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酵母细胞壁对霉菌毒素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霉菌毒素给养殖业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正确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已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酵母细胞壁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霉菌毒素吸附剂;酵母细胞壁

Abstract: The mycotoxins result in serious economy lose to the livestock breeding in every year. It's high time that the

study on hazard of mycotoxins and making the right choice absorbent of mycotoxins to reduce hazard of mycotoxins.

Keyword: mycotoxin adsorbent ;yeast cell wall32

霉菌毒素研究自 60 年代以来一直是个热门课题,世界霉菌毒素研讨会及美国霉菌毒素委员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中国在霉菌毒素研究领域比较落后,而中国饲料业及养殖业对霉菌毒素的了解严重不足,这种认识上不足导致中国市场出现许多低效或无效产品。消费者使用后达不到脱除毒素的目的,有可能继发免疫系统抑制,导致传染病的爆发。如在发达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公认黄曲霉毒素是危害最严重的毒素,在中国却有许多公司利用毒素自然存在的浓度差异,片面夸大次要毒素如呕吐毒素,T2毒素的危害,从而误导客户,反观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毒素吸附剂功效甚微,原因是多数吸附剂是用膨润土,沸石粉制作。目前在中国市场注册的毒素吸附剂,大部分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

有些产品在国外根本不是作为毒素吸

附剂被批准及使用,但在中国注册后

作为毒素吸附剂使用,在使用非真正

毒素吸附剂或低效毒素吸附剂后,会

种下诱发传染病的隐患。毒素吸附剂

的吸附能力是否可靠需要实验室试验

及动物实验双重证明。根据美国的研

究资料,一般膨润土及沸石粉能吸附

较多的营养物质,而对霉菌毒素的吸

附能力比较小。美国国家农业技术委

员会及曼谷大学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吸

附能力排行榜显示不同毒素吸附剂吸

附能力差别极大,而这种吸附能力的

差异主要由于制作吸附剂的原料的表

面积的差别所决定。

1 不同毒素吸附剂的性能

根据 Phillips 教授 1998 年在毒

理科学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沸石

粉及膨润土对黄曲霉素几乎没有吸

附效果,使用后动物胚胎早期受黄

曲霉素攻击导致的胚胎早期吸收率到

80%,没有被吸收的胚胎难以发育成

正常的胎儿。根据美国霉菌毒素委员会发表的资料,许多在世界上以新理念著称的产品在对比研究中显示只有非常低的吸附能力,说明所有的新理念必须通过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及广泛的实际应用加以鉴定才能证明其是否真正有效。毒素吸附能力的科学比较方法早在 20 年前在美国及欧洲已建立,然而至今在中国还在为如何比较进行广泛的讨论,其实从欧美科学文献上直接参考,既有助于我们找对方向,也节省我们的时间,其中发表于美国霉菌毒素手册,T.D.Phillips 教授发表的多篇研究文献最具有参考价值。亚洲著名的毒理学家 Komkrich Pimpukdee 博士发表于曼谷大学学报上的关于亚洲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能力排行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部分毒素吸附剂的副作用

根据曼谷大学公布的亚洲霉菌

毒素吸附剂吸附能力排行榜资料目前市场上众多毒素吸附剂品牌不具备选择吸附的特点,多数是吸附毒素能力差,吸附营养能力强,而有文献被证明具备选择吸附 ( 只吸毒素,不吸营养物 ) 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由于部分品牌毒素吸附剂的吸

营养特点,已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示其严重的副作用,如母猪产奶显著减少,种猪蹄裂现象明显增多,母猪缺钙现象明显。

美国霉菌毒素委员会的研究成

果显示霉菌毒素的核心危害作用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及对免疫应答的强烈抑制,从而将动物预置于被感染的环境之中,导致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抗病力下降,这是目前中国养猪生产普遍存在而被忽略的领域。

3 酵母或酵母的细胞壁成

分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使用

研究发现,在一种黄曲酶毒素

污染的肉鸡日粮中添加酵母,肉鸡

增重和饲料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Stanley 等 ,1993;Devegowda 等

