩比女同学好,还就是在录取中存在着性别得歧视? 继续收集数据并得到两个系各自录取得男女生数据,如表2、2所示。 表2、2两个系得报考及录取情况 有了各系得录取数据,不难瞧到工程系录取得人数比较多,男女生录取得比率都就是

【精选】应用统计学案例——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精心整理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案例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撰写: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确定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依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及需要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所组成的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即我们在调查中要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个具体的承担者。 3、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1)调查课题如何转化为调查内容 调查课题转化为调查内容是把已经确定了的调查课题进行概念化和具体化。 (2)调查内容如何转化为调查表 如何把调查内容设计为调查表,这一问题会在下一章中专门介绍。 4、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5、调查项目定价与预算 6、统计数据分析方案 7、其他内容 包括确定调查时间,安排调查进度,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等。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撰写 1、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 包括摘要、前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调查采用方式和方法、调查进度安排和有关经费开支预算、附件等部分。 2、撰写统计调查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上述1—7部分的内容均应涉及,不能有遗漏。否则就是不完整的。 (2)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调查课题的背景的深刻认识上。

(3)统计调查方案要尽量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4)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方面可以灵活,不一定要采用固定格式。 (5)统计调查方案的书面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起草与撰写应由课题的负责人来完成。 三、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指从逻辑的层面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把关,考察其是否符合逻辑和情理。 2、经验判断法 经验判断法是指通过组织一些具有丰富市场调查经验的人士,对设计出来的统计调查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和判断,以说明统计调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试点调查法 试点调查法是通过在小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调查,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检验,以说明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的方法。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 统计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是只对那些调查内容很重要,调查规模又很大的调查项目才采用模拟调查,并不是所有的统计调查方案都需要进模拟调查。模拟调查的形式很多,如客户论证会和专家评审会等形式。 (三)统计调查方案的总体评价 统计调查方案的总体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但是,一般情况下,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评价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统计调查方案是否体现调查目的和要求;统计调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统计调查方案是否科学和完整;统计调查方案是否具有调查质量高、效果好。 ▲案例:湘潭大学单放机市场调查计划书 一、前言

统计学-案例分析(英文)

Executive summ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has gained great popularity all over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virtual works have more chances to find freelance work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tsourcing. The reasons for outsourcing includes low operational and labor costs, tax breaks, to gain more global and local market share, to reduce risks, to move to higher segments of the value added chain, to serve for innovation as well as to focus to accelerate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Now the Brammer is encountered with a problem of management that the purchasing and management of spares for the daily operations,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is often a complex, time and resource consuming issue for most organizations. The Brammer is considering whether they will outsource the management of spares.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identifying a management problem of the Brammer and designing an appropriate business research strategy for success in business. What is more, the essay will choos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problem of the Brammer.

2019年统计学数据分析报告

统计学数据分析报告 一、调查研究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描述和反映本校商学院14级金融系学生对于毕业去向的意向,分析并研究各意向的分布情况; (2)在专业,性别,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对毕业意向的分布进行研究,探究这些因素对于毕业意向分布的影响。(3)分析和解释形成毕业意向分布差异的因素和原因;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本次调查的基本调查对象是本校商学院金融类的部分同学。调查单位为此范围内的每一个同学。 在此基础上,在每个专业内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进而对整体进行推断。 (三)调查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文献法本小组采用的基本方法为问卷法,发放问卷60份,收回问卷54份。辅助方法为文献法,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获取相关背景资料,对研究素材进行丰富和补充。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抽样方法:分层抽样 将调查对象按专业分为金融工程、金融学和信用管理三个类别,然后从各个类别中随机抽取组成样本,用于对整体进行推断。数据资料整理结果如下:

在全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23人,占43%,女生31人,占57%,金融学18人,占总体1/3,信用管理18人,占总体1/3,金融工程18人,占总体1/3。选择考研的有14人,占总体的26%。选择出国深造的有1人,占总体的2%。选择自主创业的有3人,占总体6%。选择直接就业的有29人,占总体54%。选择考公务员的有7人,占总体12%。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20XX年5月9日 调查期限:20XX年5月9日―20XX年5月14日(五)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性别年级专业毕业意向家庭收入情况性格特点就业优势调查表如下: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总体分布情况与相关分析 根据问卷统计的数据得到的频数分布表和毕业意向分布饼图如下: 由上表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占总体的比例最大,占总体的54%其次是选择考研和考公务员,分别占总体的26%和12%。 选择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的人数最少,只占总体的2%和6%。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毕业意向集中在直接就业和考研两个方面,而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对本校商学院来说仍旧是比较冷僻的意向。

应用统计学案例梳理-最新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撰写: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1、确定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依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及需要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所组成的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即我们在调查中要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个具体的承担者。 3、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1)调查课题如何转化为调查内容 调查课题转化为调查内容是把已经确定了的调查课题进行概念化和具体化。 (2)调查内容如何转化为调查表 如何把调查内容设计为调查表,这一问题会在下一章中专门介绍。 4、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5、调查项目定价与预算 6、统计数据分析方案 7、其他内容 包括确定调查时间,安排调查进度,确定提交报告的方式,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等。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撰写 1、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

包括摘要、前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统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调查采用方式和方法、调查进度安排和有关经费开支预算、附件等部分。 2、撰写统计调查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上述1—7部分的内容均应涉及,不能有遗漏。否则就是不完整的。 (2)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调查课题的背景的深刻认识上。 (3)统计调查方案要尽量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4)统计调查方案的格式方面可以灵活,不一定要采用固定格式。 (5)统计调查方案的书面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起草与撰写应由课题的负责人来完成。 三、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指从逻辑的层面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把关,考察其是否符合逻辑和情理。 2、经验判断法 经验判断法是指通过组织一些具有丰富市场调查经验的人士,对设计出来的统计调查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和判断,以说明统计调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试点调查法 试点调查法是通过在小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调查,对统计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检验,以说明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的方法。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