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福利核算理论构造的再研究

国民福利核算理论构造的再研究

国民福利核算理论构造的再研究

*

杨缅昆

(仰恩大学 福建泉州362014)

摘 要:本文在探讨国民福利定义及其理论公式基础上,构建出国民福利核算的指标公式。同时,针对理论界在绿色GDP 核算(狭义的国民福利指标)研究方面所出现的种种误解,以福利经济学外部性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外部性核算理论,从而为国民福利总值的核算给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国民福利;国民福利总值;外部性;外部性核算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1 4;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 (2006)01-0061-07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生产的增长,在这种观念下,GDP 和人均GDP 理所当然地成为衡量经济增长的规模及其速度的综合性指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本质或最终目的并不在于生产的规模到底是多少,而在于是否能满足一国国民日益增长的经济福利的需要。由于GDP 的外在数量规模与其内含的福利规模并不是对应等值,因此,GDP 或人均GDP 的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真实描述,相反,它会扭曲地说明国民经济运行的客观现实。因此,建立以一国经济福利为核算对象的国民福利核算体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令人遗憾地是,尽管人们已认识到福利测度的重要性,然而当我们查阅有关文献时,发现在我

国学界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委实太少,因而研究

成果凤毛麟角。正是因为如此,本文力图在这个问题上做些工作,并希望这些工作能够促使理论界同仁对国民福利核算的关注。

二、国民福利可以测度吗?

福利作为一个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概念,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福利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利概念称作社会福利(Social W e lfare),它不仅包括经济福利,而且包括非经济福利。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福利概念即国民经济福利,简称国民福利(N ationa lW e lfare )。

国民福利可以测度吗?或者说,国民福利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抑或还可以是一个指标范畴?这个问题在西方经济理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至今仍处于见仁见智,尚未达成共识的境地。我国

*本文是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办 十五 规划项目!广义绿色GDP :国民福利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

2003E086)的阶段性结果。

作者简介:杨缅昆,男,福建厦门人,仰恩大学教授、校长助理,研究方向:国民核算理论与方法。

61

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6年第1期 A cadem ic R esearch (Integrated ed iti on)

理论界对国民福利测度的可能性持有怀疑态度的学者也大有人在#。从历史上看,在长达几十年的争论中,西方理论界就这一问题形成两大派别:可测度学派和不可测度学派。

可测度学派的鼻祖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创立者A?C?庇古教授。1920年,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作为哲学范畴的福利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并赋予了新的内容,使其成为经济学的重要范畴,并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了福利经济学理论体系。不仅如此,庇古力图解决经济福利测度的理论问题。庇古认为,一国的经济福利是建立在个人经济福利基础之上的,或者说,个人的经济福利的总和就是一国经济福利,而个人的经济福利被定义为个人所获得的货物和劳务的效用之和。以这一认识作为逻辑起点,庇古把国民收入视为一国经济福利的同义语, 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是对等的,对其中之一的内容的任何表述,意味着对另一个内容的相应表述。显然,庇古以国民收入这一指标范畴作为原属哲学主观范畴的福利概念的 客观对应物%。

不可测度学派以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学派为代表。针对庇古的经济福利概念是以个人所获得的效用为逻辑起点来加以定义的做法,许多学者根据效用序数理论,认为由于效觾不能在个人之间进行基数比较,因而个人效用是不能加以测度的,更不可能加以总计。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K ?J?阿罗在严密的数理逻辑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不可能性定理,为不可测度学派提出的整体福利不等于个体福利之和的命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因此,在西方国家似乎是以正统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不可测度学派的观点居主流地位。

尽管庇古关于一国经济福利等于国民收入的命题,在新福利经济学派那里得不到认可,但对于从事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学者,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得豪斯和詹姆斯?托宾等人提出了 经济福利尺度(M E W)指标,就是在庇古命题的基础上,以GDP指标为基准,融入若干个游离于市场体系之外的但对经济福利的增减发生作用的因素,旨在将作为生产指标的GDP转化为能够反映一国福利状况的指标,从而为人们开展国民福利核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对诺得豪斯等人的工作十分赞赏,认为是一个 首创性研究,在其风靡全球的!经济学?一书中,以较大篇幅给予介绍。同时,萨缪尔森在书中不仅将诺得豪斯等人原有的1929-1965年的估计数字延伸到1976年,而且对诸如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核算,提出了方法论方面的意见。这说明在国民福利测度可能性的问题上,萨缪尔森是持肯定态度的&。

笔者认为,西方国家的可测度学派和不可测度学派之间关于国民福利是否可测度的争论,实际上是宏观福利理论和微观福利理论之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和反映。事实上,在西方经济学中,由于研究目的不同、研究假定各异,研究方法有别,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对于同样一种经济现象的解释经常会出现矛盾,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与微观经济理论旨在研究个体经济行为不同,宏观经济理论是研究国民经济主要变量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论,是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的。正因为如此,宏观福利理论在讨论国民福利核算问题时,暗含着一个不仅将社会成员而且将经济福利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的假定,因而消除了微观福利理论关于个人之间效用的可比性这一难题的困扰。这正如从微观上看,虽然一定数量的货币收入对贫困如洗的穷人与腰缠万贯的富人表现为不同的效用,但并不妨碍人们在宏观上是以货币收入金额,而不是以货币收入对穷人和富人所产生的不同效用为依据,来进行国民收入(或GDP)核算的。这是因为, 在我们处理总量的场合,大数规律是有用的个人行为的变幻无常倾向于湮没在群体行为的规律之中。?可见,在开展国民福利核算研究时,我们不必也不应该局限于西方国家微观福利理论的束缚。

