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王洪强1,贾宏俊2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702;2.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山东泰安271019)

摘要:文章在介绍了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现行企业以资质管理为主的市场准入模式已经不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应予取消的观点及理由;其次指出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短时间内还无法取消企业资质管理,最后给出了现阶段政府完善企业资质管理的相关建议。关键词:企业资质管理;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3)12-0086-03

The Study on Dilemma in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of China ’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t the Present Stage

WANG Hong-qiang 1,JIA Hong-jun 2

(1.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702,China ;

2.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an 271019,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ket access in China ’s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s:firstly,the market access policy in operation based on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has al?ready not accorded with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secondly,the market access policy in operation based on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abolished in the future but not right now;thirdly,the market access policy in operation based on enterprises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perfected in the future;finally,advic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policy are given.Key words :enterprise ’s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China ’s construction industry;market access 中国现阶段的建筑业市场准入施行的是以企业资质管理为主、个人执业资格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但是企业资质管理是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但是中国广大的建设项目业主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缺乏去市场上鉴别建筑业企业的能力。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市场的顺利健康发展,企业资质管理这一市场准入机制还不能短时间内取消。

一、企业资质管理应该取消的理由

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管理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必将被其他市场准入规则所替代。

(一)企业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方式,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阶段,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而企业资质管理是计划经济的做法,限制了资质较低的中小企业与资质较高的大型企业间的平等竞争的机会,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大企业居安思危,努力提高其设计和施工管理

水平[1]。所以既然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什么样的企业能承揽什么样的工程,应该由市场说了算,由市场去检验一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决定其是否能够搞工程总承包,或是只能搞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因此,取消企业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大势所趋。

(二)取消或弱化企业资质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

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对于政府机关转变行政职能、依法行政、下放审批权限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政府管理的发展方向是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市场的参与者向市场的监督者转变,做市场经济的裁判员,而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政府部门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实际上是把政府有限的人员限制在了企业资质的申请、升级、增减项、变更等各项繁杂的审批事务中去;对于建筑市场上客观存在一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的市场交易,政府部门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市场监管,这在降低建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威信的同时,对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随着政府机关的精编减员,两者间的矛盾势必会进一步突显,最终影响到

●产经动态

【DOI 】10.3969/j.issn.1007-5097.2013.12.017

收稿日期:2013-07-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19)作者简介:王洪强(1977-),男,山东聊城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管理;

贾宏俊(1969-),男,山西大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管理。

2013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Dec.,2013(Vol.27,No.12)

—86

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这种市场准入的方法,应该逐渐弱化并最终被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所代替。政府也可以从繁杂的行政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做好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履行好自己裁判员的角色。

(三)弱化企业资质管理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应该完全按照WTO协议的约定,对国外建筑业企业无条件开放。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准入方面还远未达到上述要求。

我国现行的“企业必须取得工程相关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工程活动”这一企业资质的市场准入规则与WTO入世承诺中“允许国外企业以跨境交付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从事工程设计活动”的内容存在矛盾。入世后直至目前,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上出现了国外企业无证可以进行方案设计,或通过与中国专业机构合作可以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而国内企业必须取得资质后才能在其资质范围内设计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国外企业享受着“超国民待遇”[2]。为了能够履行入世承诺,规范国外企业在国内从事建筑设计的活动,同时采取合理的技术壁垒保护我国设计行业,在法律法规难以及时修订的情况下,政府在2002年和2004年印发了《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14号)和《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设计活动的管理暂行规定》(建市[2004]78号),对国外企业通过商业存在和跨境交付两种方式都提出了规定和要求。我国政府在加入WTO中对于市场准入限制方面做出了被称为祖父条款的承诺,即“对各合同协议或股权协议,或设立或批准现有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经营或提供服务的许可中所列所有权、经营和活动范围的条件,将不会使之比中国加入WTO前更具限制性”。而114号令的规定同我国入世前的规定相比,增加了更多的限制性,存在与我国入世市场准入承诺冲突的嫌疑,也客观上提高了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的准入门槛,因此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尤其是美国和欧盟强烈反对。

上述问题同样存在于建筑施工行业。因此不可否认的是,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入世承诺存在矛盾,中国政府市场准入的企业资质管理在加入WTO后遇到了挑战。从长远来看,取消企业资质管理这一市场准入制度,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二、企业资质管理短时期内无法取消的原因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取消,要在中国建筑业设计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和高效后进行。

