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座右铭 崔瑗教案

座右铭 崔瑗教案

座右铭 崔瑗教案
座右铭 崔瑗教案

《座右铭》崔瑗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背诵《座右铭》100字《早发白帝城》2、复习《诗经卫风木瓜》

3、复习《弟子规》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

4、明白诗文投入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1、行礼请出孝悌三百千课本

2、静定:3分钟坐正身子脚放平身坐正,手放平,脚摆起眼睛闭上把心定住

3、导入:上课之前:请问下大家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言简意赅的话),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今天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座右铭》,请大家翻开课本33页。这是我们汉代著名书法家崔瑗的座右铭,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我们一起来从中汲取养料。

4、初读课文师示范读1遍师带读1遍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恆,久久自芬芳。

5、师讲读(读一句,讲一句,讲完让生齐读3遍,速度加快,打节拍背一遍)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问学生,赞叹说得很好《弟子规》出则悌:对尊长,勿见能泛爱衆: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有的同学特别喜欢告状,看同学的过失,这样好不好呀?

我们常说“病从口人,祸从口出”,勿夸己之长,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狂妄自大,华而不实的人,

《了凡四训》唯谦受福,谦虚的人大家才更愿意帮助你,你人生就容易遇贵人。

(2)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施:施舍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如果布施者总是惦记着自己对人的恩德,这种布施就不纯洁了,当我们可以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们应该感谢被我们帮助的人给我种福田。古代长辈常常会对长辈说:祝你福慧双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学过的一首诗,也是说这个报恩的,在诗经里,大家还记得吗?对了就是木瓜,我们一起再来吟诵一遍。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世誉:世俗的荣誉纪纲:纲纪,指约束言行的规则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其实,一个人成不了名人或伟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有人缘的人。成绩很好,每次考试考100分,但是不孝顺父母,没有仁德人有用吗?(4)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隐心:估量庸:岂,哪里

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估量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第一章,《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同学说你一句不是,就生气或一直放心上,累不累呀?

(5)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守愚:守拙臧:赞扬

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大智若愚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尽管你很有才华,也要学会隐藏自己。不能功高盖主,否则会遭致杀身之祸。俗话说“棒打出头鸟,雨淋檐头椽”。特别是我们会读会背这么多经典,对待父母老师长辈对我们的夸赞,更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切不可骄傲自满,一个人一旦骄傲自满了,就不会进步啦!

(6)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变为黑色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洁白的质量,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坚持

自己的步伐和立场,不要人云亦云,首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哪里?读圣贤书。一颗钻石可能就来自于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7)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老子《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这是诫逞强的话。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鸡蛋碰石头——两败俱伤

(8)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硁硁:执着。《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悠悠是从容不迫,悠闲自在

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

(9)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君子要慎言,(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节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吉祥,避免灾祸。

(10)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腹有诗书气自华,好好读经典,自然就会变得知书达礼淑女,顶天立地君子。上课认认真真听讲,眼睛看,耳朵听坐正身子脚放平的好习惯,学习自然就会进步,耳聪目明,变得有智慧。

6、看看谁是读经小英雄,我们跟老师比比,看看谁先读熟,背会?

齐读2遍男女生分读2(认真指读听听有没有读错)师读1遍生读1遍

7、试背1遍

8、是英雄的站起来背一遍

9、古诗带读3遍吟诵3遍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释: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0、有时间复习《鹅》《江南》

11、成语接龙

12、儿歌15首

鲁迅名言警句精粹_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名言警句精粹 本文是关于鲁迅名言警句精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名言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名言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名言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名言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名言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名言

孔子语录十则

孔子语录十则 第二单位儒道互补《论语》十则教案1、讲授要端1.相识孔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惟,理解一些比力重要的观点,如“仁”“礼 ”“义”“孝”“道”“天然”“无为”等,并能有本身的领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1个群体的熟悉;掌握此中的进修要领和进修立场。3.念读、熟悉文言文的抒发体式格局和习习用语,形针言感。记诵、违诵一些片断。2、课前预习内部实质意义(1)文言根蒂根基常识B.语音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B.通假字①可以说勤学罢了(已:通“矣”)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D.重点字词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本身的品德性为获患上批改,使动用处)②老者安之,伴侣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处,使……安闲;使……信托本身,使……获