[1,2]

。进一步研究发现保护家

禽免遭霉菌毒素侵害的成分存在于

酵母细胞壁内 (Devegowda,1996)。

这说明,酵母细胞壁的特殊结构对

霉菌毒素产生吸附力。细胞壁上有

多糖、蛋白质和脂类,这些物质对

霉菌毒素可以通过氢键、离子键和

疏水作用力等实现吸附 (volkl 和Karlovsky,1998,1999)

[3,4]

3.1 葡甘露聚糖

葡甘露聚糖是从酵母细胞壁

中提出的活性成分,对霉菌毒素

有一定的吸附能力。Swamy 和Devegowda(1998)

[5]

报道葡甘露聚

糖能改善黄曲霉毒素对肉鸡日增

重、采食量的不利影响,降低器官

肿胀程度。体外研究发现,葡甘露

聚糖可吸附玉米赤霉烯酮达 75% ;

黄曲霉毒素达 92% ;伏马菌毒素达59%(Trenhlom 等 ,2000)。Raju 和Devegowda(2000)

[6]

研究表明,葡甘

露聚糖可降低单独和复合霉菌毒素 : 黄曲霉毒素、褚曲霉毒素和 T

2

毒素

对肉鸡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尽管葡甘露聚糖的精确吸附模型未知,Raju 和 Devegowda(2000) 推测葡甘露聚

糖在食糜通过胃肠道时,将其中所含的毒素分子牢固吸附,一同排出体外。葡甘露聚糖能保护猪免受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的影响,使得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Swamy 等 ,2002) [7]

。Swalny 等 (2003)

在污染单端抱

霉毒素的仔猪饲料中添加葡甘露聚糖可以显著改善毒素对仔猪的不良影响。污染单端抱霉毒素的蛋鸡日粮中添加葡甘露聚糖可以提高生产性能

及机体代谢情况,与毒素组相比产

蛋量、蛋品质显著提高 (Chowdhury 和 Smith,2004)。Swamy 等 (2005) [9]

在污染伏马毒素的饲料中添加葡甘露聚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伏马毒素的中毒症状。

3.2 葡甘露聚糖与粘土对玉米赤霉

烯酮的吸附效果

德国 Hohenhein 大学 Volkl

和 Karlovsky(1998) 将葡甘露聚糖与另外 3 种粘土产品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的效果进行对比。他们发现,

葡甘露聚糖在添加后的 10min 内可吸附约 70% 的玉米赤霉烯酮,在这一点它比铝硅酸盐类吸附剂更有优势。Harvey(1996)

[10]

将葡甘露聚糖

与其他粘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 ( 沸石、水合硅铝酸钙钠 ) 结合霉菌毒素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

食添加葡甘露聚糖日粮的仔猪日增

重和饲料转化率高于其他处理组。Devegowda(1996) 就葡甘露聚糖

和 Novasil( 水合硅铝酸钙钠产品,HSCAS) 对霉变鸡饲料中黄曲霉毒

素的吸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在最高使用量的情况下,可吸附饲

料中 80% 以上的黄曲霉毒素,但葡甘露聚糖的使用量则比 Novasil 低得多。在急性中毒病例中即饲料中含有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时,葡甘露聚糖可结合高达 2000pg/Kg 黄曲霉毒素(Evans,2000)。

4 结论

Declano,Sullivan(2003) 对“理

想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定义如下 :

具有吸附不同种类霉菌毒素的能力;

在饲料中的使用量低且有效;能在饲

料中迅速均匀地混合;在制备颗粒、

膨化料和饲料储存期间具有较强的稳

定性;不会吸附饲料中的维生素、微

量元素或其他营养物质;在广泛的

pH 范围内具有高稳定性;排出后可

被生物降解。

根据“理想霉菌毒素吸附剂”