(一)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仍有逐步完善的空间

尽管企业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国务院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在进行积极地调整。2007年,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代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陆续出台,资质标准的相继修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7年大规模企业资质管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资质标准的引导作用,使企业注重科技含量的提升,注重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由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逐步形成资金技术密集、管理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建筑业龙头企业。

经过逐步完善后,企业资质管理制度这种市场准入方式仍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仍然会对中国建筑市场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所以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弱化或放弃这一项市场准入制度。

(二)国内建设各方已经适应了此项制度并产生了依赖性

尽管企业资质管理在中国实施了不到30年的时间,但是从政府到业主,再到广大承包单位都已经适应了这样一项市场准入制度。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后,国家又相继提出了要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代建制企业,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是否设立相应的企业资质标准的讨论。岂不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精神,不可能再设立新的企业资质许可了,当然设立新的企业资质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但这也同时说明了大家对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依赖性。

(三)取消现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会造成建筑市场的混乱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1.从承包商角度分析

目前,国际上尽管没有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但是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建筑业已经在充分竞争后,形成了比较稳固的市场格局。有能力实施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承包企业已经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少数能做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技术水平高、实力雄厚、管理水平先进、市场信用好,已经完全占据了建筑业企业金字塔的塔尖;相当部分数量不能发展到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也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承包领域,做精做强,不求做大,这部分企业处于金字塔的中间;而更多的劳务分包企业,通过专业高效的管理,专注做好劳务承包业务,为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服务,这样的企业数量最多,位于金字塔的底层。这种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的三级层次结构,是由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而且各个层次的企业都能够立足于自己的能力范围,做好做精做强。

2001-2002年,中国企业资质管理正式就位时,政府部门就设想建筑业企业能够达到国际上这种合理的金字塔形的企业的层级和数量结构。但是由于是采用政府资质管理这一市场准入手段,不同级别的企业,可以承揽的工程规模不一样,可以取得的利润标准不一样,总体上来说,企业资质等级越高,工程规模越大,企业的取费就可以越高。因此不少企业,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弄虚作假,或是通过合并、合作等构建满足高资质的条件,目的就是追求企业的高资质,从而尽可能获得较高的企业利润,这是与政府进行企业资质管理这项市场准入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自身定位的清晰认识,如果此时取消资质管理制度,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对促进建筑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可能适得其反。

2.从业主角度分析

无论是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还是如今涌现出来的私人投资项目的业主,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资质管理的制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旦有了项目需要上马,业主们会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确立项目的等级以及其所需要

—87

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标准。如果需要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进行该项目的施工,业主就会从获得政府颁发的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中招标确定施工企业。政府替业主提前对建筑企业进行了分类,相当于给了业主们一根“拐棍儿”,广大业主在“拐棍儿”的帮助下,自己完全不用像发达国家的业主那样,去市场上烦心费力去寻找适合自己项目建设的承包商,失去了在市场上独立判断承包单位的能力和实力的“火眼金睛”。如果政府突然取消企业资质管理这一市场准入制度,那么习惯拄“拐棍儿”的业主们猛然发现“拐棍儿”都没了,而自己又缺乏独立进行市场鉴别的能力。可能的结果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业主们没有能力去市场上挑选合格的承包商出来为自己服务,导致不合格的承包商进行工程建设,出现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二是即使业主有能力挑选出合格的承包商来进行工程建设,也会使业主挑选或甄别的成本无限加大。无论从哪一种情况来看,都会使社会成本加大,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3.从区域发展不平衡角度分析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这一制度,存在着地区与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与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较为发达的地方已经显现出来资质管理的弊端,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可能刚刚显示出企业资质管理给规范市场带来的好处。所以从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的角度来看,也不能突然取消企业资质管理这项市场准入制度,而应该是渐进的弱化,最终取消。

三、现阶段完善资质管理的对策

从长远角度来看,资质管理作为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应该取消。但是现阶段,资质管理仍然是作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建筑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可见对全国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取消资质管理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应该改进和完善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管理。

(一)减少资质类别划分,给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我国现行35种资质类别中就有20多种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严重阻碍了相近专业施工能力的发展,很多企业的竞争能力因为行业壁垒的原因而被削弱,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日本实行建筑业许可制度,不分级。日本将企业分为28类,除土木工程总承包和建筑工程总承包外,其他大部分是按工种分类[3]。新加坡只将工程分为五类:建筑施工、建筑相关工程、机电工程、建筑维护、建筑材料供应。这种资质管理以较少的类别分类给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应适当合并和瘦身企业资质管理类别,给企业发展的空间增大,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企业潜力,这有利于减少企业自由竞争的内部阻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这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资质标准,带动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完善资质标准,要做到“两个突出、两个淡化”。在标准中适当突出对企业科技进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在施工企业资质中增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要求,在考核上突出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对企业经济类指标和机械设备指标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资质标准对

