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因为八十年来的近代小说数量之多,要超过千余年间古代小说的总和(注:中国古典小说从它的成熟期唐传奇的大量产生(唐德宗建中后即公元780年)算起,距近代的起点1840年,有一千余年的时间。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统计:1840年之前的通俗小说约600余种;阿英估计,仅晚清时期印成单行本的小说就在2000种以上。),而且近代小说在西方小说的影响下也具有了新的主题、新的思想意蕴、新的人物形象、新的结构形式、新的表现手法,以及新的传播方式。过去学界曾认为近代小说美学价值不高,没有出现像《红楼梦》等古典名着之类的作品,有意无意地漠视对它的研究,这实在是中国小说研究中的一大误区。因此对中国近代小说的基本生态状况和研究动向作一点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主要谈四个问题。

一、中国近代小说到底有多少?

中国近代小说到底有多少?至今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这一方面因为数量甚大、以“单行本”形式出现的近代小说难以有一个精确的数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有相当多数量的近代小说主要发表在近代数以千计的报刊上,对后者的统计有更大的难度。尽管如此,还是有据可查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情况。

1.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1975年增补本,收创作小说478种,翻译小说629种,合计1107种。

2.江苏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收近代小说(创作)662种。

3.王继权编:《中国近代小说目录》收近代小说(创作)6400余种。

4.樽本照雄编:《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收创作小说7466种,翻译小说2545种,合计10011种(注:日本樽本照雄从事搜集研究中国近代小说的工作已三十余年,用力甚勤,收获亦巨。1988年首先编出《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称《初版本》),1997年又出版《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称《新编本》),文中所列近代小说统计数字据《新编本》。2002年4月又由齐鲁书社出版《增补新编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称《增补本》),《增补本》共收近代小说19155条,比《新编本》所收条目增加了3141条,因编者尚无剔除一书多种版本重复的具体统计,无法准确计算《增补本》收近代创作小说、翻译小说的精确数。)。

以上这四种目录,以日本人樽本照雄的目录着录近代小说(包括创作和翻译)最多,搜集的一书多种版本最全。从樽本氏的目录得知:近代(1840-1919)有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1万余种,这是九十年代之前谁也想不到的,今天均有小说书名(篇名)、出版机构或发表报刊、出版或发表时间可查可证。这一惊人数字的存在,不能不引起学术界对近代小说的重新认识。

二、近代小说的整理与出版

近代小说虽然这么多,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出版得很少,所出版的主要是近代比较着名的几部小说,如近代四大小说家的作品,以及《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之类的小说。绝大多数的近代小说没有整理出版过。

做研究工作无文本不行,离开小说文本,也就谈不到研究。所以整理与出版近代小说是研究它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八十年代之后这方面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除出版或再版了数十种近代小说的单行本外,近年来又出版了中国近代小说大系、丛书或系列,比较重要的有: 1.复旦大学编:《中国近代小说大系》,80卷,4000多万字,除1卷目录外,79卷为小说,收小说405部(长篇206部,短篇199篇),这是目前收中国近代小说最多的一部“大系”。

2.台湾王孝廉等主编的《晚清小说大系》,台湾文雅出版有限公司1984年出版,精装37册,共收小说(中长篇)78种,这是出版较早的一部近代小说大系,在海内外影响较大。

3.阿英先生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和《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二、三、四卷》中所收的近代小说。前者所收多为片断,后者所收完整的小说23种。其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稀见的小说,有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八宝王郎的《冷眼观》,岭南羽衣女士的《东欧女豪杰》、藤谷古香的《轰天雷》、大桥式羽的《雪岩外传》、天lù①生的《孤臣碧血记》、平云的《孤儿记》等。阿英此书的选目显然是有意配合他的《晚清小说史》的。

4.《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九十年代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共30卷,小说占7卷,其1至6卷为中长篇小说,第7卷收苏曼殊的小说和数十篇短篇小说。该大系所收中长篇均为常见的小说,如《三侠五义》、《女儿英雄传》、《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这是因为该大系的编辑宗旨是为了反映近代小说的创作情况,故必须收近代这些最重要的小说。