的定义来看,酵母葡甘露聚糖具有同

时吸附多种霉菌毒素的能力,添加量

低且有效,而且在胃肠道内稳定性高,

排出后可以被降解等特点。是一种非

常有前景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参考文献略)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yeast and mould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1.了解(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 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 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 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 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 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 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 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 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

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 (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

霉菌毒素简介

一、疾病概述 谷物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发生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它们是由与各种植物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激反应或霉菌生长条件的改变造成的。兽医遇到的大多数霉菌毒素问题涉及饲料谷物(如:玉米、小麦、高粱、棉籽)。霉菌生长需要易于获得的碳水化合物(由谷物提供)、充足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2~25℃;Wilson和Abramson,1992)。植物或霉菌 应激因素(如:干旱、环境温度过高、虫害、收割时的机械损伤、植物活力降低)使作物植株易受产生霉菌毒素的有毒霉菌的感染(Richard和Cole,1989;Ominski等,1994)。环境和植 虽然霉菌与霉菌毒素形成有关,但不能使用简单的肉眼观察和谷物或饲料的培养检测确定其对动物的安全性。许多产生毒素的霉菌品系可以在谷物中不产生霉菌毒素,因此孢子计数或霉菌生长程度与霉菌毒素存在之间的关联很少。相反,饲料中未检出霉菌孢子并不意味饲料中不存在霉菌毒素,因为碾磨过程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霉菌总数可能会减少以至霉菌生长不明显。然而,常见的霉菌毒素能耐受杀死霉菌的高温,所以霉菌毒素可能会持续存留于未受霉菌孢子污染的饲料中(Osweiler等,1985) 公认的两大类霉菌为田间霉菌和仓库霉菌(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Wilson和Abramson,1992)。在收割前的作物中有田间霉菌生长。镰孢霉(Fusarium spp)被认为是常见霉菌毒素的一种来源,它们生长需要较高的相对湿度(>70%)和作物含水量(>23%)。田间霉菌经常引起胚珠死亡,种子或核仁皱缩,胚虚弱或死亡。表示这种效应程度的术语叫&34;风化&34;。由于谷物贮藏期采取防止腐败的措施,因此不存在田间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田间霉菌在收获后生长得很差,如果干燥的谷物受潮,在贮藏期田间霉菌也不会再生长,也不产生毒素(Christensen和Kaufmann,1965) 仓库霉菌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它们产生的几种霉菌毒素对养猪业具有重要影响。这些霉菌甚至在湿度为14%~18%和温度为10~50℃条件下也可生长并产生霉菌毒素。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仓库霉菌,经常在 霉菌毒素是偶尔发生的,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Pier,1981)。某些地区被认为是某些特定霉菌毒素的高发区。然而,早霜、干旱和虫害等当地条件严重地影响着霉菌毒素产生的地区性。另外,谷物和饲料产品的长途运输,以及混合和运输对谷物造成的损伤,和不适宜的贮藏等 环境和管理条件可影响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动物接触霉菌毒素。过筛过程可使谷物受损或破碎并出现轻质谷粒,在上述谷物中霉菌毒素浓度较高。过筛物用于饲喂农场动物或在收割季节当地出售,接触高浓度霉菌毒素的机会将会增长。 如果谷物生产者同时也喂养仔猪,在收割季节可能给母猪短期饲喂劣质谷物。贮藏于稍高于最适温度的谷物,可继续呼吸并产生水分;最终,部分粮仓可达到开放贮藏的湿度,从而促进霉菌生长和产生毒素。秋、春季节,由于冷、暖温度交替有利于粮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每当受霉菌污染的谷物破裂或粉碎后,其具有保护性的种衣破裂,这样的谷物易被霉菌感染。贮存于温暖、潮湿条件下(例如苗圃)的饲料,仅在数天时间内即可发霉并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中毒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易感动物接触被污染的谷物。日粮中缺少蛋白质、硒和维生素被认为是霉菌毒素中毒的易感因素,但文献报道的实例很少。由于大多数常见霉菌毒素代谢中间产物或终产物的毒性与霉菌毒素原形的毒性不同,因此减少或增加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张立柱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他们由菌盖、菌柄、