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比如,为了引导企业提高竞争力,政府通过对2007年勘察、设计、施工企业的资质标准的修订,对资质标准中增加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考核指标,迫使企业要想通过资质就位,必须注意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

(三)完善市场准入双轨制,强化个人执业资格市场准入

在企业资质管理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应加强对具体施工项目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目前我国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一、二级建造师的执业资格制度已经完全建立和发展起来。但在目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执业资格人员人证不统一或挂证不干活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执业资格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不足。在招标阶段依靠企业资质的市场准入的大环境下,应加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个人执业资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真正的市场准入双轨制。国外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如日本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要获得国家认定的建筑师资格,每个企业要有达到技术资格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的硬指标等。

(四)建立全国性建筑企业信息平台,严格执行优胜劣汰的动态资质管理

当前企业升、降级管理上,达到升级标准的企业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也不一定能降级,这种低级别企业升级难,高级别企业降级难的固态模式严重降低了行业的竞争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4]。国外建筑业是倒闭率最高的行业,而我国则是倒闭率最低的行业之一。

在各省级主管部门建立建筑业企业信息诚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联网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工程业绩、各种事故、违法信息等全部记录在案。供广大业主在招标时查询,也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这样有助于为市场创造一个真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建立健全资质管理的动态监督机制,对违规企业进行坚决严厉的查处,使违规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该降级的降级,该处分的处分;诚实守信,正当经营的企业得到应得的保护和表彰。

四、结束语

尽管困难依然存在,但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的改革势在必行。在短时期内无法取消企业资质管理的市场准入方式的前提下,政府应该制订现阶段完善市场准入管理的对策来保证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培育充分竞争的建筑市场,建设单位的业主应该锻炼提高自己的市场鉴别能力,社会也要打造诚实信用的社会环境。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统一认识,共同为建筑业市场准入的改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永志.关于加强企业资质管理的思考[J].中国煤炭工业,2012(11):62-63.

[2]建设部课题组.加入WTO对我国建设事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115-130.

[3]陈勇.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2(5):65-66.

[4]马金荣.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07-208.

[责任编辑:余志虎]

——88

中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现阶段之困境研究

作者:王洪强, 贾宏俊, WANG Hong-qiang, JIA Hong-jun

作者单位:王洪强,WANG Hong-qiang(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1702), 贾宏俊,JIA Hong-jun(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山东 泰安,271019)

刊名:

华东经济管理

英文刊名: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年,卷(期):2013(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8558741.html,/Periodical_hdjjgl201312017.aspx

管理战略研究报告分析报告

★研讨理论★指引操作★解读案例★传授密笈★ 理论篇解读要约收购:不久前,国证券市场先后发生南钢股份与成商集团两起 要约收购案,在市场中引起很大反响。要约收购是一种怎样的收购方 式,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将占有怎样的地位?………………(P1) 如何管理应收帐款?(下):应收账款管理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产生与追收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销售有关,安全有 效的管理应收账款应当从预防和追收两个方面进行…………(P3) 案例篇文化改造要从心出发:许多企业对增进效率、改良组织越来越重视,但 同时也发现凡是牵涉到质的改变,困难便大大增加。这种深层次的企 业改变,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改造,需要从心出发………………(P5) 不同市场不同宣传——A啤酒集团的路演宣传策划方案:宣传策划是每个 企业都需要进行的重要市场活动,路演也是许多家用消费品厂商习惯 运用的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必须要花费一定功夫,A集团做到 了……………………………………………………(P7)操作篇如何做好客户关系管理?:现代客户的消费习性与过去不同,除了重视 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外,还希望企业能提供售后服务与新消费资讯的公 布等,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要提高营业额,应如何做好客户关系工 作?…………………………………………………………………(P9)如何有效颁布执行新制度?:颁布规章制度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 方法,但是在新制度的颁布或旧制度的修改中,总会遇到来自不同层 面的阻力,如何颁布新制度才能避免这种现象?……………(P10) 点评篇重视失败预兆可以避免破产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一些企业 逐步走向破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 就是企业陷落的征兆……………………………………………(P12) 戴尔:不仅仅是直销的成功:戴尔的成功具有神话色彩,这绝不仅仅因 为它的成长速度和取得的成绩,它成功的经验也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 课题,直销?价格?战略?文化?似乎都是,又似乎都不够准确,戴 尔应当引起我们哪些思考?……………………………………(P13) 【理论篇】 解读要约收购 不久前,国证券市场先后发生南钢股份与成商集团两起要约收购案,在市场中引起很大反响。要约收购既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公司收购的典型方式,又是各国证券法调整的核心畴。一般情况下,要约收购都是实质性的重组,反映了受购方的自身实力和对重组的信心,因而在美国等发达的资本市场一直被广泛采用。我国的相关政策也已经对要约收购进行了规定,但时至今日才有实际案例发生。要约收购是一种怎样的收购方式,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将占有怎样的地位? 一、要约收购定义 收购上市公司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三种: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和委托书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绕过目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直接向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全部或部分发行在外的股票,以达到对目标公司进行控制的一种收购行为,可以现金、股票或二者混合形式进行。 要约收购包含“部分自愿要约”与“全面强制要约”两类型。部分自愿要约是DOC格式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2016