5.《中国近代孤本小说精品大系》,8卷本,收小说约30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此大系标明“全国十三家省级图书馆联合推出”,但也并非全是“孤本”,不过该大系的确提供了一些有研究价值或少见的小说,如东方翁编着的《多财宝鉴》、儒林医隐着的《医界镜》(1908)、西泠散人着的《熙朝快史》(有光绪乙未冬的作者“自序”)、佚名着的《娘子军》(12回,改良新小说社“说部丛书”本)等,均为《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所未收。

以上五种主要是收近代长篇和中篇小说,作为专收短篇的书系,大约有如下四种:

6.于润琦主编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分社会卷、侦探卷、武侠卷、言情卷、科学卷、爱国卷、伦理卷、警世卷、家庭卷、滑稽卷10卷,12册,400余万字。这套近代短篇小说丛书、虽分类稍嫌杂乱,但有史料价值,因为这些短篇小说大多刊于当时的报纸、杂志上,颇不易搜集。此书收短篇小说数百种,颇不容易,又分类编辑成册,有参考价值。

7.《中国近代小说大系》中的78、79册,系短篇小说卷。分上下两卷,上卷收1840-1914年的短篇小说94篇;下卷收1914-1919年的短篇105篇,计199篇,这是目前收近代短篇小说数量仅次于于润琦所编书系的第二种短篇小说集,收录标准比较明确,选目也比较有代表性,研究近代短篇小说应当注意这个选本。

8.向燕南、匡长福主编的《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集粹》,分上中下三册,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该书分奇情、孽情、言情、哀情、艳情、痴情等六部分,收鸳蝴派小说百余篇。对研读鸳蝴派小说很有参考价值。此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分类明确;二是鸳蝴派的短篇代表作均已选入。如:《此恨绵绵无绝期》、《恨不相逢未嫁时》、《九华帐里》、《一缕麻》、《五十封信》、《自由鉴》、《新婚第一夜》、《北里婴儿》、《真假爱情》、《金闺第一宵》、《青年美术家》、《玉田恨史》、《真》、《一束情书》、《最后的玫瑰》、《未完成的画像》等,都是传诵一时的篇什。

以上八种大系、丛书和选本,是研究近代小说必备的参考书。

此外还有几种丛书和选本,也有参考价值。

9.方正耀、张菊如选注的《近代短篇小说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出版,收近代各类短篇小说32篇,属读本性质,但出版时间较早,虽研究价值不大,其意义不可抹煞。

10.《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精装20册,选中长篇小说60种,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11.王继权选注:《中国近代中篇小说选》,收中篇小说8种,属一般选读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12.《中国近代孤本小说集成》,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从选目上看,此《集成》与上面提到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孤本小说精品大系》大同小异,未经过考查,不知二者谁因袭谁?此集成亦收近代小说数十种。其出版时间稍晚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本。

13.《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前后出版,约有10几种,其中何诹着的《碎琴楼》、黄花奴着的《杨花梦》、冷佛着的《春阿氏》等小说颇有研究价值。

14.《晚清社会小说丛书》,花山出版社1996年前后出版。丛书收陆士谔着《最近社会秘

密史》和天公着《最近官场秘密史》等小说9种。

15.《中国近代小说选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前后出版,收黄世仲着的《宦海升沉录》等十余种。

1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糊涂世界》、诞叟的《梼兀萃编》、黄小配的《廿载繁华梦》、张春帆的《宦海》、江阴香的《九尾狐》、陆士谔的《新上海》,虽名曰“古典”,其实全系近代小说。

17.《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八十年代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分文论、诗歌、词、散文、戏曲、民间文学和小说七种,凡12卷,小说占4卷,因所收多系节录中长篇,数量不多,属读本性质的小说系列。

近代小说的系列丛书和单行本,上世纪最后二十年还出版过一些。就我所知所见,北京:文献书目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桂林:漓江出版社都出版过一些近代小说。这里我就不能一一举例了。

以上这些大系、丛书、系列中所收入的近代小说,也许只占现存近代小说的几十分之一,并不足以反映中国近代小说的全貌,而且有些小说的校勘整理也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如此,以上数百种小说的面世对近代小说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无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文本。这对深化近代小说的研究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总之,近代小说的整理和出版是有成绩的,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一个建设工程。