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人、黄种人。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2.目的要求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 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4.实验步骤 (1)观察酵母菌 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b.在盖玻片一侧滴上一滴碘液,以防碘液过多从另一侧流出,可以用吸水纸吸引,千万不要把碘液滴在实验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总结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知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又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的多。有人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发生过一例霉菌病或是霉菌毒素中毒症。那只是说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症候或者是出现了而被误指成别的症候了。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微生物,通过种子与孢子繁殖生长。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霉菌孢子还可以随风或灰尘飘散到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引起污染传播。 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是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其他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杂色曲菌等均有强弱不等的致病性。曲霉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热120度或煮沸5分钟才能杀灭,对化学品也有较强抵抗力,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小时才能将其灭活。那种认为霉菌可以自生自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曲霉菌主要侵害畜禽的呼吸器官,在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等,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在临床病例中,病禽的一些症状时常被经验不足的兽医误指成其他病。例如:烟曲霉菌致病后,病禽头颈伸直呈沙哑的水泡声呼吸、甩鼻、打喷嚏、眼部潮红肿胀、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扭颈、共济失调,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性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停产、呆立、少食、羽毛粗乱,还有剖检中的脏器肉芽肿、腺胃肿胀等。受黄曲霉菌侵害的幼禽和成禽表现为少食、叨料、腹泻或稀便混血、双翅下垂、脱毛、消瘦、鸡冠苍白、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因此,强调鉴别诊断上要注意与雏鸡白痢、支原体、大肠杆菌病、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等的区别,确有必要。又如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鹅口疮。患病鸡、鸭、鹅表现为精神不振、少食、消瘦、羽毛脏乱、嗉囊胀满,挤压有痛感,下痢,雏鸭还会有急促喘气,叫声嘶哑等症,确诊此病特别要注意病禽口腔、食道,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多数还会有眼睑、口角出现痂皮,呈白色丘疹样,后蔓延成片。 曲霉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包括了高温高湿地区和季节,也包括了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雏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局部小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温低湿的外部环境中,局部小环境差仍能引发本病。又如:孵化室及种蛋库根据需要在冬季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不通风,形成阴暗、潮湿、发霉的环境。霉菌孢子很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致胚胎感染死亡或是幼雏出壳不久死亡,也可能在出雏过程中,幼雏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发病,这有时被误认为是支原体经蛋传播的发病。还有的如烟曲霉性肉芽肿,则是因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等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真菌趁虚而入引起。 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更主要的是产生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括许多霉菌所产生的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令狐文艳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