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08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

建筑业企业劳务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责

附件1:政府监管部门劳务管理工作具体内容 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劳务管理工作内容 (一)制定实名制管理、劳务费结算支付“月结月清”、规范企业劳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参与构建预防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工资拖欠长效机制。 (二)负责中央、军队及外省市建筑业企业来京施工备案、劳务分包合同和外地建筑业企业在京施工人员情况备案工作。 (三)负责全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劳务分包合同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建立并与区县建委共同使用劳务分包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监督管理。 (四)负责劳务基地建设,推进劳务输出地组织化、成建制输出建筑劳务作业人员。 (五)负责劳务作业人员技能及普法维权培训的规划工作,组织、指导企业实施。 (六)负责发布企业及劳务企业施工队长信用警戒名单。 (七)协调各省驻京建管处和相关部门配合各区县建委处理涉及工程款及劳务费拖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区县建委劳务管理工作内容 (一)督促指导属地工程项目中的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

业、劳务分包企业落实各项劳务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二)负责辖区内工程项目劳务分包合同履约监管工作。 (三)督促属地内工程项目建立劳务管理保障体系,制定劳务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 (四)负责劳务协管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组织劳务协管员队伍开展日常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纠纷隐患及时化解,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加强预控。 (五)动态掌握辖区内劳务作业人员分布情况,定期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反馈劳动力供应保障情况。 (六)采取定期检查、巡查和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属地内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名制管理的落实情况;工程项目劳务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情况;劳务分包合同订立情况;劳务分包合同履约情况;劳务作业人员个人档案建立情况;劳动力管理员的配备情况;劳务分包合同和外地建筑业企业在京施工人员情况备案情况;劳务费“月结月清”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劳务分包企业支付劳务作业人员工资情况等。 (七)在具备条件的区县,区县建委应与区县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立工作联动关系,借助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已搭建的劳动争议调解平台,有效分解并调解由于工资拖欠引发的建筑领域的争议纠纷,同时对劳动争议涉及上游劳务费争议纠纷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快速化解,拓展辖区内工程项目争议纠纷的化解途径。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https://www.doczj.com/doc/98558741.html, 2007年07月06日 信息类别:法律法规规章类 信息项目:部门规章 文件标题: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索引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9号 发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主管部门:政策法规司 发布日期: 20070626 实施日期: 20070901 内容概述 正文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已于2006年12月30日经建设部第1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实施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水利、信息产业等有关部门配合同级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质序列、类别和等级 第五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第六条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 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以下简称专业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依法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_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_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 “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0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组委会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由四川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大学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战略管理》杂志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共同协办的“2010年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于2010年6月5日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顺利召开。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徐二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高闯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谭劲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吕源教授、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陈忠卫教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徐玖平教授、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会长洪清鹏先生等,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的知名专家及学者,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的各位会长、秘书长和校友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6月5日上午的开幕式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揭筱纹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组委会主席主持了开幕式。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徐玖平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对参会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徐二明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高度肯定了2007年与2009年两届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举行的战略管理国际会议的成绩,并对本次战略管理案例研讨会寄予厚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高闯教授、四川大学校友会工商管理学院分会会长洪清鹏先生作为本次会议的嘉宾代表,都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上,加拿大约克大学的谭劲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吕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徐二明教授、安徽财经大学的陈忠卫教授分别从战略管理案例研究方法、战略管理前沿研究问题、战略管理案例创新等方面对战略管理领域的案例研究作了全新的阐释。他们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在6月5日下午的分会场上,参会代表们围绕“战略与管理工程:企业、环境与危机”的主题,在两个分会场对企业战略案例、企业策略案例及企业实例剖析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广泛、深入的研讨。 来自首都经贸大学的张映红、中国人民大学的奚艳燕、武汉大学的夏清华、重庆交通大学的邹朝菊等专家和学者分别从“老字号企业创新的内部影响因素:基于王致和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导向的企业创新战略研究”、“大学衍生企业的战略形成与特征”、“园区开发型企业的会计核算特殊性及审计思路”等主题对企业战略案例做了精彩的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来自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陈维政、浙江工商大学的吴义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余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黎明、电子科技大学刘樑、电子科技大学柏帅蛟等专家及学者分别从“独立董事的津贴激励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与战略管理”、“海尔集团大规模定制策略的实践”、“红牛实业有限公司的‘借船出海’品牌战略”、“非常规应急事件处理”、“组织异向变革的宏观模型:动力、行动者和变革结果”等主题对企业策略案例进行了精彩发言和2010年7月 第2卷第2期战略管理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Jul.,2010Vol.2Issue 2130