62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 2006年

# % &?李刚:!实施绿色国民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12期。

参见历以宁等!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参见萨缪尔森!经济学?P274-P277,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参见加得纳 阿可利!宏观经济理论?P26,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三、国民福利定义及理论诠释

福利概念及其定义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著名道德哲学家J ?本沁教授将福利概念定义为幸福和快乐。这一定义至今仍在许多领域内产生影响。不过,本沁的福利定义由于过于抽象,很难成为国民福利测算的概念基础。庇古则试图将宏观福利理论与微观福利理论统一起来,却遭到了不可测度学派激烈的批评。此外,庇古关于经济福利等于国民收入的命题,虽然为国民福利核算开创了理论先河,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然而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也受到当代经济学者的质疑和批评。

那么,什么是国民福利呢?或者说,国民福利应该如何加以定义呢?笔者认为,从纯理论的角度看问题,所谓国民福利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正效用和负效用,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的净影响。基于这一定义,假定W 为国民福利,W +

j 和W -

j 分别为人类在从事j 活动时所创造的正效用和负效用,那么国民福利测度的理论公式可表述如下:

W =(N

j=0W +

j

-(N

j=0

W -j

由上式不难看出,国民福利是全社会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正效用的集合扣除由此派生的负效用的集合的余额。在这里,所谓正效用是指对人类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有促进意义的因素,其主体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吃、穿、住、用、行的货物和劳务。然而,人类在创造正效用的活动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创造负效用。而这些负效用使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正效用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抵消。例如,在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了正效用;但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所派生的污染物,又使人类的生活环境遭到污染,甚至导致环境退化。而这些负效用所导致的环境变化,又反过来使人们已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日益下降。

应该了解,这里我们之所以将负效用作为正效用的扣除因素,是因为负效用在降低正效用质量的过程中,间接地抵消了正效用的数量。笔者曾著文指出,国民福利二重性表现为数量和质量

两个方面。如果不存在负效用,国民福利就是正

效用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正效用内部体现为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正效用的数量增长就是国民福利的增长。反之,如果出现了负效用,正效用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分离,后者在数值上会低于前者。也就是说,正效用的数量增长并不意味着正效用质量的同步增长。人们要想使正效用的数量与质量统一起来,保证福利的外在数量与其内含的效用相一致,以便使不同时期的正效用具有可比性,就必须从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正效用中扣除一定数量的旨在消除负效用的货物和劳务,而余额才是能够真正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国民福利#。

笔者将反映国民福利规模的标志性指标称作国民福利总值(G r oss Nati o na lW e lfare ),该指标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能够真正满足和提高社会成员福利需要的最终产品总量的货币表现。如果我们将国民福利总值与GDP 加以比较,不难发现,两个指标最大区别在于,GDP 考察的仅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正效用,或者说,是全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而对由此派生的负效用却忽略不计。正因为如此,笔者将GDP 定义为名义国民福利,并认为在存有外部性损害的情况下,它的外在数值会大于内含的福利效用,因此,将它作为衡量经济规模及其发展速度的标准,必然扭曲地说明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反,国民福利总值则是对产生于人类活动的正效用和负效用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因此与GDP 不同,它的外在数值与其内含的福利效用是保持一致的。基于这个原因,采用国民福利总值指标要比采用GDP 指标,在衡量经济增长方面,更具有科学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测算国民福利规模的方法,尽管时至今日仍旧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四、外部性核算理论

从理论上说,在进行国民福利总值测度时,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理论公式将人类在各种经济活

63

2006年第1期 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理论构造的再研究

#

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再论绿色GDP 核算理论思路?!统计研究?2003年第1期

动中创造的正效用和负效用分别加以汇总,然后用前者减去后者,其余额便是国民福利。然而,在现实核算中,我们并不需要从头做起,而可借助于SNA体系内的GDP核算数据。这是因为,作为社会最终产品的货币表现的GDP,同样也是国民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们将上述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公式,转化为更为贴近现实生活的指标公式:

国民福利总值=GDP+外部性经济因素-外部性不经济因素

在这里,我们需要以福利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为基本原理,建立一套外部性核算原理和原则,以便准确把握上述公式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为国民福利核算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在市场体系内部,无论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易,还是货币与商品的交易,都属于自愿交易的范畴。自愿交易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对于交易双方会形成有利而无害的影响。自愿交易在核算方面所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微观成本与宏观成本,从而微观收益与宏观收益在数量上保持相等。然而,所有交易都发生于市场体系内部,都表现为自愿性,仅仅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外在于市场体系的 交易活动,是建立在非自愿的基础之上,其所形成的经济效应往往使交易双方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境地,一方获利,一方受损。当然也有双方都获利的情况,但为数不多。一般来讲,福利经济学将这种 交易活动称做外部性。与自愿交易不同,作为外部性的非自愿交易则表现为微观成本与宏观成本,从而微观收益与宏观收益在数值上并不对应相等。可见,如果我们给外部性概念下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那么它是指当一个或一些行为主体的福利在市场之外被迫受到其他行为主体的行动的影响,则后者的行动相对于前者而言就是一种外部性。正如福利经济学家鲍莫尔等人指出: 只要某人(比如A)的效用或生产关系中含有由其他人决定的实际变量,而他人在做决定时并没有特别考虑他们对A的福利产生的影响,这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例如,企业生产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污染物和噪音,对于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一种外部性。

外部性概念从性质上看,有外部性收益和外部性损害之分。外部性收益表现为宏观收益大于微观收益,而外部性损害则表现为宏观收益小于微观收益。例如,如果企业将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企业因此成本减少,收益增多。而这一微观收益并不代表宏观收益,因为社会还需动员一部分产品消除环境污染,因而,从总体看,宏观收益会小于微观收益。基于这一原因,在上面公式中,我们将能够导致外部性收益的因素称作外部性经济因素,而将能够导致外部性损害的因素称作外部性不经济因素。根据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建立外部性核算理论,遵循外部性核算原则,对于正确开展国民福利核算,保证国民福利总值测算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国民福利总值的测算是以GDP为基础,而GDP是市场活动所创造的正效用的集中反映。然而,市场经济活动之外,还有许多能够影响国民福利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在SNA,或者由于统计技术方面的原因(如地下经济、家庭自我服务等),或者由于有的因素的货币化方法正处于探索阶段(如环境污染、资源耗减等),这些因素并没有纳入GDP核算范围内。相对于GDP 核算系统,我们将其称为外部性因素。尽管严格地说,有的只属于核算学意义上的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因素。

第二,为了满足国民福利核算需要,笔者将外部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拓宽。相对于GDP 核算系统,外部性因素可分为两类:核算学意义上的外部性因素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因素%。前者意味着只要我们解决了核算技术问题,这些因素的产出与投入就会完全融入SNA体系,与原有的核算内容相互协调一致。例如,地下经济、家庭自我服务等就属于此类;后者就没有那么简单。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希冀将国民福利核算与GDP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就必须遵循SNA 已有的核算原则,如国民核算平衡原则以及由此

64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 2006年

# %W J Baum ol and W E Oates,The Theory of Environm en t al Poli cy,C a mb ri dgeU nivers it y Press1975P175

参见杨缅昆!环境退化:核算理论与方法?!统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派生的产出与投入一致性原则。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因素如资源耗减、环境退化等的货币化计量问题,这些因素的性质仍旧具有外部性。要想将其成为融入SNA的内部性因素,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在绿色GDP核算的讨论中,许多学者将资源耗减视为部门发生的中间消耗,这显然是违反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因为所谓中间消耗意味着社会产品的中间使用,而使用是与产出紧密相连的。然而,在现有核算体系中,自然资源是不计算产出的。没有资源总产出就不可能有资源产品的中间使用。可见,在自然资源没有计算产出的情况下,将资源耗减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其结果必然导致国民使用大于国民生产,破坏了国民经济平衡核算的逻辑结构。

第三,差异性原则。如果我们将GDP核算涉及到的因素称作内部性因素,那么,外部性因素则指没有进入GDP核算范围,但国民福利核算必须要加以考虑的因素。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因素,是我们避免国民福利核算与GDP核算发生交叉重复的关键所在。在这里,笔者根据外部性理论,提出一个国民福利核算必须遵循的原则)差异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只有能够导致宏观成本(收益)与微观成本(收益)在数值上不相等的因素,才能视为外部性因素,从而才能作为国民福利核算的对象。如果宏观成本(收益)与微观成本(收益)的数值相等,意味着所考察的因素是已进入GDP核算范围的内部性因素。例如,假定全社会所有企业都支付了一定的环保费用,将生产过程所形成的污染物全部消除在企业内部,没有造成环境污染,社会不必再支付任何环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微观成本的集合就是社会宏观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企业所支付的环境保护费用不应作为外部性因素而应作为内部性因素处理;或者说,这一因素不属于国民福利核算的考察对象。相反,如果企业没有支付环保费用,以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导致社会的环境污染,于是,社会宏观成本将会大于企业微观成本,因为前者还包括用于消除环境污染的潜在的社会成本,而这一潜在成本就是进行国民福利核算的外部性因素。近年来,我国理论界讨论绿色GDP核算时,出现的将实际发生的环保费用作为外部性因素加以扣除的误解,就是没有把握差异性原则的结果。