患上眷注和敬服)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火速,勤快)回虽不聪明(敏:聪悟、伶俐)④半百而知天的意志(天的意志:有天意、天然的秉赋、人的生活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寄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炫耀,炫耀;施:表明)⑧全国归仁焉(归:称许,称许)⑨小人长戚戚(长:老是,常常;戚戚:哀愁,凄恻)⑩一日低价甜头儿复礼(一日:一朝,暗示假定瓜葛)D.本课中所关于的针言与格言。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患上志,半百而知天的意志,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⑤正人开阔荡,小人长戚戚。⑥低价甜头儿复礼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E.重点虚词主如果“于 ”、“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本身归纳其用处。(2)学生按照注解,依此传译节选各则,并思虑每则所反应的孔家的思惟是啥子,领会孔子思惟的博大与艰深。(3)其它自学内部实质意义:学生自学成才教材第19页“阅览指南”之“《论语》的焦点思惟是啥子”相识孔子和孔家的主导思惟。讲授历程

庄暴见孟子教案)

优秀教案《孟子见梁襄王》 一、课文悟读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语出惊人。对人语王“不似人君”“不见所畏”,对王言“今大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读之,顿生快感,倍觉清爽。 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便活了起来。梁襄王仅三句问话就已将其性格凸现于读者眼前了;其惶惑之态,在“卒然问”中流露出来,他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还伴有些许糊涂和怯懦。三句问话还步步暗合了孟子严密的逻辑思路,即:施仁政一天下归附统一一社会安定。 两相对照中,更见孟子之儒雅风范以及挥洒自如的大气。对答中的双重否定句“天下莫不与也”与强烈的反问句“其如是,孰能御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等,其言辞中充溢着不容置疑、居高临下的气势。这正是孟子文章“气充辞沛”的一种诠释。 孟子艺术化地宣扬了“仁政”的政治主张,既生动形象,又情理深至,令人信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事理来说明“仁政”(即“王道”)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增添了其说理的魅力。 二、亮点探究 1.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联的? 探究学习:文中将人民盼望不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一旦仁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 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探究学习: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 3.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 探究学习: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佳,轻慢而藐视。 4.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探究学习: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的君主出现后,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者”的话题来抒发所主张的“仁政”思想的。 5.文中出现的“之”字有哪几种用法? 探究学习: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 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 三、选题设计

孔孟语录翻译

孔孟语录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对事理都能明白),不至迷惑,五

十岁懂得自然的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任何念头)又不越过规矩。”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孔子:“问什么称孔文子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不要感到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譬如)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是与另一人一起学习,(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面的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就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两三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1.识别记认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欣赏评价能力 4.表达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文学常识 要求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识记每一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流派、作家作品特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方法。 ●文体知识 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各种文体的体式特征、构成要素和表述手段、韵味,都有所认识和理解。 ●汉语基本知识 理解精读课文中古汉语文字、词汇、句式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和了解作家的原名、字、号(谥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成就功业、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写作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主题、题材,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题材选择、剪裁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结构、层次,理解结构要领,结构的完整、严谨的要求。 识记和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述方式的特点。 ● 《孔孟语录(十二则)》 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 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名人名言教学设计

《明日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整句诗; 2、能够理解整首句的意思,从中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珍惜时间名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呱呱坠地到现在,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知道我们要节约粮食和水电,其实我们最应珍惜的还有时间。 2、齐读名言: 出示课件:古书《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晋代陶渊明《杂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代颜真卿《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代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明代文嘉《今日歌》: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清代朱经: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现代董必武《惜时》: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3、导入:虽然,这些句子并非出自同一朝代,同一人物,但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我们不难读出他们共同的心声,你们说是什么?指名答。 对,就是——惜时(板书、教学“惜”字),当然,从古至今像这样劝慰和勉励人们惜时的句子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朵朵奇葩