国内顶级管理期刊介绍大全

管理科学学报旨在介绍有关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是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 专论:突出其权威性、理论性、前瞻性和引导性; 论文:具备超前性、创新性和学术参考价值 综述:要求论文资料丰富、叙述严谨、评论深刻,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系统性和指导性好; 应用:选择刊登有显著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的应用类论文和典型案例研究; 专题:新思想、观点、理论与方法,热点问题研究; 简报:介绍重大、重点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工程和政策研究等的进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各类新成果; 学术动态:信息性的栏目,基金项目管理政策、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国际合作研究、书评。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主编:吴启迪 副主编:寇纪淞,李一军,高自友 执行主编:张维 编辑部主任:张维,李敏强 责任编辑:熊熊,赵春青 刊号: 管理世界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主要刊登围绕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主要围绕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以及针对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向规范性、实证性的方向拓展。 中国就业·分配论坛:主要刊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深入了解问题所在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中国就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方案。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主要刊载中国区域发展、区域性经济结构以及区域发展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主要刊载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成果,以期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使其成为政府了解中国乡镇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现实状况,本栏目着重关注有关中国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国家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研究成果。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结合中国工商管理的实际状况,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着重研究、探讨切实符合中国工商企业管理实际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2016我国中小企业数量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16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一支基础力量。我们要想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就得弄清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然后才能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1000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2、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在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来自中小企业。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10.27%和11.64%,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25.10%,注册资本同比增长40.04%;总产值同比增长4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29%;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95%。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具有大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1978~1996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就业。全国工业就业职工1.5亿中,有1.1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非国有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68.5%。 4、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截至1998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逾7万户,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15.22%;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同口径销售收入总数的16.57%,1998年与1992年相比,科技型中小企

建设工程公司劳务分包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劳务承包管理办法 为维护建筑施工市场秩序,规范劳务用工主体和供方,加强本公司对外劳务承包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一、劳务承包队伍的确定 依据建委相关规定,劳务作业分包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进行招标。 招标程序: 邀请合格且已在公司备案的劳务队伍报名发招标文件开标劳务分包领导小组评标定标签订合同。不适合招投标条件分包队伍的选择: 由劳务分包领导小组所有成员综合分包方报价、实力、管理水平等因素后确定分包人。 劳务(专业)分包领导小组成员: 公司总经理(吕海江)、劳务主管(陈庆海)、经营主管(田国)、负责工程施工分公司经理、负责工程施工项目经理。 由于劳务(专业)分包涉及面广,出现劳务纠纷的风险较大,且一旦出现集体讨薪事件将严重影响公司声誉,因此公司所属所有单位必须依照以上程序选定分包人,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直接指定分包人。 二、合格分承包企业条件

1、具备良好的业绩和信誉。业绩、信誉是考察评定劳务公司资格的最重要指标,通过调查劳务公司的在建工程及已完工程情况,评定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业绩、信誉,对于业绩、信誉不好的队伍实行一票否决。 2、劳务公司资质等备案资料必须齐全有效,(企业资质、营业执照、安全许可证、《北京市建筑企业档案管理手册》、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本公司统一格式)、法定代表人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联系方式等均需加盖劳务公司公章),外地进京企业须在京设立驻京办事处。劳务公司的资质须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以保证劳务承包的合法性。 3、要具备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和过硬的技术力量、管理能力,确认其是否有能力顺利完成承接的劳务任务。 三、劳务合同的签订 1、在劳务承包企业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前,须分别签订《劳务承诺书》、《工程质量、进度保证书》、《安全协议书》、《服从管理承诺书》各一份,“四书”签订后方可签订劳务合同。劳务合同须在劳务公司进场后一个月内签订备案完成。 2、劳务合同的签订 (1)劳务承包工程合同价款力求准确,采用综合单价计算合同总价时须附分包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 (2)对于单位或单项工程可以按分部工程分别签订劳务合同,即单位工程可以划分分部工程或工种后进行劳务发包。一项工程可以与劳