第四,潜在成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部性不经济因素或外部性损害因素,可以看作是国民福利生产的成本。然而,这种成本概念与人们熟知的传统成本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体现在总产出内部,而且是实际发生的费用,因而又称为内部成本和实际成本;而具有外部性的福利成本则与本期总产出毫无瓜葛关系。它是指未来时期有可能用于消除外部性损害因素的潜在成本。潜在成本原则是笔者为正确开展外部性损害核算而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核算原则,在开展绿色GDP核算,乃至国民福利总值核算,都应该严格加以遵守。下面我们将通过经济模型的推导,证明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潜在成本模型的构建

为了使潜在成本模型的构建简化易懂,我们将外部性经济因素加以舍象,单独考察外部性非经济因素对国民福利形成的影响。同时,我们以环境污染作为外部性非经济因素的代表,来进行潜在成本模型的推导。

如前所述,任何经济活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形成正效用和负效用,从而对国民福利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正面影响增加国民福利,用W+表示;负面影响减少国民福利,用W-表示。这样,国民福利计算的理论公式是:

W=W+-W-(1)假定国民经济有两个部门:生产部门P和居民部门H,同时假定不存在企业 内部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这一假定出发,我们分别从GDP生产和国民福利形成的两个角度来考察生产部门和居民部门所起的作用。

首先考察GDP。众所周知,作为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集合的GDP,是由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居民部门只是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所以,从GDP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看,我们可得如下公式:

GDP=V p+M p(2)

65

2006年第1期 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理论构造的再研究

GDP=Y p(3)

式(2)中的V p和M p是生产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构成,分别代表劳动者报酬和企业盈余(为了阐述简明,我们将固定资产折旧因素存而不论)。式(3)的Y p代表生产部门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

其次考察国民福利的形成。就生产部门言,它所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无疑增加国民福利,但由于排放出各种污染物P p,形成环境污染,却会导致国民福利的减少;而居民部门的经济活动(消费活动)虽然不会增加国民福利,却由于在消费过程中排放出引发污染环境的污染物P h,也同样导致国民福利的减少。于是我们有

生产部门:W p=W p+-W p-=Y p-P p(4)

居民部门:W h=W h+-W h-=0-P h=-P h

(5)

从全社会看,则有

W=W p+W h=Y p-P p-P h(6)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再加入环境保护部门。假定生产部门释放出的污染物P P分为两部分: (1)进入环保范围的污染物P P1;(2)未进入环保范围的污染物P P2;又假定居民部门排放的污染物P h全部进入环保范围。于是,式(6)可写成W=Y p-(P p1+P p2)-P h(7)

就环保部门言,它在创造增加值V e+M e的同时,从实物形态看,也生产出环保服务产品,其中大部分为生产部门所购买(如排污费等),也为居民部门所购买(如卫生费等)。从GDP核算角度看,前者为社会中间产品(C e),不应计入GDP内;后者为环保部门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Y e),则应作为GDP的组成部分。又因为根据GDP核算原理,社会最终产品之和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则有

GDP=Y p+Y e=(V p+M p)+(V e+M e)

(8)

应该指出的是,式(8)的成立,并不意味着Y P=(V P+M P)或Y e=(V e+M e)的成立。这是因为,在国民经济存在多部门的情况下,个别部门所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一般不等于该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这一点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

从国民福利形成看,无论C E还是Y E,其作用是消除了进入环保范围的污染物P p1和P h,从而抵消式(7)中的国民福利的减少。也就是说,环保部门在消除环境污染时,为全社会创造了最终产品和增加值,应计入GDP内。这样,可将式(7)调整为

W=W+-W-=Y p+Y e-P p2(9) =(V p+M p)+(V e+M e)-P p2

=GDP-P p2

根据上述经济模型的推导,不难得出以下几点理论认识:

第一,GDP作为生产总量指标,只考虑国民福利的增长因素,而对国民福利的减少因素则不予考虑,因而可视为一种名义国民福利指标;与GDP不同,国民福利的计算同时考虑上述两种性质不同、效应相反的因素,它所反映的是国民福利的净规模,即能够真正满足和提高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规模。

第二,实际环保费用的发生,意味着环保活动的展开。该活动所生产的环保服务产品(C e和Y e)对于降低或消除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给国民福利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该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V e+M e,以及所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Y e,都是国民生产指标范畴的组成部分,应该分别从价值和实物角度纳入GDP核算。

第三,反映国民福利与GDP之间数量关系的中介因素P P2,既不是本期发生的实际环保费用,也不是环境污染对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损害成本,而是尚未得到治理的环境污染的 潜在治理成本,又可称环境恢复成本#。潜在成本概念的经济学意义是,由于存在着外部性损害因素,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并不能全部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需要,其中一部分产品在未来时期还需用于消除外部性损害因素。

第四,潜在成本模型的推导,不仅适用于环境污染因素,而且也适用于其它外部性损害因素。也就是说,当我们对诺得豪斯和托宾称之为 城市化后的不愉快之处的交通拥挤、城市噪音以

66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 2006年

#参见杨缅昆!环境退化:核算理论与方法?,!统计研究?