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无处不在,以及我们对大多数有利于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控制不力,造成食品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难题。在各种农产品上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霉菌,这些霉菌都能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有毒的化合物,有些甚至是致癌的。霉菌毒素有很多种(CAST,2003),包括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M1(Aflatoxins,FB1、FM1);赭(棕)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A);杂色(柄)曲霉毒素(Terigmatocystin);展青霉素(Patulin,PTL);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F-2));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MF),三硝基丙酸以及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的T -2毒素(T-2toxin,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二乙酰镳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近期的报道中指出,全世界至少99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7%,针对粮食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都有相关的规定。在未来的几年里,与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有关的气象突发事件的增多将进一步向我们提出挑战。霉菌毒素污染给食品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饲料的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霉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如下几种: 一、薄层层析法: TLC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测定其最低含量。TLC法样品前处理繁琐,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强度。 二、色谱法: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一直是最重要的霉菌毒素的化学分析方法。现在比较普遍的霉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还是液相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法快速而准确,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仅限于专业检测机构获得科研和调查分析、监测使用,未能在企业及基层广泛推广使用,而且其结果的滞后效应大大降低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效果。 三、免疫化学检测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选择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通常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很低的检出限,广泛用于各种抗原、半抗或抗体的测定,一般可分为荧光免疫法、发光免疫法、免疫法及电化学免疫法等非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其中在饲料霉菌毒素检测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由于其快速、灵敏、准确、可定量、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设备,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等特性,特别适用于饲料厂、粮油/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等企业进行原料或成品的检测以及工商质监部门现场检测。 该类方法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 2) 干扰小:抗体抗原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很强,结构类似物、荧光物质、有色物质对检测的干扰很小。 3) 操作简便快捷:由于特异性强,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和提取纯化过程,同时操作步骤也非常简便,测定时间也短。 4) 安全性高,污染少,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的测定仪器,所用试剂也相对较少,特别是因为灵敏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1 冰箱:2℃~5℃。 1.2 恒温培养箱:28℃±1℃。 1.3 均质器。 1.4 恒温振荡器。 1.5 显微镜:10×~100×。 1.6 电子天平:感量0.1g。 1.7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250ml。 1.8 无菌广口瓶:500ml。 1.9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 1.10 无菌平皿:直径90mm。 1.11 无菌试管:10mm×75mm。 1.12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2 培养基和试剂 2.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中A.1。 2.2 孟加拉红培养基:见附录A中A.2。 3 操作方法 3.1 试验前准备 3.1.1 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匀浆杯、试管、量筒、吸管(1ml、10ml)、稀释剂等移至操作室内。准备好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3.1.2 开启无菌室紫外杀菌灯和洁净工作台的空气过滤装置30min。 3.1.3 操作人员用肥皂洗手,关闭紫外杀菌灯,进入缓冲间,换工作鞋,用消毒液洗手或用乙醇棉球擦手,穿戴好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3.1.4 操作前先用乙醇棉球擦手、工作台面,再用乙醇棉球擦拭供试品瓶、盒、袋等的开口处周围,待干后用灭菌剪刀或镊子将供试品启封。 3.2 样品稀释液的制备

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样品稀释液。样品稀释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样品稀释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3.2.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 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l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或放入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2.2 液体样品 以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3.3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3.3.1 用1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 3.3.2 按3.3.1操作程序,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3.3.3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ml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3.3.4 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6℃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孟加拉红培养基(可放置于46℃±1℃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3.4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28℃±1℃培养5d,观察并记录。 3.5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表示。选取菌落数在10CFU~150CFU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3.6 结果与报告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 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 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 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 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液体或半固体样品可用迅速颠倒容器25次来混匀。 2.样品的稀释:为了减少榈稀释倍数的误差,在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度应更换一根吸管。在稀释过程中,为了使霉菌的孢子充分散开,需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 3.培养基的选择:在霉菌和酵母计数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种选择性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霉菌和酵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用PDA作平板计数时,必项加入抗菌素以抑制细菌。 孟加拉红(虎红)培养基:该培养基中的孟加拉红和抗菌素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孟加拉红还可抑制霉菌菌落的蔓延生长。在菌落背面由孟加拉红产生的红色有助于霉菌和酵母菌落的计数。 高盐察氏培养基:粮食和食品中常见的曲霉和青霉在该培养基上分离效果良好,它具有抑制细菌和减缓生长速度快的毛霉科菌种的作用。 4.倾注培养。每个样品应选择3个适宜的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倾注2个平皿。培养基熔化后冷却至45℃,立即倾注并旋转混匀,先向一个方向旋转,再转向相反方向,充分混合均匀。培养基凝固后,把平皿翻过来放温箱培养。大多数霉菌和酵母在25-30℃的情况下生长良好,因此培养温度25~28℃。培养3d后开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共培养5d观察记录结果。 5.菌落计数及报告:选取菌落数10~15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霉菌及霉菌毒素之认识与防治 东莞贸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部

