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四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试验四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四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II II))

细菌形态观察与肥达实验?肠道菌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肠道菌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2

2):细菌形态观察(菌落革兰氏染色)

–细菌形态观察(菌落、革兰氏染色)

–分离纯化疑似菌落、肉汤增菌培养,为下次生化和药敏实验作准备

化和药敏实验作准备。

?肥达试验结果观察:

–组每人稀释一排试10)支)支4人/组,每人稀释

排试管(管(1010)支,)支,

分别加分别加H H 、O 、H A 、H B 其中的一种抗原,看结果看结果。

粪便标本采取、保存

(甘油保存液)、送检

(一)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分离培养(分区划线接种)

革兰染色

(二)分离培养(分区划线

接种)氧化酶试验

肉汤接种(增菌)

(三)接种生化反应条,药敏试验()察

(四)结果观察

Pink lawn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大小、颜色、气味、湿润或干燥、表面光滑

或粗糙、边缘齐整、溶血性、色素分泌与否等等

光滑型

粗糙型

粘液型

革兰染色操作步骤:

G +水涂片

结晶紫洗

G -水洗洗固定初染10 s 碘液媒染10 s 脱色剂

1020s 番红/沙黄

10-20s 复染10s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在涂片时不可过厚,否则在染色脱色时,

都不易均匀,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严格掌握脱色程度,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如脱色时间太长,阳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阴性菌,时间不足,革兰氏阴

性菌会误为革兰氏阳性菌。

3.在镜检时,以分散开的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最后油镜观察。

肉汤接种过程

【原理】

肥达试验

肥达试验(Widal test )是用已知O 、H 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的伤寒杆菌抗原和甲型副伤寒杆菌H 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根据抗体含量的多少以及增长情况,可帮助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伤寒及副伤寒。

肥达试验操作方法

0.5 ml

1×5 稀释

0.5

1:160

凝集结果判断

以出现“++”管的最高稀释度作为凝集效价

(指最终的稀释度)

确定凝集效价

结果分析

结果判定时注意的问题

(1)正常人有一定的抗体水平

伤寒杆菌O抗体、甲型、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体效价≥1:80;伤寒杆菌H抗体

效价≥1:160以上有诊断价值。

)动态观察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2)动态观察: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

倍早期血清抗体效价有诊断意义。

(3)H抗体与O抗体的意义

肥达实验结果判定

?O 升高,H 正常:感染早期或其他沙门菌属细菌的交叉感染

菌的交叉感染。

?O 正常,H 升高:或非特异性的回忆常升高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

反应。

升高正常可能性大?O 、H 升高,PA 、PB 正常:伤寒可能性大。

?O 、PA 升高,H 、PB 正常:甲副

?O 、PB 升高,H 、PA 正常:乙副

?

O 、H 、PA 、PB 均升高:伤寒+甲副+乙副

举例

1 2 3 4 5O 32032032040320O 320 320 320 40 320 H 80 320 80 320 320 PA 4020320/160320320PA 40 20 320/160 320 320PB 40 40 40 320 320

伤寒早

伤副预防接伤寒期或其

寒甲种或非特异性副甲它沙门

菌感染回忆反

应副乙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方案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实验 实验基本步骤:样品→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实验鉴定→普通肉汤培养基增殖培养→药敏实验。 1 病料采集 1.1 准备材料:试管、载玻片、手术刀、手术剪、结扎绳、记号笔、冰块、泡沫箱、口罩、手套(该灭菌的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冰箱。 1.2 取材部位:血液、肝脏、脾脏、肠内容物,若有鸡胚感染则去鸡胚及卵黄物。 1.3 操作方法:将病死鸡浸泡在消毒剂溶液中,打开腹腔,无菌采集肝脏、脾脏放于事先准备好的灭菌试管内,将带有肠内容物的肠管两端结扎放于灭菌是试管内。将有明显病变的脏器入肝、脾进行触片,做好标记。都贴上标签,标示采集样品,来源地,采集时间,采集人。将装有病料的试管放在放有冰袋的泡沫箱中,及时返回实验室,置于4℃冰箱待检。 2 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1 准备材料:光学显微镜、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手术刀、接种环、平皿、恒温箱、高压锅、摇床、酒精灯、葡萄糖、甘露醇、乳糖、蔗糖等微量生化发酵管,蛋白胨水(蛋白胨(或胰蛋白胨)2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pH7.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VP指示剂、超净台。 培养基: A. 普通琼脂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蒸馏水1000ml,ph7.3±0.1), B.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20g、牛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5g,乳糖10g、结晶紫0.001g、中性红0.025g,ph7.2±0.2。), C. 营养肉汤培养基(牛肉粉 3g、蛋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1000ml,ph7.2±0.2)。 2.2 样品触片镜检 涂片镜检:取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2.1在玻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作用1min,水洗。 2.2.2 加革兰氏碘液于玻片上媒染,作用1min,水洗。