中撷取一首《明日歌》,细细品味。板书:明日歌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诗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指名学生朗读。 3、作者介绍:文嘉(1501~1583)明代画家、诗人。字休承,号文水,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吴门派代表画家,善画山水,笔法清脆。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传世作品有《山水花卉图册》、《垂虹亭图》、《寒林钟馗图》、《江南春色图》等。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 三、朗读诗词。 1、解释词意思,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自由练习朗读; 3、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4、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0届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46篇] 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 4《左传·刿论战》5诸亮《出师表》6潜《桃花源记》 7郦道元《三峡》8禹锡《陋室铭》9仲淹《楼记》 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以上文言文13篇) 14《诗经·关雎》15《诗经·蒹葭》16操《观沧海》 17潜《饮酒》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9王湾《次北固山下》 20王维《使至塞上》21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2白《行路难》 23杜甫《望岳》24杜甫《春望》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7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2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白居易《观刈麦》30贺《雁门太守行》31杜牧《赤壁》 32杜牧《泊淮》33商隐《夜雨寄北èīǒò》34商隐《无题》 35煜《相见欢》36仲淹《渔家傲》37晏殊《浣溪沙》 38王安石《登飞来峰》39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0轼《水调歌头》 41陆游《游村》42辛弃疾《破阵子》43文天祥《过零丁洋》 4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5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6龚自珍《己亥杂诗》(以上诗词曲33首)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第2单元第10课P4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è,“悦”的古字,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动),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xǐng,检查,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有危害而无所收获)。”(《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rǔ,你,代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zhì“知”通“智”,智慧)(《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和本文生动语言 [学习重点] 常见文言词语的积累 [学习难点] 比喻手法的运用,“仁政”思想 [学习时间]一课时 [导学] 1.利用注解自主翻译全文。 2.勾划重点词语、句子。 [导练] 1.注音。 出,语人曰()卒然()恶乎定()渤然()嗜杀()枯槁() 2.找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句子,并写出通假字。 ①②③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②天下恶乎定③定于一④孰能与之 ⑤今夫天下之人牧⑥如有不嗜杀人者⑦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导思] 1.文中出现的14个“之”字有哪几种用法? 3.从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梁襄王与孟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课后作业]课外阅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2.这篇文章中的这种观点与哪一篇相同,具体说明。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主备人:古维莹组员:林茂青、农志莹、潘瑾教学目标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导学案) 1.卒然沛然渤然嗜杀枯槁恶乎定 2.通假字 3.重点词 4.翻译 二、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孟子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孟子给齐宣王开出了什么治国的妙方? 明确:保民而王,制民之产,与民同乐。 今天我们来看看《孟子见梁襄王》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治国药方。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课件出示全文翻译 四、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子中的意思。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统一 B用心一也专一 C一鼓作气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

大学语文文学史复习材料1

勾践雪耻《国语》 《国语》,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分国记事,但以记言为主,因称《国语》。全书21卷,上起公元前967年,下至公元前453年,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8国的片断史。《国语》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时期激烈的阶级矛盾和复杂的政治斗争,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的精神面貌。其中有不少篇章,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悲惨生活。艺术上长于记言,语言大多朴质而简括,并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燕昭王求士《战国策》 《战国策》约成书于秦汉间,文章出于各国史官或战国后期纵横家之手,有《国事》《修书》《长书》等名,后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按国分为12策,共33篇,并正式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杂史著作,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的言行,表现他们的“奇策异智”。它又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汇编。具有辩丽横肆,铺张扬厉的文风;辞采富丽,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隽永的文学趣味。 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成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反对战争,斤责暴虐;宣扬性善论,重视后天教育。提出了“民贵君轻”的重要思想,并设想了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 《孟子》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行,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编撰。《孟子》散文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表现出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尤其善于举例取譬,形象生动地说明抽象事理。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辞锋犀利,精练简约,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 逍遥游(节选)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曾为漆园吏。他不满现实,蔑视礼法,言辞尖锐激烈,行为乖张怪诞。他是继老子以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无是非、齐生死、等物我、任其性等观点,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一般认为《内篇》7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其弟子和后人所作。庄子散文多为寓言故事,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幽默深刻。其语言风格汪洋恣肆,变化多端,极富浪漫主义特色。 离骚(节选)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辞令,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主张对外联齐抗秦,对内举贤授能,改革政治,变法图强。因遭保守势力排挤,被疏远流放江南。他痛感国势危迫,理想又无法实现,最后自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励志教育名言警句

励志教育名言警句 导读:1、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必需。 2、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3、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4、鸟欲高飞先展翅,要想成才早学习。 5、知荣辱,明廉耻,—从我做起。 6、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 7、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8、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差。 9、让师生在课改**同成长。 10、学习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 1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12、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13、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14、赢得未来,从现在开始。 15、时间等于金钱,知识就是力量。 16、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17、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18、换种态度和做法就是换种人生。 19、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20、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智慧就在哪里。

21、态度加方法是实现梦想的百分百。 22、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和学习。 23、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24、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2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26、校园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7、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 28、不会触类旁通,研究哪一门学问都难有成就。 29、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30、一个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的人。 31、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 32、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33、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34、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 35、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36、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37、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38、依法办学,以质立校;管理兴校,教师强校。 39、对于时间的管理就是对生命的管理。 40、能动、敢动、爱动,会练、会判、会赏。 4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905756619.html,)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篇一:新课标必背篇目原文及译文 初中诵读篇目 1、孔子语录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 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