一、霉菌毒素之定义 霉菌毒素与抗生素同为霉菌的代谢产物,而霉菌毒素,顾名思义,就是霉菌在各种不同的有机基质上生长后所产生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这些具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有些是排出于所生长的基质中,有些则存在于菌体内,当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毒素的基质或菌体,有时甚至接触到含有毒性的基质后便发臭或局部性的中毒。 二、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而言,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是因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潮湿而异,其蔓延的程度因季节与每年不同气候之改变而有所不同。所以亚热带地区特别容易导致霉菌的繁殖而造成霉菌毒素的污染,其最主要的因素为产毒霉菌污染了含有丰富的醣类和适量蛋白质的基质如谷物,牧草或豆类等农作物,任何基质都有一层保护膜可免于霉菌入侵,然如在生长其间被昆虫咬伤;或在收割时经机械性的伤害,特别是玉米中胚牙的损坏;或在收割后不良的储藏过程空气中湿度及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龟裂等造成表皮损伤,皆会使到霉入侵基质,然后配以适合霉菌生长的湿热天气就产生霉菌毒素,其关系如下图表示: 霉菌毒素与环境的关系图 相对湿度←→含水量←→细菌生长 ↓ 表皮损伤→基质 (昆虫,收割)↑ 微生物交互作用↘↓ph 温度空气 霉菌← 霉菌抑制剂↗ ↓ 二次代谢产物徽菌毒素

(一) 温度对霉菌的影响 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高温(25℃)时产生F-2毒素,而在低温(8-18℃)时产生T-2毒素。又Aspergillus flavus在28℃以下不会产生黄曲毒素Bl。然而有些霉菌则是好低温性。 (二) 水份及湿度对霉菌的影响 霉菌通常无法在水分活性(平衡相对湿度)低于0.68的情况下生存。 (三) 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 钙离子是抑制霉菌产生毒素的要件,而酸雨会造成土壤中钙离子减少,则毒素产量将随之上升,虽然每一种霉菌有其最适生长PH 值,但对酸、碱的耐力相当强,因此酸碱值对霉菌的影响不大。 (四) 空气对霉菌的影响 相同的霉菌在不同的空气条件下会产生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毒素,如梭霉菌属Fusarium在氧气充足时产生F-2毒素,而在二氧化碳充足时产生DON毒素。 三、霉菌毒素中毒的特点 动物吃了霉菌毒素的饲料后,通常不会迅速引发中毒,所以即霉菌毒素遍存于各地,但多年来霉菌毒素并未受到重视,所以霉菌毒素的报告少之又少,霉菌毒素中毒症成为一种被忽视的中毒疾病,此乃因霉菌毒素中毒具有如 下的几个特点所造成: 1. 它的病因很难迅速加以鉴定。 2. 它无传染性,中毒之后不会再发生。 3. 它以抗生素、磺氨剂、血清或其它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彰。 4. 它的发生主要由于特别的饲料,如花生、玉米或米等。 5. 它的发生常与季节气候有关。 6. 检查可疑饲料、可发现一些霉菌的生长和毒素。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分布