根际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根际土壤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一、方法: 稀释涂布分离法 二、培养基: 1、GPM 培养基(Glucose Peptone Meat extract Agar)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B ) 3、金氏培养基B (King ) 4、CSEA 培养基(Cold extracted soil extract agar) 5、YG 6、NA 7、无氮培养基 8、分解纤维素菌筛选培养基 9、TSA 培养基 三、实验流程 梯度稀释 涂板分离 挑取不同的单菌落于斜面培养 液体培养及液体保种 提取DNA PCR 扩增 酶切带型分型确定操作单元 连接转化 克隆子挑选及PCR 鉴定 测序 序列拼接 建树 采集根际土壤样品

四、具体实验方案 1、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将植株根系及附着的根际土壤一同装入无菌袋带回实验室。 2、土壤样品稀释及选择合适浓度梯度进行涂板分离:梯度稀释土壤样品,取10-1、10-2、10- 3、10- 4、10- 5、10-6六个梯度涂板,每个浓度梯度涂3个平行,过后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1-2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平板,根据形态、大小、颜色,挑取不同菌株的典型单个菌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3、挑取不同单菌落于斜面保种:通过上述的分离纯化步骤,可筛选得到不同的菌株,对筛选到的菌株接种于斜面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最后斜面放于4℃冰箱保存,备用。 4、液体培养及保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放摇床上震荡(转速160r/min,37℃)培养。过后吸取菌液与灭过菌的甘油按7:3的比例于1.5ml灭过菌的EP管中放于-20℃保种。剩下的菌液用于以下实验。 5、提取DNA(CTAB法): (1)取1.5ml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2min,弃上清。 (2)向沉淀物中加入350ul双蒸水,重新悬浮沉淀。 (3)加入20ul10%SDS和3ul的蛋白酶K(20mg/ml),混匀,于55℃温育1h。 (4)加入50ul 5mol/L NaCl溶液,充分混匀,再加入50ul CTAB/NaCl溶液,混合后再65℃温育30min。 (6)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小心上下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 管,重复此步骤2-3次,直至分层界面无白色沉淀。 (7)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小心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管。 (8)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合直到DNA沉淀下来,12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 (9)向离心管中加入75%乙醇,12000r/min离心5min洗涤DNA沉淀,小心弃上清,重复洗涤1次,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晾干。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实验原理: 1、大肠杆菌的性质: 大肠杆菌是G--无芽孢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枸椽酸盐。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 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吲哚,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 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C)、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 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 一、培养基制备: 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 (1)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 (1)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C 恒温培养24小时。 (2)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 (1)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并取其分别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肌醇、枸椽酸盐、尿素、MR、VP、H2S),并做穿刺实验于三糖铁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实验结果满足预期效果,则可判定为大肠杆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2)检查疑似沙门氏菌的平板上是否长满细菌,染色镜检,看是否满足于沙门氏菌的染色特性。并取其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并作穿刺实验于三糖铁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结果满足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则可判定为沙门氏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培训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实验原理: 1、大肠杆菌的性质: 大肠杆菌是G无芽抱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MR试验,口引噪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 2S,不能利用xx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 -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 2S。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 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呵噪,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 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Q、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 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 一、培养基制备: 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