2004年第11期。

及社会犯罪等外部性损害因素进行核算时,同样也需要坚持这一潜在成本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福利总值是一个真正能够用于满足和提高社会成员福利需要的指标,也才能保证不同时期国民福利总值具有可比性。

五、结束语

联合国统计局在1993年SNA 提出了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框架(SEEA ),并推出生态总值即EDP 的指标概念。EDP 是溶经济和环境为一体的总量指标。从本质上说,EDP 指标不是一个生产指标,而是一个福利指标,也就是说,它通过剔除环境因素对经济福利的负面效应,来达到反映一国国民福利规模的目的。尽管EDP 指标的核算方法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但这一指标的提出及其核算,意味着国民福利核算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向现实的实际操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因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然而,不能不看到EDP 不是一个核算内容完整的国民福利指标,换句话说,它只是一个狭义的国民福利指标。因为环境资源的变化固然是影响经济福利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除了环境资源因素外,尚有许多因素如地下经济,闲暇时间,家务活动,交通拥挤,噪音侵扰,社会治安等等,

都在不同程度扩大或缩小国民福利的规模。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必须意识到国民福利核算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件相当复杂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步到位。需要假以时日,分步分阶段加以解决和完成。参考文献:

[1]历以宁等!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商务印书

馆,1984年版

[2]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加得纳 阿可利!宏观经济理论?,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1年版

[4]W J Baumo l and W E O ates ,T he T heory of Env i ron m enta l Po licy ,Ca m bri dge U n i ve rsity P ress

[5]金玉国!国民经济福利核算研究?!统计研究?1995年第5期

[6]杨缅昆!绿色GDP 与环保活动核算?!统计研究?2000年第9期

[7]杨缅昆!绿色GDP 核算理论问题初探?!统计研究?2001年第1期

[8]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的理论构造)再论绿色GDP 核算理论思路?!统计研究?2003年第1期

[9]杨缅昆!环境退化:核算理论与方法?!统计研究?2004年第11期

[10]杨缅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研究框架的方法论研究?!经济评论?2005年第6期

A R 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M ethodol ogy of

the A ccounti ng of N ationalW elfare

YANG M ian -kun

(Y ang -En Un i vers i ty ,362014,Quanzhou ,

Fu jian ,C h i na)

Abstrac t :T his paper tr i es to construct the i ndex f o r mu l ae of nati onalw e lfare accounti ng on t he base o f prob i ng i n t o t he de finiti on o f nati ona lw elf a re and its theoretical f o r mu lae Further m ore ,i n t he ligh t of the ex ter i or t heory of w e lfare econo m ics ,d irecting aga i nst the va ri ous m i sconcepti ons about t he accounti ng o f g reen GDP (i e narrow nati onalw e lfare i ndex),the w riter puts forwa rd t he ex te rior accounti ng t heory ,t hus prov i d i ng a basic pri nc i p l e o f the accounti ng o f g ro ss nati onal w elfa re K ey word s :nationa lw e lfare ;g ross nati onal we lfare ;

ex ter i or econom ical t heor i es ;

ex terior accounti ng theor i es

?责任编辑 邱 林+

67

2006年第1期 杨缅昆:国民福利核算理论构造的再研究

12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2.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人( 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 “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 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 4. 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以下( B )项目不应计入。 A、利润 B、政府转移支付 C、企业净利息支付 D、租金收人 5.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C )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民生产净值(NNP) C、个人收入(PI) D、国民收入(NI) 6. 下列项目中,( B )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人(PI)之中。 A、房租 B、养老金 C、红利 D、银行存款利息 7. 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 )。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 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 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8. 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 B )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9. 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D )。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家庭储蓄等于投资加政府赤字减净出口 10. 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C )。 A、国民生产净值 B、个人收人 C、个人可支配收人 D、国民收入 11. 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 )。 A、国民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可支配收人 D、国民生产净值 12. 按百分比计算,如果名义GDP上升( A )价格上升的幅度,则实际GDP将()。 A、小于,下降 B、超过,不变 C、小于,不变 D、超过,下降 13. 用所有厂商的收入扣除使用的中间投入品成本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D )。 A、最终产品法 B、个人收入法 C、收入法 D、生产法 14. 不会影响GDP测量的是( D )。 A、产品价值的变化 B、对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价值的估计 C、出口的增加 D、政府转移支付 15. GDP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以及间接税支付的总和,也可以表述为( C )。 A、总需求=总供给 B、总供给=总产出 C、总产出=总收入 D、总收入=总需求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基础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地区)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4、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5、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6、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7、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它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8、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GDP的折算指数:也称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10、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的那一部分产值 11、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耗的那一部分产值 12、国民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 13、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它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14、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15、收入法:是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角度来核算一个国家一定期限内投入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16、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定限期内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进行核算GDP的方法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EFGHJKL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E)购买一辆旧车(旧房子) (F)购买股票 (G)购买彩票赢得1万元 (H)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蛋糕厂购入5吨面粉) (I)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 (J)政府的公债利息和消费利息 (K)家庭主妇家务劳动这个价值 (L)拍卖名画的收入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GDP和GNP都是流量的概念 (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 (D)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3、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4、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D (A)今年物价一定比去年高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5、相对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D) (A)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其他国家的赠与 (B)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全部的失业救济 (C)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失业变动进行调整后所得到 (D)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根据价格变动进行调整后所得到 6、假如一个地区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175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折算指数为1.60,则该地区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D)