食品中霉菌和酵母分布、检测和鉴定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群飞 1. 霉菌和酵母的基本特性 霉菌和酵母这种称谓仅是为了方便起见,将小型真菌有真正菌丝的称为霉菌,没有菌丝的称酵母,并没有分类学上的依据。相对于低等的细菌来说,霉菌和酵母生长缓慢,竞争能力较弱,故霉菌和酵母常在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形成优势菌群。由于霉菌和酵母的细胞较大,新陈代谢能力强,故102~104个酵母即可引起一克食物的变质,而细菌则需要100倍于此数的细胞。 通常霉菌和酵母适合在高碳低氮有机物如植物性物质上生存。适合的pH 3~8,有些霉菌可以在pH2,酵母在pH 1.5时生活。水活度要求0.99~0.61,霉菌0.85时最适宜,某些嗜渗酵母和霉菌常引起糖果类食品的变质。一般的霉菌的生长温度为20~30℃,部分霉菌可以在不低于-7℃的温度下生长。酵母一般在0~45℃时生长。耐热能力较差,酵母细胞55~56℃几分钟就被杀死。少数霉菌的孢子(如丝衣霉)则可在90℃中耐受几分钟。霉菌和酵母很多可以耐受防腐剂。如乳酸、醋酸、CO2和SO2等。有些酵母酯酶活性高并能合成B族维生素。 2. 食品中酵母的常见类群 在食品中能分离出各种酵母菌,但它们很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其中多数来源于外界的偶然污染。仅有非常有限的几个酵母属可使经过加工并正常生产工艺包装的食品腐败。比如抗SO2熏蒸的酵母,就是饮料、葡萄酒变质的常见因素。耐受保鲜剂的毕赤酵母,高度嗜氧,可以形成泡菜和酱油的表面膜。 当然,如果不按照标准的生产程序进行食品生产,那么许多外界污染的酵母都将在食品中大量繁殖,这种情况下,就谈不上优势菌群问题了,也不必进行酵母的分类鉴定。处理方法只有一个,恢复正常的生产程序。 2.1 乳制品:鲜奶易因细菌污染而腐败,酵母菌不是重要问题。当鲜奶被加工成奶油、乳酪、酸奶等制品后,由于细菌被抑制,酵母可相应地成为优势菌。它们使奶油、乳酪产生怪味和气体,使黄油产生有味物质,并可使酸奶和酸乳酪腐败。在实验室中,汉逊德巴利酵母、布提利假丝酵母、多孢丝孢酵母和红酵母均能导致固体和液体乳酪的腐败。 2.2 肉类与肉制品:通常情况下,这类制品适于细菌的生长,酵母不是引起变质的主要原因。某些德巴利酵母可使冷冻的猪、牛肉香肠和午餐肉表面出现令人不愉快的粘滑感觉。 2.3 水果和蔬菜:两者的差别主要是pH值。水果通常为酸性,pH值在1.8~2.2左右(味浓的水果,柠檬等)到pH 4.5~5.0(西红柿等)之间,对细菌有抵抗力。而蔬菜的pH值接近中性,对细菌侵入敏感。通常引起水果腐败的原因是霉菌而非酵母,只有柠檬型克拉克酵母可侵入破损的草莓。 2.4 果酱、蜜饯、果汁和干果:这类食物的特点是水活度低。一些接合酵母能使加热不完全的果酱败坏。鲁接合酵母和拜尔接合酵母可引起包装好的巧克力变质。即使仅沾上几个细胞,最终也将生长而产生大量气体至将外包装胀破。拜尔接合酵母同样能使果汁变质,它能在水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名称 姓名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组员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 目的要求酵母菌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年级八上生物实验类型提交时间分组实验指导老师 方法步骤 酵母菌电镜照片xx霉菌电镜照片 (1)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讨论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时,应将装置放在25-30℃的环境中培养,以使酵母菌快速繁殖。 2.酵母菌培养液应含有一定浓度的糖,但是糖的浓度不宜过高。 3.培养青霉时,可以在培养皿里垫一层吸水纸,加适量的水,并盖上盖,放在阴暗温暖的环境中。 每天往里面加适量的温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4.青霉分生孢子梗上成串的孢子容易碰落,盖盖玻片时要特别小心,动作须轻缓,盖好后不能移动位置。 注意事项 AA