见附 1. 二、标本制备: (1) 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 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 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 (1)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2)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 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 (1) 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并取其分别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肌醇、枸椽酸盐、尿素、MR、VP、H 2S),并做穿刺实验于三糖铁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实验结果满足预期效果,则可判定为大肠杆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2) 检查疑似沙门氏菌的平板上是否长满细菌,染色镜检,看是否满足于沙门氏菌的染色特性。并取其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并作穿刺实验于三糖铁 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结果满足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则可判定为沙门氏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河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学院牧医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2011届动物医学专升本3班学生姓名王张凡 指导教师许兰菊(教授) 撰写日期:2011年5月10 日

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王张凡 (2011届动物医学专升本3班) 摘要:为了对巩义某鸡场疑似鸡大肠杆菌病的鸡群进行确诊,并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细菌学检验方法对采集的典型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该鸡群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为鸡大肠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鸡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致病作用,雏鸡发病率为100%(5/5),死亡率达60%(3/5)。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血清型为O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和庆大霉素均敏感,对阿莫西林和阿奇霉素为中度敏感;但对罗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本研究结果对准确诊断和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of Chicken Escherichia Coli wang zhangfan (Class 3 of Veterinary Medicine, Graduated in 2011)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 for the suspend Chicken Escherichia Coli about chicken house from Gongyi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bacteria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ypical samples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was also adopted. By bacterial separate culture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imal experiment and serological tests, the pathogen of this chickens is pathogenic E.coli bacteria. The result of animal experiment showed: this Escherichia coli had obviously pathogenic; the morbidity of chicklings was 100%(5/5) and the mortality was 60%(3/5).Serological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d: the serotype of this strain was O1. The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illuminat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train to ceftriaxone、cefazolin and other 8 kinds of drug were sensitive; and the drug sensitivity to amoxicillin and azithromycin are intermediate;but the strain were drug resistant to roxithromycin and acheomyci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and qualification for exact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o Escherichia coli. Key word:Chicken,Escherichia Coli,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genicity E.coli,APEC)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但雏鸡和产蛋鸡更易发病,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

肠道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枯草、地衣)。5种 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杆菌。4种 二、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丁酸梭菌,柔嫩梭菌。5种 需氧菌:芽孢杆菌。1种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2种 注: 境中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37~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肠道正常菌群中95%以上为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在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较少。 三、一般检测菌株包括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消化性球菌、乳杆菌及梭菌。 需氧菌中的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等。 四、无氧环境的简易操作: 1、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羊驼粪球中主要正常菌群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采用干燥器培养,1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0g、10%氢氧化钠溶液l00mL,按比例取10%的氢氧化钠液置于干燥器皿底部,然后放置2到3个略高于液面的青霉素小瓶,再按比例称取焦性没食子酸用纸

包好,放在圆柱上。继而放上隔板,将接种完毕的培养基放于隔板上,同时放美蓝指示剂一管。盖上缸盖并用石蜡封闭。再轻轻摇动干燥器,使焦性没食子酸掉人氢氧化钠液中,反应后,干燥器内无氧,美蓝指示剂由蓝变白。置于温箱37℃培养24一48h观察结果。 2、方法来自文献《健康猪肠道菌群的分离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后者先拧紧瓶盖,放入密封性较好的玻璃罐(用凡士林封口),通过蜡烛燃烧法制作简易厌氧装置。 五、CO2培养箱不可代替无氧培养箱 厌氧箱一般是组合气体90%氮气+5%氢气+5%二氧化碳,厌氧箱里面培养的微生物都是厌氧微生物;而二氧化碳培养箱里面是5%二氧化碳+95%空气,里面是有一部分氧气的。一般的研究认为严格厌氧菌的培养环境中O2的浓度必须小于1000ppm(千分之一),更严格的环境是小于300ppm(万分之三),本实验室CO2培养箱CO2浓度范围为280-2000ppm,所以CO2培养箱是不能用来培养严格厌氧菌。(1ppm即百万分之一)。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 1.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仔猪黄痢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仔猪黄痢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仔猪黄痢病是出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多在仔猪出生后几天内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排黄色稀粪、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剖检有肠炎和败血症变化,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对养猪业危害极大。2015年3月,北京顺义某猪场突发仔猪腹泻,排黄白色或黄色水样稀便,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并结合细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确诊为仔猪黄痢大肠杆菌病。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筛选出了3种敏感药物,根据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效果显著经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北京顺义某猪场于2015年3月,5日龄仔猪突然发病,仔猪腹泻不止,患猪粪便呈黄白色或黄色水样,仔猪迅速消瘦、全身衰弱,很快死亡。 2 临诊症状患猪腹泻黄色水样、顺肛门流下。精神沉郁,停止吃乳,脱水,迅速消瘦。 3 病理变化心包增厚,心包膜外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外膜小点出血。肝表面覆盖一层灰黄色纤维素膜,肝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脾肿大出血。十二指肠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培养将采集的2份肝脏组织分别接种马丁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纯培养。 4.2 生化试验参照BioMerieux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鉴定操作说明进行。取纯化的单菌落接于0.45% NaCL基物安培管,用比浊仪制备混浊度相当于1个麦氏单位的菌悬液,接种于VITEK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卡(GNI+),放入读数器中鉴定读取结果。 4.3致病性试验 将上述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阳性的菌株,分别取纯化的单菌落接种普通营养肉汤,37℃培养24h,将每个菌株的营养肉汤培养物分别经腹腔接种小白鼠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论文

