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四项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特点: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不平衡性。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即“教育问题”,主要有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要早就怎样的人,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教育的管理等。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教育规律的特点:第一,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只要有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存在。第二,它是反复起作用的。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和影响。教育规律按层次性可以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教育的一般规律:第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第二,教育必须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第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它可分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军事教育学等。

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的产生,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年)问世为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杨贤江是中国教育界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新教育大纲》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第二,指导教育实践。第三,指导教育改革。第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

学习教育学的方法: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第三,要学、思、练结合。第四,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科学知识。

教育学的形成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成阶段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产生三个阶段。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育人功能。

怎样认识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教育对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第一,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第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第一,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第二,通过传播思想、

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第三,促进政治民主化。此外教育的政治功能还表现在实施社会控制上。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一是传递、保存文化。二是创造、更新文化,三是传播文化。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四: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对象。

教育的育人功能的主要表现: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

会成员。

我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一,提高劳动者素质。第二,培养科技人才。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原因 6 性:目的性、系统性、科

学性、适时性、持久性、全民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什么叫人的身心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的发展,不是指作为生物种群的人的历史的发展。即是指

人作为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过程。

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第二,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3 个: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因素,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

部条件,教育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遗传和遗传素质。遗传是指生物借助于繁殖行为,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秦代的性状又在子代表现

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在遗传机制的作用下,子代个体在母体内已经形成,并从母体降生时就已经有了

的包含着发展可能性的新生个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从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学校应该为学生家长提供指导,保证

学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第二,学校的课桌椅设计和配备要与初中生的身高相适应,教师要教育、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姿势。第三,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适当开展适宜于他们身体生长发育的

体育活动和室外活动。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方面:1、感知和思维的特点,2、注意和记忆的特点,3、情感和意志的

特点,4、自我意识的发展,5、成人感的产生,6、归属需要的发展。

3、

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各科教学工作中,

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把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落到实处。

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教师在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和思想教育中,既要尊

4、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坚强意志。

初中学生的青春教育: 1、进行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 2、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上进心。

要对初中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知识、营养卫生知识、性知识和计划生育知识的教育。

进行优秀的性文化模式选择教育。 (性崇拜、 性禁锢、 性开放和性节制) 5、要根据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 安排教育工作,学校应派出专门的女教师担任女生指导。 第四章 我国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含义: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 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收到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1619 年,普鲁士的魏玛公国率先尝试通过立法的手段,以国家权利强制适龄儿童接受初步国民教 育,义务教育由

此而诞生。

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 1、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2、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国民教育的普及。

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我国教育目的和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总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

2、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的同时,努力

重学生,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和严格管理。 4、要

3、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义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近代工商业发

展的必然产物。 5、义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民主国家的出现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相适 应的。 6、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实施义务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 7、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

经济的和行政的措施相配套。

第五章 教育目的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进行教育工作所需达到的预期结果,集中体现为培养人的质量标准,主要 回答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 如高级中

学培养目标、初级中学培养目标、小学培养目标等。

制约教育目的的四个因素: 1、教育目的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 2、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科

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制约。 3、教育目的受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制约。

4、教育目的受教

一。 2、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3、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教学要求偏高。 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情教育注意不够。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特点: 1、明确了培养目标。 2、加强了德育。 3、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结构,有

试作了明确的规定。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工作

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各学科开设顺序和活动课的安排,各门学科和活动 的教学时数、地方课程的安排,学年的学周安排,决定着学校课程的结构与方向。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某 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教学体系、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说明和本文部分。其编排方式也有两种,即圆周式和直线式。

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 系统而简要地叙述各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 也称课本。一般由目录、课文、作业、图表、注释、附录等组成。

1、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

儿童、 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 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为提高民族素质,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正确贯彻教育目的、全面达成教育目标,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认清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 整体。 2、要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放在主要位置上。

3、为正确贯彻教育目的,全面达成

培养目标,初级中等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适龄少年,努力办好所有初级中等学校。 第六章 课程

课程的概念: 我国学者认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 育内容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如中学课程、小学 课程。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

制约课程的因素:主要有社会需求、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儿童身心的发展三个方面。

课程的分类: 根据课程的分化、 综合的程度有以下六种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相关课程、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课程编订:课程编订也称课程建设,是课程的试验、研究、编辑和审定过程的统称,包括制定学校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和音像教材等的全过程。

为什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改革课程教材:

1、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过于划

4、对

利于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

4、设计了“五、四”和“六、一”两种学制安排。

5、对考

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 编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劳动的示范性。 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 1、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教书育人。 教师的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能力: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比较广博的

文化修养。 3、丰富的 教育理论知识。 4、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即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

一。 3、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4、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5、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

学习。 第七章 教师 教师的任务: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较好学生。其具体任务是 1、较好功课。 2、做好学 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 5、积极参加 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 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 2、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3、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

4、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力量。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4、教师

4、为人师表。

教育的能力,组织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开朗的性格,健康的体魄。

教师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2 、教师的文化知识。3 、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

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双向反馈、教学相长。

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理解学生。2、以身作则。3、深入细致的工作。4、做好家长及社会

有关部门的工作。

第十四、五章教学工作

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以教

材为中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思

想品德和审美情操,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这种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学。

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任务:1、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3、陶冶学生的品德和美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要素组成。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

息,教学手段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相互影响的过程。2、教学过

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育活动的总称。

1、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2、发挥创造性,锻炼各种能力。

1、参加的资源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行动的自主性。

4、组织的

灵活性。 5、活动的实践性。

科学技术活动、 文化艺术活动、 体育活动、 劳动工艺活动、 社会活动。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 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主义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组织与领导:

1、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活动。

2、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

第十七章 班主任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形式: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推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主

要是学生学习教材中包含的间接经验,同时学习一定的直接经验,并使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4、教学

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学生的智能、兴趣、情感、意志等相互影响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

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各原则的要求见书上

302 页。

教学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 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初中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和实 习作业法、练习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标准: 1、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依据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特征。 3、

依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

4、依据学校条件和教师的特点。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 第十六章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对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校外活动: 校外活动是对由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的、

旨在协同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各种教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意义。

3、适应学生多中需要,愉悦身心, 增进健康。

4、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特点。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内容:

的活动。 3、校外教育机构组织与领导的教育活动。

4、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