全球性的霉菌毒素问题

全球性的霉菌毒素问题: 生物,绿色,环保的解决途径 引言 到目前为止,已知世界上有10000多种真菌。有幸的是,大部分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面包,芝士,抗生素等。大约有50多种真菌对畜禽和人类是有害的,它们可产生毒素,总称为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真菌在代谢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营养物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真菌在大田作物上产生霉菌毒素,称为“大田毒素,镰刀菌毒素”;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毒素称为“贮存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或即是大田毒素,又是贮存毒素。霉菌毒素主要由曲霉菌,镰刀菌,青霉菌和麦角菌产生。当条件适宜时,这些真菌生长在大田的作物上,收获时,贮存期间或在饲料加工期间就会产生霉菌毒素。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躲过这些无声的杀手。霉菌毒素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Devegowda 等, 1998a)。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每年由霉菌毒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上百万美元。这里面对农作物生产者,动物养殖者和食品生产者的影响最大。 影响食品和饲料的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和Cyclo piazonic acid(肝毒素,免疫抑制)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和桔青霉毒素Citrinin(肾毒素,痛风) ?T-2毒素T-2 toxin和蛇形菌毒素Duacetixyscripenol(口腔溃烂,食欲不振,皮肤和胃肠道发炎) ?伏马菌毒素Fumonisins和串珠镰刀菌毒素Moniliformin(神经学疾病,肝脏受损)?呕吐毒素Vomitoxin和萎蔫酸Fusaric acid(拒食,皮肤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假冒的雌激素,繁殖机能紊乱) (Devegowda等, 1998b) 影响饲草的霉菌毒素 生物碱Ergot alkaloids 葚孢霉毒素Sporidesmin 羊茅草毒素Fescue toxin 震颤素Tremorgens 展青霉毒素Patulin,呕吐毒素Vomitoxin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霉菌毒素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的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 曲霉的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 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的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 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 验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 释。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一课时

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 1.课前准备A: 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 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 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2015版药典)

霉菌与酵母菌计数方法 1试验菌液得制备与使用(以白色念珠菌为示例) 白色念珠菌(0)代 ↓ 传代培养 ↓ 实验菌液得制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 基,培养温度20~25℃,培养时间2~3天 ↓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30~35℃, 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MPN法不适用),培养温 度30~35℃,培养时间不超过5天,接种量不大于100cfu 注:当需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测定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时,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1.1菌种 试验用菌株得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得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得生物学特性。 1。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程序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白色念珠菌得新鲜培养物 ↓ 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菌悬液 取黑曲霉得新鲜培养物 ↓ 加入3~5ml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 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 采用适宜得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 用含0。05%聚山梨酯80得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 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得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稳定得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得贮存期内使用、

1。3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就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得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 ↓ 置表1规定条件下培养 ↓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 同时,用相应得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得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得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 菌应生长良好 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pH7。2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 制备成1:10供试液。 ↓ 若需要,调节供试液pH值至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一步10倍系列稀释、 ⒉接种与稀释 所加菌液得体积应不超过供试液体积得1%、为确认供试品中得微生物能被充分检出,首先应选择最低稀释级得供试液进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无处不在,以及我们对大多数有利于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控制不力,造成食品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难题。在各种农产品上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霉菌,这些霉菌都能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有毒的化合物,有些甚至是致癌的。霉菌毒素有很多种(CAST,2003),包括黄曲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M1(Aflatoxins,FB1、FM1);赭(棕)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A);杂色(柄)曲霉毒素(Terigmatocystin);展青霉素(Patulin,PTL);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F-2));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MF),三硝基丙酸以及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的T-2毒素(T-2toxin,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二乙酰镳草镰刀菌烯醇(Diacetoxyscirpenol,DAS)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近期的报道中指出,全世界至少99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7%,针对粮食和饲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都有相关的规定。在未来的几年里,与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有关的气象突发事件的增多将进一步向我们提出挑战。霉菌毒素污染给食品企业、粮油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以及饲料的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霉菌毒素检测常用的方法如下几种: 一、薄层层析法: TLC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测定其最低含量。TLC 法样品前处理繁琐,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强度。 二、色谱法: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一直是最重要的霉菌毒素的化学分析方法。现在比较普遍的霉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还是液相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法快速而准确,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仅限于专业检测机构获得科研和调查分析、监测使用,未能在企业及基层广泛推广使用,而且其结果的滞后效应大大降低了对生产实际的指导效果。 三、免疫化学检测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选择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通常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很低的检出限,广泛用于各种抗原、半抗或抗体的测定,一般可分为荧光免疫法、发光免疫法、免疫法及电化学免疫法等非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其中在饲料霉菌毒素检测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