新职工薪酬准则下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

新职工薪酬准则下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 【摘要】财政部2014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版)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全面规范。文章在对离职后福利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科目设置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了相应探讨,以期为准则实施后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职工薪酬; 离职后福利; 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向职工提供福利的形式在不断变化,所有的企业都不可能不涉及职工薪酬方面的业务,尤其是离职后的福利计划,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原准则)在执行中对此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所以财政部在2014年1月27日对外发布了新的《职工薪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在新准则中,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离职后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等内容,其中离职后福利的出台是一个显著性的亮点,原准则中没有规范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新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的相关会计核算规定,对离职后福利的规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 作为一个新点、亮点内容,虽然新准则规定已比较详尽,但现实生活中国企和大部分企业离职后福利的形式各式各样,在实务中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有所差别,有待财政部出台具体的细则和应用指南,这也是本文想研究的方向。 一、新准则中离职后福利的概念界定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新准则将离职后福利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在我国,此类计划主要是指养老保险费、企业年金、失业保险费等。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在我国,此类计划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延续下来的为退休人员支付的统筹外养老金、生活补贴、医疗费等;企业为离休干部、建国前老职工支付的医疗费、活动经费等;企业为去世职工遗属支付的生活费等。 由于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中的具体内容和经济实质等的不同,其会计核算必然也有所不同,现分述如下。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与答案

第十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A .国民收入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A.物品与劳务 B .生产要素 C .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 .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7.在下列项目中,( )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 下列( )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 .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 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固定资产福利费会计税法差异处理

公司办公室购买的桶装水“职工福利费”还是“办公费” 案例:桶装水计入什么科目? 公司办公室购买的桶装水,属于“管理费用-办公费”哪些费用属于福利费?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规定: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二1090元的高铁票,会计竟然错误的计入“差旅费”!案例 我单位的员工回家探亲,公司内部制度规定允许报销员工探亲期间来回高铁票,4月份小王报销探亲车票金额1090元。 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1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0元 贷:银行存款1090元 以上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是错误的,这张1090元的高铁票不是差旅费,属于福利费,是万万不得抵扣增值税的! 正确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090元 贷:银行存款1090元 结转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1090元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090元 提醒若是报销的车票按照福利费来抵扣了,应转出: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1000元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2、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同一年的人口数量去除该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一国人口数量。该公式中的人口数量是指当年年初与年终人口的平均数,或某年的年中人口数字(7月1日)。 4、流量与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一年)测算出来的数值;而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如2003年7月1日)存在变量的数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而国民财富则是一个存量。 5、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 6、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7、名义GDP(或货币GDP)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 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变动既包含了实际产量变动的因素,也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 8、实际GDP 实际GDP 是按不变价格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 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 动的情况。 9、GDP折算指数(GDP价格指数) 它等于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即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它反映了从基期到计算期整个社会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10、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反映了两个相邻年份之间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 通货膨胀率=[t年GDP价格指数-(t-1)年GDP价格指数]÷(t-1)年GDP价格指 数×100% 11、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净值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反映了新增加的价值。 12、国民收入(NI) 是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

12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是非题 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穿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3.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4.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 5.一栋去年建成的建筑物,今年才销售出去,销售额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 6.若一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至下降,GDP必须以同样快的速度增长。 7.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账户中,被作为消费支出处理。 8.一般而言,出口减少国民收入,而进口创造国民收入。 9.当一个人决定去看电影而不是在书房看书消费周末的时候,GDP将增加。 10.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1.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2.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1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14.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1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16.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7.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18.某出租车司机199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19.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三、单项选择题 1.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 B个人购买的游艇 C个人购买的住房 D个人购买的黄金期货 2.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3.某国如果2003年的GDP以当年价格计算为3980亿元,2013年的GDP以当年价格计算为6760亿元,相应的价格指数2003年为91,2013年为111,那么2013年的GDP实际值与2003年的GDP的实际值相比() A增长约40% B增长约70% C增长约90% D增长约20% 4.假设某国第一年即基年的当期美元产出为500美元,如果第8年价格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 A 2000美元 B 1500美元 C 1000美元 D 750美元 5.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A 今年的物价上涨了 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 不能确定6.下列那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新准则下职工福利费账务处理

新准则下职工福利费账务处理 执行新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将职工福利费列入职工薪酬范围核算。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和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财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和财政部财企[2008]34号有关规定企业不再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在成本费用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而有关职工福利性质支出可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范围内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对于由于执行新准则原有应付职工福利费的余额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明确:“(五)职工福利费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职工福利费账务处理 职工福利制度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应在卫生保健、房租价格补贴、生活困难补助、集体 福利设施,以及不列入工资发放范围的各项物价补贴等方面享受的待遇和权益,这是根据 国家规定,为满足企业职工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而建立的制度。以前我们国家的职工福 利费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而2006年12月4日财政 部颁布的新《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1月1日起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 外)执行,其他企业参照执行)。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企业实 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据实列支。具体的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有哪些,以及新旧准则的又 如何衔接呢,请看下面的分解。 一、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 根据国税函(209)3号文中的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0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第十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3、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4、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5、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6、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7、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8、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40万$。 10、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DP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13、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下列那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 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 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 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 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 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 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 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 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 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 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 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 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 答案: 四、判断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员工福利待遇)工资福利核算制度