河南科技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起猪源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学生姓名:汤鹏 所在院(系):动物科学学院 所学专业:动植物检疫 导师姓名:王宪文 完成时间:2014年5月

一起猪源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摘要 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多型性、肠道型传染病,严重影响仔猪的存活率。主要临床表现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为了弄清养猪场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抗药性等特点,以便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采集病料60份,进行大肠杆菌病的分离培养鉴定、生化试验、耐药性试验等,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包括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毒理试验,在伊红美蓝上挑出略带金属光泽、紫黑色的菌落接种在麦康凯上经过培养后,轻摇显云雾状的菌环,在营养琼脂上培养形成菌落,进行试验找出菌落的特性,以及致病力。耐药性实验结果表明(),治疗试验中------,试验结论--。(方法为培养基的制备、琼脂纸片扩散法,氟哌酸、磺胺、四环素对大肠杆菌不太有效,大肠杆菌对头孢类药物较为敏感,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删除) 关键词:仔猪、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中草药制剂

Abstract Escherichia coli disease is an acute, polymorphism,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caused by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seriously affect the survival rate of piglet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 white scour of piglets, edema disease of swin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winecolibacillosis serotype, drug resistance, in order to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disease, collecting material is 60, sepa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culture identification, biochemical test, resistance test, isolation,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include biochemical test,toxicity test, in eosin methylene blue was inoculated with metallic luster, pick out the purple black at mark Kang Kai. After training, annulus rocked the explicitcloud like, culture form colonies on nutrient agar,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colony, and pathogenicity. Methods drug sensitivity tes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um, agar disk diffusion method, norfloxacin, tetracycline andsulfonamide, less effective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sensitive tocephalosporins, not sensitive to kanamycin, gentamicin, Key words: Piglet, Escherichia coli,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drug sensitive test, micro ecological preparation

细菌鉴定学习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你 怎样运 传统的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繁琐,初学者不易掌握,寻找一种简便方法。方法:玻璃片上将细菌与碱液混合,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往上挑,观察有无丝状物出现,我们把它叫作“细菌拉丝实验”。结果:用本法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性质,G^-菌有丝状物出现,即拉丝实验阳性,G^+菌无丝状物,拉丝实验阴性经过对照使用,本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结果易判断,成本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革兰氏染色法可使有的细菌染上初染的的紫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的细菌染上复染的的红色,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为红色,细菌形态为短小的杆状,单个存在。枯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为紫色,细菌形态为杆状,比大肠杆菌大,可排成链状的,有的菌体里有椭圆芽孢(无色)或在视野中有散在的芽孢。 实验十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多数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感染。根据其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等可将肠杆菌科分为120多个菌种,其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等。 一、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 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该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引起急性炎症或继发感染;有些血清型可引起腹泻。从水和食品中检出较多大肠杆菌时,可判断它们已被粪便污染。因此,大肠杆菌常被作为饮水、牛乳及食品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 【材料与方法】 1.大肠杆菌革兰染色标本片。 2.大肠杆菌普通琼脂平板、SS平板、中国蓝平板、伊红美蓝(EMB)平板培养物。 【结果】 1.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两端钝圆或稍弯曲,呈分散排列。 2.菌落特征(表10-1)。 表10-1 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及选择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培养基菌落特征 普通琼脂平板圆形,中等大小,灰白,整齐,光滑菌落 SS平板呈红色 中国蓝平板呈蓝色 伊红美蓝平板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二)生化反应 【材料与方法】 1.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发酵管,37℃培养24h,观察结果。 2.取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结果。 3.靛基质产生、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试验(IMViC试验),见实验四。 【结果】