建筑业企业资质办理程序及材料要求

建筑业企业资质办理程序及材料要求 一、资质审批受理 (一)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及劳务分包序列资质,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受理并做出许可。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30日,将准予资质许可的决定报省建设厅备案,同时附《各市审批建筑业企业资质备案表》(见附件1)及备案表电子文档。 (二)企业申请涉及交通、水利、信息产业、铁路、民航专业的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及专业承包三级资质,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按建设厅规定的受理时间统一将申报材料报建设厅行政许可受理中心(省体育场内政务大厅三层西),上报时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备案表》(见附件2)及备案表电子文档,由省建设厅送省级有关部门审核,省级有关部门在20日内审核完毕,并将审核意见送省建设厅,由建设厅做出许可决定。 (三)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二级资质、由省建设厅审批的专业承包序列一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二级资质及专业承包不分等级资质,由企业注册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按省建设厅规定的受理时间统一将申报材料报省建设厅,上报时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备案表》(见附件2)及备案表电子文档由省建设厅做出许可决定。 (四)由建设部实施许可的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及专业承包资质由省建设厅直接受理。 (五)中央驻陕企业、省国资委管理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和其他省级厅局下属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直接报省建设厅受理做出许可决定。 (六)企业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可承揽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内的各专业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投标或承包其总承包覆盖范围外的专业工程,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总承包企业不得申请劳务分包类别资质。 (七)企业首次申请某项建筑业企业资质,不考核企业工程业绩,其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 已取得工程设计资质的企业首次申请同类别或相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可以将相应规模的工程总承包业绩作为工程业绩予以申报,但申请资质等级最高不超过其现有工程设计资质等级。 (八)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的起始时间:以企业首次取得最高等级主项资质的日期为资质证书有效期计算起始时间。企业资质发生变更的,有效期不变,其中涉及到主项升级,或分立、合并事项的,按新批准时间为有效期的起始日。 二、申请材料 企业申请资质需提供《建筑业企业(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序列)资质申请表》(含电子文档)及相应附件资料(用纯色不过塑纸),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装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国内30种重要的学术刊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国内30种重要的学术刊物 (最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发布时间:2008-11-21点击次数:1042A类刊物(22种) 1、管理科学学报(双月刊)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300072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国内统一刊号】CN 12-1275/G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807 【电子邮箱】jmstju@ 【联系电话】022— 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月刊) 【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100080 【主办单位】xx系统工程学会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67/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6788 【联系电话】010-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8号东楼3层《管理世界》杂志编辑部100098 【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3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5502 【联系电话】010-621169;010- 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月刊) 【通讯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100732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87/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894 【联系电话】电:;传: 5、xx软科学(月刊) 【通讯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270室《中国软科学》编辑部100045 【主办单位】xx软科学研究会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36/G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753 【联系电话】电:00;传:00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多都是由个体户、夫妻店和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由于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总会有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寻求创业的途径和机会,因此个人和家庭创业然后形成小企业将是中国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研究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需要为之提供的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岗和失业人员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可能对其专业素质期望太高,也不能指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家。因此,小企业成长需要政策和体制上的帮助。在小企业的发展中有必要克服当前流行的一个错误观点,即小企业做大了就是成功。报告认为,小企业是一种企业形态,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生存规律,从国内外历史上看,家庭作坊也有百年老店,证明小企业有自己的成功之路。 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只是一种变化,不能作为成功的标志,大企业也有倒闭的,企业的规模与其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复杂,往往是由经营者直接面对员工、面对客户,所以经营者的素质就等于是企业的素质。小企业主未必都有作大的志向(尽管这种志向并不重要),但一定都有多盈利的愿望,政府的一切政策法规和支持措施应以帮助小企业盈利为出发点,抓住这个要 点,并以此为中心展开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小企业繁荣和成长的良好局面。政府不需要设定某种企业模式,也不需要设定企业成长的某种指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就是企业自我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有时可以听到抱怨说小企业不注重品牌,不讲求信誉,报告认为不在乎自己形象的企业只能是少数,从一般经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企业