工资福利核算制度 文件编号:HQPJ-CW-007 版本号:A/O 编制部门:财务部日期:2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资福利核算制度 工资、保险核算、发放管理制度(一): 薪酬核算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了将员工工作绩效与公司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形成与公司绩效考核挂钩的薪酬激励制度,规范公司员工的薪酬分配行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制定原则 1.竞争原则 根据公司的支付能力、所需要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制定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制度。 2.公平原则 既使本公司薪酬水平相对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又使公司内部不同职务序列、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员工之间的薪酬相对公平合理。 3.激励原则 通过对员工岗位价值,即岗位对公司的影响、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度、责任范围、监督范围、知识经验要求、沟通范围和要求、外部环境风险,七个岗位要素进行评价,匹配相应薪级,真正做到为岗位付薪、为人才付薪、为绩效付薪。 第3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临时人员和劳务人员等非劳动合同关系人员除外。 第2章薪酬构成及工资系列 第4条试用期员工薪酬构成

1.公司一般员工试用期为30个工作日至90个工作日不等,具体试用期视公司有关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及其所在岗位而定。2.员工试用期工资按转正后所在岗位的最低基本工资加最低岗位工资总额的80%计发,试用期内不享受针对正式员工发放的各类补贴及保险。 第5条公司正式员工薪资构成 应发薪资总额=职务体系基本工资(岗位工资×50%)工龄工资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专业技术职称津贴 第6条根据不同职务性质,将公司岗位划分为管理体系、财务体系、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四类职务体系基本工资。各职务体系和对应的基本工资详见附表一《职务体系基本工资对照表》。 第7条公司将每个职务体系对应至少20个薪级,不同岗位按不同的岗位贡献度、对公司的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责任范围、监督范围及要求、知识经验要求、沟通要求及外部环境风险程度七个要素进行岗位价值评价,以确定相对公平科学的薪级。具体岗位工资薪级对照详见附表二《岗位工资对照表》。 第8条本制度第7条所涉及的岗位工资,每月固定发放50%,另50%作为绩效浮动,根据每月绩效评价分数确定每月绩效评价系数,其具体发放数=岗位工资×每月绩效评价系数,详细核

职工福利费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做会计分录-【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职工福利费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做会计分录?【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财务上职工福利费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案】 这个应当遵循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具体参看《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的如下规定: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计入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今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D、去年生产而在今年仍未销售的拖拉机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额是() A、所得税 B、直接税 C、间接税 D、折旧 3、在下列情况中应该计入当年GDP的是()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D、卖给蛋糕店的面粉 4、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是指() A、有形的产品 B、无形的产品 C、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 D、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不包括流通服务业 5、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A、个人购买小汽车 B、个人购买游艇 C、个人购买住房 D、个人住房的房租 6、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无法判断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B、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差就是GDP和NDP的差额 C、转移支付增加了,但GDP不增加 D、如果两个邻居互相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付费用,会增加

GDP 9、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0、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11、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A、500美元 B、480美元 C、470美元 D、400美元 12、假设某个国家的总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 A、17% B、34% C、25% D、30% 13、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口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劳动力资源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和生产法。 2、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和。 3、国民收入核算中最基本的总量是。 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5、最终产品是,中间产品是指。 6、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产值是。 7、个人收入减去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三、判断题 1、个人收入等于消费和储蓄之和。() 2、居民购买住房不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3、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4、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产品。()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试题及答案

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二.判断题(F,T) 1.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 3.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 4.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应视为政府购买。 5.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品不被消费掉。 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7.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GNP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P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F。 10.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作为消费者支出处理。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储蓄恒等于投资,是指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12.对一个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的国家而言,GD P应小于GNP。 13.同样是建筑物,如被居民和企业购买属于投资,如被政府购买则属于政府购买。F 14.用收入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应计入GNP,因为政府举债有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目的。(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15.个人收入即个人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

16,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以生产的最大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低于实际的GNP。() 17.奥肯定律反映了产出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反向关系。 18.根据奥肯定律,我们可以用某年的实际失业率与名义 GNP计算潜在GNP。() 19.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入GNP。() 20.如劳动合同规定雇员从雇主处得到的福利(如免费工作餐……)属于工资的一部分,则核算GNP时应减去这部分福利性收入。() 21.一般而言,公债利息和消费者个人之间的利息支付均不计入GNP。() 22. GN P总量增加时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23.由耐用品的消费所提供的服务作为生产性活动计入当期的国民收入。() 24.虽然债券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认为是财富,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却不是财富。() 三.单项选择题 1. 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2.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中间产品的是: A.某造船厂购进的钢材 B.某造船厂购进的厂房 C.某面包店购进的面粉