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程子兵1 董春霞2石国界3沙里塔那4 马长丽1 (1. 塔城地区动物疾控与诊断中心新疆塔城834700;2. 重庆市武隆县畜牧兽医局重庆市武隆县408500;3. 塔城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塔城834700;4. 额敏县兽医工作站新疆额敏县834600) 摘要:对塔城地区一农户饲养猪群中仔猪发生的临床症状以水肿病、白痢、黄痢为特征的病例进行了样品采集,后经麦康凯、伊红美蓝分离培养,糖发酵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等结果显示均为大肠杆菌,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抗生素。 关键词:仔猪;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Abstract:Specimens with dropsy and dysentery clinical symptoms were isolated from one household raises pig group in Tacheng area. By bacteria culture, biochemical test and animal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bacterium is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Meanwhile, we ascertain sensitive antibiotics to this E coli by medicine test. Key words:pig;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 indentify; medicine test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仔猪白痢、黄痢和水肿病,其中黄痢多发生于1周内哺乳仔猪,病猪主要表现为排黄色糊状粪便;白痢多发于10~30日龄,病猪主要表现为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糊状粪便;水肿病多发于断奶仔猪,主要有神经症状、胃壁、肠黏膜等组织水肿,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和致死率

鸡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鸡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摘要:**市某鸡场5600只240日龄罗曼蛋鸡陆续发病,产蛋率迅速下降,病死率约为6%。病鸡多呈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膨大,粪便呈灰绿色或黄色,多经2~3周死亡,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采集2只病鸡的肝和卵巢,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获得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糖发酵试验、三糖铁琼脂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硫化氢产生试验、药敏试验、IMVIC试验确定其为大肠杆菌。玻板凝集 ;选用10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试验鉴定其O抗原型为O 2 明分离菌株对先锋V、多粘菌素、呋喃妥因敏感,而对四环素、林可霉素耐药。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分离,鉴定 论文试验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鸡的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尽管近几年养鸡业发展迅速,但随着规模养殖的不断增加和产品流通的日益频繁,鸡大肠杆菌病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影响养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通过对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对该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可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本论文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市某鸡场罗曼蛋鸡的疑似大肠杆菌病进行了确诊。 1 材料 1.1 病料来源 2008年3月17日,**市某鸡场5600只240日龄罗曼蛋鸡陆续发病,产蛋率迅速下降,病死率约为6%。病鸡多呈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膨大,粪便呈灰绿色或黄色,多经2~3周死亡。采集2只病鸡的肝和卵巢作为病料。 1.2 培养基 1.2.1 麦康凯琼脂(Mackonkey agar,蛋白胨20g,乳糖10g,氯化钠5g,牛胆盐5g,中性红0.025g,琼脂粉20g,加蒸馏水1000mL,pH7.3)。 1.2.2 三糖铁琼脂(蛋白胨20g,牛肉浸膏5g,乳糖10g,蔗糖10g,葡萄糖1g,氯化钠5g,硫代硫酸钠0.2g,硫酸亚铁0.2g,琼脂粉20g,0.4%酚红水溶液6.3mL,蒸馏水1000mL,除酚红指示剂外,各成分加热溶解,调至pH7.4,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分装于试管;115℃高压蒸气灭菌15min后,制成底层较深的斜面)。 1.2.3 胰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2.5g,氯化钠1.25g,蒸馏水250mL,溶解后调pH为7.6,分装于试管,每管4~5mL,121℃高压蒸气灭菌15min)。 1.2.4葡萄糖蛋白胨水溶液(每100 mL pH7.6的邓亨氏蛋白胨水中加入葡萄糖1g,溶解后分装于试管,每管1mL,121℃高压蒸气灭菌15min)。