三、关于近代小说的研究

在近代文学研究中,小说研究仍是一个热点。新时期以来,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有数量较多的论文,而且还有近20种专着。这些论着有关于近代小说史的建构与论述,也有对于中国的小说叙事模式的新阐释,有对近代重要小说家和作品的解读,也有对近代小说传媒的研究,成绩应当肯定,这是大家的共识,我这里就不谈了。

在这些专着中,有四部小说史,即陈平原的《20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欧阳健的《晚清小说史》,武润婷的《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和汤哲声的《中国近代小说雅俗流变史》;宏观或综合研究方面有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袁进的《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方正耀的《晚清小说研究》、颜廷亮的《晚清小说理论》等,作家作品研究,有魏绍昌的《晚清四大小说家》、刘德隆的《刘鹗散论》、刘瑜的《刘鹗及〈老残游记〉研究》、台湾李瑞腾先生的《〈老残游记〉意象研究》、王祖献的《〈孽海花〉论稿》、时萌的《曾朴研究》、颜廷亮的《黄世仲与近代中国文学》、田若虹的《陆士谔传论》(有些小册子未计算在内)等。

这些着作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①理论上或研究范式上有较大的开拓性,这点我们可以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为代表。该书以西方叙事学理论对近代小说进行了新的阐释,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此书在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对近代小说叙事模式的研究是一个贡献。

②从宏观的角度探讨近代小说的“变革”,说明其“变革”的意义,论述较深入,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此可以袁进的《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为代表。

③对某一位近代小说家或其代表作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虽研究方法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但对研究对象有新的开掘,如刘德隆、刘瑜对《老残游记》的研究,王祖献对《孽海花》的研究,颜廷亮对黄世仲的研究,或在理论上,或在史料上均有新的开拓和发现。此外还有若干论文也不乏精辟的见解,这个就不谈了。

四、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不足

近代小说研究的成绩是应当肯定的,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为了推动近代小说研究的发展,使研究工作真正有新的飞跃,我以为更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中的不足。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四点:

一是研究的面太窄。

近代有小说数千种,目前已出版的近代小说史、各种专着、论文,涉及的小说不足30家,论及的小说不足百种,这其中半数以上的论述只是浮光掠影,还谈不到研究。因为这些文章既没有资料上新的发现,又缺乏对问题新的阐释。

目前的近代小说研究还只集中在李伯元、吴趼人、刘鹗、曾朴四大家身上。近年来香港和上海分别举办了黄世仲(两次)和陆士谔的学术研讨会。对这两位小说家的研究有了若干推进,这是可喜的现象。惜乎对黄、陆两家真正有研究的论文并不多见。

以上六家是近代小说研究中最受人关注的对象。绝大部分论文也多围绕如上六家进行论述,至于对数以千计的其他近代小说和多数小说家则少有人问津。只研究少数作家和作品,这是一种研究的误区和盲点,十分有碍于近代小说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仅仅抓住少数几个作家和有限的几部小说,不可能正确认识近代小说的全貌,也不可能对近代小说的长处和不足做出科学的判断。总之,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近代小说的客观存在是很不相称的。

二是因袭太多,缺乏创新。

前已说过:有的论着,既无新资料,也没有新观点,论述上更缺乏新的阐释,研究方法上也比较陈旧。有的还故弄玄虚,什么“新解”、“新探”、“新论”、“新说”,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新”东西,也有的生硬地搬一套西方文学理论术语,但研究主体本人并不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只是囫囵吞枣,生硬地运用,其所引西方理论与他所论述的近代小说几乎不沾边,看后不知所云。另方面,某些研究客体,从研究文章看起来篇数不少,但高质量的不多。比如研究李伯元的文章(1977-1996)就有136篇,真正理论上有所开拓,研究上有所深化或史料上有所发现的至多有30篇,占不到四分之一。其他近代小说研究也有类此情况。研究论着低水平的重复,所谓“泡沫学术”,是当前学界的一个普遍现象,近代小说研究也处在这个怪圈中。

三是作家研究不深不透,连近代小说四大家亦不例外。

在大陆,我尚未见到一本全面而有深度地研究李伯元和吴趼人小说的书。那么,什么才算深、透呢?我认为对于一个作家,特别是一个文学大家或重要的作家,所谓研究的深透,其表现之一应当是研究资料和研究论着的系列化。一般说,一个重要的研究客体,至少要具备如下几种研究着作:

全集和文集

作家年谱

作家思想和和作品研究

作家研究史料(资料)汇编

作家研究论文目录索引

以这个框架来要求以上近代六位小说家,都不大具备。李伯元、吴趼人出版了《全集》,这对研究这两位作家很有好处。其他四位都没有《全集》或《文集》出版。至于对这几位作家及其作品深入的研究,除刘鹗及其《老残游记》外,至今也很少见。

四是还有些半空白状态的问题,需要下真功夫、花大力量作专门的认真的研究。

我这里提出以下三点:

1.近代翻译小说的研究。

这个问题虽然已有人开了个头,做了点研究,但十分不够。近代有翻译小说2545种,有翻译家约200人,但我们研究得很差,许多问题都需要从头做起。我这里举一例子,即关于近代翻译小说家的生平。近代有翻译小说家200人,其中大部分翻译家的生平我们不了解。今天我们了解的或者说比较熟悉的近代翻译家,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着名的文学家或思想家,如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辜鸿铭、马君武、周瘦鹃、包天笑、徐卓呆、曾朴,以及“五四”前夕的鲁迅、周作人、胡适、刘半农、陈独秀等,而许多专业的翻译家我们对他们的生平了解得很少。比如最早翻译普希金小说《上尉的女儿》(译为《俄国情史》)的戢翼翚、以翻译俄国文

学三大家(莱蒙托夫、契诃夫、高尔基)而出名的吴梼,最先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小说(《春潮》与《初恋》)和法国龚古尔兄弟的成名作《基尔米里》(今译《日尔米尼·拉塞得》)的陈嘏,最早翻译英国唯美派王尔德戏剧《意中人》(今译《理想丈夫》)的女翻译家薛琪瑛,以翻译侦探小说着名的奚若等等,对他们的生平至今不甚了解。

正因为我们的研究不够,有些翻译家甚至连其性别都不清楚。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近代女翻译家陈鸿璧。陈鸿璧,是辛亥革命前后重要的女翻译家,他翻译欧美小说多种,仅在《小说林》创刊号上,就推出她的三部长篇翻译小说,即英国佳汉的科幻小说《电冠》、法国加宝尔奥的侦探小说《第一百十三案》和佚名的历史小说《苏格兰独立记》,《小说林》共出版了12期,每期都有陈鸿璧的翻译小说刊登,可见她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才华而又有点小名气的翻译家。另方面,在此前后,她还有多部翻译小说由小说林社、上海广智书局、群益书局出版了单行本,而且翻译质量也相当高。就是这样一位重要的女翻译家,我们却对她所知甚少。我曾依据她是近代着名画家陈抱一的姐姐知其为广东新会人,是梁启超的同乡,但对她的学历和精通外语的情况,至今不清楚。正因为如此,以致引起一位对中国近代翻译文学颇有研究的日本着名学者中村忠行对其性别的怀疑。中村先生认为:陈鸿璧也像周作人早期发表翻译文学作品化名为“碧罗女士”一样,是一位男性译者的“假籍”[2](P14),这个结论当然是错误的。因为我最近查到:陈鸿璧辛亥革命后曾任《大汉报》(苏州)的主笔,《妇女时报》第5期(1912年1月23日出版)上有她的画像,题为苏州《大汉报》主笔陈鸿璧女士。这条材料足以说明陈鸿璧确是一位女性。近年来我又发现陈鸿璧若干材料[3](P221-224),因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能详谈了。

2.关于近代报刊的研究。

传播方式的变革是近代文学(1840-1991)较之古代文学不同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近代文学在传播方面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报刊成为近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的主要载体。近代报刊的出现,与近代小说关系十分密切。因为近代小说的主要载体就是近代报刊。近代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首先发表在报刊上,然后再出版单行本的,如《海上花列传》、

《文明小史》、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邻女语》、《东欧女豪杰》等。以近代小说大家吴趼人为例,他的16部中长篇和全部短篇小说,除《恨海》一部是先出版单行本外,其他全部小说均是先在报刊上发表。由此一例便可看出近代报刊与近代小说的密切关系。