(员工福利待遇)财政部答福利费核算

财政部负责人就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政策答问 2009年12月03日10:28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1月12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以下简称《通知》)。日前,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通知》出台的背景主要是什么? 答: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普遍实行低工资制,同时在工资之外,辅以其他多种形式的福利待遇。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从企业成本(费用)中计提职工福利费,是长期以来与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并行的一项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欠缺和“低工资”为背景建立的“高福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41号)取消了企业职工福利费按标准提取的政策,要求企业据实开支职工福利费。当前,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企业职工福利费与工资及其他成本费用边界不清。有些企业随意调整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既有人工成本无序增长,侵蚀国家税基,侵害企业投资者权益的情况,也有任意压缩开支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二是部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发放或支付不合理,扩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据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最低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149元,仅占工资总额0.6%。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因此,企业应当规范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问:《通知》对企业职工福利费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答:在《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职工福利费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的基础上,《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职工福利费制度改革的方向: 一是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相对于工资薪酬,职工福利只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企业应当参照历史一般水平,合理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的比重,避免无序增长的福利性收入扭曲社会劳动力真实成本和市场价格(即工资)。 二是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为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企业目前仍承担大量集体福利职能的,应当逐步推进内设集体福利部门的分离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 三是逐步将职工福利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将职工福利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 问: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有哪些?

2020年(员工福利待遇)财政部答福利费核算

(员工福利待遇)财政部答福利费核算

财政部负责人就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政策答问 2009年12月03日10:28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1月12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以下简称《通知》)。日前,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就关联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通知》出台的背景主要是什么? 答: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普遍实行低工资制,同时于工资之外,辅以其他多种形式的福利待遇。按工资总额壹定比例从企业成本(费用)中计提职工福利费,是长期以来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且行的壹项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欠缺和“低工资”为背景建立的“高福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41号)取消了企业职工福利费按标准提取的政策,要求企业据实开支职工福利费。当前,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主要存于俩方面问题: 壹是企业职工福利费和工资及其他成本费用边界不清。有些企业随意调整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既有人工成本无序增长,侵蚀国家税基,侵害企业投资者权益的情况,也有任意压缩开支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二是部分企业职工福利费发放或支付不合理,扩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据200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反映,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3387元,占工资总额的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

利费支出为4.46万元,占工资总额26%,最低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149元,仅占工资总额0.6%。 企业职工福利费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因此,企业应当规范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问:《通知》对企业职工福利费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答:于《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职工福利费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的基础上,《通知》进壹步明确了企业职工福利费制度改革的方向: 壹是控制职工福利费于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相对于工资薪酬,职工福利只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企业应当参照历史壹般水平,合理控制职工福利费于职工总收入的比重,避免无序增长的福利性收入扭曲社会劳动力真实成本和市场价格(即工资)。 二是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为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企业目前仍承担大量集体福利职能的,应当逐步推进内设集体福利部门的分离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 三是逐步将职工福利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企业应当结合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将职工福利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 问:企业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有哪些? 答:企业的人工成本,可划分为工资(含年薪、奖金、津贴、纳入工

新准则下辞退福利会计处理实例

新准则下辞退福利会计处理实例 2009-6-09 14:26 来源: 本站原创作者: webmaster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该准则在部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明确界定了职工薪酬的具体范围,包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这就是“辞退福利”。 一、新准则下辞退福利相关规定 (一)辞退福利的含义 企业可能出现提前终止劳务合同、辞退员工的情况。根据劳动协议,企业需要提供一笔资金作为补偿,称为辞退福利。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二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利选择继续在职或者接受补偿离职。 在确定企业提供的经济补偿是否为辞退福利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合理区分辞退福利与正常退休养老金。辞退福利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企业承诺当其提前终止对职工的雇佣关系时而支付的补偿,引发补偿的事项是辞退;养老金是职工劳动合同到期时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获得的退休后生活补偿金,这种补偿不是由于退休本身导致的,而是职工在职时提供的长期服务。 (2)合理区分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无论何种原因职工离开企业都要支付的福利属于离职后福利,而非辞退福利。一般来说,职工自愿离职与非自愿被辞退获得的补偿不同,企业对于后者给予更多的补偿,其中的差额才属于辞退福利。因为只有辞退本身带给企业的额外补偿才属于辞退福利,它核算的范围要比离职后福利小得多。 (3)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务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企业承诺实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比照辞退福利处理。 (二)辞退福利的确认 辞退福利通常采取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标准的方式,或者将职工薪酬的工资部分支付到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企业应当根据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和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负债。但要确认预计负债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首先,正式的辞退计划或建议应当由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达成一致意见后,经过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其次,即将实施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建议应制定得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至少应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等项目。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这使得该计划或建议具有不可撤销性,会计确认具有确定性,计量具有可靠性。如果企业可以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裁减建议,则企业的该项支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能确认为企业的预计负债,只能在实际支付补偿款时再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辞退福利计量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负债。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对于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应当根据计划条款规定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2)对于自愿接受裁减建议,因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不确定,企业应当按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对可能接受裁减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等进行估计,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