实验三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

实验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三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1 1.录像: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2学生操作 2.学生操作: 粪便标本的采集与细菌分离(接 种麦康凯平板) 抗酸染色 3.讨论:沙门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肥达氏实验)

细菌学诊断常通过直接通过分离出病原菌达到疾病诊断的 目的。 目的 有时也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抗原成分特殊代产物或其抗原成分、特殊代谢产物或其 核酸达到诊断目的。

原理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 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抗原→未知抗体) 标本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者方有意义 种类 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肥达试验外斐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等梅毒VDRL 、RPR 试验等 抗“O”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抗O 试验等Q 热柯克斯体抗体检测等

一、病原学诊断与防治一般检验程序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临床标本般检验程序 预处理增菌涂片染色 快速诊断试验初步诊 接种培养基,分离单个菌落 断报告各种鉴定试验 生化试验血清学实验涂片染色药敏试验 动物试验最终诊断报告

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目的实目的 熟练无菌操作 掌握粪便的细菌学检查过程实 ?实验步骤

粪标本采集法 (一)目的对粪便标本的检验有助于评估病人 排泄功能及准确评估疾病。 颜色、、1、常规标本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 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颜色 混合物及寄生虫等。。 混合物及寄生虫等 2、隐血标本用于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观察到的微量血液。。 到的微量血液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protocol

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protocol 样品菌株分离: 准备工作 1用报纸将平板包好(约12个一包)灭菌后放入烘箱烘干,最好隔夜; 2按照培养基的配方配制好液体培养基后,调pH值(注意灭菌后培养基pH会略有升高),其中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的琼脂后,倒入锥形瓶并用滤膜封好待灭菌。注意培养基的体积总量不能超过锥形瓶的三分之二,约一半左右;剩余液体培养基加入试管中,每支5ml(其中3ml用于保种,2ml用于提取菌株基因组DNA),用胶塞封好,与加入琼脂的锥形瓶一起灭菌; 3将无菌超净台打开紫外灯灭菌约20分钟,将灭好菌的培养基放置冷却到不烫手后,在超净台中操作倒入到已烘干的培养皿中,每块板中倒入约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的1/3~1/2之间。倒好后的培养皿叠放在超净台内,待培养皿中培养基冷却凝固之后即可使用。暂时不用的,可先用封口膜封好并标记好培养基名称存放好。4在培养皿上写清样品名称,标注日期,姓名。用枪加入100uL液体样品到培养皿上,尽量把培养皿托平,将涂布玻棒插入酒精中取出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待冷却后,在酒精灯下将液体涂布均匀(最好涂布至培养基将液体全部吸收)。 5将涂好的培养皿正置培养2小时后,用封口膜封好,倒置培养。

定时观察平板,描述菌落的颜色、形状,记录菌落数并拍摄照片。划线分离纯化: 1待涂布好的培养皿上长出单菌落后,用挑取同一培养皿中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菌落进行划线分离纯化,挑取的菌落用记号笔标出。 2将接种针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稍冷却后,在平板上进行Z字形三个方向划线。 3若在新板上又长出新菌落,再次分离划线 4划线需做至少2-3次,直至菌落完全纯化(纯化步骤很关键) 保种: 1 将已纯化的细菌用灭菌的牙签蘸取接种入试管内(注意要取单菌落),摇床150r/min, 28℃培养,直到其生长至指数期 2在2ml冻存管(预先灭菌并烘干)中加入1ml 30%甘油(甘油预先配置好灭菌后待用),再加入1ml上述1中的菌液,盖紧管盖,混匀后在管壁做好样品标记和日期,同时在实验记录本上做好记录3以上每个样做三管,做好记录,放入冷存盒,放入-80度冰箱内,记录存放位置。 4将同一试管内剩余的2ml细菌培养液加入到灭过菌的2ml试管中待提取DNA。 DNA的提取:可采用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或手提的方法进行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青岛农业大学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论文 题目: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姓名: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马业科学1201班 学号: 2012 任课教师:温建新 二0一四年四月一日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马业科学1201 任课教师温建新 摘要:为了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我们将用过氧化氢试验,甘露醇试验,凝固酶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别,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性质出现不同的结果,得出菌的种类。 关键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三糖铁糖发酵麦 康凯琼脂 引言:大肠杆菌是肠杆菌中埃希氏菌中的代表种。根据O、H、K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株分为不同的血清型。自然界中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可分为数万种,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数量有限。 沙门氏菌属是有一大群血清学相关的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无芽孢杆菌组成,系肠杆菌科中重要的病原菌属之一,对任何动物均有致病性,可以欺人的伤寒、副伤寒、肠炎和食物中毒,对动物能致多种临床表现的沙门氏菌病,亦能以继发菌出现在其他疾病中。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为肠杆菌科的成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形态、染色特性等。但一些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有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有时