的短期行为通常是由政府政策的短期行为引致,所以克服企业短期行为的最好办法是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前后一致。 应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方向性政策中,不管是提供市场准入和提供资金扶持方面,都有很好的法律和法规环境。现在的问题是在个体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体制上的不配套、程序设置上的不到位以及更重要的一点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转变未完成。以体制 为例,中国的金融体系原来完全服务于国有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在银行自身的商业化改造中,也是注重于银行自身风险的防范和提高盈利能力,还没有来的及改革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管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各大银行均表示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完成整个面对小企业服务体系的设计和安排肯定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前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先生在十六大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明确了中国金融系统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完成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改革,预示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所改善,但在现行体制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小企业如何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是中国新生的经济门类,政府的政策、法规和体制必然是随着小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不断地制定、修改、完善和调整,换句话说就是存在边制定边修改的情况,这就会给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上 述,小企业的特点就是人数比较少,不能象大企业那样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政府相应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因此,小企业在忙于自己生意的同时,就难于拿出许多时间奔波于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跟得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小企

建筑业企业劳务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责资料

附件1: 政府监管部门劳务管理工作具体内容 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劳务管理工作内容 (一)制定实名制管理、劳务费结算支付“月结月清”、规范企业劳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参与构建预防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工资拖欠长效机制。 (二)负责中央、军队及外省市建筑业企业来京施工备案、劳务分包合同和外地建筑业企业在京施工人员情况备案工作。 (三)负责全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劳务分包合同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建立并与区县建委共同使用劳务分包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监督管理。 (四)负责劳务基地建设,推进劳务输出地组织化、成建制输出建筑劳务作业人员。 (五)负责劳务作业人员技能及普法维权培训的规划工作,组织、指导企业实施。 (六)负责发布企业及劳务企业施工队长信用警戒名单。 (七)协调各省驻京建管处和相关部门配合各区县建委处理涉及工程款及劳务费拖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区县建委劳务管理工作内容 (一)督促指导属地工程项目中的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

业、劳务分包企业落实各项劳务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二)负责辖区内工程项目劳务分包合同履约监管工作。 (三)督促属地内工程项目建立劳务管理保障体系,制定劳务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 (四)负责劳务协管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组织劳务协管员队伍开展日常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纠纷隐患及时化解,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加强预控。 (五)动态掌握辖区内劳务作业人员分布情况,定期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反馈劳动力供应保障情况。 (六)采取定期检查、巡查和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属地内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名制管理的落实情况;工程项目劳务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情况;劳务分包合同订立情况;劳务分包合同履约情况;劳务作业人员个人档案建立情况;劳动力管理员的配备情况;劳务分包合同和外地建筑业企业在京施工人员情况备案情况;劳务费“月结月清”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劳务分包企业支付劳务作业人员工资情况等。 (七)在具备条件的区县,区县建委应与区县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建立工作联动关系,借助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已搭建的劳动争议调解平台,有效分解并调解由于工资拖欠引发的建筑领域的争议纠纷,同时对劳动争议涉及上游劳务费争议纠纷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快速化解,拓展辖区内工程项目争议纠纷的化解途径。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3.0 ——企业版使用流程说明 目录 1.身份认证锁的安装和使用 ....................................................................... 2.进入系统 ................................................................................................... 3.企业版功能 ............................................................................................... 3.1选择资质管理业务.............................................................................. 3.1.1新资质申请.................................................................................... 3.1.2主项资质升级................................................................................ 3.1.3增项资质申请................................................................................ 3.1.4增项资质升级................................................................................ 3.1.5资质年检........................................................................................ 3.1.6资质变更........................................................................................ 3.2企业基础数据填写.............................................................................. 3.2.1修改已就位资质信息.................................................................... 3.2.2企业基本情况表............................................................................ 3.2.3企业负责人.................................................................................... 3.2.4企业专业人员................................................................................ 3.2.5企业简历........................................................................................ 3.2.6企业章程........................................................................................ 3.2.7企业组织结构图............................................................................