魏书生《孟子见梁襄王》教学实录观后感

观魏书生《孟子见梁襄王》教学实录有感观看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实录《孟子见梁襄王》,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纵观整堂课,无处不在体现他的教学思想以及他自创的六步教学法。 《孟子见梁襄王》是高三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而魏老师就用这篇课文,给初一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课。当问同学们喜不喜欢上文言文时,他说了这么一段话:“既然文言文都已经编进了教材,你爱学也得学,不爱学也得学。你是烦他好,怨他好,愁眉苦脸对他好,还是喜欢好,这就取决于大家的态度。人生有很多困难,不喜欢的事物,躲又躲不开,逃又逃不了,那怎么办呢?外界环境,困难没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就只有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烦它怨它不如喜欢它;在很多人愁眉苦脸的时候,你偏高高兴兴对待问题,此时你就成功了一大半。”魏老师让低年级的同学学习高年级的课文,想方设法的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上的自信心。 这节课先导入,其导入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我觉得老师可能是想通过幽默的导入创建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能够轻松的学习。接着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大概过程就是:先解决通假字,然后三个词,接着翻译,再是解决本文主要内容,最后课堂作业,其中整堂课都穿插了朗读,主要要求的是一项一项的解决。 魏老师的课体现了他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正如魏老师自己所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整节课都在反复强调尊重大家的习惯,有什么事,咱们商量着办,愿做就做不愿做就不做。请同学发言,也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找爱发言的还是不爱发言的?),都由同学们说了算。举手表决时,为了防止别人干扰,还要求大家把眼睛闭上,超过半数的结果才成立。还反复强调七嘴八舌,颠三倒四,胡说八道,想说什么说什么,这些都体现了科学民主的教学原则。只有达到民主了,一节课才会有意义,如果老师不顾学生感受,强迫学生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反而会事倍功半。 二、上课三不讲。魏老师说:“凡是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讲;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老师不讲。”讲到孟子与梁襄王的对话部分时,同学们建议分角色朗读,而有同学就希望让老师读旁白,结果魏老师拒绝了,理由就是: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情,老师一概不做。同样在翻译的时候,问道想不想老师帮忙翻译,同学们都记得了这句话(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情,老师一概不做),所以不会的做的同学举手向会的同学求助,帮助同学们慢慢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

初中语文名言警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文摘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语文名言警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

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 导语: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以下我为大家介绍论语中治学的孔子语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1、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巧言令色,鲜亦仁! 24、子不语:怪,力,乱,神。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7、食不语,寝不言。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0、朝闻道,夕死可矣。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7、德不孤,必有邻。 3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内含课堂练习

《孟子见梁襄王》教案学案一体化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孟子的治世精神。 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进一步体会孟子生动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化解 1、背景知识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虽然时间短暂,言谈简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见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讲话艺术。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与梁惠王也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孟子的思想是很成熟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2、名家评点 清代刘熙载:“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 汉代赵歧《孟子题词》:“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郭沫若《十批判书》:“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3、犀利特点在文中的体现 孟子对梁襄王的应答,词锋尖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而“今天下之人牧,示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提示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更是毫不留情地把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列入嗜好杀者之列。孟子与梁襄王一番应答之后,梁襄王仍没有反应,孟子见在梁无法施行他的政治主张,便毫不犹豫地由梁到齐。孟子的言词在此文中毫不婉曲,简直是直截了当,这些表现和言语反映到《孟子》中,自然就显得犀利了。 4、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 梁襄王的话题是“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自己面临的矛盾,步步追问的都

名言警句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名言警句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惠萍镇香格小学王伟华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培养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名言警句的意义、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名言警句专题复习,使学生懂得名言警句是人类语言宝库中的瑰宝。课前准备: 1.通过观察走访、翻阅书籍、上网查找等方法搜集各种名言警句。 2.打印自主复习表格。 复习导航: 对照表格,完成初步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类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名言警句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既是智慧的浓缩,又是语言的精华,它们高度概括,内涵丰富。这节课就让我们复习、积累并运用这些名言警句。 鲁迅先生说:“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那就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专题复习——名言警句。 二、自主复习 1.了解课前的复习情况。 你觉得自己哪一块表格完成得比较满意?简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经验?(生解说,师评价) 三、梳理整合 交流积累与运用 (一)歇后语、有关观察的名言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1.出示填空: 八仙过海——() 姜太公钓鱼——()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礼轻情意重 ()——功到自然成 完成填空,读读背背,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些歇后语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同桌互相讲讲看。 3.想一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 说得多。 4.你能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吗?同桌间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5.读读背背关于观察的名言。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还积累了许多有关观察的名言,拿出来大家一齐分享一下吧!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高三文言文一轮翻译复习 教学目标:一是以课内翻译为切入口,落实高考文言文复习。 二是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过程: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背诵《烛之武退秦师》 环节一:就同学们正在背诵的课内文言文为例,找一些句子让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翻译的基本技巧。 例1:夫晋,何厌之有?2分 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例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分 找三个学生上黑板翻译,找学生评价,为其打分。问:你依据什么来判断他翻译的好坏? (1)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引导学生回答: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信达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 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明确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的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 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