关于近代报刊,近年来已开始引起研究者关注,对近代报刊作为文学传媒作了多侧面的探讨,济南大学的郭浩帆博士还专门写了一本《中国近代大小说杂志研究》,即对《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但像这样的着作还不多见(此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王燕博士的《晚清小说期刊史论》是一部综合研究近代小说期刊的论着,值得重视。另一方面,对近代报刊的研究面也比较窄,研究比较多的也还是近代的四大小说杂志,而对近代许多小说杂志,如陈景韩编辑的《新新小说》(1904)、黄世仲兄弟主编的《中外小说林》(1907)、冷血、天笑办的《小说时报》(1909)、徐枕亚编的《小说丛报》(1914)、沈瓶庵编辑的《中华小说界》(1914)、黄山民编辑的《小说海》(1915)、包天笑办的《小说大观》(1915)和《小说画报》(1919)、恽铁憔等编辑的《小说月报》(1918)等等,均缺乏认真的研究。

我上面提到的这几种小说杂志,也还只是近代几种主要的小说杂志。就是这几种主要的小说杂志,学界也很少有人作专门的研究。至于对近代整个的报刊,从文学传播的角度,作整体综合研究的就更少了。

我们知道,近代有报刊2000多种,仅文艺报刊,据祝均宙统计就有320种(其中纯文艺杂志133种)。这上面到底刊有多少小说我们并不清楚。近代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不仅文艺性的杂志刊登小说,非文艺性的一般报刊也刊登小说,其中刊登文学作品较多而又有特色的,如《浙江潮》、《女子世界》、《竞业旬报》、《福建政法杂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杂志》(包天笑

创作和翻译的九种小说均发表于此刊)等。所以我说:近代报刊登载的小说数量一定是十分可观的。可以这样说,远远超过樽本照雄先生的统计。但这个工作需要集中学界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来做。类似的研究空白还有一些(如近代的出版机构),这里就不多谈了。

3.近代女性小说家研究。

中国女性文学十分可观,但就其体裁论,主要是诗词文赋,而于小说文体少有实践。近代之前,没有一部小说流传后世。据说清代的女文学家汪端(1793-1839)写过一本小说《元明佚史》,我一直怀疑此书是否写完或出版过。搜集十分完备的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着作考》也未着录此书,这也可为我的怀疑提供一个佐证。

为什么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出现女性写的小说呢?这个问题我已讲过[4](P176-177),这里从略。近代之后,随着社会的前进和西学东渐的影响,逐渐有女性冲破樊篱开始写作小说,据目前所知,中国女性写的第一部小说是近代着名的满族女词人顾太清(1799-1877)的《红楼梦影》,稍后有陈义臣的《谪仙楼》、杭州王妙如(约1877-1903)的《女狱花》和绩溪邵振华的《侠义佳人》,但仍是凤毛麟角,而真正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一个女性作家群则是在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

据我和我的博士生、现任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的薛海燕女士摸底,这时期的女性小说家大约有50人左右。比较重要的有王妙如、黄璧魂、黄翠凝、吕逸、汪咏霞、陈翠娜、杨令茀、温情华、邵振华、李张绍南、蒋曾淑温、蒋吴剑文、陈守黎、朱怀珠、徐彬灵等。这批小说家虽然没有写出经典性的作品,但她们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这是因为,20世纪初这个女性小说家群的出现不仅彻底打破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无小说的记录;而且它的出现又为“五四”之后第一代女性小说家(如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等)的脱颖提供了文体样板,奠定了文学基础。但是对于近代这批女性小说家我们至今仍缺乏研究。甚至连最基本的史料:作家生平都不大清楚。这就需要我们下真功夫,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近代报刊)发掘史料,填补近代女性文学史上的这一空白。

上面我讲了80年代以来关于近代小说研究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因为时间的关系未能展开论述。关于不足之处,这方面的具体事例很多,也由于种种原因不便点名评说,这也是要请大家谅解的。

对于近代小说研究,我还想再说几句话:

中国近代创作小说,据樽本统计有7466种,这其中包括部分短篇小说。据我个人保守的估计,中国近代成册或在报刊上发表后来未出单行本的中长篇小说至少有3000种,短篇小说约6000篇。这在中国古代近代小说史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一数字本身便表明了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这一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迫使学界不能不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不仅数量大,而在质量上同样值得我们重视。诚然,近代没有产生像《红楼梦》、《西游记》这类的文学巨着,但近代小说的文学史意义却是不能低估的。比如说近代小说的转型问题,这是一个总题目,在这个总题目下,诸如近代小说的主题变化与认识作用,近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近代小说的结构艺术,近代小说语言的走向,近代小说载体的变化以及与传媒的关系,近代小说的接受主体与近代都市市民阶层的壮大,近代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近代小说与“五四”后的新文学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这些问题,虽然已有所触及,也有论着发表,但并未讲清楚,仍值得继续探讨。热切期盼在这些问题上有高水平的论着出现,使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能有一个新的突破。

(本文系作者在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文献学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参考文献】

[1]王学钧.李伯元研究资料篇目索引[A].李伯元全集第5册[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2]中村中行.清末侦探小说史稿(三)[J].日本清末小说研究,1980(4).

[3]郭延礼.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

[4]郭延礼.新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路向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2(4).

高中阶段常用文学常识整理

高中阶段常用文学常识整理 中国文学 一、古代文学 《尚书》《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多用赋、比、兴——《伐檀》、《硕鼠》—— 现实主义 《道德经》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 道家创始人 《老子》 《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 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儒家经典之一 《左传》左丘明——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优秀的散文著作《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21卷,分八个部分 有《春秋外传》之称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 儒家大师——记录孟轲的 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共7篇261章 《庄子》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思想家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 史称“老庄”——《养生主》 《楚辞》屈原 名平 字原 又自名正则 字灵均 战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刘向编纂——《离骚》《九歌》《九章》 包括宋玉 《荀子》荀子 名况 时人尊称荀卿 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劝学》 《韩非子》韩非 战国思想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五蠹》《说难》《吕氏春秋》《吕览》 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杂家代表作经、史、子、集。经部收儒家经典 辞书 史部收史学、地理著作 子部收 诸子百家、宗教及科技著作 集部收文学作品。 《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贾谊史称“贾长沙”“贾太傅” 时称“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吊屈原赋》《过秦论》《论积贮疏》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鲁迅评价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辞赋家——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曹操字孟德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龟虽寿》《观沧海》——“建安风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表格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 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 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 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 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 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 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陈玉成在安庆防御战中牺牲。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曾国藩统率反 动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认这个伪 政权。 1867年美国借口美船水手被杀,派军队侵犯台南瑯王乔,被台湾人民击退。 1868年捻军失败。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 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4年日本侵略军侵犯台湾瑯王乔,台湾军民坚决抵抗,日军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 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1885年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人民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 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 6月,《中法新约》签订。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40条现代文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40条现代文学常识 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 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 创造社 1921 年 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 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 Q 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 Q 的“精神胜利法”。阿 Q 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最新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C)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 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B)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 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 C )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 B)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 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 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B ) A.“百无聊赖以诗鸣” 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 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 D )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 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A)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 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 D ),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 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A )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 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 C )首之多 A.89 B.120 C.315 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A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 B.“文化” C.“军事” 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B )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 14.(D )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研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B ),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C)的人物 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17.黄遵宪于( A )年写作的《日本图志》一书,是一部系统地向国人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尤其是维新变法情形的重要史书 A.1887 B.1900 C.1902 D.1905 18.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 C )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1911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辛亥革命” B.“抗英” C.“辛亥广州起义” D.“北伐” 19.《晓抵九江作》一诗是同光体诗人( B)的代表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发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着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学者王国维着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着作。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着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曹禺,现代着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艾青,现代着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冰心是现代着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A.《蕙风诗话》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D.《宋元戏曲考》2.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A.《夏威夷游记》B.《新中国未来记》C.《维新梦》D.《新罗马》3.近代宋诗运动的诗学观是建立在传统诗学()观的基础上的 A.江山之助B.真我不俗C.温柔敦厚D.经世致用 4.曾国藩曾经选编()一书,用以扩充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A.《古文观止》B.《经史百家杂钞》C.《讨粤匪檄》D.《唐宋文醇》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与其它文类进行了比较,认为小说在文学中的位置应处于() A.最上乘B.最下等C.中等D.与其它文类并驾齐驱 6.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上联是“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是() A.“百无聊赖以诗鸣”B.“岂因祸福趣避之”C.“不拘一格降人材”D.“留得家园五十春” 7.林纤运用()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他译述风格的典型特征A.白话B.方言C.报章体D.文言 8.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治散文()