中国管理研究之展望_中国管理理论与管理的中国理论_JayB_Barney

中国管理研究之展望 ——中国管理理论与管理的中国理论 Jay B. Barney 张书军① 摘要:中国管理学术的发展存在两种可能演进路径:第一,发展中国管理理论——侧重于在中国背景下运用与完善其它情境 中发展出的管理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在兴起的中国经 济给验证与完善通用性的管理理论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第二,发展管理的中国理论——着力于对中国独有的管理现 象给出解释。为更好地阐释中国现象,该路径应摆脱西方学 者设定议题的制掣,而由中国学者自主、创造性地开发研究 议题。最后,本文就中国管理研究之未来路径选择的意义, 以及两种路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管理研究、理论发展、中国管理理论、管理的中国理论 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费雪商学院;张书军,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本文英 Jay B. Barney 文版本为Barney, J. and S. Zhang, (2009), The Future of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 A Theory of Chinese Management Versus a Chinese Theory of Managemen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5(1), 15-28. 本文曾报告于2008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第三届双年会“MOR专题论坛——开发还是探索:中国管理研究的未来”。

林中两路分,可惜难兼行。 游子久伫立,极目望一径。 蜿蜒复曲折,隐于丛林中。 我选另一途,合理亦公正。 草密人迹罕,正待人通行。 足迹踏过处,两路皆相同。 两路林中伸,落叶无人踪。 我选一路走,深知路无穷。 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 数十年之后,谈起常叹息。 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进此路,境遇乃相异。 ——Robert Frost,《未选择的路》,1921 (译者:关山) 一、引言 在诗中,Frost唯美地描述了不确定情况下决策所面临的挑战。通常,各备选路径的优劣势是不清晰的(“两路皆相同”),对个体而言,道路选择实非易事,尤其是尝试两者得兼(“可惜难兼行”),并且这些决策通常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但是,诗人也提醒了我们,无论决策多么困难,我们都终究要做出决策,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穿越那片“丛林”;而回头来看,从路径依赖意义上讲,我们做出的选择最终将“境遇乃相异”。 如诗中所描述的游子,中国的管理学者也正面临着类似选择——应该选择何种路径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呢?中国的学术研究要致力于演绎式的理论发展与检验,还是要致力于归纳、浓描式的研究(Geertz,1973)?中国的学术研究是为了知识而研究知识,还是要关注知识的应用与提升企业绩效?我们要用西方的研究方法与套路来训练中国的管理学者,还是要致力于发展中国独有的研究路径?

我国中小型企业现状与发展

我国中小型企业现状与发展 11级金融二班 陈静 1110911214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启动消费需求,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空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政府要积极发挥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地位与作用;金融危机;如何支持中小企业。 一、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力量,也是市场结构中最活跃的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全国50%以上GDP,而该类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占到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以上,且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在我国每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十分重要的比重,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上的影响力,更是促进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适应能力强,因此,创新的动机和需求直接来自于市场,而创新成果也直接应用于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专利约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 总之,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战略管理案例研究

公司战略与风险 ——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为例 摘要 众所周知,沃尔玛(Walmart)常年雄踞世界五百强企业之首,是零售业公司的典范,为世界经济之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沃尔玛企业有今日之地位和实力并非一蹴而就的,其经过了数十年的经营过程。在此过程中,沃尔玛企业采用了独特的发展战略,使用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手段,形成了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itiveness)。随着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逐渐渗透,沃尔玛越来越注重迎合时代潮流,积极接受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思想,不断地提出新的竞争方式、管理模式来面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Business culture)。本文以“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围绕“沃尔玛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及其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风险”这一问题,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遵循“理论--实际--总结”这一基本研究流程,查阅相关资料,整理相关数据,梳理沃尔玛在新时代下的种种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探讨沃尔玛的竞争战略并用SWOT分析其内外部势态,归纳沃尔玛公司取得如此大成功的原因及核心竞争力,分析沃尔玛所面临的风险和独特的企业文化,并提出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企业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企业文化

一、案例回顾 (2) 二、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判断标准分析 (2) (一)资源的稀缺性 (3) (二)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3) (三)资源的持久性 (3) (四)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3) 三、沃尔玛在大数据和“互联网+”背景下的战略目标分析 (4) (一)线上目标——加速推进智能化购物 (4) (二)线下目标——完善自建物流网络 (5) 四、沃尔玛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6) (一)沃尔玛的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6) (二)沃尔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6) 五、沃尔玛企业的竞争战略及SWOT分析 (8) (一)沃尔玛企业的竞争战略 (8) (二)沃尔玛企业的SWOT分析 (11) 六、沃尔玛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14) (一)先进的供应链 (14) (二)高效的物流配送 (16)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 (17) 七、沃尔玛的营销风险及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18) (一)沃尔玛面临的风险 (18) (二)风险管理措施 (20) 八、案例启示 (22) (一)汲取企业的战略成功之道 (23) (二)坚持“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23) (三)坚持“天天低价”的经营策略 (23) (四)形成激励员工的企业文化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