还需要依靠血清学方法。 I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材料 (1) 1.1 菌种 (1) 1.2 培养基 (1) 1.3 生化试剂 (1) 1.4 沙门氏菌诊断血清 (1) 1.5 器材 (1) 2 方法 (1) 2.1 增菌培养 (1) 2.2 直接分离培养 (1) 2.3 形态观察 (1) 2.4 培养特性观察 (1) 2.5 生化试验 (2) 2.5.1糖发酵管接种 (2) 2.5.2 蛋白胨水接种 (2) 2.5.3 葡萄糖蛋白胨水接种 (2) 2.5.4 尿素琼脂接种 (2) 2.5.5 枸橼酸盐琼脂接种 (2) 2.6 生化特性的观察 (2) 2.6.1 糖发酵实验 (2) 2.6.2 MR实验 (2) 2.6.3 VP实验 (2) 2.6.4 吲哚实验 (3) 2.6.5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3) 2.6.6硫化氢实验 (3) 2.7 药物敏感试验-扩散法 (3) 3 结果观察 (3) 3.1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细菌的染色、镜检 (4) 3.3 生化管的接种培养 (4) 3.4 吲哚、MR、V-P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药物敏感试验 (6)

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题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而,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近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个世界性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为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对人的危害,我们要分离出它们并研究。 二、实验原理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u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7.4,干燥环境下可存活数周。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3%NaCl):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30g,琼脂15g,蒸 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后倒平板。 肉汤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121℃灭菌20min。 甲苯胺兰-DNA平板 2.试剂 磺胺类药物、革兰氏染液 3.仪器和设备 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水浴锅、培养皿、锥形瓶、移液器、灭菌锅、培养箱、试管、载玻片、接菌环。 四、实验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 1.称取5g土样,在无菌条件下放入灭菌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200ul 磺胺类药物,振荡10min,使土样充分混匀。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的特性,杀死其他细菌。 2.从上述锥形瓶中取5ml上清液放入一只干净的试管中,30℃,200rpm,24h。 3.取培养好的菌液,按梯度稀释法稀释土壤悬液,依次制备成100、1000、10000、100000倍悬液后,分别取200u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利用高盐培养基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从而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 1.菌落形态:菌落较小,较湿,较透明,边缘整齐,隆起。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布日期:2009-05-09 浏览次数:827 字号:[ 大中小 ] 一、实验目的 系统学习兽医临床病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技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类病原细菌的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的能力,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病原微生物,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知识背景 细菌分离是细菌学检验中的极其重要的环节。正确的分离有助于很快得到可疑的致病菌,对疫病的诊断与防控至关重要。在细菌分离时应注意的事项: 1.病料采集 (1)病料的种类主要决定于疫病的性质,一般方法为: ①全身感染→血液及内脏; ②局部感染→病患部位; ③特殊病例→特殊处理。特殊情况的正确处理与操作者的专业知识有很大关系。无论全身或局部感染,均应采含菌最多或病变明显的组织 (2)病料的采集时间也应特别注意: ①活体病料→应考虑病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部位的变化; ②患畜死后→应立即采集病料,越早越好。 2.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是指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既要避免各种外界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又要杜绝操作对象污染周围环境的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是对微生物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形成无菌操作素养。不论何种情况下,头脑中都应该有这个概念。 无菌操作贯穿于整个分离过程,例如:病料的采集、器材的准备、具体的操作。所用器械及物品均应事先灭菌备用,金属器具包装后高压灭菌或煮沸30min,玻璃器皿可高压灭菌也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