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 A.《仁学》B.《少年中国说》C.《变法通义》D.《经世文编》9.我国最早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签,曾翻译了一篇外国小说(),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直译小说 A.《巴黎茶花女遗事》B.《四日》C.《默》D.《毒蛇圈》10.黄小配兄弟创办的小说期刊是() A.《中外小说林》B.《新小说丛》C.《小说世界》D.《小说林》1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总计有()首之多A.89B.120C.315D.200 12.曾国藩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在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辞章、”考据“之外再加上( ),以改革散文创作。 A.“经济”B.“文化”C.“军事”D.“教育” 13.近代初期“尊情”诗潮的理论著作是林昌彝的() A.《艺概》B.《射鹰楼诗话》C.《石遗室诗话》D.《蕙风诗话》14.()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最具性格光彩的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精神支柱彻底崩溃的情状 A.九死一生B.吴继之C.吴趼人D.苟才 15.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公开的诗歌园地(),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 A.“诗界潮音录”B.“诗文辞随录”C.“杂歌谣”D.“诗界革命”16.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全书的灵魂,是一个近似()的人物A.宋江B.关羽C.诸葛亮D.孙悟空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3000字)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1. 在先秦作品中,“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是哪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共多少篇?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离骚》,作者屈原 4.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哪些?《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屈原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哪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6. 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主要有哪几部?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哪一部?《左传》 8. 《汉书》、《左传》、《论语》和《国语》,哪个属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9.《战国策》这部历史著作采用的是什么体例?国别体 10. 秦代李斯的代表作品是哪篇?《谏逐客书》 11.《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是什么身份?门客 1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谁?共叔段 13.“汉赋四大家”是哪四位?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 14. 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的先河的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 15.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作者是谁?《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的诗集是哪部作品,编者是谁?《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17.被后人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哪部作品?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什么特色?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谁?陶渊明 20.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人是指哪一位?王维 21. 鲍照诗作风格劲健,富有文采,他对哪种诗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七言诗 22.“永明体”具有怎样的特色,是谁创造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属于什么体的小说,作者是谁?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 24.“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什么?《世说新语》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有哪几部?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大全(1)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华师中国近代文学史资料

一、选择、填空 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文学的性质是 反帝反封建。 2、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 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 出版。 6、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 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年他在《杂感》中提 出我手写吾口,1887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于1897年发表于《苏 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 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 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 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 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 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 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18、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 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 19、1895—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 “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 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 21、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 22、《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 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23、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

近代名家名篇文学常识总结

巴金作品: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篇小说: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灭亡死去的太阳砂丁萌芽新生利娜憩园第四病室 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雷还魂草小人小事猪与鸡李大海 冰心 1.(诗集):《繁星》《春水》 小说集:《姑姑》《往事》《超人》《去国》《冬儿姑娘》《陶奇的暑期日记》 散文集:《南归》《闲情》《平绥沿线旅行记》《关于女人》《还乡杂记》《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 郭沫若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雷电颂》 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 2、笔立山头展望 3、凤凰涅盘 4、战声 5、罪恶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骆驼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黄浦江口 11、血肉的长城 12、太阳礼赞 13、春莺曲 14、莺之歌 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17、诗的宣言 18、炉中煤 19、霁月 20、郊原的青草 老舍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鲁迅: 论文和讲义:坟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诗文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篇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录:朝花夕拾 钱钟书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1.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2.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野草》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3.《子夜》标志茅盾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4.《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原野》,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虹》)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寓言体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工人生活)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间谍传奇)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自我抒情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战国策派)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古文观止》就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就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就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成立于北京,它就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她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就是爱情

诗的创作。广泛的社会批评就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她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与《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就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Q 正传》就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 的“精神胜利法”。阿Q 这个人物不仅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也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就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与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凤凰涅磐》与《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就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与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她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与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就是长篇小说《子夜》与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16、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她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